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南非地球高峰會專欄]

人物專訪-葉政務委員俊榮 (二)

採訪整理:江嘉萍
聯合採訪:鄭百評、江嘉萍

前往里約-台灣環保團體聯合會

人物專訪-葉政務委員俊榮(鄭百評 攝影)  1992年是繼1972年之後20年的重大會議,選擇在巴西舉行,當時最先知道此訊息的是民間團體。於是,民間團體便組成「台灣環保團體聯合會」,主要成員來自13個民間團體,同時,他們也以民間團體的身份向聯合國提出申請,前往與會。

  「當時民間團體和政府部門分別組團,前往里約參與盛會,並且各自在當地租了一個攤位,民間團體的攤位號碼比較前面(號碼是300多號),政府部門則比較後面(號碼是500多號)。在某種程度上彼此有互別苗頭的意味存在。我記得當時民間團體掛起請全球朋友跟我們一起廢核四、反核四的訴求,並在租來的攤位上擺置三罐農藥,而且也掛了很多公害抗爭的照片。基本上,那時候民間團體與政府部門是各自各自的,彼此並不尋求協調,例如民間團體在經費部分也不尋求補助、或是議題資訊部分也不交流的交換等,完全民間走民間的,官方走官方的。」葉俊榮提到1992年里約地球高峰會時的情景說道。

  從1992年的時代背景來看,當時民間團體是較具批判式、反省式的,因此在議題的處理方面幾乎都是與政府採取對立的,至少在政策層面上是不同。再加上當時較受爭議性的環境議題便是核能,因此,民間團體與政府部門幾乎是截然不同的立場。「這種情形和許多國家如出一轍,在當年與會的各國中,日本民間團體也是站在批判的角度,批判的原因是,他們認為他們的法律還是不進步;中國大陸則沒有批判;香港也沒有那麼強的批判。這些國家的民間團體會採用批判的態度,大多是因為有重大政策上的爭議,很多都是因為牽涉到核能,所以例如台灣的民間與政府便是在核能議題上有不同的見解。」葉俊榮如此說道。

  「在1992年之前,台灣如果有環保方面的論述,大多來自於解嚴之後對於本土化的要求;在1992年之後,國際的力量進來了。以現在的情形而言,民間團體與政府在能源議題上並沒有多大的對立,政府都已經要推動非核家園了,不再像以前一樣。今天的環境議題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時的大規模設廠爭議很多,例如六輕、五輕等,而今天的情形重大的設廠爭議已經沒有像以前那麼多。」葉俊榮政委將當時與現今的局勢做一對照後表示。

前往里約-官方團的成立

人物專訪-葉政務委員俊榮(鄭百評 攝影)  「那時主要是簽署幾個公約,例如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Agenda 21、森林原則和里約原則等5大原則。那時由於我們並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所以根本沒有辦法締約。」葉俊榮提及。「1992年舉行里約地球高峰會的訊息,是由民間團體最先得知,然後,在透過各種管道,讓政府部門能夠知道。因此,在1992年時,民間團體扮演著資訊提供、資訊促進的功能,促成台灣政府部門前往參與。雖然官方得知訊息較晚,然而官方團的成立,也是意義重大,雖然無法參加官方會議,但即使是參與民間的會議,對於官方早日接觸大環境、在議題的瞭解及掌握,也是有幫忙的。」

  在1992年時,政府部門的步伐比民間團體還要慢的;然而,在2002年,政府部門的步伐是否已經與民間團體同步? (2002-09-05)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