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8.3.11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本會徵求:採訪記者一名

本會於3月選舉期間推出「選舉,幹什麼!?」專題,請密切注意!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海洋台灣

水產出版社
 
  OECD環境展望 預言2030環境衝擊

格陵蘭冰原上的融冰。圖片來源:NASA
【相關連結】

預測氣候變遷---未來的地球【上】

預測氣候變遷---未來的地球【下】

全球首度短期全球暖化預測:溫度將再創新高

未來10年 全球農產品價格緩慢下降

聯合國:2050年全球人口達92億 1/ 4是老人

由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發表的最新報告:「OECD環境展望」預測2030年經濟發展對環境可能造成的衝擊,主要包含: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農耕地必須擴增、惡化缺水情況、地面臭氧造成的夭折到2030年將增加4倍、生物多樣性持續消弭等。

日前在奧斯陸召開、由挪威首相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主辦的國際會議中,史托騰柏格表示:「OECD環境展望」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全文從對未來展望的描述中帶出立即採取行動的迫切性,將兩者互相結合。同時,也提出一些重要性原則,供決策者在制定決策時參考,並歸納整合了經濟與環境兩大議題的分析報告…精采內文

 
 
  論壇:溪洲部落可以不用成為下一個三鶯部落
沿著河川人類得以發展成聚落
作者:廖桂賢(美國華盛頓大學博士生、地景及都市設計師)

三鶯部落被拆了。當一個部落被推土機瓦解成碎片,原本已是弱勢的都市原住民的處境更是雪上加霜。眼看溪洲部落可能將會成為下一個迫遷的河岸部落,難道真的沒有解決的方式嗎?有的,當然有的!

政府迫遷三鶯部落,在大眾看來,是河川管理和都市原住民生存空間的衝突,是不得不二擇一的兩難。一邊是被視為是違建的三鶯部落,缺乏任何法理上可以保護他們的政府機關支持,一邊是掌管河川的台北縣水利局,以水利法來管理河川空間,擁有絕對的合法性;一邊代表少數利益又違法,一邊代表多數公共利益又合法,看起來,像是一場用「少數利益不該危害大眾利益」這個邏輯就可以分出勝負的辯論賽,因此,讓人即使同情都市弱勢族群,卻直觀地認為依法不得不然…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黃德宗
當年太湖水適宜淘米洗菜的河流湖泊,惡化成讓魚蝦絕代甚至讓居民身心受害的污水池!(圖片來源:中外對話)

 


中國近十多年大力發展經濟、快速工業化下,其環境不斷被犧牲,但現在已經到了轉折點。中國政府已不打算任此情況惡化下去,其國家環保局:「必須積極行動以應對低耗能低污染為基礎的低碳經濟向全球挑戰」,於是各省紛紛對高污染、高耗能企業展開監控、禁止發展,甚至要求其關閉。中國一直在提高企業排污成本,讓經濟與環保能達到一個較佳平衡。那台灣呢?總統候選人眼中只有政治和經濟,卻忘了對岸的國家正擁抱世界潮流。

【相關新聞】

西藏禁止發展重污染高耗能工業

揚州80家問題企業年內將關閉

山西成立中國首個監控合一污染源自動監控中心

中國正研究開徵環境稅 排汙權要有償取得

中國全球環境排名下跌 委員建議發展低碳經濟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從豬糞發電到工業化以來被忽視的甲烷能源
排泄物轉為甲烷再利用
作者:黃盟勝

在3月2日「文茜世界週報」節目中講到豬糞(甲烷)發電,在追蹤新聞來源後,發現除了南韓和德國之外,卜蜂集團在泰國也在做這件事。這證明了如果作好糞便水肥回收,其實能夠在即有技術整合下,成為一個新興替代能源,並且勝過現在熱門的生質能源,也許還比氫能源更能快速成熟被人類利用。

甲烷能源的利用在台灣已有在做,只是範圍很小,例如在身障高中職的校外教學網站中,就有完整豬糞發電流程介紹,而垃圾掩埋場,也有利用到沼氣發電,很可惜的是缺少整體的規劃整合,不然光是台灣企業 既有的技術就能夠達到,或許就是因為糞便被認為骯髒,導致不被重視…精采內文

 
 
