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知性版訂閱 新聞版訂閱 新聞檢索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2-04-17 (特刊)

 
  本日主題: 週年特刊--環境資訊電子報滿2週歲囉

兩週年
特 刊

兩歲的小苗,還請大家共同澆水灌溉
油桐花開了
環境資訊電子報二週年感言
[您的聲音,我們聽見了]給我們的加油打氣
[您的聲音,我們聽見了]讀者的殷殷期盼
[您的聲音,我們聽見了]志工如是說
您的聲音,我們聽見了
環境新聞 [生活環境]美商奇異公司提出哈德遜河污染場址解決方案
[生活環境]有毒物質污染蒙特婁環境 證據已提交加拿大環境警察
[環境政策]布希支持立法全面禁止複製人
[環境政策]油價漲勢淪為布希施政籌碼
[環境政策]美國參議院擬批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公約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4-16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4-16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4-11
本會訊息 「台灣2002地球日電子報」開放訂閱
我們需要您的一句話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郵局儲金定期定額捐款

兩歲的小苗,還請大家共同澆水灌溉 --﹥

環境資訊協會祕書長 陳瑞賓

  環境資訊電子報滿兩週歲了!

  仔細回想,實在是一件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

  實在很難相信,這份電子報能夠持續發刊這麼久?坦白說,兩年下來,繞著這份電子報的發行,猶如漩渦般,把許多人的生命給吸納進去,才得以成型。但是,又像星光般雖然微弱,但卻持續發散。

  翻開最早的試刊號 http://news2.ngo.org.tw/php/news.php?d=2000-04-17 ,想到當時的情境-冒險、單純、就是想做、做了再說...等的心情及想法,又浮現出來。如今在美國求學的洵怡,至今仍然持續參與的志工如敬平、曉菊...等,眾多師長如吳海音老師、楊懿如老師、陳章波老師...等,前前後後幾十個人的參與。有的遠在日本、加拿大、英國、美國,有的雖在國內,卻也兩年來未曾見過面。

  最早的時候,和洵怡兩人,每天工作都超過14小時,使用數據機在寄送近萬份的電子報,整天坐在電腦前面,直到發完報,才鬆了一口氣。有時候,累到坐在椅子上都可以感受到地心引力,就像電影演的,好像地開了口,要把人吸進去那樣。

  後來,透過台大高成炎老師提供伺服器與小野花協助發報平台的建立,每天節省了兩三個小時,才開始有較多的時間,出去與朋友會面,尋求進一步的支援。由於財力有限,一度還在上海聘請工作人員,也算是一件很有意思的經歷。可惜因為簡體和繁體文的語法仍然有差距,再加上兩岸文化的差別,結束短短不到半年的嘗試。

  英勛的投入,提昇了整個發報的效率,完成新聞自動化網頁編輯及資料庫的架設;惟君接手電子報的主編,和我、曾秋莉、家淳(未改名前為瑞玉)、現在在英國讀書的惟芬、熱愛咖啡的瑞祥、在美國協助審校的麗伶...等共同進行編輯作業;駐守在辦公室的美惠,除了網站及電子報的編輯外,支援了所有的行政工作。百評、怡碧、心欣及多位理監事的參與,進一步提昇行政作業的效率,也開始進行資源募集的工作。在大家所看到的網站及電子報的背後,一直保持著數十人直接與間接的投入。

  兩年的時間,我從原本發行電子報,推動環境信託的概念,到後來成立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從原本1位工作伙伴,擴編到6位專職、3位兼職的規模。馬上面臨由一位電子報的編輯,要轉為協會的祕書長。原本只要想著把事情做好,現在則是時時刻刻想著錢從那裡來?從來就沒想到,我竟然要去扮演管理者的角色,要來指揮、分派、監督工作。由於自己並不擅長擔任管理者的角色,未曾有過多人合作的經驗,中間自然有許多辛苦之處...而所有的同事都還堅守在一起,為了共同推動環境資訊的普及而持續努力,每每想起,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一直到現在,所有的同事仍然無法領到足額的薪水,雖然還不到三餐不繼的地步,但卻為了經費而無法專注在主要的工作上,不免要額外接專案來維持協會的運作,還是感到十分的愧疚。一直努力想藉由定期定額的小額捐款來維持協會的財務,好讓協會的獨立自主性更高﹔雖然現在已有130位固定的定期定額捐款者,每人每月的一百元,雖然遠比去找單獨企業的一百萬來的貴重,但計算目前增加的速度和比例,要5年後才能達到1000位的目標。能否有效的縮短這個時程,或是支撐到那個時候,唯有仰賴大家的參與。

