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8.4.25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環境資訊中心滿八週年囉,感謝眾多讀者的支持,也希望您們繼續支持,並一同為環境許願。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海洋台灣

水產出版社
 
  響應地球日 國內外聯合「為天空請願」
環保團體為天空請願,立委田秋堇(右)、黃淑英(左)承諾推動減碳法案
環保團體為天空請願,立委田秋堇(右)、黃淑英(左)承諾推動減碳法案
【相關連結】

台灣版「為天空請願」全文

「為天空請願」網路連署

「溫室氣體減量法」立法 列希望地圖前100名

碳排放權「喬不攏」 溫室氣體減量法審查喊卡

響應422世界地球日,台灣環保團體昨(22)日與國外國際地球日行動連線,發起「為天空請願」,要求國會制定法律,保障每一個人的天空。發起團體表示,環保無分國界,台灣有責任與義務為天空請願,同時邀請民眾於6月5日前參與網路連署,傳達我們保護天空的決心。

環保團體向立委提出「四要一沒有」的要求。「四要」是指用電大戶要列管、再生能源要法制化推動、產業政策要環評、能源發展要綱領;「一沒有」則是指減碳沒有溫良恭儉讓,應明訂目標與時程、減量、調適並進。接受請願的立委田秋堇委員呼應, 38年前的地球日,就是因為有兩千萬美國民眾站出來,才促成國會通過許多環保法律,若台灣人民能展現其意志,相信政府會聽到。精采內文

 
   
 
  生態工作假期:工作假期在七股,上工步驟一二三!
馬鞍藤採集
作者:李子君(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專案執行)

2007年秋天,我們在台南七股辦理第一場的護沙生態工作假期。「護沙」這個名詞,在推廣的過程中,出現不少雞同鴨講的故事:

「護鯊?你們要去台南七股保護鯊魚喔?鯊魚要怎麼保護?」
「互殺?是鬥毆的意思嗎?」
「ㄏㄨˋ ㄕㄚ ?」(一點能聯想的詞都沒找到,只有一堆問號!)

我們當然不是去台南七股鬥毆,那裡也沒有鯊魚需要保護,我們過去的目的,是保護漁村所賴以生存的潟湖。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陳誼芩

攜手減碳護地球記者會,蓋手印宣示減碳護地球行動


昨日422是地球的生日,在台灣,除了環保署宣示啟動「減碳元年」的行動,環保團體發起天空請願書之外,在校園內,也有老師帶著學生一起響應。在中國大陸,也宣示「認識地球,和諧發展」的行動,另外,還有深圳發起海葬儀式、渣打銀行搞綠色信貸等活動,響應世界地球日。然而,地球日不只是宣示,更重要的是從個人到企業、從日常生活到重大政策的具體實踐。

【相關新聞】

響應世界地球日 政大連署永續地球公約

玉山攻頂 成大永續中心主任張祖恩領隊 發表永續環境宣言

迎接世界地球日 渣打銀行嘗試搞綠色信貸

地球日深圳「海葬」 首次有香港居民參與

香港三百間學校齊關燈5分鐘回應世界地球日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 :種樹減碳? 模糊焦點!
砍伐一棵樹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種樹成林卻需要數十年的光陰;圖片來源:生態教育中心電子報。
作者:李根政(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

近期中鋼、中油等國營事業紛紛在全台覓地種樹,已當選的馬英九準總統也提出造林6萬公頃的計畫,都聲稱可以抵減二氧化碳的排放,然而實際上減碳效果如何呢?

