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資料檢索免費撥接上網

2004-08-29 (全文版)

 
視聽嚮宴 [攝影賞析]新疆紀行
奇文快遞 [自然書寫]神出鬼沒的寂行者(中)
專  欄 [專欄作家-企鵝]鳥故事•排隊的故事
寓教於樂 [開懷篇]殺人凶象
[開懷篇]物理課
[開懷篇]鴿子的祕密
編輯報報 旅行注意事項 小心上癮
本會訊息 喬遷之喜 TEIA要搬家了!
最新的「2003環境資訊年鑑」熱騰騰上市!
攝影賞析邀稿自然書寫邀稿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攝影賞析]新疆紀行 --﹥

作者:趙中麒

  新疆,一個令人神往的「國度」。不只是因為那裡有美麗的草原與壯闊的沙漠,更重要的是,那裡有迥然於「中華文化」的文化,有不同於「中華民族」的民族。因此,我用「國度」來形容新疆這個對中國而言「新的疆界」。

喀什巴札內的維族人(攝影:趙中麒)

  8月5號,由西安出發,經過36小時的長途火車,我和夥伴阿山終於抵達新疆首府——烏魯木齊……

新疆少女(攝影:趙中麒)

編按:跟趙中麒先生的緣分是很奇特的。三年前,小編的朋友在西藏遇到一位同樣來自台灣的背包客,拎著相機,獨自「闖蕩」大江南北。每年即使未逢寒暑假,也總是從朋友的信件中,輾轉得知這位仁兄一會兒到四川邊境訪朋友,一會兒又至內蒙去「浪跡天涯」……好奇料想其旅程中定有說不完的精彩故事,央求著朋友介紹趙先生為協會寫稿,怎知恰恰又是他收拾著行李,正欲前往泰北從事志工二年的前夕。臨行前,他大方抽空整理了不少照片,和一段走闖新疆的所見所聞;如今終於有機會為讀者引介。接下來數星期,就請大家跟隨他的鏡頭和記錄,將目光及腳步暫時跨出台灣,做一趟新疆巡禮吧!

[自然書寫]神出鬼沒的寂行者(中) --﹥

作者:杜銘章

瑣蛇是台灣唯一腹蛇亞科的蛇類,牠們的前景岌岌可危。(攝影:杜銘章)  怕蛇似乎是天經地義,而這種情形也有著古今中外皆然的現象。達爾文很早就注意到和人類血緣相近的猩猩也會怕蛇,只要一隻布偶蛇,便足以造成猩猩群的一陣騷動。記得多年前觀賞一部電影,譯名為「可愛的動物」,影片內有一群狒狒在地面四處翻尋覓食,其中一隻狒狒翻起一塊石頭後,赫然發現石頭下的一隻蛇正對著牠嘶嘶作響,當下便昏倒過去,不久牠逐漸甦醒,猶豫中再度翻起那塊石頭,嘿!不是作夢,牠竟然又昏倒一次。

  雖然這些現象告訴我們,對蛇的恐懼可能是天生的。然而根據美國心理學家的調查發現,2歲以前的小孩並不怕蛇,4歲以後的小孩卻多半害怕蛇類,而且由人類從小豢養長大的猴子都不怕蛇的情形來看,恐懼的心理很可能只是以訛傳訛的後天作用。

  這些年來,我四處演講有關蛇類保育時,也順便做了一些調查,發現絕大多數(86%)的人主要是怕蛇會咬人,或害怕牠們的毒液能傷人;但大家可能並不清楚,攻擊性強和有毒的蛇都是少數。另外,少數人怕蛇的理由,是怕牠們濕濕黏黏的身體,其實這種理由是根本不存在的幻想,因為蛇類的身體多乾爽而不濕黏,即使水蛇也只是濕而不黏。揮之不去的黏,似乎也是造成人類恐懼的根源之一,但這樣的特性,蛇類並不具備,這只是我們擅自加給牠們的另一項冤屈。

  而蛇類咬人的情形,幾乎都是不得已的自衛行為,人類在多數的蛇類眼中都是龐然巨物,牠們連自衛反擊都會受害無窮。人們龐大的身軀不但可以輕易的將牠們踩死,就算只是被蛇咬時的反射動作,如快速抽回肢體,也足以使牠們的牙齒被整排扯落,至少也會掉得殘缺不全,雖然牠們的牙齒能再生,但等長好新牙也是好幾個月以後的事了,在賴以維生的工具未完備前,牠們只得忍飢度日。所以許多蛇類寧可忍辱負重、委曲求全,也不輕易反擊,連具有劇毒的海蛇也是如此。

黃唇青斑海蛇,其側扁的尾巴是海蛇適應海洋生活的特徵之一(攝影:杜銘章)  我的碩士論文即以蘭嶼闊帶青斑海蛇為題材。剛開始從文獻資料中得知海蛇具有劇毒,是高度危險的動物。為了保命,我訂做了一套全國最厚的潛水衣,厚達0.7公分的潛水衣,雖然讓我在與海蛇相遇時倍感安全,但每次想到要將這麼厚的潛水衣穿上身時,卻也四肢發軟,總是要深呼吸並一鼓作氣,才能將那又厚又貼身的潛水衣穿好。

