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資料檢索

2004-10-10 (全文版)

 
奇文快遞 [自然書寫]水上人家•河狸(上)
[自然人文]新疆紀行(六)一枝原子筆的聯想
專  欄 [專欄作家-企鵝]鳥故事•小鳥的畢業典禮
寓教於樂 [開懷篇]阿花和阿狗
[猜一猜]全世界的豬都死光
編輯報報 寫給朋友的一封信
本會訊息 徵求《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編採志工
最新的「2003環境資訊年鑑」熱騰騰上市!
攝影賞析邀稿自然書寫邀稿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自然書寫]水上人家•河狸(上) --﹥

作者:水獺

  五、六級的伙伴,應該都有共同的記憶──兒時三台播放的卡通影片中有一部描寫到河狸的生活,女主角脖子上有一圈膨鬆圍巾似的金黃色漂亮毛髮。還記得片名的讀者或許可來信告訴罹患失憶症的水獺。

  河狸和水獺可是完全不同的動物喔,別因為牠們都是水陸兩棲的生活型態就給矇混過去了。河狸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啃咬樹木,自力攔河築壩。想想什麼動物是最善於囓咬的呢?沒錯,牠可是和居家周遭的鼠類是遠房表親呢!河狸是屬於囓齒目的動物,和水獺和海獺隸屬的食肉目可是大不同的!

  河狸喜歡棲息於溪流、小河、四周有樹木的沼澤邊緣。為了做窩,牠們辛勤地啃倒了成片的大樹。如果我們見到成片枯樹枝幹,銀白色的一道道躺倒在綠色的山坡上,大抵就可以確認是河狸的傑作。牠們過的是群體生活,有時河水沖毀了堤壩和牠們的家,只得又重新投入修補新壩的工作。

  河狸又為什麼要辛苦的建造水壩呢?當然是為了生活。從一開始咬斷樹枝截斷水流而形成小池,到後來咬斷一棵一棵樹截斷水流而形成小水壩,最後建造出數英畝的水壩,因而使河狸獲得「自然界水壩工程師」的美名。在水壩形成過程中,魚群來了,除了供養河狸之外,也引來其他的覓食者,於是一個自然生態也跟著形成了。

  究竟河狸咬壞樹木、擅自築壩的行為,對生態又有何影響呢?其實河狸雖然咬倒了一些樹木,但牠攔河築壩減少水土流失,為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還是多有貢獻的。

  說了半天,怎麼也不見本尊出來打個照面?別急,別急!這不就粉墨登場了嗎!

加拿大河狸硬幣 (圖片來源:加拿大皇家造幣廠)

  咦?這是什麼玩意兒?好像銅雕藝術品!其實在加拿大,河狸可是相當具代表性的動物,也就獲得青睞上了加幣五分錢的門面。在加拿大,許多湖泊的支流都有機會見到牠們的蹤影呢!

  好了,不逗弄大家了,請本尊現身!

河狸(圖片來源:Grahamdale自治區網頁)

  看到牠最為獨特的特徵了嗎?牠那扁平的尾巴可是和鴨嘴獸尾巴一樣可愛逗趣吧!(待續)

布爾根河河狸自然保護區

  位於新疆省東北部青河縣境烏倫古河東支流布爾根河河段,成立於1981年,面積約50餘平方公里,是中國唯一的河狸棲息地和自然保護區。河狸是世界上瀕臨滅絕的水陸兩棲哺乳類珍稀動物,屬於中國的一級保護動物。河狸皮是高級皮毛,而其分泌的河狸香是高級定香劑,價格極其昂貴。該保護區呈狹長帶狀,靠近中蒙邊境。

[自然人文]新疆紀行(六)一枝原子筆的聯想 --﹥

作者:趙中麒

兜售玉、要筆的小姑娘和她弟弟(攝影:趙中麒)  在進入遺址的路上,幫忙趕驢子的維族小姑娘不斷向我兜售和闐玉;和闐以產玉聞名。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商朝玉器經過考證,證明是和闐玉,說明和闐玉早在商朝就已傳到中原。不過或許是和闐玉太有名,不僅和闐一帶不少農民會到玉龍喀什河、和闐河採集玉石,連國家都以企業方式大規模開採,現在不但河邊已找不到玉石,就連市面上的玉是不是當地所產都讓人懷疑。但在當下,我卻決定買一個手鍊,其實我並不在乎那手鍊是不是真的和闐玉製成,只是想到那裡並非熱門觀光景點,觀光客不多,一個幾十塊的小工藝品對自己而言並不算什麼,但或許對那位小姑娘卻很重要。想著想著,便買了下來。