 
  OECD環境展望 預言2030環境衝擊
摘譯自2008年3月6日 ENS挪威,奧斯陸報導;楊佳珊編譯;莫聞審校

OECD秘書長葛利亞。圖片來源:OECD由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發表的最新報告指出,全球面臨的4大環境問題──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消失、水資源短缺及污染和有毒物質對健康造成的衝擊,都是能夠解決的。

OECD是由30個國家組成的組織,旨在各民主政體共同合作,因應全球市場經濟問題。在其出版的「2008年OECD環境展望」中,評估2030年之前的全球經濟與環境潛在的發展情況,同時也提出相關政策,來面對這些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

日前在奧斯陸召開、由挪威首相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主辦的國際會議中,OECD秘書長葛利亞(Angel Gurria)發表該報告時說道,「環境問題必然有解決之道,且和未來產生的經濟效益,或是任其惡化而衍生的後果及成本比起,現在絕對是有方法、也有能力解決問題的。」

史托騰柏格表示,「『OECD環境展望』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全文從對未來展望的描述中帶出立即採取行動的迫切性,將兩者互相結合。同時,也提出一些重要性原則,供決策者在制定決策時參考,並歸納整合了經濟與環境兩大議題的分析報告。」乾旱導致玉米枯萎。圖片來源:Fullerton College

「OECD環境展望」預測2030年經濟發展對環境可能造成的衝擊包括:

1. 若未能提出新政策來解決環境問題,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30年將上升37%,2050年可能攀升至52%。
2. 2030年全球農耕地必須擴增約10 %,才能滿足食物與生質燃料與日劇增的需求。
3. 違背永續法則不當使用與管理水資源,及氣候變遷等因素將惡化缺水情況,於是,將有比今日多出10億的人口在2030年時,被迫生存於嚴重缺水的環境中。
4. 地面臭氧造成的夭折到2030年將增加4倍;此外,非OECD會員國中化學產品的使用量迅速增加,但目前資料仍不足以評估,化學物質對於環境及產品所可能造成的影響。
格陵蘭冰原上的融冰。圖片來源:NASA5. 公共建設與農業發展,及氣候變遷等因素,將有可能讓目前許多已知的動植物,面臨絕種的危機;經濟成長與人類福祉都仰賴於寶貴的生態系統的支撐,然而,生物多樣性持續消弭,無非限制了地球提供生態系統的支持效能。

此外,葛利亞表示,「各國應改變其經濟結構,以邁向低碳、更加綠化且永續的未來。各國皆有能力承受重整的巨額支出,但在過渡時期仍需謹慎管理,正視轉變對社會與競爭力可能產生的影響,同時把握捉住新契機。」

Top

 
 
  論壇:溪洲部落可以不用成為下一個三鶯部落

作者:廖桂賢(美國華盛頓大學博士生、地景及都市設計師)

三鶯部落被拆了。當一個部落被推土機瓦解成碎片,原本已是弱勢的都市原住民的處境更是雪上加霜。眼看溪洲部落可能將會成為下一個迫遷的河岸部落,難道真的沒有解決的方式嗎?有的,當然有的!

政府迫遷三鶯部落,在大眾看來,是河川管理和都市原住民生存空間的衝突,是不得不二擇一的兩難。一邊是被視為是違建的三鶯部落,缺乏任何法理上可以保護他們的政府機關支持,一邊是掌管河川的台北縣水利局,以水利法來管理河川空間,擁有絕對的合法性;一邊代表少數利益又違法,一邊代表多數公共利益又合法,看起來,像是一場用「少數利益不該危害大眾利益」這個邏輯就可以分出勝負的辯論賽,因此,讓人即使同情都市弱勢族群,卻直觀地認為依法不得不然。以下,我試著分析河川管理和都市原住民的兩個層面,來探討可能的解決方法。

河川管理必須奠基在對河川的充分瞭解。河川是動態的,不斷改變樣貌,所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在沒有人為干擾下,尤其在大洪水來臨時,河川很容易改道,改道頻率與幅度視氣候地理和其他相關條件而定,而且往往難以預測。這表示,一個地方即使過去不是河道、不會淹水,不代表將來就不可能淹水、甚至成為河道的一部份。另外,河川並非只是眼前看到有水的區域,河川兩旁平時看似沒有水的平原和高灘地,也是河川的一部份,是大自然儲存洪水的地方。因此,河川行水區的實際地理疆界是不斷變動的,河水不會乖乖地鎖在法律上定義的行水區內。

