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7.11







近期活動

從里約到亞馬遜: 聯合國永續發展大會Rio+20會後座談
搶救大台北最後的齋教文化園區
【森之地】社區家庭樹工作假期
2012 高雄都會區生物多樣性調查計畫 7/14 (六) 「都市型」鳥松區勞工教育生活中心 - 澄清會館
整個沙灘都是諾努客 一起向核電說NO!
「里躍龍門」暑期生態農村探索之旅
101年社區環境教育人員研習班「環境解說媒材之適材、適性與適用」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森之地】社區家庭樹-工作假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化衝突為保育 苗栗養雞場加入石虎通報系統

圖片來源:林務局「農政與農情」月刊

民間積極打造苗栗縣成為石虎之都,也獲得縣府認可,5月才賦予一隻救傷的石虎為保育大使,縣府卻又與私人企業在石虎發現頻率最高的後龍十班坑山坡地,以BOO方式將24公頃農務用地變更開發成殯葬園區。當地保育團體以及石虎研究人員指出,以目前石虎險惡處境,實在不容許棲地損失;建議將此地保留下來,並為石虎修築生態廊道,讓基因得以交流,增加族群數。

不論官方保育力道是否足夠,苗栗已有一群民間人士主動作為,最近,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鎖定建立養雞場通報系統,為養雞場架設紅外線攝影,並提供協助調查的獎勵金,期待化解石虎與養雞場的衝突為保育力量。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苗栗十班坑開殯葬園區 石虎族群恐消失
東亞最大殯葬園區落腳苗栗 居民不領情
獸鋏餘生 瀕危石虎經民眾搶救後保命
石虎之路

離島圓夢曲|芋頭田的智慧

作者:湯谷明

「吃飯囉!」很簡單的一句話,但是卻顯示出各民族不同的飲食文化。對中國南方而言,飯就是稻穀白米;對北方而言,飯就是大麥麵條;對達悟族而言,飯就是芋頭地瓜。

芋頭不僅是食物,更是財富的象徵,照顧芋頭田、採收芋頭、讓家人有飯可吃、在祭典有芋頭可以分送,全是女人的責任。所以婦女一生中有大半的心力及勞力都放在芋頭田裡。對女人來說,她們的芋頭就和飛魚之於男人一樣重要。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林子晴

布袋在坔達人總動員,為「溼地糧倉工作坊」暖身,有國內外志工前來南布袋濕地糧倉播下草根的種籽。聯合國糧農組織呼籲,全球漁業和水產養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過度開發不僅會造成不良的生態,也會導致魚品產量減少,更會影響到社會經濟。為環境永續,台鐵便當就先發餐盒界首例,在便當上貼上碳足跡標籤,讓大家了解,食用一個便當間接或直接產生多少二氧化碳,大家吃完便當記得要回收,一起來共創「低碳飲食」的文化!

在阿里山的石棹開發案,當地擔心大規模開發將會影響到集水區,日後若有汙水排放,更會衝擊生態環境。而擔心開發影響當地環境, 但有女大生為美麗灣聲援,卻收到防礙公務的約談書,但她不退縮並大聲呼籲,希望更多人能持續關注公眾議題。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2012 ICLEI巴西永續環境大會觀察報告

作者:魯台營(高雄市綠色協會副理事長、綠色21台灣聯盟南部辦公室主任 )

十年一度的「地球高峰會」(Rio+20)結束已十餘天了!這場全球環境議題的重大盛會始於20年前同樣在巴西里約舉行的原名為「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

台灣許多關心環境議題的人士在會前皆期盼能參加此一歷史盛會,卻因無法成行而遺憾,但如願前往(要坐30幾小時飛機)里約的幾乎更是極大的遺憾!另一方面這場在台灣環保界熱但在官方與更廣大的民眾與媒體極冷的現象,更凸顯台灣對「國際環境議題」錯誤認知下的冷感!

精采內文

行動參與∣搶救大台北最後的齋教文化園區

主辦單位:西街工作室

一、搶救「新北市最後一座齋教園區」!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應依法公告3月30日審議委員會結論,立即指定為「歷史建築」,尊重文化資產所有人之權益!

二、若新北市政府刻意不作為、忽視歷史與文化記憶,呼籲文化部積極介入,將「普安堂園區與悟源紀念步道」等百年古蹟,整體指定為國家重要古蹟!以積極行動扭轉土城郊山的開發命運!

