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孟琬瑜 [沒有鮭魚滿天飛的眠夢]
[晨間的散步] 天色漸漸亮起來,路上遇到和善招呼的人們;桃山在朝陽之下精彩地變換著顏色:灰綠、粉紅、橘紅、金黃、金綠....。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sunday/nature/2002/na02030301.htm
本文摘錄【老樹巡禮-台北縣珍貴樹木】
http://www.csnp.org.tw/ 作者:賈福相 「博士」(Doctor)的拉丁文原意是「教員」(Teacher),是教與學的總和,但「學習」的成分更重要。所以哲學博士可以簡單地說是「學過最高知識的人」。不皆是哪一科,不管是哪一行,因為有哲學的連帶關係,這些人就彷彿有了一種共同的使命:(一)是學者,要追求真理,不盲目地接受既有知識,對自己的思想也要懷疑;(二)對自己的本行專業要有既深且廣的知識,要站在前鋒,比過去所有的同行人更新。...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reviewer/chia/2002/ch02030301.htm 作者:麵粉糰 ◎ 泡湯新樂園
本專欄將於:3月4日(一) 晚間10:00-11:00首播﹔3月5日(二) 上午10:00-11:00重播。播出頻道:公共電視。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ourisland/2002/ou02030301.htm 作者:廖鴻基 台灣沿海漁業前景黯淡,佔台灣漁業人口主要比例的沿海討海人生活漸漸陷入困境。因此,多年來政府以多項補助及優惠措施來照顧沿海漁業。久而久之,大多數沿海討海人也習慣以弱勢者自居。 並不是說接受補助、接受照顧是不恰當的。補助或照顧的真義應該是協助度過難關並在其間尋求轉機。當接受照顧者誤認為接受照顧是理所當然,而不進一步思考其他生存的可能,這將形同接受豢養,這是生存基本尊嚴的淪喪。沒有尊嚴意味著沒有生存的堅持,也表示著不會有生存的努力。繼續這樣下去,我們的沿海漁業將沒有未來,也將不會再有生機。 多麼想聽到我們的沿海漁民朋友在度過難關後挺起胸膛說:「我以身為台灣的討海人為榮!」這才是我們討海人的尊嚴。(本文原刊載於2002.1.26聯合報/聯合副刊) 海洋的.生態的.環境的.文化的.後山的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kuroshio/2002/ku02030301.htm
本刊發行[2002台灣環境前瞻系列]特刊期間(包含本週及下週),關於[我們的島]及[黑潮觀點]專欄,將安排於週日刊登。 ★[本會訊息]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 新年新氣象,環境資訊電子報將提供給您一個更貼心的服務! 打今年度1月1日起,我們將更針對您的需求,新增[環境資訊電子報-知性版]、[環境資訊電子報-新聞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目錄版]。 這是因為部分讀者可能僅偏好閱讀具''教育性''的[知性專題],像是[鳥類簡介]、[蛙類簡介]、[植物簡介]...等專欄﹔又或者部分人士在時間有限下,優先關注''即時性''的[環境新聞],包括國內外環境新聞及[環境關懷事件]等。 另外,如果您擔心電子報有收信過慢的困擾,我們還將提供最精簡的每日[目錄版]﹔如此,可免漏接訊息的焦慮,目錄頁上的標題索引可隨時讓您上網連線查閱。 當然,不必懷疑,原來的[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摘要版]也都還在囉。 大家可以各依需求,維持原來''多樣貌''的風格﹔或有更''個性化''的新選擇。
「攝影賞析」是我們繼「自然書寫」之後,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 這回,我們期望藉由「以影像為主體」的「生態攝影作品賞析」,引導讀者進入攝影者拍攝時的生態觀察現場與生態情境之中,讓讀者得以更生活化的方式瞭解豐富多采的生態現象,且靜心感受身歷其境的驚喜吧。 歡迎各界投稿,並請搭配500-1000字左右的文稿,敘訴拍攝時的週邊生態環境與心得。 自然書寫是我們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