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全文版訂閱 資料檢索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2-09-04 (全文版)

 
  本日主題: 為台灣環境寫歷史
知性專題 [自然生態-烏來]與獵人共度的午後 (三)
環境新聞 [環境政策]高峰會報導:美國提出總值25.6億美元的合作計畫
[環境政策]高峰會報導:金融與貿易協商達成新進展
[環境政策]高峰會報導:「非洲水資源設施」計畫啟動 將為乾淨水源提供資金
[生態保育]高峰會報導:基因銀行資金短缺 農作物多樣性保存致命傷
[生活環境]高峰會報導:避免環境衝擊 民間代表提出外資企業應遵行的準則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9-04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9-04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8-29
國際環境新聞掃瞄:2002-09-04
環境事件 [環境事件小組]為台灣環境寫歷史
[環境事件小組]時間,是最好的朋友──關於台灣環境事件紀錄小組 之一 (上)
專  欄 [南非地球高峰會]<永續發展之路>預警原則:奈米科技的信仰論戰? (下)
活動訊息 [演講] [課程] [營隊]
本會訊息 [捐款/財務]感謝 王元才先生 9.2捐款$2,100元
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郵局儲金定期定額捐款

[自然生態-烏來]與獵人共度的午後 (三) --﹥

作者:黃泰華 (台大自然保育社)

  晚上先煮加了一堆蕨類的泡麵墊肚子,阿仁和飛鼠一直喝米酒,阿蚊一直不讓他們喝;阿仁醉了一直講山豬的故事,又把頭在阿蚊身上蹭來蹭去,說要吃飯,不過他和飛鼠是真等了阿蚊一天都沒吃飯。

  一大鍋飯、滷一鍋豬頭皮,配上超棒的泡菜和豆腐乳,他們晚餐要吃好幾次,半夜起來上廁所也要吃幾次,我說希望能去夜探,因為阿蚊要煮飯,於是便告訴我,等一下他去抓蝦時,我可以一起去找青蛙。因此,我只好在營地到處逛逛,其實到處逛逛的地形和去溯溪差不多了,到處都是螢光蕈在黑暗中幽幽地發光,五分鐘內就在獵寮旁發現兩條非常大的龜殼花,頰窩感熱敏感非凡,閃光燈的紅外線測光一打上去,牠馬上回過來對著鏡頭作勢攻擊,牠的花紋沾了水珠真是超美,每片鱗交界處上都有一顆小水珠,好像珍珠蛇。

  一會兒,阿蚊出來啦!沒想到這些經驗豐富的獵人用的手電筒竟然是很暗的嬌小電筒,大概晚上抓抓蝦對他們而言小兒科吧,不過他倒是不抓蝦,只是一直跟著我,他說,還是跟在我旁邊確保我的安全比較好。

艾氏樹蛙(楊懿如,李鵬翔 提供)  我沿路都聽到艾氏樹蛙在逼逼叫,但是不太好找,終於在姑婆芋上發現,跟面天樹蛙相比之下真是好大一隻,還有一隻睡熟的梭德氏游蛇、一隻不斷地像響尾蛇一樣甩尾攻擊的青竹絲、月桃葉上有三隻翡翠樹蛙在假交配,三貼打了一大堆卵泡,隔壁葉子上還有一隻在看A片,第一次看到這麼肥大的母翡翠樹蛙!跟最大的斯文豪氏赤蛙感覺起來有得拼!在獵寮帆布上的積水就有卵泡和翡翠的蝌蚪喔!

