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8.5.14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環境資訊中心滿八週年囉,感謝眾多讀者的支持,也希望您們繼續支持,並一同為環境許願。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推薦瀏覽

基隆河守護網

自然生態攝影學會
國土監測通報

通報主題:違規開發並且違規營業
 
  全球淡水物種 首次建立物種圖譜資料庫

亞洲三條紋箱龜(Asian three-striped box turtle)。圖片來源:Kurt Buhlmann
【相關連結】

物種的消逝 令醫療失去新的可能

蓮池潭的生態悲歌

拯救人類的現實版「諾亞方舟」

巴西科考隊在亞馬孫地區進行科考 發現新物種

2005上半年生物多樣性領域的國際趨勢

世界上所有淡水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第一次發展了全面性的物種圖譜,並且建立了資料庫。在人口成長、水用途越趨多元以及棲地環境改變等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這些新工具將有助於保育人士對於保護淡水生態系統的努力。

「世界淡水生態區」是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以及美國自然保育協會(Nature Conservancy)二大非營利組織所發行,此物種圖譜和資料庫是由超過200位環境保育學家歷經10年努力與奉獻所得的工作成果。將近有18,000個物種被編入物種圖譜並納入淡水生態區,在這個物種表中包括了有13,400種魚類、4,000種兩棲生物、300種龜類以及20種鱷魚及其近親物種……精采內文

 
 
  論壇:「綠色」不只是一種科技的選項
車諾比事件輻射外洩事件至今記憶猶新。圖片來源:Wikipedia
作者: 陳威志(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執行秘書)

日昨,趕在國際綠色影展閉幕前,與同事們驅車前往宜蘭;連續看完三部影片《綠色浩劫》、《車諾堡之旅》以及《垃圾即食物》,每一結束,總有著悵然所失之感。

宜蘭國際綠色影展今年已邁入第五屆,主辦單位稱以重視環境、珍惜資源及對生命的關懷為主軸,希望促使民眾從心靈改造繼而力行生活環保。據此,若重視環境與生命關懷相違逆時,還可以稱得上是「綠色」或「環保」嗎……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黃德宗
日本菟絲子

 


有著「植物超級殺手」的外來物種-日本菟絲子,早在中部山區蔓延開來,如今出現在台北市,為防止被纏住的老樹因此死亡 ,台北市公園路燈管理處緊急派人清除。同是防範外來種,眾多專家建議中國廣州市從事生態城市建設時選用本土樹種,不但適合當地生長也不會破壞生態。

北極冰層迅速融化,今年夏天可能創下最小面積紀錄,這狀況直接危及了北極熊的生存,美國正考慮將其列入「瀕危物種法」中的「受威脅」等級,以加強保育。同是瀕臨絕種危機的紅毛猩猩,現因印尼政府打算開闢林地改種油棕,將加速其滅絕。 由物種滅絕加速的現狀來看,我們正在傷害生態系統而不自覺,唯有積極改善自然生態的管理方式,並降低物種消失的速度,人類才有未來的可能。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全球淡水物種 首次建立物種圖譜資料庫
摘譯自2008年05月08日ENS美國,華府報導;游珮綺編譯;蔡麗伶審校

世界上所有淡水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第一次發展了全面性的物種圖譜並且建立了資料庫。在人口成長、水用途越趨多元以及棲地環境改變等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這些新工具將有助於保育人士對於保護淡水生態系統的努力。

今天發行的「世界淡水生態區」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以及美國自然保育協會(Nature Conservancy)二大非營利組織之間的一項合作計畫,此二大組織可說是規模較大的國際網絡中的重要成員。

此物種圖譜和資料庫是由超過200位環境保育學家歷經10年努力與奉獻所得的工作成果。

世界自然基金會領導此研究的艾貝爾(Robin Abell)指出,「在對於自然世界的研究中,我們最少涉及的就是淡水生態系統,他們就像廣闊且尚未被開發的圖書館一樣,還擁有著豐富資訊有待探索。」