精采內文

 

化衝突為保育 苗栗養雞場加入石虎通報系統

本報2012年7月11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救傷收容中心的石虎,因獸夾傷害無法在野外生活。(攝影:林育秀)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這幾年積極投入石虎保育,繼去(2011)年與消防局合作協助辨識石虎以及正確的保定,減少石虎救傷過程中因恐懼掙扎所造成的傷害,也不斷開課宣導石虎保護的重要性。

最近,該學會鎖定建立養雞場通報系統,為養雞場架設紅外線攝影,並提供協助調查的獎勵金,期待化解石虎與養雞場的衝突為保育力量。

石虎頭號威脅:開路造成的棲地破碎

一級保育類石虎,目前以新竹、苗栗研究較多,全台石虎調查研究十分缺乏。已知分布以苗栗縣居多,南投、台中、嘉義、台南一帶也有零星分布,學會前任理事長洪維鋒表示,石虎威脅因素,以人為開發行為造成的棲地破碎為最;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林育秀也說,車流量高、高速、路面寬的道路,如國道、省道、縣道這類道路,石虎無法穿越,以至於造成棲息地分裂,偶為覓食冒險穿越而導致路殺死亡。

隨然地方有幾宗道路開發案已暫停,但石虎的危機並沒有解除。洪維鋒認為人類用路習慣不改,將開發之手伸向自然棲地,石虎以及台灣野生動物的處境就不能放心。而人為獵捕以及和養雞戶的衝突更讓石虎處境雪上加霜。

招募志工  建立通報系統

這一年來,學會積極培養公民記者參與報導拍攝石虎,並邀請特生中心來傳授野生動物救傷課程,並宣導不要使用獸鋏。學會也多次與縣府溝通石虎保育之重要性,苗栗縣政府則表示下一個虎年要讓石虎成為行銷苗栗之代表。

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自力籌募石虎保育基金。(攝影:林育秀)環團結合苗栗縣政府舉辦的石虎保育活動,激起兒童對石虎的保育之心。(攝影:林育秀)

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計畫與養雞場建立通報系統,如果雞農懷疑雞隻死亡和石虎有關,由學會提供紅外線攝影機,透過招募的石虎保育志工協助養雞場架設。若拍到石虎,學會將提供一筆小獎金,感謝雞農協助調查;而這些資料也將提供相關研究者調閱使用。最近該會即協助雞農拍到棕簑貓(食蟹蠓)捕雞的畫面。

洪維鋒期待通報系統改變雞農對待石虎的態度,學會目前只有1部紅外線攝影,目標是能自力籌募5部紅外線攝影機,提供雞農常態使用。

愛雞者眾  非石虎獨吞

其實會吃雞的動物並不只有石虎,卻讓石虎背負偷雞污名。屏科大生物資源所研究員陳美汀說,白鼻心、鼬獾、家貓和狗都可能吃雞,不能一概而論。

有些農民以為石虎專吃雞內臟,結果卻是大型的溝鼠或鬼鼠,專咬雞屁股。不過目前收集的資料,並不能說明各種野生動物處理雞的方式。

石虎  齧齒類剋星

石虎的食性以齧齒類為主,其次是鳥和蜥蜴,對於齧齒類動物有抑制功能。陳美汀表示,石虎是機會主義者,而非專食性,再加上活動範圍很大,到處移動,不是每天都回到原地,因此活動地方附近有甚麼就吃甚麼,如果遇到養雞場可能就吃雞。

每隻石虎仍存在個體差異,無法了解是不是每隻石虎都吃雞。林育秀則建議雞農,最好是做好防護設施,不要讓石虎有入侵機會,讓石虎在野外捕捉一天所需的食物,減少石虎和人類的衝突。

【相關報導】苗栗十班坑開發  石虎族群恐消失

Top

 

離島圓夢曲|芋頭田的智慧

作者:湯谷明

「吃飯囉!」很簡單的一句話,但是卻顯示出各民族不同的飲食文化。對中國南方而言,飯就是稻穀白米;對北方而言,飯就是大麥麵條;對達悟族而言,飯就是芋頭地瓜。

水芋很好種植,只要陽光充足,水份不缺,全年不分季節都可以收成。芋頭不僅是食物,更是財富的象徵,照顧芋頭田、採收芋頭、讓家人有飯可吃、在祭典有芋頭可以分送,全是女人的責任。所以婦女一生中有大半的心力及勞力都放在芋頭田裡。水芋從開始種植到收成,需要兩年以上的時間,家族在籌備建屋或造舟的同時,也必須開闢新的水芋田,到時候才有足夠的芋頭可以舉行祭典。女人最大的榮耀,就是把芋頭種得又大又多,在新屋落成或大船下水時把芋頭覆滿屋頂或船身,如此才能得到族人的敬重。對女人來說,她們的芋頭就和飛魚之於男人一樣重要。

民宿女主人一大早要去巡水芋田,我興沖沖的當個跟屁蟲,學達悟婦女一樣袖套、斗笠及布巾全副武裝的打扮,把自己包的密不透「光」。今天要去的水芋田在村落附近,走路需要二十幾分鐘。蘭嶼每戶人家都有很多塊水芋田,分散在村落附近,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達悟人可是很有「風險分散」的觀念,因為如果其中一、兩塊田遭受病蟲害或颱風損毀時,還有其他的田地可以收成,不至於挨餓。

