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8.7.15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為何收不到電子報?
我們正在徵求專職編輯與專案執行。

誠徵志工協助日文翻譯與採訪編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生態工程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程入口網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洪雅書房 
 
  兩岸永續工作坊 上山下海談志工運用

2007兩岸環境媒體論壇,中國媒體人參加生態工作假期
【相關連結】

關懷四川汶川大地震

暑假「遊學台灣」最夯!生態工作假期發現台灣生命力

工作假期魅力大 中國媒體難抵擋

兩岸環境NGO交流 共創永續未來

「今年5月四川震災,兩岸NGO組織大量志工投入協助救災與後續重建工作,從救援、募款到心靈重建……。在其中環保團體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台灣國際志工協會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合作舉辦「2008第一屆兩岸永續發展工作坊」,帶領中國NGO代表實地參與陽明山、澎湖東西嶼坪生態工作假期,並舉辦兩岸志工發展系列座談、開放空間會議,分享志工運用策略。

有多年實務經驗,也長期培訓青年赴海外服務的台灣國際志工協會副理事長張瓊齡認為,「生態工作假期」可望成為國外友人前來台灣從事志工服務的理想模式。兩岸永續發展工作坊以生態工作假期為出發點,安排六位來自中國重慶、北京、廈門、福州等不同地區的NGO代表,與台灣志工共同參與陽明山二子坪的棲地維護,以及澎湖東西嶼坪的海洋生態保育,透過實際操作深入分享志工運用經驗…精采內文

 
 
  生物簡介:眼突顎利的虎甲蟲
八星虎甲蟲以寶藍色為基調,並帶有8塊白斑,喜歡棲息在溪邊或砂地。照片提供:黃文伯  
作者:黃文伯(台灣大學昆蟲系博士後研究)

在郊野,經常可看見背面有兩塊硬硬蓋子的昆蟲,小朋友往往會大喊:「這裡有甲蟲!」這些昆蟲因為前翅特化成保護後翅與腹部的盔甲,而得到甲蟲的別名。在分類上,這些具有前翅硬化特徵的昆蟲被歸為一個類群,稱為「鞘翅目」。

甲蟲在昆蟲王國裡是相當龐大的類群,在分類上,至今已有大約190個科別,而物種數目經推估可達數百萬種。不但各自的長相奇形怪狀,在身體大小上,小有小到0.025公分長、像顆灰塵飄浮的纓翅蟲,大卻可以大到有21公分長的亞馬遜巨大天牛。在這裡,我們特別按科別,挑選一些比較有趣的種類,來向大家介紹…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黃德宗
南非的農家婦女。圖片來源:Sikhula Sonke/War on Want

 


上週G8峰會,八大工業國領袖們聯合聲明將消弭全球糧食危機,但是並未作出提供額外資金的承諾,令人懷疑是否僅為口號。在非洲,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提出警告,肯亞政府將因進行生質燃料計畫破壞環境,而對後代招致危險。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各國努力的目標,其中「綠建築」是各項措施中相當具有減碳潛力的方法,其訴求是希望在建築物生命週期中達到零排放、低耗能與健康確保等。公文e化也是節能好方法,以電子檔方式往返,充滿了效率。在生活上可以從隨身攜帶環保筷與少喝瓶裝水開始,這些細節看起來很瑣碎,不過小小的改變累積起來的影響力是很可觀的。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生物多樣性:社區大學如何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育:以永和社大為例
水棲昆蟲水質指標採集。圖片提供:廖漢威
作者:廖漢威(永和社區大學工作人員)

今年台北縣水利局在學校附近的福和橋到園區的自行車步道中間,設置了礫間污水處理廠,並將於本(7)月完成。正式啟用後,預計每天約可處理永和地區家庭污水量3000噸,並每日放流1000噸到園區來補充水源。因而園區新設計,旨在承接與檢驗礫間處理後的流放水源,像緩衝地和蜻蜓池等,藉由蜻蜓此指標生物,來檢測水質是否遭受污染,讓公民社會的民眾監督環境真能落實在社區中,並做為雙和地區國中小的生態教育場所。

