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12.6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自從六輕來了電子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京都協議快到期 杜哈氣候談判和時間賽跑

氣候談判期間,台灣藝術家黃瑞芳用「動物代表」傳達時間緊迫的訊息,謝雯凱攝

為期兩週的杜哈氣候變遷高峰會議,將於12月7日閉幕,與會代表在各種目的下盡力延長京都議定書,京都議定書第一期承諾將在2012年底到期。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緊急呼籲,「我們不要抱有任何幻想,這是一個威脅到我們全體、我們的經濟、我們的安全及我們的後代的危機。」世界各國離控制升溫在2℃以下減碳目標還很遠,他說,差距可以彌補,但時間很有限。

非營利組織「氣候政策倡議」(Climate Policy Initiative)在杜哈發表的報告《2012年氣候基金的全球景觀》,2010年及2011年全球投資在抑制氣候變遷的經費,達到3640億美元。這份報告顯示最完整的全球氣候基金計畫。報告發現,上述數字遠低於把全球增溫控制在2℃內所需的投資額。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報告下載:The Global Landscape of Climate Finance 2012(英文)

NGO批:已開發國家逃避責任

國際評比 台氣候變遷績效倒退

高牆倒下!台青年通過決選 當選聯合國青年代表

大地之音|巴奈之歌

作者:張鐵志

巴奈是我認為台灣最有力量、最動人的聲音。去年年底在一個充滿青春人潮的音樂節上,剛演完的巴奈和我站在路中間聊起來。她焦急地說,前幾天台東又通過好幾個開發案了,他們一再去抗議,但開發巨獸的速度卻不斷吞噬台東的土地。

巴奈在都蘭創作、參與部落歌謠採集、策劃東海岸音樂祭。2006年她籌劃都蘭音樂創作營,並在08年夏天由她演唱創作營的學員作品,出版了專輯「停在那片藍」。音樂之外,巴奈也和愛人那布積極參與原住民運動,爭取原住民被剝奪已久的權益。

精采內文

透視中國環境|熊貓「淘淘」的野性回歸路

作者:雍興中、賀風玲

大熊貓野化野放是一條無經驗可循的路。5年前,第一次放養大熊貓「祥祥」失敗,為圈養大熊貓的野放蒙上了陰影。臥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頂著失敗的壓力,對熊貓「淘淘」傾注了巨大心血。

在「淘淘」活動穩定後,研究人員會定期去搜尋它,收集它的糞便,以判定它的健康狀況,但現在不能收集。周曉解釋,這是因為「淘淘」現在剛進入一個新的環境,需要用糞便等標記物來劃定牠的領地,收集糞便顯然對牠不利。這的確是一個全新的環境。「淘淘」出生在臥龍自然保護區的野化培訓基地,北距栗子坪自然保護區有約450公里的車程,好在兩地海拔和地形比較接近。研究人員希望,「淘淘」能夠邁出壯大當地種群的第一步,不過更為重要的一個希望是:5年前的悲劇不要重演。

精采內文

環境大記事∣播報員:林子晴

台灣西海岸退縮問題日益嚴重,在東港有些地區因緊鄰海岸線,近年來堤防及消波塊都有下沉的現象,漲潮時海浪常越過堤防進村莊,使居民心慌慌,希望相關當為可以設法解決。對於土地的關心,除了自身安全之外,也是對當地生態環境的重視,法國打算在一處溼地保護區興建機場,此計劃惹來部分政客和環保人士不滿,連續兩天的抗議活動造成多人受傷,衝突還使法國執政社會黨與綠黨關係緊張。

永續的理念開始發揚,節能減碳也是很重要的一點,青年公園裡的綠房子節能可達80%,這樣的節能使資源不浪費之外,也讓環境、生物有更多喘息的空間,許多動物不會說話,卻是地球暖化第一批受害者,台灣環境藝術家黃瑞芳帶著動物談判代表,在COP18的永續展覽會場展出,為動物請命也為小島國家發聲。而為動物請命成功,南韓經證實放棄科學捕鯨計畫,而是採用以不殺害的方式來對鯨做研究。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行動參與|吉野驛拓寬工程又來了!緊急招募志工

發起單位:吉野驛文史工作室

去年,吉野驛廣場上,因花蓮縣文化局指定「暫定古蹟」而得以保存的老屋,再度遇上拆除危機。今年12月底,這棟「吉安貨運代辦站」的暫定古蹟效力將會到期,而原本停下來的工程又伺機而動,鄉公所預計在12月發包新的拓寬工程。

臨時得知這些訊息的我們,再度需要您加入緊鑼密鼓地搶救工作!過去若沒有社區及大眾的聲援,就沒有暫定古蹟、工程暫緩的成果,如今希望能再一次透過眾人的努力,正式登錄為文化資產進行保存、讓工程永遠不要再提起。

精彩全文

 

京都協議快到期 杜哈氣候談判和時間賽跑

【UNFCCC-COP18】系列 摘譯自2012年12月4日ENS卡達,杜哈報導;沈瑞筠編譯;蔡麗伶審校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卡達的官員在「氣候變遷下乾旱土地的糧食安全」會議中發言。左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長Achim Steiner、阿拉伯聯合大公國Majid Alsuwaidi、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愛爾蘭前總統Mary Robinson(Mary Robinson基金會創辦人)及COP18主席Abdullah bin Hamad Al-Attiyah(攝影:Sallie Schatz)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杜哈氣候變遷高峰會上對各國領袖提出緊急呼籲,「我們不要抱有任何幻想,這是一個威脅到我們全體、我們的經濟、我們的安全及我們的後代的危機。」

