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4.23







近期活動

畜產專家也敢吃的好肉好蛋 講座
「不滅的火把」能源教育2.0暨社區轉型工作坊
【看守台灣論壇】推倒官僚的高牆 戳破不能戳的秘密
想像美好生活—愛自己愛地球的生活方式 大安社大公民素養週4/29(日)-5/5(六)
地方生態資源共管座談會系列六_埤圳濕地保育行動新契機(4/25截止)
福山村採摘桂竹筍
2012民族誌影展巡演高雄場(4/23-28)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台灣濕地網 2012志工寫手大募集(持續招募)
即拍即行!地球保衛站(3/17~4/30)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國土計畫尚未成功 政府仍須努力

八八風災吹垮的山河與家園

2008年馬英九參選時曾提出「進行台灣國土復育總體檢,落實中長程的國土規劃」政見,並在2009年八八風災後,要求加速推動國土計畫法。然而第二屆總統任期即將開始,馬總統的國土計畫及國土保育承諾,卻仍未實現。21日2012全國NGOs環境會議上,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廖本全表示,內政部研擬的國土計劃法草案雖然比現行體制略好,但能否克服當今面臨的種種金權壓力和開發亂象、落實公民參與的精神、達成國土有效規劃及保育的目標,仍有待努力。

廖本全檢討發現,政府對災難的因應措施,一直停留在只處理結果、不解決根源的狹隘思維,風災一來就要救災、重建、治山治水,讓受害者變成社會的更弱勢,結果是「災難永續、工程永續」,代價卻是環境及社會的不永續與不正義。八八風災本身即是政府 1160 億治水政策失敗的明證,但即使之後,政府仍不斷重蹈覆轍,惡耗台灣的社會和環境。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全國NGO環境會議 總統首度缺席

2011會議:人與環境和諧的參與途徑

2010會議:財團思維下的經濟發展 寫下環境輓歌

環團籲速審國土新三法

我們的島∣絆長路-安全的界線

採訪、撰稿:陳佳利;攝影、剪輯:陳忠峰;日文翻譯:陳亮全、陳海立、林琬珊、何月華、陳炯霖

未來居民必須遷移到高處,政府將買下災區的土地,但新家園的土地要落在哪裡?房舍要以什麼樣的型態搭建?住宅區與商業區分離的交通問題如何解決?

居民會先群聚討論,達成共識之後再與官方溝通。在大船渡市的基石海岸,四個漁村的代表每兩個星期聚會一次,討論重建的細節。與會的,除了居民,還有學術界的專家學者,希望能為災區盡一些心力。

其實在311過後,許多學者專家義務性的認養災區,提供專業知識協助災民,在重建過程形成重要力量。台大城鄉所教授陳亮全表示,專家學者的協助也強調以居民為主體,充分溝通彙整意見後,再由官方來統籌,他們做的是以居民為主體的,由下而上的重建。雖然看起來,很多災區都還是空空蕩蕩,但是重建計畫與都市基盤的整備,其實已經進行了非常多的討論,為長遠的復興大計打下穩固的基礎。 災民的自立、民間力量的支持、官方的籌劃與協助、在重新洗牌的土地上,各種力量持續交會。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墨西哥通過氣候變遷法,明訂減碳目標與時程,相較於我國官方版目前僅以碳交易為政策工具而無明確目標與期程,將是很好的學習對象。為了節能,世界各地都有人在努力,全美第一家利用食品加工廠食品處理廢棄物,以及廢紙板箱發電的「清潔世界合夥人」發電廠啟用。它將每天發電1300千瓦(相當於47家民宅的用電量)。發電後的剩餘物,可製作成農業肥料和有肥效的土壤。不過除了廢物利用,積極的減少垃圾也是很重要的,花蓮垃圾掩埋場30年來累積數千噸垃圾,雖然已轉型為環保公園,但2009年芭瑪颱風過境產生缺口後,邊坡逐漸被海浪掏空,垃圾恐沖刷入海,污染生態也坡及漁民生計。

埔里鎮草湳溼地成了賞螢勝地後,也有了嚴重的人為干擾,還有遊覽車載至現場賞螢,燈光、聲響嚴重破壞生態,當地社區卻只能以口頭勸導,卻無法源約束遊客的不當行為。美麗的風景需要大家的珍惜,而非一次性的消費,在台東的比西里岸,當地青年與全台衝浪手齊聚,為抗議財團粗糙開發手法將危害珍貴海洋自然及遊憩資源,希望還基翬原始美貌。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台電的死亡筆記現形

作者:方儉(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

日本漫畫《死亡筆記》中,只要在死神的死亡筆記上寫下某人的名字、死因、時間,到時候就準時發作死亡。現在從台電核二廠提出的錨定螺栓斷裂位置圖上,加上專家畫的3條線,就可以看到「死亡筆記」已經寫下了核二廠,也代表北台灣籠照在核災的陰影下,半徑數十公里內所有人的名字也被填上去,就等台電決定何時啟動,簽下死亡的時間。

