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4.02







近期活動

高雄觀音山踏青活動(4/5)
《欺騙的種子:揭發政府不想面對、企業不讓你知道的基因改造滅種黑幕》作者新書分享會
愛轉動 護地球 台北地球日綠色市集
2012年大雪山飛羽‧風情百種《國際賞鳥大賽》
跟著泰雅獵人去散步 a walk with the Tayal hunter-2012.0414
2012 年兩棲類調查志工班數位基礎課程(4/15截止)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 2012 Seeing小影展:紀錄片放映 與 專家論壇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台灣濕地網 2012志工寫手大募集(持續招募)
4/29~5/1綠島 珊瑚礁體檢活動
2012陽明山生態工作假期(4/13截止)
本站與台大新聞所研究群合作「網友如何看待全球暖化議題」,邀請讀者線上填寫!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中西太平洋護漁原地踏步 漁業資源堪憂

東港魚市場內滿地的鮪魚面臨被拍賣的命運。(攝影/金磊)

關乎全球近7成鮪魚存續的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Fisheries Commission,WCPFC)第8屆年會3月30日落幕,其中涉及漁業永續以及海洋保育的幾項方案,包括已於2008關閉的1、2號袋狀公海、人工 集魚器禁用、減少瀕危鮪魚捕撈量皆因各方意見分歧,未達成協議,仍就原有的管理措施持續執行至本年年底。

對此,以觀察員身份參與關島會議的綠色和平資深海洋專案主任高于棻表示:「部分與會會員以短期經濟利益為考量,造成此次會議保育措施嚴重退步,等於為此區的漁業資源敲響了喪鐘。」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搶救鮪族浩劫

環團籲政府支持關閉太平洋四袋狀公海區

綠色和平:花大錢救漁業 魚源更枯竭

地中海漁業國家採用保護措施

社論∣No fish no future 遠洋漁業需作長遠盤算

作者:廖靜蕙(本報特約記者)

根據IUCN(世界自然保育聯盟)2011年11月10日發布的《瀕危物種紅皮書》(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顯示鮪魚情況十分嚴重,其中有5種列入受威脅或是接近威脅的名單內,3種為台灣遠洋漁船撈捕的對象:大目鮪(T. obesus)為易危(VU)等級;黃鰭鮪(T. albacares)以及長鰭鮪(T. alalunga)同列近危(NT),卻不是台灣民眾消費的對象。而與台灣西岸白海豚同樣被列為極度瀕危(CR)的南方黑鮪(Thunnus maccoyii)雖非撈捕對象,卻在台灣知名的連鎖壽司店吃得到。

IUCN是非政府部門科學研究單位,紅皮書不具法律效力,只能呼籲國際社會重視。作為中西太平洋漁業強權,漁業署不能置之不理。

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樹教我種樹

採訪、撰稿:張岱屏;攝影、剪輯:葉鎮中

要怎麼讓樹根呼吸呢?日本教練帶來空氣槍,可以打穿表層30公分的土壤。但是對於后里的大樟公來說,只有打通30公分土壤還是不夠,因為歷次的填土,讓樹原本的根頭被深埋在地底下1公尺半的地方,必須要能夠打穿這一米半的土壤,才能讓老樹深部的根重新呼吸。

強力水柱每平分公分280公斤的壓力,可以溶解一公尺以上的土壤,又不會傷害到樹根,是改善土壤結構,讓樹根能夠恢復生機的好辦法。劉東啟擲筊問大樟公,大樟公也同意了這個方法。因為土壤改善了,大樟公漸漸恢復原本的生命力。

校園裡的樹木健不健康,與學生的安全息息相關。校長、老師們也請樹醫師到學校裡,替樹木做體檢。學校老師們這才知道,校園裡生長不良、可能製造危險的樹木還真不少。有的因為工程導致根系被截斷、有的因為做硬舖面、土壤缺氧,樹木只好生長浮根吸收水分、有的因為做花台,被迫長出二段根,卻因為樹勢衰弱而走向死亡。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美國環保署上星期日依據《清淨空氣法》提出新設發電廠的二氧化碳排放標準,創下美國歷史先例。在該標準下,未來新建的燃煤電廠,在營運期間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必須減少約50%。想要讓主張成為政策,民間有群傻子不停努力衝撞體制,中國環團「達爾問自然求知社」日前向中國環保部申請「2010年的8個重點省份非電力行業含多氯聯苯電力設備及其廢棄物清單調查結果」資訊公開遭拒,他們不解當局為何拒絕公布,正研究是否提起行政訴訟。

