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8.12.11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2008生物多樣性&生物簡介專欄讀者滿意度調查
921災後重建資料庫
編輯室小啟
賀!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獲得民國97年國家永續發展獎永續社團類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塔山自然實驗室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蛙蛙世界學習網

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

蔬食抗暖化行動聯盟
 
 
營建業為溫室氣體大戶 尚未發揮減碳潛能

威靈頓的永續建築。攝影:Tom Walter

【相關連結】
2007國際回顧:歐美節能綠建築政策發酵
工程會副主委陳振川:將推動永續公共工程認證
案例證明:節能減碳 公共工程做得到

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之三分之一來自建築物的能源使用,然而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發行的新報告顯示,對於對抗氣候變遷,營造業的減碳潛能尚未發揮。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警告,與建築物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可從2004年的9億噸加倍成至2030年的16億噸。

這份報告於12月6日於波茲蘭舉行的聯合國討論氣候變遷會議最後回合之政府論壇所公佈。聯合國官員說:「至今數多報告強調從現存建築及新建建築來對付排放問題,包含從被動式及主動式的太陽能、低能暖氣和冷卻系統,以及節能系統等方面下手,可節省大筆費用以獲取成本效益性。」精采內文

 
 
  走山的人:走上獨立山古道 百年森鐵的熱絡小站
阿里山森林鐵路的其中一站。圖片提供:阿紫

作者:阿紫

離開太平後,沿著鄉道來到獨立山,也不知為何就只想去這些森鐵小站走走,它們彷彿有種魔力,驅使著我前往,包括水社寮、包括十字路……

午後的3點,登山客都已離開,紅南坑與獨立山古道,都承載著竹崎的發展史,來這才知,車子要回嘉義必須得在循太平原路回返,要不就用得走的下山。

對獨立山這名詞,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次聽到電台吳樂天講古,他說有一天廖添丁和紅龜仔流浪到諸羅城的阿里山鐵路,遇到當時正在蓋鐵路的日本總技師。這位日本技師正愁鐵路蓋不成,遇到一座獨立山不知怎麼該開過去,整個工事都停擺。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陳誼芩

南波特蘭市俯瞰圖。圖片提供:Running Hill

12月10日,國際人權日,總統馬英九頒發「2008年亞洲民主人權獎」給阿富汗獨立人權委員會主席暨書哈達組織(Shuhada Organization)創辦人西瑪•薩瑪爾(Sima Samar)醫師,但在人權日過後不到四個小時,300名警方強制驅離野草莓同學及百餘位在一旁陳情的圖博民眾,實為人權日的一大諷刺!

有一種土窯是用泥沙、稻草加榖殼組成,可以烤番薯、烤玉米,還可以用來烤雞,既環保又新奇。而桃園縣中壢市新街溪,聚集了密密麻麻的吳郭魚,但因溪水遭到沿線工廠和家庭廢水嚴重汙染,這些魚很可能含有劇毒美國緬因州的波特蘭市則因馬路污水問題大,而設立雨水逕流排放許可制度

為了直擊亞洲魚翅販賣,CNN特派記者來到台灣高雄港口,拍攝漁民運送鯊魚、處理魚翅的第一手畫面,但因魚翅出口問題敏感,漁民拒絕接受採訪。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生物多樣性:鐵道生態──綠色運輸的另一個選擇

阿里山鐵道。圖片提供:中華世界遺產協會

 

作者:廖靜蕙

軌道工程雖是陸路交通的一環,然而因其特性,對於生態的衝擊卻與公路交通截然不同。台灣於清光緒年間已興建鐵道,陸續完成西部幹線、北迴、南迴鐵道及各支線,至今,皆已電氣化、地下化。

台灣亦擁有集高山鐵道、登山鐵道與森林鐵道於一身的阿里山鐵道,台北捷運與高雄捷運亦陸續通車。1992年更研擬貫通西部南北的高速鐵路,並於2007年通車,帶來台灣南北兩地快捷的運輸。有別於國道興建通車後鼓勵私用汽車上路所形成的污染,鐵路具備集中運輸的功能,被視為綠色交通的一環,或能啟發交通運輸與生物多樣性之間的平衡。精采內文

 
  論壇:波茲南氣候會談現場觀察──面對暖化 不能僅止於減碳

作者:李河清(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譚偉恩(政治大學外交學研究所)