  在沙塵暴中拍完古城遺風,旅伴阿山和我換車,小姑娘也趁機向他兜售一些小物品。令人意外的是,小姑娘以英文向他要了一枝原子筆。在另一個標榜中國最大核桃樹的果園處,則有另一位小姑娘和小男孩向我要原子筆。這是讓人震驚的一件事,記得曾看過一部伊朗片,片中小朋友必須自己打工賺取買原子筆與筆記簿的錢;甚至哥哥用完的筆記簿,還得以橡皮擦擦乾淨後,再給妹妹用。一直以為這只存在中東、南美或非洲諸國,誰知向觀光客要筆的情形卻活生生發生在眼前。這些小朋友緊迫盯人的兜售,只為了能購買一些文具;來自錢多到「淹腳目」的「寶島」的我,只需買個小藝品,甚至贈送一枝原子筆,就可以看到小朋友滿意而開懷的笑容。

  維族的生計困境,是否同樣要歸究於表面宣揚民族平等實則歧見充斥的政策粉飾?我不斷思索著。結束一天的行程,晚上在和闐迎賓館的陽台上,四人一面喝著小酒,一面交換幾天的想法,一致的結論是,若有任何維漢衝突,首先該反省的就是漢族。如果當初真是所謂的「和平解放」,如果中共真的致力在民族平等政策,經過數十年的相處、融合,維族人為何依然排漢?事實上,其民族平等政策只在內地,不包括新疆與西藏,為了平抑建國初期便不斷出現的獨立運動,中共對這些地方向來只有壓制。

  來自溫州的夥伴韓將軍就說了:「當初進疆的王袗部隊根本就是殺紅了眼,只要遇到反抗就是殺。」許多文獻也指出,當初中共同意維族可以保有自己的軍隊,但事實卻是,維族不但沒有自己的民族軍隊,甚至連公安,帶隊的都是漢族;就連在公營賓館,管帳的服務總台是漢族,維族人只能擔任樓層服務員。一個國家對自己的「同胞」不信任至此,如何要求這些「臣屬之民」信服!

  是否因為因為少數疆獨、少數以武裝暴動推動民族自覺的維族人,便將維族全體妖魔化、視為次等民族?或許對中共而言,國家領土完整不容忽視,但就新疆維族而言呢?

  自蒙古帝國後,新疆就被納入中國版圖,及至清朝更設官治理。雖然我們不能用封建王朝的領土觀念來看待現代國家,但西域36國的確曾經存在於歷史,曾以獨立的地位與中原王朝互動,而後是中原王朝併吞了西域36國,也是不爭的歷史事實。當中共批判疆獨運動時,或許更需先反省中國歷史,以及現在被大家習以為常的主權與領土觀念……(待續)

[專欄作家]鳥故事•小鳥的畢業典禮 --﹥

作者:企鵝

  今天是結束所有籠內實驗的日子,也是小鳥們重新再回到外頭的日子,或許可以叫做小鳥們的畢業典禮。我們幫小鳥們把原本實驗用的腳環拿掉,換上新的腳環,就當它是給小鳥們的畢業禮物吧。有了這個禮物,未來如果在野外偶然碰面的時候,將可輕而易舉叫出每個小鳥的名字,想起每個小鳥的年紀,還可以查出小鳥牠是男生還是女生。

  在同一個地方待上太久,要再換個新的環境總會有些不適應與捨不得。小鳥是如此,人或許也是。於是我們將提供小鳥們在畢業典禮後不定期限的「小鳥失業飼料補助津貼」,讓牠們在未來的日子裡,如果在外頭找不到小蟲,至少不會餓肚子。我們也擁有很好的獸醫,如果未來小鳥們覺得身體不舒服,會有「小鳥健保」;如果因傷而無法再飛行,那也將會有終生的安養照顧。