330當天,全球各地147個國家、5411個城市、超過22億人共同響應。都在進行「地球一小時」的關燈。以台灣為例,這一小時我們節省了7.4萬度的電力。看來「調適」居住環境與生活態度其實也沒那麼難,先起頭吧!知名戶外用品以靴子 鼓勵品牌會員,一起累積一萬小時的志工服務。這群熱愛出遊的朋友在風沙中守護七股沙丘,讓旅行有更不同的意義。這次撿到的垃圾數量的前三名分別是保特瓶、保特瓶瓶蓋與一次性餐具,這推出一個簡單的結論:想還海灘清 淨,首要必須減少瓶裝水並自備餐具。準備要去墾丁參加音樂季的朋友可要多注意,High音樂不害地球,請一起落實資源回收、垃圾減量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說好的「都市更新」呢?

作者:黃仁志(台大城鄉所博士生)

東西舊了,是不是就該換?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是社會與文化價值的論辯,也是政治與經濟的爭奪戰。贊成要換的人,認為這是追求蓬勃發展的必要過程;不贊成換的人,則看見了其中蘊藏的記憶和情感。

時代在變,透過都市更新來調整土地使用的方式以追求生活品質的提升,這件事本來沒有錯,但錯的是對於甚麼叫做生活品質提升,缺乏溝通與形成共識的過程。所以,真正關鍵的問題是:都市更新的社會意義是否為大家所接受?而都市更新的執行方式,是否扭曲了社會公益?

精采內文

 

中西太平洋護漁原地踏步 漁業資源堪憂

本報2012年4月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永續方案夭折,綠色和平痛批海洋保育敲喪鐘。(圖片來源:綠色和平)關乎全球近7成鮪魚存續的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Fisheries Commission,WCPFC)第8屆年會3月30日落幕,其中涉及漁業永續以及海洋保育的幾項方案,包括已於2008關閉的1、2號袋狀公海、人工集魚器禁用、減少瀕危鮪魚捕撈量皆因各方意見分歧,未達成協議,仍就原有的管理措施持續執行至本年年底。

對此,以觀察員身份參與關島會議的綠色和平資深海洋專案主任高于棻表示:「部分與會會員以短期經濟利益為考量,造成此次會議保育措施嚴重退步,等於為此區的漁業資源敲響了喪鐘。」

中西太平洋提供全球60%鮪魚來源,而台灣在此區域擁有近1,700艘漁船,為該區數量最多、捕撈實力最驚人的漁撈強權。代表台灣出席的漁業署,在此次會議中對永續方案維持過去3年既有措施,包括部分公海關閉、以及只於7-9月禁用人工集魚器。

瀕危鮪魚仍撈捕 海洋無法永續

然而,中西太平洋主要4種鮪魚中除正鰹外,大目鮪、黃鰭鮪、長鰭鮪皆列入IUCN(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紅皮書,此次會議卻仍維持現有撈捕量。綠色和平主張應減少到2004年撈捕量的50%,綠色和平成員顏寧表示,台灣遠洋漁業產值(約430億台幣),高度倚賴鮪魚漁獲,台灣若未能積極發展永續發展策略,不但導致中西太平洋鮪類資源崩潰、嚴重影響遠洋漁業,更將連帶影響沿近海漁業約33萬漁民生計。

人工集魚器應禁用

而影響海洋生態甚鉅的人工集魚器,常造成海龜、海豚、鯊魚以及海鳥等非目標物種遭殃,而大目鮪、黃鰭鮪的幼魚也無法倖免,削弱海洋生物族群。根據學者研究統計,110萬噸撈捕的魚獲中有10萬噸是混獲,而這些非目標物種都成了海洋沉屍。顏寧表示,人工集魚器造成的傷害十分嚴重,應全面禁用,避免海洋資源滅絕。

※綠色和平所拍攝「人工集魚器的真相」宣傳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0vWqeatMPKM 

公海未劃設保育區 無法保育漁業資源

綠色和平船艦希望號於台灣進行「疼惜海洋‧希望台灣」之旅,綠色和平表示,去年在太平洋發現袋狀公海的不法行為仍猖獗,此次會議未能將袋狀公海全面設立成海洋保育區,將加速漁業資源枯竭。

綠色和平於高雄漁業署前進行巨大投影快閃行動。(圖片來源:綠色和平)

行政院於2005年所頒布的海洋事務政策發展規劃方案中,要求農委會以永續經營海洋資源以及推動永續海洋漁業為前提進行政策研擬,至今仍付之闕如。對此,高于棻表示,「過度捕魚問題需要有一套宏觀並基於預警原則的永續方案。農委會漁業署應發展具體永續政策,解決過漁問題。」