由於礫間處理廠處理過後的污水,無法全面將氨氣過濾再排放到新店溪來降低污染,佔地2公頃的園區溼地卻可發揮淨化水質的功能。藉由不同的水生植物吸附水中的氨與氮(成為植物養分,同時淨化水質),只要家庭污水先經過佈滿水生植物的溼地後,透過水生植物的過濾,再排放到新店溪,就可以降低水源污染…

精采內文

 
 
 
  兩岸永續工作坊 上山下海談志工運用
本報2008年7月15日台北訊

2007年環境媒體論壇中國媒體人參與陽明山生態工作假期今年5月四川震災,兩岸NGO組織大量志工投入協助救災與後續重建工作,從救援、募款到心靈重建……。在其中環保團體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台灣國際志工協會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合作舉辦「2008第一屆兩岸永續發展工作坊」,帶領中國NGO代表實地參與陽明山、澎湖東西嶼坪生態工作假期,並舉辦兩岸志工發展系列座談、開放空間會議,分享志工運用策略。

有多年實務經驗,也長期培訓青年赴海外服務的台灣國際志工協會副理事長張瓊齡認為,「生態工作假期」可望成為國外友人前來台灣從事志工服務的理想模式。兩岸永續發展工作坊以生態工作假期為出發點,安排六位來自中國重慶、北京、廈門、福州等不同地區的NGO代表,與台灣志工共同參與陽明山二子坪的棲地維護,以及澎湖東西嶼坪的海洋生態保育,透過實際操作深入分享志工運用經驗。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表示,為深化兩岸的環保NGO交流,延續前兩年的兩岸環保與永續發展論壇,辦理第一屆兩岸永續發展工作坊,希望透過實際參與志工行動,增進雙方對環保NGO工作情形的瞭解,並有助於發展志工參與環境保護的工作推動,也希望未來兩岸環保NGO可以共同推動具體的合作方案。

主辦單位舉辦「兩岸志工發展與公益信託系列座談」,分別針對兩岸環保志工運用、兩岸國際志工發展概況、公益信託運用等三個主題,邀請中國和台灣的志工組織分享經驗。其中,重慶市志願者協會向春也將分享四川地震賑災的經驗,內容精彩可期。此外,為奠定後續的合作基礎,主辦單位特別規劃「兩岸永續發展之合作」的開放空間會議,擬定具體的行動方案,也邀請有興趣的民眾參加。

詳情請見活動網頁;或電洽:02-23021122#16孫小姐。

Top

 
 
  生物簡介:眼突顎利的虎甲蟲
作者:黃文伯(台灣大學昆蟲系博士後研究)

本週起連續兩個月,我們將在每週二為大家介紹一種鞘翅目昆蟲。

在郊野,經常可看見背面有兩塊硬硬蓋子的昆蟲,小朋友往往會大喊:「這裡有甲蟲!」這些昆蟲因為前翅特化成保護後翅與腹部的盔甲,而得到甲蟲的別名。在分類上,這些具有前翅硬化特徵的昆蟲被歸為一個類群,稱為「鞘翅目」。

甲蟲在昆蟲演化上,是相當進化的類群。牠們不像在家裡衣櫃出沒的衣魚,由出生到長大都是一個模樣,只是放大比例;也不像蟑螂、蟋蟀,從小到大長得很像,但要「轉大人」了才會長翅膀。甲蟲跟蝴蝶一樣,幼蟲與成蟲的外貌大不相同,小時候是個飯袋,只知道一直吃,盡量讓自己變胖,所以除了頭部是硬的,胸腹都維持柔軟,像個可伸展的袋子,好儲藏將來發育用的脂肪;但等到化蛹之後,羽化出來的成蟲則大大改頭換面,讓人驚奇!在發育的區分上,衣魚是「無變態」,蟑螂、蟋蟀是「不完全變態」,而甲蟲、蝴蝶則稱為「完全變態」。

甲蟲在昆蟲王國裡是相當龐大的類群,在分類上,至今已有大約190個科別,而物種數目經推估可達數百萬種。不但各自的長相奇形怪狀,在身體大小上,小有小到0.025公分長、像顆灰塵飄浮的纓翅蟲,大卻可以大到有21公分長的亞馬遜巨大天牛。在這裡,我們特別按科別,挑選一些比較有趣的種類,來向大家介紹。

