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台灣海岸」相片徵集活動(10/20截止)
10/8 日本生態生活觀察
10/9 2013兩岸環保與永續發展系列論壇──少數民族、原住民與災後重建
10月-11月 102年內雙溪自然中心「春泥更護花--有機土壤實作」預約體驗
10/12 2013國慶綠色藝術市集──環保/藝術/在地支持
10/16「±2℃下的未來環境及社區生活想像」工作坊(10/11截止)
10/20 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第一小組解讀工作坊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訪客
【評論連結】 變態的獎勵 金權的城市:我們的都市為什麼那麼醜?
政局一片「混水」,下頭就趁機「摸魚」。今天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在行政機關版本缺乏下,徑自審查六個朝野立委所提「水患治理特別條例修正案」,擬延長治水年限8年、追加800到840億,其間立委陳明文、高志鵬等委員還要求「今天一定要出委員會」,完成審查徑付二讀。
最後主席楊瓊瓔堅持應等行政院版本才作罷。但最後做出「共識」,要求經濟部須以「特別預算」編列,並在三周內送行政院版本併立委提案審查。
精彩內文
治了又淹怎麼辦?風災後的治水建言
解讀聯合國最新氣候變遷報告(5)海平面上升預測的方法論:地區差異
本報2013年10月3日綜合外電報導,林可麗編譯,莫聞審校
海平面上升高度會差多少?
各地海平面高度的趨勢有時會跟全球平均顯著不同,全球海平面高度每年約上升3.2毫米,位在麻州劍橋的哈佛大學地質物理學家Jerry Mitrovica表示,「有些地方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是全球平均的十倍。」
陸地移動是一個因素。舉例來說,加拿大的哈德遜灣就曾經埋在3公里厚的冰下,冰的流失導致陸地現在每年上升1公分。當部分北美大陸向上抬升的時候,南邊的陸地就被壓下去,美國的東岸每年都下降幾毫米。
沈積也可能導致某些區域下沈地更快。舉例來說,河流沈積物的壓縮與抽取地下水掏空土地的現象,正導致中國的黃河三角洲每年下沈最多達25公分。
綠色電報|海洋塑膠湯真要命!
作者:Green Inside
地球上已經沒有哪一塊水域、或是哪一吋海岸線見不到塑膠碎片,說五大洋已經成為一碗超級「塑膠湯」(Plastic Soup),一點也不過分。
在太陽經年累月的照射及海浪日夜不息的拍打下,在海裡漂流的塑膠分解成小塊,但卻不會消失,就算海水看起來清澈見底,細看之下卻充滿著塑膠懸浮物,這些細小的碎片總量加起來,估計是大片塑膠垃圾的40倍。它的形狀、顏色很容易被魚蝦鳥龜誤認為食物。連吃肉的鯊魚都說:他恨極了這些塑膠垃圾。
偏偏有些常用的塑膠又是吸附多氯聯苯、PCB、DDT及其他有毒化學物質的好材料,導致這些毒物順著食物鏈層層往上累積,現在連新生兒體內都已經可以測到微量的雙酚A及塑化劑。
綠色人物|自成一格,登山的態度─專訪米亞桑創辦人林政翰
作者:林珮芸
登山經驗超過18年,完成百岳70多座的六年級男生林政翰,用不同於前輩的知識與技巧,將登山變成一件富有人文深度的活動,讓百岳不再遙不可近,使每一次的戶外活動都像Discovery頻道一樣驚奇有趣。
62年次畢業於淡江大學經濟系的林政翰,在大學期間就醉心於登山活動,並下定決心要朝這一行發展;大學社團時期豐富的登山經驗奠定他未來專業的基礎,為了學習山的知識而接觸原住民獵人文化,求知慾旺盛的他耳濡目染像海綿一般,吸收了關於動植物、生態自然的人文與科學知識。
清瘦的林政翰臉上掛著晶亮的眼神,他笑說在研究黑熊的時候,好幾次被熊追著跑,雖然知道熊不會傷害人,但當下緊張害怕的心跳至今也很難忘掉;而有三年的冬天陪著研究學者上山研究雲豹,每次出隊就在深山中扎營待上個半月,最久的一次是48天以後才下山,山裡豐富的自然景觀令他目不暇給,根本忘記都市文明的便利生活。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洪郁婷
海洋生物學家近日開始在舊金山灣外測試一款新的智慧型手機app「Whale Spotter」。此款app定位鯨魚覓食區,避免船隻撞傷鯨魚。
吹著海風,聽著海浪唱歌長大的海稻米,隱含著豐濱港口部落族人殷切的期待。新片《海稻米的願望》首映,導演王亞梵透過拍攝族人復耕的過程,詮釋對家鄉部落發展的期許以及土地難解的習題。水稻田復耕,重建農村文化。在都市也需要植生,研究發現,都市植栽可有效降低水患風險,其中包括可緩和暴雨逕流的植栽區域。雨水落在樹木植栽上之後,不是蒸發掉,就是落在土壤上被吸收,減少都市排水系統的負擔。
美國新研究指出,碳污染除了增加健康成本,對環境的影響本身就是個龐大的財政重擔,美國去年光是花在極端天氣事件的開支,就高達1000億美元!石化燃料發電或許比較便宜,但把公共衛生、環境、處理污染的社會成本等費用通通算進來後,整體來看,再生能源便宜多了!位於波羅地海沿岸的瑞典奧斯卡港核電廠,受到水母侵襲。這些水母大軍湧進到海平面下60英尺的核電廠渦輪機的冷卻水管中,堵塞了整個冷卻管,迫使廠商關閉該廠內輸出功率達1400兆瓦的3號反應爐。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書齋|【夢想德國】洗過上百回的二手衣最安心
作者:林家羽
好朋友Steffi曾跟我說: 「德國的兒童二手市集之所以受到父母親的青睞,除了是因為可以花很少的錢買到各種物超所值的兒童用品,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一件二手的衣服早已被洗過上百回了,父母親就不需要擔心裡頭可能會有化學物質。」
說德國人怕死,倒不如說她們對於撫育孩子,願意站在覺知力的角度去做事情。Steffi表示,人們常說:「每一個孩子都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希望。」
這句話真正的寬廣含意指的是,整個社會的大人們願意以身作則,勇敢自覺地親自向孩子示範什麼是一個公民的道德情操,如何把守人與人之間的良知與誠信。大人們正面心念所創造出來的環境養分,讓孩子們在這股正向品格發展的生活裡薰陶著;那麼說,孩子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其實不過是順水推舟的好因收好果。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120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unsubscribe}退訂{/unsubscribe}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吳岱芝、詹嘉紋、洪郁婷、鄒敏惠•網編:洪郁婷※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