  未來,除了持續致力於環境資訊的交流與推廣,協會也預備與各單位合作,進一步結合學校的課程與外界的活動,貫穿知與行,來實踐促進人與自然合諧的宗旨。如果說,這份電子報是兩歲的小苗,還請大家共同來澆水、灌溉;讓其更為成長茁壯!

油桐花開了 --﹥

編輯部 朱惟君

  哇!4月17日,心想,這是一個閃亮的日子呢。

  「環境資訊電子報」滿2週歲囉!

  一封、二封、三封....,像細數著天上的星星般,連著幾日,每回打開信箱,都充滿著期待,珍愛讀著大家的來信﹔細數數,有30多封充滿鼓勵與建議的字句,像山上早開的油桐花,一朵朵清麗明亮地綻放!

  兩年了唷,去年此時,電子報撐過篳路藍縷的第一年,讓我們驚嘆「是奇蹟,更是喜悅!」。現下,我們當更有跨步向前的勇氣與膽識。

  因此,如果我們有任何改革的企圖,最需要的仍將是您們繼續的支持與共同參與。因為除開翻譯志工外,目前協會內持續可投入這份電子報的,可能還不及2個人力。近期內,我們還將廣發英雄帖,以號召各界武林俠士。

  在形式上,除開考量在既有知性版與新聞版之外,繼續進行其他專欄的分版規劃;同時也認真考慮了,是否就直接將既有的架構打破,而依著各專題、專欄或新聞等各自的特質屬性,另行單獨發報。如此,這份電子報除了可能衍生出4份獨立的電子報外,還將具備生命繁衍的特質,另有一番不同生命情態的呈現...。

  這個想法源自於,訊息過多、資訊量龐大,是最近與大家閒談時常常聽見的感受,往往一些重要的訊息也容易因此淹沒其中。

  在內容上,更即時訊息的掌握與環境時事的深入報導或評論﹔也一直是我們努力的目標。即或像是鳥類或蝶類等介紹,我們也期待未來的規劃,將令您更有季節更替的節令感受。

  讀者與志工們這幾日來的鼓勵與期許,收錄在[您的聲音,我們聽見了]單元中,並試圖就其中一些建議先行做了簡單的初步回應。

  特別感謝其間超級志工家淳的諸多幫忙,以及百評、怡碧與永謀的建議與協助。當然,個性積極認真的美惠與莫聞,是讓這份刊物更形完美的幕後功臣。

  執行2001台灣「十大環境新聞」回顧及[2002台灣環境前瞻系列]文稿其間,與當時尚未謀面的阿祐老師(鄭先祐老師),在電話中可以一談就是一個多小時,以及協會內部在此事情上的戮力同心,都讓我深覺窩心。

  謝謝您們!

  油桐花開了唷,再過一些些時,就將是一滿樹一滿樹的花開燦爛了...