20日上午和立法員田秋堇在立法院,和台電續談核二廠一號機的錨定螺栓斷裂事故。專業人士王偉民工程師也參與討論,王偉民拿出台電提供的反應爐螺栓斷裂相關位置圖,簡單用尺畫了一下,就點出了令人震驚的圖象:一幅螺栓完美的對稱斷裂位置圖。也就是我所說的「死亡筆記」。

精采內文

 

2012 NGO環境會議:國土計畫尚未成功 政府仍須努力

本報2012年4月23日台北訊,特約記者賴慧玲報導

2008 年馬英九參選時曾提出「進行台灣國土復育總體檢,落實中長程的國土規劃」政見,並在 2009 年八八風災後,要求加速推動國土計畫法。然而第二屆總統任期即將開始,馬總統的國土計畫及國土保育承諾,卻仍未實現。4月21日2012全國 NGOs 環境會議「邁向永續國土」分場討論上,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廖本全表示,內政部研擬的國土計劃法草案雖然比現行體制略好,但能否克服當今面臨的種種金權壓力和開發亂象、落實公民參與的精神、達成國土有效規劃及保育的目標,仍有待努力。

國土管理不力是環境問題的根源

廖本全檢討台灣數十年來國土超限利用,是造成當今各種環境問題的根源。他認為,台灣地體本質先天就很年輕、脆弱,後天又揮霍身體、不好好照顧自己,碰上氣候變遷大環境的威脅,落得一身病痛傷殘。他認為,災難已經常態化,若要談國土永續利用,必然得回歸國土地質的天然限制來思考,因為災難只是種種不當作為造成的結果。

然而他發現,政府對災難的因應措施,一直停留在只處理結果、不解決根源的狹隘思維,風災一來就要救災、重建、治山治水,讓受害者變成社會的更弱勢,結果是「災難永續、工程永續」,代價卻是環境及社會的不永續與不正義。八八風災本身即是政府 1160 億治水政策失敗的明證,但即使之後,政府仍不斷重蹈覆轍,惡耗台灣的社會和環境。

而國土管理失控,將造成種種環境不正義,終究回到社會,變成社會的不正義。不會說話、說話小聲的弱勢者如白海豚、農漁民,特別容易遭殃;而玩得起金權遊戲的人,則把賺錢的成本外部化給全民和弱勢。他指出,近年來種種土地徵收爭議就是這種脈絡下產生的社會問題。

因此,完善的國土管理,是解決環境和社會問題的關鍵。廖本全認為解決之道是政府應為台灣社會求「災而無難」、人民求「遠離災難」,了解國土特性後,再來談國土計畫法,並將過去向大自然強行搶來的、濫用的,還給大自然,落實國土保育。

野蠻遊戲當道,國土計畫又奈何?

台灣已有一套運作中的國土計畫體系,但廖本全直言,國土規劃與保育的真正的問題,在於有一股金權勢力大玩「有權力、敢的拿去吃」的「野蠻遊戲」,不只可以輕易凌駕現行法制規範、將國土資源蠶食鯨吞,更讓新的國土計畫法至今無法通過。

廖本全舉出許多實例,說明這些不遵守國土計畫體系的遊戲者,可以走到體制前直接喊「芝麻開門」,甚至大門感應到就自動為其敞開。例如台北市北投溫泉地區,因市政府無力取締不合法及違規業者,便欲將溫泉保留區變更為溫泉特定計畫區,就地合法,讓原本河谷行水區的管制形同虛設,恐成下一個廬山。同樣地,台中烏日西南工業區有 200 多家違法工廠成立自救會,要求台中市政府就地合法,市政府居然買單,幸好在農民反對下未通過。

然而更可怕的莫過於鯨吞者,如中科三期后里基地,不用閒置工業區,強要鯨吞大片農業特定區(中部區域計畫的優質生活區),等於是顛覆國土計畫的工業區與農業區編目,結果最後區域計畫的優質生活區居然被拿掉。廖本全痛批:「這不僅是逆向行駛,前面還有警車開路!」

在他眼裡,中科四期二林園區更是荒謬,把高耗水、高耗能、高污染的科學園區放在可釋出農地為零的優質農業核心區,同時還是長期缺水、地層下陷嚴重區。此舉無疑是在挑戰國土計畫,可是政府還是執意要放。他在營建署區委會上痛陳:「如果讓此案通過,委員就是在背叛自己的專業,也告訴台灣社會,台灣不需要專業的規畫者,因為握有權力者就是最好的規劃者。」然而最後,區委會還是通過了,同意的 11 票中有9票是政府部門,包括營建署 2 票和農委會 1 票。

政府的失能與不做為,曾在營建署工作、長期觀察政府運作的廖本全認為,不能全怪公務員,因為確實有認真向善的公務員,只可惜力量不夠,應努力讓他們變成主流,來抵抗高層因金權勢力做出的不當政治決定。

新法能解決舊問題?

