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綠色人物-環保金人獎]終止盜伐之戰 默默耕耘奈及利亞環保運動者歐迪哈 --﹥ 作者:蜜雪兒•奈休斯(美國自由作家) 2003-04-14 在奈及利亞東南部,私營伐木公司正在大肆砍伐這個國家最後僅剩的幾處雨林。這些硬木林是世界上最多種靈長類的棲息地,也孕育有全球大約20%的蝴蝶品種。 歐迪哈•歐迪哈就是在十字河州伊雅罕社區中的森林裡長大的。1990年代中期,就在他拿到拉哥斯大學的企管碩士並且開始他的政壇生涯後,他返家一趟,卻發現他兒時記憶中的那些森林竟已被伐木人砍伐殆盡。他因而開始公開演講反對這種破壞行為,尤其反對總部設在香港的「西方金屬製品公司」的盜伐行徑。 在當時的奈及利亞,可說是環保運動者的恐怖時期。由阿巴查將軍操控的獨裁政權是出了名的腐敗及暴虐,例如奧幹尼族環保運動者薩羅─威華(Ken Saro-Wiwa)批評尼日河三角洲的油業開發已對當地環境與社會造成破壞,當地政府即在1995年將他處決。在1996到1998年間,歐迪哈潛身蟄伏,在雨林社區默默地繼續從事草根工作。 阿巴查於1998年去世後,取而代之的是國民政府。在新政權下,歐迪哈再次現身,並繼續公開推動他所從事的工作。他的奮力建言不但使得十字河州的砍伐計畫確定暫緩實行,也迫使政府開始進行國內前所未見的環境影響評估,此外還創立了十字河州的第一個林業委員會。 2003年4月14日,歐迪哈於加州舊金山獲頒2003年環保金人獎,他是6位獲獎人之一,這次訪問是歐迪哈從加州舊金山與Grist以連線方式接受訪談。 問:是什麼原因讓你決定要挺身對抗自己家鄉裡的伐木業? 答:這和我的童年成長經驗有很大的關係。我在林區長大,大家都很重視森林;它在食物來源、休閒和教育上都非常重要。然而40年後,這一切卻通通消失不見了,而不見的原因絕對和伐木公司脫不了干係。為了能夠保住剩下的一點林地,唯一的方法就是去阻止商業伐木活動所帶來的破壞。我的想法就是這麼產生的。 問:你剛成為環保運動者的時候,採取了哪些行動? 答:剛開始抗爭的時候,我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所有有權益關係的人都拉進來,和他們懇談,告訴他們這些私人利益團體並不會為大家帶來多大的好處,反而要注意保護大家不受他們欺負。最適合扮演這個角色的 (單位)其實就是政府,所以我們試著要讓政府了解,伐木活動是與這些社區的利益相違背的。只是我們沒有成功,結果只好採取司法途徑。 我們上了法庭,試圖要求政府強制執行當局所頒布的管制規章及法令。但當我們發現此舉仍舊徒勞無功時,我們便向國際社會發出呼籲,導致阿巴查政權收到了3000封抗議信。他因此大為光火,認為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對我們施予反擊,那就是為什麼我們當中有些人必須藏匿起來的原因。我變成了通緝犯,因而得限制自己只在林區活動,躲在阿巴查魔掌伸不到的地方。 問:處在那種時局,是什麼原因讓你擁有繼續從事環保運動的勇氣? 答:那時的確是非常恐怖,但是當你對某件事抱有深刻的信念時,你就不會將它棄之不顧。我當時必須告訴自己的是:「如果你採取打帶跑的戰術,總有一天你還是可以再戰一場;但如果你在這場抗爭中死去,你獻身的抗爭也許就將難以繼續。」在沙羅─威華被殺害之際,我們正在討論十字河州的林業,但當時卻很少有人知道(我們的行動)。不過現在我可以信心十足地告訴你,就算他們殺了歐迪哈,也仍將無法扼殺這個運動。我們現在有許許多多的歐迪哈翻版,有許許多多和我一樣堅定不移的聲音。 問:自從獨裁者過世,接著新政府被選出以來,你的工作經歷了怎樣的改變? 答:當國民政府掌權之後,我們的機會也來臨了。於是我們要求暫緩伐木活動,也要求創立有NGO(非政府組織)參與其中的林業委員會。這項要求被批准後,有兩個NGO代表授命成為林業委員會的成員,因而讓我們有管道提出我們對於永續經營的主張。 問:森林社區──也就是那些住在雨林裡的人,他們在你們的運動裡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答:他們對於我們的活動相當能夠理解及接受。