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9.1.7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三重社區大學
20081218環境手札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海洋台灣
水產出版社
蔬食抗暖化行動聯盟
濕地保護聯盟
 
 
春節火車票開放預購 多數花東人仍買不到「安全回家的票」
【相關連結】
花東青年向交通部要火車票 台鐵24日將增開太魯閣號
花東鐵路電氣化雙軌化 悄悄開動
「給我一張安全回家的票」交通部陳情
2008台灣回顧:蘇花高高潮迭起

因應春節返鄉人潮,台鐵今(7)日上午6時起開放東部幹線與南迴線網路及語音訂票,10多名在旅居台北的花蓮青年,一大早便在台北車站現場,以無線網路和手機訂票,在現場媒體見證下,檢驗花東人究竟能不能買到票回家過年。

結果,台北大學蔡中岳同學順利搶到頭香,訂到連假前一天23日晚上七點的太魯閣號,九點就能到達花蓮。不過,與他一同訂票另外9名青年就沒那麼幸運,短短30分鐘內,不是電話撥不進去,就是網路上訂票好不容易輸入完資料,則跑出該車次售罄的畫面,只有兩名訂到票,另有7人,不是得「站火車」回家,就是得另想辦法,分區段訂票。精采內文

 
 
  透視中國:中國限塑令後 垃圾袋難說再見?
目前的垃圾袋大多是由廢舊塑膠製成,主要的成分和原來的購物袋相同,都是聚乙烯,在自然界可以長期相當穩定的存在,很難進行生物降解。圖片提供:net_efekt

作者:李思奇(中外對話副主編)

中國禁止人們使用低品質的購物塑膠袋,但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垃圾袋會成為下一波白色污染源?

隨著「限塑令」在中國國內雷厲風行地推行,現在已經很少見到四處飄揚的購物塑膠袋了,但在都市生活中,垃圾袋的普及程度恐怕不亞於超市的購物塑膠 袋,而且,由於幾乎相同的材質,垃圾袋已經成了購物塑膠袋之後另一個白色污染源。在北京各社區的垃圾收集站,滿目都是裝著各種生活垃圾的垃圾袋,這些垃圾袋最終會往哪裡去?會對我們的環境產生怎樣的影響?這些問題都令人感到憂慮……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陳誼芩

救難人員正在整頓德州風災過後之殘骸。圖片提供:Mike Moore 。

中國環境報社在中國環境保護部的批准下,公佈了2008年中國國內、國際十大環境新聞;在國際新聞方面,「大氣褐雲威脅亞洲」受到關注。而台灣昨日在遙遠的東沙島,啟用空氣品質監測站,將長期監測來自東南亞地區及中南半島南端的空氣汙染物,並了解其對台灣地區空氣品質的威脅。

空氣污染是跨國性問題,但國內的不明氣體外洩問題,更是亟待解決!高雄縣大發工業區一個月發生四次不明氣體外洩,導致師生送醫、移校上課;而散發毒氣的工廠卻仍未關廠或遷離,民眾賠上的健康,誰來負責?

2008年真是多災多難的一年!金融風暴和氣候變遷導致天災所造成的生命損失,使得2008年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評比為有史以來最具破壞力的一年。根據歐盟2008年底的生物多樣性報告,如果2010年前再不採取「大動作」,生物多樣性將持續流失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壇:大寮鄉空汙抗爭:永續發展破綻啟示錄

作者:康世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

台灣還未走入永續發展的工業文明

當我們聽到這樣的故事,朋友的孩子因為在學校受到附近工廠有毒氣體飄散的影響,因為數度送醫而不敢上學!再聽到學生們的家長為了照顧自己遭毒氣污染的小孩而向自己工廠請假,主管卻因一個月內請假次數太多而警告再請就開除,我們在震驚之餘,或許會以為這是個年代久遠的故事,或者,以為是發生在印度或中國某個落後工業小鎮的事件,但這一切都發生在2009年元旦前的台灣,只是大多數的公民們以為台灣早已永續發展,忽略此地方事件背後的意啟示。

位於高雄縣大寮鄉潮寮村的潮寮國中和國小因為鄰近大發工業區,師生以數度因為有氣體引起的中毒嘔吐現象而送醫。當地有居民念國中的女兒從12月初工業區發生惡臭,至今已數次「被毒倒送醫」,嚇得不敢去上學……精采內文

