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0.5.25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支持地球日,響應雅虎公益勸募
請捐款支持環境資訊協會!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全民監督政府資訊公開 

破報
台灣立報
生命力新聞
苦勞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塔山自然實驗室 

生態關懷者協會
企業永續發展協會
溪流環境協會
台灣綠黨
千里步道
 
  南亞國家成立網絡 加強打擊野生動植物走私


尼泊爾保育官員展示非法交易的動物皮毛,包括老虎、豹與蛇。(照片來源:WWF影像庫;攝影:Jeff Foott)

【相關連結】
國際刑警:向危害非洲大猩猩的民兵組織宣戰

非法貿易猖獗 印度野生動植物加速滅絕

CITES防杜老虎貿易 嚴密度將比照毒品查緝
巫術、傳統醫療 害了蘇門答臘虎
來自南亞全境7個國家的野生動物專家近日成立了「南亞野生動植物執法網絡」(South Asia Wildlife Enforcement Network, SAWEN),這個網絡將用來在區域間協調應變方式,阻止諸如老虎、豹與熊這些物種的非法盜獵與交易。

為了協助各野生動植物執法機構能比犯罪份子更加具備組織性,專家小組一致認為,在新成立的網絡下,應儘快貫徹以行動為導向的策略。 在未來6個月,尼泊爾協調單位將彙整資訊、確認資源,而來自會員國的專家將研擬共同運作與訓練方案、溝通計畫,並進行募款,使這個網絡能夠開始阻絕野生動植物走私行為。精采內文

 
 
 
  生物多樣性:將土地還諸自然:韓國與柬埔寨的保育故事

 

作者:March

2010年是聯合國指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Biodiversity, IYB),其標語為「生物多樣性就是生命,生物多樣性是我們的生命」(Biodiversity is life. Biodiversity is our life.),旨在呼籲全球重視生物多樣性,立即正視問題、改變現狀,並採取實際行動。

然而2010年即將過去大半,躍上媒體的環境新聞仍讓人憂心。難道「生物多樣性」已淪為一句口號?也許在心灰意冷之前,我們應該閱讀一些國際上的成功案例──這些故事告訴我們,在世界上的各個角落,還是有許多團體、個人乃至政府,正為了捍衛環境而努力;而每一個改變,都能成為明日的契機。 以下我們將介紹兩則國外「將土地還諸自然」的實例。精采內文

 
  書齋:豐收饗宴Ilisin──8月Ciwidian水璉

 

作者:黃啟瑞、董景生;攝影:董景生

豐年祭前一週,南勢阿美部落會先舉行milisin(賽跑),這天活動要求幾個初階的slal跑完一定距離,用意在訓練年輕人的體力,過程中會有kaka或faki拿著咬人狗(有的用公雞爪)緊跟在隊伍後面督促。只是這樣的情景已難再看到,目前多改在村運會或豐年祭運動會舉辦,內容穿插各種短跑、百公尺競賽、大隊接力、馬拉松賽事等,場地則選在學校操場。

milisin之後進入ilisin(豐年祭),水璉部落的ilisin第一日稱maranam(日常生活用語的早餐),這天早晨,各家faki率領家人mifetik,宣告ilisin開始;到第二日稱malaho(午餐),這天家族成員必須離開家裡,前往時常踏足的omah(田裡)野餐,飲食內容為前段時間男子們所捕獲的野味,飛鼠、山羌、山豬等獸肉,因此也稱為misaponis。到了第三日,這日的儀式稱為malafi(晚餐),從清晨開始,男子們已在會所廣場,處理了一整日殺牛分肉動作,傍晚前全村婦女帶著各家的鍋子集合分配,全村就在廣場一起用餐,剩下的帶回家再加料烹煮,通常是加rokec no o'way(藤心),作為宴客及之後祭典過程的存糧。malafi結束,男子們繼續留在會所前,當晚徹夜跳舞到天亮。到了第四日,那就是hahahe(哈哈嘿:玩笑話,指充滿虛詞哈、嘿的豐年祭歌舞)了。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詹嘉紋

