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6.04







近期活動

公益贊助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自從六輕來了電子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研究發現:鯊魚觀光是門好生意 未來會比捕鯊更好賺

豹紋鯊

(照片授權:Upsilon Andromedae/cc by 2.0)

為了滿足中國、香港等亞洲民眾對魚翅湯的喜好,全球每年估計捕捉高達3800萬條鯊魚。但根據最新研究:隨著旅遊業吸引越來越多的人觀賞鯊魚自在的悠游於大海,其帶來的經濟效應可能比捉鯊來吃更好。

根據專家的說法,全球鯊魚漁業上岸價值目前每年約為6.3億美元,且因過度捕撈而持續下跌,而賞鯊旅遊每年約可獲利3.14億美元,預計在未來20年將激增至7.8億美元。研究顯示,賞鯊旅遊業每年在29個國家吸引超過60萬人來觀賞包括錘頭鯊、大白鯊等在內的鯊魚,並提供1萬個工作機會。但問題是亞洲人太熱愛魚翅,不太可能為了旅遊業而放棄佳餚,目前鯊魚生態旅遊主要的客源都是西方。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帛琉證明鯊魚活著比死掉更值錢

世界最大鯊魚天堂 就在馬紹爾群島

環團為大白鯊說話:「沒了鯊魚 人類更危險」

台灣保育鯊魚再跨一步:魚翅進口需來自合法漁船

生物簡介∣外來象鼻蟲:人類的阻力?助力?

作者:李鍾旻

象鼻蟲因頭部口吻處特化,細長有如大象鼻子般,因此被稱作「象鼻蟲」。不僅外表特異,象鼻蟲家族還有一個特點,那便是牠們的種類數目居於動物界之冠,世界上已知的種類至少上萬種。

大多數象鼻蟲以植物為食,為植食性甲蟲。由於象鼻蟲幼蟲蛀食植物的莖,或以穀類、植物組織為食,許多種類因而成為重要的農業害蟲;部分個體更藉交通運輸或其他途徑擴散到產地以外的地區,成為外來物種。原產歐洲的苜蓿象鼻蟲(Hypera postica)在1904年時便被發現入侵美國,更於1982年時移入日本,為危害苜蓿的知名害蟲。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徐琬婷

觀音工業區又傳污染,重油外洩,環保局漏夜除污,努力避免擴散污染鄰近的觀音藻礁及海洋。為求保護水中的生物資源,美國研發新式「魚欄」的友善水圳,幫助農民拯救魚群,讓小生命不會白白犧牲在農業的溝渠系統中。

進行海洋監測,守護深藍大海,今年度的台灣珊瑚礁體檢行動6月1、2日在綠島舉辦,結果顯示,綠島珊瑚礁覆蓋率皆屬「優良」程度,指標性魚類及無脊椎動物則視潛點記錄到的種類及數量不一。而政府單位的各項環境監測也應該要公開透明,以保障公眾的環境知情權,廣西環保廳表示,所有地級市2014年底前將向社會全部公開PM2.5資料

追憶華光探索文史,記者走訪羅東,拜會日治時期台北刑務所管理員,高齡90歲的俞尚德先生,聽聽走過一甲子歷史的活見證,為後生晚輩說故事。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徐琬婷、葉人豪、詹嘉紋•網編:徐琬婷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