本月4日,英國《經濟學人》指出,國際油價跌破每桶50美元,是自2005年5月以來的最低點,也足足較今年7月的油價歷史高峰少了2/3!就好的一面來看,這篇報導是2008年年終的喜訊,仰賴石油甚鉅的人類,在經濟榮景不再的當下,可能暫時免於高油價的壓力。

然而,回顧2008年,筆者此處也提供一些數據資料和大家分享:首先,聯合國經濟社會事務部(DESA)在最新的《世界經濟社會調查2008》報告中指出,自2000年至2006年這段時間裡,地球每年發生的天災次數遠比1970年代多出4倍。而平均每年因天災所致的經濟損失高達近830億美元,是1970年代的7倍;更糟的是,未來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所造成的負面衝擊是不減反增,對於個人、社會以及國家(特別是貧窮國家)的經濟安全形成嚴重威脅……精采內文

 
  行動參與:一人一信 抗議公視預算凍結不合理

發起團體: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媒體改造學社

活動訴求: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12月9日通過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所提決議,要求公共電視等單位執行98年度預算時須逐項報請主管機關核可同意始能動支。林益世也在公視法修法提案上提出應增設公視董事名額,由現今13至15名人選,提高至17至21人。

依照公共電視法,新聞局每年捐贈9億元作為公視運作經費,皆由公視提出預算,立法院通過後動支,主管機關並無審核公共電視事業預算之權力,其目的維持公共電視財源之穩定與經營之獨立性之設計,不應輕易改變,也不容林益世等人破壌;而公視董事的代表性不在於比人數,而是在於審查過程的正當性。立法院應該重新檢討立委介入公視董事審查以及審查過程黑箱化的問題,而非以增額董事轉移焦點,林益世的提議將製造更多政治介入的機會,並癱瘓公共電視運作,與實務運作背道而馳……精采內文

 
 
 
聯合國:營建業為溫室氣體大戶 未發揮減碳潛能

摘譯自2008年12月8日ENS波蘭,波茲蘭報導;王牧農編譯; 蔡麗伶、禾引審校

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之三分之一來自建築物的能源使用,然而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發行的新報告顯示,對於對抗氣候變遷,營造業的潛能尚未被敲通。

這份報告於12月6日於波茲蘭舉行的聯合國討論氣候變遷會議最後回合之政府論壇所公佈。協商目標為達成在京都協議書於2012年有效承諾期終止後的繼任協定。然而,4000多個計畫案裡僅有10個納入提供資金給降低排放倡議的清潔發展機制(Kyoto Protocol’s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內,作為建築物能源使用的約束機制。

2007年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殊榮的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警告,與建築物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可從2004年的9億噸加倍成至2030年的16億噸。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負責人史坦納(Achim Steiner)表示,「至今數多報告強調從現存建築及新建建築來對付排放問題,包含從被動式及主動式的太陽能、低能暖氣和冷卻系統,以及節能系統等方面下手,可節省大筆費用以獲取成本效益性。」

Kuyasa居民所裝設的省能燈管 。圖片提供:UN Chronicle多數全球調查均顯示於2030年可在減低淨算成本下,於2030年減低住宅及商業建築物溫室氣體排放至30百分比。

有效的因應措施包含通風及保溫系統的改善,進一步加強天然光源、太能陽及其他天然熱能的使用。

造成建築物產業在清潔發展機制啟動6年後,仍維持在未敲通的階段,主要因素為僅有少數建築物計畫進入機制的管道。近一半的計畫案皆在註冊階段時被退回。

根據「京都協議,清潔發展機制及建築和營造產業」報告顯示,昂貴的行政費用和弱財經動機為清潔發展機制核准門檻的障礙。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dec2008/2008-12-08-01.asp

Top

 
 
  走山的人:走上獨立山古道 百年森鐵的熱絡小站

作者:阿紫

阿里山森林鐵路的其中一站。圖片提供:阿紫
阿里山森林鐵路的其中一站

離開太平後,沿著鄉道來到獨立山,也不知為何就只想去這些森鐵小站走走,它們彷彿有種魔力,驅使著我前往,包括水社寮、包括十字路……

午後的3點,登山客都已離開,紅南坑與獨立山古道,都承載著竹崎的發展史,來這才知,車子要回嘉義必須得在循太平原路回返,要不就用得走的下山。

為您發表「走山的人」第八季的第11篇文章:嘉義獨立山古道。

 古道的一段。圖片提供:阿紫
  古道的一段

特殊的螺旋狀登山

對獨立山這名詞,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次聽到電台吳樂天講古,他說有一天廖添丁和紅龜仔流浪到諸羅城的阿里山鐵路,遇到當時正在蓋鐵路的日本總技師。這位日本技師正愁鐵路蓋不成,遇到一座獨立山不知怎麼該開過去,整個工事都停擺。

