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9.6.4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七股生態工作假期
生態與工程滿意度調查

蝴蝶季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地球日電子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南方電子報
推薦瀏覽
環境信託網站
企業永續發展協會
崔媽媽基金會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
生命力新聞
世界自然基金會
生態工作假期網站
 
  國家公園修法未果 廣納民意擇期再審
【相關連結】
不滿國家公園法 恆春人陳情
關注國家公園法修正草案連署 
《敬邀連署》捍衛我們的國家公園
2008修法爭議
國家公園法修正草案昨(3)日早上進入審查程序,立院現場聚集了來自恆春墾丁國家公園內的抗議民眾,導致審查程序一度暫停,最後會議主席吳育昇決議加開民間公聽會,將地方聲音共同納入條文後擇期再審。

審查程序進行當中,北上的抗議民眾衝進會場,要求加開公聽會,並怒斥國家公園修法不尊重當地住民的意見,無視國家公園內原住居民的生存權益,而將罰責越定越嚴苛。抗議民眾遭警方驅離後仍集結在會場外,不時高喊「抗議」並拍打大門。程序因抗議民眾過於激烈一度中斷,會議主席吳育昇要求數位立委出面協調,緩和民眾情緒。

精采內文

 
 
  論壇:農再二千億的十項用途


作者:munch

「農村再生條例」掀起漫天風波,問題出在官民之間強烈的認知不同,一邊是專搞景觀的農村再生,一邊是要求全面檢討的農業再生。

於是,失焦的政策,變成漫天風暴,自以為好心的政府,弄得灰頭土臉。

這樣的問題,根源直指農委會,作為台灣最高的農政機關,根本搞不清自己的職責。

農委會,前身是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工作是農業發展,幾十年來正事不幹,在工商經濟掛帥下,自我矮化像個出賣農村機構。

再生條例的出現,讓農委會活脫的像是農村建設委員會,丟掉一大堆振興農業的局處,讓水土保持局像農村建設局,以富麗農村為名,從整建溝渠的水保工作,撈過界開始建設農村。

更荒謬是,隸屬文建會的社區營造,也在這波農村再生下,透過農村培力,組織農再促進會,成為水保局新的社造業務。問題是專搞工程的水保局,能有什麼社區再造的想法與人力?

更離譜是,休閒農業只是整體農業的一環,一旦農村再生只是注重觀光價值的創造,在經典農村上標榜旅遊人次,水保局又與觀光局何異?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呂苡榕

永揚案環評

永揚垃圾掩埋場預定地,2001年通過環評後爆發環評書多處造假,台南地方法院檢察官於2004年起訴。2日台南高等法院舉行程序庭,傳訊被告十山公司3日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審查土汙法修正草案,土汙法的精神是「汙染者付費」,一旦發現汙染場址,土壤及地下水較容易找出汙染源、汙染行為人。國際新流感疫情,一名從美國到埃及旅遊的少女已證實感染H1N1新型流感,這是埃及出現的第一例,也是非洲大陸通報的首例新型流感病例。電子垃圾問題越趨嚴重,日本3日啟動了回收廢棄手機的大型倡議活動。據悉,廢棄手機中含有豐富的稀有金屬及貴金屬,日本稱其為「城市礦山」在截至77日的活動期間,將在橫濱和京都的市政府辦公樓設置手機回收箱,並開展各種活動。中國為保育新疆天鵝湖棲地,圍起一條長達4000多公里的鐵絲「長城」,它將幫助草原改善天鵝們的生存環境。讓數千隻天鵝不必再為頻繁出現的沙塵天氣而煩惱了。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國家公園修法未果 廣納民意擇期再審
本報2009年6月3日台北訊,呂苡榕報導
國家公園草案修法國家公園法修正草案昨(3)日早上進入審查程序,立院現場聚集了來自恆春墾丁國家公園內的抗議民眾,導致審查程序一度暫停,最後會議主席吳育昇決議加開民間公聽會,將地方聲音共同納入條文後擇期再審。

