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11.5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守護濁水溪‧全民來認股
贊助環境資訊電子報 送好書&泰迪熊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蘇花改地質調查不足? 交通部長:已充分掌握


03年蘇花坍方現場 照片提供:陳雅芬

外界批評蘇花改(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用舊地質資料,陷工程於不可預期的風險,交通部長毛治國4日舉行記者會,針對11月1日蘇花改環評初審過關後各界諸多質疑提出說明,包括地質、蘇花改興建必要性、以及在等待蘇花改完工的六年當中,如何提升鐵路運輸品質、給花蓮人一條真正安全的路。

毛治國強調,蘇花公路30年來不斷有工程師鑽探,蒐集了許多資料,最近比對發現地質跟過去「沒有重大顯著差異」,他認為交通部對地質已有充分掌握。但立委田秋堇質疑,過去雪山隧道就是因為對地質調查不足,比預訂時間將近多了一倍才完工,且造成許多人員殤亡。她並引用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的意見,指出雪隧是「較規則」的褶縐地形岩層,蘇花改卻是「不規則」的。毛治國指蘇花路廊的地質掌握比雪隧好,是否意味施工比雪隧容易,有待日後檢驗。

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蘇花改地質調查不足 陳重信:應進入二階環評
透視蘇花改─── 寫在花蓮國王親征告捷之後
【特稿】蘇花高 前傳
蘇花改環評法不在 綠黨候選人落髮致哀
 

世界遺產巡禮 | 珊瑚的藍色樂園——大堡礁

秘魯的農田

作者:張玲霞、何揚

大堡礁位於昆士蘭省海岸線外,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好的珊瑚礁群。其良好的海中環境,孕育出種類繁多的動植物;海島上則有數百種海鳥及珍稀動植物棲息。

繽紛的海底花園 大堡礁的礁岩洞窟與縫隙很多,適合各種生物覓食與躲藏,是絕佳的庇護所。也因為如此,同樣面積的海域內,大堡礁所在之處蘊含的盎然生意比其他海域多了數倍。這裡有1,500種魚類、4,000種軟體動物、400種海綿動物、6種海龜(全世界只有7種),以及數量繁多的蝦、蟹、蚌等甲殼動物及腔腸動物等。一塊如籃球大小的珊瑚礁,就有100多種生物生存其中,多樣化的程度只有陸地上的熱帶雨林可比擬。

精采內文

 

綠色人物 | 細說施月英 ——永不妥協的環保女鬥士 (下)

秘魯的農田

作者:吳孟純(施月英研究所同窗兼環保運動戰友)

自台灣有環評制度以來,鮮有不通過的案子。環保團體和在地居民聲嘶力竭的抗爭後,還是換來「有條件通過」的結果,長期的消磨累積,難免讓人沮喪消沉。但,面對不如意的現實,月英始終笑口常開,一副「High」樣。她說:「即便很多開發案有條件通過,我還是不會放棄,也無損我樂觀的本性。」

而只要認識她的人都能感受到那充沛、無所畏懼的戰鬥力。環保團體在捍衛環境、反對開發的過程中,常因擋人財路,遭到威脅恐嚇。月英也不例外,曾有自稱警察的人士,打電話到家裡,跟她的母親聊天並要她的手機號碼;也有黑道請她去喝茶,她竟單身赴約,面對威脅,仍笑笑地堅持自己的立場,不為所動。還好最後平安無事,活著回來。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夏威夷茂宜島的農田遭到小火蟻入侵,美國開發出Indoxacarb這種號稱「低風險」農藥來因應,將會使用在不少蔬果上。農委會曾宣示將提高糧食自給率至35%。對此,台大教授郭華仁建議應朝作物多樣性發展;而面對石油危機,有機農業更是生存的關鍵

7月25日台塑石化煉油廠發生大火後,沿海栽種的花生,陸續傳出整株植株像被煮過,葉子枯黃、落果,植株嚴重枯死。化驗結果已排除病蟲害,懷疑可能遭不明氣體污染所致。同樣面對六輕空污威脅的嘉義縣在4日下午邀請學者專家召開諮詢會,專家建議嘉義縣等相關單位應加入六輕監督委員會。

電影《哈利波特》7上映之後,許多影迷想仿傚主角哈利波特養一隻貓頭鷹當寵物,竟四處去打聽、誘捕野生貓頭鷹,造成印度貓頭鷹數量銳減。越來越多貓頭鷹被誘捕、販賣或死在陷阱裡,甚至死於黑魔法儀式,拜託各位要是遇到這樣的瘋狂粉絲千萬要叫他冷靜一點。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搶救項鍊工作室──屁股海岸有危機