 面天樹蛙(楊懿如,李鵬翔 提供) 翡翠樹蛙(楊懿如,李鵬翔 提供) 斯文豪氏赤蛙(楊懿如,李鵬翔 提供)

  每次發現什麼,阿蚊就會很興奮,我全力投入拍下最可愛的畫面,每次按下快門,阿蚊就會歡呼「耶!耶!」,他雖然從小在這裡跑,卻沒專注在這些小東西上,所以覺得很不可思議。從下午育豪看到蛇馬上認出並將蛇抓起來一事後,他就覺得我們也是山裡的孩子,所以每次談天抱怨平地人,就會補充一句「我不是在說你們。」

  其實夜探找東西的差別,不過就是手電筒強度不同,還有多看就會熟的兩爬類。我深知明天一上山,面對未知的領域,就換我有得學了。到了水邊,滿地褐樹蛙爬,阿蚊說,「吃這個對皮膚很好」。

  回去獵寮之後約10點半,又吃了一次晚餐,阿仁和飛鼠則已經醉倒了。

編按:關於三隻青蛙假交配說明

  青蛙的交配一般稱為假交配,是因為公蛙雖然抱著母蛙,但是,並沒有性器官在體內交合的過程。雙方只是把精子跟蛙卵排在水裡,或所謂的卵泡裡頭受精,行體外受精。

  正常的假交配過程是一隻雄蛙抱著一隻雌蛙,但是,因為雙方只是把精與卵排出來,所以,偶爾會有投機(或偷雞)的雄蛙,主動加碼,跳到原本的雙蛙組上面,趁著母蛙排卵的時候,也跟著原本的雄蛙一起排出精子,如果運氣夠好,沾上一點邊,也可以有機會讓蛙卵受精。所以常到野外的朋友,才會偶爾看到好幾隻青蛙疊在一起,甚至四五隻糾纏在一起的畫面。

[環境政策]高峰會報導:美國提出總值25.6億美元的合作計畫 --﹥

  南非,約翰尼斯堡,2002-08-29 (ENS)- 美國今天在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上宣布,將成立五項總值25.6億美元的援助計畫。這幾項計畫的目標在協助貧窮人民取得乾淨用水、衛生設施與乾淨能源,提供愛滋病、結核病與瘧疾的醫療資源,以及保護剛果森林的工作經費。

[環境政策]高峰會報導:金融與貿易協商達成新進展 --﹥

  南非,約翰尼斯堡,2002-08-29 (ENS)- 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在貿易與金融議題的協商上有了新進展。據主持協商會議的聯合國官員約翰•艾許表示,由於協商代表們保持「高昂的精神」,使得過去48小時以來最難纏的問題終於獲得解決。協商條文中與金融相關的部分已有九成九取得協議,而在貿易部分,亦有八成已獲得共識。

[環境政策]高峰會報導:「非洲水資源設施」計畫啟動 將為乾淨水源提供資金 --﹥

記者 Singy Hanyona 報導

  南非,約翰尼斯堡,2002-08-29 (ENS)- 在今天的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上,一支負責執行「2015年非洲水資源願景」的股東聯盟宣布啟動「非洲水資源設施」計畫(Africa Water Facility)。作為「非洲發展新夥伴關係」(NEPAD)的子計畫,「非洲水資源設施」將為各項水資源計畫提供資金,期能在2015年使非洲無乾淨水源可用的人數減半。

[生態保育]高峰會報導:基因銀行資金短缺 農作物多樣性保存致命傷 --﹥

  南非,約翰尼斯堡,2002-08-29 (ENS)- 倫敦帝國大學農業科學系今天發表新報告警告,農業基因銀行資金缺乏的問題,恐將導致全球農作物多樣性的採集工作蒙受損失。系主任傑夫•韋吉在報告中指出,多數基因銀行連基本的保存功能都做不到,為全球穩定而永續的糧食供應帶來危機。

[生活環境]高峰會報導:避免環境衝擊 民間代表提出外資企業應遵行的準則 --﹥

記者 Alexandru R. Savulescu 報導

  南非,約翰尼斯堡,2002-08-29 (ENS)- 中東歐區域環境中心(REC)一名資深代表在「NGO全球論壇」上發言表示,如果能善用環境管理原則,那麼在外商投資的礦場、工廠或電廠中,將更容易避免發生衝擊環境的意外事故。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9-04 --﹥