審查程序進行當中,北上的抗議民眾衝進會場,要求加開公聽會,並怒斥國家公園修法不尊重當地住民的意見,無視國家公園內原住居民的生存權益,而將罰責越定越嚴苛。抗議民眾遭警方驅離後仍集結在會場外,不時高喊「抗議」並拍打大門。程序因抗議民眾過於激烈一度中斷,會議主席吳育昇要求數位立委出面協調,緩和民眾情緒。

對此立委廖婉汝表示,國家公園設址在人口稠密處,例如陽明山與墾丁,卻始終沒有解決當地居民生計問題,修法後對境內限制更加重罰責,動輒便是3萬以上的罰款,這樣只會導致更多民怨,若不納入民眾心聲,他們將會不惜流血抗爭。

立委潘孟安也認為,國家公園修法應該依照分級分列,針對不同型態國家公園有不同標準,有些國家公園屬於高山型,有些則是遊憩型,若不加以分類,無法有效管理。

立委王進士則說,難怪這些居民會氣憤,他們覺得自己比原住民還不如啊!原住民至少還有原住民基本法保障,他們這些原住居民卻沒有任何保障。

最後主席吳育昇及與會立委達成共識,要求內政部協同營建署,針對國家公園區內的原住居民(含原住民)進行分區公聽會,將民眾反映的具體內容共同納入修正草案中,擇期再一併審查。

國家公園設立宗旨是為保育環境與生物多樣性,但國家公園草案卻只納入對原住居民的權益維護,而未見針對採礦業管制或是核心區域有更嚴謹的條文修訂。立委田秋堇表示,國家公園法更該討論的是環境與生態保育等議題,而非僅限於居民權益。

Top

 
 
  論壇:農再二千億的十項用途

作者:munch

「農村再生條例」掀起漫天風波,問題出在官民之間強烈的認知不同,一邊是專搞景觀的農村再生,一邊是要求全面檢討的農業再生。

於是,失焦的政策,變成漫天風暴,自以為好心的政府,弄得灰頭土臉。

這樣的問題,根源直指農委會,作為台灣最高的農政機關,根本搞不清自己的職責。

農委會,前身是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工作是農業發展,幾十年來正事不幹,在工商經濟掛帥下,自我矮化像個出賣農村機構。

再生條例的出現,讓農委會活脫的像是農村建設委員會,丟掉一大堆振興農業的局處,讓水土保持局像農村建設局,以富麗農村為名,從整建溝渠的水保工作,撈過界開始建設農村。


更荒謬是,隸屬文建會的社區營造,也在這波農村再生下,透過農村培力,組織農再促進會,成為水保局新的社造業務。問題是專搞工程的水保局,能有什麼社區再造的想法與人力?

更離譜是,休閒農業只是整體農業的一環,一旦農村再生只是注重觀光價值的創造,在經典農村上標榜旅遊人次,水保局又與觀光局何異?

行政機構不務正業,不斷撈過界拼自己不熟的業務,二千億交由水保局搞農村再生,或許農村會有樣板新貌,但是農業還是一樣死翹翹。

農業問題不等於農村問題,一個政策的對象,究竟是農村再生或農業再生,農委會終究的回頭看清問題根源,更重要是清楚自己的定位,該是農業發展委員會,不是農村建設委員會,更不是農地釋出委員會。

農再條例的提出,沒想到刺激新一波關心台灣農業未來的討論,成為政策之外,美好的弦外之音。

但是,這些討論,原本該在政策形成前出現,現在卻成反對反對政策的聲浪。對於轉不過來的農委會,硬拗成少數社運人士、專家學者的意識型態,絲毫不知如同燎原的野火,早在沈默的農民中怒燒。

農民對於政策的不領情,統計數據應有預警,如果依舊執意進行,溫和的農民會將憤怒表達在下一場選舉中。

一個錯誤政策拖垮一個政權,早就不是新奇異事。

反農再,至今落在農再條例的條文討論,已無意義,農業再生的問題,不是農村建設所能含括,如果只在農再條例上的來回攻防,就像糊塗教授丟個爛考題,大家還擠破頭去想,無異浪費氣力。

