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8.9.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海洋台灣

水產出版社
 
  工廠歇業污染永存 美腦癌患者集體提告求償
不少有害的廢儲槽、反應槽及管線埋藏地下不易發覺
廢工廠污染留給居民永遠的夢魔
【相關連結】

工廠關了仍污染 3萬廠家亟待清查!

全台重金屬土污 再添13處

高科技=零污染?

重返台鹼安順廠

美國紐澤西飲用水 遭受放射物質污染

堪薩斯一小鎮為環保力鬥英國石油公司

工廠賺了一票後歇業,就可兩手一攤再無瓜葛?美國一家工廠雖已關閉25年,但多年來排放有毒廢棄物,致使附近居民罹患腦瘤比率大增。6位居民由律師代表,一共對廢工廠及其相關企業提出5起訴訟,為全鎮居民提出金錢賠償。即使公司已解體,居民罹癌事實俱在,依然必須面臨法律責任。

相較於國內,仍有三萬多家高污染廢廠等待清查,台灣民眾生活環境的安全,似乎始終面臨極大威脅。環保署的做法是將嚴重污染的廢廠列為整治廠址,進行罰鍰,同時限制土地買賣。但法律之外,靠著民眾自己的力量守家園,伸張權益,似乎更來得實際些精采內文

 
 
  生物多樣性:我們要一條什麼樣的河?全球風起雲湧的水岸復興運動(上)
水岸風情為城市帶來不同的氣象;圖片來源:劉大絹

作者:劉大絹(環境資訊電子報特派員)

河川是自然瑰寶,水岸是城市的資產,在水岸大興土木、闢路建堤、阻斷親水的舊思維已該被拋棄,而應把水系的生態、景觀、環境和人文作整體考量,用水岸這項資產,提供人與自然、人與人文相互撞擊、融合的場域,藉此達到一條河流與一個城市文化的永續。

迷人的都市與先進的國家,都有傲人的水岸。法國巴黎的塞納河河畔人文薈萃,宛如巴黎的生命之河,英國倫敦的泰晤士河也不遑多讓。澳洲的布里斯本河(Brisbane River)蜿蜒流過市中心,居民、遊客可搭渡輪南來北往、隨意駐足,許多高價、特色餐廳沿著河岸興起,這個親水的河岸城市已不讓雪梨專美於前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高美鈴

 


2009年12月,聯合國氣候高峰會議(COP15)將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但聯合國祕書長呼籲,今年底各國將針對全球暖化問題在波蘭舉行協商時,大家就應致力達成實際的突破,而不要只寄望明年的哥本哈根會議。

對於龐雜的全球氣候變遷問題,有人習於否認事實,有人存著夢幻只待他人改變,有人則是以為狀況是隨天意變化無從施力。但活生生的現實一刻一秒正在發生:衛星照片顯示北極有史以來首次變孤島百里尋冰,北極熊溺死

就連對承諾減碳一向態度強硬的美國,其民主黨總統提名人歐巴馬,也誓言對抗氣候變遷。中國的努力成果,則大幅展現在西北方,昔日漫漫黃沙消失了,而由片片林地所取代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環境信託:從理想到行動 多樣的日本國民信託(下)
民眾期待保留松山菸廠1000多棵樹來成立森林運動公園。

作者:溫于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1974年,位於和歌山縣田邊市沿海地帶的天神崎地區,因背山面海的美麗景色,使建商欲於此地進行高級別墅開發案,得知此計畫的外山八郎先生呼籲田邊市民:「自然環境一旦遭到破壞將難以復原」,並組成了「天神崎自然關懷協會」,以市民連署方式要求當局保存該區並禁止開發,此舉一週內得到16,000位居民的迴響,而當時田邊市居民總數也只約70,000人左右。

雖然市民曾向市議會聯名請願要求將該地劃為「縣立自然公園」,並獲得通過,但依日本法令,行政當局無法禁止開發商進入,因此為保護環境,只剩下「市民集資向業者買回」一途精采內文

 
  行動參與:留樹活路,反對移植!8月31日一起來搶救老樹

發起者:地球公民協會

位在澄清湖後門附近的中華電信高雄訓練分所南側圍牆外,有四棵高大茂密的雨豆樹,即將因人類的開路行為而老命不保。地球公民協會曾於8月9日發出新聞稿並去函縣府,呼籲縣府留下四棵雨豆樹,並於8月14日發函,正式向縣府提案申請將此四棵老樹列入特定紀念樹木保護,就地保留、妥善維護。無奈至今所得到的回應,仍是移植一途。