他們變得更敏銳,知道伐木公司只是在試圖給予他們即時的安樂與滿足,他們也知道這些公司不會遵守承諾。我們以朋友的身分出現在他們面前,我們不求回報,只努力嘗試要讓他們的生活更美好。我們試圖要讓他們對於永續經營更有意識,並且提供他們其他的可行之道。 問:美國的環保運動者要如何去協助你的這場運動呢? 答:如果市場對於當地出產的木材沒有需求、對於以非永續或非法途徑所得到的木材也沒有需求,那麼這些林區所承受的壓力就會獲得舒緩。而如果市場對於當地出產的非木材類,以及對蕈類、蜂蜜、藤類等無害森林的產品有所需求的話,那麼(森林社區裡的)居民就會有誘因去保護森林。如果我們可以得到此地NGO的協助(以創造市場需求),那就會對森林助益良多。 問:這次得獎對你所從事的工作來說有何意義? 答:能夠得獎真是太棒了。我覺得我已經準備好要啟程返家,好回去進行更多有意義的工作了。這次得獎象徵著對我的肯定,而且這肯定不只來自於美國社群,更是來自於全球所有有志一同的人士。全球社群給我的認定對我來說意義非凡,這代表還有很多事情正等著我去做。 問:你打算要如何使用這筆獎金呢? 答:這一路走來,我家人的犧牲奉獻不在話下。我們必需變賣部份私人財產,以換取運動進行所需要的資源。我讓家人失去安居樂業的權利;尤其在政治迫害的情況下,更是造成他們很多的不便。所以,我會利用獎金的一小部份來讓他們過得舒適一點。剩下的部分我會撥給森林社區,以幫助當地居民找出可以永續經營的產業,讓他們不再依賴伐木維生。 ■有關Grist Magazine:Grist Magazine是一線上環境雜誌,總部設在美國西雅圖。Grist Magazine嘗試以詼諧、幽默的角度來切入環境議題與行動,希望能在傳遞環境資訊之餘,也能夠娛樂讀者。 ■本系列專訪中對答的部份,()內的文字表示為原作者自行補充,以補足受訪者的談話內容。(Grist註)表示為Grist編輯群所加上的註解。(編按)表示為本報編輯部註解。
全文與圖片詳見:http://www.grist.org/news/maindish/2003/04/14/nijhuis-goldman/ ◆[台灣新聞-生活環境]環保機關公佈的環境資訊 你相信嗎? --﹥ 本報訊 你相信環保機關公佈的環境資訊嗎?還是比較相信環保團體提供的環境資訊?公開環境資訊可以增加民眾與政府部門之間的互信與共識,但要如何公開資訊、公開的內容要如何呈現?民眾對政府公開環境資訊的信心度夠不夠?從環保署舉辦的環保共識論壇的「強化資訊公開,以擴大民眾參與環保議題?」議題中的票選題,可以解讀出多數民眾對當前政府提供的環境資訊普遍信心不足。 在這議題的4個票選題中,總投票數暫居第一位的「您是否相信環保機關所公佈之環境資訊?例如空氣品質、戴奧辛濃度、自來水合格率等。」總投票數為77票,相信的票數為2票、部份相信有25票、參考而已的選票為27票、不相信的票數為23票。而以63票居總投票數第二名的 「下列何者提供環境資訊,您比較相信?」以民間環保團體與國外經認證檢驗機構(如美日歐等先進國家)贏得民心,分別為28票與21票,國內政府機構(如環保署、環檢所等)、國內學術或研究單位(如中研院或台大等)與國內民間檢驗機構則分別只擁有4到5票的得票數。 從這幾個與資訊公開相關的票選題中票數之間的懸殊比例,可以看出多數民眾對於政府部門提供的環境資訊之信任度有偏低的傾向,不過也帶動關心環境資訊公開的網友們提供建議與參與討論,如多數網友以為環境資訊的公開,可以增進公部門與民眾意見的交流,建立公信力,如景文技術學院副教授、前台北市環保局長沈世宏表示,現代政府須強調資訊公開、決策參與及損害補償,並以此為公共政策推動的三項重要原則,尤其是站在市民的角度來執行公共政策與理解問題,他並以北投焚化廠與附近居民對焚化操作的質疑與監督,作為建議參量的環境資訊公開實務經驗。 在資訊公開對公部門有何助益的討論中,網友訪客則認為,須先檢視現行的資訊公開的相關辦法,如管理方式與追蹤辦法,使公開資料的信度與效度必須有一定程度的品質控管,如此才能彰顯資訊公開的真正意義。多數網友認為環境資料的公開內容應多考量使用者的需要來設計。中央環工所教授李崇德指出,環境資訊是所有想要關心環境事務的人士的第一步,如何提供具有信度與效度,以及符合使用者需求,並訴求以非專業人士的語言進行說明,將大大增加環境公開資訊的效果,減低打擊互信基礎的懷疑。