我們的米飯 作者:munch

工作室主人要我別說!不必張揚,讓一個地方低調的美麗。於是2008年,只敢以台灣美麗海岸,來形容這個讓人驚豔的地方。

現今,最深的惡夢終於來臨,位於美麗海岸上的土地,面臨國有財產局的收回,苦心經營的工作室即將消失。

那麼,來敘述一個有關部落與工作室的故事。

精采內文



 
蘇花改地質調查不足? 交通部長:已充分掌握
本報2010 年11月5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外界批評蘇花改(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用舊的地質資料,陷工程於不可預期的風險,交通部長毛治國4日強調,這條路(蘇花公路)30年來不斷有工程師鑽探,蒐集了許多資料,最近比對發現地質跟過去「沒有重大顯著差異」,他認為善用這些資料並無不妥,事實上交通部對地質已有充分掌握。

毛治國4日舉行記者會,針對11月1日蘇花改環評初審過關後各界諸多質疑提出說明,包括地質、蘇花改興建必要性、以及在等待蘇花改完工的六年當中,如何提升鐵路運輸品質、給花蓮人一條真正安全的路等等。

陳文山:地質鑽探不足

日前環評審查時,荒野保育協會保育部主任周東漢,代台大地質系主任陳文山發言,指出蘇花改的地質鑽探只有15孔,鑽探長度只1148公尺,占蘇花改隧道總長23.8公里的4.8%,如此低的地質資料無法了解複雜的變質岩區地質狀況。

毛治國:已經鑽探了30年

毛治國回應,從六十年代推動十大建設,民國67年就有北迴鐵路(單線),到92年北迴鐵路才有雙線以及電氣化。加上從85年起規劃蘇花高,到民國97年止,30多年來,工程人員在蘇花路廊的地質鑽探調查累積達838孔,而跟蘇花改有關的有275孔,總鑽探深度達3萬公尺。

而且蘇花改路線與鐵路、公路、以及之前的蘇花高位置相近,就地質變化的時間尺度而言,過去蒐集的這些資料已足以判斷蘇花改的地質。

不過毛治國也坦承,「這畢竟是一條隧道公路」,高達70%的路是隧道,未來正式施作時會有一定的難度與挑戰,但交通部對此還是深具信心。實際施作時將再做小範圍的鑽孔,以了解更小尺度範圍的地質資料。

毛治國話說的很有把握,但立委田秋堇質疑,過去雪山隧道就是因為對地質調查不足,比預訂時間將近多了一倍才完工,且造成許多人員殤亡。毛治國強調,相對於雪隧,對於蘇花路廊地質的掌握,「差得非常遠的」。

官員與學者對於「未發生的工程」有不同看法,但不可否認台灣地質年輕、花蓮地震又多,山區地質變化大。蘇花改路段,從蘇澳到大清水通過13個斷層,其中蘇澳到東澳之間的山區是「中央山脈西翼地質區」的「脊樑山脈帶」。東澳山區以南到大清水之間是「中央山脈東翼區」。

公路總局的資料顯示,受板塊縫合帶由南往北的大地應力擠壓或剪切影響,使蘇澳地區的板岩、蘇澳以南到和中間的片岩,經常易沿頁理產生滑移錯動,形成許多局部的斷層或破碎帶。頁理也受擠壓作用滑動牽引,形成局部性褶縐現象。

田秋堇在環評會中引用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的意見指出,雪隧是「較規則」的褶縐地形岩層,蘇花改卻是「不規則」的。因此毛治國指蘇花路廊的地質掌握比雪隧好,是否意味施工比雪隧容易,有待日後檢驗。

蘇花改會不會再變身為蘇花高?

花蓮縣長傅崐萁在蘇花改環評過程中不斷暗示「還我蘇花高」,因此從蘇花高變身而來的蘇花改,未來會不會再變回蘇花高,眾所矚目。毛治國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那是另一個議題」。

他強調,過去的蘇花高是一個零和遊戲,不是絕對要、就是絕對反對,而蘇花改是基於社會公平正義,為了給花蓮人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交通部:鐵路運能將提升

另外,外界質疑在等待蘇花改完工的6年當中,蘇花公路還是花蓮唯一的聯外公路,如何保障民眾用路安全?毛治國表示,鐵路會繼續改善,包括購買新車、提升運能,鼓勵觀光多利用鐵路。

公路總局主秘陳茂南表示,目前已著手進行蘇花公路運能調整,經分析,蘇花公路上的重車約占一半,轉彎時易超出線外而肇事,其中中鋼的重車又占了7成,主要是從和仁到花蓮港。經與中鋼協調,現中鋼同意500部車的運量改由鐵路運輸,只剩200輛繼續行駛蘇花公路,減低了重車的通行。至於其他民間業者則還沒協調。

至於農產運輸就無法用鐵路取代,陳茂南分析,因為火車有班次限制、農產的新鮮無法等待,還是必須倚靠蘇花公路。也就是說,在等待蘇花改通車的6年當中,還有許多貨車不得不使用蘇花公路。

11月1日環評審查時就有環評委員質疑,公路總局只簡單提出鐵路運能提升、但如何提升、重車運輸如何減低蘇花公路的使用量都未詳細交代,然而環評初審卻過關了。環保署近日將舉行環評大會(環評初審結論要環評大會確認才算過關),交通部應交代清楚,才是負責任的態度。

