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新聞-全球變遷]環保署籲產業界研發破壞臭氧層物質替代物 增進國際競爭力 --﹥ 本報訊 9月16日為國際臭氧層保護日,為跟上國際潮流,環保署正推動產業界進行臭氧層破壞物質──氟氯烴(HCFCs)的使用減量工作,透過對產業生產、使用及供需動態的控管,希望能夠達到HCFCs消費量削減35%的目標,以符合國際環保公約《蒙特婁議定書》的管制規範,善盡臭氧層保護的責任與義務。 鑑於保護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線侵害的天然屏障「臭氧層」已受到嚴重破壞,世界各國於1985年攜手共商對策,簽訂《維也納公約》,並於1987年進一步通過《蒙特婁議定書》,訂定破壞臭氧層物質的削減管制時程規範。氟氯烴(HCFCs)係作為破壞臭氧層元兇「氟氯碳化物(CFCs)」的主要替代品,同屬於蒙特婁議定書列管化學物質,自1996年起廣泛應用於冷凍空調、隔熱發泡、電子清洗等工業製程,作為冷媒、發泡劑及清洗劑使用。現因CFCs的長期替代技術/替代品日益發展成熟,HCFCs也逐漸完成階段替代任務;另依據議定書規範,工業化國家應於今年起執行HCFCs消費量削減管制措施。 環保署已在2003年發布《氟氯烴消費量管理辦法》相關規範,以管控台灣HCFCs生產、輸入及使用情況,採取核配審議管控作業,期與全球工業化國家同步減量,今年度削減HCFCs消費量35%目標,將從我國管制基準量638.156 ODP公噸削減至414.801 ODP公噸。所謂ODP公噸,是冷媒重量(以公噸為單位)與該冷媒之臭氧破壞潛力值(Ozone Depletion Potential,ODP值)相乘所得的單位,蒙特婁議定書中有關管制基準量的規定,皆是以ODP公噸為單位。 環保署表示,由於台灣產業多以外銷為導向,在此國際潮流發展下,若無相對應的替代物質或技術規劃方案,產品外銷恐遭受抵制衝擊,亦將喪失國際競爭力。此外,以國內消費市場為主的冷氣電冰箱等家電產業,至今仍多採用HCFC-22冷媒及HCFC-141發泡劑,相對於國際間早已研發產製替代機種,替代步伐相對晚了許多,將是未來政府相關單位積極輔導的主要對象。 環保署也呼籲國內產業界應儘早準備,投入開發採用不使用破壞臭氧層物質的產品或製程,方可符合產業永續發展的目標。(2004-09-16) ◆[土地及水文]寮國擬興建發電水壩 將影響兩條河流水文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9-13 (ENS)- 寮國政府最近打算提出一項13億美元的水庫暨水力發電廠「南屯二號水壩」興建計畫,並打算將此一電廠的電力賣給泰國以挹注國庫收入。批評者認為,這座水力發電水壩一旦建成,將改變寮國境內兩條河流的水文;此外,他們也批評計畫相關重要文件至今都還未公開,也從來沒有諮詢過可能因建壩而受影響的居民。 南屯二號水力發電計畫將在湄公河的支流屯河上建築一座50公尺高的水壩。計畫中,河水會先被儲存在那凱高原(Nakai Plateau)的一座蓄水池,將其導入一座發電站後再排入湄公河的另一條支流──Xe Bang Fai河。 世界銀行表示,他們目前正著手評估是否要提供貸款給這項計畫。過去兩週來,代表寮國共產政權的世界銀行與亞洲開發銀行合作,出資在曼谷、東京、巴黎與華府舉辦一系列針對南屯二號水壩計畫的研討會,希望藉此「和國際上各權益相關團體有更直接的交流。」 在曼谷和東京的研討會上,寮國「工業暨手工業部」常務次長曼諾倫(Dr. Somboune Manolom)舉例說明了興建南屯二號水壩的必要性。他表示,「南屯二號水壩計畫預期能為國庫帶來大筆的收入,這對寮國國家發展有非常清楚的正面效益。」 然而,總部設在美國加州的「國際河網」(IRN)表示,「民間社團並不確信南屯二號水壩能帶來當局所保證的好處,他們也不確信水壩的風險能被妥善管理。」國際河網認為「世界銀行不應該支持南屯二號水壩計畫」。 他們並補充道,為了興建水壩和蓄水池,居住在那凱高原上的5,700名原住民必須遷村;此外,還有15萬名居民依賴Xe Bang Fai河維生,他們將面臨漁業資源被破壞、河岸邊的農園被淹沒等衝擊。