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專欄作家/科博館科普專欄]

雅玲的帝雉 (中)

作者:趙世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

一個月在山上21天

[放大]雄帝雉  雖然雅玲隻身來臺,舉目無親,但是,她卻完全溶入臺灣社會,短時間內說得一口好台語,充份適應了臺灣的飲食文化,結交了許多臺灣朋友,特別是原住民。 實在很難想像,一個20多歲女孩竟然可以每個月背30公斤的糧食和裝備,往返於八通觀古道,每次行程十多小時,每月至少上山一次,每次7到10天,2年來,從沒有間斷。在帝雉活動高峰期,甚至有一個人在山上住21天的記錄。如果沒有對山林懷有一份特殊的愛,這是絕對辦不到的。

  帝雉是國寶鳥,生活在中、高海拔山區,特別是玉山國家公園境內的關高地區,牠已經失去飛翔能力,喜歡清晨及黃昏在古道上覓食。帝雉生性機警,觀察牠非常辛苦,必須躲在隱蔽帳內,苦苦守候。記得有一年12月上山,山泉都結成冰柱,早上4點被雅玲拉起來,又暗又冷,昏昏沈沈,心不甘情不願地抱著睡袋,躲在只容回身的隱蔽帳中,坐在小椅子上,邊打瞌睡、邊發抖地等待帝雉出現,黃昏時又要再折騰一次。在山上一待就是10天,每天工作相當固定,除非有極大興趣和耐性,能在山中找到樂趣,否則如何能連續作2年這種工作,每年待在山上的日子,超過150天。

首次發現帝雉的巢

雌帝雉和三隻幼雉  為了確定帝雉活動範圍和作息時間,她在帝雉身上裝了無線電發報器,每天在郡大林道工作十多小時,找尋和記錄帝雉的蹤跡。有時發報器脫落,她必須在原始林內來回穿梭,攀岩越谷,辛苦又危險。協助調查的原住民巡山員都佩服她的膽識和體力,一提到雅玲,個個豎起大姆指,「除了外表外,簡直不像女人!」,許多和她工作過的原住民都這麼說。

  利用無線電追蹤,她知道帝雉喜歡在開闊的次生林活動,雌鳥活動範圍較大,為13.7公頃,雄鳥活動範圍較小,最多只有7.4公頃。活動範圍春、秋較大,分別是13.1及8.8公頃,冬天小,只有1.6公頃,冬天活動區域是全年的中心。每天活動高峰時間為清晨,特別是有霧的時候。

  1992年5月,她在觀高地區首次發現帝雉的巢穴,並記錄卵數及巢的生態資料,這是國內第一次發現野生帝雉的巢,成果在世界著名的雉類學報發表,讓台灣鳥類學界驚訝不已。第一篇有關帝雉的博士論文是在1977年由康乃爾大學的Severinghaus S. R.在臺灣完成,1992年,第一篇有關巢的論文由雅玲完成,當時她只有學士學位,這也是唯一一篇有關帝雉的期刊論文。沒想到對國寶鳥研究最透徹,貢獻最多的,竟然都不是本地研究學者。一個月之後,她又發現對帝雉的巢穴及幼雉危害最大的動物是黃鼠狼,野生帝雉成功孵化率並不高!

編按:因先前編輯疏忽,原9月4日刊載的''[專欄作家-趙世民]雅玲的帝雉''一文,未能刊出全文,特此補登。 

【文章連載】
 雅玲的帝雉 (上) (中) (下)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