此次大會通過漁船禁捕及留存污斑白眼鮫(Carcharhinus longimanus;Oceanic whitetip shark,俗名花鯊)、圍網禁捕鯨豚、及加強遵守監測機制等養護管理措施。

本次第8屆年會係於3月26日至30日在美國關島召開,出席國家計有我國、日本、美國、歐盟、中國、韓國、太平洋島國等25個會員國,及觀察員約500人參加。顏寧不諱言指出,此次會議未能達成協議主要是美、韓兩國干預,除了台灣,綠色和平各地組織將持續呼籲兩國重視中西太平洋漁業議題。

Top

 

社論∣No fish no future 遠洋漁業需作長遠盤算

作者:廖靜蕙(本報特約記者)

綠色和平於高雄漁業署前進行巨大投影快閃行動(綠色和平提供)隨著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第八屆年會落幕,全世界最重要的鮪魚棲地在美、韓兩國杯葛下,不但袋狀公海劃設保育區無望,鮪魚撈捕量也未見降低,幾種被IUCN列為不同「危」級程度的鮪魚,處境更加艱困,作為中西太平洋漁業強權、極重度倚賴鮪魚資源的台灣若不覺醒,恐怕成最大的輸家。

根據IUCN(世界自然保育聯盟)2011年11月10日發布的《瀕危物種紅皮書》(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顯示鮪魚情況十分嚴重,其中有5種列入受威脅或是接近威脅的名單內,3種為台灣遠洋漁船撈捕的對象:大目鮪(T. obesus)為易危(VU)等級;黃鰭鮪(T. albacares)以及長鰭鮪(T. alalunga)同列近危(NT),卻不是台灣民眾消費的對象。而與台灣西岸白海豚同樣被列為極度瀕危(CR)的南方黑鮪(Thunnus maccoyii)雖非撈捕對象,卻在台灣知名的連鎖壽司店吃得到。

IUCN是非政府部門科學研究單位,紅皮書不具法律效力,只能呼籲國際社會重視。作為中西太平洋漁業強權,漁業署不能置之不理。

近危或易危都表示過度撈捕,台灣是中西太平洋區域漁業委員會的正式會員,卻對於中西太平洋漁業資源過於太樂觀;漁業署應積極主動提出永續中西太平洋議案,而非消極配合,畢竟這不但影響台灣遠洋漁業,更連帶影響沿海、近海漁業所有漁民的生計。

台灣人民一向習於吃新鮮的漁產,近年來政府卻投資數千萬元,打算將急速冷凍鮪魚內銷,打算讓民眾習於此項需求,無啻是為鮪魚開闢市場。

身為消費者或能如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邵廣昭所強調的,減少大型魚種消費,只要列為易危、近危,消費者都不該吃了。但站在更長遠的漁業資源永續,光是減少撈捕瀕危物種只是治標,不能治本。

漁業署雖口口聲聲表示配合國際組織策略,加強監控與管理、打擊違規漁業,但都屬於消極作為,應更積極從整體漁業規模思考,若不如此,即使禁捕某個物種,漁民還是會轉而撈捕其他物種,同樣造成該魚種的族群崩解。漁業規模必須要縮小,例如輔導部分漁民轉型為觀光休閒漁業,否則無法解決問題。

Top

 

我們的島∣樹教我種樹

採訪、撰稿:張岱屏;攝影、剪輯:葉鎮中

樹是最聰明的力學專家,可以適應各種艱困的地形。樹是最古老的治療師,可以延續千百年不朽的生命。樹生病了,人該怎麼醫樹呢?樹醫生劉東啟總是說,不是我在醫樹,是樹在教我種樹。

台中市月眉糖廠旁這棵大樟公,相傳已經有1400年的高齡,日治時期曾經被指定為樟母樹,每年採集種子保護樟腦資源。大樟公也是月眉地區重要的信仰中心,許多父母都帶嬰兒來拜大樟公為契爸,祈求樟樹的庇蔭。

這棵大樟公之所以能如此巨大,其實有著天時地利的條件,樹旁有一條大水圳,讓樹根能夠吸收到源源不斷,充滿氧氣的活水。但是這幾年,老樹卻開始呈現衰敗的態勢。劉東啟與日本樹醫調查後發現,如果不及時醫治,老樹可能撐不過三年。

