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一週回顧版
2007.3.31
新聞短評: 論環評再成箭靶
詩人的詠嘆歌頌,被誤導將玉山說成禿頭絶頂(陳月霞攝)。
作者:莫聞(環境資訊協會)

拼經濟列車開不動,行政院、經濟部門與工商輿論再度把矛頭指向環保署與環評委員,為了台塑大煉鋼廠、國光石化、中油三輕更新案環評遲遲未過,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說:「不能忍受企業界申請環評,時程的不確定性竟這麼高!」

對於環評運作有些瞭解的人,應該都能同意蔡副院長的著急不無道理,但矛頭顯然搞錯方向。

議題追蹤:

交通為經濟發展之母?

愛憎蘇花高
想想北宜高
搶救台灣千年阿塱壹古道10大理由
文建會不敢擁抱樂生 樂生拆遷危機未解
香港沒有曙光,台灣可有樂生?

詩人的詠嘆歌頌,被誤導將玉山說成禿頭絶頂(陳月霞攝)。

政治新聞
吉尼號汙染 漁會獲賠1500萬
環保大執法 非法電鍍廠現形

本屆立委最後兩會期 環保立法長路漫漫

郝施政報告重環保永續 民眾陳情「反商業巨蛋」
嚴長壽:花東開發觀光 嚴防炒地皮
高爾重返國會 敦促立即凍結溫室氣體排放量
中澳兩國政府簽署環保和水資源環境管理合作意向書
挪威首相出席「呼喚綠色中國」專題晚會 
 
經濟新聞
世界水資源日:透過市場機制保護水源 企業也響應
漁業署:鯨鯊捕獲量已達限額 年底前禁捕
六輕用水超量 環署重罰台塑700萬
中國發現新油田 藏量足可減少原油進口量
中國綠色建築市場商機無限

綠建築漸成主流 市場規模上看20億美元

公投拒絕金礦公司 加拿大退出阿根廷採礦計畫
保育新聞

四草野保區 發現2種新貝類

「國寶魚」生態中心 掛牌
紫斑蝶遷移 國道將封外車道
青年樂生聯盟:重提環評
為防黃石公園野牛染病毒 美眾議院為捕殺政策爭辯
中國青海湖遭遇有史以來最嚴重生態危機
石油與天然氣擴大鑽採 狩獵魚釣人士憂心
 
科學新聞
湖北將「榨」出生物柴油 汽車有望不產生廢氣
中國將在南極建立首座天文台
廣東境內未降雨 雷州半島嚴重乾旱
全球暖化將帶來前所未見的氣候型態

研究顯示電子束可摧毀空氣污染物質

猴子會相互學習使用石器 有人類的影子
生活新聞
曾文溪中游汙臭 地方要求「緝凶」
舊漁會大樓 不捐基市府了
「台北國際自行車展」登場 台灣無車日每年5月第1個周六
國家青年公共參與獎 棲地經營團隊受肯定
北京「少開一天車」車貼發佈 您的愛車貼了嗎?
世界自然基金會呼籲奧運健兒買「碳減排量」
日舞頻道開播 勞勃瑞福獻上「綠色」節目
 
綠色課表
陽明山爵士音樂節
繽紛草山:親子同遊自然之旅
動物福利與人道教育研討會
生物多樣性講座:築夢踏實,種樹的人
第一屆中華白海豚陸地觀察志工暨解說員培訓
第九期寬尾鳳蝶班解說員培訓
淡水社大「我們的國家公園」課程
培力與行動:營造三重市眷村文化園區課程
行動參與
2007環境苦行:聖山朝聖

保護基隆文化性資產,請求您的支持與連署

一起捍衛樂生家園:理想的藝術節
 
副刊
復活節島的最後一棵樹是怎樣倒下的
麻雀的愛情故事

說唱。阿里山鐵道

卷耳

 
新聞短評
追蹤議題
政治新聞
經濟新聞
保育新聞
科學新聞
生活新聞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課表

行動參與

環境副刊
熱門新聞
不要百貨商業城 還我公園運動場
台灣環境之音,國際發聲!
熱門關鍵字
環評 溫室氣體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退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崔媽媽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新聞短評: 論環評再成箭靶 

作者:莫聞(環境資訊協會)

拼經濟列車開不動,行政院、經濟部門與工商輿論再度把矛頭指向環保署與環評委員,為了台塑大煉鋼廠、國光石化、中油三輕更新案環評遲遲未過,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說:「不能忍受企業界申請環評,時程的不確定性竟這麼高!」

對於環評運作有些瞭解的人,應該都能同意蔡副院長的著急不無道理,但矛頭顯然搞錯方向。
目前的環評委員組成,除了由環保署署長及副署長分任審查會主席及副主席,還包括了另5 個中央政府機關的代表委員,另外則由14 位不同專業背景之學者專家所組成。民間代表為無給職,僅有出席費與車馬費,且環評非其全職工作。

委員之一、目前擔任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主任的李根政,擔任環評委員以來定期紀錄與發表這份職位所面臨的種種問題。他在《環評是開發保證書?還是環境把關手?》中記載的極為清楚:

「個環評案件的審查費用,從6-15萬不等,用於支付環評委員(含專案小組審查中邀請的學者專家)的出席費和交通費用,包括一次短暫的現勘,如果審查會開太多次,環保署還可能會賠錢;相對的開發單位卻往往花上好幾百萬的代價聘請顧問公司協助其撰寫各式環評書件,為開發案辯護,如此巨大的資源落差,要進行基本的檢驗工作根本做不到……以個人經驗,除非有專任助理,否則很難在一週內透徹了解書面內容…」

負責審查案件的委員既非全職,沒有經費請助理,若要有良好的審查品質,審查時間非拉長不可了。套句最近政壇流行的話,審查時程的不確定性,這是當前體系設計下的「共業」。

經濟部門扮演行政院衝刺拼經濟的油門,環評機制則是避免衝過頭造成內傷的煞車,一邊是右手,一邊是左手,理想的政府應是左右手協調一致,予以同等重視。環評審查不夠快,與其放話修理,不如應檢視自身是否對「煞車」系統不夠重視,提供的資源不夠所致。

如此說來,環評若真成了拼經濟的「絆腳石」,行政院的責怪,是搞錯對象了。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Fax:+886-2-23020101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167
環境資訊電子報 •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
發行人:李永展•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彭瑞祥張文樺、李育琴、劉香君、倪宏坤•網編:李育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