首先出場的是虎甲蟲,在鞘翅目中牠們屬於「肉食亞目」。肉食亞目與雜食亞目在分類上最重要的辨識特徵,在於牠們後腿的基節是不是超過腹部第一節的後緣。虎甲蟲所屬的科別在分類上尚有爭議,美洲的分類專家認為牠們應該自成一個虎甲蟲科(Cicindelidae),但在歐洲的學者仍傾向將牠們歸類在步行蟲科(Carabidae)底下,只當牠們是一個亞科(Cicindelinae)。

虎甲蟲與其他步行蟲一樣有著像鞭子似的觸角,但是牠的複眼又大又突出,大顎特別大,有若老虎的獠牙,圓柱般的前胸背板宛如頸子,輕盈的身體與細細的腿,能快速向看中的獵物飛撲。一般步行蟲的雄蟲前足跗節會變寬變大,這些特化的跗節下方長有密毛,以便交配時能緊緊抓住雌蟲,但是虎甲蟲六隻腳的跗節,不論雌雄都很細長,雄蟲前足並沒有這樣特化的現象。由這些外觀特徵,很容易可將虎甲蟲與其他步行蟲區分開來。

八星虎甲蟲以寶藍色為基調,並帶有8塊白斑,喜歡棲息在溪邊或砂地。照片提供:黃文伯         微小虎甲蟲全身深棕色帶金屬光澤,歡停留在森林底層的葉子上。照片提供:黃文伯

台灣有將近30種虎甲蟲,像八星虎甲蟲、微小虎甲蟲、長頸虎甲蟲與琉璃突眼虎甲蟲等等,最為常見的是八星虎甲蟲與微小虎甲蟲。這兩種虎甲蟲喜歡的生活空間有很大的不同,微小虎甲蟲喜歡停留在森林底層的葉子上,而八星虎甲蟲則選擇開闊無遮的溪邊或砂地做為棲息地。

相似物種的棲地區隔,常常是經歷很長一段時間演化的結果,當兩個物種以同樣的方式競爭食物的來源時,個體因為食物短缺、競爭時衝突的損傷,在競爭最激烈的區域,個體繁殖的成效(適存值)就會比在競爭較不激烈區域的個體來得低,這樣的結果,使得競爭不激烈的區域個體適存值大大增加,而相似物種的棲地,在此消彼長的世代交替下,經由遺傳的作用,棲地也就會慢慢區隔開來。除了以棲地做區隔外,相似物種出現時間的不同,也是一個避免競爭的結果。

拿福山植物園哈盆自然保留區為例子,微小虎甲蟲和八星虎甲蟲不僅是活動的棲地有區隔,成蟲大量出現的月份也有區隔。微小虎甲蟲主要出現在6月份的林底,而八星虎甲蟲則主要出現在3月與8月乾涸的哈盆溪床上。又如八星虎甲蟲個體較大,體長大約17釐米,微小虎甲蟲個體較小,體長大約9釐米;相對能捕獲的獵物大小,也有差異。當物種經過演化汰擇並避免競爭,而形成特有的棲地、活躍期與生活習性等等,這種種的條件,便稱為這物種特有的生態棲位。

在顏色上,八星虎甲蟲以寶藍色為基調,在翅鞘邊緣與頭頸部位還帶有草綠與紅棕色澤,各種顏色含有金屬反光,由翅鞘肩部沿著翅鞘外緣,各有4塊白斑,因而稱之為八星。微小虎甲蟲為深棕色,略帶金屬光澤,身上滿布細微的凹點,點狀白斑有6個,兩個分別在翅鞘肩部,翅鞘中間有相對稱的4個小白斑,翅鞘的外緣中部與後部上則各有一帶狀鉤型的白色斑紋。

物種在躲避敵人或是吸引異性時,經常會演化出特有的體色,體表顏色的特徵往往也象徵著棲地或習性的特性。例如夜行性昆蟲,在夜間無法分辨顏色與自我保護的情況下,體色大多為黑色。八星虎甲蟲與微小虎甲蟲也有一樣的現象,林底的光線不若開闊地陽光直射,所以居於林底的微小虎甲蟲體色,就沒有生存在灘地的八星虎甲蟲來得鮮豔。