要醫治樹必須先了解樹,要了解樹就要從根開始。很多人都有一個觀念,以為樹有多高,根就有多深,其實是大錯特錯。原來,樹木吸收水分的細根,只有在富含氧氣的土壤裡才能存活,所以80%到90%的細根,都是分部在表層30公分以下的土壤裡。老樟樹生病,問題出在地底。因為歷年來的建設不斷把土填高,在加上水圳被封死 讓樹根無法呼吸。

傳統的醫治方式,看到樹根腐朽就打殺菌劑,看到樹幹腐爛就努力填洞,劉東啟認為,這是捨本逐末。

救樹要先救根,而救根要先救土。台中科博館植物園的老樹,有好幾棵開始衰敗、甚至死亡,劉東啟請來日本資深樹醫堀大才進行現勘,從土壤的顏色與硬度,判斷樹木死亡的原因。因為土壤缺氧,樹木就開始凋零,所以搶救樹木第一要務,就是要讓樹根呼吸。

要怎麼讓樹根呼吸呢?日本教練帶來空氣槍,可以打穿表層30公分的土壤。但是對於后里的大樟公來說,只有打通30公分土壤還是不夠,因為歷次的填土,讓樹原本的根頭被深埋在地底下1公尺半的地方,必須要能夠打穿這一米半的土壤,才能讓老樹深部的根重新呼吸。

強力水柱每平分公分280公斤的壓力,可以溶解一公尺以上的土壤,又不會傷害到樹根,是改善土壤結構,讓樹根能夠恢復生機的好辦法。劉東啟擲筊問大樟公,大樟公也同意了這個方法。因為土壤改善了,大樟公漸漸恢復原本的生命力。

校園裡的樹木健不健康,與學生的安全息息相關。校長、老師們也請樹醫師到學校裡,替樹木做體檢。學校老師們這才知道,校園裡生長不良、可能製造危險的樹木還真不少。有的因為工程導致根系被截斷、有的因為做硬舖面、土壤缺氧,樹木只好生長浮根吸收水分、有的因為做花台,被迫長出二段根,卻因為樹勢衰弱而走向死亡。

醫治大樟公的經驗也適用在醫治校園老樹。劉東啟先將圍困老樹的花台循序漸進地拆除,再用水槍幫助樹木的根系呼吸。

台灣各地的老樹都面臨同樣的狀況,因為做硬舖面、人行道、花台,漸漸走向衰敗。政府部門也意識到樹木的問題。決定效法美日等國推動樹醫師制度,並計畫在大學院校開設植物醫學的相關學程。

推動樹醫制度的出發點值得肯定,但是實際執行上卻可能出現問題。以日本為例,樹醫師制度已經成為政府財政上不小的負擔。堀大才先生是日本樹醫制度的創立者之一,但他認為最重要的不是去建立一套樹醫制度,而是把對待樹木的正確知識散播出去,讓一般民眾都能聽懂樹在說什麼。

一棵樹的命運,從種下那一剎那就開始決定。環保團體也跟劉東啟合作,在集水區種植樹木,教導民眾正確的種樹觀念。

如果了解樹,每一個人都可以是樹醫生!樹在說話,你,聽懂了嗎?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美國環保署提案:限制新電廠碳排放

本報2012年4月2日綜合外電報導,李子昂編譯,蔡麗伶審校

賓州的Keystone發電廠正在燃燒煙煤。 (Doug Jackson攝)美國環保署27日依據《清淨空氣法》提出新設發電廠的二氧化碳排放標準,創下美國歷史先例。在該標準下,未來新建的燃煤電廠,在營運期間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必須減少約50%。

這項規定只適用在未來設立的新發電廠,而不適用於已在運轉的機組,與未來12個月內開始施工的電廠。

該標準乃根據麻州最高法院2007年對環保署案件的裁決結果,該此判決確認「溫室氣體屬於空氣污染物」,環保署應將其納入《清淨空氣法》中與以規範。  

世界上大多數的科學家都同意,排放溫室氣體將導致使地球平均溫度升高的吸熱氣體(heat-trapping gas)增加,進而污染大氣。自2001年以來,包括美國在內之32個國家的科學院已發出確認因人類活動而導致全球暖化之聲明,並要求世界各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蒙大拿州的發電廠正在燃燒褐煤與天然氣。(美國工業考古協會提供) 目前,美國對於新發電廠碳污染排放量的限制,並沒有統一的國家標準。依據前述最高法院裁判結果,環保署於2009年正式確認溫室氣體污染會危害美國人民的健康與福利,並導致一系列對人類健康及環境產生負面影響的持久性氣候變化。