達悟人對待土地是十分友善的,島上種植農作物是不施用任何化學農藥及肥料,按照現在最熱門的說法就是「有機栽植」。管理水芋田的首要工作,就是和永無止境冒出的雜草奮鬥,因為田地分散及人力有限,無法每天巡視,只得運用大自然的力量來抑止野草的蔓生。在開墾水田初期,如果把所有植物都清理的一乾二淨,強勢的莎草科及禾本科植物會立刻大舉入侵,並且迅速蔓延;因此達悟人在整地時,會留下田埂邊比較不強勢的植物,如一年生的見風紅、鴨舌草及泥花草等作為屏障,以緩和其他強勢植物的擴展,同時還兼具美觀的功能。
我們踩著水、彎著腰,清除水田裡的雜草及腐爛的芋葉,此時頭頂一個太陽,水面也一個太陽,毒辣無情的上下夾攻,從未下過田的我不一會兒就腰酸背痛直不起腰,人也快熱得昏厥了,只得躲進一旁簡陋的小涼台喘口氣。女主人仍手不停歇、動作俐落的拔起雜草堆放在田埂上,這些雜草隔一段時日就會腐爛,然後分解成有機質滲入土壤中,就是現成的天然肥料,可說是一舉兩得。

無污染的水芋田裡很熱鬧,有田螺、青蛙、白腹秧雞和紅冠水雞。每天傍晚不到,水田裡的虎皮蛙及澤蛙就迫不及待的鼓足鳴囊,唱著動聽的情歌,就像是夜間營業的民歌餐廳一樣,此起彼落的持續一整夜,直到隔天的清晨方才歇聲。而求偶中的白腹秧雞更像24小時不打烊的便利商店,「苦哇-苦哇」的嘹亮聲音是白天叫、晚上也叫。而我就常在這樣的音樂會下沉沉睡去。

女主人決定採些芋頭回去招待我們這些客人,先用挖掘棒挖出整株芋頭後,用刀割下塊莖的四分之三,其餘的部分連莖帶葉再植回田裡,讓其繼續生長,數月後又可以再收成。芋頭的採收是當天吃多少拿多少,而且要輪流到不同的田裡採集,如此一來,芋頭田就像是「活」的倉庫,每天都有食物供應;即使現在家家戶戶都有電冰箱,但是達悟女人仍維持這個傳統,因為他們人認為如果一次就採收好幾天的量,就是懶惰的行為,所以不能像都市的現代婦女一樣,一次就採買一整個禮拜的糧食,以節省寶貴的時間。

若是因為祭典需要大量的芋頭時,則會邀請其他婦女一起去採收,此時婦女們都會鄭重的穿上禮服、戴上飾品,以表示禮貌,到達芋田時,女主人會先往田裡丟芒草以驅逐惡靈,並在旁邊放置給魔鬼享用的豬肉乾,以討魔鬼歡心而賜給她們大豐收。

晚上,我終於吃到辛苦大半天的收成,即使質地鬆軟、芋香較淡,但是平常不吃芋頭的我竟然覺得那是人間美味,美味不是舌尖的味覺,而是勞動後的內心的踏實及成就。

※本文摘錄自〈帶你玩蘭嶼〉(台東永續發展學會出版)

Top

 
 

「溼地糧倉工作坊」暖身 布袋在坔達人總動員

本報2012年7月11日台北訊,鄭鈺琳報導

2012年夏天,嘉義布袋這個寧靜緩慢的濱海小城和往年不同,即將在8月份舉辦的溼地糧倉國際志工工作坊,將為南布袋溼地復育治理開啟行動的第一步。為了這個國際志工工作坊,以及鹽田轉型生態保育的未來願景,7月3日、4日,規劃團隊台大建築與城鄉基金會邀集了英國著名的生態藝術家的David Haley與各具專長的地方夥伴在新岑國小先行進行了兩天的暖身培訓。

 水鳥群聚的嘉義布袋鹽田(圖片提供:台大城鄉基金會)

以生產捍衛保育  南布袋溼地的發展願景

南布袋溼地週邊資源分布圖 (圖片提供:台大城鄉基金會)「坔」音「地」,意為帶水、潮溼的土壤,也是溼地的古字。風頭水尾、日頭赤赤下的蚵架、魚塭、廢鹽田,人口外移的村落和防淹水墊高的樓房,是許多人 對台灣西濱沿海的印象,也是嘉義布袋的普遍地景

