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2.20







近期活動

2012大肚山「公民科學家」生態工作假期
【綠繪本時間】浮冰上的小熊
樂生影展-《樂生劫運 V2.0》樂生走山危機.環島串聯集氣(花蓮場)
邁向重建之路:三鶯部落【抗爭春酒】,開工大吉!
2012圖博文化節 JJI流亡兄弟+巴奈+張睿銓與Freedom Zen演唱會
《動物保護行政監督》第1期專業志工 熱情招募(3/1~6/30)
「婦女的力量,綠色的力量」影像展(3/4~3/31)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守護白海豚 第二階段認股
 

編輯室小啟

愛轉動 護地球 台北地球日綠色市集
環境資訊協會徵求美工志工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中國電動汽車的污染 比汽油車更多

中國深圳的BYD電動車。深圳政府計畫在未來五年內將所有公共運輸車輛改為電動車。(BYD提供)

美國田納西州立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助理教授 Chris Cherry 以及他的研究生 Shuguang Ji 分析了中國34個主要城市中,五種不同交通工具的排放物對環境健康的影響,特別是危險的細懸浮微粒(PM2.5)。結果發現,電動車造成的PM2.5污染,比汽油車輛還要更高。

研究者利用文獻中整體排放數據以及排放率,評估了中國五種車輛排放對健康的影響,並且計算人們所吸入不同車輛排放的比例。五種車輛分別是汽油小客車、柴油小客車、柴油巴士、電動機車(e-bike)以及電動小客車(e-car)。研究發現電動小客車的影響比柴油客車要低,但是與柴油巴士相當。已人均每公里駕駛里程來看,電動機車對環境健康的影響是最低的。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電動車成為中國汽車發展方向

深圳全球率先營運電動出租車40輛車先上路

汽車電池回收待規範

全中國多地開測PM2.5 專家稱治理灰霾至少需20年

【以色列綠色學徒之旅】鐵娘子的實驗農場:我的農場不是作買賣 是延續生命

本報2012年2月20日以色列,伊拉特訊,特約記者陳婉寧報導

Solowey說,這些植物來自世界各地,他的目的是要測試植物的適應性及本土化的能力。她認為人類已經在剽竊未來資源,使用著不可持續的燃料,大量毀壞自然及文化的多樣性,殊不知這些自然資源(甚至是一棵樹,一株草)有一天會是我們的救命良方。「我保留及讓這些資源適應本地環境,不是為了商業化。」農場中許多植物都只有一株,而非大量繁殖。

「我做的保留多過砍伐,就像遠邊那棵樹,政府人員曾來看過我的地,有建議我某些樹剛好長在邊界有點敏感,倒不如砍了算了, 一來我知道樹種的價值及珍稀性,雖然有些植物的確沒有醫療價值,但我知道它的木頭材質很好,留下來總有它的用處。」 她的實驗農場裡多是少見的瀕危植物,有的有醫療作用、或食療作用、有些可以驅蟲、有些可以榨油、有些可以泡茶、有些可以洗浴…。「我的目的是讓這些有價值的生命在以色列適應與繁衍。」

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活化活盆地?

採訪、撰稿:陳佳利;攝影:陳添寶、陳志昌;剪輯:陳志昌

頭社盆地的表土下,還是沼澤地形,從前的作物是水稻,盆地就像吸飽水的海綿,沒有下陷的問題,後來轉為蔬果類的旱作,缺乏水源挹注,導致地盤下陷,每逢豪雨,總是嚴重淹水。官方紀錄中,最大的淹水面積達到60公頃,深度2公尺,歷時7天才消退。為了解決淹水,水利署的8年800億易淹水地區治理計畫,為這裡設計了排水工程,正在進行盆地出水口的拓寬,將把原先4公尺的斷面拓寬到12公尺,將豐富的生態化為冰冷的水泥。但活盆地無法承重,這些結構體能維持多久,還是問號,而原本就是沼澤的盆地,淹水問題透過工程能改善多少?

在盆地的另一頭,另一個水泥工程也在大興土木,內凹仔地區佔地7.8公頃的重劃工程,希望翻新農村面貌,促進地方繁榮。但這樣的工程,是否能順利活化這個老農村?現在的頭社村,盆地歷史與樸質的生活感融合交會著,勾勒出特殊面貌,這些寶貴的特色,會不會淹沒在一波波的建設與開發中?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美國國務聊希拉蕊16日發起對抗週期短的溫室氣體排放運動,鎖定的是黑碳(或稱煤煙)、甲烷與氫氟碳化物(HFCs,普遍用於空調、冰箱、溶劑、發泡劑及氣霧劑的物質)這三種,目前已經有6個國家響應了。 我們的宜蘭縣也訂出綠色消費、低碳薪傳、零廢棄設施能源回收、資源回收再利用及綠色環境推廣,等16項策略,目標成為全國低碳城市典範。而澳洲的學者指出,世界各地因野火、炭火以及對控制農地的燃燒所展生的微粒,每年造成33萬9千人死亡。不過,這仍然遠低於空氣污染的死亡數字。

今天蘭嶼正在進行島上第4次反核廢抗議,而被台電選為低放射性核廢料最終貯存場址之一的南田村,村民對核廢料怎麼想呢?美牛進口及瘦肉精議題繼續延燒,各地養豬戶強烈反彈,花蓮養豬業者也將加入抗爭的行列。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從三贏到雙贏,誰輸了五溝?

