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3.10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南方電子報 

破報
台灣立報
全民監督政府資訊公開
推薦瀏覽
海洋台灣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台北市野鳥學會
關渡自然公園
台灣地球日
自然生態攝影學會
台東縣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  
勞工陣線
 
  彰化海岸錯植紅樹林 泛濫成災已成生態浩劫

【相關連結】
紅樹林

紅樹林蔓生搶地盤 環盟發起剷除

紅樹林封喉 高美溼地面臨浩劫
中縣清水大排紅樹林 淪生態禍首
「紅樹林是海岸的屏障,所以要保護它」是一般大眾長期以來被教導的觀念,為響應政府政策,有些老師甚至會帶著小朋友在海邊種起紅樹林來,但這樣的行動不見得在各地能一體適用。一群彰化保育人士反其道而行,以行動告訴大眾,「紅樹林的家不在這裡」。

彰化環保聯盟於上周日(7日)在彰化芳苑溼地,號召在地學子與當地居民,於植樹節即將到來前,捲起褲管踏入泥濘不堪的潮間帶,進行移除紅樹林植株的行動。彰化環盟理事長蔡嘉陽說:「紅樹林改變了原本屬於半泥沙的底質,並加速陸域化,進而墊高灘地,導致內陸的水不易宣洩。」「紅樹林沒有錯,搞錯的是人類。」精采內文

 
  蝴蝶簡介:喚醒春天的蝴蝶


作者、攝影:林柏昌(社區大學講師、成功高中昆蟲館志工團隊召集人)

2月漫長的9天年假全台幾乎都籠罩在濕冷氣候之中,增添年節氣氛卻也掃了不少遊興,這是北台灣典型的冬季氣候型態。冬季對於追蝶人而言是個蟄伏的時序,即便偶爾冬陽露臉讓大地回暖,但走訪野地彩蝶翩飛身影依舊稀疏不多見,畢竟為期2、3個月濕冷的冬季氣候型態不利成蝶棲息與活動,多數蝶種選擇以卵、幼蟲、蛹期迥異階段或不同越冬策略度過濕寒交錯的冬天。在台灣已記錄近430種蝴蝶之中,有一種主要棲息於低中海拔鬱密山林,飛舞時閃爍著美麗耀眼藍色琉璃色澤的小型蝴蝶,卻是全年僅見冬末春初時序,最早喚醒春天的蝶種:杉谷琉璃小灰蝶。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潘佳修

經建會3月9日表示,為因應氣候變遷衝擊,將以嘉義縣東石為示範地區,推動具自償功能的地層下陷綜合治理計畫。該計畫預定3年內達初步成果。

大自然是奇妙的,小小蝴蝶以輕薄之姿,穿越台灣山脈!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6日在公館鄉發現一隻翅膀有標記的「小紋青斑蝶」, 是2009年底在台東標記後放飛,飛行約200公里後抵達苗栗;台灣紫斑蝶生態保育協會表示,這是苗栗第2次捕獲標記斑蝶,有助了解斑蝶的遷徙路徑。

另一個奇怪的消息是,一隻偽虎鯨8日晚間擱淺在台東長濱海邊,海巡人員將牠搶救上岸,但這隻鯨魚還是傷重不治; 9日上午縣府以及鯨豚協會的人員前往查看後當場傻眼,因為整隻鯨魚被肢解的只剩下半隻。不只心疼偽虎鯨魚被吃掉,保育科的人更擔心民眾吃到染病鯨魚。

新生兒有福了!全球愛滋病、肺結核、瘧疾防治基金會3月9日表示,全世界在5年內就可保護所有新生兒不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 同時,降低瘧疾與肺結核死亡人數,也將有長足進步。

4月地球日即將到來,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台灣民眾手機汰換率不低,環署擬強制回收廢手機,將要求各電信公司門市、通訊行、大賣場等設回收桶(箱);若回收率仍未提高,不排除公告廢手機為強制回收項目。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沈澱「±2度C」 的長考

