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資訊科技導入環境運動,不僅廣化公共參與,更可深化議題知識,這是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自創會以來一直深耕的。筆者投入生態治理與保育,自1992年採用GIS進行地景遙測生態研究後,深感GIS實是環境空間治理的利器,因此曾建議環保團體採用,但當時對資源貧乏的草根團體而言,實在難以想像。
環境運動的資訊不對稱困境由來已久,如能由下而上架構更寬廣的公共參與面,或許能有所突破。筆者在2002年接著參與社大運動,直接進入社區實踐場域,尋求各種機會連結環境運動與社大運動,進而連結社造運動。在2004年醞釀淡水河守護聯盟時,於南港社大設計推出運用遙測與GIS繪編淡水河流域環境議題的系列課程,但響應者微,而所衍生的河川守護與地方導覽卻另有一番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