地球公民協會呼籲愛護大自然的朋友,8月31日當天一起加入搶救老樹的行列,現場將有為老樹祈福等護樹行動,本會將邀請民眾簽署「留下四棵雨豆樹」連署書,也將邀請高雄縣楊秋興縣長共同參與、響應。並敬邀媒體朋友蒞臨採訪。

時間:8月31日上午10點整
集合地點:高雄縣仁武鄉赤山村澄清巷36號(中華電信高雄訓練分所旁)

詳細內容

 
 
  美國密蘇里州腦癌患者 集體控告當地歇業工廠

摘譯自2008年8月27日ENS美國,密蘇里州報導;鄭佳宜編譯;蔡麗伶、禾引審校

6位來自密蘇里州西北部的卡麥隆鎮的居民,控訴當地一家已關閉25年的絕緣物工廠排放有毒廢棄物,致使附近居民罹患腦瘤。

密蘇里州堪薩斯市的律師戴微斯(Grant Davis)代表這6位居民在科林頓郡(Clinton County) 提出5起訴訟,對這家洛克伍爾工廠(Rockwool)相關企業提出金錢賠償。

洛克伍爾位在卡麥隆鎮西邊3英里,是一家將鐵製成絕緣纖維的工廠。早在1981年結束營業,且在沒有成功賣掉廠房後,捐出20英畝86000平方英呎的廠地給卡麥隆鎮。洛克伍爾公司在1991年解體。

告訴中指控洛克伍爾公司於1974到1982年間在廠房附近傾倒有毒物質,包括原告居住區域;他們並宣稱洛克伍爾公司在靠近工廠處和附近一座採石場掩埋有毒廢棄物。

提出告訴的6名卡麥隆鎮民包括哥登(Cyndee Gardner)、漢姆(Carol Helms)、史都華(Rebecca Stewart)、歐勞林(Michael O’Loughlin)和蘇博夫婦(Hope and Steve Soldberg),這6名原告並未罹患腦瘤,罹癌者是他們的親屬。

被告達拉威的撒斯克哈拿企業(Susquehanna Corp.)是持有和經營洛克伍爾的母公司,而撒斯克哈拿又隸屬比利時埃特羅門企業的子公司,另一名被告則是洛克伍爾前經理布魯克雪爾(Loren Brookshier)。

這起案子要求集體訴訟,如果獲勝,卡麥隆鎮數千居民都可獲得賠償。

針對所謂「卡麥隆鎮疑似異常比例的腦瘤患者」,密蘇里衛生部正展開一項癌症問卷調查;配合這份普查,密蘇里自然資源部透過美國國家環保局協助,也正進行一次環境測查。

2008年7月14和15日兩天,州立和聯邦單位從洛克伍爾廠房和磨石採石場(Grindstone Quarry),採集50份泥土、沈積物、地表水質、地下水和廢石樣本。

密蘇里衛生部和美國國家環保局上週聯合舉辦一場公聽會,約有250位居民前往聽取採集結果。與會官員表示,廠房和採石場附近的土壤和水質含有高濃度的鉛和砷,但並未到達足以影響健康的含量。

「和飲用水標準相比,地下水確實含有高濃度的砷、鎘、鉻、銅、鉛和鋅等物質,」但官員申明:「這些採集點位在隔離的地下水區,混濁又充滿懸服物,不可能用於飲水。」

在衛生部調查卡麥隆鎮是否出現密集癌症病例的過程中,計有68位卡麥隆鎮居民表示罹有良性或惡性腫瘤。

當地傳言,洛克伍爾工廠在將近20年前非法傾倒有毒物質,而早在1989年11月,環保局犯罪調查中心(Crime Investigation Center)就接獲匿名檢舉,指稱時已歇業的洛克伍爾工廠疑似掩埋有害物質。

環保局並未在追查過程中發現實證,也沒有測到有毒物質流入該區。環保局在8月26日表示,已安排更多檢測,包括住宅區和附近採石場的水質採樣。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Top

 
 
  生物多樣性:我們要一條什麼樣的河?全球風起雲湧的水岸復興運動(上)

作者:劉大絹(環境資訊電子報特派員)