作者:葉日嘉

在每一次的說明會、公聽會、協調會或主委及委員們的視察現場,我們都可以看到有著相同的四、五位地主,一再的表達會淹水,願意被徵收土地希望工程盡快進行的訴求,最後還演變成地主向立委下跪求情的畫面,在媒體中流傳。

也因為這樣,水利處長常常面帶笑容的對與會人士表達一種無奈:「唉,我真的難為阿,你看看,他說要做,你說不要做,我怎麼辦?站在水利處的立場,我當然還是會做,盡可能的兼顧環境保護,我保證工程施工完後的一年內河岸依然會綠油油的、上游經過處理排出來的水一定是白色的。」

水利處以高價(土地徵收金+地上物補償金+同意先前施工獎勵金20萬= 80萬/一分地)利誘河岸邊施工範圍內的地主,利用其因為農地濱臨河岸,難以為耕,是一天然的季節性滯洪區域,以工程進行將擴大排水為由誘騙地主支持工程,催促施工單位加緊開工,製造地方團體間的矛盾。

好幾次,水利處這種事主變公親的戰術,拖延了雙方得以理性溝通的大好機會。然而徵收河岸邊土地成為溼地公園不正也是我們所主張訴求的嗎?地主何苦如此群情激憤的成為被官方操作的對象?

精采內文

 

中國電動車造成的污染比汽油車更多

摘譯自2012年2月16日ENS美國,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報導;段譽豪編譯;蔡麗伶審校

中國深圳的Byd電動車。深圳政府計畫在未來五年內將所有公共運輸車 輛改為電動車。(Byd提供)新的研究顯示,在考量發電廠產生電力的因素之後,中國的電動車造成的有害懸浮微粒污染,比汽油車輛還要更高。

中國有85%的電力來源為石化燃料,其中大約90%是煤碳。中國與美國的研究團隊發現,在發電以驅動電動車的過程中所產生細微顆粒的比例比汽油車還高。

美國田納西州立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助理教授 Chris Cherry 以及他的研究生 Shuguang Ji 分析了中國34個主要城市中,五種不同交通工具的排放物對環境健康的影響,特別是危險的細微顆粒。

Cherry 說,「一般的假設是,與傳統車輛相較,電動車對空氣品質與健康的負面影響是較低的。」

「藉著比較所使用車輛種類的排放以及人們實際所暴露的排放,我們的發現挑戰了上述觀點,」他說,「過去的研究只透過比較排放因子或是溫室氣體排放來評估環境受到的影響。」

中國電動車與傳統汽車數量的比例約為2:1。史上電動機車替代燃油車輛最多的地方發生在中國,過去10年間,中國市場售出了超過1億輛電動機車,比所有其他國家總合還要高。

上海的電動機車與電動公車。(攝影/electricbicycle.net)Cherry 說,對電動車而言,排放是發生在產生電力的地方,而不是車輛使用的地方。

研究者利用文獻中整體排放數據以及排放率,評估了中國五種車輛排放對健康的影響,並且計算人們所吸入不同車輛排放的比例。五種車輛分別是汽油車、柴油車、柴油巴士、電動機車以及電動車。

研究發現電動車的影響比柴油車要低,但是與柴油巴士相當。電動機車每人行駛每公里對環境健康的影響是最低的。

廣東省的燃煤電廠。(Panaramio攝)這項研究所測量的空氣汙染物為可吸入的微粒,包含酸性物質、有機化合物、金屬以及土壤或灰塵顆粒。燃燒石化燃料也會產生這些微粒。

Cherry 表示,這項研究凸顯了在評估電動車對環境健康影響以及將空氣污染源移出城市時,考量暴露與排放源距人口遠近的重要性。他說,以電動車而言,大約有一半的城市排放量是被農村人口所吸收。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www.ens-newswire.com/ens/feb2012/2012-02-16-01.html

Top

 

【以色列綠色學徒之旅】鐵娘子的實驗農場:我的農場不是作買賣 是延續生命

本報2012年2月20日以色列,伊拉特訊,特約記者陳婉寧報導

農場看來不像農場  像珍稀植物園

Elaine Solowey天微微亮的清晨六點,步行前往Elaine Solowey距離Kibbutz Lotan半小時路程的實驗農場。農場沒有明顯的邊界,抵達時也沒有印象中農場地景般有著整齊畫一的農事區,而是東一塊西一塊散落著,中間還錯落夾雜單株用綠網包裹保護起來的植物。還有Elaine Solowey依長年觀察風向與風沙吹襲路徑而種植的防風林,就像亂中有序地挺立在風口。

筆者一抵達時,先是幫忙年歲已高的Solowey收割樹葉,該樹種是用作製造天然洗髮精的原料,也是實驗農場將農場生物製成產品的來源之一。指著這一處是既是防風林又是生產原料的林相,她解釋說,烘乾一公斤樹葉的成本工費是20NIS(新台幣160元)。

樹葉烘乾後用作有機洗髮精的原料之一事實證明,這樹林真有其防風效果,該實驗林場地景空曠,氣溫不若社區高,但只要換個方向就可以感受到風力明顯減弱及陽光煦煦照射,實在是充分觀察安排後的智慧!