種樹減碳的效果取決於氣候、土壤、樹種、樹齡等等條件,難以用一個標準去衡量,若依據經濟部能源局的計算方式,台灣的林相每年一公頃約可吸收20.2噸二氧化碳。以此指標檢視國內大型工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需要造多大面積的森林方能抵銷?精采內文

 
  行動參與:敬邀聯署 敦請政府成立「國家公園署」
發起單位:台灣生態學會

國家公園法乃現今政府法令中針對國土保安與自然文化資源保育最嚴苛的律法,由內政部「營建署」於民國71年起陸續成立墾丁、玉山、陽明山、太魯閣、雪霸、金門等6處國家公園,96年再成立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將我國國家公園體系予以擴增。

但目前政府體制系統中,整合全國各類業務的政府三級以上的機關,尚無一個單位是建構在以「保育」為中心思想的組織。精采內文

 
 
  響應地球日 國內外聯合「為天空請願」 遏止全球暖化
「四要一沒有」 環團呼籲立委保障我們的天空

本報2008年4月23日台北訊

響應422世界地球日,台灣環保團體昨(22)日與國外國際地球日行動連線,向本國衛生環境及勞工委員會與經濟委員會之國會議員提出發起一項「為天空請願」的活動,提出「四要一沒有」五大訴求,要求國會制定法律,保障屬於每一個人的天空。發起團體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表示,環保無分國界,台灣有責任與義務為天空請願,同時邀請民眾於6月5日前參與網路連署,傳達我們保護天空的決心。

環保團體指出,我們的天空只有一個,當人類的污染行為,造成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居高不下,不降反升,天空將喪失屏障人類生存發展的功能,而人類也將自食全球暖化的惡果。因此環保團體們提出呼籲立委立法要有「四要一沒有」的精神。「四要」是指用電大戶要列管、再生能源要法制化推動、產業政策要環評、能源發展要綱領;「一沒有」則是指減碳沒有溫良恭儉讓,應明訂目標與時程、減量、調適並進。

立委:避免天空反撲 減碳要具體作為

接受請願的田秋堇委員指出,「現在連天空都會反撲」,她期待通過的《溫室氣體減量法》是真正可以減量的法,而不是只取得合法碳交易的法而已。她認為38年前的地球日,就是因為有兩千萬美國民眾站出來,才促成國會通過許多環保法律;若台灣人民能展現其意志,相信政府會聽到。立法委員黃淑英強調,「溫減法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值、期程,更重要的是相對應的機制」;她也對採用京都議定書的CDM(清潔發展機制)有所保留,否則台灣產業到國外投資乾淨產業,碳卻留在台灣,若不予以控管,對台灣的減碳仍沒有幫助。

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施純榮亦支持溫減法需有明確的期程,並主張環評應列入CO2排放的影響。專業者都市改革協會執行秘書黃仁志則期盼,希望政府能確實推動實現國土綜合發展計畫,從生態社區、生態城鎮等建立生態空間的規劃體系。

綠黨秘書長潘翰聲表示,為天空請願,是希望減量三法能趕快立法,同時綠黨亦將於下週參加巴西的全球綠黨大會,結合全世界綠黨一起向政府施壓推動溫室氣體減量策略。而台灣環境行動網潘翰疆更指出,台灣人均排放CO2是全世界的三倍,因此立法不能打迷糊仗,一定要把期程明列法案中。

陳曼麗:女性站出來 減碳才會成功

台灣婦女全國聯合會的董事長陳曼麗表示,「女性佔地球人口一半,任何行動都要有女性參與才會成功,婦女團體希望每個人從自己開始減少CO2,讓每一天都是地球日。」

同為女性的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提及,台灣從里約地球高峰會後成立氣候變遷小組,起步時間不算晚,但歷經10餘年後,CO2仍不減反增;她分析台灣氣候變遷問題中,認為台灣CO2最大貢獻者是是工業製程,約佔整體CO2排放的56.56%。因此,國家政策如何針對產業政策做調整,應該是當務之急;崔愫欣呼籲新政府、新國會應針對國際標準,提出台灣真正的減量策略。