親近水源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需求。圖片來源:楊維晟河川是自然瑰寶,水岸是城市的資產,在水岸大興土木、闢路建堤、阻斷親水的舊思維已該被拋棄,而應把水系的生態、景觀、環境和人文作整體考量,用水岸這項資產,提供人與自然、人與人文相互撞擊、融合的場域,藉此達到一條河流與一個城市文化的永續。

迷人的都市與先進的國家,都有傲人的水岸。法國巴黎的塞納河河畔人文薈萃,宛如巴黎的生命之河,英國倫敦的泰晤士河也不遑多讓。澳洲的布里斯本河(Brisbane River)蜿蜒流過市中心,居民、遊客可搭渡輪南來北往、隨意駐足,許多高價、特色餐廳沿著河岸興起,這個親水的河岸城市已不讓雪梨專美於前。

板橋湳仔溝 看見台灣河流的困境

「一條蜿蜒小河靜靜流過板橋數百年,是為板橋繫上大屯山與雪山山脈的美麗藍帶。湳仔溝,大台北盆地中僅存的一條水澤型天然露天河流,芳草萋萋、水天一色,沒有人工堤防,這塊都市中的瑰寶,是板橋、浮洲人共同的童年回憶。」

透過網路流傳、座談和工作坊等方式,板橋一群地方人士發起搶救湳仔溝溪行動,因為,當全球主要城市一致拒絕高架橋成為城市景觀殺手時,中央與地方政府卻要聯手開闢「特二號道路」,沿湳仔溝上空蓋高架橋,殺掉河岸上的藍天,「一旦完工,板橋人才會發現:期待的美夢竟是噩夢一場!」

「試想:高架橋下大量水泥化的河道,植物消失,魚蝦再也不來,何來生態、健康可言?天然美景換來高溫、喧囂、落塵的高架橋,板橋未來的發展在哪裡?」這群愛鄉愛環境人士大聲疾呼。

反高架橋的推手──板橋大觀國中美術老師邱子容認為,湳仔溝溪是板橋市唯一一條僅存的露天河流,但被生活與工業污水長期污染,政府不但拿不出魄力整治,還貶低它的價值,視為「臭水溝」,所以政府要在這條「臭水溝」上蓋高架快速道路,「先貶抑再破壞,完全沒有水岸的價值觀!」她直批許多人的觀念還停留在「道路會帶來繁榮」舊框架裡。

水岸復興 擋不住的新潮流

自1980年代至今,全球重要城市的發展趨勢,都和水岸脫不了關係。道理很簡單:孕育城市的河流,往往是當地歷史文化的根源;河岸創造了地理環境特色,經過妥善包裝,也往往讓該城市散發魅力,成為觀光休閒、金融發展的樞紐,東京、紐約、倫敦等知名大城都是明證。

這些水岸城市深知水岸魅力能創造豐厚的經濟價值,紛紛致力於港灣地區的再發展,同時也回頭對都市中小水系、溝渠以及被遺忘的都市水道,尋求這些都市空間的第二春。

尤有甚者,近年來全球主要知名城市更興起一股「水岸復興運動」風潮,塑造成幾個「找回都市水岸空間記憶」的先驅計畫。

加拿大溫哥華向來是移民者的首選城市,環境品質是關鍵,為了建立人性化的都市,市政當局多年前已宣布不再興建給汽車走的道路,改而發展捷運與人行步道,特別是港灣、河岸等水岸地區,也絕不興建高架道路,讓城市居民有不受干擾的親水空間。

1991年美國波士頓市推出「Big Dig(大開挖)」計畫,也就是把全市高架交通系統全部改為地下高速公路的大隧道計畫,堪稱美國迄今為止耗資最大也是最複雜的高速公路計畫。

這項令人意外又不得不讚歎的「去高架橋」交通工程,工程費用大幅上升,也發生多次意外,但完工後,原來高架橋行經的地區,全都變成美麗的公園,估計在市中心地區創造出200公畝以上的新公園綠地,塞車的夢靨不再困擾居民,河道、水岸也不再因高架橋而大殺風景,波士頓躍升成為更適合人居的可居性城市。