嘉義南布袋溼地在2001年鹽業退場、鹽田廢曬之後,甚至一度淪為八輕設廠的預定地,所幸在地方強烈反對下未能成案,1,385公頃的鹽業用地也逐漸成為重要野生動物的棲地和東亞候鳥遷徙的中繼站,內政部營建署也在2007年指定其為國家級的國家重要溼地。

依保育人士的觀察統計,南布袋溼地於今年已經成為全台第三大黑面琵鷺棲息地,僅次於七股曾文溪口和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此外,另一在台灣西南沿海數量日 減、有活化石之稱的物種「鱟」,也被發現在溼地西側潟湖水域上岸產卵。

這片土地,從海洋、潟湖淺海漁場、陸域魚塭到日治後的工業化鹽田以致今日的水鳥獵 場,一直扮演著餵養布袋地域社會的重要「糧倉」角色,21世紀的第二個10年,「以生產捍衛保育」開始成為地方發展的願景選項。

凝聚在地的對話平台

社區達人齊聚一堂(攝影:鄭鈺琳)兩天的時間裡,規劃團隊與新岑國小、新岑社區發展協會、布袋嘴文化協會、嘉義縣生態環境保育協會、地方生態養殖業者、藝術工作者等社區夥伴密集進行了交流對話,從如何結合綠能技術、恢復傳統魚鳥共生的生態養殖,改造鹽田成為更多元的棲地環境,讓這裡成為更具活力的溼地環境。

台大城鄉基金會規劃設計師郭柏秀表示:「儘管社區團體都在地方上努力,也都互有支援,但不見得了解彼此在做的事,這次的籌備機會讓大家聚在一起,一起面對當前布袋的課題,凝聚未來 發展的共識。」

運用地方風土智慧  打造水鳥與人的未來家園

水管望遠鏡組裝,人人都是馬蓋先(攝影:鄭鈺琳)新岑國小地處偏鄉、資源有限,但緊鄰著的鹽田溼地近年來成為黑面琵鷺青睞的棲息地。學校師生利用水管、透鏡DIY製作望遠鏡,用以觀測黑面琵鷺與鹽田水鳥,並與社區密切合作,發展成生態、綠能主軸的特色學校。

培訓過程中,新岑國小徐英傑主任分享融合了風與鳥的環境教育如何落實在學校教學中,並示範組裝觀測水鳥用的水管望遠鏡,讓在場大朋友們都躍躍欲試。學校與村中綠能達人李泳宗合作的發電風車、腳踏車,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這些都是布袋新岑地區營造未來家園的具體行動。

拔罾,傳統鹽田漁具 (圖片提供:台大城鄉基金會)針對水鳥棲地復育的重點活動,十方生態工程負責人陳孟達建議,應從台灣西濱沿海溼地的整體視角來定位,改善布袋鹽田為黑面琵鷺等水鳥覓食的棲地環 境,其關鍵就是創造健康的感潮溼地。

魚蝦海貝,不僅吸引大量水鳥停棲,也是海邊漁村的食物來源,而拔罾,這種以兩根弓型長竹子交叉綑綁而成的漁具,正是早年鹽田邊常見的漁村傳統漁具。

新岑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陳泰郎說,「村子裡50歲以上的居民都還有使用拔罾的經驗,設置在橋邊,等潮水淹起來漁獲進網就收, 補到的漁獲整個庄頭會一同分享,是非常愉快興奮的記憶。」這些活動,都將結合在地力量,在8月份的工作坊中讓志工們實際操作,帶領國際志工一起深入認識南布袋溼地的豐沛活力。

以土地為核心  氣候變遷下的低地願景與地景藝術策略

生態藝術家David Haley與周靈芝分享地景藝術行動經驗(攝影:鄭鈺琳)培訓活動的壓軸,是氣候變遷下的低地願景與地景藝術策略,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David Haley與長期投入台灣環境藝術的藝術家周靈芝,與地方夥伴一同討論藝術可以如何在面臨地層下陷、海水倒灌威脅的布袋沿海發揮力量。

身為大學教授的David Haley,也是英國著名的生態藝術家。已經是第2次回訪布袋的David發現,4年後回來,這裡除了生態更豐富,更有一個力量很強的社群在形成,萌芽出 發電腳踏車讓讓新岑國小學童玩的不亦樂乎(攝影:鄭鈺琳)以照顧土地、復育棲地為核心的認同。他以水的流動和音樂演奏來看待布袋的環境藝術計畫,表示社區是一群人住在一起的和諧狀態,像是演奏一場音樂會,樂團裡 可能每個人彈的樂器不同,但是可以一起演奏出精彩旋律的樂曲。而這種像水一般的流動和自發性,在氣候劇烈變遷的環境下變得越來越重要。「這樣的彈性,可以 改變地景,並足以面對未來海平面上升與地貌變遷的課題。」他更指出,生態藝術不見得是藝術家進場,而可以是一個與生態結合、幫助社區、有著小朋友和年輕人 參與的創造力行動,溼地糧倉國際志工工作坊本身就是一個生態藝術計畫。