在25英畝大的農場裡有來自世界各國的珍稀植物,並且是我從未見過或需要查詢圖鑑的作物。他指一株植物說:「這植物的果實有醫療作用,它能夠協助人體血管循環順暢及在激烈運動時協助降低人體體溫。很多科學家卻不知到它,其實他的作用和市面上的某些醫療品一樣,同時還沒有副作用和其他添加劑。」

實驗農場的實驗作物之一,具有醫療效果Solowey說,這些植物來自世界各地,他的目的是要測試植物的適應性及本土化的能力。她認為人類已經在剽竊未來資源,使用著不可持續的燃料,大量毀壞自然及文化的多樣性,殊不知這些自然資源(甚至是一棵樹,一株草)有一天會是我們的救命良方。「我保留及讓這些資源適應本地環境,不是為了商業化。」農場中許多植物都只有一株,而非大量繁殖。「我做的保留多過砍伐,就像遠邊那棵樹,政府人員曾來看過我的地,有建議我某些樹剛好長在邊界有點敏感,倒不如砍了算了, 一來我知道樹種的價值及珍稀性,雖然有些植物的確沒有醫療價值,但我知道它的木頭材質很好,留下來總有它的用處。」

她的實驗農場裡多是少見的瀕危植物,有的有醫療作用、或食療作用、有些可以驅蟲、有些可以榨油、有些可以泡茶、有些可以洗浴…。「我的目的是讓這些有價值的生命在以色列適應與繁衍。」

童年的農場經驗:飛機載著農藥從我頭上飛噴而過

Solowey生長在加州一個農村家庭,但從小到大對農業的印象就是載著農藥的飛機掌控了一切,好像飛機才是農場主人,霸氣十足地飛過田地灑下農藥,鄰近區域的空氣品質和野生動物也跟著遭殃。

實驗農場一角因緣際會下,她到以色列北部種起蘋果園維生,爾後因身體因素而搬遷到較乾燥的南部地區。在Solowey的認知中,現代世界往往將農業視為低端產業,缺乏對農業既有的尊重及其他相關必要的技術及資源支持。農業科學的精進未必嘉惠到基層農民,而是反其道而行地形成一種農業科學的壁壘,總是一小群科學家自顧自地形成封閉的社群,農村鄉村的價值急速跌落,與人類生活漸行漸遠。城市中心靠著虛擬的財富形象及媒體一再複製錯誤的價值觀日益膨脹。一些貧窮的國家農民因各種因素,反而承受著最貧瘠的土壤或是沒有土地擁有權能夠安身立命。

Solowey認為,土壤的破壞及沖刷使的沙漠化在世界各地都是嚴峻的環境議題,健康穩定的農業才是延續世界的根本,卻沒多少人認知到這一點。我們對農作物的取得越是容易簡化(如:轉基因產品、大型化學農業、超級市場隨手可得世界各地的農產品),就代表我們一步步地在溫水煮青蛙地喪失生態多樣性而不自知,地上最脆弱的動物就是人類,只是我們的驕傲自大掩飾一切,這是很可悲的現象。

實驗農場的101種用途

以色列的乾燥氣候,使得農民們無所不用其極地開發各種農業技術及工具做應對,但Solowey不這麼想,在她的實驗農場裡有五百餘種樹種、五種古老的穀類作物及五十種仙人掌。她的目標是讓這些物種適應以色列的氣候並本土化,同時對研究多年生的作物(非入侵種)如何使用較少的能源勞力,卻能產出質量俱佳,高營養價值的食材、藥材、甚至木料。

Solowey的實驗農場往往需要經過好一段時間(三個世代),才能夠得知作物是否能夠良好地適應以色列環境。然而這些Solowey所關注的,都是農產品公司、農業科學家或農業企業不屑一顧的,因為利潤不足以大到去做買賣,也不值得研發關注。

實驗農場的實驗作物之一Solowey真正在做的,是「商業種植、在地消費」(produce for commercial use but for local consumption),她主張這些作物的價值在於提供現代農業所忽視的一面,這個面向還是很有活力及重要性的。另外,她也確保這些作物交易和種子保存的活動,持續在草根社區間進行著(如:Kibbutz Lotan定期與Elaine Solowey交換種子),人人都可以在自家的前門後院種植,作物及種子沒有壟斷性,而是社區培力自主及營養糧食自足的開端。

關於基因科技,Solowey認為基因改造實在是科學家的痴人說夢,這些龐大的經費與高端人才被困在政府、企業及科學界裡團團轉,受益的又是誰呢?

在Solowey的農場裡,採用廚餘堆肥、mulch garden(採用自然覆蓋物來保護土壤,降低土壤因過度日曬雨淋而受傷)、companion planting(共伴植物)等作法,農場的水力、電力使用、土壤鹽度水分溫度的控制及水分蒸發的速度,都需要對每株樹做精準地控制,這些工作僅靠她自己和一兩位社區助手完成。

結束六小時的半日勞作後,年邁的Solowey戴上墨鏡,繼續走在這條她相信的路上,就像鐵娘子一樣。

※ 作者以色列之行感謝2012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支持。
※ 參考資料:Vine and fig tree: Restoring agriculture in the Holy Land

Top

 

我們的島∣活化活盆地?

採訪、撰稿:陳佳利;攝影:陳添寶、陳志昌;剪輯:陳志昌

水社柳,從前水岸常見的樹,現在幾乎絕跡。當農民啟動的復育奇蹟,在又名活盆地的頭社出現,水泥化的治水工程,卻正在硬化活盆地...