與談的內政部營建署綜合處計畫組副組長林秉勳,則嘗試以體制內的角度,提出國土計畫和保育的官方作法。

現行國土計畫體系中,從上而下,分別有「國土綜合開發計畫」、「區域計畫」、「直轄市、縣(市)綜合發展計畫」、各縣市的都市計畫及非都市土地利用等。然而,最上位的綜開計畫沒有法源依據,無法確實規範下位計畫;區域計畫雖然有法可循,卻無專責機構推動;而縣市的綜合發展計畫不但無法令地位,且容易隨首長而異動。

他強調,目前研議的國土計畫法,雖然不是能解決所有問題的萬靈丹,但將賦予上位國土計畫及縣市國土計畫統一的法源依據,強化其指導的實質功能。新法也加強開發許可申請的審議,審議重點包含其與計畫的符合程度、是否符合當地環境屬性等,不讓開發許可凌駕國土功能分區之上。若要變更功能分區,須經中央政府審查。

另外,為讓地方政府負起地方空間計畫的責任,國土計畫法也賦予地方政府更多實權,輔以中央訂定的規範讓其遵循。

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賀陳旦認為,明確的法定規範能讓模糊的政治空間減少,樂見其成。但他提醒,可能限於營建署本身的專長,似乎有太高比例著墨在開發許可。並且簡化審議層級之後,縣市的國土計畫只有內政部一審,再往上就報行政院處理。然而報院處理是行政官員的政治密室交易,沒有民眾參與和監督的機制,實質上並非真的二級二審。

另外,增加縣市政府權力、弱化中央主管機關(內政部),也是引起爭議之處。苗栗後龍科技園區即是地方政府不顧工業用地大量閒置,執意要在農委會劃設之特定農業區開發工業區的案例。灣寶農民歷經十多次辛苦的北上抗爭、蒐集資料證據戳破苗栗縣府無閒置工業區的宣稱,才終在 2011年4月由營建署區委會駁回此案。廖本全質疑,未來農業發展地區的劃設、開發取可和廢止,都交給地方政府,卻無任何公民參與、監督體制,防止地方政府濫權。類似的圈地事件是否將不斷重演?

廖本全另指出許多問題,例如新體系與舊體系如何銜接?不可發展地區仍開後門,且無法防止開門機制被濫用;中央主管機關弱化,尤其是農委會,而中央主管機關(內政部)之層級無法掌握實質權力;公民參與不足,辦「座談會」「廣詢意見」並無法保證人民可實質參與。

種種疑慮,都需要公部門與民間更多的意見交流和討論。林秉勳說,目前本法仍在內政部手上,預計今年 10月31送進立法院,在此之前將多方舉辦公聽會,也請NGO及各界人士多多給予意見。

夭折的國土復育

國土管理的另一面向是針對敏感、劣化地區做國土復育,但其命運卻更加多舛。

廖本全提醒,2005年經建會曾研擬國土復育條例(草案),提出禁止新闢及拓寬道路、公有土地禁止放租放領等,以保育為宗旨的「減法」利用策略,然而自5月經行政院核定至隔年12月止,遭到立法院程序委員會擱置43次,被山農、相關利益立委攻得體無完膚。而同年1 月通過的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執行成效相當緩慢。最後此計畫在2008年4月,遭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要求「國土復育條例」未完成立法前,立即停止執行。

換言之,2008 年政黨輪替之後,國土復育又重新歸零。八八風災後,許多學者一致認為國土復育刻不容緩,且應優先於國土計畫。然而目前內政部研擬的國土計畫法卻將國土復育綁在一起,內容也不夠明確,引發廖本全質疑將與國土計畫混為一談,弱化和模糊復育的焦點。

而在國土復育陷入空窗期的同時,威脅山林的金權勢力卻從未停歇。總統大選前行政院長吳敦義曾狠批林務局公地放租管理不力、任其荒蕪,讓環團為林務局抱屈;今年 3 月農委會公告「國有林地變更為非公用財產處理要點」,要把出租造林地的管理權,從林務局改為國有財產局,如此國有林地將可出售,更引發各界撻伐是讓違規佔用就地合法。

未來仍阻力重重

除了法的擬定,賀陳旦也提醒,政府各部門之間的組織整合仍是一大挑戰。不同部門如經建會,對國土空間的配置有不同的期待和規劃,營建署的國土計畫法要如何與之整合運作?