環境資訊電子報二週年感言 --﹥

ENS專職翻譯 莫聞

「若你要受苦,這痛苦必須是為了國家的利益而承受的。」
1948年,面對因興建水庫而被迫遷徙的村民,印度首任總統杰華赫拉.聶魯(Jawahalal Nehru)如是說。
我站在山上大笑。
~阿蘭達蒂‧洛伊(Arundhati Roy)《更高尚的公益》

  洛伊大笑,所為何來?為了更美好的生活,為了更大的利益,你必須受苦,必須切斷聯繫自然環境的臍帶?是公益還是私利?人們要的是樹林或泥牆?山麓下的小水溝,或是水龍頭裡的自來水?老樹下的鞦韆,還是水泥地上的蹺蹺板?作為追求生存利益的存在體,國家機器的種種作為,究竟是基於盲目佔有的可憎動機,抑或是蒙昧無知的可悲?在憤怒的情緒過後,洛伊站上山頭,俯仰窮蒼之際,一種超現實的荒謬性體悟猛然掠上心頭,於是,她笑了。

  閱讀ENS的新聞報導,很能體驗這樣的感覺。面對人類在開發時施加於自然、環境、生物、弱勢居民等種種形式的粗暴與不義,只要是具有道德感的民眾,最先感受到的必定是憤怒的情緒,進而採取各式揭發、譴責、抗議、與阻撓的行動。然而ENS並不僅止於此,ENS記者是由一群關心環境的專業人士所組成,他們努力在傳達一項訊息:「人與環境的關係不是只有『開發/保留』一種可能性,這並非一場零和的競爭遊戲;世界各地有許多人正努力採取各種行動,發展多樣化的方案,即是為了促進人與環境之間共榮的可能,不論成果如何,都是值得全人類共享的經驗。」這應該是我翻譯ENS新聞以來最大的收穫吧。

  接手ENS翻譯工作已近四個月了,期間的喜悅不可言喻,尤其翻譯到環保團體勝利的成果,心中自也禁不住喝采一番,例如美國能源小組的秘密會議檔案,法院裁定環保團體及國會勝訴等一系列事件,可說是挽回了我對司法體系的失望;另外像歐洲推動再生能源的進展,同樣令人充滿期待。不過像布希不利環境的政策、育加山永久核廢儲存場過關、國家公園犀牛被殺害等消息,心頭泛起的感受,亦非無奈無力感所能形容。

  翻譯,最困難之處在於,如何將接收到的訊息準確地轉換為明白易懂的中文敘述。幸好,還有協會夥伴作為支援後盾,理事們熱心的指正,讀者的關心,最感謝的是,審校者麗伶為譯文把關長期付出的努力。把ENS珍貴的訊息傳達給所有中文讀者,是我最大的成就感來源,期待這項工作對大家有更大的幫助,提升台灣人與環境的互動關係。到這裡,不禁想唱首進行曲,鼓勵自己,也鼓勵大家:

  跑步~~~~走~~!

  一二、一二、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一二、一二、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音樂提供 交工樂隊《菊花夜行軍》)

[您的聲音,我們聽見了]給我們的加油打氣 --﹥

  • 黃羽慈:生日快樂!環境資訊電子報的朋友們加油!

  • 美惠美眉:太棒了哦!!我們一起來加油吧!

  • 李可昇:德不孤 必有鄰

  • 廖敏惠:謝謝你們的努力!!真的很感激你們的報導與整理,讓我們有機會聽聽大自然的聲音。

  • 芳生:永遠面向著陽光...
     

  • 蔡紹斌(哨兵):謝謝你們的努力,繼續做下去,我們的環境就多一份希望。
     
      希望透過文字的書寫,環境觀念的建立與傳播,慢慢形成一種對環境利用的共識,其實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因為真正破壞環境的人,多是不看這樣的資料,不吸收相關的資訊的,而主管的政府官員,也一樣。
     
      所以常常問自己,那為什麼還是有一堆人(或說是我們)那麼執著的做著這樣的一件事呢?我想這就是所謂的夢想吧,我們不會因為懷有這樣的夢想而偉大,卻會因為努力實踐這樣的夢想,而使自己的人生有一個方向,因為有了方向而覺得比較踏實。
     

  • 傅大為:加油!基本上,都辦得很好。有時我徵求你們同意後,也會轉貼你們的好文章到其他 list 上面去。

  • 施晶琳:在弱智媒體充斥社會的情況下,慶幸還有一份值得好好閱讀的刊物。請繼續加油!並謝謝你們~

  • 延晃:守護這片小小的土地,守護這個小小的星球。歷史將為你們的堅持和努力,留下不朽的見證。環境資訊電子報,加油。

  • Terrysa:我最近才開始訂閱環境資訊電子報,雖然認識它的時間不長,但是知道有一群人同樣對我們的環境懷抱理想,心裡非常感動,至少可以肯定台灣並不是全部都在向下沈淪,而是明天會更好。希望大家繼續為理想而努力,加油!加油!
     

