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8.10.10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永續公共工程入口網 第二次滿意度調查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海洋台灣

水產出版社
 
 
全球籠罩食品安全陰影 美飲用水發現有毒化學成分
圖片版權:http://www.tuurvanbalen.com

圖片版權:http://www.tuurvanbalen.com

【相關連結】
中國衛生部制訂食品三聚氰胺含量標準
我不要三聚氰胺 Melamine Free:公開、透明,拒絕黑箱作業
免致癌風險 環署增列戴奧辛為飲用水污染物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當全球還籠罩在中國毒奶事件的陰影下,許多食品安全的問題紛紛被踢爆。美國也在其飲用水和牛奶中,發現含有水火箭燃料所使用的有毒化學成分──過氯酸鹽(perchlorate),污染範圍橫跨了35州。

過氯酸鹽會影響甲狀腺腺體吸收碘的能力,而經由碘才能製造甲狀腺賀爾蒙以調節許多身體功能。特別是幼兒和孕婦易受到過氯酸鹽的影響。但美國環保署已「未達到足以構成公共衛生考量的程度」為由,決定不會把此項化學物質列入國家級管制標準。精采內文

 
 
  深度報導:中國泰國輕忽湄公河水電協商

作者:李育成

湄公河委員會在九月下旬召開了首次水電站項目協商,就幹流和重要支流的水電站建設,與成員國代表和專家進行討論。不過,作為湄公河流域的重要伙伴,中國並沒有積極參與。從媒體報導所見,除了新華網英文網站有比較多的報導,中文網站則只有零星報導

近幾個星期,國際局勢可謂風雲變色,湄公河水電協商正值此多事之秋舉行,便難以在國際輿論中突出。儘管如此,湄公河流域國和一些國際媒體也留意到這次協商,甚至作出一些異於尋常的報導,例如在政府一片唱好水電開發之際,作為湄公河最下游國的越南,也公開對中上游老撾和柬埔寨的水電開發表達不滿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陳誼芩

營建署墾管處971008港口響林梯形腫鬚蟹

颱風過後,因海水鹽度變化,東部許多釣客抱怨釣不到魚;在安平運河,卻出現許多垂釣客撈魚販售的情形,但政府安平運河的魚隻不可販賣、食用,因其水質為中度污染!

辛樂克颱風重創廬山溫泉,實則為人為過度開發所致!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將重建廬山溫泉區,未來旅館用地應避開行水區及土石流危險區,並進行整體規劃。

在美國密蘇里州發現五隻腳的蟾蜍,疑似鉛礦廠汙染造成基因突變在台灣屏東港口溪則發現稀有陸蟹,目前在世界上紀錄只有三筆,僅分佈於印尼和台灣。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書齋:甲蟲放大鏡──非得採集甲蟲嗎?
保育類甲蟲彩虹叩頭蟲;圖片提供:楊維晟

作者/攝影:楊維晟

想像一下,如果每年可以帶著自己的小孩或親朋好友,到野外去看看棕長頸捲葉象鼻蟲是否又在同一棵山桂花上做搖籃,晚上的路燈又有那些鍬形蟲來報到,今年的扁鍬形蟲大顎有沒有比較長,綠竹園內的筍龜今年會在幾月現身?用自然觀察的方式去親近甲蟲,減少不必要的捕捉與飼養,如此甲蟲的族群才會長長久久,陪伴我們的子孫一同成長。

但對於鑽研甲蟲分類、生活史研究的專家學者來說,採集工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將甲蟲帶回研究室,有助於仔細研究甲蟲的生理特徵與基因的鑑定。適度的採集對甲蟲的野外族群影響並不大,對學術研究上的發展卻有相當大的助益。精采內文

 
 
 
美國飲用水殘留毒性過氯酸鹽 是否列聯邦管制引爭議

摘譯自2008年10月6日ENS美國華府報導;王牧農編譯;莫聞審校

火箭燃料所使用的有毒化學成分過氯酸鹽(perchlorate),目前至少污染了橫跨美國35個州以上的飲用水 (圖片來源 : NASA) 火箭燃料所使用的有毒化學成分過氯酸鹽(perchlorate),目前至少污染了橫跨美國35個州以上的飲用水;不過,美國環保署已決定,不會把此項化學物質列入國家級管制標準。

環保署是在3日宣佈這項決定的,環保署說,不會管制飲用水中的過氯酸鹽含量,相反地,僅表示「承諾與州政府和地方合作,以確保保護公共健康」。

美國環保署說:「州政府有權力建立並實施飲用水標準,環保署會敦促州政府特別關注該州的特殊情況」。目前,加州和麻州已通過相關法案,管制飲用水中的過氯酸鹽含量。

過氯酸銨(ammonium perchlorate)為航空、軍需品和煙火製造工業在製造固體火箭和飛彈發射燃料、煙火和炸藥時所普遍使用的主要成分。根據美國國防部,超過350種軍需品皆含有過氯酸鹽成分。