虎甲蟲有大大的大顎,能短距離快速飛行,捕捉其他昆蟲當做食物。牠們將卵產於土中,待幼蟲孵化後,會挖掘一個跟頭部差不多寬的甬道,然後以頭頂在洞口,與洞口密合,使路過的蟲子無從發現牠的潛藏,只待蟲子一經過,便迅速竄出,以大顎咬住獵物,拖進洞內食用。以八星虎甲蟲為例,三個齡期的幼蟲就需要大約10個月的發育時間,這其中以三齡幼蟲時間最長,約9個月,加上蛹期與羽化的時間,大約一年一個世代。

如果想觀察虎甲蟲,走在森林裡,可以隨時注意飛停葉面的甲蟲;或是在溪畔細石砂地上,看看腳邊有沒有隨著我們前進方向而不斷向前飛落的影子。當發現到虎甲蟲聚集的數量很多時,也可以仔細觀察一下地面,看是不是出現像被填塞的小孔洞,那很可能就是牠們的幼蟲,正頂著洞口,等待獵物經過呢!

※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八大工業國領袖聯合承諾 將消弭全球糧食危機
摘譯自2008年7月9日ENS日本,北海道,洞爺湖報導,吳萃慧編譯,蔡麗伶審校

G8各國的領導。圖片來源:Govt. of Japan全球八大工業國(G8)的領袖在進行3天討論之後,於7月9日晚上整理行囊打道回府。這3天的討論是要尋求解決全球糧食危機、全權暖化及其他議題的方法。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樂見八大工業國在氣候變遷、糧食安全及開發議題上表達意見,並表示這是「好的開始」。

潘基文在9日八大工業國高峰會議結論聲明中指出:「在這次會議的討論提供全球行動的初步方向,在未來幾週及幾個月這些行動必須加速進行」。

潘基文為八大工業國「堅實的承諾」感到高興,他們承諾以「全球糧食伙伴關係(Global Partnership for Food)」的模式因應全球糧食危機,這個行動將由聯合國進行支援與協調。

潘基文表示:「八大工業國都覺得解決全球千百萬飢餓民眾所需的即時糧食、營養及農業設施是刻不容緩的事,這樣的反應是令人鼓舞的」。

飆高的糧食價格已經在至少24個國家引發了暴動與示威,這些國家的人民處在飢餓狀況卻沒有能力購買糧食或是幾乎沒有糧食可買。

八大工業國在9日的聯合聲明中表示:「我們十分擔心全球糧食價格急遽上升再加上一些開發中國家供需問題將威脅全球糧食安全」。

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俄國、英國及美國的領袖們表示:「這個最近趨勢的負面衝擊將再使數百萬人被擠回貧窮之列,使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已成就的進展往後退步。我們已經決定以協調者角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如同2008年1月所承諾的一樣,為了此事的中長程目的,挹注100億美元來支持受影響國家的糧食援助、營養介入工作、社會保護活動及增加農業產出的行動。」

他們號召其他捐贈者加入他們來資助增加農業生產及為全球數以百萬計飢民募得糧食,但是在他們9日的對外聲明中並未作出提供額外資金的承諾。

八大工業國領袖的確答應要扭轉整體資援下降的情形及在農業部分進行投資,並要支援開發中國家的一些計畫,這些計畫包括在非洲全面性有效執行「非洲農業全面發展計劃(Comprehensive Africa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rogramme, CAADP)」。

這些領袖們對世界銀行最近所公布為因應即時需求的12億美元快速融資新方案表示肯定,但是對於世界銀行總裁佐利克(Robert Zoellick)前一週請求提供更多捐贈的呼籲卻沒有回應。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Top

 
 
  諾貝爾得主籲肯亞政府停止生質燃料計畫
摘錄自2008年7月14日法新社肯亞報導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阿薩伊今天表示,肯亞政府有朝一日將會後悔未能保護環境的作法。馬阿薩伊告訴法新社:「這個國家沒有將環保視為重大的議題看待,對後代將招致危險。」

她又說:「未來二、三十年間,肯亞人將對政府阻礙環境、森林和濕地保育感到遺憾。」兩天之前,由於政府資助的生質燃料計畫遭到環保人士反對,肯亞法院判決暫緩利用沿岸溼地生產生質燃料的計畫。