「四要一沒有」 立委責無旁貸

「為天空請願」為美國環保團體於今年初率先發起,希望重現38年前、美國兩千萬美國人走上街頭,向政府與國會施壓,促成聯邦政府一系列重大環保立法的風潮。而體認到在全球暖化持續惡化的當下,為天空請願已非一國之內的問題,台灣十多個環保團體起而響應,針對國內法規現狀,提出「四要一沒有」五大訴求,並將在網路上發起連署,號召民眾持續寫Email或打電話關心立委,直到國會以實際立法行動、帶領民眾走出暖化危機為止。

環保團體認為,台灣是地球村的一員,推動溫室氣體減量責無旁貸,目前我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約佔全球1%,在世界各國中高居第22名。環保團體們在422地球日大聲疾呼,希望立委諸公切勿小覷氣候變遷的影響,「國家應有一份能源規劃的長期願景,仔細評估能源消耗背後的環境成本,並為再生能源與節能提供誘因。」同為發起單位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如此說明。發起活動的環保團體也提醒各立法委員,「為天空請願」的內容已翻譯成英文,廣發國外環保團體,讓國際友人一起來見證台灣身為世界一員,為保護天空所作的努力。

本次連署請願已上網,民眾可於6月5日前至本報網站參與連署,並直接以致電、傳真及電子郵件等方式,向選區委員表達選民「為天空、為你我與子孫的生存環境、避免台灣產業遭受貿易制裁」而請託的心聲。環保團體將公佈民眾連署結果,提交立法院供委員參考。

本次行動發起團體包括: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台灣綠色和平、台灣環境行動網、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淨竹文教基金會、荒野保護協會、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綠黨。預計會有更多環保團體加入。

減碳沒有溫良恭儉讓
 ─溫減法明訂目標與時程 減量調適並進

全力推動具有明訂減量目標及時程的《溫室氣體減量法》,以整合各部會與各級政府減量與調適策略。並要求佔總排放最大的能源、工業與運輸三大部門,應優先訂定減量方案,及明確的排放配額限制,落實總量管制。
用電大戶要列管評估
 ─修正能源管理法 管制耗能總量
儘速審議通過「能源管理法」修正案,推動能源使用評估制度,要求大型能源用戶能源使用情形進行先期審查,對其能源耗用總量及使用效率等得先行輔導管控,落實達到能源供應總量管制。
再生能源要法制化推動
 ─收購電價及稅率 反應環境成本
儘速審議《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及《能源稅條例》,要求收購電價及稅率應反應環境成本,以促進再生能源的發展及提供節能誘因。
產業政策要環評
 ─經濟部帶頭檢討 調整產業結構
要求經濟部進行產業政策環境影響評估,重新檢視其所提供對環境有害的產業補帖,以調整產業結構,發展低耗能低污染高附加價值的產業。
能源發展要綱領
 ─考量環境承載力 規劃能源遠景
要求經濟部儘速研擬能源發展綱領,依據環境承載力,推估能源供應總量,並研擬加速推動節約能源服務業與潔淨再生能源等綠色產業的整體計畫。

Top

 
 
  生態工作假期:工作假期在七股,上工步驟一二三!

作者:李子君(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專案執行)

護沙首部曲-建置護沙竹圍籬

2007年秋天,我們在台南七股辦理第一場的護沙生態工作假期。「護沙」這個名詞,在推廣的過程中,出現不少雞同鴨講的故事:

「護鯊?你們要去台南七股保護鯊魚喔?鯊魚要怎麼保護?」
「互殺?是鬥毆的意思嗎?」
「ㄏㄨˋ ㄕㄚ ?」(一點能聯想的詞都沒找到,只有一堆問號!)

