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豬年特刊
2007.2.25

感言與紀事

神在開道路
感謝崧旭資訊支持GIS軟體 照片來源: 林伊克 作者:陳瑞賓(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


雖然平日常以為自己很會搞笑,但是大部分時候,其實比較像「強力冷氣機」,有時以為自己在關心,但其實是很囉嗦,看著現金流量,想要很輕鬆,頭髮卻又掉給大家看。

不過,多虧大家,有激盪、有歡笑、有無奈、有半夜MSN的關心,每一位同事、志工、捐款者、理監事等師長親朋好友,織成了一張綿密的網,在禱告中,神在開道路。在路上,有你,有我。
Thanks for ever!

不吃豬

之一:吃?還是不吃豬?

作者:阿不

從生技的觀點,我們從豬朋友身上看見人類生命的延續。從文明的觀點,家畜畜養代表時代的進化。從生產的觀點,呈現農業產量有餘足供養殖家畜(轉而也更為保障維持人類生存的糧食)。

不管是何種觀點,它們都有一個共通性──延續人類生命;因此食用豬肉似乎理所當然。

然而從長遠的歷史來看,在過去時光中並非人人都有豬肉吃,或經常有豬肉吃的。僅僅是數十年前的台灣,想在晚餐的餐桌上吃到豬肉,也是相當難得。反觀今日現代生活,餐桌上的肉食不僅僅只有豬肉,還有雞鴨牛羊,更常見許多「吃到飽」的餐廳,供應任意取用的肉食。

但這種現象「健康」嗎?

因為「人口」數的不斷上升,僅僅2300萬人的台灣就擁有數百萬頭的豬隻飼養(查農委會資料94年台灣畜養豬隻數量有6818970頭),猜想看看,這接近七百萬隻豬的食量會有多少呢?

以往的鄉村養豬,一為增加家庭收入,一為迎接特別節日(嫁娶、年節、廟會…等)而飼養,豬食的來源多是家庭的廚餘及農作物的額外收成(例如以種蕃薯而來的蕃薯葉餵豬)。這樣的飼養,不僅豬肉美味健康,也達到資源的有效利用。

 
 
烤豬肉 
籠中豬

不吃豬

之二:死豬肉的迷思
新式養豬場,不僅是控管的不錯,而且豬可以養的更衛生、更好。(圖片來源:夏良宙) 作者:夏良宙(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畜產系)

對大多數養豬戶而言,病死豬和藥物殘留問題都是令他們心痛的難題,特別是現今豬價不好的時候出現這些問題,更是讓他們不知如何是好。

病死豬的問題源自於一些人的貪念,本來政府有很好的管理系統,亦即所有的病死豬經焚化或處理後用於肥料,但很不幸的是,中間有不肖業者偷運去做死豬肉以賺取暴利。我們都知道一般豬經屠宰後才能吃,為什麼又有另外一個名詞叫死豬肉呢?

那是因為養豬的過程有些豬因疾病、死產、緊迫死亡,這些不是因為正常屠宰而死的豬其肉稱之為死豬肉。疾病死亡的豬不見得會傳染疾病給人,但也有少數是會傳染給人,死亡的豬通常是死後一陣子才由豬場送出去,因此其細菌病毒之含量自然多而不衛生,更重要的是一般病豬都打過針,其藥物殘留當然大,這也就是為什麼病死豬肉不宜讓人食用的原因。

在這過程中如果報紙報導對的話,有一件事是我們不能瞭解的,那就是運死豬的車既然裝有衛星導航系統,為什麼平常沒有發現,而是到了過年前夕才發現,這對於辛苦且守法的養豬戶而言,情何以堪?特別是今年飼料中的玉米漲50%,魚粉漲了100%以上,而豬價居然下跌,再加上本來過年豬價可以稍微好轉,卻被這些唯利是圖的不肖人士惡整,請問豬農苦不堪言的處境誰能體會?

更重要的是請消費者注意一下,在什麼狀況下可以公布名單,為什麼不把那些買這些肉的伙食團、飯店的名單公布出來呢?因為有這些貪小便宜的人,才有那些賣病死豬的人,不是嗎?不要告訴我們買的人不知道,因為比正常肉便宜那麼多,怎能說不知道呢?

 
編者的話
感言與紀事
不吃豬之一
不吃豬之二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課表
專欄
環境副刊
熱門新聞
給旅行家的綠色建議:綠色飛行 減緩全球暖化
經濟發展之方不是蘇花高
熱門關鍵字
GPS 斃死豬
訂閱•贊助
請您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崔媽媽電子報
產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Fax:+886-2-23020101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167
環境資訊電子報
發行人:李永展•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張文樺、李育琴、劉香君•網編:彭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