環保署建議的標準,反映了電力業者已有能力運用美國自身的技術,讓發電的污染降到最低;包括新式可完全燃燒之高效能天然氣發電,這是不少規劃中或新發電廠已經在採用的技術。

美國環保署長潔克森(Lisa Jackson)表示,新標準將可促進未來的發電設施採用更新的技術,讓燃煤發電業者排放更少的碳。

紐約桑莫塞的Kintigh燃煤發電站。(Matthew D. Wilson提供)然而,美國製造商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卻認為,該規定將「促使能源價格上漲」,而「更昂貴的法規」並不能解決問題。

環保與公衛團體則對新標準感到滿意,有些人則認為還不夠完善。美國綠色和平組織表示,「令人欣慰,但也令人失望。」該組織氣候專案主管Kyle Ash指出,「不幸的是,這個標準仍有許多不足,如未提及生質能源與碳收集及儲存,甚至,它完全無法降低現在就存在的氣候污染問題。」

許多人已經對新規定表示支持。小型企業組織(Small Business Majority)首席執行長John Arensmeyer表示,「在我們9月公佈的全國民意調查顯示,76%的小型企業主支持環保署依據清淨空氣法案所提之碳排放標準;另外,有87%的受訪者認為,提高創新能力和能源使用效率,有助提升小型企業發展。」

GenOn能源公司於二月份表示,為響應環境法規,至2015年將關閉包括這個位於俄亥俄州Avon湖邊等七個燃煤電廠。(iofdi提供)不過,也有批評者認為,環保署的新規定將注定使任何建造煤炭發電廠的計畫落空,除非能以極高的成本控制碳排放。代表電力企業的亨頓律師事務所說:「這項標準實際上是禁止新建煤炭發電廠。」

在提案之前,環保署曾收集各方對於新電廠碳污染標準的意見。現在,該部門仍在尋求更多的建議和資訊,包括公聽會,並將所有建議充分考慮,這是制定法規的完整過程之一。環保署將開放60天的公眾評論期,從聯邦公報(Federal Register)公布日起算。

※ 參考資料:ENS報導世界日報報導

Top

 

中國環保部拒絕公開多氯聯苯調查結果

本報2012年4月2日台北訊,葉人豪整理報導

台灣的油症受害者即是多氯聯苯中毒中國民間環保組織「達爾問自然求知社」日前向中國環保部申請「2010年的8個重點省份非電力行業含多氯聯苯電力設備及其廢棄物清單調查結果」資訊公開,結果政府以「過程性資訊」為理遭拒。他們表示,該資訊基本上是環保部發佈的《2010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中所列內容,不解當局為何拒絕公布,正研究是否提起行政訴訟。

達爾問自然求知社指出,多氯聯苯(PCBs)是全球禁止生產、且要最終消除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之一。著名的日本米糠油事件和台灣油症事件,就是因為管理不慎導致多氯聯苯污染食品而造成。PCBs因具有良好的絕緣性和耐高溫性,曾大量用於電力設備,包括電力電容器和變壓器。1965年到1974年間,中國共生產了47萬台含PCBs電容器。 1991年,環保部禁止生產和使用含PCBs的電容器,並對廢棄產品進行封存。這項工作也被寫入了《中國履行〈關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國家實施計畫》中。

但中國含PCBs電容器的管理情況仍然堪憂。原鐵道部四川資陽機車廠的電工郭汝中反應,該廠曾使用過大量的含PCBs電力電容器,且由於認識不足和管理不當,工人在修理電容器的過程中曾暴露於高濃度的PCBs。此外,電容器的隨意丟棄和處置也導致PCBs大量洩露進入周邊環境,因此極有可能是造成工人們罹患癌症和其它嚴重疾病的禍因。

北京師範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毛達前往資陽實地考察和查閱科技文獻,證實郭汝中所反映的問題確實存在。他認為:「資陽的PCBs污染問題被埋沒了20年,至今當地土壤中仍含有高殘留度的PCBs。更讓人遺憾的是,各級政府,包括當時的國家環保總局其實早就瞭解此事,正因為缺乏更多的知情者和外部干預,問題才得不到及時的回應和解決。環保部若再不帶頭正視PCBs污染的歷史和現實,主動公佈調查資訊,主動接納公眾參與,類似的悲劇可能會繼續在其他地方上演。」

在紹興市政府網站上,一份名為《紹興市多氯聯苯污染專項整治工作方案
》提供了截至2009年12月該市封存點的情況:「該位置是一服裝店。店面是6層樓中的一樓,上面有居民居住」、「離最近的居民區約有70米」、「所在地周邊現已被房地產開發」、「約40台電容器被直接埋於水塘中,現水塘已被填平」等。然而從官方的公開的資訊,無法獲得關於更多地區多氯聯苯的情況。

