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新聞-生活環境]有法等於無法 噪音困擾國人 --﹥ 報導:綠色能源電子報/廖新一 你曾經被噪音吵得心神不寧痛苦不堪嗎?這時你要如何及時申訴制止呢?昨天(9日)下午,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邀請長期以來持續關心台灣環保公共議題的台中開業醫師張豐年,作一場深入淺出生動的「國內噪音管制困境」專題演講。 張豐年指出,噪音之製造,有因營建工程、工廠營業及娛樂場所、婚喪、廟會、民俗、選舉造勢拼場擴音、鞭炮的噪音等,使居民飽受震耳欲聾之困擾,嚴重的還要看醫生治療。 目前雖國內早就有噪音管制法、社會秩序維護法、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等法,但因人們不知道,或因告發時機無法及時掌握,加上執法單位偏頗,甚而有通風報信等形成有法等於無法之亂象,向警察等相關單位,舉發告發不易。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法務專員林培杰表示:有關噪音報案,環保署有環境都察總隊免費專線0800-066666,歡迎民眾多多使用。
◆[生活環境]研究顯示 蜜蜂製品具有預防、治療癌症之可能性 --﹥
克羅埃西亞,札格雷布,2004-12-07 (ENS)- 根據一份新出爐的科學研究報告顯示,食用蜂蜜或是其他蜜蜂製品或許可以預防癌症或者延緩其速度。根據札格雷布大學團隊之研究顯示,蜜蜂製品可以在老鼠身上降低惡性腫瘤的生長或者是擴散。因此諸如蜂王乳、蜂蜜、蜂膠及蜂毒等產品都將可能應用在癌症的治療及預防上。 歐索里克博士(Dr. Nada Orsolic)與其研究同仁試驗的項目,包括蜜蜂製對實驗鼠體內腫瘤的預防及治療效果。他們的研究已發表在本月的《食品與農業科學期刊》當中。歐索里克表示:「試驗成份的效果顯示,這些成分可對腫瘤的成長或轉移(次發性腫瘤)都有抑制效果,並可提高動物的存活率」。 目前對蜜蜂製品抵抗腫瘤的機制仍不是很明確,但該篇報告的作者群認為是這些物質會引發癌細胞的自毀過程──即所謂的「細胞凋亡」(apoptosis),或者會導致癌細胞壞死(necrosis)──即惡性死亡。換言之,他們推測蜜蜂製品可能對癌細胞是有害的,或是這些這些成分有能力修正或調整身體的免疫功能。 蜜蜂製品也可能減少細胞或體內流質中的有害氧自由基──自由基會破壞細胞的DNA,而氧自由基是人體內最常見的自由基類型。 歐索里克博士表示,「這些試驗結果顯示蜂膠或蜂蜜有臨床試驗的潛力,可能搭配化學療法藥劑會有所益處。」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dec2004/2004-12-07-01.asp ◆[能源議題]柯林頓邀集學者專家 共商能源議題解決之道 --﹥
美國,紐約州,紐約,2004-12-07 (ENS)- 柯林頓基金會於6日邀集了能源及氣候方面的專家,在紐約大學舉辦了一場一整天的研討會,針對能源政策與安全、開發、及氣候變遷等議題間的相關性進行討論。前任總統柯林頓表示,美國必須發展出一套健全的能源政策;「基於安全、經濟及環境的考量」,將再生能源的生產與其餘更多的傳統能源予以整合。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dec2004/2004-12-07-04.asp ◆[環境政策]持續傾倒礦渣石礫於河谷 美陸軍工兵部遭指控藐視法庭判決 --﹥
記者 J.R. Pegg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12-07 (ENS)- 在遭到美國聯邦法院依據簡易許可(streamlined permit)的程序判定為違法行為之後,美國陸軍工兵部到目前為止,仍舊持續向煤礦業者核發許可證,容許他們在阿帕拉契(Appalachian)山河谷及溪流裡傾倒採礦碎屑以及廢棄石礫。指工兵部表示,其行動是對該項判決的一種適當詮釋,然而環保人士對此並不表贊同,並且於上週針對工兵部提出藐視法庭判決的指控。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dec2004/2004-12-07-10.asp