該是轉向,丟出農再的新意,要的是全面的農業再生,而非狹隘的農村再生,主導單位不是奉承上意的水保局,或是自我矮化的農委會,而是調合各部會的行政院,為台灣農業再生提出一個完整系統的規劃,那是重建台灣農業,不是修繕台灣農村。

二千億該怎麼用,十張圖解,拋磚引玉。

【環境】

對於農業,生產作為核心概念,農業的環境不是只在富利農村,更在農村之外的廣大良田。當台灣農地開放,官方以為放鬆法規,放寬農舍興建,有利休閒性質的民宿、餐廳林立田野,以休閒農業增加農民收入。

先不論這些民宿、餐廳,成為外來投資者的鄉村樂土,更危機的是,除了少數風景好的農業區,有條件蓋起民宿,更多不具休閒價值的農地,早已成為工廠用地,當農業區變成工業地,衍生出來的污染問題,早是台灣農民的心中苦痛,三十年前「客廳即工廠」的工業下鄉,造就農地污染,現今竟然再度重蹈覆轍。國土的分區規劃,成為農業再生的首要問題,也是確保台灣優質農地的根基。

二千億整頓農業區的工廠,有助農業環境的維護。

河水不該是紅色的,但是這條遭到污染的紅色河水存在十餘年,早成鄉村景觀。更糟是農業依賴水源,一條河的污染,透過引入河水灌溉的渠道系統,足以污染百甲農地。水保局、河川局年年整治河岸,但是遇上失能的環保單位,就算有不再洪氾的河流,但是污染的河水,讓河流失去原來面貌,農業成為祭品,農民苦不堪言。

整治河流不該只是各搞各的業務,從河岸到水質,都該有流域系統的思考,讓河流恢復河流存在的價值,田園、生態也能回歸自然純淨。

二千億整頓污染河水,幫助農民無污染種植,也有助消費者健康。

【建設】

對於農村中,荒廢半傾的農舍,以潔淨觀點思考,一意拆除進行空地美化,其實是對聚落歷失的輕蔑。農村的價值,整潔好看只是景觀低標,更重要是如何保有特色,形成整體聚落風貌,一棟廢屋,乍看雜亂,但是觀查細部,卻是滿載農村故事。

一棟半毀的農舍,以法令強拆,簡單!但是,如果能夠進行空屋管制,透過溝通、獎勵,讓農舍恢復原來面貌,保持聚落的完整,誰說百年後竹篙厝農舍,不會成為台灣的合掌村,成為重要的文化資產。

二千億修繕傳統農舍,以區域觀念保全聚落的特色。

對於超愛蓋的公部門,不必老擔心私人住宅美不美觀,更應施力的是農村裡的公共建築,譬如穀倉或是糖廠,甚至辦公廳舍,保留具有特色的建築,成為農村的地標意象,有助農村的文化保存。

許多農村,最大的景觀破壞者,常常是公共建築,拆掉原本深具價值的建物,蓋起新式大樓,成為村落最突兀的建築,常常一條老街就毀在公共建物的一棟樓。

二千億保存農村公共建築,以文化財的理念,保存修繕鄉村地標建物。

對於農村,田園、房舍、水圳成為三項重要景觀原素,捧著錢到處蓋的農委會,真有心創造農村景觀,就不必蓋公園建涼亭,拿出魄力和水利會談判,讓所有鄉村水圳恢復舊日景觀。

減少水泥邊坡,改回自然土坡,滲流的水不是浪費,而是有助沿岸生態,當圳旁綠樹成蔭,蟲鳴鳥叫,甚至孩童嬉戲,那樣的自然農村,才是最美的農村景觀。

重要是這樣的美,不一定是為觀光,也不是蛋頭學者口中的懷舊,而是提供鄉村居民的舒適生活,農村再造的真諦。

二千億恢復水圳景觀,讓水圳結合生產與生活,重現農村的自然美景。

【技術】

對於農委會強推農村再生,水保局成為主導單位,對於農委會其他局處,無異是極大諷刺。太多單位數十年推廣台灣農業,到現今竟然以建設工程為主,農技人材倍感落寞。

農委會如果真想做農業再生,而非農村再造,重點單位應該是農試所及各地的農改場,這些藏著全台農業專才的單位,才是台灣農業再復興的基石。

台灣要走精緻農業,技術的改良精進,農民還是依賴農技單位的協助,但是數十年來,農技單位倍受冷落,不只研究經費不斷減少,甚至還一度要求自謀財源的走向公法人,農民不能再免費尋求協助,對於苦哈哈的農民,付不起錢找到協助,最後就是一招到老的自生自滅

