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資料檢索2002環境資訊年鑑免費撥接上網

2004-03-07 (全文版)

 
視聽嚮宴 [攝影賞析]古道楓紅三部曲
奇文快遞 [自然書寫]尋找厝邊的好鄰居 (下)
專  欄 [專欄作家-企鵝]搖曳的紅毛草
寓教於樂 [開懷篇]天下烏鴉一般黑
編輯報報 從一隻小狗談起
本會訊息 本會急徵志工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第二屆會員大會公告(歡迎加入會員)
2002環境資訊年鑑-啟動環境之鑰
攝影賞析邀稿自然書寫邀稿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攝影賞析]古道楓紅三部曲 --﹥

作者:潛龍
拍攝地點:霞喀羅古道

  我看著地上的落葉,想像它們全部都還在枝頭的模樣,想像初夏時節又是怎麼不一樣的綠色,想像再過兩週當所有的殘葉落盡,光禿禿的枝枒襯著冬日的藍天,又是什麼景象。步道上的落葉經過一天的踩踏,散發出類似芒果青的芳香,把我拉回現實。此刻,西沉的夕陽正玩著光線轉換的把戲,把金黃的楓葉染成想像中的火紅。

古道楓紅三部曲/作者:潛龍/拍攝地點:霞喀羅古道

[自然書寫]尋找厝邊的好鄰居 (下) --﹥

作者:楊懿如
攝影:李鵬翔

台北樹蛙  記得有一次到宜蘭福山植物園尋找橙腹樹蛙,夜裡走在林間小道,一側是高大鬱密的闊葉樹林,一側是長著筆筒樹的陡峭溪谷,沿途偶然聽到橙腹樹蛙忽遠忽近、斷斷續續的叫聲「呱」。平常我都是用聽音辨位的方法尋找青蛙,但碰到橙腹樹蛙這種偶爾叫叫,而且是從樹叢傳出來的微弱叫聲,實在定不出方位。我們甚至放預先錄好的橙腹樹蛙叫聲,希望能引誘牠們回應,可惜效果不彰。而直接到樹林、溪谷裡找,就好像在大海撈針,手電筒照到的是一片又一片的綠葉,根本找不到藏身在枝葉間的綠色身影。

諸羅樹蛙  就在接近午夜,大家決定回頭的時候,卻又聽到橙腹樹蛙的叫聲,這一聲感覺好像很近,似乎就在路邊。於是我立即折返,但接近的時候,牠卻又停止鳴叫。我停下來,憑直覺四處搜尋,在不抱任何期望的情況下,突然看到一隻橙腹樹蛙坐在高約一公尺的蕨葉上,我趕快用手電筒的燈光照住牠,因為大部分的青蛙在突然被燈光照射的時候,會產生本能反應,定在原地以不變應萬變,待燈光一移走,馬上跳開。同時我也小聲地叫我先生來拍照,不敢太大聲的原因,是深怕驚嚇到好不容易才找到的樹蛙。終於就在我的打燈,我先生躡手躡腳慢慢靠近的,情況下,拍到了我們的第一張照片。

  並不是每一種蛙類都像橙腹樹蛙那麼難找,也有和人類生活在一起,適應都市叢林的蛙類,例如蟾蜍、澤蛙、小雨蛙、日本樹蛙等。

日本樹蛙  日本樹蛙尤其特殊,我喜歡叫牠為「小日本」,因為牠只有3-4公分,個兒小又喜歡洗溫泉,和日本人很像。日本樹蛙可以耐溫到攝氏42度,這對蛙類這種體溫隨外界環境而變的外溫動物而言,實屬難得。日本樹蛙在台灣東部非常常見,不管大街小巷、住宅馬路,還是溪流森林,只要有水溝、有積水的地方,幾乎都能找到牠們的蹤跡,而且終年繁殖,叫聲不斷。但在台灣西部,日本樹蛙繁殖期縮短成春夏兩季,而且僅出現在低海拔山區,平地很難看到。這反應出台灣東部環境比西部好,縱使是城市,東部的開發破壞或污染的程度都比西部來得輕。

盤古蟾蜍  其實蛙類皮膚裸露,直接和環境接觸,能迅速反應環境的變化,是很好的環境指標生物。如果在你住家周圍找不到任何青蛙或蟾蜍,勸你還是早日搬家為妙,因為連蛙類都活不下去的地方,也不適合人類長久居住。如果你家附近有指(趾)端膨大成吸盤狀、善於爬樹的樹蛙,表示附近還有樹林和乾淨的水源,那就恭喜你了,因為這是一個環境優良的地區,你可以長居久安。