「《2010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中,環保部公開表明『完成了8 個重點省份非電力行業含多氯聯苯電力設備及其廢物清單調查』。因此我們才提出申請」達爾問成員王秋霞介紹。

環保部拒絕公開的回覆中,援引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政府資訊依申請公開工作的意見》第二條:「行政機關在日常工作中制定或者獲取的內部管理資訊以及處於討論、研究或者審查中的過程性資訊,一般不屬於《條例》所指應公開的政府資訊」,以此拒絕了環保組織的申請。

北京市義派律師事務所李娟律師解釋:「達爾問所申請的是環保部公報中所提及的環境調查結果,也是中國履約計畫的階段性成果,不應屬於『過程性資訊』」。

《中國履行〈關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國家實施計畫》中行動目標之一為「鼓勵公眾參與」,包括「提高履約的管理和執法的規範化和透明度,接受公眾監督」、「透過網路、電視、廣播、報紙等媒體宣傳履約成果,鼓勵公眾參與履約成效的評估」。「環保部這樣的回復顯然違背了計畫」,王秋霞表示。

Top

 

周末夜關燈一小時 全台節電7.4萬度

本報2012年4月2日台北訊,莫聞整理報導

地球關燈一小時上週六(31日)在荒野保護協會號召下,100家大型企業與100座知名地標於晚間8:30-9:30共同響應,據台電統計,節電度數高達7.4萬度,相當於7500護家庭一天的用電量,響應人數增加約70萬人。該會藉此呼籲人們重視「氣候變遷調適」的新觀念,並指出「調適」居住環境與生活態度將會是人類的新課題,期望政府能重新檢視台灣的核電政策與產業政策,換來更永續的生活環境。

信義區大樓關燈前,荒野保護協會提供 信義區大樓關燈後(荒野保護協會提供)

「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是WWF從2007年開始倡導的活動,定於每年3月最後一個星期六晚20:30至21:30,號召全球的政府、企業和個人自願熄燈一小時。 在世界其他地方,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估計,今年全球會有147個國家、5411個城市、超過22億人共同響應。

荒野協會則是從2005年起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合作舉辦「夏至關燈」,至2010年起與WWF合作於推動「地球一小時」,至今已達7年。該會指出,關燈活動的意義在於鼓勵民眾在生活中落實節能減碳,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同步呼籲政府應重新檢視台灣能源政策與產業政策。

該會理事長賴榮孝表示,自夏至關燈到現在已經7年,累計這7年的一小時節電量已超過150萬度,將民間節能風氣帶到最顛峰,也相當肯定對總統府過去連續兩年呼籲民眾響應;但現今最重要的,台灣真正耗電大戶是工業與製造部門用電,應該讓產業外部成本內部化,真實反應產業用電成本,而非持續以水電補貼來平衡價格。最重要的,「台灣應調整產業政策,鼓勵發展再生能源等方式來降低核電需求。」

2012地球一小時在台灣獲得眾多企業與指標地標支持,包含總統府、台北101大樓、新光銀行全省105家分行、友達光電集團全企業響應,而公部門的響應遍布全台,22縣市都有各級單位和學校參與,其中台北市政府、新北市政府、高雄市政府、台中市政府更特別召開跨部門協調會協助宣傳;台北市共計20餘個公有地標和景觀橋梁及市定古蹟參與,台中市更協調320個公部門、地標建築、旅館業者及社區大樓響應關燈;高雄市政府除市府各單位積極配合參與之外,也於日前邀請轄區內各大百貨業者、工業區、地標建物、觀光景點等轄管單位,協商共同配合關燈。

其他響應的業者與地標還包括台新金控、中信金、友達、APP亞洲漿紙、義大世界、台北101、小巨蛋、美麗華摩天輪、高雄愛河沿岸、義大世界、西門紅樓、麥帥橋、彩虹橋等。

而全球關燈響應狀況也相當踴躍,雪梨歌劇院、東京鐵塔、中國長城、北京國家體育場(鳥巢),新加坡烏節路、印度門、艾菲爾鐵塔、羅浮宮、比薩鐵塔、聖彼得大教堂、白金漢宫、倫敦塔橋、大笨鐘、時代廣場、帝国大厦、聯合國總部等知名地標皆關燈一小時,預計今年全球將有147個國家、5411個城市、超過22億人共同響應。

 響應關燈一小時的店家與地標(荒野保護協會提供)