環境資訊協會 聖平 莫聞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遠鵑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dec2004/2004-12-07-09.asp 作者:賴偉傑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 又到了選舉的季節,不過精準的講,應該是又到了投票的日子,至於選舉,根本就沒停過,而且總統大選爭議至今,「不要藍綠,只要黑白」,喊的滿天響,正所謂對泛藍泛綠厭惡至極,而只要求是非分明的真相。然而,越要黑白,其實就越簡化成黑或白,於是這簡化的社會,就沒有空間去討論更為細膩卻糾結的議題。因此延續下來,唯一的選舉主軸,叫做「過半」。 又泛藍泛綠,其實都沒啥藍綠政策。其實人民最切身的勞動政策與環境政策,不單只是勞工與環保,也不只是量化的「勞動力」和口號式「永續發展」而已,而是這個國家與社會,怎麼去建構一個尊重每個個體的職場,以及較小風險的生活環境,還有所對應的產業政策與國家資源的適當分配。但在這次立法委員的選舉,國公營事業工會及工運團體曾以靜坐方式要求的「檢討民營化政策」,但被草率敷衍對待;而環保團體提出「立委候選人簽署支持促進台灣永續發展承諾書」,各方反應也屬冷淡。像這份促進台灣永續發展承諾書,共列八大科目八大環境政策與42項措施,真是洋洋灑灑琳瑯滿目,好像多寫了一項,就對未來多了一份保險。這其實不是第一次,應該說每次選舉,行禮如儀,但選票多寡實力原則,注定了政客有恃無恐,選前快意允諾,選後自然可以「繼續評估」。 又的確,我們從來就不該相信社會運動可以這麼輕鬆,也不認為政客的承諾就是承諾,更從不認為投票是民主制度的全部,而是得需要持續不斷的公民行動,只是或許借選舉這個時機,是讓政治人物有一個面對自己的良心的機會。因此,如果以積極的角度來看,就是要在政客承諾的基礎上,積累挑戰政策的本錢,並以此作為公民行動的能量。但是更重要的是,面對趨於惡質化的代議制度與政黨惡鬥,以及公民投票權被工具化操弄的事實,就民間社會來講,我們可能就得「要回」更多原本就屬於直接民權的工具,譬如「資訊公開法」和以及行政程序法中的「聽證制度」,因為政治人物的承諾也不是不能改變,但他們必須要在這些法制的基礎上,清楚跟人民講:為什麼會跳票?是什麼外在條件有了改變?變化成怎樣? 又環境的議題不但繁複且龐雜,但以承諾書的包山包海,可能也讓社會大眾難以共鳴甚至找到清楚的施力點;而中華電信工會會員大會對「罷工權」行使投票,卻也算是提醒大家不要把未來的決定權全交給政黨。工運與環運還有很多內部的問題要反省與克服,但,大家至少持續的努力訴說,別讓這個社會被政客簡化了、也沒收了我們直接民權。 又不要簡化成過半不過半,而要符合公平正義的藍色勞動政策與綠色環境政策;不要黑白,就是要藍綠。 作者:潘祈賢 安全帽裡的鳥巢 住在郊區的阿芬,家中的庭院放著一輛平常沒有在開的舊車,星期五下班回來,騎機車的阿芬隨手就將安全帽放置在舊車的後車箱的車頂上,經過兩天的休息,星期一要上班時,阿芬竟然發現放在車頂上的安全帽裡有一個鳥巢,而且看起來已經要接近完成了,害得阿芬不敢去拿安全帽,擔心破壞了鳥巢,讓母鳥傷心,於是請先生開車載她去上班。 那是鄉下地方俗稱「牛屎鳥」的白鶺鴒的巢,阿芬的先生告訴我,當他們人一回來,進入庭院,那隻母鳥便會暫時飛走,等他們走進客廳之後,隔著窗戶,便可以看見母鳥賊頭賊腦地又溜進巢裡,模樣十分可笑。幾天之後,阿芬的先生發現安全帽裡的鳥巢已經有四枚鳥蛋了,再過十天左右,母鳥顯得異常忙碌,原來雛鳥已經孵化出來了。 從此,到阿芬家喝茶聊天,我們談話的內容總離不開那窩鳥巢,當然也包括要到庭院去探視那幾隻幼鳥,彷彿那幾隻白鶺鴒早已成為阿芬家的一份子;於是每天上班時,阿芬總會向同事們報告鳥巢的現況,這件事情讓大家都覺得很有趣,根據民間的說法,如果有燕子在住家的屋簷下築巢,那是一種吉祥的象徵,只是不知道白鶺鴒築巢算不算,但是不管如何,阿芬暫時犧牲一頂安全帽,卻換來白鶺鴒一家的平安,也換來生活中的額外樂趣,那應該算是一種「好心有好報」吧。 野桐