雖然日本警察恨廖添丁恨得牙癢癢,但紅龜仔的巧言利齒倒也唬得這位大工程師願意擺桌來喝一杯

小站的海拔標誌。圖片提供:阿紫。 
小站的海拔標誌

就當雙方一番酒酣語熱之際,日本技師看紅龜仔正在吃著螺肉,於是問他說這是什麼東西?怎麼個吃法?

紅龜仔回答說:「就背後戳一個洞,用吸的啊!」 這位日本技師拿起螺肉的殼,看了好久好久,一句話都不說就一直看著,連紅龜仔醉了趴著睡一覺醒來後,都還在看……

於是日本技師就再問一次紅龜仔說:「確定只要背後戳一個洞,就可吃到螺壘肉?」

獨立山小站。圖片提供:阿紫。
獨立山小站
 

還沒等紅龜仔回答,忽然日本技師大叫一聲:「啊,我哉樣啊!」 他隨即告辭紅龜仔,跑回工務所,召集所有工程師緊急開會,就這樣因為螺旋的原理,終於貫穿獨立山,完成這條阿里山森林鐵路。

當然我寫的沒吳樂天講的精采,他的講古抑揚頓挫,老一輩的都知道吳樂天的鼎鼎大名,現在每天早上和傍晚的6點到8點,也都還可以聽到廖添丁的俠義故事。

步道的指示牌。圖片提供:阿紫。
 步道的指示牌

魔法愛玉

只是說書的本身,本就會增添一些鄉土趣談,至於官方記載的河合鈰太郎博士當時是否真有遇上廖添丁與紅龜仔這群人,就無需多加考證了。

但確實獨立山站的特色也就在於此森鐵的螺旋狀登山法。

小火車的聲音忽近忽遠,迴旋再迴旋,獨立山的這一段,是阿里山鐵路的最大特色,途經愛玉攤時,還會出現遊客們邊吃愛玉邊和火車打招呼的有趣畫面。

愛玉亭。圖片提供:阿紫。
愛玉亭

小孩們最喜歡吃愛玉,他們說那是可以補充體力的魔法愛玉。

只是過往繁華不再,現在除了假日加開一班外,一天也只有一班小火車上下山,我刻意開車前來,某方面也不想時間被火車給限制住。

兩個隧道之間構成一個遺世獨立的小車站,午後山友們都離去,小販也收攤,走在鐵軌上,很難得的、很愜意的,想怎麼拍就怎麼拍。熱絡的登山客走後,留下著這份山下找不到的寧靜。