體制改革涉及許多部會單位,也牽扯各方利益糾葛。林秉勳承認,目前推動國土計畫法,最大的阻力還是來自立法院的各方角力。雖然第七屆第七會期曾進二讀,但被原住民及文化委員會委員擋下23條(通過36條),主要是涉及原住民族、計畫審議機制與民眾參與等議題,而這也是未來推動的難題之一。

廖本全也認為,雖然新任內政部長李鴻源信誓旦旦要推動國土計畫,然而2009年開始推動時,藍營即是國會多數,卻仍無法通過。若要通過,必須先克服玩野蠻遊戲的各黨立委和勢力。不然,就只能再等一次大規模的災難,讓台灣大徹大悟。

Top

 

我們的島∣絆長路-安全的界線

採訪、撰稿:陳佳利;攝影、剪輯:陳忠峰;日文翻譯:陳亮全、陳海立、林琬珊、何月華、陳炯霖

災後一年多了,日本東北還有十四萬災民,等著一處真正屬於自己的安心家園。未來的房子,蓋在哪裡才安全?當巨災讓城市面目全非,該如何透過都市重建,畫出安全的界線。

『高台移轉』,把居住地點移到地勢高的地方,是日本災後土地利用的最大挑戰,其實在岩手縣山田町,百年前就有遷移高台的決定。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院創造理工學部建築學科助理教授佐藤宏亮說,山田町的人因為昭和八年的海嘯,決定遷往高地,可是因為住離海近的地方比較方便,後來又有人往下遷徙,這次的大海嘯,他們就受災了。

依山傍海的山田町,是日本養殖高級貝類的重要產區,居民離不開大海,在未來重建的藍圖中,將調整現有的地勢,墊高部分地基,重新配置住宅區、商業區與沿海產業,並且在岸邊設置逃生塔,提供緊急避難,再一次向災難學習,山田町重新打造面對海嘯的防災基礎。

幾乎毀於海嘯的陸前高田市,也記取教訓,努力打造防災之城。

「那裡可以看到一個招牌,從那開始就都是瓦礫…」市議員菅野廣紀指著前方,平靜的說。城市原本的斑斕色彩一夕消失,廣大的平原只剩下幾棟水泥建築,一處一處,瓦礫仍然堆積如山,工作人員忙著分類,當中有些能再度利用,卻必須先把浸泡海水後的鹽分清除,進度緩慢,估計要3年的時間才能全部清完。沿岸原本有7萬棵松樹,只有一棵挺過海嘯衝擊,卻因為地盤下陷,根部泡在海水中,岌岌可危。市議員菅野廣紀說,未來沿岸區域會做成國定紀念公園,進來一點可能會設置大量的太陽能發電板,發展新產業。

現在的陸前高田,關係民生的臨時商店、郵局、銀行等機構,以及市政府的辦公處,以組合屋的臨時形式建立起來了,城市的復興計畫也正式出爐。捲土重來,陸前高田市沿岸劃為公園綠地,再過來是新產業地,新市街與公共設施整個往內陸推,住宅地移往高處,道路墊高,並且增加縱向的逃生道路,鐵路的高度比道路更高,建立多層次的屏障。陸前高田市總務部防災對策室室長大和田正說,「首先要做12.5公尺高的防波堤,然後沿著山架高外環道路,讓外環道路也能成為救災避難道路。」

12.5公尺高的防坡堤將護衛高田地區的沿岸,陸前高田市的其他地區也將以堤防保護,但高度還沒決定。在311的考驗中,沿海城市的堤防成效有限,反倒是宮城縣的松島地區,因為沿岸有許多小島抵銷了海嘯的能量,成為日本東部海岸中,災情最輕微的地方。針對沒有天然屏障的地區,日本政府提出分級的概念,在人民需求與災難風險中,求取平衡。台大城鄉所教授陳亮全表示,現在日本的海嘯防治分成兩個層級,規模比較小的海嘯,希望能靠防波堤或是土地墊高的硬體方式來應對,但是千年大海嘯,就希望能以快速疏散避難,來減少人命傷亡。

儘管陸前高田市復興計畫已經定案,但更細部的實質環境規劃,以及整體計劃落實,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市議員菅野廣紀說,目前正在進行高台移轉的土地調查, 要能夠蓋房子,最快也要兩三年以後,大家能夠離開組合屋生活,至少也要五年後。災民井上惠子說,「焦慮也沒有用,只能一步一步往前進。」但往前走,前進的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方向?

陸前高田市有一個半農半漁的小村落,居民對重建的期待正在與官方拔河。長洞聚落被海嘯沖走了28戶房舍,目前就近設置了26戶組合屋,將要重建家園的土地找好了,但是原來的社群關係卻不一定能延續。部分居民無力負擔重建的龐大經費,面臨遷居到離開原本社區的公營重建住宅的命運。

長洞元氣村事務局長村上誠二說,「市當局注重效率,只想蓋大型住宅區以合乎經濟效益,但我們希望公營住宅能夠蓋在我們社區,讓社區能夠延續原來的形態,只是市府覺得這麼小的地方不容易蓋公營住宅,一直不願意核准。」

目前長洞聚落持續努力與官方溝通,希望市府能給予協助,讓鄰里間的情感不會被重建的現實切斷。在仙台市的荒濱,也有人想維繫情感,不同的是,牽掛的對象,是腳下的土地,曾經是房屋的空地上,充滿著思念。海嘯摧毀荒濱,帶走了170條生命,卻也讓倖存的人被迫遷村,其中有一成的居民,不願意離開。