更早之前,美國聖安東尼奧市(San Antonio)在1920年代就以水岸更新作為促進都市再發展的重要觸媒,市區運河的河濱步道的改造工程,兼顧了「刺激商業發展」與「維持河川原始美質」兩大重點,如今已成為代表該市的都市象徵,這條水岸空間及其四周成為最熱門的觀光據點,更成為該城市的文化心臟,光是觀光收入每年就有幾十億美元,對一個僅有一百多萬人的都市而言,無疑是非常成功的河岸都市設計與古蹟保存的案例。

河川是自然瑰寶,水岸是城市的資產,過分重視人的需求,在水岸大興土木、闢路建堤、阻斷親水的舊思維已該被拋棄,而是倒過來學習水岸的特性與價值,把水系的生態、景觀、環境和人文作整體考量,用水岸這項資產,提供人與自然、人與人文相互撞擊、融合的場域,同時達到一條河流與一個城市文化的永續。

意識到這一點,美國制訂了「景觀河川保護法」,另一個優質城市波特蘭為了回復河岸景觀,動手拆除水岸邊的高架道路,致力推動水岸復興運動,讓所有市民共同描繪與河川、水岸共生共榮的新願景。(未完待續)

※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聯合國秘書長:氣候變遷新協議勿拖拉

摘錄自2008年9月1日路透社日內瓦報導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1日表示,全球不應坐等明年隨便併湊一個新的氣候變遷協議。

潘基文在此間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協議20週年紀念會上,告訴與會的各國外交官及官員表示,承接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的新協議,將於12月在波蘭波茲南(Poznan, Poland)舉行協商,各國應致力達成有意義的突破。

潘基文表示,拖到明年底才會有重大進展,這個想法很糟糕。處理全球暖化的新協議定明年底在哥本哈根(Copenhagen)舉行的高峰會底定。

潘基文說:「我們不行什麼事都拖到哥本哈根會議上解決的想法。在此之前,我們當然可以就某些議題達成實質性進展。」潘基文強調,波蘭會議應作為順利銜接哥本哈根會議的橋樑。

Top

 
 
  新衛星照片顯示北極有史以來首次變孤島

摘錄自2008年9月2日中廣新聞網報導

據最新衛星照片顯示,北極有史以來首次變成了一座孤島。衛星照片顯示,冰雪融化已經打開了西北和東北通道,現在船隻已經可以在北極冰帽周圍航行。新打通的通道讓各國輪船公司湧到這裡,他們希望能在這裡開闢出新的航線。

研究氣候變化的科學家認為,這是全球暖化產生嚴重破壞的一個重要景象。美國太空總署獲得的這些照片標識著在至少12萬5千年間,北極和大西洋以及太平洋相連的兩條捷徑第一次同時融化。

航運公司已經做好了探索新航線的準備,這條新航線將使德國到日本的航線縮短4000海里。如果冰塊繼續以目前的速度融化,船隻將很快可以跨越北極。

許多科學家認為,在2030年之前,北極附近的大塊冰層在夏季時會完全消失。

Top

 
 
  百里尋冰 北極熊溺死

摘錄自2008年9月1日自由時報綜合報導

美國政府的石油調查科學家日前搭乘飛機飛越阿拉斯加楚科奇海時,發現一群北極熊在海中央載浮載沉,瀕臨死亡。

這群北極熊是因為賴以生存的極冰融化,而掉入茫茫大海之中,牠們憑直覺往北游,而非向南朝距離約96公里的最近陸地游去。

但因為全球暖化,冰帽融解速度太快,最近的浮冰也距離大約600多公里遠,就算北極熊擅長游泳,要游這麼遠的距離也難如登天,有些北極熊奮力游了100多公里,但抵達目的地時早已精疲力竭,更有幾隻在半路中溺死。

自然基金會表示,由於氣候變遷導致北極融冰速度快於以往,北極熊要找到食物與棲息地,非得游更遠的距離才行;而在幅員廣闊的北極,能看到熊群在海上漂流,意味這種情況可能相當普遍,北極其他地區或許還有更多北極熊遭遇同樣困境。

Top

 
 
  民主黨總統提名人歐巴馬 誓言對抗氣候變遷

摘譯自2008年08月29日ENS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報導;游珮綺編譯;蔡麗伶審校

民主黨參議員歐巴馬(Barack Obama)將氣候變遷列入「二十一世界威脅」的名單之中,與恐怖主義、防止核武擴散、貧窮、種族滅絕、和疾病等並列。

8月28日晚間,歐巴馬在丹佛野馬隊主場「景順球場」(Invesco Field)的7萬5千名支持者面前,接受民主黨提名正式成為美國總統候選人,歐巴馬表示,他將「建立新的夥伴關係」來對抗這些威脅。