  • aiken:加油加油

  • 亞力:因為有妳,自然將與更多人同在、同生,謝謝環境資訊電子報。

  • Jack:You've done very good job. I support you and wish your dreams come true.

  • 王薰雅:這份電子報有助於在短時間了解世界各地的環境情報及知識,非常棒。各位辛苦了。

  • silence:有這個電子報的成立,對於環境資訊的問題及知識的學習有個不錯的選擇。^^
     

  • peggy:大家一起加油^.^

  • 林(linjovi):真的很感謝你們,讓我在軍旅生涯還能時時接觸到所關切的環境資訊。辛苦了!

  • 林怡岑:親愛的台灣戰友們:謝謝您們!

  • 佩玲:謝謝各位辛苦的為電子報付出,讓我在工作之餘還能有如此充實的電子報可閱讀。

  • 陳勇佐:環境教育是環境工作之先鋒。
     

  • 舒斐:付出不一定會立刻獲得回報,但一定會造成影響,只是付出的人不一定會親眼看到。謝謝電子報的所有工作人員,因為您們的付出,讓我們對環境更了解且更珍惜。縱使身邊的環境並未有什麼特殊的改變,但腦袋改變了,環境也一定有機會被改變。大家一起加油,不要放棄。再次謝謝您們。

  • 喜憨兒2號:I read the news everyday,I like it really !! Thanks,firends。

  • 藍色東港溪 貓頭鷹:加油!!!你們都是最棒的!!! 

  • 台北野生物貿易調查委員會 陳楊文:恭喜兩年有成,資訊的生產固然辛苦,資訊的傳播才能讓理念開花結果,感謝您們種種無私的貢獻,致上我們最深摯的謝意! 

  • 公共電視 佳珣
      哇!環境資訊電子兩週年了
      感謝你們所提供多元豐富且有深度的資訊
      加油
      我們會繼續支持你們

  • nobody:這些字字句句,不只對環境資訊電子報有感而已,更是想要好好地、仔細守護地球環境的美麗心靈。

  • 梅涵:在這些日子中,我閱讀他。透過他,我看的更遠,為環境努力的心,也越來越茁壯。 

  • 林蕙瑩:謝謝你們的堅持,相信就如陳秘書長所言,「繞著這份電子報的發行,猶如漩渦般,把許多人的生命給吸納進去,才得以成型。但是,又像星光般雖然微弱,但卻持續發散。」這個光環會愈來愈大的,生日快樂。

  • Mavis:從當初不知為何收到這份電子報,到現在天天必看這份電子報,我想,表示你我都在關心這片土地的一草一木。希望每個人都能理性的去面對自然的演變及人為的破壞,不僅關懷著台灣的一切,更推展至世界各地...謝謝你們的努力..^__^..加油

  • 謝序偉:我從試刊號、創刊號,一直到現在每一期都有仔細的閱讀唷,希望環境資訊電子報能夠繼續為所有關心環境議題的大眾永遠地服務,加油囉!!順便祝環境資訊電子報生日快樂喔^^

  • 陳義旺:這是一份很好的電子報,希望你們可以繼續加油。為臺灣做點事,是你我應該做的,很高興有這樣一份電子報。謝謝你們,加油。

  • 杜文苓:感謝環境資訊電子報伙伴們的努力,達成許多mission impossible。深感台灣環境資料庫建立與善加利用的必要,而資訊網絡的流通是最重要的一步,期待環境資訊協會會務蒸蒸日上,為未來台灣環境智庫的發展作準備。每日電子報的閱讀,令我收獲良多。謝謝!

