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草山之旅]自然的簫聲-夢幻湖、七星公園之旅 (一) --﹥ 作者:陳世一 ◎呼叫鳥
突然間,女兒指著四周高聳林木圍成的一片窄小天空叫我看,十幾隻大冠鷲在天空中盤旋飛翔而相互鳴叫,一會兒工夫,又都四處散去,從上方的樹林仍可聽見兩三隻的鳴聲,女兒滿臉興奮地衝過去,用望遠鏡找到了一隻停在樹幹上的大冠鷲,剛才那幕天際的情景,依稀仍在胸懷中迴蕩。 這種充滿震撼的畫面,依稀只記得在電視上的外國影片中看過禿鷹在空中的壯麗景象而已。 從七星山下來時,滿山都是包擇矢竹的箭竹林,走了一下子,就聽到竹叢中有鳥叫聲及鳥兒飛翔或跳躍波動竹葉片的沙沙聲,我和女兒就進入林內,貼緊箭竹,玩呼叫鳥的遊戲,我們學著各種鳥叫聲,聽聲音,我們前方的鳥兒也越聚越多,可是,我們都看不到,只見到偶而從旁邊林下飛過的幾隻綠繡眼而已,不過,聽著前方喧囂嘈雜、像在開同樂會般的聲音,還是覺得波動的血液裡充滿了喜悅。 再下去一段路,接近箭竹林的尾端時,女兒又發現從竹林內傳來的沙沙聲響,重施故技約一、兩分鐘後,只見兩隻睡眼惺鬆的野狗從箭竹林中倖然而出,女兒和我相視而笑,這回可是摸魚不著,摸到螃蟹了。 本文轉載自「陽明山之旅」,陳世一著,晨星出版社。 ◆[生活環境]美國產業普遍未經核備任意排放廢氣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11-11.html ◆[環境政策]美國擬撤銷幾處重要棲地保護區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3-11 (ENS)- 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NMFS)已和捍衛財產權團體取得和解,同意取消現存19個鮭魚與硬頭鱒族群的重要棲地保護區。該局今天宣布,將對這些族群重新進行調查,某些魚群可能因而失去聯邦政府的保護。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11-07.html ◆[環境政策]加拿大新法上路 確保海豹狩獵更為人道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11-05.html ◆[生態保育]澳洲Goolengook古森林伐木作業動工 多名保育人士遭逮捕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11-10.html ◆[全球變遷]全球暖化恐將導致州鳥遷移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3-11 (ENS)- 研究報告發出新警訊,全球暖化將導致多種鳴禽分布型態發生變化──其中有些美國州政府官定的州鳥也將失去其代表意義。根據氣候變遷模擬所作的推測,某些州鳥將會有部份甚至全體遷離原本牠們所代表的州,包括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黃鸝(金鶯)、新罕布夏州的紫雀、以及加州的加州鵪鶉(珠頸翎鶉)。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11-06.html
環境資訊協會 李瑞玉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李瑞玉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11-09.html ■[環境關懷事件]黑心柳杉該死嗎?─請停止砍伐柳杉林! --﹥ 稿源:全國教師會生態教育委員會 李根政 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聲稱台灣北部山區一萬五千公頃、約三千萬株的柳杉造林,八成以上罹患「黑心症」,將在近期內以每五公頃為一單位,採用漸進方式逐步砍伐這批柳杉,並就地在山區標售,重新造林。 §柳杉黑心不是病! ◆林務局稱全台灣柳杉八成患了「黑心症」,局長則說柳杉黑心嚴格說來應該是「水土不服」所引起! 然而,事實是: 柳杉黑心根本不是病,日本人工繁殖柳杉已有五百年歷史,從而衍生出二百多個品種,本身即分為黑心、紅心兩大品系。 根據日本水產林野廳森林綜合研究所花了三年的研究成果(1995.3)顯示:典型的黑心品系柳杉,心材呈黑色狀,邊材保有白色,邊緣的界線分明,係由遺傳因子所導致!典型的紅心柳杉含水率較低(100%以下),黑心柳杉含水率較高(200%),而材質和強度則相同,甚至黑心柳杉的抗腐性還較紅心強。柳杉黑色的心材,種到那裡都一樣,也許因溼度不同而有深淺,但不會換顏色! 位於溪頭的台灣第一個柳杉試驗林「西川造林地」,是由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台灣演習林第一任主任西川末三,在明治43年(1909年)從奈良縣-吉野川-川上村所引進(1911年正式栽植),西川所引進的吉野柳杉即是黑心的品種!(註一)資深的林務從業人員說:這是林學的ABC…基本常識。 ◆新竹林區管理處蕭煥堂表示:正常的柳杉應該是「表裡一致」,除了樹皮外,其餘內部材質組織都應該是同樣色澤、同樣硬度。 然而,事實是: 除了少數樹木的心材和邊材顏色很接近外(例如油桐、雲杉),大部分的樹木心材和邊材的顏色本就不同。一般而言,心材是死細胞,顏色都會比較深,而尚有生理作用的邊材顏色則較淺,本就不可能表裡一致! *以上資料及紅心、黑心品種柳杉樣品,係由去年剛從溪頭森林遊樂區森林育樂組主任退休的黃英塗先生所提供。 §完全失敗的柳杉造林! 始自日治時代種植的柳杉的確是問題重重,過去將原始林砍伐改植單一的柳杉林,初期的確生長快速,然而在20年前後即進入衰老期;同時柳杉對抗天敵的能力差,松鼠喜歡啃食其略帶甜味的樹皮,導致大量死亡,例如溪頭的紅帽柳杉,就是大量枯死的例子,同時柳杉結實率非常低,因此在80年代前,種子都是從日本進口,最高峰時每年需從日本進口六萬公升的種子。至今柳杉仍無法在台灣的野地自行繁衍,如果沒有人為種植,柳杉最終將在台灣消失。而在經濟價值上,目前柳杉砍伐的工錢可能遠高於賣價,完全不敵進口材的競爭優勢。 也就是說,九十二年來的柳杉造林,已證實是完全失敗。 §錯誤的政策誰負責? 五十年來,政府投入龐大的資源進行柳杉造林,背後更有一大批學者為柳杉的造林背書,90年代學者還聲稱「針葉樹中蓄量的增加以柳杉約達200%為最佳,可算是25年來造林最成功,生長量最大的樹種。」而今,林業單位只憑子虛烏有的柳杉「黑心症」,以及「水土不服」的理由便要進行大規模的砍除,面對這樣的事件,我們要問的是:是不是該將過去造林的成本效益做一次總清算,官員和學者所浪費的龐大公帑,是否該有人負責! §民間的訴求! 民間認為:這次的黑心柳杉事件,是標準的「先決定要砍樹,再找理由」,欲加之罪,何患無詞。這和林業界編造「檜木林不進行枯立倒木整理,會滅絕。」砍伐檜木林,以「台灣的闊葉林是無用的雜木林,需改造為高價值的人工林」等論調,進行林相變更,有著一脈相傳的傳統。因此,我們提出以下呼籲: 一、柳杉造林是由林業官僚和林業學者所鑄下的重大錯誤,然而砍樹容易、種樹難,已然成林的柳杉對水土保持仍有相當之功效,一旦進行砍伐作業,一定會攪動坡地,衝擊到水土保持。 二、目前大規模砍下的柳杉可能連木材利用、市場通路都有問題,根本是浪費資源、不符經濟效益。 三、以長時間來看,現存的柳杉林,既是水土不服,最後必然會逐漸老化、死亡,如果沒有人工的干擾,林下的天然植被將會逐漸長成,漸漸取代、填補柳杉死亡後留下的空間,最後形成天然林。柳杉如果沒有造成危害,何需砍除? 四、一部柳杉造林的歷史,記錄著台灣五十年來荒謬的林業經營史,籲請政府全面計算柳杉造林的直接成本、為其背書的學術研究成本,據以重新檢討造林政策。 五、面對國土災難,我們再次呼籲:請打破造林迷思,重新檢討山林政策,內造林業組織、大刀闊斧進行人事改革才是根本之道。 註一:由於西川造林地初期成功的試驗,台灣開始陸續種植柳杉。