溼地糧倉國際志工工作坊  即日起開始報名

溼地糧倉國際志工工作坊預計在8月份舉行兩場,分別是8月6日、7日的水管望眼鏡製作工作坊,以及8月22日至26日的生態示範操作工作坊。工作坊成果將留給新岑國小與地方團體進行生態監測、物種復育與環境教育推廣使用。招募國內外志工一同前來參與南布袋溼地生態復育設施的營造。透過小規模、做中 學、在地行動、國際視野的工作假期(Working Holiday)親臨現場勞動實作,與在地團體共同學習,思索氣候變遷時代新的土地倫理,一起為南布袋的溼地糧倉播下草根的種籽。活動聯繫: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 02-23660533轉301 www.ntu-bprf.org

‧第一梯次(8/6-7):水管望遠鏡教學製作 活動介紹
‧第二梯次(8/22-26):生態示範設施製作 活動介紹

註:David Haley從事藝術創作已20餘年,長期關注水文變化和氣候變遷的因應課題,近年了並參與發表了許多與水有關的藝術創作計畫和作品。除為歐洲各國提供生態諮詢,在中國也有針對氣候變遷因應方案的合作計畫。而他與美國生態藝術先驅Harrison夫婦合作的大型環境藝術計劃《溫室英國》,關注探討人們如何回應氣候變遷下海平面上升的課題,是近年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本文同步刊登於台灣溼地網

Top

 

聯合國糧農組織呼籲全球漁業和水產養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摘錄自2012年7月9日聯合國網站新聞中心報導

 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最新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報告稱,可持續漁業和水產養殖在糧食和營養安全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並為千百萬人提供生計。 聯合國糧農組織7月9日在羅馬舉行的糧農組織漁業委員會第30屆會議上發布了《2012年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報告。報告指出,全球每年出產1.28億噸魚產品供人類消費,平均每人每年18.4公斤,它為43億人提供其動物蛋白攝入量的約15%。報告指出漁業和水產養殖還是5500萬人的收入來源。  

 糧農組織呼籲各國政府盡一切努力確保全球漁業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出,糧農組織監測的許多海洋魚類種群依然面臨巨大的壓力。最新的統計數字顯示,這些魚類近30%被過度捕撈,大約57%被完全開發,只有約13%的魚類屬於未充分開發。過度開發不僅會造成不良的生態後果,而且也會導致魚品產量減少,從而造成消極的社會和經濟後果。  

報告指出,為了提高海洋漁業對沿海社區糧食安全、經濟和福祉的貢獻,必須制定有效的管理計劃,恢復被過度開發的種群資源。報告強調了糧農組織《負責任漁業行為守則》以及相關的國際行動計劃和技術準則對於實現全球可持續糧食生產系統這一目標的重要作用。

Top

 

全台首例 吃鐵路便當 碳足跡看得到

本報2012年7月11日台北訊,林子晴整理報導

排骨便當標示出「碳足跡」標籤(環保署提供)台灣人每年要吃掉大約50億個便當和套餐,在生產、運送、使用到廢棄的過程當中,會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計算出這些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我們稱為碳足跡。響應環保,台鐵便當主動向環保署提出申請並取得認可,即日起台鐵有三款排骨便當將會標示出「碳足跡」標籤。

7月10日召開發表記者會,由環保署管考處黃萬居處長頒發國內首張便當碳足跡標籤證書,台鐵便當成為首家具有「碳足跡」標籤的餐盒業者,並公布「傳統排骨便當」、「八角排骨便當」及「懷舊排骨菜飯」之碳足跡分別為1.3、1.5及1.4公斤二氧化碳當量。

環保署表示,產品碳足跡按原料取得、製造、配送銷售、使用及廢棄處理回收等五大生命週期階段進行評估。這些碳足跡在原料取得階段佔85%,由於豬隻的養殖、各種配菜及白米的種植、餐盒之選用及各種原料運送至中央廚房等,均會影響碳足跡。台鐵表示,希望三年內排骨便當碳足跡可減少5%,藉由選用低碳又健康的食用油及配菜,在包裝採用可重複使用的材料,並且改善廚房及銷售點的機械設備,以達成減低碳足跡的目標。

碳足跡標籤  照片提供:環保署環保署呼籲,其他餐盒業者也可一起響應,計算各種不同配菜之便當或套餐的碳足跡,並申請產品碳標籤,讓國人知道「食」所產生的溫室氣體總量。並藉由計算從製造過程及供應鏈中,找出二氧化碳減量的機會,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也可降低成本;消費者也配合餐點使用及廢棄處理回收來減碳,藉由業者及消費者的力量共同形成「低碳飲食」文化。