潘基文在第1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會締約國會議(COP18)的高峰會開幕式致詞時,以冰帽融化、海平面上升、土地退化及全球各地乾旱為例,表示「氣候變遷的威脅處處可見。」他警告,「無論貧富、沒有人得以倖免於氣候變遷;這是全人類的生存挑戰–我們生存的方式、我們對未來的計畫。這是我們的共業,我們(全人類)就是問題,所以我們必須有因應的解決方式。」

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UNFCCC)為期兩週的會議,召集1997年「京都議定書」的195個締約方與會。該議定書共有37個國家(包括高度工業化國家正邁向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家)給予具法律效力的承諾,同意降低與限制碳排。

為期兩週的會議將於12月7日閉幕,與會代表在各種目的下盡力延長京都議定書,京都議定書第一期承諾將在2012年底(也就是20天後)到期。

潘基文向與會者表示,「我呼籲所有參與國以妥協的精神、長遠的眼光並且避免因瑣碎的細節使談判陷入僵局。讓我們訂出在2015年有效、公平、有企圖心及全球性的氣候協議。」他希望各國政府本週在杜哈可達成五個關鍵成果,由達成京都議定書第二期承諾期開始。

「京都議定書仍是目前國際上最有約束力的氣候協議。它必須延續下去,它是所有談判的基礎。它有包括會計、法律在內等體系支持,而它的架構是目前急需的。它的效期到2013年1月1日,各國政府需繼續承諾更強健的氣候制度。」

潘基文也期待於長期氣候資金能有所進展,確保於坎昆及德班會期成立的「綠色氣候基金」及「氣候科技中心暨網絡」(Climate Technology Center and Network)確實及有效率的支持發展中國家適應。

此外,他期望各國政府不含糊的協商出全球性、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談判結果,並顯示他們如何達以行動跨越全球上升溫度控制在攝氏2度內的目標與目前進展的差異。」

最近由聯合國主導的報告指出,將全球溫度上升幅度維持在國際同意的2℃,有其急迫性,超過這個標準,氣候變遷將會導致嚴重的衝擊。

潘基文:差距可以彌補  但時間有限

聯合國大會主席Vuk Jeremic在杜哈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談判會議中向代表們致詞(攝影:Mark Garten)聯合國大會主席Vuk Jeremic告訴與會代表,氣候變遷該成為所有聯合國會員國的核心議題。

他表示,「我們能掌控並防止氣候變遷重大影響的機會正在消失,當未來的世代回過頭來檢視我們所做的決定,我們不該讓他們責備我們沒有及時採取行動。不要讓後代承受因沒有即時回應而無力承擔的後果。」

潘基文在12月3日於杜哈舉行的記者會中表示,「我們正在跟時間賽跑。」

每一刻的耽誤都會對未來產生巨大的影響或是對未來造成嚴重的傷害,他的警告呼應全球科學家的類似警告。

「如果我們在明確的目標下一起行動,我們可以因應這項挑戰。但這需要各國政府、企業及民間團結一致。這個選擇很明確:不是一起克服就是一起受難。」

報告明確指出資金不足

但所有的問題還是回歸到資金,開發中國家及非政府組織擔心,全球氣候變遷行動的基金嚴重不足。

根據獨立的非營利組織「氣候政策倡議」(Climate Policy Initiative)在杜哈發表的報告《2012年氣候基金的全球景觀》(The Global Landscape of Climate Finance 2012),2010年及2011年全球投資在抑制氣候變遷的經費,達到3640億美元。

這份報告顯示最完整的全球氣候基金計畫。報告發現,上述數字遠低於把全球增溫控制在2℃內所需的投資額。

基文和哥斯大黎加籍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執行秘書Christiana Figueres出席2012年12月4日在杜哈舉行的聯合國變遷啟動會議(UN Momentum for Change event)(攝影:Penny Yi Wang)

作為對照,國際能源機構表示為促進低碳排,每年必需投資1兆美元於能源領域。該報告預測,全球為了適應氣候變化的發展需要更多金錢挹注。

該報告顯示,2012年民間部門是全球氣候基金的主要來源,與企業和可再生能源項目的開發提供美元之間,私人公司及可再生能源建設約貢獻介於2170-2430億美元間的金額。

全球政府約投資了160-230億。多數公部門的投資透過獎勵機制和補貼降低了投資成本,扮演民間投資催化劑的腳色。

公部門及民間間的橋樑如國家發展銀行及商業銀行等,提供了不可或缺的1100-1200億金援。

氣候政策倡議執行長,也是這份報告的共同作者Barbara Buchner表示,「事實上,對決策者有限的預算來說,獎勵民間投資公眾政策是好事。」

「但是,總投資仍遠低於將氣溫上升維持在兩度內所需要的水平。我們必須專注在迅速而有效可執行而長遠的政策來擴及全球。」

雖然呼籲要合作,非政府組織也警告:由於富裕的已開發國家談判代表拒絕承諾金援,將導致聯合國氣候談判文件草案議題上留下「空白頁」。

綠色氣候基金  未來堪慮

非政府組織在杜哈會場外示威遊行呼籲氣候正義。(攝影:Christian Aid)馬來西亞非政府組織第三世界網路(Third World Network)的主任Chee Yoke Ling表示:「這個空白頁符合已開發國家在氣候談判會議中對氣候基金的承諾:一個大大的零。」