吳敦義的年底前動工 鐵定跳票

行政院長吳敦義之前一再保證:蘇花改年底前動工。毛治國則說,環評大會通過後還有一些行政程序,包括報行政院核定、準備招標文件、公告招標40天、決標,希望盡量縮短看能不能年底前招標公告。

之前環保團體一再提醒不要對花蓮人信口開河,免得跳票,對花蓮人不公平,結果吳敦義的年底前動工成了第一張無法兌現的支票。

※本文同步刊登於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Top

 
 
 
 

世界遺產巡禮 | 珊瑚的藍色樂園——大堡礁

作者:張玲霞、何揚

大堡礁位於昆士蘭省海岸線外,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好的珊瑚礁群。其良好的海中環境,孕育出種類繁多的動植物;海島上則有數百種海鳥及珍稀動植物棲息。

圖一:大堡礁為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好的珊瑚礁群。繽紛的海底花園

大堡礁的礁岩洞窟與縫隙很多,適合各種生物覓食與躲藏,是絕佳的庇護所。也因為如此,同樣面積的海域內,大堡礁所在之處蘊含的盎然生意比其他海域多了數倍。這裡有1,500種魚類、4,000種軟體動物、400種海綿動物、6種海龜(全世界只有7種),以及數量繁多的蝦、蟹、蚌等甲殼動物及腔腸動物等。一塊如籃球大小的珊瑚礁,就有100多種生物生存其中,多樣化的程度只有陸地上的熱帶雨林可比擬。

儘管如此,居住在大堡礁的生物,大多數彷彿也樂於與其他生物分享這塊樂土,很多都彼此合作共生。就拿藻類與珊瑚蟲來說,珊瑚蟲百分之九十的氧氣和養分,都是從表層共生的藻類取得,每平方公分就有幾百萬個藻類細胞附著在珊瑚蟲的表層。珊瑚蟲提供住處給藻類,所產生的二氧化碳與氮則供給藻類進行光合作用;而當藻類繁殖時,孢子在海水中漂流,也能作為珊瑚蟲的食物。甚至有些珊瑚蟲在幽暗的夜海裡能發出螢光,其實那不是螢光,而是因為牠們本身有一種色素,在陽光強的地方可以吸收紫外線,防止自己與藻類曬傷;在陽光較少的地方,該色素再把已吸收的陽光輻射出來,供藻類進行光合作用。這樣的天然組合,可說是搭配得天衣無縫。

危機四伏 有效管理

圖二:最近幾十年來,數量驟多的棘冠海星嚴重威脅大堡礁珊瑚生氣勃勃的地方,危機依然潛伏。

珊瑚白化是海中環境遭到破壞最明顯的現象,所謂「白化」,就是原本色彩斑斕的珊瑚突然變成白色,這往往是珊瑚死亡的前兆。珊瑚的顏色是共生藻類形成的,一旦海底的水溫、陽光、含鹽度等起了變化,或是海水過於混濁,共生藻便會出走,珊瑚因此顯現出碳酸鈣骨骼原來的白色;失去了共生藻的珊瑚,便會因養分和氧氣不足而逐漸死亡。

最近幾十年來,數量驟多的棘冠海星(又稱「魔鬼海星」)嚴重威脅大堡礁珊瑚。這種大型海星直徑可達80公分,嗜吃珊瑚,被啃過的珊瑚立刻變成一片白色,所以棘冠海星數量一多,珊瑚礁就更危險了。至於棘冠海星數量為什麼一夕暴增,現在還不清楚,且為了避免破壞生態平衡,目前管理處只在小範圍內,派潛水夫以人工撲殺的方式,消滅部分棘冠海星。

澳洲政府為了妥善保護這一片珍貴的珊瑚礁海域,1975年即成立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處,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國家級海洋公園之一,也是全球第一座管理珊瑚礁的專業機構。

悠悠小島

圖三:大堡礁擁有六種海龜,而全世界只有七種海龜。大堡礁海域島嶼雖然近千,但已開發的不過一、二十個,有的深具歷史意義,有的則開發為兼顧休閒與生態觀察功能的度假勝地。

哈密頓島(Hamilton Island)是大堡礁最大的度假島嶼,擁有各式各樣的休閒活動。遊客來到這裡可以打高爾夫球、迴力球、射箭、健行、坐電動小汽車遊島。島上隨處都可看到袋鼠、鸚鵡與海鷗等,在「動物公園(Fauna Park)」可以擁抱無尾熊、釣大魚,還可坐玻璃船到「脈礁世界(Hardy Reef)」觀賞海洋生物,或直接潛游一睹海洋奇觀。

潮來潮往,億萬年來,數不盡的生物一起共享這片海域,牠們各自以不同的方式,繁衍了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微小如藻類,或巨大如座頭鯨,每種生物展現出來的生命力,都是自然界的一則奇蹟。目睹一個又一個不可思議的生命現象,人類怎能不驚歎造物者之神奇?

