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新聞-能源議題]新能源產業促進協會成立 游錫 本報訊 (記者 江嘉萍)
由元智大學詹世弘校長以及賴勁麟立委等人所發起的「台灣新能源產業促進協會」,於6月11日上午正式成立,會場中除了產官學界等人參與外,行政院長游錫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news/taiwan/2002/ta02061301.htm ◆[環境政策]巴布亞新幾內亞森林命運 決定於選前秘密交易 --﹥
澳洲,坎培拉,2002-06-07 (ENS)- 巴布亞新幾內亞將於本月15日舉行大選,據環保團體指出,一系列選前的秘密交易,恐怕已決定了世界上第三大雨林的命運。自從巴國總理米克爾.莫羅塔在4月4日首度宣布選舉消息後,一連串牽連數百萬公頃雨林的不尋常決議,已引發起宣然大波。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n2002/2002-06-07-01.asp ◆[生活環境]洛杉磯森林大火 數萬畝土地化為焦土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n2002/2002-06-07-02.asp ◆[環境政策]永續高峰會準備會議 挫敗中落幕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n2002/2002-06-08-01.asp
環境資訊協會 李家淳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李家淳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n2002/2002-06-07-09.asp 作者:艾許莉‧帕金森 (西北樹蔭咖啡運動組織) 艾許莉‧帕金森是西雅圖奧杜邦學會下西北樹蔭咖啡運動組織的召集人,該組織的目標為教育咖啡業者及消費者樹蔭咖啡的優點。 2002年1月7日,星期一 即使咖啡文化持續發燒,大多數人沒有機會親眼看到一棵咖啡樹,因為咖啡的種植生產都集中在氣候溫暖的開發中國家。我們所熟悉的是深褐色、已經烘焙好的咖啡豆,而不是在中南美、越南、非洲那些未去皮的青色豆,或者攀附在腰般高的灌木上的紅色果實。 消費者代表的是一連串生產線的最末端,從農民、進口商、烘焙者、配銷商,全球約有2,000萬人靠咖啡維生。廣告或許會把咖啡形容成「一天醒來最美好的部分」,不過它在半個世界之遠的地方可是有著重大的社會環境意涵。身為西北樹蔭咖啡運動組織的召集人,我的工作是藉著讓大家認識這環環相扣的群鏈關係,來了解這些重要的意涵,其中包含的種種活動不僅將人與咖啡聯繫起來,就連早晨喝咖啡時窗邊輕唱的鳥兒也息息相關。 全文與圖片詳見: http://www.gristmagazine.com/grist/week/parkinson010702.asp ■[生活的未來-環境與經濟]入世後生態衝擊 未見因應對策 (上) --﹥ 民生報記者/鄭朝陽 從小就對稻米文化很有興趣的蔡勳雄,細數農家如何與稻田建立相互依存的關係,政府該如何面對農民的失業與轉業問題,將是嚴酷的考驗。值得注意的是,未來農地勢必會出現部分休耕、部分正常生產的狀況。農地一旦停止農耕,每年150噸灌溉用水補注地下水的功能,也跟著停頓,對當地氣候調節、生物多樣化、防止地層下陷等,將形成巨大的環境衝擊。蔡勳雄認為,休耕的農地若任其荒蕪,蟲害、「超級雜草」重現江湖的機率很高,不僅會對鄰近正常耕作的農田作物產生威脅,更可能產生全面性的生態危機。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issue/ecoeco/2002/ec02061301.htm 作者:郭志榮 時到今日,鄉下田間一隅,常常可以看見小小的土地公廟,靜靜地守候著賜於人們幸福的土壤。但是神力無邊,人心更險,在一片看似黃澄的土地之下,暗藏著多少污染毒源,多少有毒的作物,在一季季的收割之後,餵養萬民。 不語的土地公,無能為力,只能在不起眼的小廟中,暗自神傷。 