(2004-10-12) ◆[國際新聞-生態保育]華盛頓公約會議:亞洲需要打擊非法買賣野生動物的網路 --﹥ 泰國,曼谷,2004-10-05 - 亞洲需要一個打擊非法買賣野生動物的犯罪防治網路。在曼谷舉行的全球性保護動物會議正討論如何限制、禁止及取締野生動物的交易;這個議題非單一國家可達成目標,需要各政府大力的支持及協助。 東南亞地區為非法買賣野生動物的集中地,泰國更是主要的供應地和轉運站。野生動物買賣的範圍十分廣泛,從象牙、犀牛角、野生植物到珍稀的海龜及海洋野生動物。東南亞政府預計下個星期做出聯合聲明。華盛頓公約(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已禁止600種動物、300種植物的貿易,及嚴格限制4,100種動物和2萬8,000種植物的交易,但在某些國家卻成效不彰。參與CITES締約國大會的專家指出,接下來需要各政府拿出實際的行動,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的犯罪行為。
【參考資料】 版權歸屬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楊璧如 編譯,蔡季勳 審校) ◆[生活環境]印度國內倡導雨水收集 --﹥ 記者 Frederick Noronha 報導 印度,果亞,2004-10-07 (ENS)- 雨水收集的意思為在降雨地區收集並儲存降雨,以方便日後使用,收集來的雨水將被存於水槽中或填充注入地下水層。這看似簡單的方法,卻使得印度這個國家受益良多。像印度這樣,大部份地區的國民生活極依賴於降雨的國家而言,為了向國民倡導雨水蒐集的方法,著實下了很大的功夫。 例如:在乾躁的沙漠地區,為了宣導水的重要性,已經舉辦過多次的活動。保護傳統集水系統的先驅者也逐漸獲得認同與敬重。另外,還舉辦過許多有關雨水收集議題的研討會,研究在市區公寓住宅的雨水收集方法,全國各地區不同的傳統雨水收集方法也被拿出來研究和討論過。 此外,加強古傳技術的新工具也開始被運用。藉由網際網路的發達,雨水收集的觀念得以大量傳播出去。民眾也可透過www.rainwaterharvesting.org網站,來計算印度某一特定地區的逕流量──也就是他們在當地能夠收集到的雨水量。 收集到的雨水可儲存在地上或地下的儲水槽,或是重新注入地下水脈。雨水收集的來源包括從屋頂、路面或非路面地區、開放空間、公園、雨水排洩管路、公路與人行道、或是從水槽、塘泊等水體中收集。 要說服民眾從事雨水收集並不是一直都很容易的,而且雨水收集的方案也超過市區貧民所能想像的。因此,仍有許多工作要做;其中作首要的項目,即是觀念的建立。如果人們知道有如此簡易的收集方式,或許就會有許多人願意投入這個工作。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oct2004/2004-10-07-02.asp ◆[生活環境]西果石油公司同意進行在美境內五州的排放物淨化工程 --﹥ 記者 J.R. Pegg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10-07 (ENS)- 美國聯邦政府和西果石油公司於本週三(6日)宣布一項協議:西果公司同意撥出3億2,300萬美元,在其於美國五個州內設立的精煉廠中裝設最先進的廢氣排放減量控制設備。美國政府希望能藉由《清淨空氣法案》每年從這六座精煉廠中減少約3萬噸的有害廢氣排放。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oct2004/2004-10-07-04.asp ◆[環境政策]伊拉克環境部長向美尋求協助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10-07 (ENS)- 伊拉克環境部長莫米女士(Mishkat Al Moumin)本週在華盛頓與美政府官員會面,此行的主要目的為向美求助,幫忙處理伊國境內所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在美國內政部長諾頓的伴同下,她在今日早上的一場記者會中指明:「在乾淨無汙染的環境下生存是每個人都能享有的權利。」