趁著花開的時節,年輕農民王順瑜來到雙連埤,加入特稀有植物水社柳的生態調查。雙連埤的浮島上有70多棵水社柳,保有目前北台灣最大的水社柳野生群落。百年前日本學者首次在日月潭發現水社柳,現在卻已經看不到這樣的金黃璀璨。反倒是與日月潭一山之隔的頭社盆地,成為水社柳的庇護站,而王順瑜就是進行復育的靈魂人物。

原本頭社盆地也有許多水社柳,後來農民為了耕種而大量砍除,一度只剩下8棵老樹,4年前,王順瑜意外發現老樹的珍貴,在特生中心黃朝慶老師的協助下展開復育工作,他把務農賺的錢用來買地或租地,用扦插的方式,種出了40萬棵水社柳,但全都是雄株。在雙連埤的野生水社柳雌雄比例接近一比一,對王順瑜來說,是重要的訊息,接下來,他希望能尋找適合的母樹,讓復育的水社柳能透過基因交流,產生更強壯的後代,但是傳統的治水思維,卻打亂了他的節奏。

南投農田水利會的排水溝規劃,正好通過他的水社柳復育區,樹木只好搬家。今年一月,工程正式開挖,天然水溝,走入歷史,生機也被封鎖在厚厚的水泥中。

隨著工程進行,排水溝逐漸成型,但卻有些怪異,因為牆面比兩旁的田地高出許多。其實這樣的排水溝已經完工的有好幾條,但農民卻開心不起來,因為排水溝高於田地,反而造成田地淹水。種植花卉的農民指著田地無奈的說,「以後這邊,最好拿來養魚啦,反正水都積在溝壁邊排不出去。」

頭社盆地的表土下,還是沼澤地形,從前的作物是水稻,盆地就像吸飽水的海綿,沒有下陷的問題,後來轉為蔬果類的旱作,缺乏水源挹注,導致地盤下陷,每逢豪雨,總是嚴重淹水。官方紀錄中,最大的淹水面積達到60公頃,深度2公尺,歷時7天才消退。為了解決淹水,水利署的8年800億易淹水地區治理計畫,為這裡設計了排水工程,正在進行盆地出水口的拓寬,將把原先4公尺的斷面拓寬到12公尺,將豐富的生態化為冰冷的水泥。但活盆地無法承重,這些結構體能維持多久,還是問號,而原本就是沼澤的盆地,淹水問題透過工程能改善多少?

在盆地的另一頭,另一個水泥工程也在大興土木,內凹仔地區佔地7.8公頃的重劃工程,希望翻新農村面貌,促進地方繁榮。但這樣的工程,是否能順利活化這個老農村?現在的頭社村,盆地歷史與樸質的生活感融合交會著,勾勒出特殊面貌,這些寶貴的特色,會不會淹沒在一波波的建設與開發中?

放棄獸醫身份,回鄉務農的王順瑜。一面做有機耕種,一面復育水社柳,希望把原生植物找回來,把健康的生態找回來,讓農業與生態相輔相成。他花了3年時間培育出不怕水的有機金針花,也在田埂上種滿了水社柳,重現先民固岸的作法,維持著浮田的鮮活彈跳,柔軟波動,突顯活盆地的特質,在去年秋天吸引了20多萬人造訪,為地方發展找出新的可能。

但眼前的變化讓王順瑜擔憂,「日月潭觀光腹地飽和之後,商業發展型態一直往週邊鄉鎮擴散,不只頭社盆地,其他村子也是一樣,山挖掉了,路拓寬了,水溝變水泥,農地變建地開始要建住宅,農村改觀了,原本的價值也會失去。」

原本就是沼澤的活盆地,透過工程來改變它,很可能白忙一場。汲取傳統生活的精華,讓適合這裡的生物回來,找出人和土地和平相處的模式,才能真的活化活盆地,與它共生。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美國帶領各國「診治」週期短的溫室氣體

摘譯自2012年2月17日ENS美國,華盛頓報導;周念學編譯;蔡麗伶審校

照片提供:美國國務院美國國務聊希拉蕊16日發起一項運動,致力減少存在週期短的溫室氣體排放。

這項由希拉蕊代表發起的運動,共有美國、孟加拉、加拿大、迦納、墨西哥、挪威等6個國家響應,她形容這是一個「目標明確、務實而積極的全球性運動,目標在減少世界各地短週期的溫室氣體排放。」

這項運動鎖定的三種溫室氣體,對全球暖化的貢獻度超過1/3以上,分別是黑碳(或稱煤煙)、甲烷與氫氟碳化物(HFCs,普遍用於空調、冰箱、溶劑、發泡劑及氣霧劑的物質)。

這些氣體釋出後,會停留空氣中數日至數年之前;相較之下和,大氣中最普遍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存在時間長達大約100年。

這6個國家正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合作,這也是全球首次,為了解決短周期溫室氣體問題的跨國合作運動。

這項跨國任務並不是要取代全球致力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任務,反倒是讓解決溫室氣體排放量這個問題更加完善。

希拉蕊說,「這項聯合行動會善用資源、凝聚政治力、協助其他國家進行、屢行各個任務、喚醒社會注意、並將行動理念推向其他國家、公司、非政府組織和基金會,期望一同來響應減少溫室氣體這一運動。」