更讓人驚恐是,這些在台灣不受重視的農技人材,中國視為上賓,一旦揮袖離去遠赴中國,拼出來的農業成就,足以傾覆台灣農業,到時再罵不愛台,先得自問愛過這些人才嗎?

二千億挽留農業人才,強化農技推廣,提升台灣農業的水準。

百年台灣農業發展,日本人打下根基,到現今台灣農業還是依賴日本,每每在農地之中,看見各種來自日本的農業機具,心裡總想著為何台灣無法自製。

這個問題所有人會說研發經費過高,但是幾十年下來,省下研發經費,卻讓台灣農民動輒必須以數百萬甚至上億貸款,買下從收割、溫室到碾製的農業機具,有時不合用,還得小改一番。

當工具都控制在他國手裡,台灣農業能玩出什麼把戲,別國自然心知肚明,甚至見勢漲價,硬是增加農業成本。有心為農民好,不是給魚,而是提供價廉物美的上手好工具,農民自然能種出一片成績。

二千億創設農機設計中心,為台灣農業打造好工具。

【產銷】

一直喜歡掛在溪底遙的這張圖,太美好的農產分佈圖,這意味差異化的界線,讓各地都有屬於自己的特色產品。

在台灣,農業問題不是歉收不足,而是永遠的一窩蜂搶種,然後崩盤大家一起死,農民常自嘲,丟掉的水果比賣掉的水果多。一窩蜂搶種,衍生問題太多,不只價格崩落,那種缺乏種植地理條件及種植歷史的農作,通常不會太好吃。農委會怎麼不知這樣的問題,但是幾十年來怎敢對產區做出規劃管制,就是放任農民搶種崩盤,民怨再收購安撫,然後明年再來一次。

農業再生,首要之務是讓作物各有所屬,玉井的芒果、關西的仙草,彰化的花卉,旗山的香蕉,中寮的柳丁,東部的稻米,台南的虱目魚,依循產區分佈圖的脈絡,讓每個地區有自己的特色產品,透過獎勵方式,鼓勵農民遵循產地種植劃分,在細部規劃各種作物的年產量,保持優勢價格,如此台灣農業才不會外國還沒壓垮,自己就內鬥至死。

二千億規劃農作產地區分,獎勵符合產地種植農民,提供區域性農業協助,讓各分區能在特色農作上不斷精進,造就世界級品質知名度。

農業一直有大農迷思的存在,但是在開發中國家不斷追趕下,台灣農業也要有產業提升的概念,提升的方向正是政府不斷高喊的精緻農業。

從小農莊園到地區產銷班,小組織具有的調變性,通常能夠快速因應市場需求,更重要是建立個別品牌,成為農作品質信用的基礎。

WTO之後,日本開創達人農業模式,以法國酒莊的精神為本,讓專業者成為農作的品質保證,甚至代表一種美好食物的象徵。

在台灣,宅配行銷與農業市集的出現,讓生產者陪伴產品出現,那是意味一種責任與信用,更是農作價差的專業高下,有別以往集產集銷下,殺價求貨的品質不定。

當農業區走向觀光農業,其實重點不是多少人到農業區觀光,促進非農業者的蓋高樓拼消費,而是這些觀光者能夠認識多少當地農業,以及購買多少當地農作,農村觀光才有正面的意義。