 
 
 
春節火車票開放預購 多數花東人仍買不到「安全回家的票」

本報2009年1月7日台北訊,莫聞報導

因應春節返鄉人潮,台鐵今(7)日上午6時起開放東部幹線與南迴線網路及語音訂票,10多名在旅居台北的花蓮青年,一大早便在台北車站現場,以無線網路和手機訂票,在現場媒體見證下,檢驗花東人究竟能不能買到票回家過年。

結果,台北大學蔡中岳同學順利搶到頭香,訂到連假前一天23日晚上七點的太魯閣號,九點就能到達花蓮。不過,與他一同訂票另外9名青年就沒那麼幸運,短短30分鐘內,不是電話撥不進去,就是網路上訂票好不容易輸入完資料,則跑出該車次售罄的畫面,只有兩名訂到票,另有7人,不是得「站火車」回家,就是得另想辦法,分區段訂票。

蔡中岳認為,不是所有人都像自己這般幸運,期待有更多花蓮人有「安全回家的票」,不必忍受如此的訂票過程,甚至辛苦過後仍無法拿到一張票,他呼籲,蔡中岳認為,花東人二、三十年來每逢過年過節就為了一張票傷透腦筋,屢向政府與台鐵陳情反映都無解,但馬英九總統日前到花東聽到民意,承諾改善後,台鐵實施加掛車廂、週末加開班次等措施,運能即有所提升。可見「只要願意做,改善鐵路運輸是最可能『馬上』改善花東交通的方式。」

蔡中岳呼籲,希望台鐵再提升花東的運能,希望能在春節前達到每天單向至少15,000個座位。

另外,費盡心力勉強訂到莒光號的海洋大學學生黃毓棻,則提醒行政團隊,馬英九總統的「花東地區幸福工程」政見中,4年內增購太魯閣號車輛72輛,達成每40分一班,台鐵規劃2010年採購48輛顯然還不夠。她希望台鐵能夠加緊採購太魯閣號,讓花東人都能享受到,更多舒適、快捷、穩定、密集的太魯閣號班次。

相對住在花蓮市的黃毓棻,家住在花蓮玉里的實踐大學學生林晏丞則更為辛苦,他原本想以手機進電話語音系統訂票,卻一直佔線進不去。他強調,就算台北到花蓮有票,從花蓮到玉里最快的自強號也要一個半小時,大家應該也要關注到花蓮縣區域內部的交通問題。馬英九總統的「花東地區幸福工程」政見也提到,7年內完成花東鐵路電氣化及部分路段雙軌工程。他希望,在處理北花之間的訂票問題之餘,也能趕快讓花東人民享受全線電氣化的鐵路品質。

整體而言,花蓮旅北青年此次檢驗行動,對台鐵雖尚可接受但不盡滿意,還是有很多人必須無奈地「站火車」返鄉。

針對花蓮青年訴求,台鐵營運處科長林竣曜則回應,春節期間,台北到花蓮區間的運能已有所提升,光自強號就加開145趟,莒光號也加開99趟,平均每天可提供21,000個座位。

林竣曜也表示,台鐵已修改訂票規定,從訂票成功3天內取票改為2天內,所以,今天沒訂到票的民眾,1月9日還有機會。他表示,台鐵與中華電信今年各投入40多人監控電話與網路訂票系統,在開放訂票的前3分鐘,有15,000筆成功訂票記錄,共賣出34,000張票,到早上6:30為止,有91,000筆成功訂票記錄,賣出160,000張票;平均每次訂票購買2.2張票,並沒有出現黃牛或駭客的異常訂票狀況。

Top

 
 
  透視中國:中國限塑令後 垃圾袋難說再見?

作者:李思奇(中外對話副主編)

中國禁止人們使用低品質的購物塑膠袋,但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垃圾袋會成為下一波白色污染源?

