|
|
■[植物簡介/科博館科普專欄]萬綠叢中一點紅的火筒樹 --﹥
作者:楊宗愈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台灣新聞-生活環境]環署為土壤污染定出檢測標準 未來商機大有可為 --﹥ 稿源:環保署 台灣地區土地面積雖小,但其地形與地質狀況複雜且多變,就以美國農業部土壤分類方式為例,在土壤十二種分類中,台灣地區就存在有十一種,其複雜程度即可見一般;再加上人為的多重污染行為,造成污染土壤代表性樣品取得不易,所以如何以最經濟的方式取得代表污染區的樣品,是土壤污染鑑定的基礎技術。為使各單位所採得的土壤樣品具有代表性,行政院環保署已研訂完成「土壤採樣方法」。依據土壤採樣目的,和土壤、污染物質及採樣現場週遭環境特性,明確規範採樣設備、材料、方式及相關品管與安全措施等技術指引,提供各界應用,以取得高調查品質及低成本的代表性樣品。 取得足以代表污染區土壤的樣品後,污染物質成分與含量的檢測方法是另一個重點工作。環保署所研訂的土壤污染物檢測標準方法除參酌國際或歐美先進國家的檢測方法外,並依照國內土壤地質及及國內污染狀況研訂出本土化的檢測標準方法,作為全國土壤污染物檢測的標準方法;目前環保署已研訂完成檢測標準方法有「土壤檢測方法總則」、「土壤水分含量測定方法|重量法」、「土壤中重金屬檢測方法|王水消化法」、「土壤中砷檢測方法|砷化氫原子吸收光譜法」及「土壤、固體或半固體廢棄物中總汞檢測方法|冷蒸氣原子吸收光譜法」等,作為檢測土壤樣品中鉛、鎘、銅、鋅、鎳、鉻、砷及汞等八項重金屬含量的標準方法。除了上述重金屬的檢測方法已公告外,尚有31項有機污染物的檢測方法,將公告準用廢棄物檢測方法。這些已公告之檢測方法均公開於環保署環境檢驗所網站上,供各界查閱使用。 環保署執行稽查時所採得土壤樣品,其檢測工作是由各級環保機關檢驗室執行,惟事業機構的土壤污染調查、整治所需之檢測,依據土水法第十條規定,除需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者之除外,其餘部分均可委託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的檢測機構辦理。所以環保署呼籲鼓勵各檢測機構或學術研究機構儘速提出申請,以取得認可接受事業機構委託執行土壤樣品檢測,日後土壤污染染場址之調查整治工作將陸續展開,土壤污染檢測工作的商機大有可為。 ◆[環境政策]布希批准育加山核廢料儲存場設置案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feb2002/2002L-02-15-01.html ◆[環境政策]聯合國計畫於巴勒斯坦佔領區進行環境評估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feb2002/2002L-02-15-02.html ◆[生態保育]佛州Dry Tortugas國家公園緊急搶救工作進行中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feb2002/2002L-02-15-07.html
環境資訊協會 黃怡碧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黃怡碧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feb2002/2002L-02-15-09.html 吃喝玩樂在台灣實在是很方便!但是,為了我們的便利,往往在享樂之後,順便製造出數量驚人的垃圾。就以飲料方面來說,每日在飲用後被丟棄的瓶瓶罐罐相當多,除了有押瓶費的寶特瓶及鐵罐等有價垃圾還可被回收外,其餘為數可觀的塑膠瓶、鋁箔包都被拋棄了。 整體造型巧、耐壓,喝完就可丟,並在外包裝印刷著美麗誘人購買的圖文的鋁箔包(利樂包),在生鮮超市、雜貨店、大賣場,乃至於軍公教福利站,鋁箔包的飲料整箱整櫃的排放著,數量之多幾乎佔所有飲料的六成以上。而感覺上的價格低廉,加上看起像紙包裝,更讓人誤以為 符合環保。據統計,台灣每年被丟棄的鋁箔包高達三十億個,真是相當驚人! 他是什麼材質做的?是鋁箔嗎?還是紙呢?