作者:陳昭倫(紐西蘭梅西大學艾倫威爾森分子生態與演化研究中心訪問教授;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2 度C」這部片子的放映引起了台灣社會ㄧ陣討論,有正面給與陳文茜小姐的掌聲,讚她能夠匯集社會企業精英的力量,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收集這麼多的資訊與資源,喚起台灣對氣候變遷這樣嚴重災難的覺醒。然而,有更多的聲音,大多來自長期關注台灣環保議題的朋友,不管是因為好還要更好的批判,還是針對引用的科學數據的正確與否,或是挑戰陳文茜小姐之前的政治評論的立場,提出相當多的討論與指正。 這樣的波瀾,對於在國外進修同時觀察這樣ㄧ個環境議題的科學從業人員而言,除了百感焦急,也對參與協助影片拍攝的中研院環變中心的同仁感到不捨。更希望在沸沸揚揚兩星期之後,提出ㄧ些對科學證據的想法和給個簡單的事實,希望所有關心氣候變遷對台灣影響的朋友能夠從此攜手前進。精采內文

 
     
   
  .
 
彰化海岸錯植紅樹林 泛濫成災已成生態浩劫

本報2010年3月10日彰化訊,吳孟純報導
 

拔除胎生苗「紅樹林是海岸的屏障,所以要保護它」是一般大眾長期以來被教導的觀念,為響應政府政策,有些老師甚至會帶著小朋友在海邊種起紅樹林來,但這樣的行動不見得在各地能一體適用。一群彰化保育人士反其道而行,以行動告訴大眾,「紅樹林的家不在這裡」。

彰化環保聯盟於上周日(7日)在彰化芳苑溼地,號召在地學子與當地居民,於植樹節即將到來前,捲起褲管踏入泥濘不堪的潮間帶,進行移除紅樹林植株的行動。

二林溪兩旁長滿紅樹林林務局自1986年起即在彰化沿海溼地種植紅樹林,至今已擴散成林並蔓延二林溪與後港溪兩條河道。彰化環盟總幹事施月英表示,「當初林務局以防洪為由,在彰化海岸種植紅樹林,如今卻已氾濫成災,以鄰近的二林溪和後港溪為例,政府每年必須編列大筆金錢來清除河道的紅樹林,因成片的紅樹林致使河道縮減,行水面積變小就易堵塞造成洪水氾濫。」

每年必須花錢清除河道的紅樹林@後港溪除了會導致洪水的災難外,盲目種植紅樹林也改變了當地的生態環境,缺乏足夠食物供給蝦、蟹以及水鳥。彰化環盟理事長蔡嘉陽說:「紅樹林改變了原本屬於半泥沙的底質,並加速陸域化,進而墊高灘地,導致內陸的水不易宣洩。」

「此外,因紅樹林內含單寧酸屬於酸性物質,會產生抑他作用,使其他植物無法存活,蝦蟹也因無法適應酸性植物而消失,而水鳥則會失去其覓食的空間。」蔡嘉陽表示,「紅樹林因屬常綠灌木,不易落葉,無法提供這些初級消費者大量的食物,將使得生物缺乏多樣性。」

紅樹林堵塞出水口,每年都要花錢清除蔡嘉陽以堅定的口氣說明,「紅樹林沒有錯,搞錯的是人類。」他呼籲政府要有正確的植樹觀念,每一處海岸都有其特性,不能一貫處理。

他說:「彰化海岸的潮間帶是台灣最寬廣的,潮水的力量到岸邊即已削弱,紅樹林的胎苗因而無法被帶入岸邊,從過去有歷史記載以來,這裡就不曾有紅樹林在此處安身立命,然而彰化海岸卻又屬於容易淤積的海岸,因而只要有紅樹林進駐就容易成林,也就變成現在每逢颱風季節就剉列等。」

參加行動的正德高中黃同學靦腆地說,「因為在網路看到這活動,就號召全班同學一同來參加,一開始也懷疑為何要拔紅樹林,但現場看到後也才了解,原來紅樹林在我們中部區域是不適合的,除了容易造成淤泥外,垃圾也會卡在裡面,加速淤積。」

學生合力移除紅樹林來自大葉大學的陳同學表示,「林務局沒有考慮當地生態,就恣意種植紅樹林,當地民眾認為不適合,但林務局卻又不主動處理,相當不負責任。」

已造成生態浩劫的紅樹林,未來要如何處理呢?蔡嘉陽認為,「此次行動主要是在導正民眾對種植紅樹林的觀念,教育民眾千萬不要以為種樹一定是好的,並呼籲政府對於過去錯誤的植樹行為要負起責任,拿出實際作為,避免紅樹林繼續往外蔓延。建議以攔網的方式圍起來,使幼苗不要往外溢散。」