目前,這6個國家已募集1500萬美元來支持這項行動。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feb2012/2012-02-17-01.html

Top

 

宜蘭低碳行動訂16項策略

摘錄自2012年02月20日台灣新生報報導

宜蘭縣獲選東部低碳示範城市,行政院環保署撰擬「低碳城市推動計畫」經建計畫執行期程102至105年,縣府已提報13項共同措施計畫經費26.947億元,獨特性計畫「低碳建築-沛綠新蘭陽」2.45億元,總計29億餘元,爭取於今年11月前由行政院審議核定。縣府先期推動計畫,已責成相關單位擬定執行項目,應配合事項,基於宣示要把宜蘭縣成為全國低碳城市典範的決心,縣府都要做。檢視第二階段低碳城市建構計畫,依權責爭取經費積極辦理。

據縣府提出7大面向訂定16項低碳行動策略,及其對應的42項低碳措施,預估共可減碳量79萬3604公噸,縣府相關局處2012年推動低碳城市擬定執行項目,減碳量約53萬6148公噸。

環保署補助縣環保局辦理東部生活圈計畫,已完成委託,將來彙整相關部會可爭取資源項目,縣府鼓勵各局處辦理。

面臨環保署政策近期似乎有變,低碳城市七大面向已修正永續低碳家園十個架構,宜蘭縣秉持成為全國低碳城市典範,縣府都要做的決心。

依縣環保局提出推動低碳城市執行項目綠色消費、低碳薪傳、零廢棄設施能源回收、資源回收再利用及綠色環境推廣,期能達成符合的減碳量。

Top

 

野火排放微粒 每年造成近34萬人死亡

摘錄自2012年2月19日中央廣播電台報導

澳洲塔斯馬尼亞大學教授莊斯頓(Fay Johnston)在18日發表的報告中指出,世界各地因野火、炭火以及對農地進行受到控制的燃燒,每年造成33萬9千人死亡。這是首度對野火造成的死亡人數作出評估。

報告中指出,因為野火而死亡的案例,大多數出現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方,估計每年有15萬7千人死亡;東南亞僅次於非洲,每年有11萬人因為野火煙霧而死亡。

莊斯頓是在溫哥華出席美國科學促進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的年會上,發表這份報告。這項研究是檢視1997年到2006年之間,在野火煙霧和景觀大火地區的死亡人數之後,得出以上的結論。

莊斯頓說,他對估計出來的死亡人數如此高,也感到意外;畢竟對多數人來說,暴露在火煙之中,都只是是斷斷續續的時間。莊斯頓指出,即使在東南亞和非洲,野火也只是季節性的現象,並非整年都有,但每年的死亡人數卻如此高。

報告中利用衛星資料和化學物質的遷移模式,以評估小於2.5微米的微粒,對人類健康所造成的衝擊。這種微粒正是野火煙霧中所排放出來的副產品。

不過,野火造成的死亡人數,仍然遠低於先前估計全球每年因為室內空氣污染而死亡的200萬人,也低於城市空氣污染導致每年80萬人死亡的數字。

這項研究的作者群指出,他們的研究結果發現,野火排放的物質,是造成世界各地居民死亡的重要因素。

Top

 

核廢料放南田 7成村民無奈接受

立報2012年2月19日台東訊,記者呂苡榕報導

2月20日蘭嶼即將發起第4次反核廢抗議,台東達仁鄉南田村被台電選為低放射性核廢料最終貯存場址之一。核廢料議題為這個安詳的村落帶來漣漪。據說南田村有7成民眾同意將核廢料場設在當地,但附近的大武鄉卻抱持不同意見。跟著核廢料而來的大量回饋金,為長期缺乏發展的南田村帶來改善生活的可能。

盼回饋金能改善生活

「經濟部2、3年前公告南田村為最終貯存場預定地,不過早在10多年前,類似的消息早已傳出。」南田村村長高富源表示,這幾年台電陸續到當地召開3次說明會,告訴當地居民核廢料貯存場有多安全,最後一次是去年311福島核災前舉辦。高富源質疑,當地居民在日本核災發生後,對核電疑慮增加,台電應該更積極來溝通才對,卻沒消沒息。

對於核廢料貯存場的設置,高富源表示,當地居民大約有7成同意,有些耆老認為原住民與土地相依而存,不應該讓土地遭到污染而反對。高富源無奈表示,當地缺乏就業機會,生活很困難,贊成的人大多都希望有回饋金改善生活。

鄰近台東的蘭嶼卻因為核廢料的污染問題,嚴重影響生活與健康。高富源表示,當初政府去設立核廢料貯存場,卻沒和蘭嶼居民說清楚,「那時根本是用騙的。」現在政府打算到南田村來放置核廢料,應該先把安全細節說清楚,不能再矇騙居民。

是否擔心核廢料造成污染,高富源表示,過去蘭嶼的核廢料是裸露在地表之外,被海水腐蝕貯存桶,因此有污染疑慮,但台東這邊要以隧道方式將核廢料埋進山裡,這些核廢料是低放射性的廢棄物,台電告訴居民,20年後就安全沒輻射了。
「我們這邊緊鄰核三廠,如果有什麼風險,最大的也應該是來自核三廠。」高富源說,核三廠其實也影響台東,但相關的回饋卻只有給屏東地區。如果核廢料相對之下比較安全,又能給地方帶來資源,地方也只能接受。
對於政府選擇一個人口4百多的村落作為核廢料貯存地,高富源感嘆,當地一直希望發展觀光,部落也在進行石雕和木雕創作,但核廢料的存放卻是與當地的發展相悖。「在這種矛盾底下,我們也很難自處。」