二千億推廣達人農業,建立配銷通路,輔助宅配行銷與農業市集,打破長期削價壟斷的農業產銷。

【教育】

農村會毀滅,通常最後一根稻草不是經濟,而是教育。太多農民縱使苦、縱使累,還是願意守住家園,讓老宅不倒,不會成為農再下想整頓的良莠房舍。

但是學校一關,為了孩子教育,再能吃苦,也不忍孩子上學辛苦,與是搬遷離農,成為太多農民不得不的選擇。

農村教育,不只學校要堅守,等待農業再生人口回流,孩子回到校園,更重要是在社區之中,協助學校外的教育活動,更是彌補城鄉差距的不足。

二千億固守農村學校,幫助彌補城鄉教育資源差異,讓孩童能留故鄉,雙親不必離農。

為何寫這些,當看見能力有限的水保局,根本無力面對建設以外的農業問題,只想完成交辦任務。當看見不務正業的農委會,只想以觀光替代生產,漠視農業發展之根在於生產,根本不願面對問題。當看見糾結環境、生態、建設、產銷、教育等等層面的台灣農村問題,真正能夠扮演統整角色的行政院,以為編列二千億專搞農村再生,其他一切無事可作。

深深覺得,以農村再生解決農業問題,這樣的心態,這樣的作為,只會讓台灣農業走向明星休閒區與荒涼休耕地的二種景況,農業依然懸命一線。

二千億作甚麼,反農再的討論已無意義,營建署、觀光局、文建會能作的事,不必農委會、水保局撈過河。

反倒是,催生農業再生方案,解決一大堆台灣農業問題,遠比整頓農村重要的多。

說出農業需要的,不必委屈的只能推拒。十張圖,十個感觸,拋磚引玉,二千億的運用,必須回歸農業主體思考,以台灣農業永續為施政方向,不是製造樣版再生農村,更非廣散錢財討好農民。

農再給了一個契機,不是營造農村的富麗樣貌,而是我們面對台灣農業的態度。

Top

 
 
 

環保團體上訴永楊環評造假 意外爆出環保署土基會調查報告爭議

本報2009年6月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永揚案環評緣起:位於台南縣東山鄉嶺南村的永揚垃圾掩埋場預定地,2001年通過環評後爆發環評書多處造假,台南地方法院檢察官於2004年起訴。法院審理時,被告雖坦承部分環評內容錯誤,但強調是「誤值」,台南地方法院去年7月判決被告無罪。

但環保團體認為永揚公司偽造環評書事證明確,不服向台南高等法院提起上訴。2日台南高等法院舉行程序庭,傳訊被告十山公司 (受永揚委託製作環說書的顧問公司)員工莊豐卿、蔡晴華。

初夏的台南市,午後溫熱的陽光灑遍街頭,東山鄉嶺南村10多位老農趕到現場。豔陽下老農抗議的聲音微弱但堅定,「我們不要喝毒水,請法院還給環境一個公道!」


檢察官起訴永揚環評書偽造文書內容如下:

•偽載附近半徑1.5公里內無村落或社區
場址離當地最近民宅僅155公尺,距密集聚落僅610公尺。

•偽載地下20公尺都無地下水
永揚公司91年補充地質鑽探報告書即已記載基地地下水位多則7、8公尺,少則1、2公尺。

•航照圖拚接掩飾湖泊濕地存在事實
場址航照及排水流向圖以73年版航照圖及1991年航照圖拚接,隱瞞原1991年版航照圖「魚池」標示。

•基地位置標示錯誤誤導地下水流向
「計畫區域地質圖」故意錯置開發基地位置,誤導地下水流向「由南向北」及「向西北或西」流動,事實是「向南或向東南」傾斜。

•偽載及漏列地震相關資訊
場址區域屬重度地震區,環評書卻偽載為中度地震區,另又故意漏列白河大地震紀錄。(台灣地質權威、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日前已鑑定斷層通過永揚場址)。

•偽造居民問卷調查資料
以贈品引誘居民填寫姓名,再偽造為問卷調查表做成居民51.1%同意 設置掩埋場之不實資料。

•環評書既成道路

2009年3月台南地檢署檢察官已起訴。

老農:叫我們試用新產品 怎麼變成垃圾場問卷調查?