馬阿薩伊1994年因提出「綠色地帶運動」而獲諾貝爾和平獎,在非洲發起種植大約三千萬棵樹木,以對抗非洲地區日益嚴重的森林消失和沙漠化。

Top

 
 
  談節能減碳 不可輕忽綠建築
本報2008年7月14日台北訊,實習記者王郁萱報導

水泥房子最牢固,玻璃圍幕大樓最先進嗎?圖片來源:我們的島自從開始經歷工業化與都市化的過程後,石化燃料已成為各國追求經濟發展高度依賴的資源,此種發展方式使人類生存環境日益惡化,長此以往也造成二氧化碳含量在大氣中比例與日俱增,所導致的溫室效應是造成地球暖化與環境變遷的主要原因之一。來自成大祐生環控研究中心的建築師陳星皓,上週五(11日)在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灣科學教育館主辦的節能減碳講座上如此表示。

世界各國已體認到問題的嚴重性,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於是成為各國共同努力的目標,國際間也開始尋求各種途徑的解決方法。同時也擔任中央研究院專門委員的陳星皓表示,推廣「綠建築」即為各項措施中相當具有減碳潛力的方法,近幾年來更普遍獲得較高的迴響。

為何推廣綠建築?

檢討台灣的碳排放量後發現,台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佔世界總排放量之比例不論以人均或整體來計算,都是相對高、相對重的。想改善這種情況瞭解台灣二氧化碳的排放結構顯得相當重要。

陳星皓表示,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來源為工業部門,而較少為人知的是在這些工業排放量中有28.6%(將近1/3的比例)來自「跟建築相關的產業」中。這也是為何如今談節能減碳時,推廣綠建築概念已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所謂的「綠建築」指的是同時考量健康與生態兩概念的永續建築新思惟,其訴求是希望能在建築物生命週期中達到零排放、低耗能與健康確保這些重要目標。因此真正的「綠建築」並不一定要結合高科技或其他複雜的儀器,恢復建物原來應有的功能,同時讓此建物減低對環境造成負荷並促進人類健康才是重點。

建物的興建從外部硬體的取材到內部軟體的裝設,如冷氣、燈光等,皆不容小覷,明智的抉擇可使此建築減少能源消耗並達到高能源使用效率之目標。另外,新建物應朝彈性設計的方向發展,如此便可減少建物在更換使用者時需要再次施工的耗能,達到減少廢棄物的效果。

除了在新建物上的努力外,舊建物的改造再利用更可達到直接減少廢棄物的效果。就台灣目前的住房而言,舊建築物佔了約97%,而新建築物僅佔3%左右,在其他先進國家新建物所佔比例可能還更低,以此懸殊的差異來看,不難理解舊建築物的改造再利用在各先進國家愈來愈受到重視。

建立評估系統的必要性

宜蘭優良綠建築設計。圖片來源:我們的島陳星皓介紹說,推動綠建築的同時,建立一套因地制宜的評估工具是必要的。好的評估指標應該與當地的基地環境相對應,若一國未根據本土情況調整指標內容,則可能造成一些荒謬的情形發生,好比在北歐寒帶地區的玻璃帷幕建築因具有保溫效果可降低暖器使用之耗能而成為綠建築,然而若將此棟「綠建築」直接搬到亞熱帶地區的台灣則反而會變成須增加冷氣使用的耗能建築。因此,幾年來各個國家陸續提出的綠建築評估指標皆有細微的差異。

目前台灣採取九大指標系統,針對此九項指標給分,根據各項得分加總,將其分為銅、銀、黃金及鑽石四級。此種總分制的分級方式使等級最高的綠建築不見得是達到指標數量最多的綠建築,但卻是整體品質較高的綠建築。採取此種評估方式的主要用意是,避免廠商一味追求指標數量卻忽略各項指標的達成品質而捨本逐末。

除了官方型態的評估工具外,也有民間以較感性溫馨的手法做評估,好比美國建築師協會(AIA)下屬之「環境委員會」每年遴選十個年度綠建築方案,其中用做評估的十項指標雖然站在學術的角度上來看較不精確且難以量化,但不失為推廣綠建築的一種途徑。