總部在華盛頓特區的「行動援助」(Action Aid International)的氣候代表Brandon Wu表示:「許多獨立研究顯示過去氣候基金承諾並未兌現。這些過去的承諾既不是新的也不是附加到現有的外援,他們卻無法達到當初協議的標準。」

「這些破碎的承諾對現在的談判構成威脅。如果美國和其他國家繼續拒絕協議新的標準,開發中國家可能會離開談判桌。」行動援助組織和來自45個國家的1500萬人共同努力消除貧困和不公平。

這些觀察團體認為,綠色氣候基金的未來堪慮。

美國智囊組織政策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的資深政策分析師Janet Redman表示:「目前綠色氣候基金一分錢都沒有,已開發國家威脅除非開放民間不受阻礙地進入,不然他們要讓這個基金完全匱乏。」

她說,「綠色氣候基金可說是2011年德班會最重要的具體成果,為的是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嚴重的人們,而不是大企業或華爾街。已發展國家必須履行他們會填補基金的承諾。」

Top

 

大地之音|巴奈之歌

作者:張鐵志

巴奈是我認為台灣最有力量、最動人的聲音。

去年年底在一個充滿青春人潮的音樂節上,剛演完的巴奈和我站在路中間聊起來。她焦急地說,前幾天台東又通過好幾個開發案了,他們一再去抗議,但開發巨獸的速度卻不斷吞噬台東的土地。

她說:「我的成長過程實在太痛苦了,那恰好我又是一個作創作的人,所以會不斷反芻這些經驗。我後半輩子的人生都會作這個事情,就是想說可不可以不要再讓孩子承受這些痛苦。」

然後她流下眼淚來。

不久後,她就寫下這個給孩子們的歌「沒關係」。

換我們這些聽眾流下眼淚。

父親是阿美族、母親是卑南族的巴奈,很早就離開部落,在城市漂流歌唱。

1990年,她和滾石簽約,等了六年沒有出版。她離開滾石,繼續漂流。

兩千年,她在角頭唱片出版個人首張專輯《泥娃娃》。

經過十年的等待,以及這些年在這個漢人支配的體制中,她的原住民身份所承受歷史的不公義,彼時的巴奈是憂傷和苦悶的。她說,當時她對自己存在的狀態,感到一種深沈的憤怒。

「 我就這樣告別山下的家
我實在不想輕易讓眼淚留下
我以為我並不差 不會害怕

我就這樣自己照顧自己長大
我不想因為現實把頭低下
我以為我並不差 能學會虛假

怎樣才能夠看穿面具裏的謊話
別讓我的真心散的像沙
如果有一天我變得更複雜
還能不能唱出歌聲裡的那幅畫」《流浪記》

這張專輯獲得樂評人高度好評。專輯出版後,她決定回到故鄉台東,在都蘭落腳。回到台東的巴奈開始笑得越來越多,也更清楚自己的方向感。

台東其實早已是台灣重要的音樂之鄉,這裡有為人敬重的民謠先驅胡德夫,還有產生的多個金曲獎歌手的南王部落:陳建年、南王三姊妹、紀曉君、昊恩與家家。他們讓整個台灣謙卑地聆聽台東的聲音。

巴奈在都蘭創作、參與部落歌謠採集、策劃東海岸音樂祭。2006年她籌劃都蘭音樂創作營,並在08年夏天由她演唱創作營的學員作品,出版了專輯「停在那片藍」。音樂之外,巴奈也和愛人那布積極參與原住民運動,爭取原住民被剝奪已久的權益。

2009年一月,巴奈和幾位台東組成的Message樂團發表同名專輯Message。叫做message,是因為原住民的歷史與殖民記憶因為太痛苦,早已被冰封起來,以致於年輕一代無從得知,所以他們要用溫暖的歌聲去傳遞「訊息」,去個部落進行融冰,讓族人們想起那個可以與山脈、土壤和祖靈溝通的年代,讓神靈傾聽他們的苦難與傷痕,讓荒蕪傾頹的回家之路可以被重新建立,讓族人們可以在島嶼上獲得真正的尊嚴與自主。

專輯中最重要的歌,是由巴奈和那布改編自布農族古調的「也許有一天」。巴奈唱著,

也許有一天 你也會想要離開繁華的都市
也許有一天 你也會想要看見媽媽說的那兒時像天堂一樣的想像
也許有一天 你也會想要改變  用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價值
也許有一天 你也想要了解 古老的歌在哪裡誕生

在巴奈溫柔但堅定的歌聲中,那布用他來自山谷中的聲音有力地念著布農語:

雖然不曾 隨父兄出征 幸好還有 回到老家 拿回泥土 還我土地 重建家園 就是我啊

這幾年,巴奈和那布成為台灣最重要的「抗議歌手」,在全島許多場合,不論人權、環保、土地正義,都可以聽到他們的歌聲。當然,他們最在乎的核心是台東這塊土地,以及原住民生存領域的根本問題。巴奈說,「中華民國政府真的很對不起原住民,只是大量消費原住民文化,把原住民樣板化。」