不僅是在飲用水中,在萵苣和牛奶中皆可找到過氯酸鹽的殘留物。美國食品和藥品管制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於2004年的檢驗發現,在15個州232個牛奶和萵苣的樣本中,已檢驗出217個含有過氯酸鹽。

過氯酸鹽會影響甲狀腺腺體吸收碘的能力,而經由碘才能製造甲狀腺賀爾蒙以調節許多身體功能。特別是幼兒和孕婦易受到過氯酸鹽的影響。

美國環保署3日經由聲明表示,在審核經由飲用水等來源接觸到過氯酸鹽的影響之科學數據後,已發現「99%比率的公共飲用水系統中,過氯酸鹽(含量)未達到足以構成公共衛生考量的程度。」環保署表示,基於「安全飲用水法」制定的標準,採用一個國家級的飲用水規定,並不會提高多少「降低健康風險」的機會。

美國環保署目前仍在徵求公眾意見,將在30天考量參考公眾所提供的資訊後,作出最後的裁決。

美國加州參議員鮑克瑟(Senator Barbara Boxter)毫不猶豫的提出她的公眾意見。她說,「過氯酸鹽的汙染危及我們的家庭,尤其是孕婦和幼兒們,而准許它存在於我們的飲用水中是違反道德。」

根據美國環保署的資料,全美有1660萬人民的飲用水中還有過氯酸鹽。但是巴斯特引用獨立研究者報告顯示,有超過2千萬的美國人民接觸到此毒物。

美國參議院環境和公共事務委員會(The Senate Environment and Public Works Committee)通過兩項防止公眾接觸於過氯酸鹽的保護措施。其中一項要求美國環保署重新啟動檢驗飲用水過氯酸鹽含量的測驗,並公開其檢驗結果給公眾。另一項則要求美國環保署近期內制定飲用水過氯酸鹽含量的標準,以保護孕婦和幼兒。這兩項措施尚未正式通過成為法案。

根據美國環保署的網站,加州6,400個公共水供應水源在經由檢驗後,發現有350個被檢驗出含有過氯酸鹽,「地下水和柯羅拉多河(Colorado River)的汙染影響了重要的飲用水和灌溉水供應系統。單論加州就可能有超過30個地點含有過氯酸鹽,其中有13個地點為美國環保署列管的超級基金汙染場址,而另有12個場址為州政府主導清除行動的高污染危險區。」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Top

 
 
  深度報導:中國泰國輕忽湄公河水電協商

作者:李育成

湄公河委員會在九月下旬召開了首次水電站項目協商,就幹流和重要支流的水電站建設,與成員國代表和專家進行討論。不過,作為湄公河流域的重要伙伴,中國並沒有積極參與。從媒體報導所見,除了新華網英文網站有比較多的報導,中文網站則只有零星報導

近幾個星期,國際局勢可謂風雲變色。當前泰國總理沙馬下台,改由他信的妹夫頌猜接任後,反對派的聲勢明顯減弱,近日政府更乘勢逮捕反對派領袖針隆(中文名: 盧金河)和猜瓦,泰國政局又會出現什麼變化未可料。另一方面,早前暫時平息的泰柬邊境柏威夏寺(Preah Vihear)主權糾紛,近日又無風起浪,泰國士兵被指試圖穿越柏威夏寺附近的邊界,雙方開火,導致三名柬埔寨士兵受傷。

而中國毒奶粉事件更已蔓延至全球,除較早前個別品牌的毒奶粉證實出口到緬甸,最近連越南也驗出中國製的餅乾含三聚氰胺。湄公河水電協商正值此多事之秋舉行,便難以在國際輿論中突出。

儘管如此,湄公河流域國和一些國際媒體也留意到這次協商,甚至作出一些異於尋常的報導,例如在政府一片唱好水電開發之際,作為湄公河最下游國的越南,也公開對中上游老撾和柬埔寨的水電開發表達不滿

其實,越南本身也在湄公河支流Se San、Srepok和Sekong三條河流上興建水電站,引起下游柬埔寨群眾的不滿。現在,兩國在湄公河幹流上互換其位,可以預期越柬兩國在跨境流域水電開發的問題上,肯定又要經過一輪角力和談判。