 

 

※詳細內容請參考〈世界遺產雜誌11期〉
※本文與中華世界遺產協會合作刊載。
※本文不適合網站CC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Top

 

綠色人物 | 細說施月英 ——永不妥協的環保女鬥士 (下)

作者:吳孟純(施月英研究所同窗兼環保運動戰友)

永遠的High咖 × 搞怪鬼 × 大膽王

自台灣有環評制度以來,鮮有不通過的案子。環保團體和在地居民聲嘶力竭的抗爭後,還是換來「有條件通過」的結果,長期的消磨累積,難免讓人沮喪消沉。但,面對不如意的現實,月英始終笑口常開,一副「High」樣。她說:「即便很多開發案有條件通過,我還是不會放棄,也無損我樂觀的本性。」

而只要認識她的人都能感受到那充沛、無所畏懼的戰鬥力。環保團體在捍衛環境、反對開發的過程中,常因擋人財路,遭到威脅恐嚇。月英也不例外,曾有自稱警察的人士,打電話到家裡,跟她的母親聊天並要她的手機號碼;也有黑道請她去喝茶,她竟單身赴約,面對威脅,仍笑笑地堅持自己的立場,不為所動。還好最後平安無事,活著回來。

月英是個鬼點子王,常想出許多抗議妙招,吸引媒體及大眾注意,讓更多人關心議題。除了常不知道在「High」什麼的特異功能之外,月英還是個點子王,經常在抗議場合帶頭「搞鬼」。譬如在今年(2010)8月3日,立法院舉辦六輕工安事件 的公聽會,原本只是一場單純的會議,月英卻神來一筆,跟在場的政治人物套好招,號召當地居民送臭魚、臭文蛤到行政院,加上雲林縣長蘇治芬當場下跪,成功吸引媒體注意,引發社會社會關注。

珍惜台灣土地 引導在地居民挺身奮戰

其實月英投身環保運動資歷不算太深,但今年的抗爭案件卻是史上少見的頻繁。她對台灣環境的關懷,都表現在阻擋不當開發的種種努力上。

科學園區表面上創造了亮眼的經濟數字,背後付出的環境成本卻由全民承擔。一位曾來台訪問的矽谷毒物專家Ted Smith指出,高科技存在之處,地下水必遭污染,高科技產業並非政府、廠商所宣稱的「乾淨產業」。這些所謂的新興產業,使用了許多毒性不明的稀有金屬,而高科技的汙染管制並未明確執行。政治人物為了選票和莫名的南北平衡,所以建了南科,現在中部也要求蓋中科,且已規劃到了第四期。姑且不論土地徵收條例有多粗陋,月英更在乎的是高科技造成的廢水以及空氣汙染。

為了打好中科四期(彰化二林、相思寮地區)這場仗,她在圖書館裡閉關將近一個月,收集了所有關於高科技汙染的文獻,以便將鐵的證據呈現在環評委員面前,她說:「這場仗讓我壓力很大,幾乎有一個禮拜,晚上做夢都會夢到鬼!」

但環保並非光靠月英一個人就能扭轉劣勢,首要之務是先喚醒在地居民,讓他們懂得為自己的權益打拼。反中科四期開發,一開始動員民眾上街頭的就是月英。筆者跟她聊起這些過程時,她說:「福興鄉居民最讓我印象深刻」。起初當地民眾也抱持著「政府不會出賣人民」、「政府會好好管控汙染」的看法。因此第一次北上抗議時,來參與的只有小貓兩三隻,費盡唇舌,好不容易多拉了些人,嘴裡卻不停抱怨環保團體「吃飽撐著」。然而,經過月英耐心地說明真實狀況後,原本半信半疑的居民才慢慢瞭解事態嚴重,決心捍衛自己的權利。後來幾次抗議陳情,都是居民主動提出策略,環保團體扮演從旁協助的角色,這是在地人為在地事挺身而出的最好 案例。

心中一把尺 抗爭有訣竅

很多人也許都會問:到底抗議有沒有用?參加環評會議能換來專家委員的理解和同情嗎?對此,月英有一套自己的想法,她認為,即便這件開發案已經「有條件通過」,但還是有翻盤的可能,陳情、抗議、開記者會等策略都有其效益。例如隨著中科四期廢水排放的爭議越演越烈,環保署不得不訂定高科技廢水的管制標準。而過去大家對科學園區懷有莫名的崇拜,但在不斷的陳情、抗議、行動訴求之下,大家開始討論:「科學園區真的好嗎?」而灣寶、大埔、相思療以及二重埔等事件,也引起社會重視台灣土地徵收浮濫的問題。

旁觀者常說:「你們環保團體是小蝦米在對大鯨魚,無路用。」這種未戰先降的「唱衰」,月英的處理方式是「左耳進右耳出」。面對一次又一次環評的「有條件通過」及一樁又一樁的環境污染事件,她照樣啟動腦中的抗爭作業模式:第一步,將真相告知當地居民;第二步,開記者會;第三步,讓受害者站出來,挺身捍衛自身權益;第四步,成立自救會並串連其他同病相憐的團體;第五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一定要參與政府辦的相關會議,到場必發言。

