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08.05.18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海洋台灣
美濃愛鄉協進會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濕地保護聯盟
 
保育努力下  仍有更多鳥種瀕危

列入極危的印尼佛洛勒鷹鵰( Ulrike Wizisk 攝)與哥倫比亞飾領蓬腿蜂鳥(Alex Cortes攝)

【相關連結】
鳥類多樣性 可減緩人類染上西尼羅病毒
氣候暖化 候鳥的麻煩大了!
14日最新版世界鳥類年度評估報告顯示,今年超過 9 種以上的鳥類新增加入到即將滅絕的高危險群鳥類之中、列入瀕危物種紅皮書的極危等級(CR)。

IUCN物種存續委員會表示,令人特別擔心的是,即使全球有這麼多成功的保育計劃,面臨滅絕的極危鳥種卻持續增加。猛禽類也以令人憂心地速度消失。 稀有鳥類變得更為稀有, 常見鳥類變得不常見。例如,煙囪刺尾雨燕(chimney swift)過去十年間在北美大陸上的族群數量上減少了近 30%,到現今,該鳥種甚至已在大陸東部消失──這種常見鳥類,已從原本無絕種危險(LC)調整到到近危等級(NT)。

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枯泣高屏溪
高屏溪河床上的怪手。圖片提供:我們的島。

採訪、撰稿:李慧宜;攝影、剪輯:葉鎮中

全台灣逕流量最大的高屏溪,過去是有名的工業之河,可是大部分的人,卻忽略了高屏溪跟農業的關係。過去,在雨季泛濫時期,高屏溪年年都為兩岸的農業區,大量補充有機土、補注地下水,可是自從民國六十年代以後,高屏溪中游的廣大河道,逐年從三千公尺大幅度減為兩、三百公尺,河床上的高灘地逐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為開墾的魚塭和定耕區,直到現在,面積已經超過一千兩百公頃。一條河流,為什麼會有如此巨大的改變?而這樣的變化是否也隱藏著危機?走進高屏溪高灘地,我們想要尋找更多的答案。

河床上,怪手不停地工作,河砂一車一車地被運往外地。高灘上,人們趁著夕陽微光,運動、散步或遊戲。堤防邊,深入河心兩公里的,是延綿不絕的廣大魚塭和零星農耕。跟往年一樣,正是枯水期的高屏溪,不見凶惡大浪,只有無聲的泣訴。話說民國十六年,日本人為了對付不斷氾濫的高屏溪,開始在河流中游施工,經過十一年,完成總長度超過20公里的堤防。從那時起,河堤外的高灘地,開始自成一個世界,沒有錢的農民、流浪的農工,紛紛到此地落地生根。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呂苡榕

霄裡溪源頭。圖片提供:我們的島。

能源會議後政府強調節能減碳以達到降低排碳量對抗氣候變遷,但高耗能的國光石化將加速推動,原本預定2018年開始生產,政府承諾會加速推動,估計2015年即可量產

另外,上星期通過的友達、華映將汙水改排老街溪環評通過後,引發上游龍潭鄉民強烈反彈鄉長葉發海說:「我們同情新竹縣民遭遇,但絕不容許廢水入侵!」

國際方面,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署長艾巴拉迪接受「衛報」訪問時預測,「實質核子武器國家」的數目可能大幅攀升,這些國家可能生產鈽元素或高度濃縮鈾,並且知道如何製造核彈頭。

對抗氣候變遷美國眾議院公布一項法案,這項法案的主旨是在2020年以前,把溫室廢棄排放量較2005年減低17%

中國16日晚間發生山體滑坡事件,山體滑坡土石方量近2萬方,掩埋深度約7米,坍塌的房屋面積2000多平方米。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論農再條例的「程序不正義」

作者:朱淑娟(本報特約記者)

農村再生條例激起的怒火延燒數月不退,這把火已從最早對法條的計較,發展到如今對程序正義的不平。民間要求廣徵民意,官方果真辦了多場公聽會,然而卻爆發「公聽會不公聽」的怒吼。

農再公聽會把台灣典型的公聽會文化爆開了。一直以來,官方辦公聽會,應付壓力、交代程序,多於真心想聽民意。

地方的公聽會更是淪為政策宣導大會,官方拼命說這政策有多好,又是繁榮地方、創造就業的。但對於開發後可能的汙染、排擠農田導致農田休耕、甚至農地被強制徵收等等,卻一句話都沒有。公聽會也好、說明會也罷,或許改名「政策推銷會」還比較名符其實。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易俊宏•網編:呂苡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