人車分道。圖片提供:阿紫。
 人車分道

而獨立山一直也都是嘉義的熱門登山路線,往昔山上的村民把自家生產的農作物挑來此販售,走出紅南坑古道、獨立山古道。

要重現百年前的挑擔畫面,那種古時候的純樸小山城,現今也都還找得到,只是多了一些小餐廳、小商店而已。

值得一提的,當年蒸氣火車加水用的水塔與水鶴仍保留在車站旁,也許現今改為招呼站,但透過這些遺留下來的珍貴設備,可以想像當年這可有多熱鬧。

加水用的水塔及水鶴。圖片提供:阿紫。
 加水用的水塔及水鶴
 

寧靜的下午

我獨自咀嚼著寂靜的美,很喜歡那木造的月台椅子,也只有木頭坐起來才有踏實感。

欣慰的是,這裡的森林步道依舊保有自然的木棧道,這方面嘉義做得比台北縣好,踏在水泥花崗石上,永遠也感受不出森林的呼吸,土地的芳芬。

回到登山口的鐵軌,來這不吃碗愛玉過意不去,從八通關、瑞太,到獨立山,每每在山裡能吃到清涼解渴的愛玉,總讓我感到很幸福

木頭椅子的寧靜 圖片提供:阿紫
木頭椅子的寧靜

幾個山友仍和小販老闆聊著,我想像著一百多年來,這裡還仍保有山村人的古早風情。

秋天到了,甜柿子也結果纍纍,有一種很奇怪的植物叫「垂焦」,開在步道旁令人驚艷。

老阿伯拿了顆柿子要給我試吃,說不買就當結緣,今兒個來倒也還吃了不少東西,包括那味道苦苦的「十大功勞茶」。

十大功勞是植物名,有種小蘗科的台灣原生種就叫「阿里山十大功勞」,據說是因為在中藥上有十種療效而得名。

 商家招待的十大功勞茶。圖片提供:阿紫。 
商家招待的十大功勞茶

離開時,看著手錶已經下午4點多,怎麼下山的小火車還不來,問了老阿伯才知,之前的豪雨重創嘉義山區,小火車已停駛搶修。

心裡難免有點失落,想拍幾張小火車經過的畫面,卻未能如願。

確實這一次來,嘉義許多山路都還有零星小坍方,想想以前這裡的村民用走的下山還比較可靠呢!

【下篇預告】走過阿朗壹古道 一條正在消失的原始海岸線

Top

 
 
 
阿富汗人權鬥士西瑪•薩瑪爾醫師 獲頒「2008年亞洲民主人權獎」

本報2008年12月11日台北訊,特約記者王郁萱報導

昨日(10日)是國際人權日,總統馬英九出席台灣民主基金會舉辦的「2008年亞洲民主人權獎」頒獎典禮,頒發獎座給阿富汗獨立人權委員會主席暨書哈達組織(Shuhada Organization)創辦人西瑪•薩瑪爾(Sima Samar)醫師。現場樂生療養院以及西藏獨立運動倡議份子到場表達訴求。

對此抗議情形馬英九機智回應:「現場狀況可看出台灣集會結社的自由程度」,並藉此提及在其擔任台北市市長8年任內「台北市成為集會遊行最自由的地方,24小時都可表達意見」。為了保障合法並取締非法,馬英九特別強調集會須在「不違反法律及妨害他人自由」的前提下進行。

馬英九表示,選舉只是民主的形式而已,真正的民主仍在於保障人民的自由、人權與法治,當政者在推動民主憲政的過程中應避免非自由主義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情況。

馬英九致詞時承諾,明天將請外交部再次提出1966年聯合國通過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盟約》與《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盟約》兩項國際人權盟約,促使立法院通過、經總統批准後,再依國際慣例送國際機構呈報,期望將國際人權規範落實於國內,使台灣的人權水準向世界看齊。

西瑪•薩瑪爾醫師於1989年流亡巴基斯坦期間創立的書哈達組織是阿富汗經營最久的非政府組織,同時也是由阿富汗女性所領導的最大非政府組織,19年來設立數十間診所、醫院及學校,提供阿富汗境內的女性,以及巴基斯坦境內的阿富汗籍女性難民各種醫療、教育及經濟發展的服務。

長期的內部衝突非但使阿富汗的民主進展遲滯,還使阿富汗人民生活民不聊生。西瑪•薩瑪爾醫師於發表獲獎感言時表示,在她受獎的同時,仍有無數的阿富汗人民連充飢的食物、清潔的水源、簡單的庇護處所等最基本人權都無法獲得。

Top

 
 
 
泥沙、稻草加榖殼 土窯環保實用

摘錄自2008年12月10日客家電視台苗栗報導

大湖薑麻園地區,日前研發特別的土窯,與一般田間焢窯所使用的材質,大不相同,利用泥沙加上稻草與榖殼,做成環保實用的土窯,讓來訪遊客覺得十分新奇。

為了讓來訪遊客,體驗客庄農村樂趣,大湖薑麻園地區特別製作,焢窯用的古早味土窯,由於山區泥土較鬆,不像一般農田可用較黏的土塊作窯,所以就想出了泥沙加上稻草榖殼,做出特殊造型土窯,不但堅固 還可以重複使用。

許多遊客看到新穎的土窯,可以烤番薯 烤玉米還可以烤雞,都覺得有趣又環保。

遊客:「第一次看到這種搭起來的,很可愛又很新鮮,而且還滿方便的,剛才知道原來這個不塌的話,就可以一直用下去,很方便又很有趣。」

Top

 
 
  溪水污染嚴重 吳郭魚恐含劇毒

摘錄自2008年12月10日華視新聞桃園縣報導

密密麻麻的吳郭魚盤據了整條桃園縣中壢市的新街溪,上萬隻的吳郭魚全部擠在一起,讓不少白鷺鷥徘徊在水面準備要刁起溪中的魚填飽肚子,不過這條新街溪遭到沿線工廠和家庭廢水嚴重汙染,這些在溪中繁殖的吳郭魚很可能含有劇毒。