從2008年起,每一年的二二八,他們都舉行「狼煙行動」音樂會,主要訴求就是落實原住民自治法;捍衛自然主權、堅持傳統領域。

另外兩個重大議題其一是反美麗灣飯店的運動,一個是反對核廢料放在台東。美麗灣大飯店位於台東北邊的杉原海灘。這個飯店開發計畫一方面會危及阿美族刺桐部落的傳統領域,另方面也會破壞海灘和珊瑚礁生態。但美麗灣飯店自幾年前就規避環評,逕行施工開發 。除了美麗灣之外,東台東海岸還有許多開發案正在預定進行中。今年十月,我們一群朋友組織了台灣可能有史來最多音樂人、文化人參與的反對美麗灣開發案連署,許多主流歌手如李宗盛、張震嶽、陳綺貞等百人都參與了。

而09年三月台灣電力公司公告處置核廢料的場址之一可能是台東縣南邊的達仁鄉,而這裡是排灣族的傳統領域。這個消息公告之後,巴奈全力投入反核廢料運動:他們自製核廢料桶道具,到各地演出都帶著,甚至帶著這兩個桶子與「核廢不要」的布條走上金曲獎的星光大道。

到現在,巴奈的肩上綁著一條鮮艷的反核布巾,頭上則有寫著反對美麗灣的頭巾。他們不斷地去台東縣政府,去美麗灣飯店前抗議。

作為朋友看到他們的奮力抗爭,總是心疼;而作為歌迷,我還是不斷問,巴奈,趕快做下一張專輯吧。但她說不急,因為「在以前,創作是一種出口,一種解脫,現在不需要一種解脫,看著孩子、讓孩子幸福就是一種解脫。」

但為了孩子,她寫了新歌「沒關係」:山垮了,海灘被污染了,人心也被利益收買了,她不能昧著良心對孩子說沒關係。

於是,為了孩子未來的生存環境,巴奈還是將繼續抗爭,繼續歌唱。

愛上噪音愛上噪音

作者:張鐵志、柴子文/編著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06月27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8790698
裝訂:平裝

本文轉載自愛上噪音一書,不符合cc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歡迎訂閱陽光時務週刊

跟巴奈一起保護東海岸最後沙灘,守護杉原灣。捐款送巴奈〈停在那片藍〉、〈essage〉或「拆拆拆!美麗灣毛巾」等紀念好禮任您選

歌迷與吳志寧、滅火器楊大正加入巴奈那布舉毛巾的行列。

Top

 

透視中國環境|熊貓「淘淘」的野性回歸路

作者:雍興中、賀風玲

中國正在進行大熊貓第二次野放,這是繼2007年首次嘗試失敗後的又一次努力。讓一個在人工干預環境中成長的珍稀物種回歸自然,這只是漫長征途的第一步。

圖片來源:小夏(eversummer)

2012年10月11日,是兩歲兩個月的中國大熊貓「淘淘」的野放日。

這是中國人工繁育大熊貓的第二次野放,與首次野放不同的是,「淘淘」還是全球首隻誕生在野化培訓場的熊貓。

大熊貓野化野放是一條無經驗可循的路。5年前,第一次放養大熊貓「祥祥」失敗,為圈養大熊貓的野放蒙上了陰影。臥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頂著失敗的壓力,對熊貓「淘淘」傾注了巨大心血。

野放第一步

10月下旬,四川雅安市石棉縣栗子坪自然保護區的層層高山已經染上了斑駁秋色。在海拔2500米左右,有一處竹林掩映的山溝入口,這便是幾天前「淘淘」的野放點。

「淘淘」每天在哪兒?距離牠最近的研究人員也只知道個大概。

在「淘淘」身上,人們埋植了國際通用的身份識別晶片,為它佩戴了全球衛星定位和無線電遙測功能的GPS頸圈。每隔1小時,監測員會選擇三個不同的地點測定無線電信號發出的方向。

「在平面地圖上,兩個有方向夾角的信號就可以確定一個地點,我們測三個就更精確一些。」中心團隊成員周曉說,根據信號的變化,如果「淘淘」活動頻繁,測定時間會縮短到每半小時一次。

檢測器上,「淘淘」只在小範圍活動。研究人員估計,它正在熟悉陌生環境。因為類似的情況2009年也曾出現過,人們在同一地點野放了一隻受救援的野生大熊貓「瀘欣」,前三個月時間牠也沒有進行長途遷徙。

在「淘淘」活動穩定後,研究人員會定期去搜尋它,收集它的糞便,以判定它的健康狀況,但現在不能收集。周曉解釋,這是因為「淘淘」現在剛進入一個新的環境,需要用糞便等標記物來劃定牠的領地,收集糞便顯然對牠不利。

這的確是一個全新的環境。「淘淘」出生在臥龍自然保護區的野化培訓基地,北距栗子坪自然保護區有約450公里的車程,好在兩地海拔和地形比較接近。

研究人員希望,「淘淘」能夠邁出壯大當地種群的第一步,不過更為重要的一個希望是:5年前的悲劇不要重演。

「祥祥」的陰影

過去5年時間,臥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始終背負著壓力,這壓力是「祥祥」之死帶來的。

