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環境議題前瞻系列]環保生活 前瞻:環保新政需要更周延的配套措施 --﹥ 2005年有多項環保新政策及措施實施上路,其中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首推十縣市實施垃圾強制分類。然各項配套措施仍有待再深化,例如由於公寓大樓集中收集垃圾比例日益增加,因此期待環保項目能像消防安檢一般,納入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之中,回收分類工作能夠更為落實。然未來強制分類後,回收物量勢必大增,環保署應規劃相關的配套措施,擴充當前的廚餘回收處理場及堆肥場等各類回收處理場的處理能量;再者,實施垃圾強制分類的縣市是否會有民眾將未分類的垃圾帶至鄰近縣市丟棄,造成垃圾越境移動的困擾,尚待觀察。 除了垃圾強制分類政策以外,其他的環保新措施如「報廢車輛時應車體、車牌一起報廢、機車出廠滿3年才需實施年度排氣定期檢驗」,則是對報廢車輛者及購買新機車者才有影響,至於容器附件(瓶蓋、提把、標籤…等)列為公告應回收項目,並開始徵收回收清除處理費用、實施第三期機動車輛噪音管制標準等,民眾通常不會感覺到有所不同。而全面禁用含硫量超過0.5%之液體燃料係針對固定污染源,實施低頻噪音管制標準、土地移轉時讓與人應提供土壤污染檢測資料等,則是針對特定事業。 基於愛深責切的高度期待,對於環保署新政,仍有諸多因素需周全考量: 垃圾強制分類 回收處理廠有無能力因應? 公寓大廈難以配合? 基於垃圾減量與資源回收,樂見垃圾強制分類政策上路,然而環保單位是否做好新制實施的配套措施?可能發生的狀況與問題是否能有效因應?十縣市以外未實施強制分類的縣份所擔心的垃圾越境移動問題,以及回收處理場是否有足夠的處理能力來因應激增的回收量?未落實分類的稽查、勸導與處罰的執行造成衝突的處理?是否有供外籍幫傭了解垃圾強制分類的外文宣導資料? 在數縣市實施廚餘回收成效不錯後,環保署擴大辦理廚餘回收及強制分類,根據環保署的調查,初步民調獲9成以上民眾支持。其實根據實施廚餘回收縣市的經驗來看,除了台北市有隨袋徵收垃圾費,廚餘未回收會增加垃圾袋支出外,其他縣市在沒有罰則及誘因的情況下,大多數的民眾仍願意支持分類及回收的,也就是說,只要清潔隊可以回收處理,顯示台灣民眾相當願意配合回收,因此這項政策成功的機會很大。 然而,過去因為非強制回收,因此有一些家戶配合回收所遭遇的實際問題,並未浮現,即公寓大樓集中處理垃圾者並未或無法全面配合廚餘回收,有的公寓大樓囿於人力經費,並未設置供大樓使用的廚餘回收桶,致使願意配合的住戶將廚餘分類送集中點後,遭大樓清潔人員混入一般垃圾丟棄。期望在實施強制分類後,能促使未設置大樓回收桶者能儘早設置。由於公寓大樓集中收集垃圾比例日益增加,爲因應各項回收工作,公寓大樓應有專用垃圾回收集中空間,並設置各類回收桶車,因此,期待環保項目能像消防安檢一般,納入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之中,相信回收工作能夠更為落實。 不過,令人擔憂的是,十縣市實施垃圾強制分類之後,回收物量勢必大增,目前的廚餘回收處理場及堆肥場等各類回收處理場是否有足夠的處理能力,來因應每天排出的大量廚餘及各類回收物?再者,期待清潔隊員在進行勸導與執行破袋檢查時,態度能夠委婉懇切,以減少與民眾發生衝突。而實施垃圾強制分類的縣市是否會有民眾將未分類的垃圾帶至鄰近縣市丟棄,造成垃圾越境移動的困擾,尚待觀察。 機車定檢未落實 放寬新車檢驗時間 抑制車輛成長方為正本清源 環保署基於便民及提高機車定檢效益,自2005年起,機車出廠滿3年才需實施年度排氣定期檢驗,因此約有200萬輛車齡3年以下的機車族不必每年定檢,然而對於未依期定檢的烏賊車,仍然無法拿出有效的辦法,只能透過路邊抽檢的方式,來促使不合格機車接受檢驗及調整,對改善都會區的空氣品質而言,無法有所助益。期待環保機關在落實機動車輛排氣定檢制度,改善移動無染源所造成的空氣污染方面,能有更切實可行的措施,否則長年擠在車陣中的機車族,得持續忍受惡劣的空氣品質,影響健康。 另一方面,減少移動污染源的正本清源之道,無非是減少汽機車的數量,台灣地區機車數量之多,密度之高,應該是全球第一,而我們的人口密集度亦高,因此我們採行的管制標準應該比他國更嚴,此外,期待環保、交通相關單位能研擬對策,抑制機車數量成長,以及促使排氣不良的老舊車輛汰舊換新,以真正有效減少污染。 其他 容器附件即將公告回收,但若將容器設計導向更利於回收的單一材質,豈不是更有助於回收工作的進行?期待環保單位與經濟部等相關單位研商,鼓勵或要求廠商將包裝材質單純化。 限塑政策在減少購物用塑膠袋及免洗餐具上執行成效不佳,實施迄今已有故態復萌的情形,環保署雖然研擬提高購物袋價格以價制量,但及早擴大實施管制範圍才能有效減少用量,目前攤販、市場仍大量使用塑膠袋及免洗餐具,亟待限塑政策全面實施。 ◆[全球變遷]物種絕滅速度 較地球過去任一時期快上百倍 --﹥