  從小就和山林接觸的我,在和大自然互動的過程中,蘊育出敏銳的觀察力和直覺力。衷心希望我們的下一代,都能和我一樣體驗四季之美,作彩色的夢。

  你是否也想夢見美麗的橙腹樹蛙?看看愛洗溫泉的日本樹蛙?其實只要遵守下列「和青蛙作朋友守則」,這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 多認識牠們,找找看住家周圍有有那些蛙類。

  • 聆聽蛙鳴,感覺牠們的喜怒哀樂。

  • 告訴朋友你喜歡蛙類,並鼓勵他們一起幫助蛙類。

  • 保存住家周圍的濕地。

  • 多種樹,保存綠地與森林。

  • 師法自然,減少水泥化。

  • 不捕捉或戲弄蛙類。

  • 不購買任何蛙類。

  • 不吃蛙肉。

  • 不用農藥或殺蟲劑。

  就這麼簡簡單單,你也可以和蛙兒成為好朋友,不僅能夢見牠們,更能與牠們為鄰,天天和牠們歡喜相見!

[專欄作家]搖曳的紅毛草 --﹥

作者:企鵝

  在我平常閒晃的路線中,有一段沿著枋寮溪的堤防,兩旁是農田與果園,在枯水期時的枋寮溪連沒口溪都稱不上,河道裡的相思樹小苗,隱喻了這裡就算是豐水期,仍沒法動搖它們的生長,它們驕傲的拔地而生,有一人多之高,水牛、黃牛懶散的帶著一家子在河道中閒晃;這裡是一塊極棒的放牧地,除了沒有足夠的水源可供打滾之外。

  傍晚時分,在這條堤防上騎車是一件很閒適的事,陽光襯著紅毛草發亮,它們就這麼沿著堤防一路生長,生長到沒有路的地方,仍然隨著風搖曳生姿。這是十分棒的畫面,特別是逆著光,更能彰顯出紅毛草的動人。我想起了以前老師說過的紅毛草採集故事,然後想到它們現在這麼隨處可見。在未發現之初,或許沒人能想像這種外來種植物,就這麼一路揮軍北上,廣泛生長。

  相較於植物故事,我或許了解動物多一點。

  在我以前曾經服務的單位,雖然名為特有生物研究,但外來種的入侵,卻也明顯地分散不少的研究人力,從鳥類到哺乳類,從爬蟲到魚類,從昆蟲到水生生物,外來種動物的足跡已經出乎我們所想像,而外來種植物的散布,也早已造成台灣山林的另一種困擾。

  這都是可以歸類到競爭的故事裡,只是這種競爭多半是來自於人類有心或無心的栽秧,結局總會是殘酷的,不管外來種適應或否,都是一種生靈的浩劫。

  小時候家裡有著一大片的稻田,或許不少人都有過拔起那紅紅成串一顆顆福壽螺卵塊,然後用力踩碎的經驗。後來,家裡的稻田隨著時間轉作,福壽螺似乎已經消失在我家農田裡,不過在南部某一塊溼地公園裡,他們仍然在進行著拔除與踩碎這種繁複且無聊的動作。福壽螺早已在一些水域裡生根,而原本是用來養殖食用的目的,早在九霄雲外。牠們就這麼吃掉多少台灣稻作,或者台灣原生水草?沒有人知道。

  不過,或許琵琶鼠與美國螯蝦知道?或許牛蛙也知道?但是只有人類不知道。

  同事曾經拿著釣竿示範著怎麼垂釣多線南蜥,我對於這種釣蜥蜴的技巧驚歎不已,不過同事卻對於牠們的散布驚歎不已。南二高沿路上的白尾八哥數量讓我驚訝不已,而牠們熟練的利用每一個可能繁殖的巢位、把握住可以擴張的生態區位,這或許是我另外更要咋舌的地方。

  台灣究竟有多少種掠鳥科的鳥類?或者該這麼問,台灣原本有多少種,而現在又增加了多少種?台灣原本有沒有鸚鵡?而鳥店裡的一些怪鴿子怪文鳥究竟又有多少種?台灣鳥類名錄幾乎每隔幾年都要重新修訂,但增加的往往是一些原本不該出現在台灣,八竿子也打不著的。台北的某公園,已經被戲稱成逸鳥公園;而南部的某大學裡有著鸚鵡飛翔的奇景。