湄公河幹流和主流分別規劃了無數的水電站,影響河流生態和數以千萬人口的生計

此外,老撾官方媒體也罕有地對這次協商作出深入報導,尤其是因為從老撾、泰國、柬埔寨到越南,大量人口依靠湄公河的豐富魚類資源維生。

英國獨立報也披露中國南方電網在柬埔寨承建的柴阿潤(Chay Areng)水電站,可能會破壞稀有物種暹羅鱷的棲息地。水電開發勢必影響生態環境和群眾生計。政府如何在出口電力賺取外匯的同時,亦要顧及生態和群眾的基本生活,將會是首要處理的問題。

不過,相比起受影響較大的老撾和越南,兩個主要電力大戶──中國和泰國重要媒體卻把事情輕輕帶過。這是值得兩國政府和人民反思的事情。先不論言論自由受限制的中國,泰國輿論對於偏遠的湄公河和薩爾溫江的事情,卻抱著事不關己的態度。尤其是處理泰緬邊境和送電到泰國的緬甸水電站,泰國政府和輿論都是只從自己利益出發。

緬甸邊境的克倫人和克欽人組織,近日也分別發表報告,針對泰國和中國參與投資和興建的水電站,指出這些水電站將會造成的生態和社會影響,並沒有得到中泰緬三方的正視。

由於緬甸受到歐美各國經濟制裁,大量水電站項目便落入中國公司手中。

更甚者,武裝的克欽獨立組織更一度驅逐中國建築工人,直到承建商中國大唐集團付出150萬元人民幣,事情才暫時平息。很明顯,付錢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假如承建商不正視、不妥善處理反對人士的訴求,日後難保再有同樣事情發生。

湄公河委員會作為居中調停及協調的機構,必須確立本身對任何開發和利益的中立性,而且正如新上任的首席執行官Jeremy Bird所言,『我不認為永遠有雙贏的解決辦法,讓你維持現狀,但你能避免產生有贏有輸的情況。』湄公河委員會,您們可以做到這點嗎?

※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瀾滄江人,湄公河事

Top

 
 
 
颱風後釣不到魚?因海水鹽度變化

摘錄自2008年10月8日自由時報花蓮報導

最近颱風連連,颱風前後幾天,即便不是颱風登陸地點,海岸都會長浪湧現,不適合釣魚。許多釣魚人都認為,颱風過後,許多魚都靠岸或游進港內避風,好幾天沒有進食,是釣魚的最佳時機。但事實上,颱風過後,從花蓮到台東,雖然有人釣很多魚,但更多釣客抱怨釣不到魚。

怎麼會這樣?幫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寫過釣魚專書的達人陳信朋說,這與海水鹽度有關。颱風拌隨豪雨,流入大海,稀釋了近岸海水的鹽度,可能導致許多需點較高鹽度的海魚,短暫離開棲地;但也有需鹽度較低的海魚,不受影響聚集覓食。

因此,底棲魚離開,磯釣客當然釣不到魚;許多需鹽度較低的魚,不受影響,因而有人釣到很多。實例了解,颱風過後,不是一定能釣很多、很大的魚;而是需要依經驗或研究魚的需鹽度,再依此找對象魚釣,才可能有好的成績。

Top

 
 
 
釣去賣? 安平運河魚吃不得

摘錄自2008年10月9日自由時報台南報導

安平運河出現許多垂釣客,並傳出撈魚販售情形,環保衛生單位已表示運河的魚不能吃,但目前無相關法令規範,且運河管理權責單位混亂,垂釣客休閒活動也隱藏衛生、安全問題。

安平運河污染情形近幾年在市府積極整治下有改善,目前水質為中度污染,在中度污染的環境中魚隻仍不可食用,因此呼籲民眾休閒垂釣的魚最好再放回運河,絕不可以到市場販售。

雖然民代關心「運河的魚能不能吃」並曾舉行公聽會,但是目前運河畔仍見許多釣客三五成群拉桿子。有釣客說是「釣好玩的」,但也有釣客私下透露,釣起來的魚,會有魚販來收購。

公共工程處表示,該處協助運河整治工程,運河的魚能不能釣、能不能吃?尚待其他權責單位研議;公共工程處並建議,可仿高雄市研訂愛河管理自治條例,對水上觀光活動訂定管理辦法。建設處表示,水上觀光活動並非該處權責,但就公園管理權責,將研議運河岸垂釣區域,避免製造環境髒亂。

Top

 
 
  廬山溫泉區重建 避開行水區

摘錄自2008年10月9日自由時報南投報導

為協助仁愛鄉廬山溫泉災後重建,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8日實地勘查廬山溫泉土地利用現況,有鑑於辛樂克風災後塔羅灣溪河道加寬,未來廬山都市計畫旅館用地應避開行水區及土石流危險區,並進行整體規劃,對廬山的未來才有實質幫助。

