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植物簡介/科博館科普專欄]礁岸砂灘的守護者─白水木 --﹥ 作者:楊宗愈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
由於白水木能耐鹽分、抗海風、樹型優美、蟲害又少,早已被一些有心的園藝商人,馴化栽培於苗圃中,且也已經有種在海濱當作行道樹種了。...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topic/plant/Tournefortia-argentea/Tournefortia-argentea.htm ◆[環境政策]歐盟拒絕巴西桃花心木進口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29-01.html ◆[全球變遷]氣候暖化跡象愈趨明顯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29-06.html ◆[全球變遷]利用森林吸收二氧化碳 環工顧問公司造林1,500萬株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29-07.html ◆[土地與水文]水資源是以巴衝突的根源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29-02.html
環境資訊協會 莫聞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莫聞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29-09.html 作者:傑奇‧艾倫‧朱利安諾 博士 聯合國已宣布2002年為國際生態旅遊年,這項規劃的目標崇高,並希望能結合旅遊發展與環境保護起來。但是旅遊能夠依照可持續模式發展的想法,很可能只是一個迷思。對於世界上那些窮困的國家而言,為了吸引外國觀光客與充裕外資的到來,它們很難不危害到自己的環境和文化。... Pera和McLaren的「重新思考旅遊」網站上有一篇文章寫道:「對於發展國際旅遊的東道國家而言,旅遊業使得他們對於多變和波動大的全球經濟的依賴程度,超過了地方的控制能力。」地方的經濟活動和資源的利用,則鮮少以社區利益和發展為優先,反而是以出口和外地遊客的娛樂為主。...由於國際間的規範很少,旅遊業得以在全世界各地為所欲為的發展,事實上,它已經在運輸、通訊和金融系統等領域中進行全球化。... 全文與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sep2001/2001L-09-07g.html 作者:蕭靜美 在所謂的汽車屠宰場(處理廠)將廢車「殺」(台語)過,各部分值錢的五臟內腑(指零件)都挖出來後,剩下的車殼得送到另一個廢車碎解廠。大批車殼壓縮之後,經過磁選風選等系統,將鐵、鋁、銅等金屬分類,分送各個需要的下游回收商再製成有價的商品,而碎鐵則將送到鋼鐵廠成為煉鋼的下腳料。一台廢車從拖吊到屠宰場拆解都還是完整的車體,到了粉碎廠則成了一片片小小的鐵片。為什麼得這麼大費周章的處理呢?這跟我們的環境有什麼關係?根據環保署統計,去年廢汽機車有68萬輛,目前台灣共有199家廢車拆解場及2家粉碎分類廠。而光是高雄區一家最大的廢車場(綠化環保工程公司),去年處理高雄地區的廢棄機車和廢汽車就有75,000輛,可見其市場之大。這些廢車若不及時處理,也會阻礙交通,影響市容。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ourisland/2002/ou02040401.htm ●[活動]悠游在鯨豚國度裡-2002海洋種籽研習營 --﹥ 時 間:4月27日(六)、4月28日(日) 發現大海中的巨人與精靈‧探索鯨豚的國度 黑潮關心台灣海洋環境、生態、及台灣海洋文化,不斷推動台灣的海洋教育,把海洋給予我們的啟發,一點一滴整理成文字、影像,透過營隊課程,分享海洋的訊息、播撒海洋種籽。 2002海洋種籽研習營,將以系統性的課程規劃,引領您深刻認識鯨魚、海豚──令人驚嘆的物種;進一步探討人類世界與鯨豚國度的互動──那些誤解與瞭解、殺戮的悲情與接觸的歡欣;鯨豚就像是大海的使者,挑動人心裡那面帆,航向遼闊悠遠的海洋世界,尋找牠們的故事。 詳情請參閱 http://www.kuroshio.org.tw