隨著「限塑令」在中國國內雷厲風行地推行,現在已經很少見到四處飄揚的購物塑膠袋了,但在都市生活中,垃圾袋的普及程度恐怕不亞於超市的購物塑膠 袋,而且,由於幾乎相同的材質,垃圾袋已經成了購物塑膠袋之後另一個白色污染源。在北京各社區的垃圾收集站,滿目都是裝著各種生活垃圾的垃圾袋,這些垃圾袋最終會往哪里去?會對我們的環境產生怎樣的影響?這些問題都令人感到憂慮。

北京從1997年開始推行袋裝垃圾,之後垃圾袋就迅速普及,同時也帶來了相當大的環境壓力。北京2007年共產生生活垃圾619萬噸,各種途徑使用的垃圾袋超過了50億個。以前作為一種節約手段,很多城市居民都是將購物塑膠袋作為垃圾袋來進行二次利用,中國國內的限塑令推行之後,購物塑膠袋的用量大減,據相關媒體報導,各大超市垃圾袋的銷量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長。

另一方面,和購物塑膠袋不同,中國政府並未針對垃圾袋制定專門的標準,因此,當小作坊因為「限塑令」的推行無法繼續生產購物袋之後,就可能大部分轉產垃圾袋,這樣勢必造成大量的劣質垃圾袋充斥市場。

目前的垃圾袋大多是由廢舊塑膠製成,主要的成分和原來的購物袋相同,都是聚乙烯,在自然界可以長期相當穩定的存在,很難進行生物降解。而且和購物袋比起來,垃圾袋一般比較薄,厚度大都在0.005毫米至0.01毫米之間,這個資料遠低於中國針對購物袋規定的不小於0.025毫米的要求。但是由於相關 的標準和監管的缺失,這種狀況仍將持續。

同樣的,由於相關標準的缺失,目前在售的垃圾袋中,可降解產品所占的比例極小。《法制晚報》的記者在前不久做過的一個調查顯示,在家樂福、易買得、好又多等超市所陳列的10多種不同品牌的垃圾袋,其中增厚型、有可降解「環保」標示的僅有一兩種。但其價格高達每30只5.8元,算下來,單價遠遠超過普通垃圾袋,所以選購的人並不多。

而目前即使是標明可降解的垃圾袋,也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據脫普日用化學品(中國)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對有關媒體介紹說,現在市場上所謂的可降解塑膠袋,只是添加了10%∼15%的可降解成分,但仍有85%∼90%無法完全降解,而且因為增加了可降解添加物,反而造成承重性和防漏功能下降。

誠然,和原來超市免費提供的塑膠購物袋不同,垃圾袋是需要付錢的。但是對於日漸富裕的都市人群來說,極其低廉的價格根本無法對垃圾袋的使用形成制約,而垃圾袋某種程度上已經成了都市生活的一種必需品,也使得他們基本上無法自發的消失或者縮減使用。甚至,在北京這樣的大都市,連城市環衛工人都開始大量使用垃圾袋來減少公共垃圾桶的清洗工作了。同時,和購物袋相比,垃圾袋的消費彈性很小,使用量比較穩定。另外,和購物袋不同,垃圾袋是絕對的「一次性」用品,無法由居民自行回收利用。

鑒於上述原因,雖然「限塑令」推行之後,塑膠購物袋的用量有了將近三分之二的縮減,但是針對垃圾袋,想說再見的難度卻要大得多,要想大幅度降低垃圾袋的使用量,避免垃圾袋成為城市新的白色污染源,一個「限」字肯定是遠遠不夠的。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08年12月23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Top

 
 
 
2008年度中國國內、國際十大環境新聞發布

摘錄自2009年1月6日新華網報導

經環境保護部批准,1月5日中國環境報社發布了2008年度中國國內、國際十大環境新聞。

此次入選的2008年度中國國內十大環境新聞是:環境保護部組建﹔全國污染減排繼續保持雙下降趨勢﹔國家投入3500億元用於生態環境建設﹔國務院批准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環評審批強化服務意識﹔北京成功舉辦一屆綠色奧運會﹔汶川大地震應急得力確保環境安全﹔全國生態功能區劃完成﹔國務院發布全國限塑令﹔環境衛星成功發射。

入選的2008年度國際十大環境新聞是:中國提出「兩個堅定不移」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環境保護的影響﹔中美能源與環保合作成果豐碩﹔中國落實千年發展目標進展順利﹔亞歐首腦會議發表「可持續發展北京宣言」﹔聯合國倡議世界各國力推低碳經濟﹔中國為應對氣候變化不斷作出新貢獻﹔大氣棕色雲威脅亞洲﹔波茲南大會未取得實質性突破﹔英國成為首個為氣候變化立法的國家﹔全球可持續生物保護遠景目標建立。