鄰近大武鄉反彈

相對於南田村長面對核廢料的消極接受,鄰近大武鄉不少居民強烈反對。在大武鄉經營海產熱炒店40多年的林景足表示,南田居民期待回饋金改善生活,根本是被台電洗腦了,「這些回饋金都是發給鄉公所等單位,讓他們去進行公共建設,根本沒有發到居民手中。」

她的兒子鍾志鴻也表示,台電一直提出核廢料場可以增加就業機會,之後也會有福利政策,給予學生免費營養午餐等,但這些政策有的縣政府都已經在做了,根本不需要台電再來協助。台電會贊助當地的活動,要求這些接受贊助的居民必須表示支持核廢料貯存場。

林景足直言,核廢料如果像台電說的沒問題,或同意儲存核廢料可以帶來這麼多好處,哪裡輪得到台東,全台各地早就搶著要放。鍾志鴻也表示:「如果沒有龐大的金錢利誘,怎麼會有人去推動這件事?」但是這裡是地震帶,一旦被標記上核廢料貯存場,以後誰敢來消費?「萬一哪天出事,這些做決策人早就不知道去哪了,誰來替我們負責?」

目前是否將南田村作為最終貯存場址,還得要歷經全縣公投,在3/4投票率、1/2同意的前提下,南田村才會成為最終貯存場,鍾志鴻希望公投結果否決提案,甚至連蘭嶼的核廢料都要遷移,不要消滅東部最後一塊淨土。

Top

 

養豬戶抗爭 花蓮業者將加入

摘錄自2012年2月19日中央社花蓮報導

美牛進口及瘦肉精議題繼續延燒,引發各地養豬戶強烈反彈,揚言到台北陳情抗爭,花蓮養豬業者也將配合北上加入陳情抗爭的行列。

「我們真的無法理解政府為何想要開放美牛進口」,花蓮縣養豬協會常務監事呂德全說,已經是做對的事情,為什麼現在卻要走回頭路,不顧消費者的健康,也不管畜牧產業的死活,我實在想不通。

呂德全指出,當初政府禁用瘦肉精後,畜牧業者被迫從選育品種重新起步,並改進飼養管理方式,一開始業者當然很抗拒,但在確定政府禁用瘦肉精政策的決心後,業者最後也徹底配合不再使用瘦肉精。

「10多年來業者已經習慣不使用瘦肉精,消費者的健康也獲得更好的保障」,呂德全說,現在回想起來,政府推動實施禁用瘦肉精的政策,讓國內肉品的品質獲得消費者的信賴,真的是一件好事。

呂德全表示,美國牛肉如果解禁進口,後續緊接著就是美國豬肉叩關,再來恐怕連雞、鴨、鵝都一起排隊進來,這些含瘦肉精的肉品如果登陸台灣,政府當年保護消費者健康的努力,將在一夕之間完全流失,國民健康不應該被拿來做犧牲。

呂德全表示,美牛進口問題已不是單純的產業生存問題,還牽涉到消費者身體健康的憂慮,花蓮養豬業者將配合其他縣市養豬戶,加入到台北陳情抗爭的行列,花蓮縣養豬協會在接到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的公文後,將儘速確定如何動員配合。

Top

 

論壇∣從三贏到雙贏,誰輸了五溝?

作者:葉日嘉

為搶救五溝湧泉溼地刻正面臨的工程危機,五溝在地/環保團體及各地關心環境保育的朋友,於2月2日國際溼地日,也是新科立委及新內閣上任的第二天,召開了一場搶救五溝湧泉溼地的公聽會。隔日,公共工程委員會新任主委陳振川更親自南下屏東五溝勘查。並允諾將由八八風災重建會負起整合協調工作,一周內召開跨部會協調會議。

20120203工程會主委陳振川來訪陳主委的積極行動,媒體以「會勘五溝湧泉濕地官員盼三贏」為題進行報導。隨後,情人節當天,新任內政部長李鴻源,與三黨立委於台北召開「溼地漫遊記者會」,並允諾推動《溼地法》。同一天,莫拉克風災重建委員會顏久榮處長協同屏東縣政府水利處謝勝信處長及相關單位,於五溝溼地召開工程協調會。會後媒體卻以「行政院重建會協調五溝湧泉溼地與改善區域排水雙贏」為題發布一則新聞。從三贏到雙贏,到底誰輸了?輸了甚麼?

有溝沒有通

本案自去年初(2011),屏東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執行長也是五溝在地子弟朱玉璽老師,便多次向水利處陳情,去年一月份時,也在田秋堇委員的協助下,在立法院召開過一場記者會,希望在工程設計的同時顧及到環境生態的保育,避免造成溼地生態的破壞及治標不治本的治水工程。

然而這樣的呼籲並未獲得官方正面的回應,好不容易地方人士盼到了6月份的一場說明會,曹啟鴻縣長亦親赴五溝向村民保證,在未獲共識前,絕不開工。但此後,社區跟縣府的溝通宛如斷了線的風箏,屢屢遭遇水利處人員以此案「規劃設計中,待完成後再討論」的官方回應。

直至10、11月,縣府一連召開兩場公聽會。經不過社區民眾的極力要求,12月才再度回到村子裡召開說明會。但得到的回答竟然是設計規劃已完成,施工在即,無法變更為由。公聽會成了官方走完法定程序的演出,而說明會場上,當社區民眾發問:「說明會不就是要溝通的嗎?」就在官員丟一句:「是你要我來的~~~」錯愕中草草結束。

讓議題浮出檯面!