推廣綠建築 從觀念教育做起

綠建築已漸成為一種主流趨勢與價值,近幾年來相當於建築界諾貝爾獎的「普立茲克獎」得獎作品大概皆符合綠建築概念。反觀台灣至今為止綠建築推廣主要都是針對公有建物部分,但因為此種建築發展方向漸漸被大眾肯定,因此已有一些民間投資商願意朝此方向努力,並轉而成為銷售賣點之一。

不過,陳星皓也提醒,經認證的「綠建築」並不一定所有做法都已臻完美,認證只是承認一建物為「具有綠建築概念的建築」,並不表示已達成所有指標。以積極或者被動的心態所獲得的執行出結果往往差異甚大,若建造商只以「不做拿不到建照」的想法來做,那成效必然有限,因此欲達成持續改善的目標,從觀念教育出發更顯重要。

Top

 
 
  獎勵節能 從e化公文做起
摘錄自2008年7月14日中國時報報導

地球暖化議題不斷發酵,公務機關也吹起節能風,穿節能衫只是其一,其實還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著手。立委提出預算書以電子檔方式,雖然執行上有疑慮,但提供了政府很好的思考方向,舉凡各部會的書面報告,都可檢討改以電子檔方式提供,不僅有效率,又可搭上節能便車,一舉兩得。

就以立法院為例,每到預算會期,就可看到一台台手推車裝載著一箱箱的預算書,送進立委辦公室,其實,大多數的委員根本沒時間全看,都是挑自己所屬委員會或是關心的部分,至少8成以上預算書都是原封不動的送去回收,非常浪費。

Top

 
 
  減碳從生活行動開始
本報2008年7月15日台北訊,實習記者陳苓云報導

全球暖化已經成為全球性的議題,節能減碳也開始成為政府高層的口頭禪、媒體的標題新寵兒,但其實它沒有這麼遙遠,也沒有這麼沉重,在這油價上漲的時代,「降低碳足跡,就等於減少電費支出。」舉辦關燈婚宴響應關燈活動的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數位媒體企畫專員張楊乾說。節能減碳,其實很生活。

極端氣候增加 生存風險提高

大氣中的CO2濃度,80萬年來始終維持280ppm,直到近200年來突然飆升,如今已達387pm;科學家認為,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應維持在400ppm,而CO2只是溫室氣體中的一種而已。

研究顯示,暖化可能導致極端氣候的增加。喜馬拉雅山加速冰融,地表壓力減弱造成小地震不斷;華南地區暴雨洪災頻傳,澳洲卻因連年乾旱恐有糧荒;由於雪水不斷融化,尼泊爾的冰磧湖水量已達原本的七倍,使下游民眾在被淹沒的恐懼中度日;非洲查德湖卻發生大旱,迫使當地人民改變原本的謀生方式。這些都不是科學對未來的預測,是已經發生的事。極端氣候的增加,代表人類對環境變化的因應能力降低,生存風險提高。

關鍵的2度C 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

科學家認為,升溫與否的攝氏兩度將是人類存續關鍵;而若要把暖化幅度控制在三度以內,則每人每年只能排放3噸CO2,每天只能排放約8.2公斤的二氧化碳。

如何達到這個目標?可以從隨身攜帶環保筷與少喝瓶裝水開始。每喝一瓶瓶裝水就會產生0.1公斤的碳排放,可重複使用的塑膠杯為0.0032公斤;每雙免洗筷的碳排放為0.05公斤;因此一天若三餐外食不帶環保筷,就會產生至少0.15的CO2。不過張楊乾提醒,重點並非材質,而是「重覆使用」,所以一個人擁有數套環保餐具,反而很不環保。

以紅肉為主食的碳排放為1.35公斤,白肉為0.96公斤,素食最低為0.67公斤,素食減碳的道理在此。但進口的素食可能比當地的紅肉產生更高的碳排放,因此購買當季當地產品以減少食物里程,比選擇少吃紅肉更重要。