「十大環境新聞」發布適逢中國環境報創刊25周年,環保部副部長潘岳表示,加強環境新聞宣傳和輿論監督對於中國環境保護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環境新聞工作者已經並正在改寫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歷史。

Top

 
 
 
東沙空氣品質監測站啟用 監測「亞洲褐雲」

本報2009年1月7日台北訊

「東沙空氣品質監測站」昨(6)日由環保署長沈世宏、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吳全安、東沙巡防指揮部指揮官王家遴共同主持揭牌典禮後正式啟用運轉,這個測站設於遙遠的東沙島,是台灣目前最南端的空氣品質監測站,將長期監測來自東南亞地區及中南半島南端的空氣汙染物,了解其對台灣地區空氣品質的威脅。

沈世宏致詞指出,由於亞洲各國工業快速發展,石化燃料消耗量及人為汙染物的排放都大量增加,加上區域性生質燃燒等影響,東南亞地區產生的空氣汙染物,在西南氣流引導下長程傳輸,對台灣的空氣品質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東沙島剛好位於這個汙染物長程傳輸的路徑上,加上島上沒有經濟活動及汙染,非常適合設置空氣品質背景監測設施,扮演空氣品質監測「前哨站」的任務。

印尼、中南半島、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在夏季(7至9月)經常因為大量燃燒農作物或山林樹木,造成嚴重的空氣汙染,加上工業污染物的排放,經常形成「霾害」,嚴重的程度對區域氣候、降雨、農業、人體健康都造成影響。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研究,將這種霾雲稱為「亞洲褐雲」,意指連白雲都變成褐色。當夏季西南季風盛行時,東南亞地區這些空氣汙染物就可能向北長程傳輸到台灣地區。

目前環保署在東沙空氣品質監測站設置的是「旋轉式輻射儀」,透過數據線路每一小時傳送一次監測資料回台灣,採全自動控制。此一儀器可以分析大氣中懸浮微粒、臭氧、水氣等項目,有助於掌握空氣汙染物長程傳輸對台灣地區的影響。未來環保署將視這項儀器運轉情形及實際需求,再評估是否增設其他儀器。

吳全安則指出,東沙環礁是世界珍寶,環保署設置的背景偵測站從玉山延伸到海洋,涵蓋面更廣,東沙監測站將有效反映東沙島環境品質的現況。

東沙島位於高雄市西南方450公里,香港則在其西北方僅315公里,因此在適當氣流條件下,東沙島測站還可以監測大陸珠江三角洲(廣州、深圳等)地區空氣汙染物傳輸情況。

沈世宏指出,空氣汙染物長程傳輸是不分國界的區域性課題,環保署已在玉山國家公園南緣的鹿林山(海拔2862公尺)設置國際級空氣品質背景測站,除東沙島之外,近期內也將在馬祖列島的「東引島」設置我國位置最北的監測站。未來東沙島、東引島、鹿林山這三點將構成大三角形的空氣品質監測網。

環保署未來也將透過這個監測網,推動國際間監測資料的交換與數據比對,進行聯合密集觀測及監測技術的交流,將可大幅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能見度。

目前我國共有76個一般空氣品質監測站,其主是要針對「民眾暴露」及空氣品質法規的觀點設站,東沙等3個背景測站則是從「長程傳輸」的觀點設置,監測的是大尺度的範圍。東引島測站未來將是大陸地區空氣汙染物(如沙塵暴、工業污染物)向南長程傳輸的前哨站。

Top

 
 
 
潮寮師生送醫、移校上課 居民不滿

摘錄自2008年1月6日今日新聞報導

針對大發工業區外洩不明氣體,縣長楊秋興6日到建佑醫院探視潮寮國中送醫師生,並前往和春技術學院萬大校區關心學生上課情形。為確保村民安全無虞,他指示環保局持續監控空氣中有毒氣體,他也表示縣府將加強評估,若確保安全無虞,不排除讓學生提早回校上課。

