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09.11.30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南方電子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全民監督政府資訊公開  
推薦瀏覽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台灣土地倫理協會
關渡自然公園  
新世代青年團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東亞野生物貿易調查委員會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環境信託網站  
 
  說清楚講明白 美國牛哪裡不好了?

 
【相關連結】

糧食安全節節敗退 消費者須有所作為

防狂牛症 豈能自求多福?

網友號召反美國牛肉 連署捍衛食品安全

肉食危機 美國狂牛恐侵台

十月,政府公告重啟美國牛肉進口談判,一時之間,群情激動。民眾對政府的信心跌到谷底,台灣國內的食品機制是否能保障民眾安全?在「對外說一套、對內做一套」的「三管五卡」撇步下,台灣國民健康真能得到保障?

美國牛進口顯示政府風險分析建置不足,在風險評估上未提供完整的資訊,溝通上也一面倒地站在進口美國牛的立場,背離民眾的認知與期待。政府在食品安全議題須廣納民意、資訊公開透明,在風險認知與溝通上貼近民意,重建民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

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八八重建-那瑪夏的山上山下

採訪、撰稿:郭志榮;攝影、剪輯:陳志昌

《山下一》

晚間,高雄縣仁美營區的燈火輝煌,居住在營區的那瑪夏鄉居民,享用專人準備的晚餐,部落居民招呼著孩子用餐,但是一切方便,卻缺少家庭的味道。從家園撤離出來,部落居民住在營區,已經將近三個月,每個家庭在大營房內,以鐵櫃隔出生活空間,生活相當克難不便。一位部落婦女住在失去隱私的房間,衣物隨意掛置,孩子滿屋嘻鬧,每天相同的日子,她覺得意志消沈。

另一個收容處所,設在工兵學校,集中安置受災最重的民族村民,居民說,在這裡的日子,像坐椅子渡時間的生活,在不同的椅子上,發呆、聊天或打盹,渡過一天又一天。民族村村長說,村落受災嚴重,居民想回家都回不去,但是遷到哪裡?如何重建?根本沒有一套方案,在山下的生活,有三餐、有照顧,但是不等於家園。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鄭立欣


農委會聲稱為保護沿海漁業資源下令3-12浬海域禁止拖網作業,但又開放42艘拖網漁船在中表層進行研究調查,此舉使得漁民的權利與海洋資源都備受威脅。而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台灣沿海的海浪越來越高了,未來恐怕防波堤蓋再高也無法防止巨浪,對沿岸村莊造成莫大威脅。

英國政府在未來10年欲興建數個核電廠,以取代老舊的核能與火力電廠。但英國安全主管機關譴責新的電廠設計有多方面的安全疑慮。即將展開的哥本哈根會議中,中國與印度等主要新興經濟體已組成聯合陣線,準備要求西方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協助開發中國家對抗全球暖化。

過去40年來青藏高原冰川已縮小了196平方公里,意味著亞洲多條河流的水源將面臨威脅。20、30年內,10幾億人的用水可能會受到威脅。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我們的島:八八重建-阿禮部落的微光願望
沈世宏

採訪、撰稿:郭志榮;攝影、剪輯:陳志昌

驚恐的逃難畫面,紀錄著霧台鄉阿禮部落的災害時刻,部落居民撤出心愛的家園。當時部落裡的包泰德夫婦,自願和幾位留下,收拾好家園再離開。

進入榮家的安置環境,阿禮部落居民召開會議,討論部落的重建方案。在部落安全尚未明朗,重建方案並不明確下,會議想以投票決定方向,但是受到族人的反對,認為必須深思熟慮,多聽重建規劃。負責永久屋建築的慈善團體,報告重建的規劃方向,慈濟的志工,強調會規劃有民族特色的永久屋區,但是當居民問到,如何認定災民身分時,慈善團體卻表示無法決定,必須由政府認定。經過冗長的會議,部落居民還是不能理解政府重建政策的全貌。

精采內文

 
     
  行動參與:守護我們的島 八八風災紀錄短片徵案

發起者:公共電視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節目,為鼓勵影像工作者、社區工作者、公民記者等人士,紀錄八八風災過後,台灣各地重創區域之環境變遷及重建狀況,將進行八八風災紀錄短片徵案活動,徵選8部紀錄短片,製作完成的短片將於2010年8月《我們的島》節目「八八風災週年專題」播出。

每部短片補助12萬元(含稅)經費, 參賽者以DV以上規格之攝影器材拍攝,並建議以電腦非線性剪輯。短片長度限定為15分鐘,交片之完成帶由《我們的島》節目組成評審委員會,負責評審企劃案與結案成品。

成品於2010年7月15日前完成交片。紀錄短片成品之著作權為公視所有,傑出作品公視將主動安排參加影展或競賽機會。

入選作品將在《我們的島》節目與特別節目時段播出,以及公益性公開映演。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網編:詹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