圖說:1979年深圳一場暴雨後的南塘景象。(圖片來源:燒荒網)

梅雨季第一波最強豪雨,23日侵襲嘉義縣,阿里山單日降下逾200毫米雨量,部分道路中斷、便橋沖斷,縣府及阿里山等山區6鄉鎮,下午同步成立災害應變中心,做好疏散撤離災民準備。台中市也傳出災情,大雨滂沱使得南屯溪暴漲,將興建中的水碓及楓愛橋兩座橋樑工程設施沖毀。這波最強的梅雨鋒面為南部地區帶來許久不見的降雨,但目前曾文水庫的有效蓄水只達12%,離旱象解除仍有一大段距離

中國方面也遭到暴雨威脅,自五月以來,一波波罕見暴雨席捲南方省市,波及16省,受災人口逾1300萬,至今共造成最少70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逾百億元人民幣。而被稱為「世界盡頭」的南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受到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的威脅,50年之後,可能就會沉入海中。面對國家消失的危機,總統湯安諾表示,對抗暖化是世界各國的責任。


【更多今日新聞】
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哪門子的「環保救國」?

作者:廖本全(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台灣生態學會常務理事)

亡國之途 2009年莫拉克風災後,筆者於立法院公聽會中指出,台灣社會災難已是一齣戲,同樣的劇本,在不同時空由不同的人上演,而愈演愈悲哀,簡單的說,台灣的災難已常態化,且顯現三大病兆(現象):

第一、國在山河破。山崩、水患、土石流一再昭告,台灣山林國土的崩解以及水土環境的失衡,顯然這座島嶼正走在「反環境、反生態」的道路。

第二、社會成本惡耗。大量資源投注救災、救濟、補助,大筆資金不斷投入修橋造路、工程復建、治山治水,反覆工程加碼、水泥療傷、阻擋土石、疏浚清淤,重新製造(或累積)更大的災難能量,正是典型的「不經濟、反經濟」。精采內文

 
  連署動員:搶救永和仁愛公園綠樹

發起團體:雙和護樹聯盟、綠黨、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永和社區大學、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財團法人淨竹文教基金會、看守台灣協會、收復街道聯盟

搶救台北縣永和仁愛公園綠樹:公園住綠樹,水泥請止步!

「廣場夠了 我們要樹」第二彈「水泥滿了、還我泥土」連署: 請問永和市長、台北縣長,永和能不能有兩片肺葉?

活動緣起:

去年底(2009)四號公園「廣場夠了我們要樹」行動,台北縣中和市公所從善如流變更設計,一週內成功護樹。但另一個永和之肺,仁愛公園,是永和市管轄的唯一市立公園(一號公園),公所去年1月16日半夜砍樹令人心痛、今年卻還「加碼砍百棵」?規畫將新闢、拓寬六百多公尺綿密水泥路網、零散水泥廣場,「公園開大馬路」嚴重水泥化的荒唐設計,竟要移除百餘株擋路大樹,令人質疑「假開路、真砍樹」!地狹人稠的永和市,人口密度台灣第一,人均享有綠地面積只有0.25平方公尺,一張報紙小,可能是倒數第一,綠地嚴重不足,市區僅存兩座大型公園:仁愛公園、四號公園,卻面臨兩公所水泥化侵吞的壓力。

永和人也要兩片完整的肺葉,我們主張:一、保留綠樹:永和市公所,馬上變更設計,原地保留綠樹!一棵樹也不能移!二、依法監督:台北縣政府,馬上依法監督,切莫推諉卸責!台北縣樹保自治條例就可管!三、資訊公開:要求所有規畫上網公告,並召開聽證會廣納民眾意見…精采內文

 
 
  .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潘佳修、詹嘉紋、蔡錫昌、鄭香君、葉人豪、藍郁華‧網編:詹嘉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