原本新街溪污染程度相當嚴重,經環保局取締地下工廠後,水質才大幅改善,現在竟然成為吳郭魚繁殖的最佳場所,從中游的鎮地區到中壢忠福里一帶全都布滿吳郭魚群,不少民眾甚至蠢蠢欲動想來撒網捕魚。

這群數量龐大的吳郭魚可能是為了取暖才通通擠在一起,但是新街溪附近的家庭廢水都是直接排放到溪中,民眾可千萬別貿然捕魚來吃以免中毒。

Top

 
 
  馬路污水問題大 波特蘭設立雨水逕流排放許可制度

摘譯自2008年12月8日ENS美國,緬因州,波特蘭報導;陳維婷編譯;蔡麗伶、禾引審校

南波特蘭市俯瞰圖。圖片提供:Running Hill在緬因州的波特蘭市,建築物的停車場或屋頂等非滲透性鋪面若佔地超過1英畝(0.4公頃),現在開始必須根據清淨水源法案申請許可,才能將雨水逕流排放到波特蘭市區周圍的隆溪(Long Creek)流域。

隆溪流域一帶是緬因州成長最快速的區域,近來的各種開發建設包括緬因商城(Maine Mall),州際公路、工業廠房,辦公園區、旅館等,造成非滲透性鋪面增加,更多污染物被雨水沖刷流入隆溪。

非滲透性鋪面的擴增讓雨水逕流的總量及頻率上升,使得隆溪水質惡化,不符合衡量表水健康程度的緬因州水質標準。

美國環保署與緬因州環保部門在12月5日宣佈,要更嚴格管制排放進入隆溪的污染雨水逕流

建物的非滲透性鋪面若超過1英畝,許可制度要求產權擁有者必須透過各種方式減少污染,包括讓雨水能滲入土壤、更頻繁並更徹底清掃街道、在建物內儲存石油、油漆等污染物質更為謹慎,以及進行雨水逕流的其他管理或是溪流復育行動等。

當車輛每次經過或停放在大型停車場與道路,污染物就會累積,包括輪胎磨損殘留的鋅,柴油燃燒產生的鉛,煞車磨損產生的銅等等。污染物質堆積在硬質的表面,之後就被雨水沖刷,不像自然情形下能夠滲入土壤中。

在購物商場、停車場等擁有大範圍鋪面的地點,雨水逕流會將高濃度的沉積物、營養鹽、與有毒金屬帶入附近的水域。每當波特蘭出現明顯降雨的時候,綜合污水下水道便會將雨水與未處理過的廢水一併送進卡司寇 灣(Casco Bay) 。

緬因環境部在1998年確認隆溪周圍出現水質惡化,原因是購物中心、商圈的快速發展。環境部早早便進行許多科學研究,增加對隆溪流域物理、生物與水文特徵的了解。

研究分析結果顯示,影響隆溪的除了雨水從非滲透性鋪面沖刷下來的污染物,該區域雨水逕流的總量也是因素之一。

本次代表保育法律基金會(Conservation Law Foundation),請求環保署針對隆溪污染排放執行許可管制的律師辛屈曼(Steve Hinchman)表示,「雨水逕流已經成為新英格蘭地區水污染的首要原因,如不加以控管,受污染的雨水逕流將摧毀緬因海岸寶貴的海灣與沙灘。」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dec2008/2008-12-08-091.asp

Top

 
 
  漁民處理魚翅 CNN來台追蹤採訪

摘錄自2008年12月10日TVBS高雄報導

為了直擊亞洲魚翅販賣,CNN特派記者來到台灣,CNN記者莉莎•梁:「現在是一大清早,我們在台灣南部城市高雄。」

坐上車,CNN記者和保育人士一路從市區趕到高雄的港口,想要拍攝漁民運送鯊魚、處理魚翅的第一手畫面。莉莎•梁:「那輛卡車上全是魚翅。」 不過CNN直接到漁港拍攝,引起漁民的騷動。漁民:「你站住!」CNN記者:「有什麼問題,有什麼問題?」漁民:「我不喜歡這樣。」CNN記者:「這是你的漁船嗎?」漁民:「我不喜歡這樣。」 儘管台灣沒有立法禁止捕捉鯊魚,漁民仍然直接用手擋住鏡頭,想阻止CNN記者拍攝的行為,保育人士是這麼解讀。保育人士:「這是公開場合,所以為什麼不能拍?事實上這件事本身沒錯,不過漁民心裡明白魚翅出口是個敏感議題。」

CNN選擇高雄的港口做為直擊地點,這些載滿魚翅的遠洋漁船,最大的消費客群其實是在對岸,中國大陸,不過漁民割掉魚鰭將鯊魚拋入海裡的畫面,透過CNN國際媒體一再傳送,也使得台灣漁民成為保育爭議的焦點!