我們當然不是去台南七股鬥毆,那裡也沒有鯊魚需要保護,我們過去的目的,是保護漁村所賴以生存的潟湖。

雖然目前沙洲流失的確實原因不明,也沒有明確的論述告知留下沙洲的方式。七股村民與環保團體,在專家們束手無策時,仍希望在這沙洲不見之前為這片土地做些努力。去年在秋天,趁著東北季風到訪前夕,我們辦理了2007年的台南七股生態工作假期,在沙洲插上竹枝來留下季風帶來或將帶走的沙。方法如下:

Step1:以沖樁的方式將木樁打入沙地。

Step2:在兩木樁間依照竹枝四分之一及四分之三高度處各綁上一條繩索。

Step3:將竹枝用交叉的方式插入沙地中,竹枝沒入沙中約10至15公分。

Step4:在原繫繩索處,再各綁一條繩索。每隔一小段距離新綁繩索繞過原繩索將竹枝固定於兩繩之間。

Step5:竹枝皆用綁繩固定以後,選定該排攔沙竹架靠近中間的木樁作刻度記號,並在頂端用藍漆標記,以便於後續環境監測。

 

護沙二部曲-春季植生

馬鞍藤採集經過半年多的竹架護沙之後,我們期待在多雨的春季種下植物,利用沙洲植物的根系將沙更穩固的留下來。為了讓自然界發揮其功能,我們詢問專家、觀察當地環境,花了些時間去找尋適合的植物,以及能讓他們活存下來的方式。最後,終於確定在頂頭額汕種植原就生活於在地的馬鞍藤,來做為固沙植物。

在護沙場域附近,採集約30公分的馬鞍藤。雖說馬鞍藤為耐旱植物,但在種植初期若沒有良好的水源,還是無法生長。因此我們需要將20公分的馬鞍藤埋入沙內,才容易吸取到水份,增加存活率。種植密度不能太高,大約每平方公尺4至6棵,並種於護沙圍欄背風面。接下來就要祈求老天給我們一個有雨的天氣,讓馬鞍藤可順利活下來!

【馬鞍藤小檔案】

旋花科(Convolvulaceae Juss.)牽牛花屬(Ipomoea L.)。

多年生匍匐性的木質藤本,除了全株光滑無毛外,在藤蔓莖的「節」上,還會長出「不定根」。葉子是互生的單葉,圓形或是寬的橢圓形,不過在葉子的先端則是明顯凹陷或是接近兩裂(與洋蹄甲、洋紫荊的葉尖相似),摸起來屬於皮革質或是軟革質,長約3.0~9.0公分,寬約2.5~8.0公分;葉柄有的可達12公分長。聚繖花序由葉腋長出,花則是一朵到多朵,不過在同一個花序上,通常一次只開一朵花(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除了在頂頭額汕施作外,我們也將至離岸沙洲網仔寮汕種植紅樹林植物。本次選定的樹苗是欖李與紅海欖,約2-3公尺種植一株,期待能順利成林。

【欖李小檔案】

使君子科,常綠小喬木,高可達10公尺。樹皮呈褐色且粗糙;葉互生,倒卵形,厚質的葉片儲存水份,葉先端有凹入;根發展成「屈膝根」,有支持穩定的作用。花白色,為筒狀花,開花期在每年5至7月。果實是核果,外果皮具有纖維質,有助於水力傳播。(資料引用自台南市紅樹林保護協會網頁)

【紅海欖小檔案】

七股潮間帶的紅海欖紅樹科,常綠喬木,樹皮灰褐且光滑;葉對生,為卵形或橢圓形,有厚皮層以防止水份散失,葉先端具有柔軟的凸尖。花瓣四片,為白色,邊緣有細毛;花萼也為四片,淺黃色;開花期在6至7月。植株具有發達的支持根系,由樹幹上分叉長出延伸入地下,也具有胎生苗機制。(資料引用自台南市紅樹林保護協會網頁)

護沙番外篇--幕後忙什麼!?