因為瞭解了環境本身的動態性,歐美漸漸採用「適應性管理」(Adaptive Management)來管理環境,也就是根據環境的變動,即時調整改變政策,隨時保持彈性,而死守一成不變的法規來管理環境。因此,我們對河川的管理也一樣,管理策略必須即使反映河川本身的變化。

以河川生態與及水患管理的角度而言,要保護河川、保護人民免於水患,行水區範圍的劃定當然是越廣越好,而且規劃的視野必須長遠,至少要有1、2百年以上的遠見。雖然我們無法精準地預測未來河川變遷的狀況,但至少可以根據過去河川變遷的紀錄,加上對未來氣候的推估,劃定一個最保險行水區。此外,河川管理只針對河川的本身還是不夠,必須以全流域的尺度來做管理,要河川健康,流域的體質就要好;要下游不淹水,上游就要做好水土保持,這是越來越多人都知道的道理。

然而,以上的理論和實務,說和做都相對簡單。一個有效率的政府,真要執行一個完美的河川管理政策不是難事,真正難的是,都市事務永遠都不是如此的單純,至少在三鶯這件事情上,牽涉了河川管理和弱勢族群的社會福利問題,政府若一次只解決一個問題,則問題的解決可能是另一個棘手問題的開端。很不幸的,這一直是我們政府施政的模式。

埋頭於河川水利的官僚,看到了大的河川空間和時間向度,卻看不到細微的個人和社區向度。原住民到都市尋求經濟來源,卻仍無法在漢人的競爭遊戲規則之下找到穩定的收入來源,在經濟狀況不穩定的狀況下,族人聚集彼此照顧,是他們最大的社會資源和「福利」,而在都市中找不到任何容納整個部落的空間,他們當然往河川高灘地去,是不得已的選擇。

一個有人性、有智慧的政府,必須要有一雙能夠看到各個不同空間、時間向度的社會需求的眼睛,在各種不同層面的利益中權衡,取得平衡,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法。學理和科學數據很重要,是施政的參考依據,卻不是決策的真理,因為,這世界有太多的事情,不是用滿足僵硬的法規和科學數字就可以解決。今天,台北縣河川管理的問題要解決,都市原住民的生存問題也是需要面對的真實課題。

站在聚落安全的角度上,行水區當然是盡量不要住人。即使過去不曾發生水患,不代表未來不會遭遇洪災,尤其是在流域上游地區的水土保持越來越糟、加上氣候變遷的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位於行水區的原住民聚落面臨洪災的機率也將越來越大。

但,這不代表非立即拆遷整個部落、非要將他們馬上逼到牆角不可。在我看來,流域上游的水土保持和土地利用管理(尤其是嚴格禁止財團在可能的行水區和水土保持區做開發)才是最根本、最緊迫的河川管理問題。如果河川上游的土地管理做的好,下游的問題會減輕許多,也可以騰出更多時間來解決下游的原住民聚落和河川行水空間的衝突問題。

讓原住民在都市安身立命,政府需要有完善的短、中、長期計畫。短中期內,與其花大錢蓋不符合原住民部落整體需求的國宅,不如先協助改造他們現有的住屋形式:協助就地興建可以防洪的住宅,例如將屋子以高腳架高。若政府更有遠見與魄力,不如將這個看起來是衝突的情況當作一個實驗創新的機會,學習荷蘭的兩棲屋經驗,設計不會影響水流又可以防洪的住宅,讓原住民聚落可以暫時與河川共存。

當然,以台灣的河川水文特性而言,住在行水區絕非長久之計,所以短期內政府除了一方面協助降低位於河岸的原住民部落的洪災危險,中期開始以參與式規劃的模式展開未來安遷計畫,針對部落將來的遷移做更周全、更能維繫族群文化和相互照顧的規劃。另一方面,也開始展開長期計畫,研擬制訂相關政策來改善原住民的社會福利,增加就業機會。

如果我們的府夠有創意、夠有智慧、夠有彈性,我相信河川管理和都市原住民的生存空間可以不用變成衝突,溪洲部落也不用成為下一個三鶯部落!

