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回顧版

2012.8.11








近期活動

2012氣候急先鋒:徵選先鋒行動團隊,送出萬元獎勵金(8/31截止)
比西里岸 洋「羊」得意好生活 工藝品展覽、部落音樂會 (8/11~8/27)
食品中原子塵或放射能污染安全容許量標準修正草案 座談會
原住民族部落教育暨族語發展論壇
透過生活實踐,維護綠色地球!(基隆七堵公益演講)
2012 高雄都會區生物多樣性研討會
2012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招募志工(8/20截止)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至少海有你:第七屆環境新聞編採營招生
「濕地:鹽米之鄉的想像系列」講座:白鸛農法護水田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莫拉克風災三周年】走看黃河源 對照台灣治水現況

本報2012年8月11日台北訊,莫聞報導

台灣關心流域治理與水資源的環保團體8月1日至10日間,應著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中華發展基金管理會的邀請,到中國黃河中上游進行水資源議題考察;這次考察的目的,是希望兩岸在ECFA等貿易往來之餘,民間也能多考慮兩岸經濟發展背後所犧牲的環境價值。環團走訪期間適值莫拉克風災三周年,此時他們已考察了距離黃河源頭不遠的甘南藏族自治區瑪曲,以及河南境內沿著洛三門峽、洛陽、小浪底、鄭州、會盟、桃花峪等中游河段的溼地和人工攔河設施。

看到黃河幾千來年不斷改道、築堤、潰壩、洪災,到如今因河堤圍堵,河砂持續在河床墊高到高出平原海拔高度,黃河成了「懸河」的現況;以及上游牧民和水土的關係如何因著決策著由上而下的管制方式而改變。

繼續閱讀

Stockholm+40 & Rio+20會議的原住民議題觀察
作者:劉烱錫(台東大學理工學院院長、台灣森林認證發展協會理事長)

幾千年來,東西方帝國文明席捲歐亞大陸,征戰不已,農牧、工商業和聚落破壞環境不止,後來歷經二、三百年的民主自由運動,1948年才以人權為本建立聯合國,進一步有生態良心與環境意識的覺醒,而在1972年聯合國發表人類環境宣言;在冷戰結束後,於1992年才發表救地球的永續發展原則,並納入原住民的參與。

也許我們百般無奈地認為聯合國救地球的行動被經濟等利益糾葛得太過遲緩,但我仍然肯定,聯合國2012年6月19日所發表的「我們希望的未來」聲明,提出綠色經濟的實踐方向,並在2015年前加速實現各項國際商定的發展目標。

繼續閱讀

新聞回顧 |濕地 生物多樣性的所在地
優養化嚴重 木柵「萃湖」不再翠綠 
美國生態學年會 著眼生態經濟價值
白翅黃池鷺出沒英格蘭保留區
12年8.8億美元 改善美國大沼澤水質
美國大沼澤區 轉變中的世界遺產 
金門除互花米草 護潮間帶生態
濕地受損 荒野:輕忽水的力量
新良人工溼地 小鷿鷈重返築巢
日本沖繩:恩納國小學生完成巨幅的潮間帶圖畫地圖
自製天文望遠鏡 開啟南布袋濕地活化大門

新聞回顧 |黃河之水天上來 去哪裡? 

搶救瑪曲:世界級的水源 藏族牧民的原鄉(上)
搶救瑪曲:世界級的水源 藏族牧民的原鄉(下)
「瞌睡等了個枕頭!」 陝西、台灣環保女性終碰頭 
黃河 應是碧波蕩漾還是水落石出?
黃河版美麗灣 鄭州黃河溼地的瘋狂開發
探討人與水的三生 各路環保人物會中原
黃河之水天上來? 台灣環保NGO探訪黃河源的水議題

本週精彩專文

馬祖博奕-青年救故鄉
馬祖博奕-博奕賭未來
圍堤,危堤?
失敗的生態廁所計畫不失為「寶貴經驗」
串聯的開端—2012/10/10 請和我們一起掛旗宣示
一次一次的證明
經濟不景氣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作法
最後的黑鮪魚季
誰給小琉球亂打針?醫療廢棄物灑滿海灘
風中傳奇--小島的守護神
被馬桶綁架的生活
八八重建三週年,一場蘇拉全歸零
失信政府的大埔遺憾

本週焦點新聞

.