南縣政府、林務局、北門社區大學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於護沙場域實地討論行動內容與安排。為了讓護沙行動更順利且符合在地社區與環境的需求,工作假期籌備小組定期在台北或台南不間斷的溝通想法與做法。這次行動除了護沙之外,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和台南北門社區大學也進行漁村體驗活動規劃,北門社區大學更每個月持續監測著護沙成果。

除此之外,志工們吃住等民生問題,更結合「七股旅店」協助。「七股旅店」是台南縣七股海岸保護協會向勞委會申請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希望在成功阻擋濱南工業區開發案,保護下七股潟湖生態後,能夠以發展生態旅遊的方式,維護在地漁村的生計。在與七股旅店夥伴討論時,可以深刻感受到台南人的熱情,漁村的大姐、媽媽們不斷地告訴我們,在七股可以怎麼樣玩,吃什麼會有在地的風味,甚至還有人計畫將自己家中擺攤所用的餐車,借給志工來體驗蚵仔煎DIY。這讓我們越來越期待七股的在地特色和熱情!

七股旅店夥伴討論食宿問題。在台南七股工作必須遵守七股的規則,工作時間只能排在一大早和傍晚,避開陽光最強的時間。中午安排較長時間的休息和交流,在漁村的四天完全用七股漁村的生活方式。我們親身去嘗試體力可以接受的活動長度和型態,期待可以帶給志工們一趟難忘又健康的漁村之旅!

準備好與我們一起工作、共同體驗了嗎?七股的沙洲將因你而出現色彩!

報名專線:2302-1122#18 李小姐
活動網址:http://www.ecowh.org.tw/2008wh/ch/ACT_1.htm

Top

 
 
  響應世界地球日 政大連署永續地球公約
摘錄自2008年4月22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政治大學百餘名學生22日發起連署「永續地球生活公約」活動,響應世界地球日。公約內容包含資源回收、倡導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終生擔任環保志工等內容,並由參與活動的同學分組設定環保主題,身體力行「永續地球生活公約」。

「永續地球生活公約」活動是由政大財政系主任林其昂帶領百餘名選修通識課程「生態與經濟」的同學發起,希望達到千人共同連署公約的目標,截至傍晚為止,已有478人參與連署。

林其昂表示,「永續地球生活公約」內容為實踐資源回收、回收紙張、隨手關電源、自備環保袋、餐具、少搭電梯多走樓梯、倡導大眾交通運輸工具、終生擔任環保志工等十項內容。

林其昂說,這項活動最重要的目的是鼓勵學生力行低碳、低耗能與低污染的永續地球生活模式。因此,林其昂親自與數十名同學,在背上貼著「不要排放廢氣」標語,從政大騎自行車至動物園,沿途倡導永續地球的觀念。

Top

 
 
  玉山攻頂 成大永續中心主任張祖恩領隊 發表永續環境宣言
摘錄自2008年4月22日中央社台南報導

響應世界地球日,由國立成功大學永續環境研究中心主任(前環保署署長)張祖恩領軍的環保勁旅,在22日世界地球日上午4時40分攜帶著國旗、成大校旗、以及國內外百位學者連名簽署的「2008 玉山永續環境宣言」攻上玉山頂,向世界發聲,誓言作為全球永續發展的尖兵,矢志達成「低碳、安全、零廢」的目標。

而享譽國際的福衛二號在9時40分拍下歷史性畫面,見證2008世界地球日成大環保勁旅攻上玉山頂、向世界大聲宣讀「玉山永續環境宣言」的偉大壯舉。2008 玉山永續環境宣言以中、英、日三國語言宣示,內容為:「地球環境的永續,正面臨嚴苛的挑戰,我們來自太平洋地區的環保專業人士,自然責無旁貸,在此玉山之頂,宣達共同的環境保育理念和行動,矢志達成「低碳、安全、零廢」的目標,以全球聯盟、在地行動、持續精進,同心建構我們賴以生存的永續環境。」

Top

 
 