Top

 
 
  西藏禁止發展重污染高耗能工業
摘錄自2008年3月10日新華網西藏報導

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日前發出節能減排通知,要求限制產能過剩行業和高耗能、高排放產業的發展,禁止發展造紙、化工等重污染、高耗能的工業。

西藏工業企業規模小,基本上處于於起步階段,必須走特色優勢產業發展道路,不能走先發展、後治理的道路。西藏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屏障和安全屏障,環境保護的壓力巨大,在工業項目時更應考慮污染和耗能等因素,「禁止」、「控制」、「限制」和「鼓勵」成為西藏節能減排的關鍵詞,除了禁止發展造紙、化工等重污染、高耗能的工業之外,西藏還將嚴格控制新開工高耗能項目,限制淘汰落後生產工藝,鼓勵先進工藝應用。

Top

 
 
  揚州80家問題企業年內將關閉
摘錄自2008年3月10日新華網江蘇報導

揚州市政府日前發表「關於開展三高一低企業治理整頓工作的實施意見」,市政府以責任狀形式規定80家「三高一低」及「五小」企業年內必須關閉。

揚州2008年將重點整治高消耗、高污染、高危險企業,還百姓一個寧靜、環保的生活環境。凡被列入國家、江蘇省「高耗能、高污染」企業整治名單的企業,列入市「五小」企業整治範圍,以及其他類型的「三高一低」企業都將在這次整治中關閉。

Top

 
 
  山西成立中國首個監控合一污染源自動監控中心
摘錄自2008年3月9日新華網太原報導

隨著全國首個「監控合一」的省級污染源自動監控中心在山西省建成並投入使用,環保人員坐在辦公室輕輕按動鍵盤就可讓超標排汙的企業停電。

作為中國污染最嚴重的省份之一,近些年來山西省已有的治汙設施正常運轉率不足一半,設施閒置、偷排暗排現象十分普遍。

山西省環保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與傳統的線上監控系統即使發現超標排汙行為,也難以及時採取應對措施不同的是,投資8億餘元新建成的污染源自動監控中心,實現了企業與環保部門的直接聯網,環保人員足不出戶就可以對企業排汙情況進行2小4時即時監控,一旦發現企業有超標排汙行為,系統會在第一時間發出警報。企業接到報警後必須在4小時內解決超標排汙問題,否則將對企業的備料系統進行斷電;如果超過24小時超標排汙問題還存在,系統就會對企業的進料系統斷電,同時環保部門可以據此對企業進行罰款。

據介紹,這套系統在科學、準確、隨時掌握重點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資料、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情況的基礎上,還將進一步實現總量控制、減排調度和應急管理等環境綜合管理職能。

據悉,目前山西省已經在重點污染企業中安裝監控煙氣、廢水排放線上設備475套,淨化設施監測系統219套,控制系統233套。近期還將完成600多家企業的安裝任務。屆時,山西絕大多數國控、省控重點污染源將被省環保部門直接監控。

Top

 
 
  中國正研究開徵環境稅 排汙權要有償取得
摘錄自2008年3月9日京華時報北京報導

前天(7日),全國政協11屆第1次會議舉辦第1場提案辦理協商會,有關民主黨派、全國政協委員與國家發改委、民政部等提案承辦單位負責人就「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改善城鄉人居環境」進行交流。其間,財政部透露,目前財政部和環保總局已經開始研究徵收環境稅問題。

會上,委員們認為,部分地區重城鎮輕農村的觀念導致農村生態環境惡化,而民主黨派就此提出開徵環境稅,保護環境。對此,財政部負責人介紹,2007年中國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的專項資金投入達到759億元,今年還將繼續加大資金。

對於民主黨派提出的開徵環境稅問題,財政部表示,將建構有利於環保的新機制,首先要推動排汙權的有償取得和交易改革。目前,財政部和環保總局已經將太湖確定為試點單位,啟動這項工作,今後會在全國逐步推廣。對於兩會上熱議的跨省流域的生態補償機制問題,財政部負責人透露,已經在著手建立和完善該計畫。該負責人透露,將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和環境使用權責利相一致的原則,構建一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方案。

Top

 
 