她說,曾有環評主席私下跟她透露,難得看到環保團體每場會議都到,認真的精神感動了環評委員。之後凡有相關會議都會主動通知當地居民或是環保團體。

High咖月英扮財神,抗議富邦金控投資國光石化昔日緊張大師 今日環保戰士

在過去研究所的歲月裡,我們經常為了一個學期一次要上台報告的專題討論,弄得神經緊繃、歇斯底里。然而現在月英在環評會議上,流露出的自信眼神與穩健台風,絲毫看不出過去曾有「緊張大師」的封號。除了環保運動上的磨練與進步外,厚臉皮與敢衝撞的人格特質,讓她能夠不畏政府壓力和權勢。筆者認為,月英根本就是 生來吃這一行飯的人嘛!

※後記:筆者常問月英:「妳會不會難過?」或是「妳還好吧?」她的回答總是:「我很開心啊!」其實,在自我感覺良好的背後,她應該承受了極大壓力,卻很少透露出絕望的一面。所以也許大家下次見到她,可以給她多一些關心和問候,讓她知道在為台灣環境奮鬥的路上並不孤單。(全文完)

  【延伸閱讀】

Top

 

小火蟻入侵茂宜島 新誘餌對付

摘譯自2010年10月25日ENS夏威夷,檀香山報導;洪美惠編譯;蔡麗伶審校


小火蟻。圖片來自:Cas Vanderwoude。根據夏威夷農業部(Hawaii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報告,首樁入侵茂宜島的小火蟻(Wasmannia auropunctata)案,已使用一種新的病蟲害防治方法阻絕了。

這種微小的螞蟻,身長大約只有一分錢的厚度。被叮咬後,會出現持續而長期的疼痛。在2009年10月,茂宜島的農民發現,在懷盧庫市(Wailuku)北方3.6英哩的懷希鎮(Waihee),約有半英畝農地遭到入侵。

美國環保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特別允許夏威夷農業部可使用實驗中的螞蟻誘餌,這種誘餌是由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的太平洋合作研究組及科學家威達伍德(Cas Vanderwoude)研發。

Indoxacarb,是一種毒藥。儘管環保署已標註有其他用途,但並不是用來對付果樹上的小火蟻。

在地面上的螞蟻可以用顆粒狀毒藥處理,但在樹上的小火蟻則不行。首先,威達伍德說,先製作能黏在樹木表面的載體。他混合了蛋白質口味的物質以吸引螞蟻過來樹上的誘餌,並使誘餌能適用於懷希鎮潮濕氣候。

在此誘餌發明之前,只能對付地面上的小火蟻。新型誘餌可處理藏身在樹木和植被的小火蟻窩。2010年2月之前,此地每月施藥一次,之後就再也沒有小火蟻的蹤跡。但是,到了週四(10月21日),夏威夷農業部才有信心宣布成功消滅螞蟻。

夏威夷農業部植物病蟲害控制局經理尼爾默博士(Dr. Neil Reimer)說:「我們一直定期監測,我們有信心,已經根除螞蟻了。」、「很顯然地,如果沒有研發實驗誘餌,我們就不會這麼快消滅這種害蟲。」

監測將持續至少一年,尼爾默說。

小火蟻源自南美,是世界上公認的最嚴重的入侵物種。體色淡橙、小火蟻的身長只有1/16英寸。

小火蟻跟同樣出現在夏威夷稱為火蟻的紅螞蟻不同。「紅螞蟻又稱為Solenopsis geminata,」威達伍德說,「因為這兩種都有相似的俗名,火蟻,但他們是相當不同的。」

紅螞蟻遠比小火蟻大隻,身長約為一分錢半徑。紅螞蟻動作迅速,而小火蟻行動緩慢。

紅螞蟻源自美國南部,在土地上的蟻巢或是開放區域很常看見。

被小火蟻蜇到,非常疼痛、會產生較大的紅腫,並可能導致寵物失明。小火蟻可在地上、樹上、及其他植披形成很大聚落,甚至會蔓延到整個牧場。

威達伍德推出了夏威夷小火蟻的網站,人們可以檢視和下載小火蟻的防治、根絕方法,以及生物學。

Indoxacarb是美國環保署指定的「低風險」農藥,並被認為是有機磷農藥的替代品。環保署表示,Indoxacarb有中度至低急性和慢性毒性,不會引起突變、致癌、發育、或生殖的影響。

美國環保局已批准可水溶顆粒形式的Indoxacarb上市,可以用在蘋果、梨、包心菜、甜玉米、生菜和水果蔬菜。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報導

Top

 

以雜糧多樣化提高糧食自給率 學者:有機耕種才有前瞻

本報2010年11月5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在極端氣候表現下,糧食安全問題為各國所關切。而農委會主委陳武雄更於第一屆APEC糧食安全部長會議後,宣示將提高糧食自給率至35%。對此,台灣大學農藝學系教授郭華仁建議應朝作物多樣性發展;而面對石油危機,有機農業更是生存的關鍵。