Top

 

再思旅行的意義 黃靴旅人守護七股沙洲

本報2012年4月2日台南訊,賴品瑀報導

3月31日的七股風很大,一群熱愛旅行的青年人,在風沙與垃圾中重思旅行的意義。

知名戶外用品品牌Timberland天柏嵐長期鼓勵員工參與志工活動,為了慶祝今年已達到20週年而邀請喜愛品牌的會員加入,目標累積一萬小時的服務。他們提出以服務時數換靴子或紀念T-shirt的號召,果然引誘出不少新血。

T牌在今年內計畫辦理多場志工活動,本月是關於環境的工作假期,選在台南七股內海當中的網子寮汕這座沙洲,施作護沙與淨灘。

每天都在變化,卻每天都感覺不到

在地的北門社大許佳琪向志工講解護沙的意義,提及沙洲流失將對沿海地帶造成的傷害,好在長期有志工輪流進行護沙工作,利用天然又強韌的竹枝,在沙灘上編築出一道道的護沙籬,把沙洲留下來,從在地人的每月監測中,可以看出的確有所成果。

黑琵渡冬的第一指名

淨灘的功能則是將潔淨還給大地,許佳琪指出,去年統計結果顯示,有最多的黑面琵鷺選擇到七股渡冬,顯示復育棲地的努力得到回應,她認為候鳥的肯定比人類的讚美更有意義,「我們是黑面琵鷺的房務人員!」黑面琵鷺離開在春暖花開時,換成志工們前往維護,期待十月時黑面琵鷺能再次回來舒服的居住。

就當是恐怖片來看吧

志工心驚於海洋生物慘死影像環境資訊協會信託中心主任孫秀如則引介了ICC國際淨灘行動,她首先分享了各種海洋生物因誤食、纏繞海洋廢棄物而慘死的怵目驚心影像,並講解與國際接軌的淨灘行動,除了要將海灘上的垃圾撿走,更要花相同甚至更多的時間統計垃圾的種類與數量,這過程不但可以讓志工反思自身生活對地球的影響,統計結果也可成為要求公部門與企業從源頭控管,發展適當解決方案的有力證據。

在七股,我留下許多情

這次的參與志工大多原本就熱愛旅行與戶外活動,但看透美景,專程為了垃圾而展開旅行就不多,情侶檔陳威瑜與劉維琳從台北攜手前往,本來就常往外跑的他們認為服務讓旅行更有意義。現在還在就讀大學的詹凱閔與吳佳然是高中同學,相約一起參加,佳然特別表示,雖然的確獎品的靴子是他願意參與的誘因,但海洋生物慘死的照片深深震撼了他,他將來願意加入更多守護海洋的志工服務,也希望之後能夠從事對環境有益的職業。

林士欽與妻子詹凱閔與吳佳然情侶檔陳威瑜與劉維琳

一身勁裝的林士欽與妻子平常就熱衷戶外活動,這次號召了同事一行四人參加,他表示這樣的旅行更為有趣,在看風景之外,因為參與,而有了豐富的內容。一行人當中,莊嘉琪更是當日壽星,她認為能在生日當天參加志工行動很有意義。米祖怡更爆料,行程還沒結束老公林柏存已經在慫恿她10月再次參加,順便看看那時黑面琵鷺是不是喜歡他們所做的成果。

瓶蓋的數量為此次監測第二名將所拾得垃圾分為八類分類統計表

此次總計達成護沙竹籬131.7公尺,也將141.01公斤的垃圾清除並且分類,垃圾數量的前三名分別是保特瓶、保特瓶瓶蓋與一次性餐具,這推出一個簡單的結論:想還海灘清靜,首要必須減少瓶裝水並自備餐具。

P1080249P1080324

北門社大的主任柳秀慧感謝志工在強烈的東北季風下守護環境,更希望他們將見聞讓更多朋友知道,七股海岸面對的流失與海洋廢棄物的堆積,需要更多人持續的加入。

Top

 

春吶春浪 High音樂不害地球

摘錄自2012年3月30日聯合報屏東 報導

南台灣最大音樂盛事墾丁音樂季,將在4月4日到8日登場,屆時將替恆春地區帶來超過25萬人潮,但也製造280多噸垃圾;屏東縣環保局101年在墾丁大街4個地點設置資源回收站,並與春吶、春浪主辦單位推動一系列資源宣導,希望遊客享受熱情活力音樂,也能隨手做環保,「High音樂不害地球」。