歐巴馬宣示,「為了我們的經濟、安全,地球的未來,身為美國總統,我將建立一個明確的10年目標,以期最終能結束對中東石油的依賴。」

這位伊利諾州參議員也對他的對手──共和黨籍的麥凱恩提出質疑,「過去30年來,華盛頓一直在討論對石油過度依賴的問題,而麥凱恩(John McCain)也參與26年了。」

「當時他拒絕為車輛建立更高的能源效率標準、也拒絕投資再生能源及可更新燃料;而今,進口的石油量是麥凱恩參議員上任時的3倍。」

「現在,正是我們戒除對石油過度依賴的時刻,要知道鑽井只是種權宜措施,不是長遠的解決之道,甚至還差得遠了。」

他並承諾,「身為總統,我將利用現有的天然氣儲量,投資於淨煤科技(clean coal technology),並設法安全治理核能。」

「同時我也會幫助汽車公司重新配置汽車裝備,如此一來,未來美國就能合理使用高燃油效率的車子,並致力讓美國人民更能負擔起這些新車種的消費。」

「另外,我也將在未來10年投資1500億美元,於消費得起的再生能源: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以及下個世代的生質能源;這項投資將能建立新的產業,並提供5萬個工作機會,而且工作報酬高,人力資源不假外求。」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Top

 
 
  冀西北最大沙漠消失 片片林地取代昔日的漫漫黃沙

摘錄自2008年9月2日新華網報導

冀西北最大的沙漠消失了。經過7年多規模空前的治理,黃羊灘的景觀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林地取代了昔日的漫漫黃沙。

經過國家級荒漠化監測站數幾年的監測,黃羊灘的沙漠化進程已得到控制,以前的流沙帶全部非活化,地面揚沙量下降到不及原來的30%,森林覆蓋率增加到50%,植被覆蓋率增加到95%以上。

過去,面對漫漫黃沙,當地政府一直在進行治理,但由於資金缺乏等因素,效果並不顯著。2001年,在北京綠化基金會的牽線搭橋之下,大型國企中國國際信托投資集團公司開始和宣化縣共同治理這片沙地。三方約定:中信公司負責投資,宣化縣政府負責施工造林和建設配套基礎設施,北京綠化基金會負責技術支持。自此,一種「企業、基金會、政府」三位一體的有效治沙模式在黃羊灘上誕生了。其後,中信集團共投入資金1300多萬元人民幣,分兩期高標準造林2萬畝。

依托中信集團的大量資金、各科研單位的技術支持以及當地政府和駐軍的共同努力,目前黃羊灘內有林面積已恢復到7萬多畝,初步形成了喬灌草結合的生態系統。

Top

 
  環境信託:從理想到行動 多樣的日本國民信託(下)

作者:溫于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為擴展台日交流的深度與廣度,本會今(2008)年派員造訪日本著名的國民信託組織──龍貓故鄉基金會(トトロのふるさと財団)、Amemity 2000協會(アメニティ2000協会)、天神崎自然關懷基金會(天神崎の自然を大切にする会)、明日香景觀保存志工協會(景観ボランティア明日香)等信託組織,進行交流學習。我們將於環境信託專欄內陸續和大家分享此行經驗,期待藉由日本公益信託組織多元的發展模式,為台灣的環境信託運動建立可能的發展方向。

1974年,位於和歌山縣田邊市沿海地帶的天神崎地區,因背山面海的美麗景色,使建商欲於此地進行高級別墅開發案,得知此計畫的外山八郎先生呼籲田邊市民:「自然環境一旦遭到破壞將難以復原」,並組成了「天神崎自然關懷協會」,以市民連署方式要求當局保存該區並禁止開發,此舉一週內得到16,000位居民的迴響,而當時田邊市居民總數也只約70,000人左右。

天神崎自然關懷基金會(天神崎の自然を大切にする会)

雖然市民曾向市議會聯名請願要求將該地劃為「縣立自然公園」,並獲得通過,但依日本法令,行政當局無法禁止開發商進入,因此為保護環境,只剩下「市民集資向業者買回」一途。天神崎自然關懷協會於1976年3月共募得390多萬日圓,同年9月以350萬日圓買下天神崎地區山林2,390平方公尺,這是該會所保存的第一號地,同時也是日本國民信託運動所成功取得的第二號地。