  經過一年多的相處,我發現蘭嶼的4種海蛇都很溫馴,完全沒有主動攻擊人的例子,連被輕握時也只是想奮力游走,甚至有部分的闊帶青斑海蛇在被用力壓擠後,仍然堅持原則,不咬就是不咬。多數的闊帶青斑海蛇在被我這麼粗暴的對待近l分鐘後,才會想到以尖牙相對,但動作卻非常緩慢。牠們會回頭在我的指間尋覓,然後慢慢張開嘴巴,而我每次都能在牠們咬下之前將其頭部甩開,但牠們卻要等到很久才會意識到剛才並未完成反擊的動作,於是又慢條斯理的捲土重來。顯然反咬對牠們而言,是很生澀且不熟練的動作。(待續)

[專欄作家]鳥故事•排隊的故事 --﹥

作者:企鵝

《案例三》謹慎

  「黃」總是很謹慎,這樣子的謹慎從開始排隊的第一天就是如此,牠總是安靜地站在平台旁,有時縮起脖子,將身體低伏,看起來就是很乖順的樣子,不管是在我看來或者其他鳥看來;當平台上的排隊取食已經結束時,牠仍然很謹慎,一個令我覺得很好奇的謹慎。牠會伸長脖子、墊高腳尖,努力地把身體拉直,明明食盆就在30公分不到的地方,而這個姿勢似乎足以看到對面山頭去了。

  牠悄悄地在大家都吃完後,一個人獨自來覓食,因為牠並不強勢,也因此得排在最後一位,不過牠或許也了解我給予了牠們充分的覓食時間,而爭執卻往往只發生在前幾分鐘,某些方面來說,搶奪先吃的順序並不一定就能吃得最多,安安靜靜的「黃」卻可能是牠們裡頭吃最多的一隻。

《案例四》政變

  「橙」原本與「黃」是類似的角色,好一陣子牠都只在架子上觀望著平台上因為討論誰先吃而吵成一團的同伴,牠在那裡並不顯眼,既不像那時排行老大的「淺藍」,也不是鳥際關係搞得很好的「淺綠」和「白」,更不是謹慎過了頭的「黃」,我有一陣子幾乎都沒注意到「橙」。

  就在前幾天早上,政變發生了,原本看似穩定的排隊順序不再穩定,「橙」突然一反常態地開始參與爭吵,爭吵著該誰先誰得後。「橙」豎起了頭上的羽毛,膨起了身上的體羽,嘴巴一張一合的「卡卡卡」發出聲音,牠誰都追,牠看誰都不順眼,在一陣令我和「淺藍」都很驚訝的政變後,「橙」取得了可以第一個先吃的權利。

  這樣的穩定維持到現在,不久會不會又有改變?「淺藍」總是在「橙」吃東西時,背對著「橙」,垂下翅膀,偷偷望著「橙」,牠心裡又想著什麼?牠會不會在哪一天又突然翻臉?我也不知道,不過至少從現在開始是「橙」的時代。

《案例五》失勢

  「淺藍」與「淺綠」感情一直都不錯,在「淺藍」時代仍然未過時,牠們會彼此理毛,而「淺藍」有時也會容忍「淺綠」在牠之前吃東西,不過後來事情似乎開始慢慢改變。

  「淺藍」與「白」發生了爭執,或許是因為「白」覺得「淺藍」不再偉大了,而「淺藍」覺得自己只不過不小心打輸了「橙」罷了。牠們彼此都豎起身上的羽毛,嘴巴也都發出「卡卡卡」的聲音,談不攏就打一架吧!誰先動手的?事情發生得太快,我也搞不清楚,牠們彼此用腳爪抓著對方,誰都飛不起來,在地上滾了幾圈,彼此的嘴巴也不斷地往對方身上招呼,突然其中一隻放開了腳,往另一邊逃去。逃?那麼便追吧!事情還沒「談」完呢!

  一陣追逐後,「淺藍」不小心撞到了籠子,好大一聲聲響,誰都嚇了一跳,包括我,也包括觀望這場爭執的其他七個。當然,受傷最大的是「淺藍」了,「白」回到了平台上繼續覓食,「淺藍」蹲坐在一角開始發呆,不曉得是撞擊力太大或者打輸的打擊太大。隔了一會,「淺藍」又回到了平台上像是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事。

  只是在接下來的幾天,「淺藍」的地位開始滑落,牠或許還會兇兇其他人,但其他人卻不一定願意理它,而「白」呢?在「白」眼裡,已經沒有「淺藍」這號人物了。至於「淺綠」,牠雖然沒有拒絕「淺藍」討好似的理毛,不過在牠心目中「淺藍」或許已經不再是以前的「淺藍」了。