這次行動,在警方與林務局官員「監督」下順利結束,在植樹節來臨前夕,拔紅樹林的行動不是反社會,而是要以行動告訴大家,種樹不能隨性隨意,若不清楚在地生態環境,應思考如何讓大自然走出自己的路。

Top

  蝴蝶簡介:喚醒春天的蝴蝶
杉谷琉璃小灰蝶(杉谷琉灰蝶)Celastrina sugitanii shirozui

作者、攝影:林柏昌(社區大學講師、成功高中昆蟲館志工團隊召集人)

拍攝到第一張杉谷琉璃小灰蝶非常興奮,結果當天一路下來所見藍色閃耀的灰蝶幾乎都是牠...。

2月漫長的9天年假全台幾乎都籠罩在濕冷氣候之中,增添年節氣氛卻也掃了不少遊興,這是北台灣典型的冬季氣候型態。冬季對於追蝶人而言是個蟄伏的時序,即便偶爾冬陽露臉讓大地回暖,但走訪野地彩蝶翩飛身影依舊稀疏不多見,畢竟為期2、3個月濕冷的冬季氣候型態不利成蝶棲息與活動,多數蝶種選擇以卵、幼蟲、蛹期迥異階段或不同越冬策略度過濕寒交錯的冬天。在台灣已記錄近430種蝴蝶之中,有一種主要棲息於低中海拔鬱密山林,飛舞時閃爍著美麗耀眼藍色琉璃色澤的小型蝴蝶,卻是全年僅見冬末春初時序,最早喚醒春天的蝶種:杉谷琉璃小灰蝶。

二月下旬至三月份前往產地,只要留意不難發現杉谷琉璃小灰蝶蹤影。杉谷琉璃小灰蝶又名杉谷琉灰蝶,前翅長約1.4~1.7公分,其飛舞時外觀與台灣琉璃小灰蝶、埔里琉璃小灰蝶...等多種名為某某琉璃小灰蝶的蝶種相似,雄蝶翅表具顯眼的藍色琉璃色澤,雌蝶則白色與褐色斑紋發達。當其停棲時,藉由觀察前翅腹面亞外緣褐色斑點排列方式(該特徵生態照不易攝得,可參見標本照),以及後翅中室端黑色斑點特殊的排列方式,即十分容易辨識。本種偏好棲息於林相較好的山林環境,過去記錄棲息地主要在中、北部海拔500~1500公尺山區,近年南台灣南橫公路亦有紀錄。本種為一年一世代的特有亞種蝴蝶,成蝶主要發生於2月下旬至3月份短短1個月左右時序。成蝶飛行活潑敏捷,雄蝶偏好於濕地吸水,因此只要掌握住季節前往本種棲息地,不難在溪谷或路旁潮濕的地表處發現其蹤影,算是早春時序裡頭優勢但現蹤短暫的蝶種。

路旁的濕地為雄蝶群聚吸水的活動場所。蝶兒不疾不徐地慢慢吸水,我就慢慢地拍攝取景...。杉谷琉璃小灰蝶對多數蝶友而言算是陌生,翻閱坊間蝴蝶相關生態圖鑑書籍也甚少記載描述,一則本種遲至西元1987年才由師大生科系徐堉峰教授命名發表,加上成蝶發生時間既早且短,以及幼蟲攝食山茱萸科的燈台樹有點冷門。徐堉峰教授至今發表許多台灣新種蝴蝶,20多年前所發表的杉谷琉璃小灰蝶開啟了近年他為台灣蝴蝶分類研究的新里程碑。該蝴蝶發現經過也十分有趣,話說當年徐老師前往北部橫貫公路採集途中,因同行友人一時尿急走進一條隱蔽溪谷小解,閒來無事的他隨手捕捉幾隻蝴蝶裝入三角袋才發現竟是國內未曾發表的新蝶種。其實,早在徐老師學術發表前,杉谷琉璃小灰蝶生態攝影照即已出現在日本人的蝴蝶著作中,甚至有疑似採集紀錄,只是當時大家還不識貨而已。據徐老師研究得知本種卵及幼蟲期亦十分短暫,雌蝶主要將卵單產於燈台樹花苞處,幼蟲主要攝食花苞並於落葉處化蛹,之後即以蛹期度過夏季、秋季與冬季,至隔年農曆年後的2月中下旬才羽化成蝶。