近一個月來大發工業區連續四次發生不明氣體外洩,不僅危害師生身體健康,也影響潮寮國中、潮寮國小教學。目前潮寮國中仍有一名老師及二名學生不適住院,症狀多為拉肚子、頭暈、咳嗽及嗜睡,其中,王台慶同學的父親,更因擔心過度,於1月3日辭世,處境令人同情。

楊秋興表示,目前當務之急是要找出病因、對症下藥,解除居民疑慮,他也指示環保局持續運用紅外線光譜儀,確實作好空氣檢測,監測空氣中氣體含量是否會對人體產生危害,保障潮寮的師生及居民的學習品質及生命安全。

Top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08年,生存於危機中的一年

摘譯自2008年12月31日ENS,肯亞,奈洛比報導;YT Chen 編譯;莫聞審校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2008年底的評價,金融風暴和氣候變遷造成的天災所造成的生命損失,使得2008年成為有史以來最具破壞力的一年。

熱帶氣旋納吉斯在2008年6月於緬甸境內奪走7萬8千條人命。大西洋的颶風季節在加勒比海、中美洲,和美國境內造成浩劫。

世界最大的再保險公司─慕尼黑再保險,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機構合夥人估計,與天氣有關的大災難於2008年耗費約2千億美元,是2007 年損失的兩倍以上。

氣候異常,包括毀滅性的洪水、嚴重的乾旱、暴風雪、熱浪和強烈冷氣團替2008年寫下註解。 北極的冰體體積降到了有史以來第2低的水準。

在2008年稍早,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長史坦納(Achim Steiner)說,「我們所目睹的極端天氣事件正強調人類對自然災害的不可抗性,如果氣候變遷未被查覺,則科學家預言這種不可抵抗性將會增加。」

變化中的氣候

哥斯大黎加的Aature Air為第一個採用碳中立的航空公司。圖片提供: Nature Air  。2009年12月將於哥本哈根舉行的年度聯合國氣候會議,各國政府預料將同意一項限制氣候溫室氣體排放的條約,以銜接將於2012年終止的京都議定書。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正號召聯合國各機構,各國政府,社群團體,企業和產業界,藉由支持這項於2012年後針對氣候變遷的決定性協議來聯合對抗氣候變遷。

這項聯合對抗氣候變化的活動可望促使世界領導人在哥本哈根會談期間達成概括性、綜合性,受認可的約定。

各國必須同意減少其排放量的模式,並且透過推動再生能源、促進環保技術投資、保護大自然的自然碳匯量,以及替產業和企業界訂定明確的排放上限等方式,來對抗氣候變遷。

工業化與新興的經濟體預料將採取行動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並提供融資機制予對氣候暖化欠缺抵抗性的經濟體和社群。

京都議定書的「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允許已開發國家在京都議定書規範下,藉由提供開發中國家工程所需資金,來抵銷關於其排放量的部份限制。

雖然大家普遍認為這個機制需要加以強化,以便在所需規模下執行,該機制正以對抗氣候變遷的關鍵手段,以及協助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創意刺激的形式興起。

關注降低森林消退導致的碳排放

多達20%的溫室氣體排放物起因於森林砍伐。但是迄今只有0.7%的森林藉由登記造林和再生林對「清潔發展機制」工程做出少許貢獻。

在2008年9月,聯合國發起了「降低森林消退導致的碳排放」計畫,其目的是利用森林永續管理來達成經濟上的平衡。

如果「降低森林消退導致的碳排放」計畫在2012年後的氣候協議中通過,已開發國家將支付發展中國家,以取得因改進特定熱帶森林管理方式所節省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與眾不同的商業機會

全球市場依舊努力應付信貸危機,這個後世永難忘懷的2008年大災難所帶來的後果。

為了面對經濟崩解和全球暖化的挑戰,聯合國在2008年提倡綠色新政 - 一個由聯合國領導的行動,尋求動員和重新聚焦全球經濟,使其轉向對潔淨技術、可再生能源和自然的基礎設施的投資,以對抗氣候變遷,並啟動環保工作榮景。

綠色新政和綠色經濟行動標誌著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戮力加強環境和經濟彼此關係的新章節。