20120215三黨立委會勘五溝溼地27 20120215三黨立委會勘五溝溼地27 v20120215三黨立委會勘五溝溼地27

就在這錯愕中結束的說明會後第二天,屏東縣政府水利處如期的完成了此項工程的招標程序,確定了得標廠商,2012年1月4日,這是廠商得以正式開工的開工日。或許是因為選舉與年節將至的原因,廠商並未如期的開工,而我們也得以有了思考下一步的緩衝時間。

經過了一番努力,得到了同為五溝子弟的國民黨籍新科不分區立委邱文彥委員的幫助,邱委員也大方的邀請了田秋堇委員與張曉風委員的關心,選在立委及新閣就職後的第二天,召開新會期的第一場公聽會。巧的是,經過邱委員的提醒,這天就是國際溼地日阿!

操作民粹 事主變公親

在每一次的說明會、公聽會、協調會或主委及委員們的視察現場,我們都可以看到有著相同的四、五位地主,一再的表達會淹水,願意被徵收土地希望工程盡快進行的訴求,最後還演變成地主向立委下跪求情的畫面,在媒體中流傳。

也因為這樣,水利處長常常面帶笑容的對與會人士表達一種無奈:「唉,我真的難為阿,你看看,他說要做,你說不要做,我怎麼辦?站在水利處的立場,我當然還是會做,盡可能的兼顧環境保護,我保證工程施工完後的一年內河岸依然會綠油油的、上游經過處理排出來的水一定是白色的。」

水利處以高價(土地徵收金+地上物補償金+同意先前施工獎勵金20萬= 80萬/一分地)利誘河岸邊施工範圍內的地主,利用其因為農地濱臨河岸,難以為耕,是一天然的季節性滯洪區域,以工程進行將擴大排水為由誘騙地主支持工程,催促施工單位加緊開工,製造地方團體間的矛盾。

好幾次,水利處這種事主變公親的戰術,拖延了雙方得以理性溝通的大好機會。然而徵收河岸邊土地成為溼地公園不正也是我們所主張訴求的嗎?地主何苦如此群情激憤的成為被官方操作的對象?

專業的傲慢 推諉卸責

對於工程的設計規劃,面對地方人士提出的質疑與論據,水利單位不僅不正面回應,還拿出專業者的姿態對著民眾說:「這一疊厚厚的工程圖,給你也看不懂」。話說得沒錯,民眾與地方人士確實看不懂厚厚的一疊工程圖,但拒絕溝通對話與傲慢的心態展露無遺。

為整體的考量區域(萬金、赤山、五溝)防洪治水與問題的根源,在地團體經過多次的實地踏查,訪問了萬金、赤山、馬仕溪、春四寮、成德等地的耆老與居民,透過網路數位地理資訊,了解此區整體的水文地理,並試圖在上游找出舊河溝分洪的水路,試圖協助官方提出解決之道,避免將全部的排水往下游的五溝排放。經過多日的探訪,我們確實找到了一條可能的排水路徑。也提出了「上游分洪、下游滯洪」的治水原則,解決此區域的排水問題。

然而以上的努力卻只得到水利處官員一句「不可能」回絕。理由竟是該官員說他從小在此騎車,附近很熟,不可能有水路,而且分洪距離有6、7公里遠~~~事實上,這裡(春四寮)不但有舊河道,兩點間最短距離才不到2公里,未經過專業的評估與實地現勘,竟自稱這都是專業評估、專家計算過的治水規畫。

對於治水的目標,及所能達到的功效,水利處官員不僅不敢保證不淹水,還時時推諉於氣候異常,以治水僅以「減少洪患頻率、降低淹水高度、縮短淹水時間」為原則。對於在地團體提出的可能性替代建議方案,蔑視以對。最後,對在地團體說出:「你告訴我嘛,要怎麼治水?你告訴我嘛!」這樣推諉卸責的話。

小動作頻頻

水利處官員雖自稱在業務上疲於奔命的在各地召開說明會、公聽會,但一直以來為社區居民所不滿的是,除了口頭上的報告與台前的簡報資料,會議並無發放任何資料,還大言不慚的說:「這麼厚—本工程圖,你也看不懂。」也一臉和善的對著台下民眾講:「印那麼多紙要砍很多樹,我們環保一點」。

更惡劣的,還將地方一位關心工程設計,欲索取工程設計圖的地方人士扭曲為只顧私利只想知道自家土地的使用狀況,拒絕提供會議簡報資料,製造資訊不對等的差異。經不起地方人士的極力要求,水利單位直至去年底12月,工程發包前一晚來到五溝召開說明會時,終於印了黑白(民眾)與彩色(官方)的兩種版本資料。又一直等到工程會陳主委來訪,我們才終於拿到了全彩的簡報資料。

隨後,在協調會上以不提供投影布幕、電腦、單槍等設備,企圖阻擾地方團體提出訴求。官方單位頻頻操作這樣的小動作,我們更是要鄭重的呼籲水利單位,拿出你的專業跟誠意來溝通,不要再搞這種差別待遇,製造資訊不對等!