幼蟲以山茱萸科的燈台樹花苞為食,該植物主要花期為春天。過完年生活作息回歸常態,杉谷琉璃小灰蝶也喚醒了追蝶人的腳步,這陣子晴朗的日子不妨帶點衝勁走訪野地應不難探尋牠的蹤影,錯過了可再等一年哩!

 

 

 ★辨識小技巧★
杉谷琉璃小灰蝶雄蝶翅表佈滿藍色閃鱗(色澤較埔里琉璃小灰蝶略淺),外緣具有細黑邊(較台灣琉璃小灰蝶略細)。杉谷琉璃小灰蝶雌蝶翅表色彩與雄蝶迥異,易於分辨。
杉谷琉璃小灰雄雌腹翅斑紋相同,前翅亞外緣褐色斑點兩兩一組且排成兩列,後翅中室端顯眼的黑色斑點排列獨樹一格。(左雄右雌)杉谷琉璃小灰雄雌腹翅斑紋相同,前翅亞外緣褐色斑點兩兩一組且排成兩列,後翅中室端顯眼的黑色斑點排列獨樹一格。(左雄右雌)

★進修成長★
大笨蝶將於2010年3~6月份於台北縣市社區大學開設蝴蝶專題課程,歡迎參與!
http://blog.xuite.net/scottlinbutterfly/nature/29930860

★延伸閱讀★
更多蝴蝶與植物的故事,請參閱大笨蝶著作【蝴蝶食草圖鑑】!
http://blog.xuite.net/scottlinbutterfly/nature/16314755

Top

 
經建會:推動地層下陷綜合治理

摘錄自2010年3月9日經濟日報台北報導

經建會3月9日表示,為因應氣候變遷衝擊,將以嘉義縣東石為示範地區,推動具自償功能的地層下陷綜合治理計畫,結合地貌改造、產業調整或轉型、土地交換分合開發等綜合治理方式,降低淹水風險,改善地下水超抽問題,同時促進產業發展。該計畫預定3年內達初步成果。 經建會說,經濟部負責治水防洪規劃,充分考量未來地層下陷及海平面上升之趨勢,評估提出本地區最適防洪標準及治水計畫;農委會則負責產業發展規劃,提出減少養殖漁業抽用地下水之具體做法及目標,並結合觀光、遊憩,考量產業發展之多樣化及可能性,提出繁榮地方之產業發展計畫。

Top

 
 
台東到苗栗 斑蝶長征200公里

摘錄自2010年3月9日自由時報苗栗報導

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6日在公館鄉發現一隻翅膀有標記的「小紋青斑蝶」,是2009年底在台東標記後放飛,飛行約200公里後抵達苗栗;台灣紫斑蝶生態保育協會表示,這是苗栗第2次捕獲標記斑蝶,有助了解斑蝶的遷徙路徑。 台灣紫斑蝶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徐志豪查證,這隻斑蝶是2009年12月12日在台東知本由義守大學研究團隊所標記放飛,飛行200公里抵達苗栗,這隻斑蝶之前已被捕捉過一次,翅膀才會留下2個編號,相當罕見。在苗栗發現台東越冬地標放的斑蝶並非第一隻,2005年5月在竹南就曾捕獲台東所標放的斯氏紫斑蝶。 徐志豪說,台灣斑蝶生態已是世界級的保育議題,每年3月底到4月初都在福爾摩沙高速公路林內路段實施「護蝶」措施,保護遷徙中的紫斑蝶,保育工作需要全民參與,有興趣加入紫斑蝶保育義工可電洽(04)2373-1199或上http://cc428jane.myweb.hinet.net

Top

 
 