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oct2004/2004-10-07-07.asp ◆[生態保育]首批猩猩運抵愛荷華大型猿類信託研究中心 --﹥ 美國,愛荷華州,第蒙,2004-10-07 (ENS)- 第一批猩猩阿齊和妹妹茵妲己於上個禮拜抵達愛荷華大型猿類信託研究中心,這是一座在第蒙市東南方市郊佔地200英畝的新建築。在這個大型猿類專屬的研究中心中,研究重點將放在猿類語言和行為的研究上。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oct2004/2004-10-07-06.asp
環境資訊協會 景硯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景硯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毅心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oct2004/2004-10-07-09.asp ■[環境的未來-水資源]後水壩時代的水資源思維 (下) --﹥ 作者:美濃愛鄉協進會 近幾十年來,上述僵化的水資源思維,讓台灣水利單位退化到「缺水」就直接地想到在河川上游興建水庫,「淹水」就直接地想到要築更多更高更強的水泥堤防,農田灌溉設施變成政治酬庸等線性思維。許多民眾也會受到政策宣傳影響,反射性地以為「解決缺水問題=興建水庫」,並且質疑「沒有水庫,那水從哪裡來」。僅管歷經多年的反水庫運動,且台灣各界也逐漸起身質疑水庫神話,我們仍然對於觀念改變之慢,以及自然反撲之快感到憂心與緩不濟急。 回顧近幾年,台灣民間社會對錯誤的水資源思考,透過論壇、行動與另類思考或國際聯繫,漸漸發展出「永續發展」的觀念,且令人稍稍感到欣慰的是,公部門在民間壓力下,部分調整了一些對自然造成浩劫的工程開發項目,也在2002年整合官方水利事權單位成立了「水利署」,並依照水資源永續發展理念許諾了「落實流域管理機制」、「推動水利產業革命」、「合理水價結構」、「籌劃多功能水源開發策略」、「實踐生態治河理念」等5項施政願景。在這部份,我們確實看到了僵化的水資源官僚體系有了一些轉變,以及民間社會追求改變的力量。只是,當前的執政隊伍對於水資源政策的思考,陷入了政治的偏袒,在實際的建設行動上非堅持以永續為原則的「根本的」解決方案,像湖山水庫、四大人工湖、荖濃溪越域引水等方案,基本上延續了舊時代唯開發主義思考的發展方案,過去掌握水資源開發的技術官僚和工程顧問,仍然依照舊的水資源運用思維,進行大而無當的開發方案。 1997年,柯林頓總統執政時期,因受到自1990年代以來,環保團體、各種專家與公部門的壓力,接受了這些團體在美國國內與國際上對大壩已進行了全面、詳實和細膩的比較研究的考量下,明訂憲法禁止在美國繼續開發大型水庫。柯林頓的宣示,鼓舞了在世界各處為反對大壩而戰的人民,也為國際反水庫運動的聯繫與合作,提供了理論與實踐的資源。 從世界理論的觀點看來,資本是流動的,它可以從中心轉到半邊陲或邊陲地區,從另一個角度看來,雖然大壩已從已開發國家暫停了下來,但是水庫的資本與技術大量且快速地轉移至拉美、非、亞地區,為快速的工業化發展服務。因此,此次東亞與東南亞等十幾個國家的民間團體在台灣聚集,正是反映亞洲人民反抗水庫興建運動的急迫性與必要性。 「我們真的只有一個地球!」隨著新自由主義浪潮襲捲全球,市場自由化、解除管制和追求利潤的全球化現象,全球資本家已經聯合起來,透過世界銀行(World Bank)、國際貨幣基金(IMF)和世界貿易組織(WTO)深入到每個國家,控制人民的生活,壓迫生存的條件,使得自然資源浩劫、人類生存環境艱困。可預見的後果是,當自然資源私有化與壟斷性,嚴重威脅人民的生存條件的時候,資本瘋狂擴張和人民的環境生存權的矛盾就會尖銳得開始鬥爭,自然資源與人類生存的重要性與公共性被拋棄在政商一體的美麗的謊言之外。在歷經了一個世紀的工業化發展,對自然環境的剝削使得我們賴以維生的水與河流變成了年年困擾著我們的自然災害,未來我們更擔憂水的商品化將使得人民的生活更加困難。 對於因為水而來的種種問題與現象,我們認為有必要進行再次檢驗與思維,以迎向後水壩時代,為保衛自然河流而行動。