  離鄉背井活在不是自己原生的土地上是什麼樣的感覺?那原本屬自己的空間被剝奪了又是什麼樣的感覺?我們總是在不知不覺間幹一些傻事,就像蔓澤蘭勒住了樹木,喜好新奇卻又毫不在乎的個性,把本地原生生物推進泥沼,也這麼謀殺了許多無謂犧牲的生命。

  紅毛草隨著山風輕搖,在夕陽下閃著紅光,對於提倡致力於台灣多樣性研究的研究者來說,彷彿是一種美麗的訕笑。

  這種快門,我按不下。

[開懷篇]天下烏鴉一般黑 --﹥

  這是發生在外省老爸和本省老媽身上的真實故事。

  本省老媽突然興致大發,唱起了雨夜花:「雨夜花,雨夜花,受風雨吹落地……」(台語)

  外省老爸聽了就接下去:「烏鴉黑,烏鴉黑,天下烏鴉一般黑……」(有點鄉音的國語)

  小孩和外省老媽都怪老爸怎麼這樣亂唱,只見外省老爸振振有詞的說:「真的有那麼一首歌!只是太負面所以被禁掉了!」

編按:真的嗎?不可考……)

[編輯報報]從一隻小狗談起 --﹥

  某個星期五,豬頭小編在協會加班,第一次留守,半夜一點,頭昏眼花,離去時竟忘了把協會的木門拉上,於是慘劇發生了……星期一同仁們上班,發現滿地垃圾,原來隔壁單位的小狗闖入,翻天覆地一番。來過協會的人,一定對這隻人見人愛的小狗印象深刻。備受寵愛的小傢伙,怎麼老愛翻垃圾呢?據說牠從小是隻流浪犬,長大了還忘不了挨餓的印象,才會將任何殘羹剩飯視為珍饈。

  人們對身邊的貓狗,極容易引發共鳴而深感其被棄養的哀苦。流浪犬滿街甚至到可以捧出一個柯賜海的台灣,一路發展下來,被丟棄的當然不是只有咱們忠實的朋友。小小的海島,崛起如此快速、風行如此快速、改變如此快速,從人們的品味、賞好,到整體文化、教育、甚至國家政令,都捲入了一波波潮流。然而浩浩湯湯向前奔去的,在潮浪中囂囂攘攘推來淘去的,最後,往往只是為了奔赴另一項沖毀和失落而已。

  在速食文化之下,被狠狠甩在後頭的當然不是只有咱們忠實的朋友,或是無意有意中走逸的蟲魚鳥獸。看看「搖曳的紅毛草」,想到台灣島上曾經舉世傲人的生物多樣性,一路遇到口味多變或短視近利的群眾和官員,最終下場會如何?真要令人捏把冷汗!當然,如果要再思考到咱們的政經社會文化,是如何在急功近利之下變得崩離片解...為了讓大家睡得好覺,我想此話題最好就此打住。

[本會訊息]本會急徵志工 --﹥

  去年的「2002年環境資訊年鑑」因透過40位的志工投入而能順利完成,並製作了有史以來,第一份由環保團體製作的環保名錄612筆;透過志工的群策群力,大夥一起以行動成就。

  今年「2003年環境資訊年鑑」即將開工,急欲徵求對「國際組織」、「環境指標」、「環境法規介紹」、「生技園區」、「礦區」、「政府單位」、「工業區」、「國際環境日」、「中譯英」、「英譯中」、「生態工法」議題有興趣的志工,一同加入我們的行列,用行動展現對環境的關懷,並留下對環境的紀錄,並提供各界查閱參考。報名截止日期為3月16日喔!

攝影賞析邀稿 --﹥

  「攝影賞析」是我們繼「自然書寫」之後,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

  這回,我們期望藉由「以影像為主體」的「生態攝影作品賞析」,引導讀者進入攝影者拍攝時的生態觀察現場與生態情境之中,讓讀者得以更生活化的方式瞭解豐富多采的生態現象,且靜心感受身歷其境的驚喜吧。

  歡迎各界投稿,並附上200-500字左右的文稿(word檔案格式或純文字格式),敘訴拍攝時的週邊生態環境與心得。照片請使用像素400*400以上之JPG格式檔案,圖檔過大時,我們會視情況調整大小。編排上以一篇文稿搭配一幅照片為原則,但也會尊重作者之創作考量。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自然書寫邀稿 --﹥

  自然書寫是我們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