離開或留下,是艱難的決定,仙台市政府卻強制災民遷離,決策過程沒有與災民充分溝通。荒濱居民齊籐優說,「希望能尊重想留下來的人的意見,市府必須建構彈性政策,才是真正的溫柔。」

不想離開的居民在家鄉樹立象徵希望的黃色手巾,上面印著各方聲援的圖文,在刺骨的寒風中飄揚著,這場理性與感性的拔河,還在等待一個兩全其美的方式。

當土地面臨高災害風險,執政者與居民,只有充分溝通,才能周全。以大船渡市為例,臨時商店街中,有災科學技術研究所設置的工作站,免費提供圖資,讓災民瞭解土地的風險,作為重建時的依據。

大船渡市的復興計畫在去年10月公布,未來商業區將集中在大船渡車站附近,漁業與加工業靠海,中間是商業區,內陸才是住宅區。並且透過縱向的商業軸線,將三大區塊串連。

未來居民必須遷移到高處,政府將買下災區的土地,但新家園的土地要落在哪裡?房舍要以什麼樣的型態搭建?住宅區與商業區分離的交通問題如何解決?

居民會先群聚討論,達成共識之後再與官方溝通。在大船渡市的基石海岸,四個漁村的代表每兩個星期聚會一次,討論重建的細節。與會的,除了居民,還有學術界的專家學者,希望能為災區盡一些心力。

其實在311過後,許多學者專家義務性的認養災區,提供專業知識協助災民,在重建過程形成重要力量。台大城鄉所教授陳亮全表示,專家學者的協助也強調以居民為主體,充分溝通彙整意見後,再由官方來統籌,他們做的是以居民為主體的,由下而上的重建。雖然看起來,很多災區都還是空空蕩蕩,但是重建計畫與都市基盤的整備,其實已經進行了非常多的討論,為長遠的復興大計打下穩固的基礎。

災民的自立、民間力量的支持、官方的籌劃與協助、在重新洗牌的土地上,各種力量持續交會。

東日本大震災,造成15個縣、441個城市受災,其中6個縣、 62城市受到重大海嘯災害,光是今年的年度重建預算就高達2兆433億日圓,總經費可能高達50兆日圓,防災大國再次付出代價,卻給了全球一個寶貴的學習機會。重建這條艱難的路,也是互相學習的路,眼前,這條長路,無盡蔓延,盡頭,還看不見。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墨西哥通過氣候變遷法 明訂減碳目標與時程

本報2012年4月23 日台北訊,莫聞報導

台灣民間推動《溫室氣體減量法》與政府版本最大的差異,在於民間強烈要求在法案中訂定明確的溫室氣體減碳目標與期程,並反對官方版僅僅以碳交易為政策工具。環保署常以全世界除英國無其他先例來回應民間,然而,隨著墨西哥國會在日前通過氣候變遷法案,這種說詞恐怕將越來越薄弱。

俯瞰墨西哥市(eeliuth攝)墨西哥一項具有強制減量目標與時程的《氣候變遷法》(Climate Change Act),4月中旬先是在眾議院獲得280對10票,1票棄權的絕對多數通過,20日更持續成功取得參議院支持,待總統簽屬後即可生效。

這項舉措讓墨西哥城為繼英國之後,第二個通過氣候變遷法案的國家,也是發展中國家的第一個。法案內容與英國大致類似,對後續執政當局賦予履行減碳目標的強制責任。法案明定墨國須在2020年之前達到二氧化碳減排30%,在2050年減排50%;而在2024年之前,再生能源發電的占比必須達到24%。

法案也賦予政府職權,採行再生能源獎勵措施、逐步淘汰石化補助、引進碳交易機制等政策工具來達到減碳目標。

墨西哥這項法案也是繼英國、澳洲與紐西蘭之後,第四個重要的氣候變遷法律,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對此表示贊同,認為此項法律將使墨西哥成為新興經濟體的典範。WWF英國分會主任Keith Allott表示,墨西哥有40%人口為貧民,這顯示墨國政府與國會已經認清趨勢,若不著手抑制碳排放並發展再生能源,未能恐怕難以同時解決貧窮問題並取得經濟成長果實。

Top

 

全美首家廚餘發電廠啟用

摘錄自2012年4月20日世界新聞網加州報導

「清潔世界合夥人」(Clean World Partners)發電廠19日於加州首府沙加緬度啟用。該廠是全美第一家利用食品加工廠食品處理廢棄物,以及廢紙板箱發電的工廠,每天發電1300千瓦,相當於47家民宅的用電量。 該廠主要使用戴斯維大學教授張瑞紅的「快速厭氧發酵技術」。發電原料是沙加緬度大廠Campbell Soup 食品處理之後的廢棄物與地區餐館的廚餘,每天用7.5噸。該廠就設在紙箱製造廠American River Packaging廠址內,每天還用半噸製造紙箱過程中剪下的邊角料。

「清潔世界合夥人」公司執行長Michele Wong說,此發電廠耗費約300萬元,耗時90天完成。發電後的剩餘物,可製作成農業肥料和有肥效的土壤。她表示,此發電廠的主要功能並非賺錢,而是成為一個成功範例,向全美以及世界推廣。 Michele Wong說,美國掩埋一噸廚餘需40美元,歐洲一些國家達120至140美元,而此類發電收入為三方面:為食品加工廠處理食物廢棄物,每噸40元、出售電力、出售農業肥料。 該發電廠每年減少掩埋2900噸食物廢棄物和廚餘、創造22個就業機會。發電供紙板箱製造廠使用,相當該廠每天用電量的37%。

Top

 

邊坡掏空 花蓮千噸垃圾捲入海?