  這都是很體貼小鳥們在畢業之後未來生活的照顧,只是牠們仍然得再次學習如何自己生活,再怎麼說,即使我們提供了再優渥的條件,牠們還是得飛出籠子外。籠舍再大也沒法完成小鳥們的夢想,天空與樹林才是牠們該再回去的地方。

  只是同一種鳥雖然習性相似,而每一隻鳥的個性卻截然不同。

  當我們打開大門,有些小鳥們便一溜煙離開了籠子,在樹枝上探頭探腦打探著很久沒回來的環境;也有些小鳥們踞在籠子裡,怎麼也不想離開籠子。來吧來吧,不要怕,這裡才是你該去的地方,不要一直待在籠子裡了,能夠自由飛翔是一件幸福的事,即使你未來得慢慢試著自己尋找白天的食物、晚上的棲所,躲避可怕的敵人;但是你仍然得努力飛出去。強迫自己也好,勉強自己也罷,隨著時間的變遷,自然有不同時間裡該做的事。徬徨對未來並沒有幫助,而籠子也將局限了你的自由。

  我伸手進籠子裡,將仍待在籠子裡的小鳥帶了出來,小鳥飛到不遠枝頭上,回頭向我們望了一眼,然後隨著同伴的呼喚消失在樹叢之間。再怎麼徬徨的小鳥也沒法抵擋自由的味道,某方面來說,它是一種會讓人上癮的東西。

  隨著小鳥們的結業式結束,我也即將結束我在這不靠海小鎮的日子。或許與踞在籠子裡的小鳥們相同,我也會對這個不靠海的小鎮覺得不捨,就如同牠們踞在籠子卻對外面寬廣的世界覺得好奇卻又徬徨,不過當時間到時,仍然得逼自己做個決定。為了未來能夠再次自由的飛翔,雖然沒人會伸手進籠子裡將我帶出來,我得強迫自己站到籠子邊,朝著自己勾勒的模糊目標,再次戰戰兢兢地踏出每一步。

  小鳥們帶著不定期限的「小鳥失業飼料補助津貼」保證,與新的腳環當畢業禮物離開了;我會帶著怎樣的禮物離開?其實如果說沒有壓力,那全都是騙人的。

【註】

  小鳥失業飼料補助津貼:這是指我們在把小鳥釋放出籠內後,仍然提供一些飼料供其覓食,避免因為經過一段時間的籠內飼養實驗後,造成小鳥對於自行覓食能力的遺忘或喪失,而產生一些料想不到的問題出現。

[開懷篇]阿花和阿狗 --﹥

  有一次.,阿花跟阿狗說:「下午考試的時候,我踢你一下,你就要給我瞄一下。」阿狗點點頭。

  到了考試的時候,阿花踢了阿狗一下,阿狗便回答:「喵~~~」

[猜一猜]全世界的豬都死光 --﹥

1.全世界的豬都死光了。(猜一首五字歌名)
 答案:至少還有你。

2.小明有一天走在路上,突然覺得腳很酸,為什麼?
 答案:因為他踩到檸檬。

3.公司要裁員時不能喝什麼?
 答案:仙草蜜,因為「先炒ME」!

4.約翰是誰生的?
 答案:是花,因為花生醬(John)……

5.那麼,約翰的母親又叫什麼名字?
 答案:鴨,因為薑(John)母鴨。

[編輯報報]寫給朋友的一封信 --﹥

儀:

  你來信說,流浪的生活過得太久,「一切原本在意的事,全都變得渺小,以前在意好多事,覺得什麼都很重要,覺得一定有什麼值得尋找;現在,一片茫然。這樣算看開了,還是潛意識的我在逃避?煩悶、痛苦……」

  逃避你的提問,三天了。因為你的疑惑,也正是常困住自己的問題。流浪時想找尋安定和支撐,然而身邊世事一旦真成了定軌,再遠大的目標似乎愈發遙遠而令人不耐起來。人們總是不安,不安於已逝種種,不安於現狀;對於不可逆料的未來的不安,更時時像狂暴的野獸,隨時等待撲身咬噬。

  記得咱們學生時代讀過的一篇莊子寓言嗎?有人自作聰明,想送給天地渾沌美麗清晰的容貌,將其鑿開七竅,然而緊接著是其衰敗的死亡。如果說,生命的真相,就如同這片渾沌,你會相信嗎?如果說,生活的實貌,正如你所謂的茫然,你相信嗎?