艾貝爾也表示,「不管是不是科學家,『世界淡水生態區』讓人們都能更了解這個世界,並且在各物種和系統消失之前幫助拯救牠們免於喪失。」

而這也是首次對於淡水物種進行編輯與匯整的研究,包括魚類、兩棲生物、鱷魚和烏龜等,幾乎是以位於世界內陸水域的棲地為主。

將近有18,000個物種被編入物種圖譜並納入淡水生態區,在這個物種表中包括了有13,400種魚類、4,000種兩棲生物、300種龜類以及20種鱷魚及其近親物種。

Paretrplus menarambo魚生存在淡水中。圖片來源:Paul Loiselle 比起周圍不同的生態區、甚至是來自同一個保育單位,在同一生態區之下的淡水物種、動態條件和環境條件都會比較類似。

而在這個以「世界淡水生態區」為名的物種圖譜和資料庫中,將世界的淡水系統分為426個不同的保育單位。

其中很多的保育單位有擁有很豐富的物種資源,但是也都處於壓力漸增的環境當中,農業、工業、飲水、家畜業等對於水資源的過度使用,讓淡水生態系統中的55個生態區面臨高度壓力,也危及各物種及棲地。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Top

 
 
  論壇:「綠色」不只是一種科技的選項

作者: 陳威志(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執行秘書)

日昨,趕在國際綠色影展閉幕前,與同事們驅車前往宜蘭;連續看完三部影片《綠色浩劫》、《車諾堡之旅》以及《垃圾即食物》,每一結束,總有著悵然所失之感。

宜蘭國際綠色影展今年已邁入第五屆,主辦單位稱以重視環境、珍惜資源及對生命的關懷為主軸,希望促使民眾從心靈改造繼而力行生活環保。據此,若重視環境與生命關懷相違逆時,還可以稱得上是「綠色」或「環保」嗎?

《綠色浩劫》由導演走訪美國多處製造塑膠的工業城,發覺「PVC」這個在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物件(成品有保鮮膜、兒童玩具等),可能會滲出有害物質,並且燃燒後會產生戴奧辛,造成人體的傷害,一步步延伸訪問,最後見證了PVC在多個國家禁用。然而片尾卻打上不久前發明一項以「玉米」提煉的新塑膠成品(即PLA聚乳酸),這種成品無毒,用後可自然分解於大地。也許導演只是要提供一項新的環保資訊,然而整個呈現方式似在指出人類的科技找到新的代替品來解決有毒成品的問題,不過玉米製成的PLA,也就正如生質能所帶來的疑慮,當食物可成為能源或製造的原料時,其背後可能引發的糧食供應問題,彷彿被忽略了。

而《車諾堡之旅》以一種詩意的方式,詮釋1986年的「車諾堡事件」。哼著俄羅斯語、烏克蘭語的民謠及詩句,搭配特殊處理過的畫面,讓觀眾重新感受事件當時。片末,在俄羅斯留學八年的同事說,至少就他接觸的人而言,俄羅斯人是避談這個問題的,我心想,也許吧,人不就是這麼脆弱嗎?誰願意再去提往日傷口?就像台灣社會對於曾喧騰一時的反核運動的冷漠,只是,理解人性的同時,卻又覺得其中仍有所差異。  

垃圾怎會變成食物?《垃圾即食物》中,麥克.布朗嘉與威廉.麥唐諾提出「從搖籃到搖籃」的概念,為因應地球物資短缺等問題,改良以往回收概念:回收只讓原料使用的層級愈降愈低(向下循環),所以研發「從C到C」的方式,回收後可以繼續當成原本的成品使用或者是向上的循環。

《從搖籃到搖籃: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片中並以Nike和福特汽車為例,Nike製造出以天然皮革為材料,縫線、鑲嵌技術取代化學黏著劑的環保鞋;福斯汽車公司使用大豆泡棉、玉米塑膠製作椅墊,並將主要工廠改建為能源循環利用的產業生態工廠。這些作法省下處理廢棄物與能源的成本,比如福斯1年可省下3千5百萬美元。

我們揀得這三部片,卻讓自身開始反省所謂「綠色」的真諦。

縱使PLA可以自然分解,似乎對大地友善,但是卻可能影響糧食的供應,所以一個對環境友善、但是卻可能傷害到人民的生存權的方案,可以稱得上符合「綠色」的意義嗎?「綠色」難道僅是揀選一個不傷害大自然的方式?