因此,美濃愛鄉協進會與其他國內外關注水資源、人文社會與社區的可持續發展的團體、學界和個人,再次協力共同舉辦國際會議,集結商討後水壩時代的水資源思維,擔負起持續為台灣水資源把脈的工作。在此次會議中,將有來自不同國度的人民,從東北亞到東南亞和美國,介紹他們各自國家的經驗與奮鬥歷程,討論他們如何面對水與發展的關係,進而,全面理解為何先進國家,採納了民間社會的意見,在水資源政策之決策程序中納入了社會、人文、生態、資源的公平分配等考量,並在此前提下重新考量水資源與河流政策。我們也會在此次會議中,去思考為何有些國家那麼有自信的進行拆壩行動,而長期以來不被台灣社會看見的發展中國家的社會運動,他們又是如何運用傳統智慧經營出另類水資源思維的經驗。這些課題會一一在此次的國際河流會議中討論出來。 在面臨轉變的時刻,我們期待台灣社會各界再次協力,共同關注水、河流與生命,和來自亞洲地區的人民聯合起來,為健康公正的社會共同奮鬥! 編按:本周五、六、日(10月15-17日)台灣即將舉辦「國際河流會議」,邀請「東亞與東南亞河流看守組織(River Watch of East & Southeast Asia, RWESA)」 的成員,討論各個不同國家在水與發展關係的對待,並重新考量台灣水資源與河流政策,歡迎關心水與河流的朋友踴躍參加! 詳情請參閱:http://mpa.ngo.org.tw/2004-river/river-index.html
【相關文章】 ■[環境關懷事件]「弱勢發聲 搶救樂生」10月15日包圍行政院! --﹥ 發起團體:青年樂生聯盟、台灣人權促進會、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台灣國際醫學聯盟、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文山社區大學、新莊文史工作會、滬尾文史工作室、北投文化基金會、北投生態文史協會、師大環境教育所學生會、人本教育基金會、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美濃愛鄉協進會、嘉義洪雅書房、台灣南社、社會改造協會
時 間:10月15日(五)下午2:00 主要訴求
樂生療養院,危在旦夕!! 樂生,是日治時期興建的台灣第一所專門收容麻風病患的公立療養院,空間上完整呈現了日本殖民時期已降對於傳染病防制、隔離治療的邏輯與脈絡! 樂生,同時訴說著一大群台灣社會最弱勢、背負疾病污名的患者及其家屬,在疾病與身體唇齒相依的夾縫裡,在監獄與家合為一體的空間中,如何透過殘而不廢的變形軀體、超越苦痛的堅韌意志,共同營造一片更勝天堂的淨土! 樂生,更因為蘊含著許多豐富多元的建築物、老樹群、生態系以及人的故事,在歲月的長河裡共同交織出一處超乎大眾所能理解、世界上難得的醫療暨人權文化地景,是台灣歷史重要的一部分,樂生,是台灣足以揚名全球的文化資產! 世界級文化資產敵不過變電所與污水處理廠!! 然而因為政府過去不當的決策,美麗的家園竟在數百位院民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黑箱作業賤賣給捷運局作為捷運新莊線機場的興建用地,台灣的一塊珍寶在今年的11月即將被夷為平地,取而代之的竟是捷運機場的附屬建物--變電所加上污水處理廠! 北縣府規避責任 政治凌駕專業!捷運局技術本位綁架人民心聲! 地方主管機關台北縣政府深知樂生院價值卻始終不肯完成其古蹟指定程序,甚至視監察院彈劾為無物,揚言願意背負樂生被拆除的歷史責任!台北市捷運局既使連番因嚴重疏失造成大台北水患,仍不改其傲慢的技術本位思考,面對樂生院保存議題動輒抬出民意神主牌,欲將捷運通車延遲的社會成本毫無根據地推託給保存樂生的行動! 然而將受捷運新莊線之惠的居民與更多的台灣人民,卻始終沒有充分的資訊與機會體驗瞭解樂生院,當然他們也不會知道若每個人都分擔些許時間的延遲與成本的付出,就可以讓這個珍寶與捷運共存共榮、相得益彰! 文建會有心保存 無權指定古蹟!行政院因循苟且 延宕跨部會協調! 保存樂生院已經獲得文建會的支持,並於今年8月31日函請捷運局、縣文化局等單位共同召開「原地保存樂生院與捷運共構」協調會,會中決議將報請「行政院」召開跨部會協調以研議保存事宜,然而行政院卻因循苟且,因為各種藉口不斷延宕跨部會協調的召開,至今已過一個多月!