倡議再生能源

非洲第一大的地熱發電廠運作於2003年。圖片提供: KenGen 。全球經濟的創新和綠化在2008年都已發生,包括數十億美元可再生能源發展和成長中的碳交易市場。

在2008年,即使信貸危機正開始擾亂金融市場,全球超過1,480億美元的新資金投資在永續能源部門,較2006年增加約60%。

利用全球環境基金提供資金,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世界銀行發起非洲裂縫地熱基金。這1,800萬美元的計畫用於承保鑽探熱氣的風險,並藉此增加私人企業建造地熱發電廠的信心。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全球環境基金的太陽和風資源評估已鑑定1千萬兆瓦太陽和風力能源,以供26個開發中國家的私人企業開發。

來自全球環境基金聯合國基金2千萬美元支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正與亞洲和非洲開發銀行合作,促使私人企業的資金流向潔淨能源相關企業。

一方面,生質燃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和減輕氣候變遷的潛能,使得生質燃料的永續性擁有全球重要性。而另一方面,對於生質燃料造成全球糧食危機的疑慮也在2008年升高。

永續生質燃料圓桌會議已草擬原則和標準,目前正開放6個月徵求大眾的意見。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合夥人於2009年發行的一個全球可再生能源保險基金將帶來大範圍創新保險和風險管理產品,以幫助再生能源和潔淨能源在開發中經濟體的發展。

邁向氣候平衡

氣候平衡概念正在全世界流行。

氣候平衡指的是一種不會產生溫室氣體排放物淨排放的生活模式,這可透過降低排放量來達成,並使用碳補償來平衡碳排放。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氣候平衡網絡」計畫(CN Net),正逐漸發展成網路和最佳實行的分享平台,促進低碳社會的形成。

「氣候平衡網絡」參與者已設定當今世上最積極地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例如,哥斯大黎加預定在2021年,其慶祝獨立200周年時,達到氣候平衡的目標。冰島則有全世界最高的再生能源使用率。

10億顆樹活動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十億棵樹運動正不斷壯大。超過43億棵樹已經認養,25.9億棵樹已種植在161個國家。

70億棵樹將在2009年底前種植─這個運動的新目標,並將一路超前直到2009年底舉行的哥本哈根氣候會議。

這個擴及全世界的運動鼓勵人們、社區、企業與產業界、公民組織,和政府,進入樹木種植線上認養,以進一步進行個人或集體的行動。

環保與運動

運動和環保行動正產生一個環境行動和意識的新浪潮。

在北京,太陽能用於奧運村草坪、院子,和街道的照明;回收利用的水則用於加熱和冷卻系統; 3000立方米的雨水予以回收利用。那些組織幹部設定一個50%回收廢棄物的目標,包括紙、金屬,和塑膠製品。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已被要求在2010年溫哥華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2014年俄羅斯黑海的索契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以及2010年南非世界杯準備工作中,扮演類似的角色。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dec2008/2008-12-31-03.asp

Top

 
 
 
歐洲2010年生物多樣性保育計畫 告急!

摘譯自2008年12月30日ENS比利時,布魯塞爾報導;潘忠廷編譯;莫聞審校

在Cantabrian 山區出沒的棕熊。圖片提供: World Prout Assembly。針對生物多樣性行動計畫,歐盟做出第一次的成果評估,結果發現如果歐盟在2010年前再不採取「大動作」,生物多樣性將持續流失。

2006年,歐洲共同體發表了「2010中止生物多樣性流失行動計畫」,裡頭闡述了具體行動以及歐洲共同體與會員國的責任規章。然而根據這份歐盟在2008年12月稍早的報告,儘管「自然2000網絡計畫」(Natura 2000 Network)的保護範圍有所延伸,在生物多樣性方面也做了重大投資但要在其他部門的政策中整合進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考量,仍遭遇到相當大的困難;該報告說,若歐盟仍想在2010年達成原定目標,不論整個歐洲共同體與或每個會員國,都非要再投注更多心力不可。

新出爐的報告即是在2010年期限前最後檢討的大好機會。報告針對歐盟生物多樣性、歐盟與全球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與環境變遷、生物多樣性知識庫等四大政策面來談;各會員國成果報告也第一次一併納入報告中。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認為,從報告中看來,「理想與現實仍有很大差距」。

該聯盟歐盟分部歐盟政策主任凱瑞司(Konstantin Kreiser)說:「什麼時候,如果不是現在,政府才會學到這一課?短視近利的人們在不久的將來會付出代價!」

