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永年(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教授兼科技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近來因為「爐渣」引發「政治風暴」,成為社會媒體關注的焦點。而當很多人將焦點放在政治人物、關鍵錄音帶與相關事證,探究是否有人從中獲取「暴利」;卻很少人會去注意,何以爐渣這種不起眼的「事業廢棄物」,竟會引發治風暴?
爐渣屬於事業廢棄物,而且目前台灣工廠生產的爐渣,含有戴奧辛或其它重金屬,有環境汙染之虞。但在制度規範不足與龐大經濟誘因趨使下,使得業者認為有機可乘;拿了「處理費」後,有時又拿一筆「掩埋費」,加上挖取乾淨土壤去賣,等於達到「一魚三吃」的效果。簡言之,爐渣其實是有汙染之虞的廢棄物,應作特殊處理流程,不宜被直接掩埋或再利用;或若要直接利用,應有明確規範或管制,否則可能汙染或破壞生態。
然而,目前因為爐渣處理過程不夠透明,創造許多有利可圖的空間,使得「政治人物」和「商人」有合作的空間「處理這些爐渣」,引發了這次的政治風暴。關於爐渣實際管制案例,台南市在環保團體與環保局共同努力下,已有幾起的爐渣「不當使用與環境汙染」的裁罰案例。但爐渣在全台「廣泛」利用的情形下,這些裁罰案例,僅係「鳳毛麟角」,仍未形成社會大眾關切的焦點。
精采內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