  迎接世界地球日 渣打銀行嘗試搞綠色信貸
摘錄自2008年4月22日四川新聞網四川報導

四川新聞網記者4月22日獲悉,在世界地球日到來之際,渣打中國宣佈推出藍天綠地計畫,鼓勵所有員工、客戶及合作夥伴積極參與環保活動。為此渣打中國將在銀行內部推廣保護環境的運營政策,在審批貸款時將企業對環境的影響列入審核範圍並施行綠色信貸。同時,還將向所有客戶及合作夥伴宣傳環保資訊及環保行為。

渣打中國首席執行總裁兼董事會常務副主席曾璟璿表示,「雖然和生產性企業相比,銀行的運作不會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但我們認為每個人的日常行為都會對環境造成影響。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企業公民,渣打中國特別推出藍天綠地計畫,希望每個人都能為改善環境做一些努力,使我們的天更藍和地更綠。」

四川新聞網記者獲悉,渣打中國將為此建立無煙辦公室,儘量減少使用塑膠袋,回收廢紙廢罐及棄用電池,在籌建新辦公樓或分支行時使用環保及節能物料,銀行車輛遵守低廢氣排放標準,把空調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等。渣打中國方面統計,到去年下半年公司僅在上海的辦公室就省用了50多萬個塑膠袋,收集了16噸迴圈用料。

Top

 
 
  地球日深圳「海葬」 首次有香港居民參與
摘錄自2008年4月22日深圳新聞網深圳報導

4月22日是第39個世界地球日,而就在同一天,深圳百多名市民坐上遊船,在大鵬海灣灑下過世親人的骨灰,用骨灰撒海這種文明、環保的安葬方式,為今年的地球日注入了特別的涵義。

據瞭解,自1998年4月24日深圳市殯管所首次組織深圳市骨灰撒海活動以來,這已是第22次骨灰撒海活動,累計共有31335具骨灰撒向大海,回歸自然。為破除迷信,移風易俗,推進「綠色殯葬」、文明祭祀新風發揮了積極作用,從而進一步推進深圳市殯葬改革和精神文明。

 22日撒在大鵬海灣的骨灰共有51具,其中39具來自深圳本地,9具來自外地,另有3具是香港籍居民。深圳市殯管所所長劉海雲認為這是一個好現象,「這表示海葬這種方式正逐漸被市民所接受,市民的認識也在提升」,他還介紹說,近幾年來,接受並登記骨灰撒海的人數一直在緩步增多,殯管所近期也開始推廣最新的「樹葬」方式,希望能將「綠色殯葬」、「和諧殯葬」的理念再向前推進一步。

Top

 
 
  香港三百間學校齊關燈5分鐘回應世界地球日
摘錄自2008年4月22日中新社香港報導

今天是第39個世界地球日,世界各地都在這一天舉行各種紀念活動。在香港,有環保團體發起「地球日齊熄燈」活動,近300家學校響應,近15萬人一起關燈5分鐘,喚起人們對環保的關注。

為了加強人們的環保意識,香港近20間參加活動的學校更製作了「一學校呼籲一企業」簽名壁報,點名要求一些上市公司積極採取節能措施。發起行動的環保團體「環保觸覺」表示,適逢2008年地球日的主題是「為氣候吶喊」,因此以關燈的行動表示大家同為地球出一分力。

根據香港環保署的資料,香港於2008年排放3800萬噸的二氧化碳,而超過六成是來自當地的發電廠。「環保觸覺」表示,希望透過一起關燈的集體力量,呼籲全港各企業在下一財政年度,以減用3%用電量為目標。

Top

 
  論壇:種樹減碳? 模糊焦點!

作者:李根政(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

台塑六輕近期中鋼、中油等國營事業紛紛在全台覓地種樹,已當選的馬英九準總統也提出造林6萬公頃的計畫,都聲稱可以抵減二氧化碳的排放,然而實際上減碳效果如何呢?

種樹減碳的效果取決於氣候、土壤、樹種、樹齡等等條件,難以用一個標準去衡量,若依據經濟部能源局之計算方式,台灣的林相每年一公頃約可吸收20.2噸二氧化碳。以此指標檢視國內大型工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需要造多大面積的森林方能抵銷?