  動手前果然要考慮後果,「淺藍」很明顯地完全沒有想過這件事。

《案例六》模糊

  「紅」、「黑」、「淺粉」這三個的排行處於最模糊的地方,我仍然無法排出它們三者的順序,也無法排出牠們在群體裡的順序,唯一可以明白的,牠們並不是「橙」、「淺綠」、「白」以及「深粉」高階的一群,也不是像「黃」那樣子明顯謹慎著,更不像「淺藍」那麼莽撞地搞丟了自己的地位。

  「紅」與「黑」總是很安靜地來去,「淺粉」一開始總是窩在角落休息,似乎也跟其他鳥都打了很好的關係,牠並不怕「橙」,甚至敢跟「橙」吵架,牠跟「深粉」也很好,有時也會去找「白」跟「淺綠」。

  「淺粉」是圓滑且尖銳的一隻鳥,如果有機會,牠或許也會變成老大,就像「橙」一樣,不過牠心裡想著是什麼?我不曉得,不過再看下去就會知道了,這是我唯一有把握的事。(待續)

【註】

  牠們是一群繡眼畫眉,牠們的代號分別是「橙」、「白」、「淺綠」、「深粉」、「淺藍」、「淺粉」、「紅」、「黑」以及「黃」。學術點來說,這是一種動物行為學實驗觀察;白話點來說,我正在看牠們恩愛與吵架的情形。

  故事仍然在進行中,直到配對穩定的那一天為止。

[開懷篇]殺人凶象 --﹥

  某甲看完報紙,不解的問某乙:這兩隻象真的有可能是兇手嗎?
  某乙一看,報紙的標題是:劉邦友血案,逮到一對象。

[開懷篇]物理課 --﹥

  慣性實例物理老師在講慣性這一課,一個學生在下面講廢話。

  老師暗示了他一眼,可他仍我行我素。

  老師:我剛才講了什麼內容?

  學生:慣性。

  老師:請你舉個實例。

  學生:剛才我在下面講話,雖然您暗示了我一眼,但我沒法馬上停住,這就是慣性。

[開懷篇]鴿子的祕密 --﹥

  小明專門培養信鴿,他的鴿子送信方式又快又準,人人稱好。小華非常好奇,問小明有何祕訣。

  小明回答:「很簡單,我只不過把鴿子和鸚鵡交配,當牠不知道路時,就會開口向路人問路。」

[編輯報報]旅行注意事項 小心上癮 --﹥

值日生:莫聞

  從小在台北長大的我,大概沒想到有一天我也會有「馬路如虎口」的真實感受……

  話說上週為了舉辦台灣第一次的生態工作假期活動,除了負責籌備辦公室搬遷以及發電子報的人力外,協會人力可說是傾巢而出,移到台東太平生態農場工作,我也不例外。雖是當工作人員,享樂沒份,但南島的好山好水,讓人即便在緊湊的工作中,也有不同於都會生活的清爽心情。

  只是沒想到,活動結束的那一晚,剛下飛機,走出台北松山機場,看到滿街的汽機車在馬路上奔馳,尤其是紅綠燈剛轉綠燈的時候,一排車燈衝向前,感覺上真的是有一群猛獸想我撲來。心想,真是兩個世界呀……

  如同本周攝影賞析的作者,無論新疆也好、蒙古也好、到泰國當志工也好,是不是為了體驗一次又一次的兩個世界震撼而上了癮呢?是不是也有許多人和我一樣,羨慕這樣的人,這樣的旅遊雅致呢?沒空的人,一起來看看趙先生精心挑選的照片。有空的人,還是多親身走走,實地去旅行吧,不過,小心上癮。

[本會訊息]喬遷之喜 TEIA要搬家了! --﹥

  感謝您對環境資訊中心與環境資訊電子報的支持,使得本會發行的環境資訊系列電子報訂戶已突破70,000人次。為提供舊雨新知更優質的服務,本會定於2004年8月28日搬遷至台北市萬華區,希望藉由軟硬體設備的提昇,將環境資訊的腳步拓展更深、更遠,提供更好的服務,並期待您一起參與和支持。屆時服務與通訊地址變更如下:

*搬遷期間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敬上

攝影賞析邀稿 --﹥

  「攝影賞析」是我們繼「自然書寫」之後,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

  這回,我們期望藉由「以影像為主體」的「生態攝影作品賞析」,引導讀者進入攝影者拍攝時的生態觀察現場與生態情境之中,讓讀者得以更生活化的方式瞭解豐富多采的生態現象,且靜心感受身歷其境的驚喜吧。

  歡迎各界投稿,並附上200-500字左右的文稿(word檔案格式或純文字格式),敘訴拍攝時的週邊生態環境與心得。照片請使用像素400*400以上之JPG格式檔案,圖檔過大時,我們會視情況調整大小。編排上以一篇文稿搭配一幅照片為原則,但也會尊重作者之創作考量。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自然書寫邀稿 --﹥

  自然書寫是我們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