2003年,中心啟動了大熊貓野化培訓第一期專案。2006年4月28日,五歲雄性大熊貓「祥祥」在臥龍的「五一棚」地區野放,成為第一隻野放野外的圈養大熊貓。

野放很快就遭受挫折,當年12月,「祥祥」在野外與同類的爭鬥中受傷,當時中心把牠救治了回來,在傷勢恢復後,又將牠野放野外。

事後這一舉措飽受詬病。2007年1月7日,再次野放不到一個月,「祥祥」的無線電信號停止不動了。中心派出隊伍尋找,1月29日,發現的只是大熊貓冰冷的屍體。

所有人心裡都不好受,外界更是給了他們嚴厲的指責,認為對「祥祥」的傷後野放是「讓大熊貓去送死」。

「社會上不理解,這是一個研究工作,是研究工作就可能失敗。」中心主任張和民頂著壓力,繼續進行大熊貓野放。

2007年12月6日,在第一次大熊貓野放失敗不足一年後,張和民宣佈第二次野放計畫啟動。經過幾年論證,重啟計畫決定採用不同於「祥祥」的培訓方法。中心副總工程師黃炎是第二期項目的負責人,他介紹,「祥祥」的失敗歸因於人工干預太多,新計畫採用「母獸帶崽」和「隔絕人類影響」的方式展開。

母獸帶崽,就是讓幼崽在半野化環境中出生,人類照顧牠的母親,而由母親帶牠的孩子。而這個母親要有野外生活和帶崽的經驗。最後,幼年從野外救回,同時又有過生育經驗的「草草」入選。

為了隔絕人類影響,每次接觸大熊貓,工作人員都要在服裝上塗抹大熊貓的糞便和尿液,過程中也儘量不發出聲音。甚至,他們準備給偽裝服裝上晶片,進一步類比大熊貓的聲音。

新方法的效果很明顯。曾經,「祥祥」在野外環境中不懂得躲避旱螞蝗,口、鼻、肛周附近到處都是,看著就心疼,但「淘淘」身上卻沒有寄生蟲。

「這說明它媽媽把牠教得很好,這是我們人類無論如何教不會的。」張和民說,實際上「祥祥」不是全部都失敗了,至少它否定了一種不正確的方法,找到了對應的探索方向。

本該這樣

以往大熊貓幼崽個個都是溫室裡的寶貝,一生下來立刻會被人工放到無菌的保暖箱。黃炎也曾經很掙扎,但這次試驗他堅持了不管的態度。「野生大熊貓就該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把心一橫的結果是,研究人員發現,大熊貓天生有抵抗能力,即便在野外「髒亂差」的條件下「淘淘」也沒有生病,反而是圈養的大熊貓,一弄水就受涼感冒。

研究人員還發現,「淘淘」爬樹的技能掌握得很快,「草草」只教了一次就學會了,那時它才四個月大,同年齡的圈養大熊貓都達不到這一水準。爬樹是野外大熊貓保護幼崽的方式,「淘淘」可以在樹上待兩三天,研究人員拿著錄好的同類聲音去試時,牠竟然可以分辨出來,拒不上當。

「淘淘」還擁有一流的方向辨別能力和尋找水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牠對人類充滿警惕。

飼養員吳代福說,第一隻野放熊貓「祥祥」由人工養大,對人很親近,而「淘淘」對穿了熊貓服的工作人員都要吼叫。現在的結果是,「祥祥」在無助中死去,「淘淘」則暫時對自然應對自如。

未來的資本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的專家們都是頂著壓力做野化野放。原因只在於,專家們認為現在野放大熊貓,無論可能性還是必要性,都正當其時。

1999年以前,圈養大熊貓數量是下降的,完全依賴於野外捕獲。張和民和他的團隊,直到2000年才克服了圈養大熊貓人工繁育的三難:發情難、配種受孕難和育幼成活難。那之後的6年時間,大熊貓存活率為100%,圈養種群開始穩步提高。

現在,我國大熊貓圈養數量達到了342只,這個數量級已能保證物種的遺傳多樣性保存100年,再多也無必要。張和民說:「說白一點,就是有資本做這個事情了。」

與此同時,大熊貓野外生境不容樂觀。由於人類的活動,大熊貓的野外棲息地被分開割裂,形成了很多孤立小種群,如果不進行人工干預,可能會減少繁殖乃至滅絕。所以野放一些大熊貓到小種群裏進行復壯,顯得緊迫而必要。

最後,為這一切提供可能性的,還是時代的發展。「野化野放這個事,都是發達國家在做。」黃炎的意思是,這很花錢。

臥龍野化基地為大熊貓設計了三個階段的野化場地,小的兩千平方米,大的一平方公里,圈一個這樣的場地建設成本就要投三四百萬。「大熊貓吃竹子消耗量很大,一個場地用一年,差不多要歇三年。」好在國家對此全力支持。

當然,也可以把大熊貓舒舒服服地關起來。「但那樣只是明哲保身」,作為大熊貓野化野放的主導者張和民說,「這是必須要走的路,不然就是我們的失職了」。

相關連結:

中國媒體反思:溺愛大熊貓 無益生態保育

紅紅火火的大熊貓人工繁育 背後有隱憂

亟需緊急措施的神明,恆河豚瀕臨滅絕危機

寂寞江豚之死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刊於2012年10月《南方週末》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Top