天神崎自然關懷基金會成立至今已過37年,一共保存17處土地,回顧當初信託運動成功的原因有下列幾點:

第一、 天神崎地區原本就是田邊市民親近自然的場域,同時也是該地所僅存的自然環境,因此當建商欲破壞當地時,市民願意投入保存計畫。

第二、 基金會的主要推動者──外山八郎先生,是位高中老師,他主張國民信託運動是將殘存的自然保護下來,讓後代子孫可以看見天神崎的美麗景色,此訴求獲得許多人的支持。而當初欲於此地進行開發案的建商,也因外山先生真摯熱情的行動,而願意退讓。

第三、 天神崎以募款方式取得自然(土地)的保護運動,是日本的先驅案例,因此成為關注焦點,全國各方皆有許多的支持活動,共同募集資金協助天神崎的國民信託行動。

第四、 在捐款者部分,天神崎的國民信託運作狀況、資金運用情況等都會公開讓捐款者清楚知道,因此,部分捐款者是持續定期捐款。

保留天神崎美麗的土地之後,後續棲地經營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環。當地每年會定期舉辦活動,例如自然觀察教室、海底清掃活動、溼地整理活動、兒童故鄉繪畫展,這些都是為了讓學生及一般民眾可以更親近天神崎。除此之外,基金會也特別開放學校、團體預約,進行自然觀察活動,以及舉辦不定時的保存地整理活動。

負責導覽的專務理事玉井濟夫先生提到,天神崎所保存下來的區域,都開放給大眾,僅危險地區會以繩索圈起告知,因此,只要身體狀況許可,大家都可進入山林登高望遠或是至海中戲水,這也是當地居民從古至今一向不變的遊憩活動。

明日香景觀保存志工協會(景観ボランティア明日香)

明日香村景色   志工們正在清除河岸雜草。

位於奈良縣的明日香村,在西元592年(約是中國的隋朝)飛鳥王朝時期為日本的首都,在當時已是有法律規範的社會,在此歷史背景之下,明日香村可說是日本人心中的故鄉。在「古都保存法」及「明日香村特別法」兩道法令的規範保護下,明日香村避開了都市開發建設,保留了最純樸的農村景色,目前以觀光及農業為主要產業。

也由於此特殊的情況,使村里人口外移,數量減少,高齡化情形嚴重,村中的活力低迷。此社會結構問題使得當地歷史景觀的保護與維持益加困難,特別是休耕地增加,形成一大片的荒廢竹林與山野,這現象促使一群非當地住民、卻熱愛古蹟文化的志工,想要以自身力量,維護明日香的景色,並在2002年4月1日成立「明日香景觀保存志工協會」。

明日香景觀保存志工協會主要的活動內容是以明日香村為維護對象,進行荒廢山林、竹林等整理砍伐、河岸雜草清除、村內步道維護、鳥居修復等景觀維護工作等,將富有歷史傳奇的明日香村,藉由志工的協助而守護其景觀特色。

因明日香景觀保存志工協會對於在地而言是一外來團體,因此主要的運作模式即是與當地組織合作,如「明日香村」、「明日香村地域振興公社」、「飛鳥地區自治會」、「飛鳥里山CLUB」等團體,每年辦理一次3日的工作假期及三次單日的工作假期活動。同時也邀請國外的志工加入工作行列,進行國際交流。六年來已經陸續有台灣、韓國等國志工到此服務。就在2007年,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也與日本明日香景觀保存志工協會簽訂5年合作關係,啟動台日雙方合作機制,促進經驗與資源的分享,以推動兩國的公益信託運動。

有人、有夢、有汗水、有互信

日本國民信託行動發展多元化,所保存的對象除自然環境外,對於文化資產、歷史建物、自然景觀維護等,都是可以信託方式讓其永遠保留。而保存的不只是建物、或一座山頭,還有其代表的「故事」及「意義」。以Amemity2000協會來說,六甲山莊不單只是一棟建築物而已,還有建物內的物品、故事、歷史意涵、建物周遭的自然環境,都一併留下,在後續的經營管理上,除了朝整體保存方式進行外,連建築物使用方式都不做任何改變,讓民眾走進這裡時,就好像來到老朋友家作客一樣親切。