  • [生活環境]製造業5年免稅 列優先法案。行政院及相關部會已敲定立法院新會期經濟及能源委員會優先審議的經濟法案,共有溫泉法草案等24項法案,其中以落實經發會共識檢討的法案共7項列為最優先;其次為配合挑戰2008的7項法案;另原傳出不列入優先法案的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第9條之1製造業5年免稅案,在經濟部長林義夫堅持下,仍納入優先名單中。 (台北 工商時報)

  • [生活環境]開發桃科,光是清垃圾,就要10億。桃園縣政府2日針對桃園科技工業區開發案,進行小組聯繫會議,發現問題棘手,其中光是坑洞回填垃圾清理費預估就要10億元。 (桃園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北海岸居民拒絕核廢料貯存場。北海岸居民要求台電馬上停止施工興建核廢料貯存場。 (萬里 台灣新生報)

  • [土地及水文]濁水溪河床再度查獲盜採砂石案。濁水溪砂石禁採多時,盜採案仍時有所聞,南投縣集集分局2日在水里鄉再度查獲盜採砂石。 (南投 中央社)

  • [土地及水文]工業區山坡地解編 緊急喊停。桃園縣長朱立倫2日證實,行政院對山坡地解編政策出現急轉彎喊停,縣府將對山坡地解編重新檢討。 (桃園 工商時報)

  • [生態保育]內惟埤文化園區 將野放螢火蟲。高雄市工務局在內惟埤文化園區進行的螢火蟲培育工作,已有具體成果,將進行野放。 (高雄 聯合新聞網)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9-04 --﹥

  • [土地及水文]濫抽地下水 中國華北出現漏斗區。由於缺水嚴重導致濫抽地下水,華北地區出現世界罕見的漏斗區,面積已經達到4萬平方公里,目前仍在擴大。地下漏斗俗稱地下水盆地,是對地下水掠奪性開採造成。在沿海地區,漏斗區域非常容易引起海水內侵,鹹水擴散。 (台北 聯合報)

  • [環境政策]北京市今年內要求40家污染企業遷出。北京市城區內40家污染擾民企業被要求於今年內遷出四環城區,北京市總計預計向城區外搬遷約150家企業,未來騰出的城區土地,主要將用於居民住宅和商住樓的開發。 (北京 鳳凰衛視)

  • [環境政策]環保起見 北京禁止電動腳踏車上路。北京的大街小巷,腳踏車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最近電動腳踏車開始成為代步新寵。因為電動腳踏車的廢棄電池問題多,不夠環保,市政府決定未來3年內禁止電動腳踏車上路。 (台北 民視)

  • [生物科技]中國首家無公害農藥基地常德開工興建。9月2日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生物農藥黃檸乳油系列產品生產基地在湖南省常德市開工興建。黃檸乳油以純天然植物原料提煉加工的純生物製劑,這是中國首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技術農藥新品種。 (湖南 新華網)

  • [生物科技]今後5年中國將對生物技術投百億 重點農醫環保。今後5年,中國對生物技術的投入將超過100億元。在這100億元生物技術投入中,涉及農業、醫藥、環境保護等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領域的投入將占到80%。 (北京 中新網)

  • [生態保育]海南大洲島生態環境嚴重惡化。海南省萬寧市大洲島是大陸唯一的金絲燕棲息地,也是國家級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但近年來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當局決定3年內禁止採摘燕窩,進行封閉式保護管理。 (台北 新生報)

  • [生活環境]中國廢舊電池回收不足2%。目前,中國電池180多億只的年產量占世界電池總產量的30%以上,年消費量達70億-80億只,但回收率卻不足2%。 (北京 人民網)

  • [其他]中國學者首獲世界生物多樣性領導獎。中國學者張亞平獲世界生物多樣性研究領域最高獎項。他致力於研究動物的進化歷史和遺傳多樣性,對動物類群的演化有重大貢獻,並與同事們合力建起了中國最大的野生動物DNA庫。 (廣州 大洋論壇)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8-29 --﹥

