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南非地球高峰會專欄]

人物專訪-葉政務委員俊榮 (一)

採訪整理:江嘉萍
聯合採訪:鄭百評、江嘉萍

  8月16日,前往南非約翰尼斯堡參加永續發展世界高峰會的前10日,我們來到了行政院葉政務委員的辦公室。

  10年前,葉政務委員以學者的身份前往巴西里約參加地球高峰會,同時,也在參與的過程中,發現民間團體與政府機關間的對立、民間團體強勁的自主性、以及非聯合國會員國的台灣所面臨到的困境。

  10年後,葉政務委員將以行政院政務委員的身份前往南非約翰尼斯堡參加永續發展世界高峰會,而此行的伙伴中,民間團體也並不缺席。

  面對身份的轉變,葉俊榮政務委員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角色轉變?而此次領隊出發前往南非,又是抱持著何種姿態?對於民間團體,他又有何種期待?且聽葉政務委員娓娓道來………

里約地球高峰會-世界發展趨勢的中繼站

人物專訪-葉政務委員俊榮(鄭百評 攝影)  「1992年里約地球高峰會,那一次是聯合國非常重要的一次會議。我一直以1992年為中繼站,往前看20年是1972年的「斯德哥爾摩的民間環境會議」,往後看10年則是今年(2002)的南非WSSD,這三個會議是非常具有指標性的。」葉俊榮政務委員在提及10年前的與會經驗時,不禁連同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這三大會議的概略經過作一簡短的描述。

  1992年,冷戰結束,東西陣營不在對立的時代,以及意識型態衝突的解禁,在在都促使著世界各國赤裸裸地直接面對全球性的實質問題。「當大家以更實際的態度去看待全球問題時,環保、以及貿易一起伏上檯面。冷戰之後,全球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貿易和環保,這就是我常說的『全球的兩條腿』。」對於地球高峰會的發展歷程,葉俊榮仔細地述說著。「這兩條腿都走很快,例如貿易從GATT變成WTO,環境部分也簽署了許多的公約。事實上,冷戰之後,貿易和環境都走得相當快。」

  1971年台灣退出聯合國,隔年(1972)正值東西陣營對立之際,聯合國決定舉辦「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那次是第一次聯合國大規模地舉行環境會議。會議過後,聯合國決議成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因此,自1972年之後,聯合國在有關環境議題的主導地位正式確立。

人物專訪-葉政務委員俊榮(鄭百評 攝影)  「如果去看歷史,是非常有意思的。1972年的會議是由聯合國召開,2002年的『永續發展世界高峰會』也是由聯合國召開。1972年環境議題進入聯合國系統,而我們恰好在前一年(1971)退出聯合國。所以早期台灣所有的資訊,例如水資源等都在聯合國系統出現,1965年時,我曾經在聯合國看過台灣有關水資源方面的資料。退出聯合國之後,則出現了雙方的資訊落差。我們的資料進不了聯合國系統,所以聯合國的統計資料沒有台灣,相對地,我們對於聯合國的動態缺乏參與的機會,即缺乏資訊的聯繫。」葉俊榮政委如此說道。

  然而,即使退出了聯合國的體系,台灣對於國際間的貿易議題卻不曾缺席過,甚至重視貿易議題遠超過於環境議題。台灣在世界各國大多設有駐外貿易單位,對於GATT、APEC、甚至到現在所簽署的WTO條款,每一個與經濟貿易相關的議題走向,台灣都很清楚。但是相較以下,過去環境議題總是扮演著被犧牲、被忽略的、甚至是陌生的角色。葉俊榮政委認為,「即使到了1992年,我們對於貿易議題仍是一直在掌握,但是對於環境議題卻是很陌生,但是環境與貿易這兩條腿並不會停下來等我們,他們會不斷地一直往前走。所以1992年是台灣對國際環境的啟蒙,那次的啟蒙意義非常重大。」(2002-09-03)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