台鐵宣布即日起,凡於臺北車站購買碳足跡標籤便當單筆消費滿300元以上,即可憑發票於當日兌換印有碳足跡圖示之手提袋,每日開放200個名額,將近一萬個手提袋於活動期間發送,引領民眾認識碳足跡標籤。

Top

 

《集水區爭議》石棹開發案 地方憂生態

摘錄自2012年7月10日自由時報阿里山報導

遠雄集團旗下麗景育樂公司要在阿里山鄉「石棹旅遊休憩中心」開發佔地18餘公頃「阿里山拉拉吾雅悅來飯店」,昨說明會中,居民憂喜參半,喜的是可增加就業機會與商機;憂的是開發基地位處敏感的集水區,大規模開挖整地與日後污水排放,會衝擊生態環境。

麗景公司表示,會做好各種法令規定事項,並以花蓮遠雄海洋世界成功模式回饋地方;縣府也強調,在環評、水保、建照使照等方面會嚴格把關。

該開發案1996年已取得開發許可,1998年因應旅遊型態改變,重新調整土地使用分區及配置規劃,提出興辦事業計畫變更;2000年取得觀光局同意興辦事業計畫內容變更,依規定需辦理變更開發許可申請。

其中,開發計畫與水土保持計畫併行審查、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及對策檢討報告都已呈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審查中,預計明2013年4月動工,2015年始營業。

該開發案分旅館、住民表演廣場及綜合遊樂中心等3區,預計蓋精緻客套房226間、景觀套房108間,另闢設阿里山茶葉文化展覽中心,行銷當地農特產品,同時承諾提供40 %工作機會給原住民。

居民有人樂見其成,並建議比照劍湖山模式,促進樂野地區整體觀光產業發展,讓飯店和地方「互蒙其利」;但也有人認為開發基地在曾文水庫集水區,並質疑飯店用水、排放污水等會衝擊生態環境。

Top

 

妨礙公務?嗆聲美麗灣 女大生送法辦

本報2012年7月10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仍不停施工的台東縣美麗灣渡假村,規避環評在先,環評被法院判決無效定讞後,台東縣政府卻發給建照和使用許可並在今年6月2日重啟環評。雖然在現場民眾提出上百個問題後,在爭議中決議補件再審,但當天到場參與環評會議的台東紀實攝影者林國勳與成大原住民學生李品涵,竟在日前分別收到「侮辱公署」及「妨礙公務」的約談通知書,要求10、11兩日分別到案說明。除了名導演柯一正因「我是人我反核」事件遭到查稅引起軒然大波外,最近從許多政府面對人民抗議動輒移送、起訴來看,人民距離憲法所賦予的集會結社自由,還很遙遠。

目前就讀成功大學航太系的布農族女孩李品涵,與她擔任社長的「原住民文化交流社」的社員們都非常關注社會議題,兩年來聲援反美麗灣行動,因此當日特地從台南趕到台東關注與聲援。李品涵現身說法當天的情況,表示該會議毫無規劃,程序一再變動,從環評會議轉型為公聽會形式,並「假裝美麗灣渡假村還沒蓋」似的討論著第六次環評。

6月2日台東縣政府重啟美麗灣環評當天,長期抗爭的居民林淑玲企圖將相關書面資料發送給與會人士,同時間會議間發生騷動,林淑玲也因此被架開。在此情況下,李品涵起身嗆聲,大喊數次「請問蓋好的房子為什麼要環評?」(影音紀錄 )之後多名警察受便服人員指揮,在支持開發的民眾鼓譟下,將她強制抬出會場。李品涵控訴,當她被架出門外後,沒有媒體及其他民眾在場時,警方運用約20名的人力壓制企圖抵抗的她,除了造成身體的傷害,更對她辱罵並揚言要將她上手銬。

李品涵敘述此事時多次瀕臨哽咽,神情激動,她至今仍疑惑自己妨礙的公務是什麼公務,「是讓民眾不能表達意見的公務嗎?」她更不明白台東縣府的想法,如果真的要「依法行政」為何要對美麗灣多方護航。她也認為美麗灣一案的開發手段充滿瑕疵,更不尊重當地原住民,用收編取代溝通,更將傳統文化拿來展演,作為商品。

林國勳作品

而師法中國異議藝術家艾未未的作品「透視學」,發表對美麗灣建物比中指的照片,以傳達「終止美麗灣」意念的藝術家林國勳,他也收到「侮辱公署」的約談通知。他在10日下午5點,已在律師陪同下前往警局,但他計畫除了表達反美麗灣違建理念,其餘的問話將緘默以對。他將此事當作「應台東縣警局之邀做專題演講」,講題為「大陸藝術家艾未未與美麗灣旅館案的關係始末」。