Top

 
 
  生物多樣性:鐵道生態──綠色運輸的另一個選擇

作者:廖靜蕙

阿里山鐵道。圖片提供:中華世界遺產協會軌道工程雖是陸路交通的一環,然而因其特性,對於生態的衝擊卻與公路交通截然不同。台灣於清光緒年間已興建鐵道,陸續完成西部幹線、北迴、南迴鐵道及各支線,至今,皆已電氣化、地下化。台灣亦擁有集高山鐵道、登山鐵道與森林鐵道於一身的阿里山鐵道,台北捷運與高雄捷運亦陸續通車。1992年更研擬貫通西部南北的高速鐵路,並於2007年通車,帶來台灣南北兩地快捷的運輸。有別於國道興建通車後鼓勵私用汽車上路所形成的污染,鐵路具備集中運輸的功能,被視為綠色交通的一環,或能啟發交通運輸與生物多樣性之間的平衡。

低生態衝擊的綠色交通

新中橫公路原為阿里山到塔塔加之間的鐵路,民國76年拆建成公路,沿線原為獼猴、黑熊之棲地,因此需架設橋網彌補棲地分割的問題,而公路上仍不時可見獼猴停留,難免帶來人猴驚鴻一瞥的虛驚場面。在鐵道時代,因鐵道兼具軌距小、通過時間短、班次固定、夜間不行駛、集體運輸等特性,較無棲地零碎化的現象。

國內知名的鐵道專家蘇昭旭以阿里山鐵道為例說明,此鐵路原為日本人興建,興建時即顧及環保條件。鐵道軌距76.2公分,包括枕木等不超過3公尺,佔據的面積不大;小火車班次固定,傍晚即不再行駛,對於生態的衝擊有限。阿里山鐵道至今仍可見獼猴等小動物逗留,這與青藏鐵路通車至今,藏羚羊未因此減少數量若符。

瑞士是世界上高山密度最高的國家,少女峰、馬特杭峰和白朗峰這些世界美景,海拔皆在2000公尺以上,因此瑞士在規劃運輸交通時,便以高山鐵道為主。汽車只能開到郊外,之後遊客需藉由電動車、獸力車(由馬或狗拉的車子)或電氣化火車,才能抵達海拔較高的景點。這也使得瑞士成為高山鐵道最密集的國家,仍能於生態保育上樹立典範。蘇昭旭認為台灣鐵道技術不落人後,但在交通、經濟政策上,需更積極有為。

鐵道最廣為人知的即為集體運輸、「化零為整」的功能,一列台鐵列車可換算50部汽車、高鐵列車更高達400部汽車的運輸量,產生的污染卻遠低於汽車。隨著高速鐵路時代的來臨,快速便捷且節能減碳的移動方式,再度翻轉台灣民眾對運輸的概念與態度。

台灣高鐵經驗:為老樹繞路、復育水雉

高鐵繞過老樹而行。圖片提供:台灣高鐵公司 台灣的高速鐵路(以下簡稱高鐵)是近期的鐵道代表。台灣高速鐵路公司(以下簡稱台灣高鐵公司)是依據《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由5家公司發起,自1998年成立以來,除了興建工程,同時也由政府接手地方陳情書,一一克服在經政府選定的路線上遭遇的問題。然而高鐵公司站在民間企業的立場,處理效率及態度上必須更謹慎主動。

首先,高鐵公司必須抉擇是否留下300年老樹。新竹金山里一顆老樟樹就在原路線上,經過當地民眾陳情,高鐵公司多花了六千萬元讓鐵路轉彎,不但保留了這顆當地住民生活與信仰中心的老樟樹,還創造了「金山面」社區總體營造的故事,這段故事並在地方傳為美談。

