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義剪、義賣,但「義築」是什麼?讓青年建築家簡志明和其率領的義築團隊告訴你!
今年暑假,來自12所大學院校,共60位建築系學生,在台東縣陸續完成了達魯瑪克部落大南國小傳統技藝傳授亭、都歷部落信義國小故事亭,今(6日)將完成第3件作品--重安部落博愛國小「涌抱」醫護室,為今年義務建築行動畫下句點。
為部落兒童 創造記憶空間
7月23日,台東縣卑南鄉的魯凱族青年臀部繫上銅鈴,由青年會長帶領繞著部落告知族人,大南國小內的「兒語記憶亭」落成了。
這是簡志明第4年投入義務建築的工作,今年除了繼續「果核再生計畫」注,完成達魯瑪克部落大南國小「兒語記憶亭」技藝亭,都歷部落的故事亭以及重安部落的「涌抱醫護室」則由「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台東義築」贊助65萬,不足部分,由東管處補助10萬,募足了今年義築所需經費。
「達魯瑪克」是魯凱語「我們的家」,位於東興新村的達魯瑪克部落,是台東縣內唯一的魯凱族,大南國小十分重視文化傳承。簡志明表示,座落在大南國小出入口的「兒語記憶亭」希望讓小朋友將人生最美好的記憶留在此,不同於一般的工藝教室,它結合了當地特有的木雕、族人從溪谷中採集的石板。學校老師、族人或長老,透過共同的語言,將兒語和文化深植孩子心中。
8月3日完成的第二個移交作品,是阿美族的「都歷部落故事亭」,位於成功鎮都歷部落內的信義國小百年老樹瓊涯海棠旁,讓學校和部落文化串聯,未來部落孩子們有一個可以聽故事的空間,想聽故事就到這裡來,分享部落在地生活。
今將移交的則是位於成功鎮重安部落的博愛國小「涌抱」醫護室,雖是輔導室與醫護室的內部裝修、規模最小,卻需要「特種部隊」--具備建築實作經驗的志工。「涌抱」是義築志工為重安部落取的名字,因位於太平洋岸邊,部落孩子都是海洋子民,而醫護室將如海洋般提供身心的修復空間。這幾天志工以及替代役男們都奮力熬夜趕工,連部落的「警察伯伯」半夜都來關心,充滿人情味。
參與式設計,蓋出部落特色建築
第4年義築服務仍以國小為主,簡志明透過台東縣政府,找出3個需要小規模改善教育空間的學校,並以參與式設計、在地參與的概念與部落族人一起討論、對話,蓋出符合部落特色的建築。
參與式設計最可貴的就是願意花時間溝通、討論出共識,而非把圖做好交給來說服居民,也非建築師自己把答案想清楚給答案。簡志明說,他在一開始,會分享過去做過的事情,提供族人「空間」的初步概念,接著是了解居民需求,並和部落族人溝通,認識彼此,建立互信的夥伴關係。
因為是如此「厚工」的工作,簡志明和工作團隊從去(2011)年9月就進駐達魯瑪克,開始設計藍圖,今年5、6月間取得共識,過程中部落提供很多生活協助,部落媽媽還自願當廚工煮飯給他吃,讓簡志明感受到族人樂於分享、付出的熱情。
因為使用的建材大多取材於自然,不可能一勞永逸,因此會做好防腐,移交時也會一併教導維護工作,建立完整的參與式設計案例。
把最好的,獻給部落
傳達愛與希望的方式有很多,各行各業以專長與心意出錢出力,構成一個互助的社會,如簡志明以建築專業來協助部落的孩子。從一開始南投縣信義鄉雙龍國小的竹編教室、羅羅谷部落人和國小老樟樹下的閱讀樹屋,到2011年尼泊爾的無國界醫療站,他秉持初衷,持續在偏鄉推動義築。
簡志明堅持在偏鄉使用最好、最進步的技術,不但以電腦輔助設計,解決建築難題,也將自己研發、獲得專利的建築構件用在部落。
從前,他常問自己,這些技術、工具,通常都用在社會最前端,有沒有可能放在社會的後端、資源缺乏處?而師長鼓勵他去部落住、找答案,於是從2009年到現在,他跟著部落需求一路旅行,不但實踐了自己的建築理念,也改變社會對專利的看法──而專利本來就應該是用來服務人群的。
今年的義築志工來自成功大學、中原大學、台北科技大學、台北教育大學、雲林科技大學、中華科技大學、華夏技術學院、台灣科技大學、淡江大學、交通大學、實踐大學以及台灣大學,12所大學未來建築菁英,在義築過程結合部落生活,一邊蓋房子,也充當部落小朋友英文和數學老師。
未來,青年建築家簡志明及團隊計畫在台東偏鄉持續推動義築、成立實驗室,預計募16萬元,購買基本的木工機具設備,有自己的工具,就不需四處借用,可以更專注於正在推動的事務上。
注:果核再生計畫,是一個前進深山部落、融合部落傳統與現代科技進行建築交流以協助文化重建的活動。由台北科技大學建築文教基金會獨力支持,希望結合大學建築系學生、原住民部落青年、教育替代役男、以及期待中的贊助貴人,把專業技術帶入部落,結合當地居民的傳統技藝,激發出建築創意;同時改善偏遠地區圖書、教學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