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際新聞-能源議題]科學家指出葵花油可以當燃料 --﹥ 英國,倫敦,2004-08-27 - 英國科學家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葵花油可輕易的製造氫氣,以提供燃料電池能量,成為新興的替代能量來源。 科學家們將葵花油混合水蒸氣,經過一連串的催化反應後產生氫氣。反應過程中不會產生造成環境污染的二氧化碳,最重要的是,它是一個可再生的能源。 氫氣是燃料電池中主要的成份。目前製造氫氣的方式多須使用石油或煤氣等石化燃料,但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污染。英國科學家的新發現,將可使燃料電池中的能量來源由葵花油取代,以降低環境污染。 科學家指出,現階段所使用的是純葵花油,而其他蔬菜油,如油菜油及花生油等,亦可應用此新方法。未來,希望能夠利用廚房的廢油,使其成為一種實際的更新能源。
【參考資料】 版權歸屬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楊璧如 編譯,蔡季勳 審校) ◆[生活環境]科索沃的老舊發電廠是造成癌症和肺病的主因 --﹥ 記者 Arben Salihu 報導 南斯拉夫,科索沃,普力斯提納,2004-09-01 (ENS)- 在科索沃達西斯特(Dardhishte)村莊的街道上,普力斯提納西北方的7公里處,是一片的荒蕪且滿佈塵埃。仔細一看會發現大部份的屋頂都被一層層暗紅色的微粒所覆蓋著,而這好像是由於附近70米高的科索沃A(Kosova A)混凝土煙囪所造成的。科索沃A是科索沃能源公司(KEK)二座發電廠的其中一座。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01-03.asp ◆[環境政策]美國共和黨全代會不重視環境議題 --﹥
美國,紐約,2004-09-01 (ENS)- 在紐約共和黨全代會上,沒有任何演說是針對環境的、甚至連提都沒有提到。第一夫人羅拉•布希在昨晚表示,她看到她的丈夫「必須和這些困難的決定相搏鬥,而這些決定對許多生命、對我們未來的世界都具有非常深刻影響」。共和黨的政綱支持在北極的鑽井活動、核動力工業的復甦、以及乾淨煤炭和氫能源的研究。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01-01.asp ◆[環境政策]美國國家公園巡守員及公園警察承受空前的暴力行為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9-01 (ENS)- 根據美國一聯邦公務員組織昨日發表的報告指出,在2003年國家公園管理局管理員和美國國家公園警察遭受攻擊、威脅、和騷擾的情況達到了最高紀錄;該組織是美國唯一一份國家資源保護公務人員遭受暴力情形的文件資料庫的持有組織。同時,國家公園巡守員表示,許多公園執法人員的人力也被改分配為坐辦公桌的工作。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01-02.asp ◆[生態保育]美國環保人士控訴夏威夷劍魚延繩釣業者 --﹥ 美國,夏威夷,檀香山,2004-09-01 (ENS)- 美國環保人士和夏威夷當地人民8月30日向聯邦法院提起訴訟,企圖要扭轉聯邦政府重新開啟夏威夷群島劍魚延繩釣漁業的決定。起訴人表示,這個決定違反了聯邦野生物法並且威脅了瀕危魚類、棱龜和赤蠵龜的生存。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01-10.asp
環境資訊協會 康惠雯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陳明生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01-09.asp
作者:羅斯頓 (Holmes Rolston III) 冬季之美是無心的,然其卻缺乏那種生命因極大痛苦的威脅而綻放的深刻奧祕。「環境壓力塑造生命」是所有生物科學的前提。生命被風暴壓迫,卻也被風暴推展,而環境的需要是生命中的發明之母。冬季是我們出口詛咒的兇惡大混亂,然而它是否只是混亂與他性的存在,別無其他?或者,它亦屬於季節性的節約,就如夜晚補足白日,幾乎是生命與其相對事物的難解辯證。 生命自逆境萌發 花朵的出現,是為了抵擋乾旱與酷寒的逆境。我們只能思索推測它們的起源,但在演化理論中,通則性地認為被子植物的高等花朵帶著某些好處:也許是使昆蟲採粉而有較佳的混種繁殖;或是更多變化形態的試驗,像是有莢的種子或草本的習性;或是抵抗乾燥或寒冷的較佳適應。每種逆境都有許多相似之處,被子植物之全球性的散布,充份證明其過冬的有效性。 春季開花的偉業,是秋季落葉之受挫的倒反,而在溫帶氣候中之開花的多樣化實是冬夏輪替的產物。因著冬季也因著逆境,此逾越節花春萌出其早發美麗的特殊形態;它發芽盛放,是因為它受到風摧。若沒有風的存在,將沒有迎風花的存在;若沒有死亡的興起,也就沒有生命的興起。 現代人自冰河時期而出。北風不只形塑維京人,也形塑我們全體。我們並非將每一文明歸因於更新世的寒冬,因為古代文明興起於熱帶地區,但我們將所有文明的興起歸因於大自然的敵對性,以及大自然對文明的支持。此二者其一為經,另一為緯,交織成現今的我們。 生命從劇痛再生 凡位居逾越花繁茂生長之地區的人們,只要深深探尋,便會發現寒冷如何使我們的祖先縫衣生火,且使他們喜愛一種特定的文化──衣著不僅是為了生存,也是為了華美。我們的人類族裔在寒冬之中繁盛,一如逾越節花;我們再次發現逾越節花美麗的藝術加添在生存的科學之上。 逾越節花以高貴的美麗忍耐嚴冬,但它的受苦不僅是其美麗的陰影,而是存於根間餵養植株。「受苦」對於無知覺的花朵來說只是一種譬喻,然而此種大自然的特質是一個適切的記號,與復活節和逾越節的受難相連結。生命將腐朽,且在劇痛中再生;其堅持永遠的美麗,在其永遠的消逝之時。 依此土地的意義而言,大自然之道乃是十字架之道。光照耀在黑暗中,黑暗無法勝過它,如此高貴的花朵乃是此種意涵的深沉聖禮。找尋它於初春之時,且駐足於會遇之中,乃是發覺真理之片刻,是記憶與應允之片刻。讓寒冬來吧!只要大地存留,生命終將綻放!