此外,高鐵路線經過的官田葫蘆埤,正好是台灣少數的菱角農地之一,為環境敏感的水雉棲地。為了留住水雉,高鐵公司與民間團體合作展開一連串的復育工作。從棲地評估、租地、營造,帶動許多志工參與,並由專家學者幾次的交、接棒,經過10年,水雉在台灣由原本的50對不到,增加至500對左右,光以台南縣境內估計即有200對水雉,而設置在官田的水雉生態教育園地常態性約有40幾隻水雉。

高鐵公司教育推廣專員莊慧君表示,水雉特性喜愛將卵隱藏於浮葉性植物葉片下,隨著復育水雉的需求,園區內引進了原本常見於台灣,卻因溼地減少而逐漸少見的水生植物,除了菱角,還有芡實、印度莕菜、睡蓮、荷花、蓮篷草等。

高鐵在保育上的努力,使得台灣有機會躍上國際保育舞台。「Bird Watch」2000年即曾報導珍•古德博士對台灣高鐵在官田水雉保育的肯定。

減少鳥擊 樹立工程典範

高鐵初通車時,列車經過新竹、彰化八卦山、台南七股一帶,原本即為生物棲息地段,鳥擊情形相當嚴重,特別是清晨的班次,車頭更是血跡斑斑。「鳥擊」是交通運輸的重要議題,雖然已知對於高鐵行車不會造成危險,但站在尊重生命及保育的立場,不斷有民間團體持續關心。而高鐵公司也積極尋求解方。

蘇昭旭提及動物雖然有學習的能力,但面對新事物如高鐵,仍需一段適應時間;此外,清晨列車可能與干擾鳥類作息時間,導致躲避不及,因此建議,清晨班次的列車,可沿路鳴笛,藉以警告鳥類閃躲。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邱銘源執行長則建議採集鳥擊產生的血液,進行DNA比對,並調查鳥擊發生時的「熱點」──最常發生的地點、「熱時」──時間、速度、棲地所屬型態、季節等,以及鳥種分佈,並以收集之資料,發展解決方案。高鐵公司發言人賈先德表示已於駕艙全程紀錄,待進一步研擬出最佳解決之道。

鐵道工程對於台灣高密度人口的地區,或許是滿足運輸需要與降低生態衝擊的一線契機。以台灣高鐵為例,一個建設工程原本給人「見屋拆屋,見樹即砍」的印象,卻為了永續的觀念,保存了重要的人文與自然生態遺產,反倒使一個地區保留並繁衍了多樣性生物。未來台灣仍陸續進行陸路交通工程,高鐵生態保育與環境永續的經驗,或能啟發道路工程與環境的關係。

※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論壇:波茲南氣候會談現場觀察──面對暖化 不能僅止於減碳

作者:李河清(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譚偉恩(政治大學外交學研究所)

本月4日,英國《經濟學人》指出,國際油價跌破每桶50美元,是自2005年5月以來的最低點,也足足較今年7月的油價歷史高峰少了2/3!就好的一面來看,這篇報導是2008年年終的喜訊,仰賴石油甚鉅的人類,在經濟榮景不再的當下,可能暫時免於高油價的壓力。

然而,回顧2008年,筆者此處也提供一些數據資料和大家分享:首先,聯合國經濟社會事務部(DESA)在最新的《世界經濟社會調查2008》報告中指出,自2000年至2006年這段時間裡,地球每年發生的天災次數遠比1970年代多出4倍。而平均每年因天災所致的經濟損失高達近830億美元,是1970年代的7倍;更糟的是,未來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所造成的負面衝擊是不減反增,對於個人、社會以及國家(特別是貧窮國家)的經濟安全形成嚴重威脅。

其次,《科學》期刊在今年8月的一篇專文指出,全球海岸死區(dead zones,指低氧海洋地區)已爆增到405個,數量在1995年到2007年間增加了1/3,而原因與棲地受到破壞和氣候暖化問題所引發的藻類過度生長有關。另外,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公布的資料,過去35年內地球陸生物種少了25%、海生物種少了28%、淡水物種少29%,而海鳥則是少了30%。持續的氣候變遷與極端天候讓未來物種消失的情況越演越烈。

無論從經濟還是環境的角度來看,上述資料都顯示出全球暖化對於人類整體的生存構成重大安全威脅;其中,貧窮與發展中國家在經濟上所受到的衝擊會比已開發國家來得嚴重,因為他們欠缺基礎建設和應變天災之能力。而已開發國家雖然在氣候變遷問題上的適應(adaptation)與減緩(mitigation)能力較優,但面對資源耗竭與環境惡化,同樣是束手無策。