台灣糧食自給率2009年依照熱量為權數計算為32%(國人所攝取的熱量32%為國內生產),穀類(米、小麥、玉米、高粱等)則為25.8%。

對於曾有中國時報刊登〈有機農牧業 恐會導致糧荒〉認為有機耕作產值低無法養活60億人口,郭華仁表示,糧食安全的問題牽涉到人口政策以及糧食生產,不能只以糧食供應面來討論。台灣政府只強調人口老化的現象,強調人口零成長而鼓勵生育,卻從來不以土地人口承載量的立場來思考人口政策。郭華仁以實驗室白老鼠為例,即使糧食充足,不斷成長的白老鼠仍然會生病,不健康。

作物多樣性

台灣在有限耕地下,郭華仁認為不能再破壞土地,也不能減少耕地,並應在此前提下討論糧食安全的問題。台灣80萬公頃地是否充分利用,而高休耕率是否合理也該探討。休耕的部分理由雖可理解,例如休耕地若都投入稻米耕作,則有生產過剩的問題。但是否應思考作物多樣性的可能?

郭華仁舉素食人口為例,台灣素食人口佔10%,200多萬人口,他們的蛋白質來源仰賴豆類食品,但政府只進口大量基改黃豆。這產生了兩個問題,基因改造作物對人體健康的爭議尚無定論,有健康風險之虞;其次,基於讓口味多樣,慣將黃豆加工,過程中的添加物又增加健康風險。

郭華仁說,印度和美洲地區食用豆類有十幾種,甚至台灣也開始進口鷹嘴豆。做為蛋白質來源的豆類種類很多,亞洲蔬菜中心即收集為數眾多的豆類種源。有沒有可能在國內輔導種植呢?在「利潤導向」下,政府不做為,也不持續發展,便無以為繼。

陳武雄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提到,休耕地則自2006年至2009年減少的1.1萬公頃是推動耕種飼料玉米、青割玉米及造林之用的成果,在增加糧食自給率上便無效能,陳武雄也自承尚無相關政策具體內容。郭華仁認為休耕的土地可朝雜糧多樣化耕種,小麥的生產期間較短,發展豆類多樣性是可考慮的。

農糧署作物生產組雜糧特作科科長陳彥雄表示台灣豆類生產以花生為大宗,黃豆因進口價格便宜,國內生產較少;未來擬以機械化栽種方式以及價格補助,鼓勵農民耕種黃豆以及黑豆,也會宣導多耕種不同的豆類。

慣行或有機? 10年決勝負

郭華仁說,綠色革命確實使糧食產量倍增,然而卻使用7倍的氮肥。氮肥的使用是符合報酬遞減率,和高氮肥相比,產量並不合理。而氮肥將土地中的好菌和節肢動物破壞殆盡,只留下殺不死的壞菌和害蟲。因此,郭華仁形容現在的農業是「加護病房式的農業」,沒有化肥和農藥,長不出作物來。

而這些依靠石油的化學式農業(慣行農法),隨著石油耗竭,價格提升,屆時有錢也買不到農藥和化肥。不消耗石油的耕作方式才是關鍵,傳統農法中不只生產水稻或玉米,一塊田往往還可養魚、青蛙,土中的蚯蚓可餵養雞、鴨,不需要飼料,具有生態性功能(有機耕種);所使用的機具也不需石油。

郭華仁認為現在就應有機耕種,若10年後石油匱乏才做,已經來不及了。從慣行農法轉成有機農法至少要5年時間,這過程產量會先減少,等4-5年過後,土地恢復健康,產量才會隨之恢復增加。他建議政府應思考協助農友度過過渡期的配套措施與補助。

郭華仁以歐洲為例,歐盟力推有機農業,更當成施政主軸。奧地利是有機農業最多的國家,佔15%,而整個歐洲平均起來也有4%。反觀台灣,農業預算僅佔4.4%,有機農業佔總耕地面積僅0.3%;目前休耕的20萬公頃農地(佔耕地面積達25%)1年要花200億預算。若比照奧地利以補助方式鼓勵農民使用有機耕種,轉作有機的農田應該會增加。

郭華仁表示,台灣應體會有機農業的重要性,政府能以政策輔導。而受制約主義影響的農業官員以及農學院學者,若仍迷信輸入產生多少的「化學式農業」,有機農業就很難發展技術。

Top

 

沿海花生枯死 六輕大火遭疑

摘錄自2010年11月4日自由時報斗六報導

嘉義縣議會昨(3日)進行縣政總質詢,民進黨籍議員李健福指出,7月25日台塑石化煉油廠發生大火沒多久,沿海包括台西、麥寮等地栽種的花生,陸續傳出整株植株像被煮過,葉子枯黃、落果,植株嚴重枯死。