檢察官起訴永揚垃圾場業者造假居民的問卷調查,明知如告知要建垃圾場居民一定反對,於是以送鍋子為由引誘村民前往,不知情的居民在問卷或白紙上填名字,業者擅自在問卷上勾選意見。

法官吳勇輝傳訊負責民調的蔡晴華,要求說明是否確實做了民調、又為何出現偽造的簽名。蔡及律師指稱確實做了民調,但因為有村民不識字,而代為「註記」姓名,還強調「重點是了解意見」。

不過嶺南村老農聽了很火大,程序庭結束後,村民黃先生說,「根本在亂講」。他說,當時他太太是被通知去領試用的新產品,「叫我們帶印章去」,結果她太太在一張白紙上簽了名、領了鍋子,沒人提到垃圾場的事,「這個簽名怎麼變成垃圾場的問卷調查?」

嶺南村長陳顯茂根本沒去領鍋子,結果問卷中赫然出現他的簽名,陳的太太洪龍鳳說,「剛剛業者說有人不會寫名字而代簽,那是說村長也不識字是嗎?(村長是退休小學老師)」她說,還有已經過世的人也出現名字,「這不算偽造那算什麼?」

民調真偽 是環評是否通過的關鍵

永揚律師辯稱,這些「問卷」整理後只交給永揚做內部參考。公訴檢察官反駁,「但你們還是拿出來用,只要對外發表,簽名就有效果。」

嘉南藥理大學副教授陳椒華代表環保團體當庭質疑,民調是環評審查重要程序,業者的「偽造動機」就是為將資料放進環評書中給委員審查。而依環評法規定,民意是環評過與不過的重要依據。

地下1到8公尺就有地下水,業者偽造「地下20公尺無地下水」

陳椒華指出,依永揚業者自己的鑽探資料,證實場址地下1到8公尺有地下水,但業者卻在環評說明書中指「地下20公尺無地下水」。

另依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教授謝昭輝所做「二維地電阻」調查報告,永場場址地表下5公尺有地下水。陳椒華說,永揚場址四周都有水池, 從航照圖看也發現有滲出水源。

環保署土基會報告內容真偽引發爭議

今天法官追問業者是否造假場址無地下水資料,並質疑業者鑽探六口井位置太高,「怎麼知道有地下水?」被告律師提出環保署土基會地96年委託瑞昶公司執行的「永揚掩埋場地下水流向調查報告」列入證據,此報告結論是垃圾場址的地質透水性差,沒有豐沛地下水,而且水流向「東北」,沒有往南到烏山頭水庫。

陳椒華隨即反駁,業者提出的環保署土基會委託調查資料,內容真偽早已引發爭議。就是因為有爭議,所以環保署已組成「專家會議」要釐清,環保團體將向環保署提出對土基會報告的質疑,要求說明。

她舉例,土基會報告指地下水流向「東北」,但永揚委託成大所做調查指地下水流向「東南」,環評書中稱流向「西北」,可見各方資料呈現都不同。她認為,環保署土基會這份報告品質爭議性大,業者不適合拿到庭上說明。

官方委託學者或顧問公司所作研究報告,內容經常錯誤百出、品質低劣,學者之間開個「審查會」審查一下即過關,今天甲審乙的報告、明日乙審甲的報告,因此相互之間不會太「為難」。日前環保署一件航空噪音研究報告被踢爆內容太離譜,環保署還懲處承辦人。

環團:業者「明知」有地下水 卻涉嫌偽載不實捨棄資料

業者指稱「地下20公尺無地下水」,但陳椒華指出,永揚鑽探報告六鑽孔,其中五處位於高差20公尺的稜線、且鑽不到20公尺,依專業角度根本不能認定地下20公尺以下無地下水。

她指出,但另一個鑽孔(編號B6)開挖深度17公尺,測得水位為地 下2.6公尺,顯示地下水非常豐沛。但永揚卻以「水池干擾」為由捨棄這個資料,「明顯涉及偽載不實」。

永揚91年補充地質鑽探報告書記載,基地地下水位多則7、8公尺,少則1、2公尺。她當庭向法官要求應提供給環保團體這份資料,但法官強調不能給。十山公司員工莊豐卿則當庭拿出名片,承諾只要環保團體去文要資料,他一定會提供。

※ 本文同步刊載於作者部落格

 

 
 
  底泥納管 準備好了嗎?