 
 

東港海岸退縮 海浪越堤居民憂

摘錄自2012年12月5日公共電視屏東報導

台灣西海岸退縮的問題日趨嚴重,而位在屏東縣東港的南平里、因為緊鄰海岸線、這幾年堤防跟消波塊都有下沈的現象,當地民眾說,只要滿潮、海浪就會越過堤防、打進村落,希望相關單位設法解決,別再拖延。

東港南平里村落緊鄰海岸線,20年前沙灘綿延1公里遠,但後來沙灘消失了,全靠這一道堤防和消波塊阻擋海浪,10多年來,適逢滿潮或颱風,海浪就會越過堤防,如今消波塊又下沈,讓居民更不安。

連堤防都已經變形出現裂縫,居民說,原本附近的大鵬灣國家風景區,以南平里鄰近風景區為由,拒絕興建離岸堤,以免破壞景觀,但現在村落岌岌可危,相關單位也決定興建保護工程。工程預計耗時2到3年,分階段施作,但居民很著急,希望用一次性工程,一年內做完,只是七河局表示,水利署每年針對海岸的工程經費只有10多億,全國有多處海岸需要施工,限於財政,只能請居民耐心等候。

Top

 

法國抗議濕地建機場 南特國際機場興建案持續延燒

本報2012年12月6日綜合外電報導;阿欣編譯,鄭鈺琳審校

抗議機場興建的民眾(照片來源BBC.uk )法國政府有意在西部城市南特以北一處受保護濕地興建新機場(Aeroport du Grand Ouest),計劃惹來部分政客和環保人士不滿,連續兩天的抗議活動已造成20多人受傷。衝突也令執政社會黨與綠黨關係緊張。

新機場選址在南特北郊30公里處的蘭德斯聖母鎮 (Notre-Dame-Des-Landes),兩萬名來自全法各地的抗議人士聚集在該鎮,試圖佔據拆遷地點阻撓工程進展。法國政府調派憲兵部隊與反對者對峙,並從上週五(23日)起開始在3處地點驅逐反對者,暴力衝突延續至週六。

在蘭德斯聖母鎮,示威人群向警方投擲石塊、煙花和燃燒瓶等,憲兵部隊發射催淚彈和震撼彈還擊。在大西洋盧瓦爾省省政府所在地,防暴警察還對試圖逼近省政府的數千名抗議者動用高壓水槍。衝突造成20多人受傷,其中兩人傷勢較重,另有8人遭警方拘捕。

主導南特新機場計劃的是曾任該市市長的法國政府總理埃羅(Jean-Marc Ayrault),反對陣營包括以環保主義為訴求的綠黨,並匯聚左翼陣線、反對全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組織。綠黨在今年法國總統選舉中與社會黨結盟,奧朗德勝選後綠黨成員還入閣擔任政府部長,但這件事的意見分歧為兩黨關係投下陰影。

政府表示舊機場(Nantes-Atlantique airport)已經飽和,最多只能接納3百萬旅客,建新的國際機場可促進經濟發展和就業,增加將近9百萬旅客。這項機場計畫將耗資5億8千萬歐元,反對者表示這是浪費公帑,讓原本已經衰弱的經濟一厥不振。儘管政府雖然在前陣子暫停工程,開放大眾表示意見,政府發言人稍早仍舊表示,沒有任何取消的可能。新機場計劃於2014年動工,2017年開始使用,內政部長瓦爾斯矢言工程會如期開展。

舊機場的位址處於林地,是個僅有200居民的城鎮,從1970年代便劃入為機場建地。原先新機場興建是預計用以轉移巴黎機場的壓力,並將由超音波航空公司(Concorde)使用;目前的焦點則轉移成提供歐洲及國內想享受南方陽光的旅客一個轉運站。

反對者認為,新機場只是帶來一些受到當地補助而前往的旅客,加上舊機場的使用容量比率一直都不到一半,新機場的位置將會破壞環境,如危害冠蠑螈 (crested newt)、加重公共財政負擔,一但變成像其他超大城市一樣,將改變原始的城鄉樣貌。

※本文同步刊登於台灣濕地網

資料來源:馬來西亞東方日報RANCE 24ConnexionfranceBBC

Top

 

青年公園綠房子 節能80%

本報2012年12月6日台北訊,杜蕙君報導

汗得學社社長胡湘玲博士表示,蓋房子是跟能源息息相關的。人的一生有80%以上的時間都在房子裡度過,所以節能就得從蓋房子開始。

在台北市青年公園裡,坐落著一棟既節能又環保的太陽房子,這是由茂迪公司已逝創辦人鄭福田捐贈、汗得學社規劃、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監造的。太陽房子裡的宣導看板寫到,一個沒有隔熱系統的房子,有70%以上的能源會從各處四散到屋外。而一棟房子中,消耗最多能源的其實是電力,其次才是水,而電力當中占了大部分的消耗方式是以熱能的方式消耗掉,所以如何保存或排除多餘的熱能則是重要的關鍵。

太陽房子的東面,減少開窗並加設遮陽板,以降低陽光的熱能進入屋內。(杜蕙君攝)