摘錄自2012年4月21日自由時報花蓮報導

花蓮市垃圾衛生掩埋場30年來累積數千噸垃圾,1996年垃圾飽和後逐步綠美化轉型為環保公園,花蓮市公所也於2005年、2009年,分別斥資2000多萬元在沿岸修築擋土牆與蛇籠,因復育有成,逐漸成為花蓮海岸新興景點。

但2009年芭瑪颱風過境,破壞部分土牆產生缺口,日後邊坡逐漸被海浪掏空,環保公園基底的垃圾也漸被沖出,曝露在海岸邊;而一漲潮時,沿岸大浪甚至可打到7公尺高,垃圾恐被沖刷入海,污染生態也坡及漁民生計。

民進黨籍不分區立委蕭美琴、花蓮市長田智宣憂心垃圾恐被沖刷入海,20日會同環保署、水利署相關人員前往現場勘查,決議先清運部分垃圾減緩坡度,並於近海120公尺處設置潛堤,降低海浪沖刷力道,但初估短短700公尺長海岸線,就需數億元經費,工期至少二、三年。

蕭美琴說,氣候變化異常,未來海象可能更趨惡劣,會組成跨部會專案小組,盡力向中央爭取經費,並尋求最佳施工方式,避免對花蓮的好山好水造成影響。

Top

 

遊客行為不當 賞螢地遭破壞

摘錄自2012年4月22日中國時報南投報導

埔里鎮草湳溼地是賞螢勝地,因人為干擾嚴重,還有遊覽車載至現場賞螢,燈光、聲響嚴重破壞生態;社區發展協會表示,僅能以口頭勸導,卻無法源約束遊客的不當行為。

鎮民陳里維說,日前去草湳溼地賞螢,有數輛遊覽車載著遊客來賞螢,可能是導遊的女子竟以大聲公,要遊客「大家眼睛先閉起來,適應光線,待會就能見到螢火蟲了」。接著有遊客將相機、手機、手電筒對著濕地閃光,螢火蟲最怕光害跟聲響,一閃光,螢火蟲便不亮了,卻沒見到有管理人員制止。

桃米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鍾雲暖說,社區維護秩序人手不足,加上無法源依據,志工僅能口頭規勸;本週假日將會同桃米派出所警員到現場維持秩序。

Top

 

還我乾淨基翬!比西里岸鼓聲響起 全台衝浪手「出游」護海

本報2012年4月22日台東訊,詹嘉紋報導

來自全台各地及國外的衝浪者,在地球日這天,其聚基翬漁港,宣示守護海洋。細雨綿綿的早晨,為響應世界地球日,台東基翬漁港邊聚集了來自全台、熱愛衝浪運動的好手,他們齊聲宣誓:「捍衛傳統領域,還我乾淨基翬!」,在比西里岸青年的PAW-PAW鼓隊擊出的戰歌聲中划向海洋,向海神獻上鮮花,表達捍衛海洋及海岸線的決心。

為抗議財團粗糙開發手法將危害珍貴海洋自然及遊憩資源,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東衝浪店、反反反美麗灣、比西里岸青年團等團體,首度於台東縣成功鎮基翬漁港共同舉辦了「Pure Kihau, Keep it Natural! 地球日淨灘暨音樂會」,希望發揚地球日公民參與精神,喚醒全民守護海洋環境的行動。而淨灘活動由在場民眾自動自發參與,一小時共清出165.5公斤的垃圾。

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及台東衝浪店等團體發起的守護基翬地球日活動,結合了淨灘、衝浪及音樂會,要喚起人們對海洋的愛惜之心。圖為民眾戴上麻布手套準備淨灘。自動自發參與的淨灘行動。工作人員將淨灘後的垃圾予以分類,本次淨灘,一小時共清出165.5公斤的垃圾。

東部BOT開發案需審慎以待

基翬(Kihau)的阿美族語意為天然海灣,為阿美族傳統漁場。擁有豐富生態,日前中研院學者更於此處發現台灣新種珊瑚。針對東部海岸地區陸續面臨許多大型BOT案,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主任孫秀如指出,「基翬(Kihau)」地名的阿美族語意為「天然港灣」,漁獲頗豐,為阿美族人的傳統漁場之一,且日前中研院學者於此處發現台灣特有新種「福爾摩沙偽絲珊瑚」。