本報2009年6月3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底泥已是環境汙染的重要介質,但直到今天,底泥管制零零星星散落在各單位,且並無單位是基於管制汙染原因管制底泥(包括環保署)。立委林淑芬提案將底泥納入土壤及地下水整治法管制,非常值得肯定,環保署納管底泥可謂責無旁貸。

只不過底泥管制的條件畢竟不同於土壤及地下水,強行納入土汙法管制是否洽當還有待商榷。而且底泥無所不在、主管機關多如牛毛,底泥之於河川、水庫、港灣有何影響、影響又如何?恐怕至今官員理解甚少。在無法掌握底泥的形成原因、影響層面、管制方法前,如何提出有效管制手段、如何落實管制是一大問題。

3日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審查土汙法修正草案,只有林淑芬一位委員到場,隨後由環保署長沈世宏與林淑芬協商,初步交換意見。

底泥汙染99%無法找到汙染源

環保署原則上同意將底泥納入土汙法管制,如果未來法案通過,過去法條中常見「土壤及地下水」就會變成「土壤及地下水及底泥」,相關的監測、檢驗、整治、管制標準、甚至公告為整治或控制場址的流程,土壤、地下水、底泥三者等同為之。

然而,土汙法的精神是「汙染者付費」,一旦發現汙染場址,土壤及地下水較容易找出汙染源、汙染行為人。但底泥遍佈在河川、湖泊、溝渠、水庫、沼澤、濕地,幾乎大地無所不在。

依官方定義,底泥指的是「因重力而沉積於地面水體底層之物質」,然而「重力」(指汙染源)來自四面八方,經日積月累而沉降,一旦發現汙染,很難找到汙染行為人,最後可能還得官方介入。

比較可能的情況是,一個場址(例如中石化、RCA)一旦發現汙染, 包括土壤、地下水、底泥汙染則一併要求整治。或是受體(例如河川)上的生物發現汙染,可要求檢測底泥、整治或清除汙染。

如何訂出管制標準

今天環保署提出「品質指標」,指的就是評估底泥品質的一套標準,但底泥遍佈不同區域,所謂「品質」之於河川、港灣、湖泊不盡相同,汙染清除標準、方式也不一樣。國外較常用的方法是依風險評估,決定底泥品質,超過品質應挖除、覆蓋或其他方法去除汙染。

但所謂「風險評估」其實存在更多風險,誰的風險、又該誰來評估?例如環保署正在檢討重訂土壤管制標準,草案將大幅放寬工業區土壤管制標準,就是依「風險評估」認為居住在工業區風險比較低。

乍聽之下好像有道理,但工業區汙染可能導致區內土壤及地下水汙染,波及區外。而且台灣工業區處處與農田為鄰,至今大遍農田汙染,禍首就直指工業區。試問,工業區風險高還低?

應建立一套完整的底泥管制策略

底泥在看不見的河川、農田底層,但一旦擾動揚起,卻成為許多汙染的源頭,管制底泥是土地的千秋大計。

底泥應納管無庸置疑,但重點是如何管。最終目的要達到底泥不要再被汙染。土汙法是一個神精末稍最尾端的環保法案,環保界的人就常形容土基會是「開刀房」,但引發這個人病到必須進開刀房的原因相當多,如果這些原因能管控,或許就能減少進開刀房的機會。

也就是說,除了在土汙法中納管底泥,其他如空氣、水質、廢棄物、環評等相關法令(或環保署以外部會相關的管制法令)也能一併考量管制或預防策略,未來底泥的管制策略才會更加完整。

畢竟讓底泥不再繼續被汙染,是今日立委、官員立法最重要的時代意義。如果草率立法、官員也草率答應,以為只要在土汙法中塞入「及底泥」,底泥就自動納管,一番美意反而落得不負責任就可惜了。