  中國全球環境排名下跌 委員建議發展低碳經濟
摘錄自2008年3月5日人民網報導

根據最近耶魯大學在世界經濟論壇上發佈的《2008年世界環境績效指數報告》,中國的環境績效指數從2006年的第94名下降到第105名,與上一次相比後退10多位。

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吳曉青說,中國必須儘快採取行動積極應對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低碳經濟全球挑戰。

吳曉青的調研結果表明,近期在中國徵收低稅率碳稅對經濟的影響並不大,但對抑制二氧化碳排放和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作用明顯。

Top

 
  論壇:從豬糞發電到工業化以來被忽視的甲烷能源

作者:黃盟勝

在3月2日「文茜世界週報」節目中講到豬糞(甲烷)發電,在追蹤新聞來源後,發現除了南韓和德國之外,卜蜂集團在泰國也在做這件事。這證明了如果作好糞便水肥回收,其實能夠在即有技術整合下,成為一個新興替代能源,並且勝過現在熱門的生質能源,也許還比氫能源更能快速成熟被人類利用。

人類使用石化資源發電和運輸,產生大量二氧化碳,造成了溫室效應,於是氣候變遷的災害跟著來。除此之外還有,二氧化碳經陽光照射後,在平地(對流層)產生的臭氧,不但沒有擋住紫外線的功能,卻引發氣喘疾病和千倍於二氧化碳的增溫效果。

替代能源中的水力發電,建壩除了造成水土破壞,土石林木沖刷到水底腐敗產生的甲烷,有二氧化碳20倍的增溫效果。歐盟也發現到生質能源必須燒伐森林增加耕種,更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須使用的肥料所產生的氮氧化合氣體N2O,增溫效果是二氧化碳的300倍。

適當的溫室效應可以保持地球的溫暖,但人類大量製造的溫室效應氣體量,已經對自己造成危害。

前面提到的甲烷,和石油一樣是古代遺留下來的資源,產生甲烷作用的甲烷菌是一種古代菌種,甲烷菌在產生甲烷的過程中,間接地儲存氫能源和消耗掉二氧化碳(詳見甲烷作用的化學式),和現在一直在找更好儲存及產生方法的氫能源相比,比較不會有經濟程度的爭議。

甲烷被人類錯失和忽視(尤其在台灣),主因為糞便本身經過生物消化分解過程,是產生甲烷最快的原料,縮短本來必須等待細菌分解動植物的腐敗時間。在脫離農業時期後,因為依賴石化資源,就被當成垃圾到現在,現在回頭要撿回來使用,這當中我們已經浪費工業化50年以來的時間跟資源。

甲烷能源的利用在台灣已有在做,只是範圍很小,例如在身障高中職的校外教學網站中,就有完整豬糞發電流程介紹,而垃圾掩埋場,也有利用到沼氣發電,很可惜的是缺少整體的規劃整合,不然光是台灣企業既有的技術就能夠達到,或許就是因為糞便被認為骯髒,導致不被重視。

除了豬糞可以利用,當然人類的排泄物也可以利用,不過現在的處理方式,最糟糕的是直接排放到河裡,或是透過衛生下水道到污水處理場,再來就是水肥公司抽完後,載到污水處理場當垃圾淨化排放。如果這些水肥公司有能力轉型,或是台灣有人做出整合事業,大概就會知道他們真的載到的是黃金,而不是屎。

假如台灣相關企業能做整合,就有完整的產業結構撐起甲烷能源自足,這在技術上沒有問題,而是在於國家願不願意投資。以臺灣現有企業,就可以組織成一個以甲烷能源為主的企業鍊,以下就十個步驟,來說明現有企業,該如何組合出甲烷發電流程:

1.透過水肥搜集業者、衛生下水道與污水處理廠,來集中人類生活造成的糞便水肥,搭配各縣市早已推動的廚餘回收,另一方面,集中畜產農牧業的畜牧糞尿排放和農作物收割後的廢棄物。

2.台肥和台塑環保透過其製作有機相關肥料的技術,來分開處理這些集中的堆肥,要分開處理的原因,是因為人類生活水肥受到化學成份影響較多,可能需做過量的重金屬處理與利用門多薩假單胞菌來分解戴奧辛。