台塑六輕每年排放的6,755萬噸二氧化碳,需要造林面積高達334萬公頃才能抵減;正在環評審議中的台塑煉鋼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則需要74萬公頃造林地才能抵減,兩者相加,已遠超出一個台灣島的面積(360萬公頃)。

而位於高雄的中鋼公司,要抵減每年排放2,037萬噸的二氧化碳,則約需1百萬公頃的土地,相當於高雄、屏東、台南、嘉義等四個縣面積的總合;環評審議中的國光石化約需35萬公頃,相當於廠址所在地的雲林縣三倍的面積;台電大林廠則需約88萬公頃,比高雄、屏東、台南縣的面積還要大。

至於馬英九準總統所提出的造林6萬公頃,能吸收的二氧化碳則每年僅為120萬噸,能抵減碳排放量不到台塑煉鋼廠的1/10。而中鋼公司聲稱目前廠區已設置48公頃綠帶,預計認養大度山20公頃造林地;中油所完成的470公頃綠化,持續種植3萬棵樹,相較於本身的巨量排放更是杯水車薪,似乎有「漂綠」之嫌。

簡而言之,相對於這些重工業所產生巨量之二氧化碳,在台灣試圖透過種樹造林減碳,是不可能達成的任務,反而模糊了問題的根源。根本的解決之道,還是要調整產業結構,抑制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的發展,否則馬準總統所訂出的2025年的二氧化碳排放要回到2008年的水準,如何達成?

企業如欲將森林保護與減碳議題真正扣合,不如協助政府盡速全面收回國有、私有山林濫墾地、超限利用地,自然復育為天然林;或者善盡國際責任,保護東南亞、亞馬遜的原始森林,全力防堵可怕的濫伐,在生產過程減少碳排放才是重點。

另外,每個人也可著手改變生活方式,盡可能減少非必要的消費,多多步行、單車、搭乘大眾運輸系統;愛用國貨、支持本地農產品,避免長途運輸所造成的碳排放等。

共同減少碳排放是項迫切且艱難的道路,政府和企業應避免流於形式的作秀,積極的面對根本性的問題,才可能實現減碳目標。

Top

  行動參與:敬邀聯署 敦請政府成立「國家公園署」
發起單位:台灣生態學會

一、 參與連署敦請政府成立「國家公園署」的朋友,請您填寫下列個人資料,並將資料寄至 np2008ecotaiwan@gmail.com 電子信箱,我們收到資料後會於3日內確認資料並回覆您的連署。

二、 本連署資料僅供遞交陳情單位使用,同時告知連署人本案處理的過程,台灣生態學會會善盡保管之責。

三、此次連署將於2008年5月20日截止。

更進一步訊息請點選此處

國家公園法乃現今政府法令中針對國土保安與自然文化資源保育最嚴苛的律法,由內政部「營建署」於民國71年起陸續成立墾丁、玉山、陽明山、太魯閣、雪霸、金門等6處國家公園,96年再成立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將我國國家公園體系予以擴增。

但目前政府體制系統中,整合全國各類業務的政府三級以上的機關,尚無一個單位是建構在以「保育」為中心思想的組織。為保護國家特有之自然風景、野生物及史蹟,並供國民之育樂及研究,特制定的國家公園法,為最符合「保育」思想的律法,然其執行機關僅止於各國家公園管理處,分散全國各地,在中央政府組織內,實質的執行機構僅是行政院內政部營建署轄下的「國家公園組」。

當全球氣候暖化與變遷、生態保育等議題廣被世人所討論與重視的當下,根據現有法律在政府體制中成立一個三級機構:「國家公園署」,以整合規劃全國特有之自然風景、野生物及史蹟的未來發展,實為刻不容緩的工作,也是政府宣示重視國土保安,確保自然生界永續發展的最佳表現。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陳誼芩•網編:黃德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