座落方式

為了減少夏季過多來自太陽的熱能傳進屋內,所以選擇了東西向減少開窗的設計,太陽房子的設計中,東有太陽能板的遮陽棚,西有隔熱的空氣層。不僅可以有效阻隔熱能進入屋內,也可以積極的使用太陽能來發電,供應屋內所需。

水、電能源自給

設置於屋頂的太陽能板,其實是由一塊塊晶元所組成的太陽光電模組,每四片250瓦的太陽光電模組,經過1個小時的充足日照後便可產生1度的電。

屋頂不僅有太陽能板之外,還設置了雨水回收系統,收集所得的雨水(又稱中水)可以用來沖馬桶、澆花等等。

自屋頂收集雨水,以供廁所或洗滌之用。(杜蕙君攝) 東面的遮陽板其實是夾著太陽能光電晶片的雙層玻璃,不僅可以發電,還可以遮風擋雨。(杜蕙君攝)

屋頂、牆壁與門窗

屋頂是整棟屋子接受到最多陽光的地方,所以隔熱就顯得十分重要。屋頂的隔熱設計上從最外層的OSB板、空氣層…一直到最內層的RC頂板,光隔熱層就有30cm這麼厚,而且全是以廢木料及邊材所壓製而成的環保木質纖維隔熱材。(木質纖維隔熱材厚度僅要6cm,便可達到紅磚45cm的隔熱效果。)

屋頂隔熱縱剖面,是由廢木料及邊材所壓製而成的環保材料,可有效隔絕來自陽光直射的熱能。(杜蕙君攝) 牆壁隔熱木質纖維材料,因陽光不會直射,所以牆壁的隔熱材料僅有10cm。(杜蕙君攝)

因為牆壁所接受到的陽光不如屋頂直接,所以它的木質纖維隔熱材僅有10cm厚。

太陽房子為了降低屋內的照明成本,所以使用了大片的落地窗,而設置於屋子南面的大片落地窗,不僅可以增進室內的明亮度,同時也提供了通風的重要角色。大片落地窗的設計,雖有許多好處,但陽光進來的同時如何有效隔絕伴隨的輻射熱,在太陽房子裡也有一番設計。

在窗戶上,使用的是雙層玻璃的設計,在雙層玻璃的中間充填的是一種惰性氣體─氬,不僅可以有效隔熱,也兼具隔音的功能。窗框的使用也是選用熱傳導效應較慢的木框。

在窗戶的雙層玻璃中間,充填著一種惰性氣體─氬。(杜蕙君攝) 雙道門可降低室內外熱能的散失。(杜蕙君攝)

門不僅僅是作為通行之用,往往也是造成熱能散失的重要地方,所以為了有效隔絕夏日屋外的熱空氣進入屋內,使用了雙道門的設計,而且門上的玻璃也有著跟窗戶一樣的雙層玻璃。

空間配置

太陽房子裡,隔間的方式很特別,不是一般的實心牆面,而是一層鐵網。網牆的網目很大,不僅可以通風、透光,而且還具有區隔內外、使視線不會受到阻礙的功能。

網牆的設計不僅視線不會受阻,也可增進隔間內的通風和採光。(杜蕙君攝) 天花板的排氣風管會自動偵測屋內的CO2濃度,濃度過高時則會自動排氣。(杜蕙君攝)

一般時候,新鮮的空氣可以由南面較低的落地窗進入屋內,由北面上方的上層窗排出。到了夏季,為了避免屋外的高溫進入,窗戶雖然緊閉,這時室內天花板的排氣風管會自動偵測室內CO2濃度,適時將室內空氣排出。

雖然這棟太陽房子建造成本較一般房子貴了4~5倍,但它節省的能源成本只要8年就可以回收。在能源日益匱乏及昂貴的今日,這種可以更加節能的房子勢必是未來趨勢。

※ 太陽圖書館暨節能展示館 http://www.solarhouse.tw/ 

Top

 

動物談判代表 為小島生存發聲

【UNFCCC-COP18】系列 作者:謝雯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COP18特派員)

企鵝與北極熊不會說話,卻是地球暖化下的第一批受害者,這也代表了在國際政治上聲音薄弱的小島國家,正面臨著生存困境。台灣環境藝術家黃瑞芳結合吐瓦魯政府,以這系列可愛帶點驚悚的裝置藝術「Animal Delegates」,於氣候變遷大會COP18期間在杜哈的永續展覽會場展出,為吐瓦魯在國際上發聲。

在COP18展出的「Animal Delegates」,黃瑞芳作品,謝雯凱攝。

環境正義

在COP18展出的「Animal Delegates」,黃瑞芳作品,謝雯凱攝。多年從事環境藝術的黃瑞芳,自2009年開始關注吐瓦魯的情勢,也在2010年拜訪吐瓦魯,了解這個小島 「Zero Emission」卻「Zero Survival」的環境不正義。這次COP18會議,他受到吐國政府邀請,在資金自籌的狀況下把動物談判代表們帶來杜哈,台灣僅有文化部伸出援手贊助部 分經費,外交部並未協助。黃瑞芳表示,他可以用環境藝術獲得路透社、BBC等國際媒體報導,也曾登上卡達會議官網的頭條新聞,相較於台灣外交部每年砸大錢 買機場燈箱、報紙廣告,都僅是曇花一現,藝術作品卻可讓議題發酵的更為深遠。