3.中油、台塑石油和大台北瓦斯公司必須和前面提到的堆肥集中處理公司合作,提供將甲烷氣集中液化儲存及運送的相關技術,之後再賣給火力發電單位做燃料。

4.2007年電業法已通過可自由販售電力,除了台電,當然就是台塑有最大能力提供發電及供電市場通路 (光是自家電費就省很多),這法律是為解決汽電共生發展購回成本過高問題,沒想到在這派上用場。

5.剩下不能作為肥料的活性污泥,可以進一步製作乙醇。發電燃燒後剩下的飛灰污泥,可運送到台泥或其他水泥業者,與台灣半導體製成產生的氯化鈣汙泥,應用在水泥製程當中,取代部份原料,以減低環境破壞的速度。可參考一則德國烤狗屎新聞當中所提及的做法,利用廢熱將活性污泥乾燥碳化後,變成類似木炭的物質,在進行乾餾當中可以獲得水煤氣或甲烷。

6.因為整個產業鏈結合,甲烷儲存為液化天然氣形態後,除了用來發電,也可輸送到各大加油站,這樣就解決了改裝瓦斯車遇到最大問題:加氣站不足。

7.加氣站的問題解決後,國內汽車業者在發展純瓦斯車、油氣雙用車和瓦斯電力雙用車就有了可能。相較於巴西的純乙醇車,純瓦斯車還可以帶動小型儲存發酵槽的可能,或許可讓家庭儲存自家排放物,藉此產生甲烷來發電(這種設計比較適合歐美有戶外庭院的市場)。這類型車輛的發展,目前已有HONDA、OPEL和中國推出混合動力車,所以技術上確切可行。

8.回到整個循環的開端,如果衛生下水道接管率最高的台北市,不但生活污泥可以賣掉,又可以省下污水處理的成本,各縣市會不會願意拿沒事挖馬路鋪柏油的錢,來做衛生下水道的接管和污水處理廠的設置?甚至廠內設備不用耗費太多成本,只需做好污水集中即可。

9.市場面的部份,除了可以將能源產業建立外,最起碼還有建築業可以和公家機關簽訂相關的舊建築改造合約,出資改造縣市公廁,將其接管或增加排泄水肥集中處理設備,再藉此獲得發電回饋,或是能源產業鏈的單位,扣掉平均成本後,回饋給這些配合單位。 加上綠建築的配合推動,將淨化後的水資源再利用,能省水電費,對公家單位(如軍方)應該是樂意配合,也讓建築業除了炒地皮之外還能回饋社會。

10.最後一點,是需要前瞻性的機構配合,因為燃燒甲烷還是會產生二氧化碳,但這邊提到用太陽能(或許搭配回收廢熱能?)將二氧化碳轉為甲醇燃料。為了要搭配電子業,也可以發展出以甲烷或甲醇的小型燃料電池(但要解決帶上飛機的安全問題),因為甲醇也是可以透過甲烷來轉化產生(當然轉換效率技術需要提升),還有生技產業除了走向醫療,也有能源發展的可能,如更高效率地培育甲烷菌。

台灣產業的強項就是產業鏈結合,要形成甲烷能源經濟的基本架構前6項台灣早已具備,而這麼做也可以解決對岸使用直接焚燒法帶來的一些缺點,像是污泥成份不易直接焚燒。

只是前頭所提到的中油是國營企業體系,其效率讓人擔心,但如果政府正式推動,還是可以進行能源產業再造。甲烷能源是否成為一個新興行業,若是依靠民間自行建立,在時間上已趕不上石化資源消耗速度。

而另一個能夠實踐這樣產業鏈促成的民間企業-台塑集團,目前面臨到煉鋼廠評估問題。如果願意變更做法,進行生質能源投質,並且用電、瓦斯的提供回饋當地,相信會比只是承諾不會污染環境來得正面積極。

這樣的發展方式會獨厚某些財團,不過台灣目前石油供應情況,本來就是中油台塑寡佔。新的能源經濟體系出現,說不定讓一些旁支的公司,例如:水肥、畜牧等相關產業增加新的商業機會。如果政府和企業真的有心做到,而不是忽視珍貴的甲烷能源,也許因此找到真正實用的替代能源道路。

作者部落格請點選此處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彭郁娟、陳誼芩•網編:黃德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