  偽虎鯨擱淺死亡 一覺醒來剩半隻

摘錄自2010年3月9日東森新聞台東報導

一隻偽虎鯨8日晚間擱淺在台東長濱海邊,海巡人員將牠搶救上岸,但這隻鯨魚還是傷重不治;9日上午縣府以及鯨豚協會的人員前往查看後當場傻眼,因為整隻鯨魚被肢解的只剩下半隻,包括背鰭還有新鮮的肉都被割走,縣府人員懷疑,可能是民眾誤將死掉的鯨魚當成鯊魚,才會把肉割走。 這隻偽虎鯨的屍體在台東海岸擱淺一晚,隔天龐大的身軀竟然血肉糢糊,包括背鰭、尾巴都不見了,腹部肉更被割下,連腸子都被挖出來,讓人怵目驚心。台東縣政府保育科人員表示,可能當作鯊魚肉,這隻鯨魚太瘦了,應該病很久。 搶救失敗,偽虎鯨不治死亡,未料屍體上岸的當晚又遭二次傷害,軀體被肢解成這樣,讓搶救牠的海巡員也感到難過,不只心疼偽虎鯨魚被吃掉,保育科的人更擔心民眾吃到染病鯨魚。

Top

 
 
  報告:2015年前可望杜絕感染HIV新生兒

摘錄自2010年3月9日法新社報導

全球愛滋病、肺結核、瘧疾防治基金會(Global Fund to Fight AIDS,Tuberculosis & Malaria)3月9日表示,全世界在5年內就可保護所有新生兒不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同時,降低瘧疾與肺結核死亡人數,也將有長足進步。 不過,基金會的報告指出,這些成果有賴全球持續投入衛生支出、維持目前的進度。全球基金會在將下月於荷蘭召開贊助會議前,公布這項年度報告。 

Top

 
 
  環署擬強制回收廢手機

摘錄自2010年3月9日台灣新生報台北報導

台灣民眾手機汰換率不低,環保署3月8日說,為提升廢手機回收量,將要求各電信公司門市、通訊行、大賣場等設回收桶(箱);若回收率仍未提高,不排除公告廢手機為強制回收項目。 環保署表示,依據國際數據資訊(IDC)統計,台灣每年售出新手機約7百萬支,部分民眾追隨流行或被新增功能吸引,淘汰的手機常仍堪用。調查顯示,約44%民眾將舊手機留置家中,36%會變賣二手機或轉贈親友,其餘民眾則交給清潔隊或經銷商回收。

Top

 
 
  論壇:沈澱「±2度C」 的長考 

作者:陳昭倫(紐西蘭梅西大學艾倫威爾森分子生態與演化研究中心訪問教授;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2 度C」這部片子的放映引起了台灣社會一陣討論,有正面給與陳文茜小姐的掌聲,讚她能夠匯集社會企業精英的力量,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收集這麼多的資訊與資源,喚起台灣對氣候變遷這樣嚴重災難的覺醒。然而,有更多的聲音,大多來自長期關注台灣環保議題的朋友,不管是因為好還要更好的批判,還是針對引用的科學數據的正確與否,或是挑戰陳文茜小姐之前的政治評論的立場,提出相當多的討論與指正。

這樣的波瀾,對於在國外進修同時觀察這樣一個環境議題的科學從業人員而言,除了百感焦急,也對參與協助影片拍攝的中研院環變中心的同仁感到不捨。更希望在沸沸揚揚兩星期之後,提出ㄧ些對科學證據的想法和給個簡單的事實,希望所有關心氣候變遷對台灣影響的朋友能夠從此攜手前進。

科學研究本身就是一門非常複雜的學問,更遑論將科學研究的結果用一般民眾聽得懂語言表達的困難度,而且在翻譯科學語言時常因使用的背景不同而發生錯誤。科學研究是一個經過觀察、提出假說、驗證、結果然後進行討論和推論的過程。其中「對照組」和「實驗組」的設立對於結果的推論相形重要,但是有很多的觀察實驗是無法有對照組的設置。例如,氣候變遷的研究,我們只能從歷史的資料,包括過去地球的自然演化史、工業革命以來的大氣、海洋和土壤等等狀況收集長期的資料作趨勢的分析。這些必須在嚴格的假說之下才能成立的「實驗組」。可惜,我們沒有另外的一個沒有工業革命發生過的地球能夠提供給我們作「對照組」的實驗。