事實上,鋁箔包的材質並不只使用了紙,而是由一層鋁箔、兩層紙、四層塑膠所合成,這七層材質要用聚合劑使它們貼黏。試想想,一個鋁箔包竟然需要用到總共七層的包裝材料製造出來、難怪它不會滲漏,這種複合材質是難以資源回收,也不好掩埋的千年垃圾,就連焚化也要費盡力氣,浪費了鋁箔及紙可回收的資源。 連製造的專利國──瑞典,也只能拿來裝鮮奶,而瑞士、奧地利兩國更是明令禁止使用鋁箔包。但是,反觀我們的國民,竟然每年用掉三十億個,難怪垃圾永遠是我們台灣的夢魘。 鋁箔包由於是複合材質之故,所造成的垃圾處理及污染問題,消費者實在有檢討的必要,況且一個鋁箔包扣掉專利費、大小盤商的利潤、運輸費等,我們喝進去的內容物到底有多少價值?為了健康大可喝白開水,如果非喝飲料不可,不妨自己動手調配或購買大容器並可回收的飲品。為了不讓地球哭泣,購買鋁箔包飲料之前請三思! 本文轉載自:環保生活資訊網 http://gaia.org.tw/ 作者:哨兵 常說清水是一個有山、有海、有大河與平原的好地方。山不高,最高的地方還不超過200公尺,其實這山應該叫做北大肚山台地。山的地質結構是紅土,紅土下方是卵石,所以地表水的滲透相當迅速,是地下水最主要的補注區,也是台中港地區自來水的來源。 繼中二高橫過山區及桃芝颱風的水患之後,又有人想要以防治水患之名,再以水泥三面光徹底毀滅環境的施工手法整治,封死山區的天然野溪!中央橋以西的清水大排水溝,是目前清水鎮僅存天然河床及河岸的排水溝,繼鹿寮及米粉寮大排先後以水泥三面光的施工方式封死河床及河岸之後,這樣的施工方式,美其名說是可以防治水患,但高美地區每逢豪大雨就淹水的禍因,是不是因為水泥的河溝快速的將上游山區的地表水過速的帶到下游的高美地區,而來不及或根本就無法宣洩至大海裡,至今仍是個頗值得爭議的問題。只是因為以水泥封死河床及河岸後就能讓兩側的道路變寬,民眾誰曰不好? 所以水泥下一個瞄準的施工地點就是擁有優美寧靜河景的清水大排了。 高美溼地,在大海堤興建之後,地方人士又有繼續拆除舊海堤,再加大加高海堤的建議了。繼海渡火力電廠設廠失敗後,最近台電向台中縣政府提出在溼地旁興建風力發電廠的建議。讓人不禁感嘆政府的生態保育的對象永遠是廠商的經濟利益,環境永遠要靠邊站。 台灣已經沒幾個像樣的海岸線了,台中更只剩下高美溼地這樣一個可以親近海洋的地方,但這麼多年來,我們就是看不到有哪一級的政府真正為高美溼地的未來付出真心的關懷,更不用說是付諸實際的行動了。 上述清水的山區,大排水溝的沿線及高美溼地等自然的景緻,隨時都有可能毀於一旦﹔所以,賞景要趁早,晚了,就來不及了! 作者:楊專家 ◎ 模範學生的獎勵 很難想像,在雲林縣林內鄉烏塗,如此偏遠的農村,有90%的住民,力行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烏塗村40%的資源回收率,遠高於台北市的8%。 但是這樣輝煌的成果,並未讓烏塗脫離垃圾的夢魘,作為雲林縣的模範環保社區,縣政府給予的獎勵,是在當地蓋一座每日燃燒600公噸垃圾的焚化廠! ◎ 資源回收與焚化爐的辯證關係 焚化爐以燃燒的方式,解決垃圾問題,進廠的垃圾,如未經過垃圾分類,塑膠物品在燃燒的過程,會釋放有毒物戴奧辛。 如果做好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垃圾將會大量減少,送進焚化爐燒,沒有污染問題,但是垃圾減量後,還需要蓋焚化爐嗎?現有BOO方式興建的民營焚化爐,如果進廠垃圾不足簽約的保障量,政府還要拿公帑補助,保障業者的權益! ◎ 污染不要在我家,可以在你家 烏塗村有資格向焚化爐說no,但是雲林其他社區,卻不會因為烏塗回收做的好而說no,因為大家都害怕污染在我家!烏塗想要獲得更多的支持,必須擴大更多人的危機感。 ◎ 鋼鐵的溫柔 打破抗爭由男性主導的刻板印象,烏塗反焚化爐自救會會長由女性擔任! 初見面,以為鄉下人皮膚曬的黑;熟了,才知道那是焊鐵時,被瓦斯槍熱度所炙黑、脫皮的後遺症。 原來會長老公家裡開鐵工廠,結婚後,熟能生巧,斷金、焊鐵、組裝等功夫,技巧純熟,一點也不讓鬚眉。 ◎ 白髮人留,黑髮人走 羅媽媽和兒子都積極參與抗爭的事務,黑松常常為了抗爭,放掉裝潢的工作,為了自救會的事,羅景松常常放下工作,本身也積極參與抗爭的羅媽媽,卻不希望兒子太投入。 