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的成員伍杜‧米將,展示目前全國各地部落正在抗爭的地圖。他認為目前各地爭議紛紛,「侮辱公署」的並不是出面阻擋不公義之事的民眾,政府才是「自取其辱」。他提及近年發生的三仙台、都蘭鼻等等開發案、與士林王家、後龍殯葬園區的抗爭中,地方警察都有濫權的行為,是否想成為「警察國家」要讓學生、藝人與每一個關心公眾事務的民眾都因此噤若寒蟬?「但,你擋得住嗎?」伍杜‧米將反問。

兩年來密切關心此案的立委田秋堇提及,美麗灣渡假村光是將建築廢棄物非法掩埋在沙灘裡一事,她便需要運用凍結預算的手段,才能迫使環保署處理,顯示這個財團「殺雞取卵」。而以「一般旅館」名義規避中央環評,台東縣府無視建照無效、環評無效的判決,持續護航,使美麗灣渡假村目前都還在持續的裝潢施工。她呼籲馬總統不要只關注目前的林益世收賄案,「更大的弊案在這裡!」

長老教會牧師黃哲彥當天也在現場,他認為從5月28日才公告6月2日的會議,及當天警方在兩分鐘內舉牌兩次後便勒令解散等執法過當行為都不公義。他問原住民立委到底在哪裡?是否躲在黨意與財團背後,讓像李品涵這樣的願意關心的原住民青年受到打壓與委屈。他呼籲台東縣警察局懸崖勒馬,立即停止約談林國勳和李品涵等動作。

李品涵強調,不只是原住民、也不只是反美麗灣,目前民意與財團間的衝突,例如目前華隆工會的抗爭與還在持續的士林王家事件,警方在當中是否因「揣摩上意」而在不該積極作為的時候積極作為,並在該積極作為時又刻意忽略,而有不當的執法。李品涵沒有因為遭到約談而退縮,她依然熱血,再三呼籲「很多事、很多抗爭,還在持續,或正要發生了!」希望多人能持續關注公眾議題。

反對美麗灣渡假村的民間團體也預計在7/21~7/29之間,在杉原當地的沙灘舉辦一系列的活動,歡迎各界的參與。

Top

 

論壇∣2012 ICLEI巴西永續環境大會觀察報告

作者:魯台營(高雄市綠色協會副理事長、綠色21台灣聯盟南部辦公室主任)

图片来源:UN Photo十年一度的「地球高峰會」(Rio+20)結束已十餘天了!這場全球環境議題的重大盛會始於20年前同樣在巴西里約舉行的原名為「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英語: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簡稱UNCED)的國際會議。1992年的巴西「地球高峰會」幾乎是全球環境議題的重要里程碑。此次會議不但定義了「永續」(Sustainable,中國稱「可持續發展」)的意義,且通過了包括「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Agenda 21(21世紀議程)」、「森林原則」等幾項影響全球永續發展極為重要的公約與行動方案!20年後正值地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影響地球造成嚴重危機已無庸置疑之際,透過此「神主牌」式的「地球高峰會」期盼提出新的里程碑,一直是全球對環境永續議題「有識之士」引頸企盼的!

台灣許多關心環境議題的人士在會前皆期盼能參加此一歷史盛會,卻因無法成行而遺憾,但如願前往(要坐30幾小時飛機)里約的幾乎更是極大的遺憾!另一方面這場在台灣環保界熱但在官方與更廣大的民眾與媒體極冷的現象,更凸顯台灣對「國際環境議題」錯誤認知下的冷感!

筆者六月中下旬雖未能前往「Rio+20」地球高峰會現場,卻因高雄市政府徵選參與另一國際環境組織「ICLEI」(地方政府永續委員會,1990年成立比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國會議UNFCCC還早五年成立),同樣在巴西里約鄰近的美景市(Belo Horizonte亦稱麗景市,巴西第四大都市)舉行,此為與UNFCC並稱的國際的組織,近22年來對地球環境與永續發展有更重要的影響!因其並非以國家單位加入,而是以城市為單位組成,在國際談判各自充滿盤算以致成效緩慢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國會議UNFCCC」,其促成國際各城市共同致力永續發展的成效反而更大於UNFCCC,因此筆者在此介紹今年ICLEI于巴西美景市舉行的世界年會中所討論的議題及訴求,期盼大家能藉此了解國際社會對於環境議題與經濟發展共思的哲學。非再是環保與經濟相互矛盾的舊思維!