  • [能源議題]威斯康辛研究團隊研發出新技術 可利用植物製造氫燃料

  • [環境政策]健康森林特別小組成員名單出爐

  • [環境政策]「燃煤電廠淨化行動」計畫申請件數達36件

  • [環境政策]毒性船隻塗料污染排放限制 各方達成協議

  • [生態保育]海岸保育補助款已開放申請

  • [生態保育]明尼蘇達與威斯康辛州將設立野狼保護區

  • [生活環境]煤炭製造商觸犯環境法律遭定罪

  • [其他]南非洲地區將獲贈30萬公噸小麥

國際環境新聞掃瞄:2002-09-04 --﹥

  • [生活環境]俄羅斯:莫斯科紅場霾害嚴重。今年夏天酷熱的程度,頻頻創紀錄。天乾物燥引發森林大火,濃煙籠罩整個都市,高溫加上霾害,讓莫斯科人和外來觀光客覺得快窒息了。 (華視新聞)

  • [環境政策]日本:將成立二氧化碳排放量交易市場。為了達到《京都議定書》中承諾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削簡目標,日本宣布將在今年10月成立「二氧化碳排放量交易市場」,開始實行二氧化碳排放量交易。 (中央電視台)

  • [能源議題]德國:將提供十億歐元協助開發中國家獲有效能源。德國總理施若德2日承諾提供十億歐元,協助開發中國家能夠享有潔淨、有效的能源。 (中央社)

  • [能源議題]日本:東京電力公司 偽造核能安檢紀錄。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核能安全保安院的調查報告,在1987至1995之間,東京電力公司的核能發電廠共有29件涉嫌偽造安檢記錄案,其中包括未將原子爐圍阻體表面龜裂、耗損等情形記錄至檢查報告中。日本至少已發現8座現役核能反應器的圍阻體龜裂卻仍持續運轉。日本內閣指出,日本的核能發電政策並不會因此而有改變。 (中時電子報)

  • [能源議題]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宣布:OPEC傾向不增產。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8月30日表示,OPEC於9月19日舉行的石油部長會議中,可能不會做出增產的決定。與此同時,第17屆的世界石油會議(WPC)也於巴西里約熱內盧正式揭幕,討論美國如果攻打伊拉克對全球石油市場的影響,以及如何在發展石油產業的同時兼顧環保等議題。 (工商時報)

  • [土地與水文]柬埔寨:洪水持續上漲兩萬居民撤離家園。近幾年柬埔寨嚴重乾旱,然而因為中國、越南與寮國境內洪水往南奔流進入湄公河三角洲地區,造成柬國水患。 (法新社)

[環境事件小組]為台灣環境寫歷史 --﹥

編輯室

  在環境資訊電子報發行週年之際,有一群人有感於台灣環境事件的發展,不論是公害抗爭、溼地及保護區的破壞消失或辛苦保育,以及許多延宕多年的重大事件,多是資料散落,缺乏整理。因此,他們決定要為這塊土地說故事、寫歷史。於是,台灣環境事件小組誕生。

  經過一年多的規劃、籌備和蟄伏,他們並沒有交出一張很漂亮的成績單,有的僅是零散的幾筆紀錄資料。然而,儘管他們的步履闌珊,至此刻看到的有限,紀錄的不多,卻始終沒有斷過想為環境作些什麼的念頭。

  透過專欄的開設,這群人將開始說故事,不僅是為台灣環境的過去寫歷史,更是在為台灣環境的未來寫歷史。就讓我們隨著這群想「成為台灣環境說書人」、「為台灣環境寫歷史」的朋友們,一起走入從前、思索未來。

[環境事件小組]時間,是最好的朋友──關於台灣環境事件紀錄小組 之一 (上) --﹥

作者:高英勛 (台灣環境事件紀錄小組召集人)