正因為氣候變遷已成為人類本世紀面臨之最嚴峻挑戰,國際社會自1992年6月《氣候變遷框架公約》開放給國家簽署以來,共同治理氣候暖化的氛圍已逐漸形成和趨於成熟。去年12月,在印尼通過的「峇里路線圖」(Bali Road Map)更進一步要求各國最晚要在2009年12月召開的《氣候變遷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國大會以及《京都議定書》第5次締約國會議(COP15/CMP5)時做出結論,達成承接《京都議定書》2012年到期後的全球抗暖化新協議。

作為COP15/CMP5的「墊腳石」,目前在波蘭波茲納舉行的COP14/CMP4,對於「後京都」時期國際抗暖化行動方針的確立,扮演著關鍵角色。目前會議已進行一周,來自近200個國家的官員和專家連日來不斷磋商與交換意見,好為第11日至12日即將登場的高階部門暨部長級會議鋪路。但諷刺的是,本次會議的主辦國,波蘭,和其他8個東歐國家已經表態拒絕支持歐盟碳排放減量20%之目標,而原因是不想讓自己受限於碳排放的國際拘束,從而影響經濟成長。

此種自利的心態各國皆有,在此不予置評,但認為逃避減量拘束就能維持經濟表現的觀念應予糾正。暖化的嚴重性已不是單靠減碳就能消除,誠如《氣候變遷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德布爾(Yvo de Boer)於8日會議中的簡報所言,風險與災難管理以及保險措施的重要性已是國家在節能減碳之外,適應氣候變遷不可或缺之能力,更是「後京都」機制的重要內容。此外,如何減少發展中國家因伐林或森林環境惡化造成的碳排放(REDD)問題,也成為本次COP14/CMP4會議之焦點。簡言之,風險控制、調適能力的建構和環境生態的保護三者,已是國家在追求經濟成長時必須考量的議題。

高爾(Al Gore)在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上的演說中呼籲世人:「If you want to go quickly, go alone. If you want to go far, go together. We need to go far, quickly.」。面對全球暖化,台灣作為地球的一份子不但不能置身事外,更應全面參與。現階段除了派人至波蘭參與COP14/CMP4之外,推動《溫室氣體減量法》的通過和規劃各種「節能」與「防災」政策,不但不違背台灣經濟發展之長遠利益,且與國際環保潮流的永續發展精神緊密契合。

Top

 
 
  行動參與:一人一信,抗議公視預算凍結不合理

發起團體: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媒體改造學社

活動訴求: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12月9日通過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所提決議,要求公共電視等單位執行98年度預算時須逐項報請主管機關核可同意始能動支。林益世也在公視法修法提案上提出應增設公視董事名額,由現今13至15名人選,提高至17至21人。

依照公共電視法,新聞局每年捐贈9億元作為公視運作經費,皆由公視提出預算,立法院通過後動支,主管機關並無審核公共電視事業預算之權力,其目的維持公共電視財源之穩定與經營之獨立性之設計,不應輕易改變,也不容林益世等人破壌;而公視董事的代表性不在於比人數,而是在於審查過程的正當性。立法院應該重新檢討立委介入公視董事審查以及審查過程黑箱化的問題,而非以增額董事轉移焦點,林益世的提議將製造更多政治介入的機會,並癱瘓公共電視運作,與實務運作背道而馳。

林益世委員此舉不僅幫政府大開控制公視的大門,透過預算細目審定幹預公視自主運作,違反黨政軍退出媒體的社會共識,同時將違背馬英九總統就職演說時所強調「絕不干預媒體」的承諾,也逼迫台灣新聞自由及公共電視自主嚴重倒退。

諸衡民主國家的公共媒體未見年度預算須逐項報請主管機關核可同意始能動支,林益世委員的提案將使台灣在國際社會蒙羞,我們對此要表達嚴正抗議。 我們呼籲支持公視的朋友透過電子郵件、傳真、網路留言,或打電話給林益世委員、立法院國民黨黨團表達您的不滿,別讓林益世傷害公視,也要求馬英九總統管管林益世,不要害公視!

我們能一起為公視做什麼:

趕快上民間搶救公視基地,掌握更多活動訊息!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易俊宏•網編:陳誼芩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