自從綠色影展以來,已看過約莫三、四部討論20年前車諾堡事件的紀錄片,然而,震撼台灣的反核運動,所留下的民眾的血淚史,難道還不足以產出多部藝術性作品?若只把「環保」、「反核」當成一種科技選項,當然故事性是不足,但「環保」的意涵若擴充到兼具「對生命的關懷」,而把「社會事件」(社會運動)理解成環境受難者的意見表達,這其中就不乏斑斑血淚的民眾史,也許大部分俄羅斯人的冷漠如同多數台灣人不願再回首來自於是相同的緣故;不過總覺得可惜,無論是從人性、故事、歷史、或受難的基層切入,台灣的反核運動還沒結束,也似乎可以有更多藝術工作者投入,從中來呈現某種對人類社會自我反省的樣貌。

《垃圾即食物》的鋪陳透露出,雖然體認物資有限,但企業對於生產的目標仍必須不斷爬升、不能停歇,而這才是促成大企業轉向的主因,「綠色」的真諦被消弭覆沒。「環保」、「綠色」的意義,此時竟變成某些企業形象的表徵,因為跟得上時代,似乎也就可以掩蓋其在勞資關係、社會公平等面向上的疏漏。

衡諸諸多環保議題,環保團體總不斷強調「環保」或「綠色」不只是一種科技的選項,它應內涵著人民的命運如何被取決等社會面的意涵,每項環境議題呈現的爭議,其實顯示出現行制度的不足與缺失;而環境運動即是爭取公共政策決定權的「公民行動」,因此環境保護必須兼具社會正義的意涵,才能彰顯綠色影展主辦單位揭露的「對生命的關懷」。

福特汽車管理階層在片中講到「我怎麼會跟出身綠色和平的麥克.布朗嘉合作,以前講到這些環保份子,就是來搗亂的嘛。不過現在的方向是正確的,環保正應該與經濟發展結合。」出身環保團體的識時務者,似乎正對了企業管理人的胃口。

環境保護的觀念若要推展,本來就不只要能與經濟發展論對話而已。因應地球氣候或環境的變遷而產生的新商機,比如碳的交易,新能源的開發,都彰顯了綠色資本主義的到來。但是,以企業本位的立場出發,而研發出「新」的可能,這種以自利為出發的行為,稱得上大刀闊斧的變革嗎?

散場後回到現實,我突然覺得一陣時空錯置而頭昏失意。若當「環保」具有如此商機與公關效果,且已經是流行及時尚的表徵時,何以像我們這樣的「環保團體」猶難以維持?或許,環境議題與重視環境而開始改變生產行為,原為二致?當環保意義成為一種科技的選擇,並欠缺對於社會面的檢討和反省,這一切變得相當詭異。

※ 相關連結:2008宜蘭國際綠色影展
※ 本文轉載自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Top

 
 
  似黃色蜘蛛網 菟絲子纏樹繁殖強
摘錄自2008年5月12日公共電視台北報導

號稱「植物超級殺手」的日本菟絲子,在台北市出現蹤跡。它附著在景美溪附近的老榕樹上,因為沒有天敵,所以不斷生長,容易造成樹木死亡,嚴重影響生態。

日本菟絲子,會緊緊纏著樹枝,即使用力還不容易把它拉下來。由於日本菟絲子繁殖能力強,會不斷擴散,因此台北市公園路燈管理處趕緊派人清除,還好只在政大側門景美溪畔、發現幾棵榕樹受害,為了斬草除根,工作人員甚至把樹枝直接砍掉。

台北市的疫情還算輕微,其實日本菟絲子早就在中部的山區蔓延開來,造成大片樹林死亡,帶來生態浩劫,雖然農委會提出清除計畫,卻始終趕不上日本菟絲子繁殖的速度。

Top

 
 
  專家組建議:廣州生態城市建設選本土樹種
摘錄自2008年5月12日南方都市報廣州報導

11日下午,評審專家組在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聽取了廣州市副市長陳國關於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情況匯報。據介紹,對照17項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量化評價指標,廣州市均已達到或超過要求。其中,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8.2%,建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6.79%,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2.02%,均超過「創森」要求。

很多評審專家都對廣州目前的樹種結構作出評價,建議廣州還需要按照自然結構的內在規律,盡量多樣化地選擇本土樹種,不但適於當地生長也不會破壞生態。

Top

 
 
  北極冰層迅速融化 今夏可能創面積最小紀錄
摘錄自2008年5月12日中央社翻譯

據路透社報導,日本科學家今天提出一份報告警告,北極冰層正在迅速融化,目前北極海被冰層覆蓋的地區有可能在今天夏天縮小成為自1978年首次有衛星探測紀錄以來最小面積。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pan AerospaceExploration Agency,JAXA)網站一份報告指出,北冰洋冰層在2007年夏天融化縮小到最小紀錄,這份分析衛星影像而提出的報告說:「北冰洋的海冰從4月起就一直在持續縮小,速度接近去年的水準。」