「一個家有人代表出去,就行了!孫子才一歲,兒子應該賺錢養家!」其實,羅媽媽憂慮的是:抗爭的場合,年輕人比歐巴桑容易成為黑道報復的目標! 如果焚化爐真的蓋了,羅媽媽說,三十六計,走為上策!為了下一代健康,她會要兒子搬出去,老家她來守,老人家年紀大了,不在乎污染! ◎ 濁水米與陽光的味道 在烏塗自救會,遇到的媽媽,平時還要下田做活!烏塗在濁水溪上游,大量的黑色沖積土,種出來的是最好吃的濁水米,金黃的稻穗在黑色沃土中搖曳時,有一個美麗的形容:「烏土變黃金!」 媽媽們送拍攝小組一人一袋米,媽媽說這米不是用機器烘乾的,是用傳統方式,在家埕日曬的,煮成熟飯後,特別香!就像被子在正午曬過的那種陽光暖暖的味道! ◎ 歐巴桑的妙計 到底烏塗歐巴桑的求生計(假戲真做、按圖索驥和勇闖虎穴),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播出時間:2月25日(一) 首播晚間10:00-11:00 封面故事 [烏塗求生記] 烏塗是全雲林縣資源回收做得最好的社區,縣政府竟然要在當地蓋焚化爐,為了保護家園,烏塗村的媽媽,招數不斷,這些計策(假戲真做、按圖索驥、勇闖虎穴)令人嘆為觀止,又令人感動... 山水的故事 [走過鹽田] 眼前這片看似荒涼的土地,曾經,它是台灣重要的鹽倉... 相對於廣佈於全台的「農田」,「鹽田」只集中在台灣西南沿海地區,農田有水路引水灌溉,鹽田也有水路,將海水引進來,經由四通八達的溝渠,將水引進蒸發池製成高濃度的滷水,而後結晶成為結晶鹽,曬鹽的鹽工說有水才會結鹽。 嘉義縣布袋鹽場,從清乾隆時期已有曬鹽的記載,日據時代徵收許多漁塭改闢鹽田,建立了布袋鹽田的規模,所生產的鹽經由布袋港用帆船運至日本,「曬鹽」也成為許多人的工作,但是鹽工並沒有擁有這片土地,而是向鹽場承攬土地曬鹽,再將鹽論斤賣給鹽場,民國90年台鹽公司決定停止人工曬鹽,我們也記錄了這最後一個曬鹽的季節。 現在,不再曬鹽了,但是土地依然在,未來這片土地又會如何呢? 看守台灣 [二仁溪悲歌] 有一條溪,整治了十年,卻還是五穀不生,魚蝦不游。原來是眾矢之地的廢五金與煉熔業者,在強制拆除與管制之後,溪水卻依然如油似墨,渺無生機,她是二仁溪。 尋找二仁溪的污染源頭,才讓名不見經傳的野溪污染昭然若揭。只有工廠沒有排水口的奇觀比比皆是;從溪底像噴泉般汨汨湧出的濁黃溪水,更是讓人蔚為奇觀,將近百家的工廠,卻只有寥寥二位環保人員負責稽核管理。到了這個地步,我們也只能輕輕地說一聲:人啊!給我一條污水下水道吧!
播出時間:2月22日(五) 下午3:45~4:00 在大自然中觀察野生動物,是充滿樂趣的事。但是,由於絕大多數的野生動物機警,而且怕人,所以一般人要享受這樣的喜悅,其實並不容易,但是,由於民眾長期餵食當地獼猴,造成人與獼猴過於接近,獼猴傷人的事件便時有所聞。經過學者和保育人士的建議,高雄市政府於去年開始,禁止民眾繼續餵食獼猴,之後卻傳出獼猴騷擾民眾的情況更為嚴重,本集節目,我們就到高雄的壽山去看一看。 ★[本會訊息]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 新年新氣象,環境資訊電子報將提供給您一個更貼心的服務! 打今年度1月1日起,我們將更針對您的需求,新增[環境資訊電子報-知性版]、[環境資訊電子報-新聞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目錄版]。 這是因為部分讀者可能僅偏好閱讀具''教育性''的[知性專題],像是[鳥類簡介]、[蛙類簡介]、[植物簡介]...等專欄﹔又或者部分人士在時間有限下,優先關注''即時性''的[環境新聞],包括國內外環境新聞及[環境關懷事件]等。 另外,如果您擔心電子報有收信過慢的困擾,我們還將提供最精簡的每日[目錄版]﹔如此,可免漏接訊息的焦慮,目錄頁上的標題索引可隨時讓您上網連線查閱。 當然,不必懷疑,原來的[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摘要版]也都還在囉。 大家可以各依需求,維持原來''多樣貌''的風格﹔或有更''個性化''的新選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