法國,巴黎,2005-01-24 (ENS)- 一個由權威學者所組成的調查小組,24日在一場於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中召開的國際會議中提出警告,該調查小組指出,全球性物種絕滅的速度正以比過去地球史上的平均速率還要快上100倍的速度在進行當中。此外成千上萬的其餘物種因為在全球各地棲地的紛紛消失,在未來亦將絕種。 為了停止並扭轉「現存物種驚人的絕種速度,以及對其生態系統的破壞」,超過1,000名研究員、政治領導人與私有部門代表今晨展開為期5天的研討會。此會議由法國總統席哈克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松浦晃一郎所共同支持的。 這次的「國際生物多樣性研討會:科學與治理」,重要主題之一就是評估現有知識,並界定研究和科學專業所須具備的條件。與會者將檢視公共/私人取向的生物多樣性保育與經營方式,並將探討如何發展用以監控生物多樣性的衡量標準和觀察系統。 儘管當前有超過170個國家批准1992年的生技多樣性公約,還有國際社群於2002年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中達成「在2010年以前大幅降低生物多項性流失速度」的共識;然而,許多動植物種還是持續面臨瀕臨絕種的威脅。世界自然保育聯盟估計有7千多種動物處於絕種的威脅,而植物的數據則接近6萬種。 這次會議的科學委員會主席Michel Loreau在今日上午會議的演說中,提出了一份由生物多樣性科學家所草擬的「巴黎宣言」(Paris Appeal)草案。草案的開頭提到︰「生物多樣性是自然的遺產和所有人類的生命資源。」但也警告︰「生物多樣性正因人類活動而遭受無法復原的破壞。」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an2005/2005-01-24-05.asp ◆[生態保育]剛果大象與犀牛 難以抵抗盜獵者槍口威脅 --﹥
剛果民主共和國,金夏沙,2005-01-24 (ENS)- 在剛果民主共和國(DRC)東部最近一次打擊象牙盜獵的戰鬥中,經調查後發現軍隊及警察的成員正對區域內森林中的大象大肆獵殺,以透過象牙及肉品的販賣牟利。於此同時,該國10頭犀牛的半數目前正在運往肯亞的途中,以便使其能繼續存活。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an2005/2005-01-24-03.asp ◆[能源議題]澳洲廢棄核子燃料 美國表示同意安置 --﹥
澳洲,坎培拉,2005-01-24 (ENS)- 針對澳洲的廢棄核燃料問題,美國已經表示同意將予安置直到公元2016年,此舉將使霍華政府在面對人見人厭的核燃料在國內無處安置的問題時,所面對的壓力能稍微減輕。然而中低強度的核廢料仍必須於澳洲境內予以處理。澳洲科學部長尼爾森(Brendan Nelson)今天告訴記者,他即將公佈一處海外的地點以存放那些廢料。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an2005/2005-01-24-01.asp ◆[全球變遷]史上前五大暴風雪 侵襲新英格蘭及中西部 --﹥