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13-01.asp ◆[生活環境]搶救蘇丹饑民 聯合國排除萬難開闢新路線 --﹥ 瑞士,日內瓦,2004-09-13 (ENS)- 聯合國糧食計畫署(WFP)近日開通一條穿越薩哈拉大沙漠的糧食運補路線,以援助20萬名滯留在查德東部的非洲黑人難民;這些難民來自蘇丹達爾福爾,被武裝的阿拉伯民兵驅離家園而流落至此。這條新路線總長2,800公里,以利比亞瀕地中海海岸為起點,避開了喀麥隆境內難以通行的泥淖地形。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13-04.asp ◆[生活環境]伊凡颶風重創加勒比海 預料將從佛州半島登陸美國 --﹥ 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2004-09-13 (ENS)- 加勒比海地區10年來威力最強的颶風伊凡,上週六(11日)挾帶著強風豪雨重創牙買加,奪走15條人命,之後更增強成為5級颶風。美國位於邁阿密的國家颶風中心表示,伊凡颶風在上週六晚間達到最大持續風力時速270公里的威力,陣風更強。至目前為止,伊凡颶風已造成整個加勒比海地區共65人死亡。 伊凡颶風目前所在位置位於佛州基維斯特以南300英里處,佛羅里達角(Florida Keys)地區已進入「熱帶風暴警戒」狀態,預料此一暴風將沿著西北方向緩慢前進,途經古巴西部後橫掃過墨西哥灣東南部。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13-02.asp ◆[環境政策]美國6個州聯合興訟 要求公有住宅減少使用殺蟲劑 --﹥ 美國,紐約州,阿爾巴尼,2004-09-13 (ENS)- 為了檢少公有住宅的殺蟲劑使用量,美國紐約州、康乃狄克州、伊利諾州、新墨西哥州、威斯康辛州與維吉尼亞群島等6個州的州檢察長上週於布魯克林聯邦法院提起聯合訴訟,他們聯邦住宅暨都市發展部(HUD)違反一項1996年通過的法律,未依法在全美數千戶公共住宅以更安全的做法施用殺蟲劑。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13-10.asp
環境資訊協會 莊潔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莊潔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13-09.asp ■[專題-國際臭氧層保護日] 環境資訊協會編輯部企劃 今天是國際臭氧層保護日,1995年起聯合國為喚起公眾環境保護意識,制定9月16日為國際臭氧層保護日,並定今年的主題為”Save O3ur Sky: Ozone Friendly Planet, Our Target”「拯救臭氧和我們的天空:臭氧友善星球,我們的目標」提醒地球上的每一個公民,善待地球,特別是謹慎使用各項科技產品,讓臭氧層能緊緊地守護地球。 提到臭氧層(Ozone Layer)的發現與研究,最早的紀錄是1974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羅蘭和莫萊特在科學期刊《Nature》發表的文章,此文明白指出人造的氟氯碳化物(Chlorofluorocarbons,簡稱CFCs),由於其化學性質當穩定,生命期長達數10年至百年之久,因此會在大氣中不斷累積,最後其分子上升至臭氧層以上的平流層(距地表約40公里以上),將被高能的紫外線分解而釋出氯原子,當這些氯原子降至臭氧層高度(距地表約20至30公里)時,將引發催化反應破壞臭氧分子,致使臭氧層的厚度變為稀薄。 此後20多年來,世界各國競相投入人力、物力,進行氟氯碳化物替代物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各成員國相應開展紀念活動,提醒人們臭氧層的重要性,以及減少製造及使用破壞臭氧層的產品。 「臭氧層」中,臭氧的濃度並不高(不到1ppm),而且非均勻地分布於地球各地區。即使如此,這薄薄一層的臭氧,卻是地球上生態的守護者。因為臭氧能吸收太陽光中大部分的紫外線,將這些波長很短的輻射線,轉換成熱能,僅允許少量紫外線能到達地表。如果臭氧層被破壞了,過量的紫外線將導致人類皮膚癌及白內障的罹患率增高、免疫系統降低;抑制植物生長、破壞水中生態系統平衡,建築物等材料也會加速老化。 