  總該為地球和台灣環境,再多做一點事吧。

  朋友間不只一次的閒聊討論,都很容易會指向一些很根本的問題:關心環境,為的是什麼?得到些什麼?還有,我們做了些什麼?其實,這些都是很深層而嚴肅的問題,可能是關於環境倫理無止境的探究討論,也可能是複雜的成本效益分析。於是,透過這個機會,正好再問自己一次,關心環境,為的是什麼,得到些什麼,還有,自己做了些什麼。

  身為台灣環境事件紀錄小組最一開始的召集人,再拿出去年七月寫的成立宣言,並不是一件麻煩的事:

《台灣環境事件紀錄小組成立宣言》

  歷史,永遠都是最長的故事。

  在環境資訊電子報發行週年之際,回顧一年來全球環境新聞的點點滴滴,不免有感於台灣環境事件的發展,不論是公害抗爭、溼地及保護區的破壞消失或辛苦保育,以及許多延宕多年的重大事件,多是資料散落,缺乏整理。

  對於初接觸環境事件的人們,可能難以想像台灣的環境運動,並不是趕流行的三五年的工夫,而已經是二三十年的投入。

  對於許許多多對環保生態議題還有些陌生的人來說,在需要為環境付出些許代價之時,他們要的,更不是情感或道德的「環境至上」,而是對事情的充份理解。

  因此,要有人說故事,要有人寫歷史。

  台灣環境事件小組於是誕生。

  雄心壯志在這兒倒是昭然若揭的,任何一個比較熟知台灣環境運動史的人,自然可以大聲去質疑說,還有多少人記得當年多氯聯苯污染事件?或是反杜邦運動和李長榮化工、林園事件的圍廠抗議?更可以再去說,又有多少人知道當年查扣含多氯聯苯的米糠油,至少封存了十多年仍未被處理?二十年前的公害事件如此,十年前的RCA事件如此,未來還會有多少事件如此?理直氣壯一點都不難。理直氣壯甚至不只在悲傷哀痛,還可以是光輝喜悅。

  近年來相關團體或地方社區,透過各種方式實質參與了台灣的許多生態保育行動,並已有許多顯著成效,又有誰在功勞簿上忠實為他們喝采呢?

[南非地球高峰會]<永續發展之路>預警原則:奈米科技的信仰論戰? (下) --﹥

作者:鄭先祐

JOHANNESBURG SUMMIT 2002  新科技的發展與運用,是否會產生災難?DDT的興衰史,就是一個可資借鏡的案例。DDT的全名是「雙氯-雙苯-三氯乙醛」(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人類第一次合成是於1874年。於美國大量生產使用是始於1940年代初期,用於控制病媒蟲的蔓延。於1939年發現其可作為殺蟲劑的瑞士化學家Paul Muller,因此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1948)。當時DDT被學術界公認為安全的,無風險,且非常有效的殺蟲劑。

  隨後歷經20年的調查研究,才逐漸了解DDT對生態環境與人體健康的影響。於1963年5月,美國總統的科學顧問委員會才建議,DDT應在短期內禁止使用。然而,美國環保署宣告DDT於農業方面,全面禁用,仍是拖延至1972年的6月。前後約30年,美國境內總共使用大約13億5,000萬磅的DDT,另外有數億磅外銷。於1980年代,美國環保署調查美國人體內脂肪組織出現DDT衍生物的頻率是100%,血清內出現的頻率也高達99%。

  類似DDT的案例,也同樣出現於基因轉殖的農作物上。我們對基因轉殖的農作物,可能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傷害,了解仍是貧乏。然而,基因轉殖的農作物已經商業化,快速的擴展使用量。同時,投入基因轉殖的農作物對環境的影響之監測,人力和經費都非常的有限。因此,這可能造成爆發出嚴重問題之前,無人可以即早發現。

  奈米科技,是否也會帶來災難?雖然沒有人可以確知,但是我們有歷史的案例顯示其是有可能!同樣的,奈米科技的發展,投入這方面研究的學者專家可能會相信其不僅是不會有災難,而且更是美好的。

