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0.1.15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水產出版社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苦勞網  

推薦瀏覽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蔬食抗暖化行動聯盟
洪雅書房  
地球公民協會  
GreenMap System Home綠色生活地圖  
www.inforain.org
水患治理監督聯盟
台灣綠黨  
 
  2012增環境資源部 自然資源應以環保為重

 
【相關連結】

馬英九:環保署轉環境資源部 高山禁開公路

前瞻2007之保育政策:行政組織重組再造時 棲地保育如何邁步

國土計畫緩不濟急 國土復育先行

要永續環境 不要愛台十二建設
行政院組織再造將由現行的39個部門精簡為29個,並將之前掌理水、土、林及空氣等環境資源的部門整合,結合環境保護的普世價值成立「環境資源部」,2012年1月1日即將邁步開展新局面。

然而,執行者是否也能跟著更新心思意念呢?台北大學副教授廖本全說,如果執行者的心態和價值不是站在保護環境,沒有換個腦袋思考,「給再多武器也沒用」。環境資源部的成立,點燃了台灣國土復育的希望,其中不無憂心。

精采內文

 
  生物多樣性:流行V.S.永續?講求永續的生態新時尚

作者:郭叙吟(資深紡織服裝業工作者)

就經濟的影響而言,服裝是全球性價值超過五千億美元的高附加價值商品。過去十年,市場全球化與流行情報快速變化,導致流行的循環越來越迅速。加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廠商製造出便宜服飾的加持下,商品越來越便宜,更刺激消費者的渴望,讓流行時尚的變化更加快速,進而讓市場需求逐漸達到一種極限。

快速流行的趨勢,逼著製造商以及供應商,在更短的時間內製造出更多的服裝,而這種運作模式也影響了消費者。這種快速流行大受歡迎的現象,同時也意味著快速淘汰服飾的消費方式,往往在穿過幾次、甚至只穿過一次之後,即被捨棄。所以流行,也就形成一種固定的浪費。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廖靜蕙


海地強大的地震,幾乎震垮了整個國家。其實地震所造成的傷亡,不容忽視。美國地質調查所在近日的報告指出,2009年地震活動至少造成全球1,783人喪生。此次海地強震,台灣救難隊也在第一時間出發,準備投入救援,CNN盛誇台灣救難隊的專業與經驗,有利救災。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作者佛里曼訪台,發表熱平擠世界解方,綠色能源、能源分散管理為主要趨勢,而且越早展開,越有機會存活!

翻石鷸來自何方?去年現身台東,又飛回澳洲。台灣研究者發現了來自澳洲的鳥過客,水鳥研究寶貴紀錄水鳥旅程。保育成果是為當地帶來豐富的鳥類,看準賞鳥帶來的商機,具有國際級賞鳥聖地的嘉義縣政府推賞鳥地圖。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世界遺產巡禮:波斯帝國風雲錄(下)

作者:劉長政(實踐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正當米提亞及新巴比倫帝國雙雙擴張勢力之際,蟄伏已久的波斯人也蓄勢待發。在西元前559年,波斯領袖居魯士二世(Cyrus II, 559~529BC)歷經數十年的征戰,征服了西亞諸地建立波斯帝國,西元前550年時,居魯士趁米提亞王國的內亂出兵消滅將之合併,建立了阿契美尼德(Achaemenid)王朝,成為伊朗高原的新統治者。

橫跨亞非的波斯帝國

西元前490年,波斯領袖大流士一世派大軍十萬、戰艦六百艘進軍希臘,不料在馬拉松戰役(Battle of Marathon)慘遭敗績。繼位的薛西斯一世(Xerxes I, 486~465BC)面臨小亞細亞和愛琴海東部的許多小島,紛紛脫離波斯的統治而加入以雅典為中心的提洛(Delos)同盟。

精采內文

  論壇:水庫 不是蓋來沖馬桶的

作者: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主編)

元旦連假,我老婆開心地飛回香港,和她許久不見的老友相聚。對她來說,香江比台北好吃好玩太多;且最重要的,她連上廁所都變得很輕鬆,不用再被老公逼著提洗衣廢水沖馬桶。

提洗衣水沖馬桶,這當然不是我發明來虐待老婆招術,個人內心裏其實也希望台北的馬桶和香港一樣,都是用海水來沖穢物,大可省去許多我與老婆鬥嘴的時間。然而,根據自來水公司的統計(*1),台灣家庭裏最主要的用水,排名第一就是沖馬桶,佔每日用水的28%;而若以每人每天上四至五次廁所累計下來,每個人一年光是沖馬桶的水量,足足可裝滿一輛油罐車!對於每天得浪費35罐2公升裝寶特瓶的清水在馬桶裏,這樣的數據實在讓我無法忍受。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葉人豪、潘佳修‧網編:詹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