美國,麻州,波士頓,2005-01-24 (ENS)- 在1997年4月的風暴之後,迄今第一場暴風雪已在過去36個小時當中,以歷史性的降雪量將新英格蘭完全覆蓋。根據國家氣象局表示,這是史上前五大暴風雪的其中之一。這場夾雜強勁風雪及酷寒氣溫的暴風雪,已使東岸主要機場的飛機停飛,並且耽擱了上千名的旅客。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an2005/2005-01-24-02.asp ◆[國際新聞-能源議題]核電廠可能重回義大利 --﹥ 周姮宏編譯/莫聞審校 義大利雖然在1987年公投決定關閉義大利境內的核電廠,改從法國進口電力。然而,執政已近4年的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 Silvio Berlusconi)卻在上週四(20日)指出,義大利不應放棄擁有自有核能電廠的想法。這段談話,似乎預示義國的非核政策有轉彎的可能。 貝盧斯科尼在一條新電力線路的剪綵儀式上演講表示,義大利產業界是在花冤枉錢購買國外的電力,他指出,由於過往的決策,使得國內產業界在用電成本上必須多耗費20~30%的經費。他認為反核人士所擔憂的核安問題並不值得考量──因為如果阿爾卑斯山以北(法國)的核電廠出事,義大利也會受到影響。 義大利目前也致力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而核電廠並不會產生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是環保人士還是反對因此而走向核電,他們認為核廢料所釋放的高度輻射量,將會持續好幾千年以上。 【參考資料】
環境資訊協會 莊潔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莊潔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an2005/2005-01-24-09.asp ■[環境關懷事件]遲來的正義 白賓山風倒木整理全面停止 鄉長保證不會有下一案! --﹥ 作者:李根政 (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主任) 屏東縣政府終於有反應了! 1月14日,在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向屏東縣政府陳情:「瑪家鄉北葉段255、490號,風倒木擇伐處分案件,經民間抽樣調查現場,發現包商涉及砍伐正常木,已明顯 違合約之規範,籲請縣府依法要求停工,進行調查。」同時在1月17日,李根政直接向古源光副縣長告知後,該作業於1月18日緊急停工。 1月24日,屏東縣政府由古源光副縣長領軍,偕同民間人士至現場會勘。上午9:30首先在瑪家鄉鄉長室進行對話,本人對風倒木作業提出數項質疑,包括: 1.2003年杜鵑颱風,到底造成白賓山、德文山多少比例之風倒木,可有調查依據? 2.請主管機關提出相關法規證據,界定「風倒木」之定義,依此全面清查伐區內有無違規情事。 3.2005年1月6日,屏東縣政府回應:「本府考量鄉公所公共造產事業,已投下成本,若不同意處分,風倒木橫七豎八棄置林野,暴殄天物,影響生立木生育並且增加林木病蟲害及森林火災之危險,…風倒木之整理加速森林之恢復建造,當合乎森林學的觀點。」請縣府拿出證據,證明鄉公所其投下多少造林成本?於何時所栽植?又有何學術研究可證明風倒木影響生立木生育並且增加林木病蟲害及森林火災之危險? 有何學術研究可支持風倒木之整理可加速森林恢復建造? 4.請主管機關出示證據,證明廠商所闢道路確為舊有林道,包括航照圖、林道開闢時間、寬度,什麼單位所開闢? 5.伐木道路所經之處上、下坡加總至少10公尺,樹木全面皆伐或遭受波及,如以伐木道路一公里計算,即是皆伐1公頃,此一作業合約書中可有規範? 6.已達輪伐期之相思林,伐除之經濟利益(僅68萬元)與保留森林其水土保持、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之價值可有估算。 我們並且提出全面停工,徹查有無不法,追究相關單位、人員之責任,研擬善後措施;全面檢討屏東縣之森林政策,避免風倒木整理事件重演等兩項訴求。 古副縣長現場會勘 10點30分,古副縣長率原民局長曾智勇,瑪家鄉康錦吉鄉長,以及相關承辦人員,與本中心主任李根政、傅志男老師,屏東榮工洪輝祥老師、台灣生態學會會員朱玉璽老師,以及數位山友等民間人士共同會勘作業現場。 古副縣長在看到現場施工情形,認為現場施工確實是「處理過當」了,並當場指示: 1.這個工程結束,還沒有驗收,在驗收方面請公正人、公正單位,來幫忙做工程驗收的認定。 2.如果大家還是有疑慮,就請公所主動函請檢調單位來看,對國土是否造成破壞,是否合乎當時的合約書規範。 康鄉長也承認的確是「過當」,下一次就不做了,沒有下一次了,同時對兩年來山友們數度陳情未獲正面回應表示歉意。承辦人員則表示,這個案子在縣府要求承包商停工後,包商也自動要求不砍了,之後還要辦理驗收作業。 