20120118環保團體會師五溝50

五溝梭哈全輸了

官員利用地主對於農地產值低落的悲觀心態進行操作,突顯公部門長期忽視農地與農業價值的政策失當。又將永久屋基地興建在不適合的地段,顯露出政府在國土資源的規劃利用上缺乏區域治理的觀念,只求片面解決排水問題,不思考整體的水文條件。官方惡意的操作地主與地方社團的矛盾,又推諉應該負起的計劃評估、替代方案規劃的責任,不但未解決現有問題反而製造新的問題。

五溝溼地生態的保育不容一錯再錯,水利單位不願意誠意的進行溝通,挾持專業,卻以行政的傲慢強行完成發包,而今竟因不願賠償停工損失,執意欲推動工程進行,不思考其他替代方案,拒絕以更高的視角,整體探究區域治水的評估規劃。這樣的治水與行政能力,徒然增添社區的對立。試問,這樣的發展,誰該負起政治責任?誰贏了?誰又輸了?五溝的社區人文與生態溼地,在民粹的煽動下,其「客家傳統聚落保存區」的資產,在這次事件中全梭哈輸了。

相關文章

農田水圳「控固力」每年300公里!

屏東縣政府水利處官員嘉言錄

反對民粹治水「五溝湧泉溼地」不容一錯再錯

搶救五溝湧泉濕地大事記

日期

大事記

2011年初

◎獲知「新赤農場永久屋基地聯外排水工程」將在五溝施作,於是展開調查!

邀請民間團體、生態工法匠師、共同會勘討論(屏東環保聯盟、高雄市柴山會、地球公民基金會、台灣濕地保育聯盟、嘉義道將圳文化學會、美濃農村田野協會)

2011/4/19

◎民間團體向屏東縣曹啟鴻縣長簡報,希望留下最後淨土。

2011/5/30 

◎參與新赤農場聯外排水工程萬金地區說明會,提出分洪、保護湧泉溼地建議。

2011/6/19 

◎發起『搶救大武山下最後的湧泉溼地』連署行動。

2011/6/21 

◎參與新赤農場聯外排水工程五溝社區說明會,曹縣長親自主持並允諾:這一次的說明會不是只有一次,有需要會再來說明,如果無法達到雙贏與共識,經費被收回我被罵我也必須承擔。

  2011/6~10/

◎屏東縣政府水利處以工程設計還在規劃設計階段,待完成後再行討論為由,溝通中斷。

2011/10/18 

◎屏東縣政府水利處在萬巒鄉公所舉辦土地徵收第一次公聽會,以工程設計規劃已完成,無法變更設計為由。

 2011/11/25 

◎上百位五溝村民展開連署,要求縣府兌現承諾到五溝舉辦說明會,未有共識前不能貿然施工。

2011/11/26  

◎屏東縣政府水利處在萬巒鄉公所舉辦土地徵收第二次公聽會

◎遞交召開說明會連署書

2011/12/13

◎屏東縣政府水利處原訂於12月4日召開的說明會,臨時通知取消,直至13日才舉行。

說明:12月4日為本標案上網招標的第一天,12月14日為截止招標日,12月15日決標,隔年2012年1月4日為法定動工日)

◎行文屏東縣政府、水利署、公共工程委員會、林務局、特生中心、客委會、文建會、營建署等單位,籲請關心五溝濕地,並邀請共同出席說明會。

2012/1

◎擴大展開網路連署行動

◎將疑為五溝生物特有種條紋二鬚鲃(紅目鮘)送交鑑定

◎屏東縣政府推薦魚類界大老允諾協助生物保種、繁殖計畫,待工程結束後移回棲地。本會以棲地已遭破壞,保種將無意義為由拒絕。

◎過年前決定北上尋求聲援。

2012/1/19

全台十多個環保團體,上午參加完阿朗壹古道環境審查會議後,下午赴五溝進行溼地生態踏訪。呼籲保護五溝湧泉溼地。

2012/2/2

獲立法院邱文彥委員(國民黨)、田秋堇委員(民進黨)、張曉風委員(親民黨)三黨立委的幫助,召開搶救五溝湧泉濕地公聽會。

2012/2/3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陳振川主委、莫拉克風災重建委員會顏久榮處長、屏東縣政府水利處謝勝信處長協同會勘溼地現場,達成擴大濕地徵收面積、暫緩工程進行共識。承諾一周內召開跨部會協調會議。

2012/2/14

莫拉克風災重建委員會顏久榮處長、屏東縣政府水利處謝勝信處長共同召開協調會,並邀請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系丁澈士主任、高雄醫學大學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邱郁文助理教授、高雄市水利技師公會林尚儀理事長擔任委員,協同經濟部水利署、第七河川局、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等單位於新赤農場永久屋基地活動中心進行協調會議。

2012/2/15

立法院邱文彥委員(國民黨)、田秋堇委員(民進黨)、張曉風委員(親民黨)三黨立委,邀請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屏東縣政府水利處進行溼地現場現勘,達成擴大溼地徵收範圍,推動成立國家級重要溼地的共識。

資料來源、整理:朱玉璽(屏東縣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執行長)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