氟氯碳化物自1970年開始被大量生產及使用,普遍運用於工業上,製造成各種家電、科技產品,甚至髮膠等,這些產品經過消費者採購使用,間接成為破壞臭氧層的幫兇。即使是廢棄的汽車、報廢的冰箱,在解體處理過程,也都會產生危害臭氧層的氣體。每天大約有1800噸的氟氯碳化物被釋放出來,其中又有約70%被排放至大氣中。氯原子可活躍10年之久,在失去活性以前,每一個氯原子足以破壞1萬個臭氧分子,對臭氧層所會造成的威脅可說是非常巨大。因此,身為消費者,在購買電器產品時,應該多一分關注,了解產品製造成份,避免購買產生CFCs的產品,而用舊了的家電,也盡量維修續用,減少廢棄家電的污染。 國際間為了公平管制破壞臭氧層物質(Ozone Depleting Substances,簡稱ODS),遂於1985年擬定《維也納公約》,鼓勵國際間有計劃地觀測及研究臭氧層,並監督CFCs的生產和資訊的交流合作,承諾針對人類改變臭氧層的活動採取普遍措施,以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1987年通過的關於管制破壞臭氧層物質的《蒙特 婁議定書》和1992年的第4次會員國會議決定,緣上所提之協定,先進國家應於1996年1月1日前完全淘汰ODS的CFCs物質。台灣環保署亦制定了相關的法令條例,善盡先進國家的公民責任。 【相關網站】 【相關文章】 ■[專題-國際臭氧層保護日]認識臭氧好寶寶、臭氧壞寶寶 --﹥ 作者:Ivan (中央大學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生) 臭氧是什麼?大部分人對於臭氧的認識似乎不多,只知道臭氧可以殺菌,或是南極有臭氧破洞,可是卻不知臭氧到底對人類好壞為何? 首先讓我們認識大氣層。基本上,大氣共分四至五層,其中臭氧最大濃度約在23-26km,約為平流層的位置。但人們所生存的對流層,其實也有臭氧存在,簡單的區分,好的臭氧主要在平流層,壞的臭氧則在對流層(如圖所示)。 臭氧好寶寶是指能保護我們免受太陽紫外線的臭氧。如果沒有臭氧在上部大氣(平流層),我們會好像油炸馬鈴薯片被太陽煎煮著。但是,臭氧在底層(對流層)則被認定為壞寶寶,主要是因為它對人有所危害。臭氧壞寶寶會導致我們呼吸系統受影響,產生哮喘和支氣管炎等;臭氧壞寶寶也可以導致某些類型的塑膠惡化等。 相對的,既然臭氧會為害人的呼吸道,那為什麼平流層的高臭氧不至於使人致死?其實是會的,但因為人並不居住在平流層,而且主要是因為太陽光通過臭氧層時,臭氧氣體就會轉換為我們呼吸的氧氣,到了低對流層,臭氧濃度就快速遞減,所以不致使人遭受危險。 然而,比較糟糕的是,人類過度使用氟氯碳化物謀殺了臭氧好寶寶,導致臭氧層破洞。氟氯碳化物Chloroflurocarbons (CFCs) 是元素氯、氟和碳的化合物。當這些氟氯碳化物飄散到大氣層後,會被紫外光分裂,形成碳氟化合物和氯原子。當氯原子遇到臭氧會與臭氧分子結合,使臭氧分子分裂成氧原子(O)和氧分子(O2),使得臭氧(O3)消失。氯原子 則會被再度還原,繼續不斷分裂其他臭氧分子。臭氧越來越少,臭氧層自然有破洞啦! 人類除了謀殺臭氧好寶寶之外,其實同時也一直在製造臭氧壞寶寶。石化燃料的燃燒,造成NOx(氮氧化物)或VOCs,它們會藉由太陽光化成臭氧,而引起呼吸道問題。這主要發生在都市或工業區的下風處,因此如何管制工業的污染,是遏止臭氧壞寶寶的主要方法之一。
作者:紫秋千 創隊首登 里龍山,這三個字之於我們登山隊而言,早已不是單純的中級郊山,他所代表的是一種回顧與展望,一種再次出發的階段分界點,一種對屏東山脈的特殊情感。當年我們剛創隊時,所走的第一座山,也是屏東的第一座山,就選定里龍山,而這次為第三季專欄文章,再次出發探訪,當年年幼無知的毛頭小子、裝備零零落落的初生之犢已不復見。 我還記得那年前的春天,只穿著一雙運動涼鞋,在任何的裝備都不成氣候之下,只帶了瓶水,便率性的往山裡走去。這一路上是吃足了苦頭,還不時被路過的山友們抱以嘲諷的眼光與言語,那時才知,原來爬山並非想像中的簡單,只是不服輸的個性驅使著我往前邁進。 