農地土壤受到污染已非突發事件,而是長期的存在,到現今才被「公開的發現」。...面對這一塊塊受到污染的農地,如何解決?如何復原?... 當土壤大量遭受污染,所有的過錯別推給傷心的土地公,行法令、勇負責,可能是現代掌管土地權責機關,無可逃避的責任。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ourisland/2002/ou02061301.htm ●[連署]亞洲人向輸出骯髒的焚化科技的日本人大聲說不 --﹥ 為慶祝反廢棄物焚化國際行動日,日本綠色和平在與全球焚化爐替代方案聯盟(GAIA)協調後,正在推動一個寫信給日本最大的12家焚化爐製造商的運動。我們,亞洲的公民與公民團體,受邀來表達我們對骯髒的日本焚化爐輸出到我們國家的反對立場。經由我們的信,我們也可要求日本政府不要再以偏頗的垃圾管理方式來向我們的政府建言,並且停止提供資金給此區域的焚化爐專案計劃。 連署請至:http://www.greenpeace.or.jp/campaign/toxics/incineration/action/index_en_html 全球焚化爐替代方案聯盟,Global Alliance for Incinerator Alternatives, GAIA ,
http://www.no-burn.org/ 播出時間:6月17日(一) 首播晚間10:00-11:00 封面故事 【土地公的眼淚】 土地是我們生命的仰望,肥沃的土地供養了在島上生活的芸芸眾生,於是人們在田地旁立起土地公祭拜,象徵對土地的尊重,也希望土地公的神力能守候這片土地。但是從鎘污染的稻米及農地事件陸續揭發,污水、毒水任意排放的案例處處可見時,我們還有多少受傷的土地是還沒暴露出來的呢?面對這些污染,不語的土地公,無能為力,只能在不起眼的小廟中,暗自神傷。 人與自然 【蚯蚓知多少】 大部分人的童年,應該都會有翻動土壤看到蚯蚓的記憶:是將蚯蚓當作魚餌也好,是跟爸爸媽媽下田翻土的時候,蚯蚓趕緊鑽回土裡也好,還是大雨之後的清晨,一條碩大的蚯蚓奄奄一息的在水泥路面也好,這都是有關於妳我的記憶。 台大的動物學系裡,有一個無脊椎實驗室,蚯蚓就是裡面主要研究的對象。為什麼雨後蚯蚓會漫遊地表?台灣到底有多少種蚯蚓?蚯蚓對紫外線這麼敏感,及蚯蚓的身體可以累積高量的重金屬,那麼可不可以用來作為環境監測的指標?由陳俊宏老師帶領的無脊椎實驗室,一群帶著對蚯蚓熱情無比的年輕人,首先就以台大校園作為根據地,製作前所未有的「台大蚯蚓地圖」...... 看守台灣 【砍樹造林】 每年夏天颱風季節接二連三的土石流,都能有效地喚起國人的造林情懷;而政府也從民國85年的「全民造林運動」,到去年的「用樹根牢牢抓住台灣的土地」,不斷地鼓勵造林的正當性。 但是在造林獎勵金的制度下,卻誘使林農砍除二三十年的次生林與經濟林;在執行單位的忽略下,檳榔園和果園依然遍佈山頭、森林,並沒有因為造林運動而在光禿禿的山頭蔓延開來。 今年,農政單位又再度撥下18億的預算獎勵造林,制度不變、執行計劃不變,我們要以怎樣的心情來期待樹根牢牢抓住台灣的土地?
播出時間:6月13日(四) 下午03:45~04:00 首播 今天節目要介紹一個環保國小----台北市的志清國小。去年才榮獲<全國節約水資源獎>,是一個注重環境教育的優質小學。不僅僅全校師生在生活當中身體力行環保,環保媽媽們更是學校裡最有力的環保志工。 校園裡的環保小尖兵以五、六年級的同學為主,不論是廚餘回收、落葉堆肥、有機蔬菜園的栽植,他們都讓整個校園充滿生命力。走進校園,可以見到全校花台都裝著「自動滴灌系統」,洗手台用的是節水龍頭,。將愛惜資源的觀念,融入了生活當中。他們校園還有哪些環保的做法呢?現在,就讓我們到志清國小去看一看。 ★[本會訊息]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 適逢ENS進行網頁維護與改版時期,舊有新聞連結失效。欲查詢全文的讀者,請暫時將連結中的「ens-news.com」以「ens.lycos.com」取代,即可讀取全文。待進一步處理後,再另行告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