※ 本文同步刊載於作者部落格

Top

 
 
  非洲第一例 埃及首見新型流感病例

摘錄自2009年6月3日法新社報導

一名從美國到埃及旅遊的少女已證實感染H1N1新型流感,這是埃及出現的第一例,也是非洲大陸通報的首例新型流感病例。

埃及衛生部長賈巴里(Hatem el-Gabali)表示,這名擁有美國與埃及雙重國籍的12歲女孩昨日抵達開羅機場後,因為出現流感症狀,被機場醫療人員隔離檢疫。

根據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WHO)每日更新的紀錄,埃及這個病例是非洲第一個H1N1新型流感病例。埃及國營電視台引述賈巴里的聲明指出,這名女孩與母親計畫在埃及過暑假,她的母親並未感染。他並表示,並未有其他搭乘同一航班的乘客出現新型流感症狀。

Top

 
 
 

日本呼籲回收手機 瞄準「城市礦山」資源

摘錄自2009年6月3日共同社報導

日本總務、環境、經濟產業三省3日啟動了回收廢棄手機的大型倡議活動。據悉,廢棄手機中含有豐富的稀有金屬及貴金屬,被稱為「城市礦山」。日本總務相鳩山邦夫與環境相齊藤鐵夫等參加了此次倡議活動,並在東京都千代田區的Bic Camera有樂町店開展了大型宣傳活動。

隨著手機功能增多,越來越多人即便更換也會將舊手機當做相機使用,加上存在個人信息外洩的隱患,因此廢棄手機的回收一直呈縮減態勢。據日本業界相關團體透露,手機的回收數量已從2003年的1171萬部減至2008年的644萬部。

日本總務省的目標是將目前約20%的回收率提高至30%。在截至7月7日的活動期間,將在橫濱和京都的市政府辦公樓設置手機回收箱,並開展各種活動。

對於人們所擔心的個人信息外洩問題,相關部門表示在用戶更換手機時,各運營商會當面將原手機打洞,使資料無法還原。

Top

 
 
  新疆巴音布魯克草原建成萬裡圍欄拯救天鵝湖生態

摘錄自2009年6月4日新華網烏魯木齊報導

每年來新疆巴音布魯克草原「避暑」的數千隻天鵝今後不必再為頻繁出現的沙塵天氣而煩惱了,一條長達4000多公里的鐵絲「長城」正在草原上蜿蜒伸長,它將幫助草原改善天鵝們的生存環境。

新疆和靜縣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在數以萬計的牛羊遷出巴音布魯克草原后,天鵝湖周邊地區已經形成了一條長達4033.8公裡的鐵絲圍欄,圍欄內的500多萬畝草場將不會出現牛羊的身影。

以天鵝湖而聞名的巴音布魯克草原位於南北天山的接合部,平均海拔2500米。蜿蜒穿行的開都河在這裡形成了長約30公裡、寬10多公裡、總面積1300多平方公裡的水域,成為適合天鵝繁殖、棲息的寶地。每年4月前后,包括大天鵝、小天鵝、疣鼻天鵝等在內的珍禽會相繼飛抵此地。

由於在這裡放牧的牲畜數量一度超過百萬隻,巴音布魯克草原不堪重負。2005年,新疆草原生態專家根據遙感調查結果估測,這裡草場的退化、沙化面積佔草原總面積的一半以上。

為了不驚擾天鵝湖的寧靜與安詳,5年前當地政府採取限牧措施。數百年來居住在天鵝湖周邊地區的近萬名蒙古族牧民逐步遷出湖區﹔同時全面啟動退牧還草項目,通過圍欄封育等措施,對草場退化嚴重的地區實行禁牧、休牧和退牧。

在數以萬計的牛羊逐步遷出巴音布魯克草原后,天鵝湖周邊的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當地野生動物保護部門的動態監測數據顯示,去年到巴音布魯克草原「避暑」的天鵝數量已增至8000多隻,達到10年前的兩倍半。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呂苡榕、易俊宏•網編:陳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