寒流來襲,學校周遭的野桐的葉子紛紛轉黃,接著掉落。 野桐的葉子頗大,像心也像盾牌,黃色的大葉子在綠色的山林間,顯得特別醒目;單株的野桐,披著日漸單薄的黃葉,有一種悽涼的況味,但是聚生成林的野桐則讓人感到有一種隸屬於山林野趣的驚喜,特別是在黃昏而且有風的時候,一大片映著夕陽薄采的黃葉,像極了一群穿黃衣的舞者,在薄暮漸起的山林裡歡喜地飛舞著。 黃葉掉落之後,野桐枯零零的枝幹沒隔多久,便會冒出一枚枚的嫩葉來,剛開始是紅色的,接著會轉為綠色,如果枝幹上還有黃葉沒有掉光,這時候的野桐便會顯得花枝招展,給人一種熱鬧活潑的感覺,也給人一種充滿希望的喜悅。 寒流來了,春天應該不會很遠。 ※文圖摘錄自野人文化《鄉下老師閒賢沒事》一書 作者:陳佳珣 (公共電視記者) 有一種螞蟻,牠是國際間的通緝要犯,各國政府都嚴防牠偷渡入境,很不幸的,牠已經在台灣攻城掠地、擴張版圖。這位惡名昭彰的人物,就是來自南美洲的「入侵紅火蟻」。 螞蟻有那麼可怕嗎?美國政府過去也這麼說,現在一年造成50億美金的損失。入侵紅火蟻攻擊力強,被牠叮咬的部位會紅腫、疼痛,嚴重的還會造成暈眩,甚至是過敏性的休克。嘉義、桃園地區的農民,在3、4年前就發現這種「咬人會很痛的螞蟻」,現在下田耕作都要全副武裝,不敢赤腳踩在泥土上。 紅火蟻非常兇猛,牠是雜食性動物,會獵捕田裡的任何生物,農民說,現在田裡面安安靜靜的,都聽不到青蛙、蟋蟀的叫聲,牠們都被螞蟻吃光了,在田間都會看到動物的骨頭或是空殼,對當地生態已經造成嚴重的衝擊。 去年10月,農委會正式確定紅火蟻入侵台灣,桃園縣的災情最為嚴重,其次是台北縣與嘉義縣。但是防疫的層級只是在農委會與縣政府,雖然防疫工作有在進行,卻看不到成效,既沒錢、也沒人,又沒有建立防疫體系,每天都在田裡耕種的農民都認為沒有用,螞蟻越來越多,政府單位顯然是低估了紅火蟻的威力,直到紅火蟻入侵首都,媒體大幅度的報導,才震驚高層。 行政院長宣佈3年內要消滅紅火蟻,一時之間,紅火蟻成了政府各級單位的頭號公敵,農委會舉辦了大規模的講習,環保署成立火蟻防治誓師大會,台北市政府成立火蟻防治小組,11月1日,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成立。 自從台北市傳出紅火蟻入侵的消息,桃園的園藝產業進入了寒冬,花農也是紅火蟻的受害者,現在更是難以維生。訂單取消了3成,價錢也跌了不少,出貨後,貨款還會被扣押一段時間之後,確定沒有紅火蟻入侵,才給足費用。花卉產銷班趙班長說,為了預防紅火蟻擴散,現在政府把矛頭指向園藝業者,但是沙、土都可能攜帶紅火蟻,園藝業者很願意配合政府,但是,要有標準的作業程序來指導花農。種植韓國草的趙班長跟我們說,他努力的做防治,但是旁邊的廢耕地都是紅火蟻,有些地沒有人在管,即使他們再努力做防治,紅火蟻還是滅不掉。對於政府打算在3年內投入1億多元的經費來消滅桃園縣的紅火蟻,趙班長認為不大可能,因為很多配套措施都沒有出來。 要消滅紅火蟻,防止牠往外擴散是第一要務,目前農委會目前並沒有限制有紅火蟻的植栽業者不能販賣植栽,因為一旦這麼做,就要補償花農的損失,因此現在是透過管理的方式,要求花農在花卉販售前,必須確定沒有紅火蟻,否則會被罰款,不過執行這項業務的桃園縣政府並沒有足夠的能力,在業者每次出貨前做稽查。而土方移動管制方面,農委會表示,營建署方面認為目前沒有問題。看了政府目前擬定的防治體系,實際上有許多的漏洞,不禁令人憂心…… 現在只能期望,倉促成軍的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能夠發揮功能,它是一個跨部會的組織,扮演諮詢、監督與統整的角色,這個不在政府體制中,類似學術單位角色的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是否能發揮功能還需要後續的觀察,至少現在已經擬定了紅火蟻防治的標準作業程序。 