把握重複利用 減碳「不拘小節」

以電扇輔助空調,節能減碳並不表示炎熱的高溫下得堅持不開冷氣,張楊乾表示矯枉過正並無意義,把握適當使用的原則即可。養成隨手關電源的習慣,回收可二次利用的廢水。雖然理論上泡澡比淋浴浪費,但若能將泡澡用水二度利用來澆花或沖廁所,就可能比淋浴更減碳;因此張楊乾強調,關鍵在於重覆利用的使用方式。

捷運與公車每公里的碳排放在0.07~0.08之間,汽車則達0.22公斤,與上下一層電梯的碳排放相近;故多使用大眾運輸,三層樓以內減少電梯使用。用曬衣取代烘衣,每次可省2.3公斤CO2;外出過夜儘可能選擇環保旅館,並主動要求續住不換毛巾床單;少穿需乾洗衣物(因為乾洗劑為石化產品),夏天不打領帶等等。

或許你會覺得這些細節很瑣碎,不過張楊乾表示,減碳就是要「不拘小節」,小小的改變累積起來的影響力是很可觀的。節能減碳並非完全不排碳,而是要聰明使用能源,減少不必要的碳排放;減碳也能為科學家爭取發展可替代能源的時間。暖化的速度可能比想像中更快,別讓電影《明天過後》的劇情成真,就從這一刻改變生活習慣做起。

※ 推薦閱讀:「低碳生活部落格

Top

 
  生物多樣性:社區大學如何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育:以永和社大為例
作者:廖漢威(永和社區大學工作人員)

台灣萍蓬草正在池內恣意綻放。圖片提供:廖漢威今年四月份,台北縣永和社大生態教育園區完成「綠水蜻蜓公園」的設計與施工,旨在打造台灣第一個以蜻蜓為主題的公園。以蜻蜓為主要意象,是因為蜻蜓是水質的指標生物,有蜻蜓生活的地方,表示水質良好。其中人工溪流與蜻蜓池採生態工法設計,目的在讓蜻蜓與其他物種可以生活在更適合的自然棲地中。我們期待重建不同生態池的同時,能復育生物多樣性,也讓參與民眾能同時體驗人與水的和諧關係。

礫間處理的水質監測

今年台北縣水利局在學校附近的福和橋到園區的自行車步道中間,設置了礫間污水處理廠,並將於本(7)月完成。正式啟用後,預計每天約可處理永和地區家庭污水量3000噸,並每日放流1000噸到園區來補充水源。因而園區新設計,旨在承接與檢驗礫間處理後的流放水源,像緩衝地和蜻蜓池等,藉由蜻蜓此指標生物,來檢測水質是否遭受污染,讓公民社會的民眾監督環境真能落實在社區中,並做為雙和地區國中小的生態教育場所。

由於礫間處理廠處理過後的污水,無法全面將氨氣過濾再排放到新店溪來降低污染,佔地2公頃的園區溼地卻可發揮淨化水質的功能。藉由不同的水生植物吸附水中的氨與氮(成為植物養分,同時淨化水質),只要家庭污水先經過佈滿水生植物的溼地後,透過水生植物的過濾,再排放到新店溪,就可以降低水源污染。

溼地生態系統的設計

我們也設計了人工溪流,利用不同坡度與底質,模擬自然溪流中的急瀨、淺瀨、潭區等環境,提供與靜水域不同的生物棲息地。因為溪流環境的高溶氧量,可吸引如蜉蝣、幽蟌等需要較高溶氧量的水棲昆蟲進入;同時,溪流環境也可以吸引蝴蝶、鳳蝶、粉蝶與斑蝶類等偏好於溪岸邊吸水的物種生活,豐富生物多樣性。

人工溪流環繞園區四周,在淨化水質的同時將進入不同的深水池區,像睡蓮池、台灣萍蓬草池與生態核心區等。這些深水池可以將不同梯度的陽光轉化為不同生物可以使用的能量,像水棲昆蟲、蛙類、魚類等。透過由高到低的水流設計,讓園區更具有防洪、儲存地下水的功能,並一層層將水質淨化,再排放到新店溪中。

蜻蜓池的設計,在針對多數水棲昆蟲不易棲息在水壓過深的水域環境,該池水深較淺,最深處約50公分。岸邊的淺坡種植各種不同的水生植物,沉水植物可以讓水蠆攀附或躲避敵人,池岸邊的溼生或水中的挺水植物可以讓不同種類的蜻蜓巡曳休息。這些水生植物可作為生產者,讓許多以植物為食的小生物生存,也可作為水蠆的食物來源。蜻蜓池同時也可吸引靜水域的水棲昆蟲來此棲息,像紅娘華、龍蝨或半水棲的水黽等。