播出時間:4月1日(一) 首播晚間10:00-11:00 我們的島 【垃圾復活記】 一個鋼鐵廠,一天生產的爐數大約是三到四爐,而一爐需要80噸廢鐵,產生的鋼筋,一爐有超過7000萬的產值,而這還只是一個小型鋼鐵廠的產值。不只是廢鐵,其實在台灣許多的廢棄物都能回收再利用,致富之道,不是簽樂透彩,而是投入回收體系,說不定你也可以創造一個黃金傳奇。 人與自然 【曹里長的一天】 去年的納莉颱風,漲潮加上大量雨水,讓台北市成了水鄉澤國,四處可見坐著橡皮艇在台北航行的救難人員,隨水漂浮的不只是等待救援的災民,還有一堆又一堆的垃圾。去年撥了一點空,去探視一個住在內湖碧山里的朋友,一進入巷道,又被堆得一層樓高的垃圾阻檔在外,繞了一點路終於找到我的朋友。 曹里長一貫地穿著球鞋、短褲,拿著麥克風調度風災的垃圾清運,見到他時,他已經好幾天沒睡,連聲音都啞了,看到這種情況也不好意思訪問,幫不上忙也就算了,最好不要再多出事來。納莉風災,使碧山里上有土石流、下有堆積如山的垃圾,推了一年的資源回收,好不容易有了成果,風災一來,回收體系完全攤瘓,我知道曹里長的心情,所以不好問太多,直到今年,我才有機會告訴大家,這一個碧山里資源回收的故事。 看守台灣 【消失的綠色長城】 桃園觀音鄉草漯村的村長說:『以前我們這邊防風林有一公里寬,現在剩這邊一點點,那邊一點點,以前可以種稻子,現在田都無法耕種了。』 桃園海岸原本有一條號稱綠色長城的海岸防風林,因為人為的開發現在只剩下零星散佈,無法發揮防風林防風定沙及防鹽霧的功能,土地漸漸廢耕、無法生產,陸陸續續被化為工業區... 台灣海岸廣植防風林,綿密的防風林帶處處可見,今日觀音海岸防風林的消失,不是單一的現象,我們實地走訪各地,了解海岸防風林面臨的危機?如果少了這道綠色屏障,我們失去的會是多少呢?
播出時間:4月5日(五) 下午3:45~4:00首播 時序進入春天,到台灣渡冬的候鳥,已開始陸續北返。過去我們曾經介紹過許多觀賞水鳥的好地方,例如宜蘭的無尾港、台北的關渡、新竹的客雅溪口,和台南的四草、曾文溪口等等。這一次,我們要帶大家到離島走一走,跟台北鳥會到金門去看看那兒的鳥況。相對於台灣本島,金門的開發破壞算是相當輕微,在人為干預較小的情況下,自然保有較佳的鳥況。再加上面積不大,卻擁有許多在台灣難得一見的鳥種,像戴勝、蒼翡翠、黑翅鳶、栗喉蜂虎等等,因此長期以來,金門一直是鳥友們的天堂,尤其對於第一次賞鳥的新手而言,那裡的鳥兒簡直令人目不暇給。現在,我們就一起到金門賞鳥去吧。 ★[本會訊息]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 新年新氣象,環境資訊電子報將提供給您一個更貼心的服務! 打今年度1月1日起,我們將更針對您的需求,新增[環境資訊電子報-知性版]、[環境資訊電子報-新聞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目錄版]。 這是因為部分讀者可能僅偏好閱讀具''教育性''的[知性專題],像是[鳥類簡介]、[蛙類簡介]、[植物簡介]...等專欄﹔又或者部分人士在時間有限下,優先關注''即時性''的[環境新聞],包括國內外環境新聞及[環境關懷事件]等。 另外,如果您擔心電子報有收信過慢的困擾,我們還將提供最精簡的每日[目錄版]﹔如此,可免漏接訊息的焦慮,目錄頁上的標題索引可隨時讓您上網連線查閱。 當然,不必懷疑,原來的[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摘要版]也都還在囉。 大家可以各依需求,維持原來''多樣貌''的風格﹔或有更''個性化''的新選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