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0.2.24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生命力新聞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水產出版社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推薦瀏覽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觀樹教育基金會
大自然教育推廣協會
溪流環境協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海洋台灣
塔山自然實驗室

荒野保護協會 

 
  環評歷險記:從中科三期環評無效判決談起

Homi攝。
中科環評無效,后里居民要求停工。朱淑娟攝。

【相關連結】
行政槓上司法 法界:環署挑戰憲政體制
沈世宏:司法破壞環評體制
環署拒絕下令停工 農民怒斥
李根政:環評是認識問題的窗口
年前中科三期遭最高行政法院判決環評無效引起軒然大波,由於行政體系與法界、環保團體對法院判決有各自解讀,甚至引發「憲政危機」的呼聲。姑且不論此判例對中科三期開發的影響,司法見解是個引子,本報更希望藉此讓讀者認識事件的核心──「環評制度」,從今起一連三天,將從文獻回顧與案例整理,剖析環評的本質,及其沉苛。

2010年初,環保署栽了個大跟斗,中科三期七星農場的環評遭最高行政法院判決「環評無效!」未來中科若執意開發,必須重做環評。這雖是中央環保署第一次被撤銷環評,卻不是環評結論首度遭到質疑。早在2010年1月1日,喧騰多年的新店安康掩埋場,由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環評無效。精采內文

 
  環球360°:生物多樣性產業


作者:約翰‧艾爾金頓、詹妮弗‧碧玲格爾

隨著國際生物多樣性年的到來,約翰‧艾爾金頓和詹妮弗‧碧玲格爾預見到各個公司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事業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

「我們現在迫切需要將生物多樣性納入到公共和私營部門的主流政策、規劃以及預算中來。」我們終於迎來了國際生物多樣性年。2010年,我們將採取多種措施促進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並鼓勵企業、政府及個人採取行動降低世界範圍內生物多樣性的滅失。同時,我們的行動要快。長期以來,生物多樣性問題就像是後娘的孩子一樣,在各種環境問題中備受忽視。甚至一些國際巨頭企業的老總也認為,生物多樣性與他們的日常業務關係不大。當然,除非他們的運營對雨林、溫帶濕地、或者珊瑚礁造成了直接影響。例如:食品公司需要使用棕櫚油,棕櫚油的生產需要佔用大片的原始森林。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潘佳修

人類向自然爭取資源,超限利用問題爭議不斷;近日國際捕鯨委員會發表一份提案,擬准許重啟商業捕鯨。該委員會的商業捕鯨禁令自1986年實施後,一直維持至今。環保團體對此提案感到憤怒,並描述其為深具危險地退步回到20世紀的狀況,當時鯨魚被捕獵至幾乎滅絕。

是復育還是傷害?台灣在20年前為復育海岸,在彰化芳苑沿海栽植上千株紅樹林,隨著時間繁衍,愈長愈大片,造成海岸生態單調化等嚴重影響,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號召在植樹節期間,一起到海岸拔除外來種。台北縣城林溼地則是復育有成,自2009年10月完工後,陸續發現紅、白冠水雞和小水鴨等野生動物的芳蹤,入冬以後,更吸引了琵嘴鴨、羅文鴨、赤頸鴨等冬季候鳥到此過冬。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也表示,2月在東沙環礁調查鳥種,發現棲息在黑龍江以北西伯利亞低海拔林緣地帶的稀客:紅喉鶲,令人驚艷。海管處統計在東沙島鳥類調查,已記錄231種鳥。

中國所謂的有機食品生產基地,那裡的生產環境惡劣、隨處可見的農藥與化肥。但賣出的價格卻是普通食品的數倍甚至數十倍。講究有機生活的時代,應該建立更嚴謹的有機制度審查才行。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書齋:《卯上台塑的女人》之16:選美皇后

作者:黛安威爾森(Diane Wilson)

她以前是個選美皇后,現在的她菸癮很大;站在海蜂號的後甲板上,緊張得不得了。她兩度轉過頭問我,「妳想有沒有人會看到我?」 我說,不會,不會。沒人在乎妳在這裡,起碼捕蝦人才不甩妳。 「經濟部的人會殺了我。我知道他們會......但我才不管。我不管!我受不了他們老對台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快來增加我們的工作機會!快把生意帶來我們這!老天!真是受不了!對了,給我根菸。妳有菸吧?」她又露出微笑,陽光撒在她的頭髮上。精采內文

 
   
  論壇:「正負2度C」台灣氣候變遷紀錄片錯誤教育

作者:賴鵬智(野FUN生態實業公司總經理)

陳文茜小姐是大眾媒體界難得關心氣候變遷議題的媒體人,在她號召下,由台灣大企業老闆們贊助所拍攝的《正負2度C-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紀錄片在2010年2月22日首映,我看了後卻有所失望,覺得不是一部成功的環境教育影片,理由如下:

1.步調緩慢、節奏鬆散,過場冗長(尤其快結束前播放沒完沒了的世界各地風景照最莫名其妙)、剪接無力。 2.配樂單調。(恕我音樂美學修養不足)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葉人豪‧網編:潘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