環保署執行秘書馬念和說,據環保署99年統計,墾丁音樂季期間,平均每人製造垃圾量高達1.39公斤,在屏縣環保局努力宣導下,100年降到1.25公斤,今年目標更期望達到每人1.1公斤,希望成為歷年最乾淨的音樂盛宴。

屏縣環保局長林雅文指出,今年音樂季預估人潮集中在4月6、7日,環保局將在墾丁大街、墾丁國家公園警察大隊入口處、墾丁派出所前、墾丁國小大門及畜產試驗所入口處設置資源回收據點,希望民眾自備環保杯、餐具及盥洗用具,大家一起落實資源回收、垃圾減量。

林雅文強調,去年音樂季共26萬人參加,垃圾量近290噸,資源回收率約26%,希望今年回收率能突破40%,替未來各地舉辦大型活動做優良示範。 

Top

 

論壇∣說好的「都市更新」呢?

作者:黃仁志(台大城鄉所博士生)

東西舊了,是不是就該換?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是社會與文化價值的論辯,也是政治與經濟的爭奪戰。贊成要換的人,認為這是追求蓬勃發展的必要過程;不贊成換的人,則看見了其中蘊藏的記憶和情感。

遭到拆除的士林王家

時代在變,透過都市更新來調整土地使用的方式以追求生活品質的提升,這件事本來沒有錯,但錯的是對於甚麼叫做生活品質提升,缺乏溝通與形成共識的過程。所以,真正關鍵的問題是:都市更新的社會意義是否為大家所接受?而都市更新的執行方式,是否扭曲了社會公益?

都市是許多人共同聚集生活的地方,錯綜複雜的使用關係和需求,影響著土地使用的規劃和建設。小規模的使用調整,人民自然會在日常生活中運用策略和智慧,拉著家人或社區一起來,不見得需要大肆地拆除重建。而大規模的長期集體需求,既需要充分的時間也需要完整的空間,因此更需要早早規劃與細緻執行,一點都急不得。

從這樣的理解來看台灣,尤其是台北,都市更新的執行便曝露出許多問題。有空間上缺乏完整地區規劃的問題、法律上造成人民分化的制度問題,以及執行上草率粗暴的問題。

缺乏完整的地區規劃

一個需要對大街廓進行拆除重建的都市更新工作,顯然是應該要與地區往後的長期發展有關係,因此必須經過縝密的討論和規劃,取得大家的共識才能進行,否則就會產生社會矛盾與衝突。台北市目前這種片斷化與單點的都市更新,暴露了政府缺乏長期發展願景,只能任憑熟知制度操作的人想到就做,忽略民眾的想像和期盼,更不用說是否符合社會集體的公共利益。簡單地說,把這塊地上的住宅拆了,重蓋更高的大樓,除了讓這些人賺更多錢,也只是讓這個地方的公共設施品質更令人堪慮。這對社會有甚麼好處呢?

制度造成人民分化

目前的法律制度,讓想要推動都市更新的人不需要取得所有人的共識,就可以先申請劃定都市更新的範圍,然後透過價格協商取得多數人的同意後,就可以強制實施。這個看似便利都市更新實施的程序,卻產生相當大的問題。首先,這讓都市更新後的土地使用與社會長期發展需求脫鉤,不僅對是否應該進行都市更新缺乏討論機會,也讓這個以房地產價值所號召的都市更新,取代社會公共利益應該要有的更重要的內涵。其次,多數決的方式,讓都市更新的實施被窄化為同意與不同意者雙方的對決,多數人被說成是集體暴力,而少數人則被輕易地歸納為「死要錢的釘子戶」。這樣的爭執不僅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似地抹滅居民對家的情感、記憶與需求,也因此阻斷尋求其他解決之道的可能性。

程序草率粗暴

都市空間政策的實施過程,越來越像是一種跑程序的闖關遊戲。彷彿誰先跑完前幾關,誰就掌握正義與真理,就可以取得更多的資源和武器,為後面的關卡開闢捷徑。而都市更新的制度設計,讓通過計劃的實施者可以挾持著多數住戶的急迫需求作後盾,不需要費心地尋找其他可能性,就可以要求政府以合法暴力為自己清除一切向「錢」進。

於是,在這麼一番折騰之下,不僅符合社會利益的「都市更新」就此亡佚,而參與都市更新的民眾也遲遲盼不到一個滿意的結果。原本說好的「都市更新」就像沾滿糖漿的空口白話,被人民的憤怒和政府的粗暴給轟炸成焦黑的瓦礫。在都市更新之前,我們真應該好好思考:人家的東西舊了但不想換,可不可以?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