南印新核電廠 八月中商轉
7成日人挺無核 攸關能源政策
廢棄物填海造島行不行 公民會議說分明
義築挺進台東 打造部落技藝傳承空間
蘇花改遇千年遺址 工程延宕
「人在草木間」紀錄片發表 茶香飄故宮
海洋酸化 生物骨骼外殼恐變薄
張懸聲援吳音寧 反中科搶水
台中企鵝館規畫加入白海豚
紐西蘭火山百年後突噴發
救石虎 學者民代呼籲:後龍殯葬園區應立即停工
大埔4戶拆除確認 環團怒:言而無信
垃圾變能源 內華達州產乙醇千萬加侖
雲南滇池計劃向遊客徵收生態保護費
地球走上不歸路?冰原「心臟」在融化
分子輔助 水稻育種有成 台灣越光米「晶鑽」誕生
中國多款泡麵桶外層螢光物超標 抽檢涉及53個品牌
台東近海擬建黑潮發電廠
穩定供水 南水局:開發伏流水
不少瀕臨絕種鯊魚 進入美國餐廳

Stockholm+40 & Rio+20會議的原住民議題觀察

作者:劉烱錫(台東大學理工學院院長、台灣森林認證發展協會理事長)

本人隨台灣綠領團赴巴西里約熱內盧參加聯合國每十年一度的環境大會,特別針對原住民議題表達看法,人類歷經數個千年,社會主流終於肯定原住民部落社會與生態環境共存的意義,在資本主義化、科技化洪流過程中,開始尋覓原住民永續發展的實踐方式而小有成果。

亞馬遜原住民反對美山水壩 Belo Monte Dam我從愛護人權與環境的角度看待歷史,各地新石器的社會普遍是自然、自治、自由的部落社會。部落被東西方各帝國侵略殖民後,人權、福祉和環境都退化了。

幾千年來,東西方帝國文明席捲歐亞大陸,征戰不已,農牧、工商業和聚落破壞環境不止,後來歷經二、三百年的民主自由運動,1948年才以人權為本建立聯合國,進一步有生態良心與環境意識的覺醒,而在1972年聯合國發表人類環境宣言;在冷戰結束後,於1992年才發表救地球的永續發展原則,並納入原住民的參與。

也許我們百般無奈地認為聯合國救地球的行動被經濟等利益糾葛得太過遲緩,但我仍然肯定,聯合國2012年6月19日所發表的「我們希望的未來」聲明,提出綠色經濟的實踐方向,並在2015年前加速實現各項國際商定的發展目標。

聯合國尚未發表聲明前,我特別去參加6月18日晚上,原住民與社區保育區共同體(ICCA,
Indigenous and Community Conserved Area)、全球環境基金會小額計畫(GEF-SGP)、赤道創議(Equator Initiatives)、全球森林聯合體( Global Forest Coalition)、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環境經濟社會政策委員會(IUCN CEESP)所共同舉辦的「原住民與社區保育的領域與地區:反制毀滅性破壞的力量和為了"buen vivir"」,這是由ICCA統合者、IUCN CEESP 副主席(歐洲區) Grazia Borrinia- Feyerabend 所召集。

以美洲原住民語buen vivir做為題目,這話的意義含有人本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的多重意義,涵蓋身心靈層面,從個體健康幸福到環境的自然。這個週邊會議的立意是回歸原住民精神來適應社會變遷、照顧原住民生計、防止災難及讓原住民青年有光榮感,邀請所羅門、伊朗、阿根廷及賽內加爾分享四個國家,以原住民社區文化福祉為基礎的成功保育案例。例如在塞內加爾的Ria Casamance 河口紅樹林區,分屬8個部落的12000人聯合起來,透過自己的Kapoye Wafwolale Wate Nanang方式(在地資產自己保護利用),劃設保護區,透過保育而改善漁獲與收入等,成果顯著,並已感染其他的社區。

上述保護原住民土地及以部落社區為基礎的保育已是一個國際普遍努力的方向。這次聯合國發表的「我們希望的未來」聲明,重申2006年底通過的原住民權利宣言,強調原住民參與的重要性;在綠色經濟方面指出應避免危及他們的文化遺產、習俗和傳統知識,保留和尊重有助於消除貧窮的非市場做法。原住民綠色經濟的做法包括確保農糧安全、鼓勵生態旅遊和文化旅遊、永續利用山區與漁業資源,並且應認識到原住民的傳統知識、創新和作法對生物多樣性保育的貢獻,注意到原住民往往會受到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统退化的最直接影。另適當的教育與金融配合等手段也被提出。

從聯合國看台灣,我們在協助原住民以自己的社區與文化為基礎的自然資源經營管理方面仍停留在口號或討論階段。有系統的政策規劃、人才培育及經營管理配套都還沒提出,建議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未來能結合文化部、環境資源部、教育部及其他各部會、地方政府等,共同實踐美洲原住民所謂"buen vivir"的保育,台灣各部落原住民也有自己的方式,例如內本鹿地區布農族的balihanshap等。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葉人豪、詹嘉紋、林子晴‧網編:林子晴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