這是台灣山林的最後悲劇嗎? 在民間持續關切下,此一延續兩年的風倒木整理事件,在屏東縣古源光副縣長的介入關切下,終告停工,遺憾的是民間的努力僅阻止了8天的砍伐(依合約可以砍到1月26日),但本案為台灣低海拔森林,包括公、私有林的縮影,值得政府和民間共同探討其成因及解決之道。 屏東縣政府對於為什麼要處理風倒木,提出的理由:「風倒木橫七豎八棄置林野,暴殄天物;風倒木影響生立木生育並且增加林木病蟲害及森林火災之危險;風倒木之整理可以加速森林恢復建造」。這完全是不砍白不砍的木材利用觀點,外加林業界數十年來「森林一定要經營」的觀念在作祟!然而諷刺的是20幾公頃的林木竟只值68萬元,說穿了就是以最原始、粗暴的手段,從山林土地裡榨取一點繩頭小利。經費有限的原住民鄉公所以公共造產的名義,靠伐木賺取微薄的金錢;林農則為領取少數的造林獎勵金而參與砍大樹、種小樹的全民造林運動等,但其復舊及對總體生態、維生體系的破壞卻遠高於此,究其原因,林業官僚和學界主導數十年的經濟營林政策為主要因素。 在行政院推出國土復育特別條例,準備規範海拔1500公尺以上禁止農耕等經濟行為時,可有考慮過台灣高度歧異的地形,如何一體適用?難道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開發就沒問題嗎?台灣是否有經濟營林的條件?在政府不斷以各種水費補貼、減稅、免稅等方案,高額補貼資本家投資設廠之際,是否也該拿出回饋農林系統的機制,研擬水源回饋或森林保護補貼政策?
【相關文章】 作者:謝和霖 (看守台灣研究員) 近來,新竹的朋友傳來一則消息,位於竹科污泥焚化廠旁的龍山國小下「雪」了。近日雖然天冷,但平地尚不至於下雪,然沒見過雪的孩童們,看到天空飄下灰灰的粉塵,還以為下雪了。掃地的阿嫂說:「她每天都會到教室的屋頂去巡,一星期會掃一次,近來屋頂上都會有黑黑灰灰的灰燼,一次可以掃一大袋。」 這種冬日飄白雪的浪漫景象,或許會令天真的孩童興奮不已,但卻令師長們擔憂不止。這令人不得不聯想到曾經是霧茫茫的倫敦,乍看雖然有種朦朧美,但居住其中的人們卻深受空氣污染之苦。這些粉塵微粒,通常都附著著戴奧辛與重金屬等毒性物質,即使沒有這些毒性物質,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也不容小覤。尤其是來自於燃燒程序所排放的微粒,顆粒大小可小至2.5微米以下,可深入肺部而難以排出,促使肺泡之巨噬細胞明顯增加,形成肺氣腫並破壞肺泡;而稍大之顆粒則會導致主支氣管的發炎或其他病變。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issue/surround/2005/su05012701.htm 作者:釋昭慧 ( 玄奘大學應用倫理研究中心主任 ) 要說狩獵是特定族群的「傳統文化」,依然難窺人類社會演進之全豹。究實而言,何嘗有一族群,不曾經歷狩獵採集、茹毛飲血的歲月?然而「傳統文化」必須與時俱進,力求趨近人道精神,這是族群內部良心人士責無旁貸的事。其他族群人士一旦置喙,容易被煽動起同讎敵愾的族群情緒,卒至焦點全盤模糊。 任何一種殺戮,都會給有感知力的生命帶來痛苦與傷害。因此,要筆者說出「贊成狩獵」的話,殊為困難。我們只能同情理解:人們受限於環境因緣,容或需要「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要求山的子民全面禁獵,就如要求海的子民全面禁漁一般,實屬奢求。職是之故,筆者不會跑到漁村去抗議漁民捕魚,也不會跑到市場去抗議肉販賣肉,自亦不會跑到山林部落去抗議原民狩獵。 更何況,我們既不可能要求天下素食,則依市場供需法則,自必會有一群人從事與「殺生」相關的行業,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因此依佛法以觀,「不殺生」之規範,我們只能「中道而行」,亦即:在有限的因緣條件之下,盡己所能以護念生靈,而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禁制殺生」。 然而殺戮行為在文明社會中,即使不得已為之,總是對受戮生命抱持「哀矜而勿喜」的憐憫之心;由於殺戮易增暴戾不祥之氣,因此常被謹慎地放在隱晦的處所(如刑場或屠宰場)或蕭瑟的時節(如清晨或秋季)以進行之。動物保護法無法規定「不得宰殺動物」,卻明文規定「不得公開宰殺動物」,原因在此。 