李健福表示,花生農以為得到病蟲害,把枯死的植株拿到農藥行請教到底是罹患何種病蟲害,連農藥商也從未見過類似情況,農民將枯死植栽送農業處委託送驗。

農業處長呂政璋指出,檢驗報告已經出爐,這兩天內檢驗單位將以密件寄送,不過前(2日)天他打電話詢問,枯死原因已排除病菌造成的病蟲害,懷疑可能遭不明氣體污染所致。

李健福表示,台塑六輕造成的污染,對農作物的損害是長期累積下來的,建議縣府相關單位應建立一個警告、採驗機制,遇有污染事件時,政府單位能立即掌握災情,並協助農民保留相關證據。  

Top

 

六輕空污衝擊 專家促嘉縣加入監督

摘錄自2010年11月5日自由時報嘉義報導

台塑六輕可能污染嘉義地區的空氣品質,縣環保局昨天(4日)下午邀請學者專家召開「六輕對嘉義縣環境衝擊之因應對策」專案諮詢會,聯合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學系教授顏有利專題報告「六輕附近空氣品質變化分析」。專家建議嘉義縣等相關單位應加入六輕監督委員會。

環保局長沈弘文說,六輕空污防制是環保署的權責,但環保局也有義務為縣民的健康把關。

環保署委託財團法人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舉辦的「六輕計畫總體評鑑研討會議」,會中報告顯示,六輕建廠後,對嘉義縣空氣品質、臭氧及懸浮微粒有顯著的影響。

調查顯示,六輕建廠後,對臭氧影響最大,影響區域以嘉義縣朴子市及新港鄉最嚴重。

學者說,六輕對環境確實有衝擊,且不單只是雲林縣,還包括嘉義縣及台南縣等,是區域性的問題,建議相關的縣市也要加入環保署成立的六輕監督委員會,以了解實際運作的狀況。

環保局表示,六輕工業區位於雲林縣,依空氣污染防制法規定,涉及二縣市以上空氣污染防制之協調及執行事項,是中央主管機關環保署的權責,希望環保署能儘速調查六輕工業污染對嘉義縣環境的影響程度及對縣民的健康風險評估,以供地方政府參考,研議對策。 

Top

 

哈利波特迷誘捕野生貓頭鷹 印度環保部長頭痛!

摘錄自2010年11月4日今日新聞報導

印度環保署長賈爾拉曼許最近有些頭痛,因為電影《哈利波特》7上映,引發一些粉絲又做出瘋狂行為,許多小孩想仿傚主角哈利波特養一隻貓頭鷹當寵物,家長們竟然四處去打聽、誘捕野生貓頭鷹,造成當地貓頭鷹數量銳減。

「國際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貿易調查委員會」(Traffic)最近發怖一份警告文書,名為「瀕危的夜之守護者」,表示印度的貓頭鷹數量正在減少。研究說,越來越多貓頭鷹被誘捕、販賣或死於誘捕陷阱中;更可怕的還有死於黑魔法儀式。

印度環保署長賈爾拉曼許直言指控,認為這是《哈利波特》引起的問題,因為他自己正遇到有家長向他打聽「有沒有辦法弄到一隻白色的貓頭鷹?」只為了在兒子「哈利波特主題生日派對」中給他一個驚喜,讓拉曼許十分憤怒。

而適逢印度「排燈節」(Diwali)即將展開,拉曼許也要求委員會加強保護措施,防範民眾誘捕。排燈節是印度傳統節慶,過去常常有人為了慶祝,把貓頭鷹拿來當作祭品,這次他也鄭重呼籲禁止捕捉、殺害貓頭鷹等相關破壞行為。

 

論壇∣搶救項鍊工作室──屁股海岸有危機

作者:munch

工作室主人要我別說!不必張揚,讓一個地方低調的美麗。於是2008年,只敢以台灣美麗海岸,來形容這個讓人驚豔的地方。

現今,最深的惡夢終於來臨,位於美麗海岸上的土地,面臨國有財產局的收回,苦心經營的工作室即將消失。

那麼,來敘述一個有關部落與工作室的故事。

長期以來,東部觀光的發展,始終在公路與旅遊景點的移動之上,長長的車程,到達一個景點,拍照、尿尿、買買紀念品,然後走人,始終遺忘在公路與旅遊點之間,一個又一個存在的部落,以及太多部落周遭,藏著太多美麗秘境的入口。

花蓮豐濱的港口部落,面臨相同的處境,它是東部少數沒有外環道繞過的部落,車輛從部落穿過,但是很少人停留,唯獨豐年祭期間,湧入許多觀光客,一夜狂舞,走人時刻,有些人還是搞不清這是什麼樣的一個部落。

爾嬈。德菲兒是位舞蹈家,從城市歸鄉之後,一直思考著港口部落的未來,她在一塊屬於家族傳統領域的海岸上,蓋起了一間小小咖啡館,經營一個結合音樂、食物與藝術的項鍊工作室,一方面營生,一方面成為部落的入口社區小站。

這塊隱身崖底的美麗海岸,以青草地搭配著岩岸,背景襯著一望無際的藍色海洋,當地人叫這片海岸名稱是「屁股」,因為附近的一處礁岸,在激浪時揮沖出水柱,並且發出「噗~~」的巨大聲響,於是美麗的屁股海岸,成為知名又秘密的景點。