然而,由於台灣種植的柳杉結實率非常低,因此在80年代前,造林所用的種子都是從日本進口,最高峰時每年需從日本進口六萬公升的種子。這些種子的來源不明,不一定是來自吉野,但還是有黑心和紅心系統之分。台灣早期引進紅心系統最多的品種是「秋田柳杉」。 作者:廖鴻基 台灣海岸各地,包括港口邊、堤防上,不時可以看到手拿釣竿垂釣的釣魚人。若是更細膩點觀察,我們可以發現,不同的海岸地形,會有不同的釣法以及不同的裝備。岩礁海岸可看到浮標磯釣、手釣,灘岸海灣有甩竿灘釣、有放長線灘釣等等……不同季節,不同目標魚,連釣鉤上的餌料都會因季節魚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無論哪一種釣法,十數年來改變最大的是,我們海岸邊的釣魚人似乎越來越少。 我大約在二十年前迷上海岸釣魚,各種釣法幾乎都嘗試過,也曾經有過一條魚十斤重的不錯紀錄。我現在已經不再到海岸邊釣魚,主要原因是,我們海岸邊的魚少了。當然,釣魚的最高境界是不在乎釣不釣得到魚,而在修身養性。但是,如果三、四個小時在海岸邊光是吹海風、曬太陽、看海景……而釣竿始終枯候著沒有一絲動靜的話……我想,再優雅的心情也會變得有些失望。 釣魚的目的演變到今天,是有了些改變。過去釣魚可能是娛樂與漁獲並重。一兼二顧,漁獲成為餐桌佳餚,運氣不錯的話,甚至還可以將漁獲分送給親友鄰居們分享。如今,大概除了搭船出去海釣可能有這種榮幸,海岸邊的釣魚,絕大多是培養耐性的意義大過實質漁獲的意義。十幾二十年經驗的老釣客,大概最能體會及見證這種改變。 我們的釣魚環境是改變了,十幾二十年而已,從隨便釣隨便有,到如今,再新穎、再精巧的釣魚裝備也都淪為花拳繡腿般中看不中用。我們海岸邊的魚的確是少了,而且是少得可憐。 我看到許多釣魚節目,他們將釣獲的魚放回海裡去。我也曉得,釣魚到一定程度後,不單單只是喜歡漁獲,而會進一步去認識魚、喜歡魚。可以這麼說,大部分的釣魚人是喜歡我們的沿岸有豐富的魚群棲息,事實上釣魚人對於海洋生態是有所期望的。我也看到國內不少釣魚團體轉而去關心我們的海洋環境。 但是,比較一下先進國家完善的釣魚制度,我們似乎連稍稍有點規範的釣魚基本動作都還沒開始去做。如果我們希望我們的海岸有釣不完的魚,希望有一天我們能重拾釣魚人的風光,這時候,我們可能得參考先進國家的釣魚制度,並開始著手來建立我們的釣魚管理辦法。 在許多國家,釣魚人得先向地方政府申請釣魚許可。釣魚許可現到現辦,而且依有效時間長短而有不同的收費。發給釣魚許可同時,會有一本《釣魚手冊》及一把量尺發給釣客。《釣魚手冊》除了簡介該地釣魚環境、漁獲種類、安全須知外,也明白告訴釣魚人,主要管理種類漁獲的尺寸及釣獲量限制。釣魚人每釣上一條手冊上的管理魚種,都要先丈量魚體尺寸,並依手冊規定的尺寸來決定該漁獲是放回水裡去或帶回家。地方政府收取的規費,主要用於維護、管理釣魚活動及研究、復育該地各魚種的資源量。 也許,我們的釣客們會覺得釣個魚何必如此麻煩?但整體來看,透過釣魚管理的國家,他們的釣客充分享受著釣魚的樂趣,他們有釣不完的魚;而像我們這樣隨興任意的釣下去,魚將會是越釣越小、越釣越少。 釣魚人大部分是愛魚人,為了魚或直接說是為了有魚可釣,我們的釣魚人確是少了一些具體作為。(本文原刊載於2002.1.12聯合報/聯合副刊) 海洋的.生態的.環境的.文化的.後山的
播出時間:3月16日(六) 下午3:45~4:00 長期以來,燕窩一直被中國人視為美味佳餚、高級補品。由於採集不易、價值昂貴,在早期,能夠食用燕窩等於是富貴的象徵;近來,在商業化大量生產之後,一般人也可以輕易的吃到它了。但是對於這種被宣稱為極具營養價值,既能養顏美容、又可延年意益壽的補品,一般人卻很少會弄清楚它的營養成份到底是什麼。更遑論要瞭解它從何而來,在人類大量採集食用後,又會對生態造成什麼影響?本集的節目,我們就要帶大家去看一看,馬來西亞沙巴的燕窩採集情況。 ★[本會訊息]本刊特邀專欄作家賈福相教授來台演講 --﹥
*附註:請自行自付關渡自然公園入園門票全票50元,優待票30元(國中、小學生、65歲以上民眾、30人以上之團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