「狩獵」這種殺戮行為,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往往因其被視作某些族群的「傳統文化」,而相形淡化了它血腥的一面,甚至成了炫耀雄性暴力的「賣點」,這就令人對受戮生命「哀矜勿喜」的感覺益形鈍化。此從媒體在刊載(公開射獵或宰殺野生動物的)血腥畫面時,百無避忌,可見一斑。 狩獵在台灣,從原民果腹需求、祭祀需要的「傳統文化」,一轉而訴諸全民的旅遊娛樂、商業賣點,何以如此每下愈況?原因是,殺戮行為被美化了,人們的感官被血腥畫面刺激到麻木了,對受苦生命,也就少了份「哀矜勿喜」之情! 作者:林培杰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法務專員) 1月17日,立委選舉過後,「政府資訊公開法催生聯盟」至立法院拜訪國民黨黨團某幹部。當天,在交換意見過程中,對方先以國家情報監督法與政府資訊公開法應同步立法通過為由。最後,在聯盟成員不斷質疑下,終於表示國民黨黨團之所以在先前的朝野協商過程中撤簽的原因,主要是基於政治性的考量。因為,國民黨黨團擔心,一旦「政府資訊公開法」通過之後,泛綠陣營會利用這個法律來對國民黨進行「合法的資訊公開迫害」。 在拜訪國民黨黨團以前,筆者認為,「政府資訊公開法」是在野政黨及一般民眾監督政府的最佳利器。萬萬沒有想到,身為在野政黨第一大黨的國民黨,卻因為往昔所留下的歷史包袱,以致不敢、也不願讓「政府資訊公開法」這把利刃,有面世的機會,只因為擔心,利刃出鞘,未能傷敵,反先傷己。1月21日晚間,立法院議事處正式將第五屆第六會期通過之議案,公布在立法院官方網站,而對於民眾知的權利具有關鍵性指標意義的「政府資訊公開法」,終究,沒能完成立法三讀程序。基於屆期不連續原則,「政府資訊公開法」立法進度,再次回到原點。 筆者明白,「政府資訊公開法」通過與否,對立委根本是一件無關痛癢的事,反正,面對質疑時,在野的,只須說一句「執政黨沒先拿出誠意協商」;而在朝的,也只消說一句「在怎麼野蠻」,雙方就可以把立法怠惰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而民眾,永遠是最大輸家。 (2005-01-27) ※以上不代表本報立場 我有話要說: infor@e-info.org.tw(來函請註明真實姓名與連絡電話,以利聯繫作業)。 【相關新聞、文章】 ●[活動]草堂花譜溼地生態導覽 --﹥ 時 間:2月26日(六) 早上9:00-12:00 台北市北投地區的草堂花譜,佔地約 1600坪 大,為一個生態教學區,容納約 180種的 溼地 植物,各種珍貴的溼地植物如野菱、鬼菱、蓴菜、台灣水蕹等,提供了溼地植物最原始的生長空間。荒野保護協會與草堂花譜 邀請你來一親芳澤,體會水蓮花滿滿是的往昔風采, 一同感受及尋找溼地植物的美麗與奧妙。 詳情請參閱http://www.sow.org.tw/activity/2005/tp/0129_1231_strawpond/index.htm ●[活動]台灣的亞馬遜:哈盆,中嶺越嶺道 --﹥ 時 間:2月26-28日(六-一) 「中嶺越嶺道」,為穿越中嶺山的一條步道。在日據時期,此步道為軍隊騎馬理蕃的步道,此步道經福山村進入哈盆部落,經過中嶺山,來到崙埤村。沿途有舊哈盆部落、砲台、檢查哨、駐在所、派出所等人文遺跡。Ashong-一個山林之子,泰雅獵人的傳人,將帶領我們走入台灣亞馬遜的哈盆,走回泰雅祖先與日本人的歷史與參訪舊遺址,也將與我們一起走進獵人的世界,一個你未曾見過的世界。 詳情請參閱 http://523.org.tw/act/93/subject/index_041204.htm ★[本會訊息]徵求《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編採志工 --﹥ 《2003年環境資訊年鑑》在最近出版了,感謝許許多多的志工,群策群力,共同合作才得以完成如此驚人的製作。 今年《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即將開工,其中的「環保名錄」編撰工作,以介紹台灣環保工作的推手(政府單位、學術單位、民間團體)、台灣地區的保護區、工業區/開發案(含科學園區、生技園區、礦區)、年度公共政策與法規、國際組織、環境指標及資料庫。歡迎有志者一同來參與。 ★下載 志工簡歷表格 (此為執行檔,開啟後將自行解壓縮),請寄至pong@e-info.org.tw,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