圖中所示之鳥類在歐洲數量已呈現逐年下降趨勢 。圖片提供:John Wei。歐洲環保聯盟(The European Environmental Bureau,EEB)表示,想要同時保護並恢復生物多樣性,歐盟應做出更好的政策規劃,必須比現行「自然2000網絡計畫」、「歐盟水資源管理方針」(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等更好,也必須在「綠色基礎建設」(Green Infrastructure)的發展上做出投資。該聯盟建議,歐盟未來必須在廢棄物與生產政策上,多著重於資源循環再利用與回收材質再利用,以降低採礦等作業對生態系統的生態壓力。

歐盟執委會環境執委狄瑪斯(Stavros Dimas)表示,雖然歐盟在《土壤框架指令》(Soil Framework Directive)上仍存有重大漏洞,推展失敗,但針對海洋與淡水生態系統的保育工作都有進展,例如《海洋策略指令》(Marine Strategy Directive)的通過便是著名的例子。

狄瑪斯說,即便「生物多樣性所帶來的利益還有待界定」,歐盟會員國目前越來越積極運用歐盟的基金來支持自然環境與生物多樣性,尤其是在農業及地方性發展計畫相關的計畫上,著力更深。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dec2008/2008-12-30-01.asp

Top

 
  論壇:大寮鄉空汙抗爭:永續發展破綻啟示錄

作者:康世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

台灣還未走入永續發展的工業文明

當我們聽到這樣的故事,朋友的孩子因為在學校受到附近工廠有毒氣體飄散的影響,因為數度送醫而不敢上學!再聽到學生們的家長為了照顧自己遭毒氣污染的小孩而向自己工廠請假,主管卻因一個月內請假次數太多而警告再請就開除,我們在震驚之餘,或許會以為這是個年代久遠的故事,或者,以為是發生在印度或中國某個落後工業小鎮的事件,但這一切都發生在2009年元旦前的台灣,只是大多數的公民們以為台灣早已永續發展,忽略此地方事件背後的意啟示。

位於高雄縣大寮鄉潮寮村的潮寮國中和國小因為鄰近大發工業區,師生以數度因為有氣體引起的中毒嘔吐現象而送醫。當地有居民念國中的女兒從12月初工業區發生惡臭,至今已數次「被毒倒送醫」,嚇得不敢去上學;報導還提及潮寮國小女學生目前還躺在病床上,對母親說:「媽媽,我好害怕上學!」我們若能將心比心,被嚇怕又憤怒的居民當然很難有直接證據說是哪家廠商造成這些事件,因此只能一方面包圍任何可疑的污染來源包括工業區內汙水廠和當底廠家,另一方面只能期待環保單位給個確切的檢測結果。環保單位承諾立即公布汙染源,但12月底環保署長與學者專家召開污染專案小組會議,又遲無具體結論。居民期待污染者遷移的希望落空反而是被建議學生移校上課,心中積鬱的憤怒和破碎的不信任該由哪條法規或制度重建?

環保單位應確立工業區污染管制角色

大發工業區,一個典型的1970年代末設立的工業區,當地的環境保護和污染管制照制度規定,計有經濟部工業局永續發展組、大發(兼鳳山)工業區服務中心、環保署空保處、高雄縣環保局等多個相關稽核主管單位。然而去年12月份連續四次飄出惡臭,先前還有偷倒鋁渣廢土並因和水結合釋出氨氣臭味,這樣的污染敏感地區,竟然只能做到在嚴重事件發生後,承諾積極追查污染來源(這時講這樣的話難怪民怨爆發),難道先前的監督稽查都沒有資料(即該嚴格監管廠家)建檔?而事件發生後,成立「高雄縣潮寮國中及國小空氣污染事件查證小組」,官員又續稱:「由於大發工業區及附近大部分廠家有機溶劑的使用廣泛,污染源查證工作具有高度困難,除蒐集環境監測、檢測資料,工廠製程原物料使用、產品產量、污染物排放等相關資料外」,造成的原因是多元化的,尚待進一步釐清明確污染源,但不排除大發工業區聯合污水處理廠為可能污染源之ㄧ。並建議「污水處理過程應加蓋,減輕異味溢出。另外,對於上游廠商也應作好監測機制,監控排放水質。」難道環保單位主管們還沒體認到,就是這樣原本就該監管,卻總是在嚴重空污發生後才重複說要監控,難怪地方居民抱怨「政府把我們當白痴?」況且,這樣的立場又豈不是真把污水處理中心的過去運作當成只是個污水處理掮客來舉發了?