因此,所有的資料收集必須是長期的,但都經過嚴格統計分析來佐證。只是這些都必須忍受統計上的誤差和模式預測上的不準確性。更何況根據這些分析後的推論的真實與否,因為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辦法真正乘坐時光機器回到過去去驗證我們的推論。這些問題也就造成科學家在數據解釋上的保守性與不確定性。不僅如此,科學家之間有所謂的「同儕審查」(peer-review)的制度,來再次確認資料的可信度,當然啦!不同科學家之間有不同的見解和學說,良性的競爭是推動科學進步的動力。然而,要提出一個能夠撼動世界的想法或是理論,必須把資料發表在由世界最頂尖的科學家審查過的雜誌之後,這樣在全球討論才能有根據。但是這樣的發表路程通常是漫長和艱難的。

而且通常等文章發表之後,許多的事件早已過了好一陣子。這就是氣候變遷研究上的難處,也是全球氣候變遷小組IPCC所遭遇的問題。可是,科學家都已盡力在做。相關氣候變遷科學研究不管在台灣或在國際上都有許多的資料存在,在「自然」、「科學」或是與氣候變遷等國際學術期刊上都有相當多的訊息可供參考。在環境電子報3月8日的論壇的一篇文章,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編輯部已提供相多的連結可供參考。雖然身為一位科學研究人員,科學研究不是我這篇文章想要談的重點。我想舉幾個簡單的「事實」(fact)給大家參考。這些簡單觀察到的事實並不需要太複雜的科學來印證。只希望大家看了之後,利用自己的判斷去結論你的想法。

第一,我們全球每年排放到大氣層的二氧化碳約80到90億噸左右,這是個簡單統計數字而已。
第二,自1960年開始至今,大氣二氧化碳大約增加30%左右,這也是一個簡單的統計數字。
第三,利用超過上千支溫度計在世界各地量測地球的溫度告訴我們,過去這十年是溫度計發明以來最熱的十年。這不是什麼複雜精密的儀器分析。

這都幾個簡單的數字是不是可以告訴我們地球的確出了些問題了嗎?而這些數字的增加是不是跟我們人類的活動有關係呢?如果有的話,我們是不是應該採取一些「預警措施」,避免事情變的更糟糕到無法挽回的地步呢?人類其實是很會採取預警措施的一群動物。身體不舒服、發燒、流鼻水知道要去看醫生,當碰到一些無法解決的心理問題會去問神明、算命、張老師心理諮商,碰到有糾紛時,都還要找律師解決,不是嗎?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小時候爸媽都不要讓我們去河邊或是海邊玩水游泳,跟我們說有水鬼會抓替身等等。

這就根據經驗法則所採取的預警措施,因為根據幾個事實的研判,小孩會發生危險。同樣的道理,如果我現在告訴你今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當量濃度約在 390ppm,當地球的均溫再這樣無限制的排放溫室氣體(這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含氮化合)的話,當大氣二氧化碳當量濃度超過科學家保守估計的 450ppm的時候,增加攝氏2度C時,我們的小孩就會有生命危險時,我們要不要採取預警措施呢?我們要不要想盡所有的辦法呢?我想你心中早就有答案,不是嗎?要不要去改變就只有你可以去選擇,不是嗎?而「±2度C」這部片只是告訴台灣所有民眾這樣ㄧ個簡單的事實,至於科學的部份,更需要大量的投資、研究、人力,特別是年輕一代的「地球醫生博士」( Dr. of Earth)的培養與前撲後繼的投入,才是台灣最缺乏的。

行文至此,有關於「±2度C」這部片子在科學數字引用或是撰述上的錯誤紛紛擾擾,就讓科學回歸科學的論證。身為科學家的我希望有兩個相同的結果:一是在本世紀末的人們能夠因為我們的預警措施採取的正確,讓地球不再增溫,而或是告訴我說「陳教授,你錯了,根本沒有氣候變遷這回事」,這都能保留住我眼前這一片的美麗。而至於地球公民的我,多走路、少開車、拒喝瓶裝水、出門自備餐具、努力蔬食和繼續演講告訴更多更多的人有關氣候變遷的事實等等,都是讓每天朝陽升起、微風輕拂、蟲鳴鳥語、碧海藍天留給未來的發願。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葉人豪‧網編:潘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