  信仰間的論戰,很難有結果。然而,面對日益強勢的科技之發展與運用,為避免發生可能的災難,我們理應要保守的應對。換句話說,我們必要採取「預警原則」(precautionary principle)。

  卡爾森(Rachel Carson)於1962年發表「寂靜的春天」,引起西方世界對了解化學污染環境的廣泛注意。於隨後的幾十年,多種化學物質的污染陸續被發現,因而有「預警原則」(precautionary principle) 的提出。按這個原則,相關安全的證據是由引進新化學物質者來舉證。任何新化學物質,都必要假定其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是有害的,除非生產者可以證明其是安全的。

  於1990年代,相關氣候變遷的國際委員會即引用此項原則,認為學術界對氣候變遷的「不確定性」,應該不能當作理由,去反對相關氣候變遷的預防行動。同樣的原則,也可以運用於基因轉殖的農作物或魚類。任何基因轉殖的農作物或魚類必要假定其對人體健康或是生態環境是不安全的,除非生產者可以提出有力的科學驗證,證實其是安全的。

  面對奈米科技的發展與運用,我們當然也必要採取「預警原則」。投入研究者,或是運用者,都必要提出可資證明其是安全的證據,並接受質疑與公評。 (2002-09-04)

生態主張者:Ayo 網站

[演講]動物遷徙的奧秘 --﹥

  時 間:9月4日(三) 晚上7:00
  地 點:台北鳥會會館 (台北市復興南路2段160巷3號1樓)
  講 者:許長生 (台北市野鳥學會理事)
  名 額:70名
  費 用:義工100元、正式會員200元、非會員250元
  主 辦: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 02-23259190轉25

  九月份開始候鳥紛紛南遷,您知道世界上除了候鳥之外還有哪些動物也有遷徙的習性呢?牠們又是為了什麼而遷徙呢?而在我們所生長的美麗小島—台灣,曾經研究過哪些動物的遷徙行為呢?

  您看過動物遷徙的世界奇觀嗎?您知道小小生物所創造出來偉大的生命旅程嗎?讓我們一起來揭開動物遷徙的神秘面紗吧! 

[課程]台北市社區環保領袖人才培訓班 --﹥

  時 間:9月11-20日(每周三、五) 上午9:00-12:00
  地 點:清華大學台北辦事處月涵堂 (台北市金華街110號)
  主 辦:台北市社區環保服務團、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聯絡人:楊小姐 電話: 02-23686211轉14

  您熱心社區事務嗎?您希望居住的社區更好嗎?或者,您想為社區多做點事,卻不知如何著手。

  為培訓社區環保領袖人才,主婦聯盟期待做社區的好伙伴,特別精心安排本活動,以組織技巧為主,從社區人力、募款、議題、策略、發展等方面,讓您更熟悉社區運作模式,學會辦理環保活動的規劃執行方法,有心為社區貢獻及熱心環保事務的您,千萬不要錯過喔!

  本課程要傳授您組織運作的技巧;並安排參訪行程,讓您與其他社區交流;透過座談討論,學習領導風格及技巧。您也可以成為社區高手!

[營隊]墾丁森林生態攝影研習營 --﹥

  時 間:9月7-8日(六、日)
  地 點:墾丁森林遊樂區、南仁山生態保護區
  報 名:即日起至活動前一周受理報名
  費 用:$1,800元 (以郵政劃撥繳費)
  主 辦:農委會林務局、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
  聯絡人:顏惠珠 電話: 02-25772152

  由林務局與自然生態攝影學會規劃辦理的生態攝影研習營,九月七日至八日將帶領大眾前往墾丁森林遊樂區及南仁山生態保護區,領會南台灣熱帶森林生態系,用鏡頭紀錄台灣最動人的自然影像。

[本會訊息]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

  適逢ENS進行網頁維護與改版時期,舊有新聞連結失效。欲查詢全文的讀者,請暫時將連結中的「ens-news.com」以「ens.lycos.com」取代,即可讀取全文。待進一步處理後,再另行告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