  滿空星座是人想像出來的。地球儀上的經緯線是人畫出來的,地表分上下南北是人界定出來的。人世間一切好壞、優劣、勝敗價值觀,是人約定俗成的默契和制約。剝去了這些以為的必然,會不會讓你較無負擔的、中立的看待自己真實的生活和生命?

  重要的事和渺小的事;在意而積極尋找的事和茫然無以繼力的事;看開了和藉詞逃避……有何不同?不斷的定義,不斷的想要釐清,亟欲在渾沌中鑿開耳目七竅,目的為何?不畫出經緯線,無法在地球上生存嗎?不識得星座,滿天星斗會失去光芒嗎?

  如果你花盡力氣,依然無法從他人約定俗成的相對價值觀中跳開(當然更毋提你早已因之內化的自我定義和批判),非得有所為才能消除不安、感覺自我存在,那何妨,由自己來畫幾條繽紛五彩經緯線、編幾個足以打動自己的星座故事?

  希望你看了這週的副刊。專欄作家企鵝在《小鳥的畢業典禮》中,以鳥喻人:「強迫自己也好,勉強自己也罷,隨著時間的變遷,自然有不同時間裡該做的事。你仍然得努力飛出去,徬徨對未來並沒有幫助,而籠子也將局限了你的自由。」是不是可做為正躊躇不前的你一句建言?

  自然人文專欄的趙中麒,據說服務地點從泰國拉到了緬甸。你一向可從其文章中,感受到他對自我和他人,總是抱著同樣熱情和尊重;再透過多年的親眼目證、實際觀察,更引燃他仗義投身改變世界的動力。當然,另一位作者水獺,其關注的焦點,早在將人類的視野拉到更遠更廣,以和自然萬物結合。他們工作之餘,為無償的志業筆耕不綴,依「正常人」的「經緯線」來說,簡直是到了讓「羅盤亂轉」的莫名奇境;然而我相信,他們之所以如此選擇,肯定就像你所說,「覺得一定有什麼值得尋找」。

  如果每個人都是一個「lonely planet」,他們對自己的軌道是不是曾有過茫然?曾想停下繞行的腳步?或逃避去逼視自己注定繞行的命運?

  或許,重要的不是層出不窮的問題和答案,咱們,總得先安於繞行的狀況,星球上的生物才有機會演生成長,不是嗎?

[本會訊息]徵求《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編採志工 --﹥

  《2003年環境資訊年鑑》在最近出版了,感謝許許多多的志工,群策群力,共同合作才得以完成如此驚人的製作。

  今年《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即將開工,其中的「環保名錄」編撰工作,以介紹台灣環保工作的推手(政府單位、學術單位、民間團體)、台灣地區的保護區、工業區/開發案(含科學園區、生技園區、礦區)、年度公共政策與法規、國際組織、環境指標及資料庫。歡迎有志者一同來參與。

攝影賞析邀稿 --﹥

  「攝影賞析」是我們繼「自然書寫」之後,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

  這回,我們期望藉由「以影像為主體」的「生態攝影作品賞析」,引導讀者進入攝影者拍攝時的生態觀察現場與生態情境之中,讓讀者得以更生活化的方式瞭解豐富多采的生態現象,且靜心感受身歷其境的驚喜吧。

  歡迎各界投稿,並附上200-500字左右的文稿(word檔案格式或純文字格式),敘訴拍攝時的週邊生態環境與心得。照片請使用像素400*400以上之JPG格式檔案,圖檔過大時,我們會視情況調整大小。編排上以一篇文稿搭配一幅照片為原則,但也會尊重作者之創作考量。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自然書寫邀稿 --﹥

  自然書寫是我們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