[您的聲音,我們聽見了]讀者的殷殷期盼 --﹥

給協會或電子報的建言

  • 丁文傑:貴中心對環境變遷、環境政策、環境保育等的資訊可謂全面囊括。而我有一個建議,因為我們研究生物的人,總是希望能有一個網站能為我們收集當下新聞中有關生物的資訊,包括生物科技、醫學新知,或是各地有關生物的報導。我想如果貴中心可以為此增設內容,我想對貴中心應該會有正面的幫助。
     

  • 何宗勳:堅持理想,無怨無悔是重要,尤其對台灣這塊土地。每次收到你們電子報,我就有無限歉意,因為答應你們募款,結果一忙又忘,想到時東西又沒帶在身上,真抱歉。心想,你們應該可以創造一種聚會,讓我們把錢送上吧。
     

  • 王世叡:1) 本電子報簡單扼要,感覺很好了。
        2) 有餘力的話,希能建立相關之資料庫,供人查用。

  • 侯得正:是否可提供環境相關書籍及影帶或電視節目的資訊。光復大地,光復人心。加油再加油。

  • 陳彥君:有沒有計畫做一份台灣的環保環教相關團體目錄索引??該是時候了喔。

對於大環境的建言或感言

  • 凌健:‧曾經發生許多令人歡呼的美好! 
        曾經感受許多縈繞心中的溫暖。 
        曾幾何時 開始逃避、壓抑、麻痺。 
       ‧何時 才學會不去在意 
        何時 才會去關懷參與 
        何時 開始不比較 不計較 
       ‧何時 彎下腰來,聞一朵蓓蕾的芬芳。 
        何時 放慢腳步,品嚐人生的美麗。 
     

  • 陳以侖:希望有一天,台灣環保團體間密切合作。結合成巨大的政治、社會力量。讓所有想為謀私利破壞環境的人有所顧忌。

  • Norman:生活方式的改變,以生態建築等減少對環境的破壞,達到地球環保的課題之一。

  • Aeolous:快熟林已證實行不通,基因改良菌也已證明會造成人工基因會外散....我還能做些什麼呢.....夢想還沒實現就被打醒的學子

(Aeolous的說明:早熟林...沿自早熟稻的思考....簡單的說,是關於快速造林囉。至於基因改良菌,則是從古生菌來的一點妄想,作用像吃油菌差不多,但是能吃更多東西,只可惜,速度太慢了,培養也不易,想從基因level著手,很有可能造成另一次的基因生態浩劫...)

  • 陳佩正:嗨,我想未來如果想要突破環境教育目前的瓶頸,我們需要仔細的檢討當下我們推動環境[教育]的措施,我的感覺是我們現在只是在處理一個叫做環境宣導的工作,教育和宣導不是同一件事情,請考慮。
     
      我知道你們的努力,至於我提到國內的環境教育,其實是針對那些專門從事環境教育的夥伴有感而發說出的。我的觀點,我發現他們都太限於自己的領域,而不願意走出來看看外面的世界,所以在領域內受到重視,但是出了領域範圍,則往往不是那麼一回事...。
     

  • Aeoloud:回應丁先生的需求,華文生技網上有許多的資訊可以參考,相連學術界和商業界,小人覺得不錯用。 

    編按:以上為Aeoloud對昨天丁文傑提議的回應--建議增列生物的資訊,包括生物科技、醫學新知,或是各地有關生物的報導。<詳全文>

[您的聲音,我們聽見了]志工如是說 --﹥

  • 朱敬平(台大化工所博士班學生):
     
      環境資訊電子報,兩歲生日快樂!
     
      由於自己的研究領域是關於污水與廢棄物處理,因此當在網路上認識瑞賓時,便毫不猶豫地加入志工行列,並參與後續關於電子報的翻譯與審校工作。一路走來,除了學習到許多關於撰稿與譯校的知識之外,也認識了不少熱心的志工朋友,以及他們對環保事務的理念。
     
      這兩年來國內因政治生態改變,許多長期從事環保運動的人士得以躍上決策舞台,但昔日的理念在複雜的政壇與詭譎的經濟情勢下不是無法實現,便是被迫妥協。悲觀者可能認為這是一種墮落,但我卻樂觀地認為這是台灣的環保理念開始能「入世」地融入現有政策;期待未來協會能在既有的資源下更努力地為環保運動盡一份心;同時提一個小小建議,電子報中豐富的資料是否有匯整成資料庫的目標呢?這對我等學生而言,可是一大福音呢!
     