化恥辱為力量 最後在意志力的支撐下,硬是給它攻頂,跌破了在三角點上一群專業山友的眼鏡,那刻攻頂的喜悅與百感交集,也埋下了日後雪恥的伏筆,而一等三角點的壯觀視野,同時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一別數年,再次披掛上陣,這次一路走來感觸頗深,像是走在回憶的痕跡裡,曾經走到退腿,曾經一路陡上讓人氣喘連連,而如今在走遍高山百岳,遇過各種更加崎嶇陡峭的山路後,一切早已不成威脅,多了一種大風大浪的悠然。 里龍山,位於恆春半島的後端,自成一列山脈,並有南里龍、北里龍相擁護衛,「中級山裡的百岳」,我是這麼尊敬的形容它,那大山的氣勢與瞭望的視野,絕不輸給任何一座同等級高山。盛夏南台灣的艷陽高照,從屏鵝公路開始一路蔓延到墾丁,過楓港後抬頭印入眼簾的奇異山頭即為此山。 國家森林步道 登山口的龍峰寺古剎廟宇,陣陣梵音圍繞於山谷,林務局國家級步道的大名加身,增添專責機構維護的安全性,盤根錯節的天然原始闊葉林裡,蘊藏著冰河時期的珍貴稀有植物--台灣穗花杉。還有台灣獼猴、黃灰澤蟹、藍腹鷴、領角鴞、黃嘴角鴞……等動物的蹤影,其生態資源豐富的多樣化,難怪每在假日裡,來自全省各地的山友人潮,絡繹不絕。 往鞍部的路正值盛夏,群蝶亂舞好不耀眼,鳳蝶、單帶蛺蝶、三線蝶,還有一些叫不出名的彩色蝴蝶,像是小精靈成雙成對的追逐嬉戲著。山風的清涼,越過近乎乾枯的溪谷,我像似拜訪老朋友般喜悅,同樣的路比起當年走的時候,不論體能與速度,皆已非吳下阿蒙。熱心的山友,在休息區種下了大片的楓樹,盼望著數十年後能有那秋楓翩翩的美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美德公益,造福了後代的福氣。 同樣的地方,同樣是一路走來陪伴多座山頭的老戰友,我們在這用著甘甜的山泉沏了壺茶,訴說著昔日青春回憶,並充當嚮導告訴著首次來訪的山友們,關於里龍山的威名故事。 登百岳行前訓練地 短暫休息再次踏上攻頂之路,在這落差近400的陡峭山路上,走來有深邃的綠意陪伴,有蟬鳴鳥叫,就算再陡也只是增添我們的歷練。陽光的柔和,遠方的牡丹水庫卻因缺水乾沽,下方的恆春小鎮在山海交界特別顯眼,俯瞰台灣海峽、遠眺小琉球,只見往核三廠的超高壓電塔聳立於山谷間,有點突兀卻又如此熟悉,在經濟與生態之間如何取的一個平衡點?是無解,也是見仁見智。 1026公尺的高度,常聽說最遠可以看到大武山,不過登山的氣候本就可遇不可求,回顧過往之後是新的展望,也許哪天我們會再來個南、北里龍大探勘。但願這支登山隊能更加的茁壯,更加的發光發熱,,在一等三角點上我是如此希望著,僅將這篇文章獻給多位常年陪伴,立下多場戰役的老戰友們。 【下期預告】走過合歡北峰 遍地紅毛杜鵑爭相媚 ▲[生物多樣性-台灣生物多樣性保育現況]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堅強後盾 --﹥ 作者:颺如思 過去10年來,政府開始正視生物多樣性和自然保育之重要性,大力推動「生態工法」、「生態旅遊」等事務,希望能減少開發利用對台灣生物多樣性的衝擊。然而,由於在生物多樣性研究上觀念的落後,使我們對生物多樣性保育的觀念,一直停留在對動植物的保育,與促進生物資源的永續利用及增進人類福祉無關,這使得各項政策及保育事務的推動困難重重。負責全國保育事務的農委會曾經指出,台灣生物多樣性保育的障礙,最主要在於「國家設定發展目標時低估了生物資源的價值」、「需要健全、完善的生物多樣性保育法規、制度」、「各級保育權責機構缺乏人事經費和組織力量以展開工作」、「對本土物種和生態系欠缺了解」、「生物多樣性保育的科學研究工作亟需要展開和改進」、「現有自然保護區域的管理工作亟待加強,管理人員急需培訓」、「自然保護區域系統網路有待建立」、「自然保護區域的類別需要進一步評估及改善」等等。以上種種不可能單靠政策或管理手段就完成台灣生物多樣性保育的目標,必須要加上科學研究的輔助,才得以周全。 在這樣的背景下,政府機構需要尋求學術機構支援,提供政策建言、培育後進研究人員。因此行政院於2001年通過「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要求各政府部門根據方案內容執行,其中國家科學委員會(國科會)於2002年設立「生物多樣性學門」。學界則相繼成立生物多樣性相關系所及研究中心,如:中山大學多樣性科學研究中心、台大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及生命科學院生態研究所、成大生物多樣性研究所、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生物多樣性組、靜宜大學生態研究所及生態系等,進行生物多樣性或生物資源研究。 