文建會因文資法新條例未通過,無權進行古蹟指定,而現行古蹟主管機關內政部卻推說古蹟指定乃地方自治事項,把球踢回給地方政府! 阿扁總統 人權立國虛晃一招!抗癩鬥士以院為家南柯一夢! 阿扁總統號稱以人權立國,然而面對痲瘋病患長期不當被隔離、受社會污名的煎熬,竟以頒發「抗癩鬥士」的金牌給樂生院民,作為國家對於病患人權重視的彰顯!然而實際上的安置作為,竟是要這些鬥士們斷離原本社區互助的和樂生活,搬進高樓狹小空間接受病房式的起居,如同再次被隔離地度過餘生! 捷運工程蠶食鯨吞 捍衛家園、搶救樂生不能再等! 行政院協調會拖延召開已經一個多月,捷運工程的魔爪卻不曾停止對樂生院蠶食鯨吞,拆除大限即將到來,搶救樂生、捷運共構的替代方案沒有時間能再拖延,樂生院裡過去被監禁隔離以換取整體社會安定健康、犧牲人權的痲瘋病患,如今為了捍衛家園、為後代子孫留下重要古蹟,許多人決定不惜生命代價站出來,要求行政院立即召開跨部會協調! 各位朋友,帶著您的良心與信念,一起來見證這些弱勢者的勇氣!為台灣寶貴的文化資產與人權提昇,起身而行!
若您需要更豐富的瞭解,請上網站:樂生院古蹟保存連署 時 間:10月14日(四) 自然界中,有許多美麗的果實、葉子,可以做成生活中的小裝飾品。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的紙、吸管、筷子等素材,可以做成大自然的形形生物。透過簡單的工具,易懂的方法,一步一步,將創作出屬於自然的手工藝…… 詳情請參閱 http://myweb.hinet.net/home2/hermeshinet/4/8908~/discovery-25.htm ●[課程]社區治理的新里程碑—─社區公約/社區憲章的擬定 --﹥ 時 間:10月15日(五) 晚上7:00 目前內政部社區營造自治條例已經完成草案擬定並送交立法院審議,未來社區可以依自身的需要訂定相關社區的規範,這不僅落實真正的民主精神,也是社區營造的重要進程,目前台灣在社區營造條例的實踐上已有幾項先行案例,本次論壇邀請相關經驗的社區來共同討論這項即將正式施行的法令在社區營造、社區參與方面的實踐性意涵。 詳情請參閱 http://www.ours.org.tw ●[活動]景美溪溼地生態教學研習營 --﹥ 時 間:10月16、17日(六、日) 本研習活動以濕地調查、文山區生態覽導為主,使社區居民有機會了解文山區的多元生態風貌。並以鄉土教學,教導如何以一條河流為藍本設計鄉土教學教案,內容以景美溪的河流與地形、人為開發、河川環境衛生與安全貫穿這次主題,並且納入教案設計方法,期待與會者能夠將河流的相關知識納入教學中。 詳情請參閱 http://tcu.taconet.com.tw/river/river_index.htm 時 間:10月24日(日) 大坑擁有典型的低海拔山林的林木相,諸如樟楠林和殼斗科共同組成的喬木層、台灣山桂花和九節木為代表的林下灌木層、向陽植物構成的先鋒林緣樹種,另外乾溼明顯的氣候,使這裡有著低海拔地區難得一見的壯麗落葉和變葉景觀∼這裡四時都盈滿著生命的繽紛和喜悅。 詳情請參閱 http://www.sow.org.tw/activity/2004/tc/1024_1024_dakenwalk/index.htm ★[本會訊息]徵求《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編採志工 --﹥ 《2003年環境資訊年鑑》在最近出版了,感謝許許多多的志工,群策群力,共同合作才得以完成如此驚人的製作。 今年《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即將開工,其中的「環保名錄」編撰工作,以介紹台灣環保工作的推手(政府單位、學術單位、民間團體)、台灣地區的保護區、工業區/開發案(含科學園區、生技園區、礦區)、年度公共政策與法規、國際組織、環境指標及資料庫。歡迎有志者一同來參與。 ★下載 志工簡歷表格 (此為執行檔,開啟後將自行解壓縮),請寄至pong@e-info.org.tw,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