ICLEI 今年討論議題及訴求:

一、ICLEI對於里約高峰會的疾呼

ICLEI (地方政府永續委員會)每三年舉辦一次世界委員會大會,展示過去三年來的行動,討論未來的策略。今年共有1400多個會員與會,創歷屆與會人數新高。由於緊接著聯合國地球高峰會20週年活動,今年的ICLEI世界委員會目的主要向里約地球高峰會20年傳遞該會所關切的訴求如下:

ICLEI世界委員會作成決議,疾呼聯合國里約地球高峰會重視以下議題:
1. 地方政府是推展永續發展最有效的主體,適合作為創新和執行的最適規模、推動改變的主體、也是最貼近人民的政府層級。地方政府可以更有系統地推動地方化的解決方案,可以直接產出、強化規範性的、法律工具等等,來提升永續的行動,並可幫助"綠化"經濟發展的方向。
2. 未來的世紀將是城市為主,在四十年內,都會承載量將不斷擴展,遠超過過去四百年的發展程度,出現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應該藉此機會重新規劃、改造我們未來的都會生活。

二、新的議題主軸產生

氣候變遷的因應政策隨著時空和經驗累積,呈現快速變化,整個大會過程中,今年大致上以下議題為討論主軸:

- 生物多樣性
- 低碳與再生能源的城市
- 生態(綠色節能)交通
- 都市有效率的管理工具
- 綠色採購
- 城市韌性與調適
- 永續城市
- 水資源問題
- 未來城市領袖的養成

三、轉變中的ICLEI

ICLEI從1990年創會以來,一直都處於相當穩定的領導團隊,將於未來兩年陸續交接兩位主要領導人隊,包括任職十年的主席和秘書長,也因此在本次世界委員會當中,充滿著對世代任務的反省檢討和未來展望。

四、東亞與台灣的ICLEI

今年ICLEI世界委員會特別在多次場合中,強調台北辦公室和高雄訓練中心的成立。東亞成為ICLEI未來擴展的重心,因此有多項措施,包括東亞辦公室在南韓成立,台灣辦公室在新北市成立(目前似乎遇到有些困阻),高雄培訓中心的成立等等。但是,反觀中國的參與則依然非常少且冷淡(但對有龐大綠色基金援助的聯合國UNFCCC卻十分熱衷),也是ICLEI最憂心的區塊,於是她們希望台灣兩個的辦公室能夠在此方面多著力。另外,南亞、東南亞也希望未來高雄訓練中心能夠對他們的相關因應氣候變遷多所協助。

除了積極爭取中國參與ICLEI之外,ICLEI也對高雄訓練中心規劃幾項未來活動:一、世界生物多樣性會議,二、亞洲氣候災難調適,三、亞洲綠色經濟發展,四、ICLEI未來城市領導人訓練活動,五、台灣地區的會員城市聯誼等共五項,可見ICLEI對於高雄訓練中心的熱誠期望和積極規劃。這也是高雄市躍升成為世界一流城市、走向城市外交的重要舞台,能夠對國際鉅變中的環境問題做出實質具體的貢獻。

也由於此,最後一項重要的訊息是,ICLEI內部執委會討論,希望下次2015年的世界委員會能夠在亞洲舉辦,其中慎重且積極考慮到高雄市來舉辦之可能,如果高雄能爭取此會議的主辦(基本費用僅約100萬美金並可創造1500位國際環境與城市發展專業人士與會的盛會),將是繼2009世運、2013亞太城市高峰會之後重要的國際展現機會,當然,我們希望高雄市政府能夠在收到此訊息後,打鐵趁熱,在短期內提出計畫構想和經費規劃向ICLEL爭取此一會議在高雄舉辦之機會,並藉此更有「國際支持力」來推動高雄減碳與因應氣候變遷的工作!

感謝此次同行台灣溼盟謝宜臻協助翻譯與此篇報告之資料整理!

Top

 

行動參與∣搶救大台北最後的齋教文化園區

主辦單位:西街工作室

普安堂外山門晨曦各位親愛的好朋友,自從大學退休後,我回到台北土城媽祖田山區。山中百年(創立於1914)的老齋堂 普安堂是我先父 龍泉老人從事藝術創作和宗教修行,並做為終老的故鄉。

因為這個機緣,我才得知居住200年的媽祖田先住民,卻被在民國66年才取得土地所有權的新莊寺廟慈祐宮控告侵占,並且要求拆屋還地,包括普安堂在內。

這種荒謬的因果,只因為開發利益的怪手,入侵了寧靜而純樸的山區。為了幫助村民,前後七年我投入這個村莊的歷史研究。從開墾史, 宗教史, 抗日史的研究,這個村莊似乎能夠在台灣史上又補上一頁史詩。然而,在這段研究尚未問世之前,這個村莊卻很可能因為利益集團的入侵而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

親愛的朋友們,希望我們大家從搶救這個大台北地區僅存的最後的台灣齋教普安堂園區開始,來關懷先民開墾的血淚史, 追求土地正義,捍衛古蹟文化和宗教藝術的珍貴價值。

請大家踴躍連署,並轉告你的好朋友一起來關懷。我們的連署網站:連結網站

謝謝

                                  李長俊  敬上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林子晴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