  • 楊璧如
     
      在給學生打著考卷
      想著這麼複雜的生化機制
      到底好不好逼他們現在一定要懂
     
      活在現在這個年代
      似乎
      有著許多無奈
     
      因著教育制度和教材的不適
      在教育上有著許多無奈
      因著政黨及利益分配上的爭執
      在政治上有著許多無奈
      因著自私及道德上的敗落
      在社會上有著許多無奈
      因著宗教及人種上的迷思
      在世界上有著許多無奈
     
      但
      誠如特瑞莎修女所說:
      “縱使明天將要毀滅
      今天,我還是要建設!”
     
      我想
      還是有築夢者
      還是有建設者
      還是有人會為了我們的地球
      犧牲奉獻奮鬥
     
      很高興
      我們這群築夢者能一起努力奮鬥
      很高興
      有許多建設者願意付出精力心血
      更希望
      能有越來越多人能加入我們的行列
      和我們一起為了地球的未來共同努力
     
      讓我們一同迎向未來的新希望!
     

  • 蘇崧棱
     
      一時衝動成為翻譯義工,一年多下來,自己獲益不少,跟協會也還有些互動。可是,從洵怡、coco、到現在的家淳,都是上下線間的聯繫,總嫌少了什麼。其實,義工間的聯繫也很重要。我想說的是,一定有一些義工和我一樣,都是外行兼新手,時常在翻譯碰到難題,絞盡腦汁也轉不出來。因此,若能有人適時的互補,幫助很大。
     
      因此我建議:將翻譯義工用「yahoo網上聯盟」組織起來,凡是碰到翻譯難題,就拋出來尋找支援,大家的進步一定很快。但這裡面最好能有個熱心的高手來當顧問,否則新手問新手,大家客氣不敢表達,缺乏互動,到頭來,這個團體就會無疾而終。

您的聲音,我們聽見了 --﹥

編輯室回應

  • 電子報中豐富的資料是否有匯整成資料庫的目標呢?(朱敬平)<詳全文>
     
    回應:目前自發報以來,所有的新聞資料都已匯入資訊中心的資料庫中,若想查詢相關新聞,可以從電子報或網站的[新聞檢索]連結中進入。目前除開新聞外,其他相關文章則尚未匯入資料庫,但已列入規劃中,有進一步進展時,將即時告知大家。
     

  • 建議增列生物的資訊,包括生物科技、醫學新知,或是各地有關生物的報導。(丁文傑)<詳全文>
     
    回應:目前的新聞掃描中已增列有[生物科技]的類別;另在[理性關懷]專欄中,列有[生物的未來-生物科技]的相關文章,先前資料可由網站中直接查詢。最近,因限於人力因素,相關資訊確實較為缺少,除了我們將就此進行加強外,非常期待大家也能提供或引介相關訊息給電子報。不過呢,由於這是一份以''環境生態關懷''為訴求的電子報;因此相關資訊仍將以此為刊登原則。
     

  • 有沒有計畫做一份台灣的環保、環教相關團體目錄索引?(陳彥君)<詳全文>
     
    回應:目前資訊中心的網頁,列有結盟授權的網站,主要是協會主動與該單位洽談,該站文章內容能同步授權環境資訊電子報轉載,以達訊息廣為傳遞的效益。現在則正規劃相關網站交換連結事宜,希望願與協會交換連結的團體或單位,可以主動與我們聯繫。
     

  • 將翻譯義工用「yahoo網上聯盟」組織起來,凡是碰到翻譯難題,就拋出來尋找支援,大家的進步一定很快。但這裡面最好能有個熱心的高手來當顧問。(蘇崧棱)<詳全文>
     