報告還說,北冰洋被終年不融冰層覆蓋的區域近年也已經「急劇」減少,減少到約2005年測得規模的將近一半,「永凍冰層覆蓋區域的縮小意味著北冰洋整體冰層正在一年比一年越來越薄。」

研究人員在這份報告中並未提及北極冰層縮小是人類讓氣候變遷加速造成的。

Top

 
 
  北極熊是否列入瀕危動物名單 加國至為關切
摘錄自2008年5月12日中央社報導

美國政府將在本周公布,是否把北極熊列入瀕危動物名單。加拿大保育人士和能源業者正密切注意相關發展,因為這項裁定影響深遠,不只是加國北部偏遠地區經濟,甚至連加國生產的能源產品能否銷往美國,都可能受到衝擊。

美國內政部魚類暨野生物管理局(USFWS)今年元月宣布,北極熊是否列入「瀕危物種法」中的「受威脅」等級,該局迄無定論,並決定延後再議。數個美國環境保育團體不耐這項延宕,一狀告上法院,法官已下令魚類暨野生物管理局必須在15日之前做出裁決。

在加拿大北部的努納戊特特區,專程遠赴北極狩獵的美國獵客,每獵一頭北極熊,就得付給印紐特原住民的嚮導最高可達3萬加元(約新台幣91萬6千元)的權利金。但如果北極熊被列入美國瀕危動物,獵客的「戰利品」就無法再運回美國,預料這類高獲利的獵熊活動將大幅減少。

努納戊特特區還因此遊說美國魚類暨野生物管理局,勿把北極熊列入瀕危名單。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的艾文斯指出,這項裁定也可能對進口美國的能源產品造成影響,因為一旦北極熊列入瀕危動物,美國依法不得再採取任何可能威脅這一物種的行動。

目前北極熊所受最大威脅就是氣候暖化,造成北極熊棲息地迅速縮減,也因此未來會產生高量溫室廢氣的油料若要再進口美國,就須先得通過更嚴苛審查,譬如由亞伯達省油砂礦提煉的汽油就是一例。

艾文斯指出,溫室廢氣進一步增加,造成海冰融化,顯然會被認定有違「瀕危物種法」,因此先前美國方面也已有人提議立法,限制使用油砂礦提煉出來的油料。美國保育團體也一直在遊說航空業者避免採用這種油料。

事實上,主管魚類暨野生物管理局的美國內政部長坎普松九日還曾赴渥太華,與加國環境部長貝爾德會面,北極熊也在雙邊討論議題中。

加國也還未決定是否把北極熊列為該國瀕危動物名單。加國北極領土上,估計還有1萬5千頭北極熊。

加拿大瀕危野生物現況委員會不久前曾表示,它會建議繼續把北極熊列為「應特別關切」等級。如果這項建議獲得採納,加國政府就必須處理威脅北極熊存活的因素,包括氣候暖化在內。

貝爾德預計今年八月間取得建議報告書後不久,就會決定加國政府是否把北極熊列入瀕危保護名單中。

Top

 
 
  砍叢林種油棕 紅毛猩猩危機
摘錄自2008年5月9日民視報導

一群動物保育人士,8號在印尼首都雅加達街頭,以行動劇表達對紅毛猩猩、即將瀕臨絕種的關切。由於印尼政府未來打算在婆羅州,開闢45萬5千公頃的林地,改種經濟效益高的油棕。

紅毛猩猩的棲息地遭到嚴重破壞,等於遭到變相殺戮,專家表示,未來2、3年,印尼的紅毛猩猩就要滅絕了。印尼和馬來西亞去年生產的油棕樹,占全球產量的83%。油棕樹的果實,可以用來製作食用油、肥皂原料和生質燃料,在原物料市場是正夯的商品。為了增加國庫收入,印尼政府當然會希望增產。

不過,伐林的代價是環保災難,印尼因此晉身為全球第三大一氧化碳排放國。現在,又多了一項紅毛猩猩滅絕的負面效應。顯然,人類的貪婪已經對大自然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陳誼芩•網編:黃德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