以台大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來說,主要目的在研究、教學、服務及合作。其中研究目的的進行方向,除了過去傳統的生物資源編目及調查外,另外加強對族群與生態系、對生物多樣性永續利用的各項相關事務以及對文化及社會與生物多樣性關係等方面的研究。教學上則是以規劃整合各種生物多樣性相關課程及學程,培育國內外生物多樣性研究人才為目標。並嘗試整合國內生物多樣性資訊,協調與各生物多樣性行政實務單位合作,且進行生物多樣性知識的推廣,以達到服務與合作的目的。 雖然學界中各大學院校相繼設置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及相關系所,但缺乏領導之下,群龍無首仍舊無法發揮應有的功能。因此從1998年起,位居國內學術界龍頭地位的中央研究院,即開始推動生命科學相關各所的整合計畫,並於2004年正式規劃成立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除了有與各大學院校生物多樣性中心相同的研究任務外,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還希望能擔負起指導與協調的任務,並更加積極的提供政府諮詢及建言,作為學術界與政府單位間的橋樑。 生物多樣性研究是近幾年生物學研究中較被忽視的一部分,研究資源取得困難,常常限制生物多樣性研究的成果。政府的政策制定缺乏科學研究輔助,則事倍功半,甚至與希望的目標背道而馳。若說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是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的重要基石,那麼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就是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堅強後盾。學界與政府的合作,會是台灣生物多樣性保育的重要契機。希望各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加入,能使台灣生物多樣性保育的運作更加完整。
※本專欄由林務局贊助 時 間:9月28及29日 觀賞中秋海上月色及護送陸蟹過馬路下海產卵,藉此活動,讓大家在欣賞墾丁海洋之餘,更能珍惜愛護這難得的自然資源。 詳情請參閱 http://www.ktnp.gov.tw/tour/explain/explain0501/930928.asp 時 間:9月25日 由梅山村村民擔綱演出布農歌舞文化展演。 詳情請參閱 http://www.ysnp.gov.tw/ ●[活動]第2屆青少年國際反菸研習營--經驗分享與成果發表會《台中場》 --﹥ 時 間:9月18日(六) 13:30-17:30 一群來自全國大專青年組成的團隊,徹底顛覆傳統,賦予舊詞新意象。今天,ASAP是「反菸健康大使」,是「揭穿跨國菸商毒蝕社會的運動者」,是「喚醒青年拒絕被香菸操控生命的疾呼者」,是「阻止菸草工業加速世界貧窮的人道主義者」。 詳情請參閱 http://www.tima.org.tw/xoops/html/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24 ★[本會訊息]徵求「外來種寵物網路交易」觀察志工 --﹥ 本會徵求網路交易觀察志工,協助內容為針對固定管道進行每月2次的定時調查。有興趣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填寫後寄至 ing@e-info.org.tw(主旨:外來種寵物網路交易觀察志工),謝謝您的參與和支持! ★下載 志工簡歷表格(此為執行檔,開啟後將自行解壓縮),請寄至 ing@e-info.org.tw,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