紅火蟻防治的模範生澳洲,他們用了6年的時間,花了40多億的台幣,成功的消滅了99%的紅火蟻,台灣打算3年內,用一兩億元的費用來滅蟻,這是一個高難度的挑戰。 冬天是紅火蟻潛藏的時期,防疫工作卻不能也跟著進入冬眠期,游院長3年滅蟻的承諾是否能兌現,明年就可見分曉…… 【相關文章、新聞】 ●[活動]金字碑古道之音樂饗宴 --﹥ 時 間:12月18日(六) 金字碑古道為昔日淡蘭古道之一段,因山路險峻難行,時有濃霧,清代同治6年鎮台總兵劉明燈巡路至此,在山壁上提七律詩一首以鎮嚴峻氣候,並貼上金箔,因而得名。本次活動將特別安排音樂欣賞部分,邀請喜愛自然及音樂的朋友一起同遊! 詳情請參閱 http://523.org.tw/act/93/10-12onemt/index_0412.htm 時 間:94年1月1日 寒冷蕭瑟的冬季夜晚總給人萬籟俱寂的錯覺,但對於少部分選擇此季節進行繁殖求偶的蛙類而言,空曠的大地可是牠們熱鬧的婚禮舞台呢!一身碧綠搭配鵝黃肚腹的台北樹蛙是全世界僅分佈於台灣的特有種保育類青蛙,不同於多數青蛙,牠選擇在寒冷的冬季進行求偶行動。每當寒風凜冽的冬夜降臨,雄蛙已佔據最佳的位置並挖掘好愛的小窩,吹鼓起氣球般的鳴囊,呼喚出「葛-葛-葛……」低沉而連續的情歌,期盼擄獲雌蛙芳心! 詳情請參閱 http://www.butterfly.org.tw/news_detail.php?news_id=289 時 間:12月22日(三) 台灣百合又稱「高砂百合」,是台灣特有種植物,從海邊、平原到高山都有她分佈蹤跡,旺盛的生命力,散發著出生活於台灣島上的子民,堅忍不拔的精神象徵。每年4至9月,可見她開花的嬌媚模樣,朵朵白色的喇叭花,向著大海、對著藍天,似乎在奏唱著不凡的生命進行曲。可惜近年美麗的百合越來越少了,駱明永花了6年時間踏遍台灣,尋訪她們的蹤跡,且聽駱明永娓娓道來他和台灣百合的故事。 詳情請參閱 http://523.org.tw/act/93/speach/041215/index.htm
播出日期:12月13日(一) 晚上10:00-11:00首播 【封面故事】獵殺紅火蟻
有一種螞蟻,牠是國際間的通緝要犯,各國政府都嚴防牠偷渡入境,很不幸的,牠已經在台灣攻城掠地、擴張版圖。這位惡名昭彰的人物,就是來自南美洲的「入侵紅火蟻」。 台灣農業史上第一個通過ISO驗證的產銷班在彰化縣二林鎮,而一手推動ISO驗證的張榮林班長開玩笑的說,「ISO」就是「愛囉唆」,因為要填寫很多表格、要做紀錄。一開始只有4個人做,現在產銷班共有14位班員加入,張班長說,很實際的原因是,農民的收入增加了。 【人與自然】循著聲音飛翔 人類沒有翅膀,卻常常嚮往無邊的天際。賞鳥成為許多人滿足想像的慰藉,但除了用眼睛看,有人也愛用耳朵聽,隨著鳥叫聲飛上青雲。曾經任職於台中科博館的孫清松老師,20多年來與鳥類結下不解之緣,過去他拍照做鳥類影像紀錄、替科博館做鳥類標本,後來乾脆辭去工作,專心做一個深度的民間鳥類觀察者。 ★[本會訊息]徵求「電子報暨網站編輯」 --﹥ 熟悉Front Page、Photoshop等網頁製作軟體,以及HTML語法,將負責製作環境資訊電子報與網站維護,意者請將履歷寄至 being@e-info.org.tw。 ★[本會訊息]徵求《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編採志工 --﹥ 《2003年環境資訊年鑑》在最近出版了,感謝許許多多的志工,群策群力,共同合作才得以完成如此驚人的製作。 今年《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即將開工,其中的「環保名錄」編撰工作,以介紹台灣環保工作的推手(政府單位、學術單位、民間團體)、台灣地區的保護區、工業區/開發案(含科學園區、生技園區、礦區)、年度公共政策與法規、國際組織、環境指標及資料庫。歡迎有志者一同來參與。 ★下載 志工簡歷表格 (此為執行檔,開啟後將自行解壓縮),請寄至pong@e-info.org.tw,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