社區生態師資班教導生態缸製作。圖片提供:廖漢威結合多方力量進行棲地營造

永和社區大學的生態教育園區,是由水噹噹大地關懷社為主力,進行棲地維護與管理的工作;另外,於2004年成立的生態教育園區工作隊,則為跨社團、熱愛自然的伙伴們所組成。

自2006年,永和社大又進一步成立社區生態師資班,整合了不同的社會/自然科學師資,像溼地師資張睿昇老師、植物與海洋專業的陳超仁老師、鳥類行為專家許嘉恩老師、水棲昆蟲與生物指標的田佩玲與林衍德老師、跨界社區營造與環境診斷的潘翰聲老師等,以長期培育社區生態種子教師,並藉著工作坊的參與式設計,生產多樣解說內容走入社區,同時進行不同的物種調查、監督環境水質、建立基本的物種調查資料庫,並搭配園區棲地營造的軟硬體工程。

加深社區居民的互動

暑期小瓢蟲親子營。圖片提供:廖漢威生態教育園區每學期皆搭配不同的社區營造設計,像透過社區生態師資班,培育社區生態種子教師進入社區,生產出在地的自然/社會知識(各種不同溼地、植物、昆蟲的學習單、解說牌與生態缸),所舉辦過的社區生態列車課程,已走入10個社區發展協會或集合式住宅(例如中永和區域的捷和生活家、仁愛提琴手、世紀皇家等),搭配生動有趣的生態教材與創意,讓社區民眾能在輕鬆愉快的氣氛裡體驗自然之美,同時也讓生態師資班的學員們將學期所學回饋社區。

結合在地綠美化的需求,園區也可以作為台灣原生植物的在地物種中心,提供種苗以及溼地營造經驗,與社區民眾共同打造綠色小徑或生態池;或在每年暑假舉辦小瓢蟲親子生態營,訓練小小解說員,讓小朋友與家長可以在遊戲中了解溼地生態系與植物、水棲昆蟲的關係,並在戶外體驗課程中共同收割水稻,了解口中每一粒米飯所耗費的辛苦過程。

本學期我們更透過全校的宣傳與動員,在園區舉辦10場「公共參與週」的「河邊春夢」活動,從4月到6月,每逢週末,在園區都可以看到雙和區的民眾與不同班級的老師與學員們,拿著小鏟子在園區的河岸旁種植水柳,讓水柳這種根系強的水生植物可以緊緊抓住土地;也見到夥伴們在分享導覽經驗時,眉飛色舞地講著這一小時裡的生態體驗。

永和社大公共參與週「河邊春夢」種植水柳活動。圖片提供:廖漢威其中參與的學員春捲表示,透過生態師資設計的有趣學習單,才發覺原來園區除了植物外,每一種植物正滋養著不同種類的小昆蟲(透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生物可以利用的能量),有了不同種類的昆蟲,許多仰賴昆蟲維生的動物像是天空飛翔的喜鵲與小白鷺,就可以快樂的生活在園區的土地上。園區復育了各種瀕臨絕種的台灣原生種植物同時,也復育了完整的生態系。

因此我們期待,所有參與園區活動的夥伴們可以一起共築「綠色都會」的願景,我們要一個蜻蜓與蝴蝶在大街小巷裡穿梭的永和,也要可以供小小的水蠆與植物生活的乾淨水流流過家門前。讓水與人的關係回復,這樣的夢想並不遠,因為我們共同體驗園區的花香春色,也把觸動的感覺帶回家裡的後院。

2005年永和生態教育園區正在進行植栽綠化。圖片提供:健次
2005年永和生態教育園區正在進行植栽綠化。

2006年的永和生態教育園區,短短一年內可見到植被很大的差異,自然的力量真是神奇呀!圖片提供:健次

2006年的永和生態教育園區,短短一年內可見到植被很大的差異,自然的力量真是神奇呀!

※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高美鈴、陳誼芩•網編:黃德宗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