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08.11.19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20081218環境手札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海洋台灣
水產出版社
蔬食抗暖化行動聯盟
濕地保護聯盟
 
 
全球糧食警訊:2100年半數人口陷饑荒
【相關連結】
水危機:世界糧食危機的根源!
我們的島:現代糧食恐慌
水稻視界:熱稻受不了
能源作物真的能改變我們的未來嗎?

氣候變遷農作物產量減少的威脅,不可忽視!新研究顯示,在本世紀末,氣候變遷將使熱帶地區及亞熱帶地區的農作物產量縮水,讓全球半數人口面臨糧食危機。處於危機中的地區從美國南部延伸至阿根廷北邊及巴西南部,從印度北部及中國南方延伸至澳洲南部及整個非洲。

研究人員說,單是由氣溫所造成的全球糧食生產壓力就將逐漸變大,這還沒有將因為氣溫變高所增加水源供應壓力考慮在內!科學家預測,有超過90%的機率,在2100年時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作物生長季節的最低氣溫,會高於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圓柏千年
玉山圓柏。圖片提供:我們的島。

採訪:柯金源、陳佳利;撰稿:陳佳利;攝影:柯金源、陳慶鍾、陳忠峰;剪輯:陳忠峰

雲霧縹緲間,墨綠亮白,若隱若現。在避風山凹,它昂然直立、高聳入雲,在迎風山壁,它低矮匍伏、掙扎求生。在猛烈大火之後,它秀出雪白,訴說百年靜寂。它是分布在台灣最高海拔的樹──「玉山圓柏」。但是在全球暖化的威脅下,它的堅強,能不能支撐它度過危機呢?我們的島製作小組,特別挺進台灣的第二高峰「雪山」,帶您走向全台灣最大也最古老的那座圓柏森林,實地了解它的生存難題。 

多山的台灣,森林的面貌隨著海拔高度,奇妙的變化著,有一種植物,突破了以冷杉生長極限為界的森林線,以獨特的求生本領,在接近天際的高山脊樑上,搶佔一席之地。它在兩百萬年前的冰河時期來到台灣,冰河褪去之後,踞守台灣高山,成為分布海拔最高的樹種。1908年,日本人早田文藏以標本採集地點為依據,正式將它命名為玉山圓柏。在海拔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在最嚴苛貧瘠的斷崖絕壁上,都能發現它的蹤影。

然而,研究玉山圓柏的團隊發現,在全球暖化的威脅下,這生存在年均溫攝氏5度地區的高山植物,首當其衝。當氣溫上升,冷杉等高山強勢樹種的分布範圍也會往上擴張,而踞守在山峰頂上的玉山圓柏,就退無可退了。玉山圓柏,就像礦坑裡的金絲雀,它的生存變化,預警著氣候變遷的訊息,但是山高路遠,它的一切,卻還是在迷霧之後…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高美鈴

據研究發現,西藏高原曾是濕暖氣候。圖片來源:Yang Wang

為動動手指泡在家中上網最環保的阿宅們可要注意了,根據哈佛大學一名物理學博的說法,上網Google一次,會排放7克二氧化碳。如果Google兩個問題,排放的二氧化碳就相當於用電水壺燒開一杯開水。但Google對此研究結果提出反駁,稱他們的數據中心比傳統的數據中心使用更少的能源,每次搜索所用的能源都是最低量。

為啥Google要為這麼一個研究搞得那麼緊張?看看SONY的例子就知道了。當初其電源器內的銲錫含鉛查出不符歐盟環保標準,損失超過2億美金。看誰敢在全球雷厲風行的節能減廢潮流中唱反調?但國內廠商接下來可慘了。歐盟已在2008年12月於布魯塞爾達成新協議,承諾在2020年前縮減20%溫室氣體排放,確保太陽能、電力等潔淨能源佔總能源20%。但台灣有83.25%能源由石油、煤炭供應,真正稱得上是綠色能源的僅約5%;未來想繼續賺外匯,可有得頭疼了。

誰叫地球暖化危機愈來愈緊迫了,據研究證實,暖化導致西藏高原冰河縮減,恐在未來數十年,讓20億亞洲人恐面臨水源短缺,甚者可能因爭奪水資源而爆發新戰爭。

其實只要動動腦,對抗暖化的綠色產品一樣能便利人們的生活,且更天然健康,台中區農改場就成功將廢棄物的米糠做成糠油潤膚皂,使農產品和廢棄物找到新生

來台享福的團團和圓圓,一定沒想到牠們在臥龍老家的野生親戚,因植被和棲息地受到地震破壞,竟斷糧餓死街頭。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從永續發展思潮 看農村再生條例

作者:林莉萍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都市與區域科學博士生)

首先我們必須認知,農業生產重要性的流失和農村人口外移是多數已開發或邁向已開發國家的共同問題,台灣並非特例;只是歐盟和美國甚至日本已經先我們之前來到,而有了相對的因應之道。台灣因為三十年來的經濟發展光芒得以掩蓋了農村早已浮現的隱憂,但近十年接踵而至的WTO、全球化、經濟衰退和金融危機讓我們更看到了病痛的惡化。

台灣社會對農村問題的逐漸重視,是值得肯定。不過,從民進黨政府時期所提《農村改建條例》(含農村社區公共設施改善、鄉村地區住宅之修繕及興建、田園社區之開發)到現國民黨政府所提《農村再生條例》,明顯地被土地開發利用的舊思維和人類住居環境美觀的表象化所框架,無法對農村如何振興和永續的經營有較深層和長遠的思維。

農村問題的根源究竟在哪裡?

環境社會學家Burch (1971)向當時已意識到環境問題嚴重性的美國社會及學界,闡述環境危機不應只看到表象的生態問題,應究其根源而且應求跨領域的解決之道,這樣的論點為解決當前台灣農村的發展危機下了一個極適當的註解。確實,《農村再生條例》所提的人口流失、高齡化、政府在農村建設的軟硬體投入均不足、農村生活機能不足、發展遲緩等都是農村目前面臨的問題,然而到底問題的根源在那裡,農村發展的定位又何在,這些似乎被忽略了…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陳誼芩、易俊宏•網編:高美鈴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