然而,雖位於內政部頒定「三仙台海岸及其附近海岸自然保護區及一般保護區」範圍,仍受到「寶盛水族生態遊樂區」的開發威脅,面積高達12.7583公頃。孫秀如說:「工程才剛開始,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廠商輕率的態度,將廢棄土方棄置海邊任由雨水沖刷,已對海下珊瑚礁生態環境造成衝擊。」她呼籲「寶盛水族生態園區」及其他週邊開發案必須立刻停工,重新評估其對海下珊瑚生態系影響,等保育策略完備後,再進行開發。

莿桐部落林淑玲呼籲守護基翬,莫成為美麗灣第二。

長期與美麗灣渡假村對抗,杉原刺桐部落的林淑玲也來到現場,她沈痛指出不當政策及規劃造成全台海岸線死亡。美麗灣渡假村遭到判決停工仍持續營運,林淑玲痛心表示,希望大家能以美麗灣為借鏡,守護乾淨基翬,不要成為第二個美麗灣!

利用、享受海洋,也要守護、捍衛海洋

蓋高級的渡假村、遊樂園真能吸引觀光客嗎?對此,台灣國際級專業衝浪好手貝貝表示,基翬港週邊為台灣首個登上國際衝浪雜誌的地點,許多國外衝浪客慕名而來。她說:「台灣早已和國際接軌,只是政府不知道。」一旦草率開發,恐破壞原本優質的自然吸引力。因此,身為衝浪愛好者,必須站出來捍衛、維護美好的海洋。

來自國內外喜愛衝浪的民眾,為響應地球日及守護海洋,齊聚基翬漁港這個國際級衝浪點。衝浪者們皆攜帶鮮花,將獻給海神。

由阿美族人組成的海星潛水團隊,也響應此次活動,代表在地社區,以浮潛方式,下海撿拾海中垃圾。三仙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陳明德認為,海是族人賴以維生的場域,守護海洋資源是必要的。

比西里岸在地社區的海星潛水,也響應此次活動,進行淨海。淨海結果發現海中有許多幽靈漁網。

海不是我們的! 為世代正義努力

比西里岸青年團副團長馬紹表示,青年會持續捍衛傳統領域大海是無私的,她與人類分享她的一切,但若我們將資源在這一代耗竭,必須承擔苦果的是後代的子子孫孫。比西里岸青年團副團長馬紹穿著傳統服飾,代表部落下一代發聲,他指出,傳統領域是阿美族世世代代賴以維生的地方,不希望隨便的開發工程將這些地方破壞,而青年們也會持續站出來,捍衛、守護海洋、土地。

來自墾丁,目前就讀國小四年級的潘美心是這次活動年紀最小的參與者,她的父親來自英國,長居墾丁20餘年,看到許多珍貴的海洋環境遭到破壞,感到非常可惜,因此帶著兩個孩子一同來聲援此次活動,不但是一次環境教育的絕佳機會,也為孩子捍衛未來的生存環境。

來自墾丁,年僅10歲的潘美心,是此次活動年紀最小的參與者。

而成功鎮居民宋明燕更明白指出,不管是台東的小丑魚主題館,或是遊艇碼頭,皆所費不貲,造價約9億元,但卻未如當初承諾,為在地帶來商機,年輕人仍離開家鄉去外地討生活。她說:「開發不等於發展,不向財團伸手要錢,政府要著眼的是讓原鄉青年有自立自強的場域及能力。」希望將來的發展規劃,是能讓更多年輕人願意回家鄉打拼。

PURE Kihau 還我乾淨的基翬

主辦單位及各界參與本次台東基翬地球日行動的人員表示,守護海洋的行動要即時且持續,目前正在進行的「PURE Kihau 還我乾淨的基翬」連署行動,希望募集到國內外上萬人支持,讓政府看見人民保留自然的決心,連署網址為http://e-info.neticrm.tw/civicrm/event/register?id=31&reset=1

Top

 

論壇∣台電的死亡筆記現形

作者:方儉(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

日本漫畫《死亡筆記》中,只要在死神的死亡筆記上寫下某人的名字、死因、時間,到時候就準時發作死亡。現在從台電核二廠提出的錨定螺栓斷裂位置圖上,加上專家畫的3條線,就可以看到「死亡筆記」已經寫下了核二廠,也代表北台灣籠照在核災的陰影下,半徑數十公里內所有人的名字也被填上去,就等台電決定何時啟動,簽下死亡的時間。

20日上午和立法員田秋堇在立法院,和台電續談核二廠一號機的錨定螺栓斷裂事故。專業人士王偉民工程師也參與討論,王偉民拿出台電提供的反應爐螺栓斷裂相關位置圖,簡單用尺畫了一下,就點出了令人震驚的圖象:一幅螺栓完美的對稱斷裂位置圖。也就是我所說的「死亡筆記」。

