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草野保區 發現2種新貝類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四草野保區 發現2種新貝類

2007年03月30日
摘錄自2007年3月29日自由時報台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內發現兩種新貝類,閃紋糟糠螺(Alaba hungerfordi)及微小扁釘螺(Clenchiella cf. microscopica),也是台灣正式發表的新紀錄種,為四草野保區生物的多樣性再添喜訊。崑山科技大學環境工程系翁義聰助理教授表示,這兩種有口蓋的小型螺,隨著洋流擴散到臺灣,其中糟糠螺科的閃紋糟糠螺,雖與北方的日本琉球相同,但臺灣產的較細長;另外,釘螺科的微小扁釘螺則來自印度洋。

其實,這二種貝類於91年間就採集到,由於相關文獻少,貝類又非常細小,研究團隊費了很大工夫,縝密研究才完整發表。

翁義聰表示,其中微小扁釘螺的模式標本,是在印度沿海發現,但於二次大戰時不幸遺失,雖然後來泰國、香港等地有疑似發現,但均無法證實,這次在台灣新紀錄種發表,釐清棲地生態分佈脈胳,更在印度的模式標本遺失幾十年之後,提供學術研究寶貴資料,而且保存於自然科學博物館及國立臺灣博物館之外,四草還有活貝供採集研究。