辛樂克颱風重創廬山溫泉區,中央決定成立跨部會專案小組協助地方重建,副縣長陳志清8日陪同內政部都計委員會委員前往廬山溫泉區,勘查山坡地崩塌分布、坡地潛勢滑動狀況,希望進一步了解目前有多少溫泉旅館受到土石流威脅,以及是否影響河川行水安全。

陳志清表示,廬山溫泉地區有38家旅館,長期存在的違規行為包括,不符土地分區使用、建築無合法執照及超限利用等,縣府一直希望透過都市計畫檢討獲得妥善解決。

縣府建議透過發展權移轉制度,引導塔羅灣溪兩岸易發生災害或違法使用的業者,轉移至溫泉區南側坡度較平緩的區域發展,避開行水區域,相關建議由都市計畫委員會彙整後將進行討論與必要修正。

Top

 
 
  美密蘇里州五隻腳蟾蜍 疑鉛礦場污染導致基因突變?

摘錄自2008年10月9日今日新聞報導

您看過五隻腳的蟾蜍嗎?美國密蘇里州匹茲堡市一名男子日前就在家附近,發現一隻有五隻腳的蟾蜍。由於當地是廢棄的鉛礦場,蟾蜍是不是因為鉛汙染導致基因突變,還有待進一步調查。

不過蟾蜍主人丹尼一直有個疑問,那就是為什麼這裡會出現五隻腳的蟾蜍,丹尼斯表示,「我住在這裡11年,據說這裡有廢棄的鉛礦場,誰知道地底下埋了什麼?」,丹尼斯懷疑可能是鉛礦廠汙染,才會出現畸形的蟾蜍。

不過當地的保育機構認為,蟾蜍有五隻腳未必代表當地就有污染,也有可能是其他因素造成基因突變,實際的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的調查。

雖然蟾蜍有5五隻腳得確有些奇怪,但對丹尼斯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要給這隻蟾蜍適當的環境,所以他決定把蟾蜍送到當地學校,讓學生好好的照顧牠,或許學生們也可以從蟾蜍身上,學到不同的生物知識。

Top

 
 
  墾丁發現稀有陸蟹 僅分佈於印尼、台灣

本報2008年10月9日台北訊

營建署墾管處971008港口響林梯形腫鬚蟹連續六年舉辦「護送螃蟹過馬路」活動的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致力於陸蟹保育工作。今年9月中滿州鄉社區解說員賴龍仁在港口溪進行夜間觀察時,意外發現一隻外觀特殊的螃蟹,經專家鑑定,確認是稀有的梯形腫鬚蟹(Labuanium trapezoideum),為墾丁國家公園新紀錄的螃蟹。

墾管處保育研究課郭暐媺表示,梯形腫鬚蟹是一種稀有的相手蟹(sesarmid crab),牠是台灣第二種被發現的腫鬚蟹,梯形腫鬚蟹分布在海拔約200公尺、離海約數公里外的山區溪流中,這種蟹的外觀與週遭環境相似,具有多變的色澤及斑紋,以石壁上的青苔為食。一旦受到驚嚇,容易自峭壁岩上跳入溪中躲避,梯形腫鬚蟹對其生活環境的特殊需求,成為螃蟹學者公認的稀有種類。

在台灣有關梯形腫鬚蟹的生態觀察紀錄是在2003年,由曾晴賢、鄭明修、劉烘昌及新加坡大學教授黃冀麟等共同發表,記錄臺東縣海岸山脈中這個物種的生態習性。該篇梯形腫鬚蟹紀錄是台灣第一筆發現紀錄,也是世界上對於這種蟹的第二筆正式紀錄(學術上第一次發現梯形腫鬚蟹是在1837年的印尼安達曼島,當時是以一隻外觀殘缺不全的標本命名,而從那以後就再也沒有正式的發現紀錄了)。

今年9月中旬,任職於林業試驗所恆春研究中心、墾管處培訓之滿州鄉社區解說員賴龍仁,在港口溪(響林村附近),距出海口超過10公里的地方,發現外觀特殊的螃蟹,經靜宜大學生態學系的陸蟹專家劉烘昌鑑定,確認是梯形腫鬚蟹,為墾丁國家公園新紀錄的螃蟹。發現證明恆春半島也有此稀有螃蟹的存在。

梯形腫鬚蟹基本資料

目名 (Order):  十足目 (DECAPODA)

科名 (Family):相手蟹科 (SESARMIDAE) 

學名:Labuanium trapezoideum(H. Milne Edwards, 1837)