反應爐基座有2圈60根的螺栓,固定上千噸的反應爐體,有如「蓮花座」般穩固,必須承受經年累月的反應爐運轉的震動,可耐數十年,甚至上百年。基本上,這些螺栓是根本不可能壞的,即使福島第一核電廠的一、二號機比台灣的核二廠1、2號機老10年,遭遇地震、海嘯、核災,也未見斷裂現象。現在發生斷裂事故,代表3個重要問題:一、核電廠已逾30年的設計壽命,許多地方已經疲勞、老化,再也經不起「最後一支稻草」的壓力;二、核電廠的設計、施工、材料、操作不當,造成過大的應力,使不應斷裂的錨定螺栓斷裂;三、運轉後只要有風吹草動,或是地震,反應爐就會垮下來,核災來也。

簡言之,錨定螺栓斷裂是核電廠的病癥,而不是病因,但如果無法徹底解決,則可能成為爐心熔毀事故的原因。而且這是台灣特有的情況,也是全世界第一次發生這種情況,目前的核工界完全無過去的歷史資料,也沒有可靠的修復計畫。但是台電4月14日新聞稿已經公開宣布:修復完長,可以安全運轉。

王偉民工程師拿出核二廠的錨定螺栓斷裂事故的螺栓位置圖,用尺一畫,將斷裂的A2至C2拉一直線,再以90度夾角畫出2條線,斷裂的螺栓都包含在這兩個扇形的區域內。

王偉民指出,發現斷裂的第一根螺栓的180度對角位置雖然沒有斷裂螺栓,但是左右間隔3根,就有1根顯示斷裂的跡象,再隔2根,也是有斷裂的跡象,這幅圖象呈現近完美的對稱

王偉民說,台電一直不承認核電廠金屬老化與疲勞的問題,但這樣的斷裂分布,幾乎完全可以排除某些螺栓材料不佳等個別因素,顯示在0度到180度方向有非常大的力量,才造成斷裂。而這個原因,台電並無法解釋,但台電表示他們可以保證運轉安全,任誰也難以相信。

很明顯的核電廠系統問題,這是全面的崩壞前兆,但台電的破壞力學博士(姑隱其名)表示,像一架飛機發生故障,通知召回,但是其他飛機還在飛,並沒有全部停飛,所以核二廠其他螺栓還可以用,就可以運轉。

這樣的論調,實在非常不專業,也令人對台電的核安文化更為擔心。因為從簡單的統計來看,一架飛機和其他飛機不是同一個系統內的,而核電廠的螺栓在同一個系統內,材質、環境、受力等因素完全一致,就不能如此比喻,只能騙外行人。若要比喻,應該是看飛機的引擎渦輪葉片斷裂,哪怕是發現1片「輕微」斷裂,這架飛機也要停飛。而且葉片斷裂是可預期發生的,就有維修計畫,但核電廠反應爐錨定螺栓從來就沒有預期斷裂的設想,也沒有維修計畫。

依照台電的大修計畫,所有的大修工作都已完成,反應爐的燃料已經充填完畢,反應爐頂蓋也回復,所有都就緒了,就等送原子能委員會的啟動申請公文下達,就可以啟動。僅管台電說大修沒有時間表,這是騙外行的話。從台電提出的報告中顯示,所有的工作已經在4月19日完成,只要一聲令下,就可啟動……

台電表示,不用等肇因分析完成,就能啟動,因為可以運轉後「慢慢再找原因」。

我完全無法接受這樣的說法,因為如果肇因不明,金屬疲勞、老化的原因依然存在,啟動後造成斷裂的原因隨時成為「最後一根稻草」,台灣的安危懸於一線之間,我們要冒這種險嗎?

19日以前,錨定螺栓的「認證材料測試報告(Certified Material Testing Report)」還找不到,新頭殼記者楊宗興報導後,又奇蹟似的出現了,這樣的文件檔案管理,就令人無法信任台電還是一個上軌道的正常公司,虧他們每家核電廠都是ISO 9001認證的,基本文件控制都做不好,應該撤銷證書。

田秋堇委員辦公室發了3次公文,索取核二螺栓斷裂的相關的文件,台電不是實問虚答,就是拿不出文件,立法院多位委員已經準備要對核二廠施行「調閱權」,要求核二廠、原能會提出所有的公文、簽呈,徹底了解這段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哪些人需要負責,就算台電現在的疏失、惡意行為引發核災,現在就要先釐清所有責任歸屬,否則一旦核災降臨,連當時錯誤決策、判斷的文件都找不到。這也是核安文化重要的精神。

我的結論是:台電是「全世界最反核的電力公司」,他們試圖把台灣的核電廠推往一個極端危險的邊緣,隨時只要風吹草動,就會造成核災。我對台電這種「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反核情結」非常敬佩,因為全世界沒有一個正常的電力公司敢這麼做,他們急於證明核電可以玩得多危險,核災可以搞得更大,因為台電是國家的電力公司,用的是人民的錢,台電高官退休後可以坐領數十萬月薪,甚至在民營電廠擔任董事、董事長、總經理,年薪上千萬,他們完全沒有羞恥,完全不負責任,而這個社會、國家竟拿這群敗類沒辦法,令人擲筆三歎!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