    回應:謝謝樹大棵寶貴的意見。此事我們也一直放在心上,仍然是限於時間人力因素,而遲遲未及進行。當事情的重要性高過一切時,所有的理由都不應是理由。所以哩,除了將近期內積極尋求師長擔任顧問外,藉此,也先廣發英雄帖問問大家,是否有人願先站出來的哩。

[生活環境]美商奇異公司提出哈德遜河污染場址解決方案 --﹥

  美國,紐約州,阿爾巴尼,2002-04-11 (ENS)- 為避免後續官司纏訟不休,美商奇異電力公司(GE)已提出哈德遜河上游污染場址清理計畫,預備清理該公司為人詬病的污染沉積物。奇異公司週二(4/9)表示將於夏季開始進行PCB高度污染場址檢測工作,並與環保專家簽約,協助清理哈德遜河污染沉積物。在此之前,該公司因不願負擔這筆5億美元的清理計畫,已進行了20年的官司。

[生活環境]有毒物質污染蒙特婁環境 證據已提交加拿大環境警察 --﹥

  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婁,2002-04-11 (ENS)- 根據加拿大民間非營利組織的調查報告,位於蒙特婁多佛國際機場附近的聖羅蘭科技園區,將PCB等有毒化學物質大量排放至聖勞倫斯河中,其濃度超出官方標準850萬倍以上。

[環境政策]布希支持立法全面禁止複製人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4-11 (ENS)- 美國總統布希週三(4/10)發表聲明表示,不論為了生殖或研究目的而進行的複製人工程都是不道德的。有關全面禁絕美國複製人工程的法案,目前仍在國會審查當中,然布希已先表態支持。他在白宮發言表示:「多數美國人和我一樣,對複製人工程深感不安。生命是一種創造,而不是商品。」

[環境政策]油價漲勢淪為布希施政籌碼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4-11 (ENS)- 布希施政以來即倡議開採公有地以提高自產石油供應,而目前油價上漲情勢正好為其政策提供有利的籌碼。白宮首席發言人週三(4/10)表示,近期伊拉克領導人擬刪減對美石油輸出的危機,正顯示出白宮方面有關「北極國家野生物保護區」等自然地區的石油開採計畫有其急迫性。

[環境政策]美國參議院擬批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公約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4-11 (ENS)- 布希政府已準備批准一項國際性公約,該公約規定禁用12種有毒化學品,因為此類物質不僅會長期留存於環境中,散播的距離極遠,而且還會透過食物鏈累積。環保署長克瑞斯蒂.惠特曼今天宣布,布希總統正敦促參議院儘速通過「斯德哥爾摩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公約」。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4-16 --﹥

  • [生活環境]高市加水站近半無水質證明議員要求市府重視 (高市 中央社)

  • [生活環境]市內建物 評估全面體檢可行性。台北市長昨天在市議會331地震專案報告中承諾,由工務局評估對市內建築物作全面體檢的可行性,或先體檢921地震已列為黃單的建築物 (北市 聯合報)

  • [生活環境]綠化黃金海岸親水公園 台南市府擬斥資4000萬 (台南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15公布台灣沿海養殖牡蠣重金屬最新監測結果,新竹香山地區牡蠣銅含量已較去年同期下降,但仍為國際平均值八倍 (新竹 民生報)

  • [能源議題]核1廠2號機今年再度進行爐心控棒檢測時,測出38支控制棒發生裂縫,數量比例較去年增加 (台北 東森新聞報)

  • [環境政策]北基垃圾互助案延長垃圾場壽命,雙贏。以北市一噸垃圾灰渣換基市一噸垃圾,北市因此可銜接新的第三垃圾掩埋廠,基隆市則可銜接新的焚化爐誕生,雙方均可縮短垃圾無法處理的空窗期 (北市 聯合報)

  • [生態保育]苗栗縣農業局將建立封溪護魚溪流可能遭受毒害點清查,並建檔列管,汙染封溪溪流將遭重罰 (苗栗 聯合報)

