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鯊魚觀光是門好生意 未來會比捕鯊更好賺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研究發現:鯊魚觀光是門好生意 未來會比捕鯊更好賺

2013年06月04日
本報2013年6月4日綜合外電報導,沈瑞筠編譯,莫聞審校

最新學術研究指出,觀賞鯊魚自在悠游於大海的觀光旅遊,正蓬勃發展,帶來的經濟效應可能要比捕捉鯊魚做成魚翅還要高。

Steve Garner攝

為了滿足中國、香港、台灣等亞洲民眾魚翅的喜好,全球鯊魚捕獲量估計達每年3800萬條,這份研究認為,從澳洲到加勒比海海域的鯊魚若能得到更好的保護,可以抑制需求。

本研究5月31日發表在國際保育期刊《Oryx》,名為〈全球鯊魚生態旅遊的經濟價值:保育的意涵〉(Global economic value of shark ecotourism: implications for conservation)。研究主要作者、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Andres Cisneros-Montemayor表示,「我們希望人們能認知到,鯊魚的價值不僅是在餐桌上。」

賞鯊遊客預估曲線(研究團隊製作)  亞洲國家的鯊魚進口量:由下而上分別為中國、香港、南韓及台灣每年進口鯊魚的數量(單位:千噸)。(資料來源:FAO)

該論文顯示,賞鯊旅遊每年約可獲利3.14億美元,預計在未來20年將激增至7.8億美元。

相對的,根據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的專家的估計,全球鯊魚漁業上岸價值(landed value)目前每年約為6.3億美元,且因過度捕撈而持續下跌。

近年來,帛琉、馬爾地夫、宏都拉斯、托克勞群島(Tokelau)、巴哈馬、馬紹爾群島、庫克群島、法屬波利尼西亞及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已陸續禁止商業捕撈鯊魚,建立鯊魚禁漁區。

皮尤慈善信託基金會(Pew Charitable Trusts)全球鯊魚保育執行長Jill Hepp表示應該要有更多的鯊魚禁漁區。她強調:「許多國家有強大的經濟誘因來保育鯊魚及其棲地。」

另外,全球漁業在污染及過度捕撈打擊下愈趨衰退,這篇論文希望能提供另一個發展的角度。論文中提到,旅遊業每年在29個國家吸引超過60萬人來觀賞包括錘頭鯊、大白鯊等在內的鯊魚,並提供1萬個工作機會。

但論文也點出目前的主要問題是,不同人有不同需求,亞洲人熱愛魚翅湯,不太可能為了旅遊業而放棄佳餚;所以現在鯊魚生態旅遊主要的客源都是西方。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專家Carl Gustaf Lundin認為,漁民需要從經營旅遊業看到更高的獲益,瞭解到租船觀賞鯊魚、或是租用潛水裝備,都勝於殺了鯊魚取下牠們的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