更明確地說,潮寮事件暴露的不是相關單位夠不夠積極協助查證污染源,而是有沒有能力管理工業區敏感製程和排放作業!事實上,過去環保署相關單位費心建制了「空氣品質監測系統」、「重大空氣污染事件緊急應變處理查詢系統」,其原本的主旨就不只是檢測,而是為了要做為參考資料,以求能做為改善台灣空氣品質的依據。但此次連續事件期間監測儀器運作的疏漏顯示了工作落實上和理想制度的落差。遍布全台西半部各地的工業區的基層環境監測和環保署污染改善目標之間的問題何時檢討?

如果對照大發工業區服務中心的環保組總共3名員工,要管理600多家登記廠商,公告主要工作只是廢棄物清運掩埋,甚至事發至今也沒有正式聲明上網公佈。在台灣產業重於生態保護的失衡槓桿下,環署若不能一併要求經濟部工業局負起該擔負的責任(工業局至今只由下屬單位永續發展組發出一紙短短聲明,表示已經約集相關廠商要求加強製程管理防範洩漏),恐怕永遠是廠商營運不受干擾勝過積極管核。相關單位要面對的事實是,如果未來發生類似事件,是否仍然只有依循潮寮模式,回到沒有制度的制度。該制度的教訓是,政府單位若遲遲無法管制污染元兇,工廠污染就有機會像惡人當道一般,趁公權力行動不及時魚肉地方!

空氣污染的公民行動待發

進一步回溯原本環保署訂定的「空氣污染防制計畫」,若屬三級防制區,環保署就會強制要求新增或變更的工廠(固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達一定規模者採取最佳可行控制技術,來防範空氣品質惡化。環保單位既然強調林園、大寮地區環境品質向來極為重視,並於該二地區皆設有空氣品質監測站,長期監測附近之空氣品質。一個理應受高度監管的工業區,竟一個月中連續數次發生毒氣外洩事件後仍無法確定污染源,破裂的社會信任(產業管理、環境管理、即時資訊)導致了地方型的公民抗爭 — 三百多名潮寮居民到場「抗議遲不公布肇事元凶」,最後卻是警民爆發數波衝突,以及工業區服務中心玻璃破損。但從村民最新整理的訴求包括要求地方監督的進入和監測資訊公開,環保單位應該趁勢引進這樣的公民行動參與力量,而非費口舌在辯解自己做了多少!

或許大多數台灣人把這則潮寮國中小師生送醫事件當成工業區居民倒楣的地方案例,台灣空氣品質最新調查的資料卻顯示大部分國民都正面對空氣品質的惡化。根據環保署自己公佈的最新版「空氣汙染防治區」,全國不符合「空氣品質標準」縣市增加到十六個縣市,佔六成四。全台只剩北部、東部有乾淨空氣可呼吸,其餘縣市都淪落為最糟空氣汙染三級防治區。原來空汙問題很可能處處都淪陷,只是被大家忍耐慣了! 環保署每年徵收廿多億元空氣汙染防治費,空氣品質卻愈整愈糟,讓人忍不住要問「空汙費都用到那去了?」環保署提出的解釋一方面說空氣品質其實有進展,一方面又說最新資料是涵蓋三年的記錄無法顯現最新成果(政權交替的切割?),再方面又說有惡化地區都是受來自中國大陸飄浮微粒所影響,這邏輯……

有朋友開玩笑說,既然真是如此是不是以後也該向中國索取空氣污染防制費了?又說既然馬政府相信發行消費券可以刺激經濟,那麼持(維)續污染,持(維)續污染防制費收入,然後持續發出更多的賠償不更貼切擴大內需邏輯? 不只是大寮鄉民,全台民眾乾脆都要求空汙費變空汙補償,讓污染變成刺激經濟的提振動力,資本主義體系對環境剝削的依賴與矛盾不就是這麼一個股古怪邏輯嗎?!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易俊宏•網編:陳誼芩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