  • [生態保育]高雄市政府計畫發展東沙島觀光,但根據中山大學教授宋克義最新調查發現,東沙島環礁已九成已遭破壞,原因可能與漁船毒、炸魚與海水溫度上升有關 (高雄 聯合報)

  • [環境政策]環保署加強查核機車定檢站確保空污管制成效 (台北 中央社)

  • [環境政策]高縣成立流域污染整治小組全力改善河川污染,且規劃完成以高屏溪為主的相關整治計畫 (高縣 中央社)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4-16 --﹥

  • [生活環境]哈爾濱兒童鉛中毒嚴重。據哈爾濱市婦幼保健院孕婦兒童鉛中毒防治中心指出,全市0至2歲兒童鉛中毒率達45%,2至6歲的兒童為46% (哈爾濱 新華社)

  • [生活環境]6月5日"世界環境日"期間,中國將在北京舉辦大型環境專題論壇 (北京 新華社)

  • [環境政策]城市汙水處理突現商機。國家計委、財政部、建設部、水利部、國家環保總局等五部門最近聯合頒發《關於進一步推進城市供水價格改革工作的通知》,將加徵汙水處理費,逐步提高水資源費徵收標準,在2003年年底前全面開徵汙水處理費。對環保企業來說,這不僅意味著巨大商機,城市污水治理也將從此進入一個新時代 (中國 和訊網)

  • [環境政策]山東省日前宣佈自5月1日起實施《環境污染行政責任追究辦法》 (濟南 人民網)

  • [生態保育]東北虎因不堪馬戲團的頻繁"走穴",積勞成疾死於演出途中。貪心的班主從死去的老虎身上榨取最後的錢財,竟然四處兜售販賣老虎肉,日前被寧波警方設計擒獲 (寧波 新華社)

  • [生態保育]為節水而限水 北京動物園今春喊渴。近幾個月以來,園內水禽湖及公園河道裏的水位與水質不斷下降 (北京 北京青年報)

  • [全球變遷]大陸國家氣候中心專家透露,全球氣候變暖正導致中國大陸氣候危機,近年大陸發生的黃河斷流、暴雨洪澇、低溫霜雪等重大災害的發生頻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台北 中央社)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4-11 --﹥

  • [生活環境]超臨界二氧化碳或可用於危險廢棄物清理

  • [生活環境]研究員發展以超音波清洗濾水器技術

  • [環境政策]農業部與內政部合組跨部會消防委員會

  • [環境政策]廢氣排放管制目標 洛杉磯鎖定堆肥業者

  • [能源議題]業者指出:美國極具地熱源開發潛力

  • [生態保育]支持森林保育 鋁業公司Alcoa出資贊助

  • [生態保育]森林開發導致的生態衝擊應個別考量

  • [全球變遷]海面上升將威脅海灣沼澤地

  • [全球變遷]熱帶林二氧化碳排放量高過預期

[本會訊息]「台灣2002地球日電子報」開放訂閱 --﹥

你想知道最新的「地球日2002在台灣」相關活動訊息嗎?
妳想進一步了解關於生態足跡的消息嗎?
你知道新新能源的內容有哪些嗎?
妳想知道「無車日」的由來嗎?
「台灣2002地球日電子報」即將在4月15日與大家見面!

如果你想掌握最新的2002地球日相關訊息,
那麼你便不能錯過「台灣2002地球日電子報」,
趕緊到 科學科幻區 http://iwebs.url.com.tw/enewstyle/category.asp
訂閱吧。

[本會訊息]我們需要您的一句話 --﹥

 

人因夢想而偉大。
環境資訊電子報今日4/17滿2歲生日囉!
請給我們一些建議與期許,
讓這份刊物更切合您的需求與期望。
就是隻字片語或心得感想也很好唷。
我們真的殷殷期盼您的回應!

人因夢想而偉大。這個夢想需要您的意見與參與。

  

  姓名: 電子郵件:

  *請於上網連線時,再按"寄出"按鈕。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