爾嬈家族在這裡營生,善於雕刻的父親,蓋了一間木雕工作室,傳承下來的手藝,造就2位出名的木雕兒子,至於愛跳舞的爾嬈,蓋了一間咖啡屋,小小的空間佈置粗獷的氣息,沒有客人的時刻,就在月光下的海岸練舞。

家族沒有雄厚的資本,不可能在海岸蓋上豪華旅館,只能以藝術創作方式,在海邊搭建香菇般的茅草涼亭,或是漂流木雕出的觀海平台,相較破壞開發式的海岸建設,爾嬈家族反而像是海岸的守護者,維護海岸的自然原始。

幾年來,爾嬈以項鍊工作室為基地,結合附近工作室的年輕族人,一步步以藝術行動打開港口部落的知名度,甚至成為文建會、原民會等政府單位,不斷肯定的社區工作室,視為部落發展的示範點。

但是爾嬈心裡清楚,許多事要靠自己,她不斷尋找愛惜部落藝術家朋友,在這個美麗海岸展開藝術行動,然後將慕名而來的遊客,引導進入家鄉的港口部落,許多被屁股海岸迷醉心魂的朋友,以密語方式一個介紹一個。從此,部落不再是車輛呼嘯而過的失焦景色,而是從工作室找到一個進入部落的入口。

這是東部興起許多部落工作室的真實作用,它們不像部分外來投資客,佔據海岸、山坡,關著門營業,經營多年生意,根本搞不清旁邊部落的歷史。這些工作室出身於部落,除了找到年輕族人在故鄉安身立命的方式,開創一種東部深度旅遊的新方向,更重要所有的成就,終將回歸部落,因為他們是血脈相連的族人,不是賺飽就走的商人。

爾嬈一直維持這樣的信念,一個人、一個家族、一群朋友,守在故鄉,幫助故鄉,但是心中一直有著隱憂。

隱憂是工作室所在的海岸土地,原本是家族的傳統領域,但是政府接收日本土地,對搞不清地契觀念的原住民,一夕之間土地全成國家擁有,說的清楚的還能劃給保留地,說不清楚的全成佔據國土。

部落族人長期以來,不斷參與「還我土地」的原運,要求政府歸還在所有外來政權都還沒出現前,原本屬於原住民家族的領地、獵場,但是政府就依著法律,拿不出地契就是國有土地。

土地之爭,一直是爾嬈家族的內心之痛,長期來海岸土地之爭,在觀光未發達前,政府睜一隻眼閉一直眼,知道爭議引發民怨,除了按期宣告擁有土地權利,其實也不太急於收回。

但是觀光熱潮改變一切,幾年前在私人土地上的月洞,土地被徵收購賣,開發成為月洞遊憩區,位於月洞下方的海岸,工作室所在的土地,立即面臨被要求收回的處境。收回的原因,就是要為月洞的觀光車潮,興建一個大型停車場空間。

美麗海岸蓋上停車場,爾嬈家族萬分傷心,這麼美的原始區域,為何要如此破壞,老邁的父親無力和強勢的政府對抗,只能不斷說著家族當初如何生活在土地上。

到了現今,月洞的旅遊開發急迫,國有財產局拋出最後期限,要求拆除房舍收回土地。

爾嬈無力對抗!她可以忍受挫折,不斷幫助部落未來,卻無法抵抗搶地在先,卻仗著司法、動用警力的政府,更無法對抗在打響屁股海岸的美麗名號後,引來不同勢力的覬覦。

在東部,太多知名景點,都是找得出家族的原住民傳統領域,因為美麗迷人,早期就被豪奪一次,至今一些隱身很久的人間秘境,又是因為觀光利益,又將進入下一波的強收名單。

原住民終將一無所有,部落又得落回車過不回頭的窘境,至多是一個又一個豪華濱海渡假樂園成立時,重回跳舞賣文化的悲慘命運。

寧可賤賣財團,不願共容部落,東部許多新興的部落工作室,都有著相同的土地困境。

可以低調不說,讓美麗海岸成為口傳秘境。但是至今土地面臨收回,工作室面臨危機,能夠不說海岸的美麗,如何不說為部落奮鬥的心情。

搶救部落工作室吧!不是為爾嬈一家,而是為花東海岸線上,無數找尋部落希望的年輕族人,用著永續部落的精神,經營原本屬於部落的傳統領域,誰能奪走他們土地?毀滅她們希望!

別一眛指責世居的原住民強佔國土,該想想在歷史變遷中,部落如何失去土地擁有,又如何在政商合手壓迫間,夾縫中找尋部落出路。

搶救項鍊工作室吧!看看這塊美麗的屁股秘境,部落如何疼惜的使用土地,深情的守護著故鄉海岸。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漂浪‧島嶼」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近捷運萬隆站)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賴品瑀、詹嘉紋、陳韋綸、李詩婷‧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