【文章連載】 本文譯自:羅斯頓教授所著《哲學走向野性》(Philosophy Gone Wild),256-261頁。 作者:楊肇岳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前會長) 8月25日三重淹大水,9月2日公正第三者,土木技術公會理事長余烈宣佈鑑定結果係北市捷運局施工箱涵引水倒灌所致,捷運局和承包商各負一半理賠責任!這是繼2001年9月17日納莉颱風(西北颱風暴潮,1000㎜大雨)又一不幸大水災。 只是,這次很可惜,因為我們差點有機會擋下三重大水。因為艾利颱風速度很慢(時速才12公里),是西北颱,不會登陸(美、日氣象預報),但中心離台灣北部約30公里。 8月24日晚上艾利掃過台灣北端轉西南方向移動,我家在淡水出海口的高樓(14層),雨水不斷從窗口縫滲透進來,我用毛巾封住後,止住進水(但後來19樓、20樓鄰居說他們家止不住滲水、淹水了)可見艾利外圍環流之猛烈。我的太太告訴我,她覺得本樓22層的屋頂有被掀走的感覺。11點多我準備就寢,電話響了,太太接的,她告訴我有位淡水漁民急著找我,我聽了電話,話筒傳來國忠仔的聲音,他說他人在淡水河口,現在(晚上11:30)本應是退潮至底(涸流尾)的時候,可是水位卻未退,比漲潮還高(較平常水位至少壅高2公尺以上),所以他很擔心、上游會淹水,他知道我認識一些人,是否轉告中央高層人員,必要時是否用圓山子分洪,以免潰堤或淹水。本來有睡意的我立刻振作精神(因為我知道洪水氾濫的可怕!)打葉菊蘭副院長手機,按10個號碼,手機一下就通了! 「葉菊蘭…」,耳邊傳來那甜甜的聲音,我告訴她我是誰,接下來我告訴她漁民告訴我淡水河口水位暴漲,此後6個小時又12分都是漲潮時段,淡水河口封死,水位只會高不會低,大台北700萬人準備淹水。應注意淡水河系兩岸堤防(我當然不知道北市捷運局在三重同安抽口站邊堤防破壞施工,還築箱涵又僅建一單薄封蓋,當然耐不住洪水壓力,倒灌入三重市)!我記得葉菊蘭先告訴我她們有注意水位並問我我現在人在那裡,我記得我告訴她,馬英九要倒霉了,因為淡水河系出海口被暴潮及海水漲潮封死(只會漲不會消),上游兩座水庫同時拚命放水,而艾利又帶來驚人雨量,水不能壓縮,水會找出路,水會像納莉一樣在中游找缺口,漏洞攻進去,淹大水難免! 12:00pm電視上播出淹水警告區:士林、三重……。事後媒體報導1:45am,25日三重淹大水,約5:00 am土場山崩塌,事實上阿扁有要求「必要時儘速疏散遷移」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輕佻的馬英九、外行的葉金川(艾利防洪工作監督者),螺絲鬆散的團隊,是應付不了大自然的考驗與挑戰。 ※以上不代表本報立場 我有話要說: infor@e-info.org.tw(來函請註明真實姓名與連絡電話,以利聯繫作業)。 ●[活動]溪流常體檢、魚兒更優游-歡迎參加魚類永續利用問卷 --﹥ 時 間:9月1日-12日 環境資訊中心連續兩年協助進行「南北勢溪魚類永續利用問卷」的線上調查,均獲得大家熱烈的迴響,為了讓我們週遭的溪流環境更加健康,今年將為雙溪流域進行線上體檢。這次,我們也準備了可愛的贈品給您,歡迎您參加「雙溪淡水魚永續利用問卷」活動,持續關心我們的大地! 活動網址 http://e-info.org.tw/activity/2004/ac04090101.htm ●[講座]細說生態系列—台灣北部的鳥類 --﹥ 日 期:9月9日(四) ●[課程]部落史地編撰人才實作班 --﹥ 時 間:9月10日(五) 培訓40名原住民部落工作者具備田野調查與口述歷史訪談,整理與撰述、分析部落歷史文獻,部落地圖調查與繪製的能力。 播出日期:9月06日(一) 晚上10:00-11:00首播 【封面故事】生態 工作 假期 台東縣卑南鄉的利嘉林道,海拔介於50到1500公尺。漫步在林道間,沿途盡是恣意滋長的苔蘚和蕨類。白天登高可以從這裡遠眺台東平原,一海之隔的綠島朦朧可見。夜晚,橙腹樹蛙在低聲唱鳴,螢火蟲的閃耀如點點繁星,綴著夜色,讓利嘉林道成為生態旅遊風潮下新的遊憩據點。 【人與自然】沙坑風暴 當群情激憤,老老少少走上街頭。當神明出動,宣示強烈的抗爭決心。竹東沙坑村的居民,為了抗議掩埋場的設置,老老少少綁上頭巾走上街頭,讓這個原本寧靜的山村,即將掀起一場巨大的風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