對於各公益信託組織來說,吸引民眾注意的方式不盡相同,像龍貓故鄉森林基金會是以動畫人物龍貓的故鄉作為號召,取得小學生及家庭族群的支持;天神崎自然關懷基金會是以在地的自然環境保護理念號召在地居民共同參與;Amemity 2000協會、明日香景觀保存志工協會,則是以理念讓有志一同的民眾參與。

國民信託的力量之所以如此龐大,主要原因在於「眾人參與共善的行動」,民眾信賴組織的能力、對於理念的認同,因此有實際支持的行動,加上信託後受益的一方為公眾,因此投身公益的熱情將會更大。

不管是以捐款形式或是加入全職志工行列,以信託號召讓更多人投身社會公益的一份子,結合眾人的支持力量,將過去留下來的美好事物,公開的、持續的、永久的保存給現在及未來的人,這就是公益信託最好的詮釋。

【相關連結】從理想到行動 多樣的日本國民信託(上)

Top

  行動參與:留樹活路,反對移植!8月31日一起來搶救老樹

發起者:地球公民協會

在台灣各城市鄉鎮,無論小樹、老樹胡亂修剪、粗糙移植原本不是新聞;在都市化的過程中,為了便利人類四輪載具八方通行,路愈開愈大,水泥愈舖愈多,也不是新聞;道路規劃、開闢前,凡是「礙著」人類通行的,一律找挖土機來排除,更不是新聞。但如今有四棵雨豆樹,喚起了地球公民的省思。

位在澄清湖後門附近的中華電信高雄訓練分所南側圍牆外,有四棵高大茂密的雨豆樹,即將因人類的開路行為而老命不保。依據「高雄縣特定紀念樹木管理自治條例」的規定,胸圍在3公尺以上或樹齡50年以上者,可列入特定紀念樹木保護,根據地球公民協會現場量測,四棵雨豆樹中有三棵確定已達此自治條例的法定保護標準(其中一棵僅剩下10公分的些微差距)。地球公民協會曾於8月9日發出新聞稿並去函縣府,呼籲縣府留下四棵雨豆樹,並於8月14日發函,正式向縣府提案申請將此四棵老樹列入特定紀念樹木保護,就地保留、妥善維護。無奈至今所得到的回應,仍是移植一途。

基於愛護生界萬物,珍惜自然資產,本會發表以下聲明:

  1. 留樹活路,反對移植。任何樹木在斷根、移植的過程中,都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移植後就算存活,也多是苟延殘喘、奄奄一息。地球公民協會呼籲縣府主管單位就地保留四棵老樹,反對移植。

  2. 德蔭子孫,何樂不為。本會推估四棵老雨豆樹的樹齡均已超過50年,是高雄縣珍貴的綠色資產,此道路計畫只要稍加修改,內縮或南移2公尺,即可讓子孫繼續享有老樹庇蔭。只要2公尺,縣府就能成全此善舉,德蔭子孫,何樂而不為?

  3. 亡羊補牢,良好示範。雨豆老樹枝葉繁茂,生長狀況良好,開路計畫未經事先詳查、規避,已有不當規劃在先,如今民意發聲反彈,若主管單位仍堅持移除老樹,再補種瘦小的行道樹實為不智在後。本會呼籲縣府面對錯誤,亡羊補牢,原地保留四棵老樹,並依法公告、妥善維護,以立下良好的教育示範。

地球公民協會呼籲愛護大自然的朋友,8月31日[1]當天一起加入搶救老樹的行列,現場將有為老樹祈福等護樹行動,本會將邀請民眾簽署『留下四棵雨豆樹』連署書,也將邀請高雄縣楊秋興縣長共同參與、響應。敬邀媒體朋友蒞臨採訪。

※時間:8月31日上午10點整
※地點:高雄縣仁武鄉赤山村澄清巷36號(中華電信高雄訓練分所旁),行動路線

※活動主辦、新聞撰文/地球公民協會
※活動協辦、行動參與/地球公民協會、CO兔車隊
※本案新聞聯絡人:薛淑文(07)556-1585分機12
※《地球公民協會》地址:81357高雄市左營區博愛二路198號9樓之2
※電話:07-5561585 傳真:07-5561285
※協會網站:http://met.ngo.org.tw/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陳誼芩、易俊宏•網編:高美鈴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