在會場上還有一個斷頭台的裝置,卻裝上了加油槍,民眾只要拿起油槍,斷頭台就會開始像翹翹板一樣擺盪,一邊是被繩索吊頸的北極熊,另一頭則是被刀具切 頸的吐瓦魯海龜,兩者之間的連結不言可喻。黃瑞芳提到,目前許多石油公司正磨刀霍霍,準備前進北極鑽油,卻顯然無法做好環境保全工作,綠色和平便曾發動支持者到各地殼牌石油加油站抗議。

漂綠大會

在COP18展出的「Animal Delegates」,黃瑞芳作品,謝雯凱攝。卡達是石油與天然氣的生產大國,石油公司在大會與展覽會場辦理許多週邊會議、與陳設華麗的攤位,推銷自身的綠能投資與環保技術,卻忽略本身鼓勵資源浪費, 且全球碳排放仍不斷增加。包括Apple電腦定期推出科技產品,鼓勵用過即丟的消費行為,黃瑞芳並不表認同。他也提到台灣僅談到節能減碳的層次,卻仍陷於 資本主義迷思。

「今天以科技為名不斷發展,看似邁向更好的明天,但其實是像高鐵一樣,朝著未知的災難快速前進。」黃瑞芳說:「我們活在自圓其說的時代,50年後回頭看現在的人類,會發現我們是多麼愚昧,每天都在殺害北極熊與吐瓦魯的海龜,都只是想到自己!」

Top

 

南韓證實 放棄科學捕鯨計畫

摘錄自2012年12月5日中央廣播電台 報導

南韓5日證實,南韓已經正式放棄遭到嚴厲批評的計畫,不會在南韓海域恢復所謂的科學捕鯨行動,而是採取非致命的方式來進行對鯨的研究。

國際環保團體綠色和平(Greenpeace)今天對南韓的決定表示歡迎,認為是數千人個別致函南韓總理金滉植(Kim Hwang-Sik)要求放棄捕鯨計畫的一項勝利。

綠色和平指出,即使是以科學捕鯨作幌子,全球都不支持商業捕鯨行為。根據國際捕鯨委員會(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規定,要進行科學捕鯨,必須在123日之前提出申請,但並未有任何的相關申請提出。

南韓農林水產部1名官員告訴法新社,南韓決定以不殺害的方式、從事有關鯨的科學研究,因此沒有必要向國際捕鯨委員會提出申請。

今年7月,國際捕鯨委員會在巴拿馬開會時,南韓公布了將恢復捕鯨的計畫,並且表示,他們是利用全球規範中允許科學捕鯨的漏洞而這麼做。當時,南韓並且表示,該國海域的鯨魚數量有明顯增加。

南韓的這項決定引發許多國家和環保團體的撻伐,不久之後,就傳出南韓政府正在重新考慮此事。

Top

 

行動參與|吉野驛拓寬工程又來了!緊急招募志工

發起單位:吉野驛文史工作室

吉野驛  圖片來源:吉野驛文史工作室

去年,吉野驛廣場上,因花蓮縣文化局指定「暫定古蹟」而得以保存的老屋,再度遇上拆除危機。

今年12月底,這棟「吉安貨運代辦站」的暫定古蹟效力將會到期,而原本停下來的工程又伺機而動,鄉公所預計在12月發包新的拓寬工程。

臨時得知這些訊息的我們,再度需要您加入緊鑼密鼓地搶救工作!過去若沒有社區及大眾的聲援,就沒有暫定古蹟、工程暫緩的成果,如今希望能再一次透過眾人的努力,正式登錄為文化資產進行保存、讓工程永遠不要再提起。

徵志工內容:

一、文史調查工作隊

為了將吉野驛周邊建築向文化局提出「文化資產」登錄的申請,我們在沒資源情況下,只能靠社區力量自己來進行研究調查。從吉野移民村、客家移民、舊吉安站的運輸等三大方向著手,釐清吉野驛周邊遺跡的文化價值。

需要人力:訪談員數人(背景不限,但極需客語人才)、文獻研究1-2人(相關背景佳)
主要工作:口訪並記錄、現地勘查、文獻整理、研究分析

二、擴大連署小組

鄉公所的工程逼近在即,我們需要集結社區的力量向鄉公所表達居民心聲,工作包含:擴大連署、舉辦社區串聯活動、媒體發聲。

需要人力:小組組頭2-3人(負責聯繫)、組員數人(背景不限,會客語佳)。

歡迎先參加12/8-9志工招募說明會再決定是否加入工作隊。然而,為了加速工作進行,煩請填寫報名表讓我們認識您。感謝!

工作時間:101年12月~102年2月

工作地點:花蓮縣吉安鄉稻香村為主 

下載:志工報名表單

志工招募說明會

12/8(六)場次

時間:下午2:00~5:00
地點:花蓮市建國路二段536號(近三角市場、碧雲莊)

主題:概況簡介、分組說明

12/9(日)場次

時間:上午10:00~12:00,下午2:00~6:00
地點:吉安鄉稻香村(吉野驛周邊),地點視人數而定

主題:上午連署小組工作討論、下午文史調查小組討論

聯絡人:黃小姐0920711105/黃先生0926151052
發起單位:吉野驛文史工作室
聯絡信箱:blawike@gmail.com
部落格:http://ds15.pixnet.net/blog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林子晴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