外觀特徵:體長約30 mm,頭胸甲略呈梯形,前額具4個突起。體色為綠褐色具有不規則米白色斑塊,從不同角度看會呈現紅紫色的金屬光澤。各步足長節上具有一米黃色圏紋,腳的長度比頭胸甲長,爬行速度快。雌、雄個體其螯足外觀紫色,可動指中後段有白色斑紋、左右螯大小一致,沒有雌雄二型性

生態習性:季節性大雨來臨時,梯形腫鬚蟹會隨溪水沖到河口交配。牠們的幼生就在河口孵化、發育直到幼蟹階段,大約2至3個月後再沿溪上溯,洄游到山上潮濕岩洞居住。白天躲藏在石縫、潮濕山壁中,於夜間活動。受到驚嚇時,會自峭壁岩上跳入溪中躲避。食性上主要以潮濕石壁上長出的青苔為食(鄭明修等,2003)。

Top

 
  書齋:甲蟲放大鏡──非得採集甲蟲嗎?

作者/攝影:楊維晟

捲葉象鼻蟲製作幼蟲搖籃、鬼豔鍬形蟲揮舞著大顎爭奪老婆……這些有趣的生態行為都發生在完全自然的野外環境,如果是家中飼養的甲蟲,絕對不會有如此精彩的演出!

保育類甲蟲彩虹叩頭蟲;圖片提供:楊維晟
保育類甲蟲彩虹叩頭蟲

想像一下,如果每一年可以帶著自己的小孩或親朋好友,到野外去看看棕長頸捲葉象鼻蟲是否又在同一棵山桂花上做搖籃,晚上的路燈又有那些鍬形蟲來報到,今年的扁鍬形蟲大顎有沒有比較長,綠竹園內的筍龜今年會在幾月現身?用自然觀察的方式去親近甲蟲,減少不必要的捕捉與飼養,如此甲蟲的族群才會長長久久,陪伴我們的子孫一同成長。

但對於鑽研甲蟲分類、生活史研究的專家學者來說,採集工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將甲蟲帶回研究室,有助於仔細研究甲蟲的生理特徵與基因的鑑定。適度的採集對甲蟲的野外族群影響並不大,對學術研究上的發展卻有相當大的助益。

保育類甲蟲霧社血斑天牛;圖片提供:楊維晟
保育類甲蟲霧社血斑天牛

1861年英國人史溫侯來台灣採集各種野生動物,同時也包括甲蟲在內的各類昆蟲,開啟了台灣甲蟲採集的大門,爾後台灣為日本人所殖民,日本昆蟲學家更是源源不絕到台灣採集各類昆蟲與甲蟲,由於台灣與日本昆蟲相接近,到今天仍有許多日本昆蟲學者指定來台灣採集甲蟲,台灣甲蟲的研究資料在一百多年來的努力下,由各國家昆蟲學者慢慢建立起今天的基礎。

除了昆蟲專家學者之外,業餘的甲蟲愛好者也以採集昆蟲為興趣,他們對甲蟲的濃厚興趣,認真與瘋狂的態度有時更勝於專家學者,但相信大多數業餘的甲蟲愛好者,絕對是遵守採集上的遊戲規則。

這時採集倫理就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這無關乎器材好壞與技術優劣,採集者如果毫無節制的採集,破壞大自然與採集數量上的平衡,甲蟲終究會在台灣島消失。其實台灣已經有幾種鍬形蟲,數量正逐年減少中。這只是冰山的一角,如果採集者都能遵守採集倫理,在棲地不被破壞的條件下,相信甲蟲的數量可以年年維持穩定狀態。

特有種台灣鹿角鍬形蟲;圖片提供:楊維晟
特有種台灣鹿角鍬形蟲

建議採集時請確實遵守下列原則:一、保育類不捉。二、避免同一種甲蟲採集過多隻數。三、雌性甲蟲儘量不捉。四、避免破壞幼蟲棲地。

當飼養的甲蟲壽終正寢,或是路燈下撿拾到死亡的甲蟲屍體,通常可製成標本,或是裝在夾鍊袋收藏,並在標籤上註明採集地點、採集時間、採集者姓名等資料,製作採集標籤絕對有其必要,也讓死亡的甲蟲,在學術研究上還可以貢獻最後的價值。

※ 本文經出版社天下文化同意,轉載自楊維晟《甲蟲放大鏡》一書。
※ 本文不適合網站CC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甲蟲放大鏡封面《甲蟲放大鏡》

    作者:楊維晟
    出版: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08年7月
    印刷:銅版全彩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易俊宏•網編:陳誼芩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